提升地方史志部门地位的必由之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86&run=13

侯玉杰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中国保留了一脉相承的文化,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先祖留下
的编史修志的好传统。然而,古代的修志机构属于草台班子,志成人散。1982年,全
国开展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按照“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三新”要求,
史志工作在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组织体制变化不大,“一本书主义”的倾向
还比较严重,有不少地方的史志机构在出版了志书后便被解散或者被兼并。进入20世
纪90年代以来,修志人员在回顾历史、反思自我中进行了一些新思考,提出了一些新
观点,创出了一些新路子。1999年12月16日,在山东省史志办主任会议上,省史志办
主任刘秋增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的理论,即:要把地方史志机构建设成为地方文
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地方文献、地情资料中心是地方
史志部门的基本职责,而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则是开拓创新的工作,是实现地方
史志部门摆脱旧观念,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由之路。滨州市史志事业20余年来的发展历
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做好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工作能够使地方史志部门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成为各行业、各单位,甚至每个人的主要任务,即便是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也不
能游离于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才是我们的出路。近几年来,随着滨州新
区建设、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形势,滨州市史志系统也积极介入,变被动提供资
料为主动提供资料,变收集记录资料为分析研究资料,变搭台做嫁衣为唱戏当主人,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市史志办招商引资成为全市的靓点。2003年初,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将是年确
定为“招商引资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史志办审时度势,在同时出版三本书的艰
巨任务情况下,广泛考察,通过三个月的调研和艰苦的谈判,终于将中国建筑发展艺
术有限公司引入滨州,由该公司出资组建滨州超越科技创业有限公司,独资兴建滨州
科技创业园。该园占地总面积1200亩,至2003年底,实际到位资金5177万元,20层的
科技创业大楼和1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竣工。 科技创业园的巨大成绩,得到了
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副省长王军民等观看了园区,市委书记、市长更是多次到现
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市史志办也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典型,社会地位得到
明显提高。据了解,市级史志办一次招商引资5177万元并直接介入项目运营,在全国
尚属首家。
博兴县史志办为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成绩显著。针对该县是植棉大县和有一定加工
优势的特点,经过一年的考察,终于促成了寿光市潍博棉业有限公司和博兴县立明油
棉有限公司的联合, 双方各出资200万元,在博兴县组建新的公司,运行良好,为全
县经济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博兴县史志办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
的刮目相看。上述两级史志办公室之所以能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业中获得成功,
首先是因为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熟悉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向外商介
绍时,有理有据,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因而外商才能够来滨州投资创业。其次
是两级史志部门为编辑好志书,进行了深入的区域资料和与此相关的课题研究,具备
了在经济主战场打硬仗的实力。通过在经济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无形中起到了宣传
史志、提高史志部门社会地位的作用,为史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做好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工作能够使地方史志部门成为领导决策的智囊机构
收集资料、保存资料、编辑出版资料是地方史志部门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做好工作的
前提和条件。20多年来的修志实践,滨州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
编修任务,而且还完成了新一轮市志续修任务。同时全市普遍开展了编辑出版地方综
合年鉴的工作,个别的区县开展了旧志整理、编写专业志的工作,均取得了不俗的成
绩。在编辑出版地情资料的过程中,大批的修志人员成为熟悉地情资料、研究地情方
面的权威,在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资料、解决实际方面发挥了作用,受
到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滨州市先后有5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就滨州的土地
面积、早期人类活动时间、正式行政区划沿革情况、《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故里的研
究、 孙武的事迹等亲自向史志部门咨询。2003年9月,市委书记孙德汉同志在考虑全
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时,为了借鉴古人文景观,特意请市史志办解答了关于滨州历史上
的“八景”问题,并决定在开发中予以利用。2003年11月,为了进一步提高滨州对外
宣传的力度,打响滨州品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滨州形
象推介领导小组,点名由市史志办等14个市直部门为会员单位。
冬枣是沾化县一带特有的稀世珍果。1990年以来,开始由庭院种植向规模化发展,
因其品质好,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同。1999年,沾化县史志办敏锐地发现了其广阔的市
场前景,果断地捕捉商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沾化冬枣志》出版发行任务。
以该志书为依据, 2002年8月,“沾化冬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全国首个原产地
域保护的产品,为沾化赢得了荣誉和经济效益。在全县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事件中,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当面听取县史志办的意见。沾化县毛家洼水库的建成,解决
了全县40万人口的吃水问题,是党委、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几十万祖祖辈辈
喝苦咸水的农民从此喝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为体现这一造福人民的工程,县史志
办提议改名为“思源湖”,取“饮水思源”之意,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赏,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写了碑名。
作为和地位是相辅相承的。正是由于滨州两级史志工作者的努力,为当地领导决
策提供了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咨询,将大量死的资料变成了活的利用,提高了史
志部门的影响力。如今,有事想到史志办,有问题请教史志办,有课题委托史志办,
史志办就是权威的咨询部门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三、做好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工作能够促进修志事业本身更好地发展
历史上的修志,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考证工作,正是前人严谨的证明,为我们留下了丰
富、完整、准确的资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咨询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的依据。由
于时代的局限,古人的考证,除了将纠正的个别失误反映在志书中外,不可能发挥出
更大的作用。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滨州市的市、区县两级史志部门继续保持和
发扬史志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用“三新”观点指导行动,对许多重大历史事
件、人物进行了重新认识、定位,同时,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利用研究成果为
社会提供服务,通过良性循环,最终也促进了志书内容的丰富、完善和更加准确,取
得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
如:根据董永的民间传说演化而成的神话故事《天仙配》,可以说在全国家喻户
晓,殊不知,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故里是博兴县。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在编修
县志初期,博兴县史志办就把汉孝子董永故里的考证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在掌握
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分析,不仅写出了有一定
深度的理论文章,陆续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而且又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
了“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形成了“董永确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结论。
随后,在《博兴县志》中,董永作为首位入选传记的人物,其记述内容也得到了丰富
和完善,“董永”这一品牌也迅速成为博兴县一大特色。2003年,博兴县不仅举办了
董永文化旅游节,而且开展了首届“中华博兴汉孝子董永奖”的评选工作,通过国家
级媒体的广泛发动,评出了首届中国“十大孝星”,“十大孝星”汇集博兴,成为国
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再如杜氏家族是滨州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当地关于其家族的传说故事
妇孺皆知,然而在方志资料中记载得甚少。在新修的《滨州市志》(县级)中,仅收录
其家族的三位成员,共有800余字;在《滨州地区志》(市级) 中,也仅收录了两人,
约550字, 这与杜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严重不相称。2002年,市史志办主持了“滨
州杜氏家族研究”的课题,2003年出版了《滨州杜氏家族研究》专著,是滨州第一部
关于家庭研究的专著。正是借助于课题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2003年初,在为山东省
志人物志提供资料时,仅其家族就有4人入选。
修志实践中的课题研究不仅丰富了志书内容,更重要的是既树立了史志部门的权
威,取得了科研成果,也为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