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事业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85&run=13

刘明霞
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知识爆炸、信息资源的膨胀与共享。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及信
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爆炸与知识更新。知识、信息在信息时代里
与其它消费品一样,都面临着信息消费者这个买方市场。图书作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
式,已经与其它媒介展开了激烈竞争,作为地方文献的志书以及其派生出的“附产品”
如何依托自身优势,突显地方志个性,使史志成果作为信息产品有足够的生存与发展
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真正达到志书的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双赢,是史志从业者面对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的深层思考。

一、面对信息化史志从业者需要观念上的革命
所谓信息化,就是信息的收集、储存、检索、查询、传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系统化,从而保证这些信息的即时性及增值功能。信息化也意味着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面对多媒体之间的信息竞争,史志从业者必须确立全新的理念,那就是以先进的传播
手段,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强化专业特色,加强服务意
识,这是史志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说到史志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我认为在观念上不能孤立的从自身领域的发展状况
来看,而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其它信息载体的发展行情中汲取“养料”。为
什么要提其它信息载体呢?因为信息的竞争,是开放无界的。其它机构和个人都有作
这方面研究的权力,这就把我们推到了一个史料信息资源平等竞争的境地。现在从印
刷出版物到网络媒体,从户外广告到日常记录的手段,图文并茂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
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常见方式进入到了家庭和个人生活之中,人们猎取信息的方式
正在变化,由通过想象间接认知世界的传统文本格式,正在转变为借助图像对现实的
记录直接呈现在视觉中。例如《老照片》类图书曾经走俏一时,它用图象语言展示一
个时期的历史瞬间,用崭新的出版思路拓展出巨大的市场和阅读空间,可以说1996年
《老照片》的出版是“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它反映出大众在信息时代的阅读趣
味;还有中央电视台的《见证》栏目中的《房子啊房子》,是用电视语言全方位地展
示中国城镇居民有关房子的历史与现实、记忆与梦想。这些出版物和电视节目都是在
用各自的语言方式述说着历史,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求着新的题材和卖点,吸引着读
者的眼球。史志作为地方文献中独有的信息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是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各媒体间的生存竞争所引发的。作为信息产品,史志成
果也有自身的特点,它的信息容量大、全面、有深度,生命周期持久,这是其他信息
载体做不到的。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这一传统的信息集散媒介有了许多竞争
对手,如数字化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等,这些信息载体正
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同时这些载体也在不断地用海量的信息丰富着自我。正
是这个大背景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目前史料信息资源的单一和传播手法的滞后。当今快
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快捷的获取信息,我们除了编纂大而全的史志外,还可以
编纂一些适合现代人快速阅读习惯的史类丛书或借助其它信息载体的传播优势,弥补
自身传播手段的单一。因此,信息时代的全新挑战也孕育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史志从
业者应转变传统观念,巧妙地运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利用现代
信息传播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大众。

二、丰富的史料资源是提升史志效能和社会价值的助力器
信息时代的竞争是多方面的,拥有资源,就拥有价值;我们的竞争力来自于丰富准确
的史料资源,它不仅能提升史志效能,而且还是展现我们价值的平台。由于地方志信
息量极其庞大,各种数据冗长枯燥,难以阅读,不易从中快速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
而且由于传统载体本身的特点,某些资料如照片(尤其一些历史老照片)、视频资料等,
不能长期存放。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地方史志文献的利用价值无形的削减了很多,
而这些不能被及时充分利用的文献,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既浪费了史志工作
者大量的劳动和社会财力,也会由于失去了时效性而被更多、更新的信息所淹没。因
此,走出传统的束缚,采用新的技术和形式编纂、发行地方史志及其附产品,成为地
方史志工作的新思路。山东省史志办根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
个中心”的战略思路,即: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
“三个中心”的提出,实质是信息的组织开发和利用,它是提升史志效能和社会
价值的助力器,是史志事业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一种资源保
护意识和持续发展的概念,做个信息富人,充分地开发利用资源,使沉睡的资源借助
信息技术创造出现实的巨大效益来,这个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才能拓
展史志工作的领域,提升史志工作的效能。

三、信息时代史志编辑的创新素质
从事史志工作是我们的荣幸,作为史志从业者应该有历史责任感。信息时代要求
编辑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如懂政治、讲政治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
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思维方式组成的
文化素质;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构成的职业素质。这些素质都必不可少,但
创新素质尤为重要。
(一)编辑的创新素质是由洞悉信息的敏感、求新求异的思维、批判怀疑的精神组
成。
1.洞悉信息的敏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编辑必须主动把握社会信息,特别
是文化信息。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
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适时地调整选
题结构,为史志工作找出新的发展契机。
2.求新求异的思维。求新求异的思维集中表现在选题创新方面,而选题创新能力
的重点又是原始选题的创新,其关键是看编辑能否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发现新的文
化需求,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使自己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3.批判怀疑的精神。批判怀疑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书稿的严格审查,除了衡量稿
件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一部稿
件有新的思想体系或新的论证方式,或提出了补充性的观点,或提供了新的论述思路,
或拓展了对原有问题的论述,或析出了原有问题的弊端,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等,都是
创新。这种创新性的识别,既要求编辑具有批判怀疑的精神,又要求编辑多了解行业
信息,对学术研究动态能了然于心,同时还要了解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学科带头人和
代表作的情况。
(二)培养编辑的创新素质,必须增强意识、学识、见识。
1.创新的意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编辑一定要认
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意识支配的,编辑创造性地开展
工作源于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转变要比知识的获取困难得多。
2.渊博的学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编辑劳动是精神劳
动,不具备一定的学识是不可能胜任的。而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后人总要在
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我们要想有所前进,有
所创新,就应该不断地学习。
3.广博的见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保证。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见识广
博,思维才会新颖独特。为此要研究读者就是分析读者的消费需要、消费心理、消费
水平、消费习惯。研究同行就是要知道同行出过什么书,正在写什么书,将要写什么
书。
信息时代,要求史志从业者知识结构更新换代应更加主动,活动空间应从封闭、
被动走向自主和开放,以信息处理工作者、信息创造者的身份,参与原态信息的生产,
为新时期的史志事业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