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事例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68&run=13

刘娟等
开展地情课题研究为现实服务近几年来,省史志办公室发挥地情资料优势,开展课题
研究,努力为现实服务,撰写调研报告30多篇。这些调研报告,一是围绕为经济建设
服务提出建议和对策,如《发挥地方志的服务功能,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二是
突出史志资料优势,从历史的视角切入,观照现实,进行纵深的研究分析,如《从历
史文化角度审视菏泽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关注社会热点,深入研究思考,提出对策,
如《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与反腐败的着力点》。由于选题得当,资料翔实,分析透彻,
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比较对路,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分管史志的副省长陈抗甫看
到《发挥地方志的服务功能,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一文后批示:“这篇调查报告
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入手,开展调查研究,既有宏观的综合情况,又有微观的剖析;
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建议也很有参考价值。”并分
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参阅。省委副书记吴爱英,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修智分
别作了批示,称赞“这是一篇很好的调查报告”,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重视运用修志
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分管旅游的副省长杜世成认为“从修志
角度看旅游,难能可贵”,建议“此文发计划、财政、城建、旅游、文化、林业、环
保及各市地,共议此事,并议几条意见上报。”这篇调研报告对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
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省史志办的调研报告有10多
篇。除省领导批示有关市 (地) 和省直部门研究参考外,调研报告还在《大众日报》
《发展论坛》《春秋》《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理论学习》《宣传月报》《东岳论丛》
《国家海洋信息》等报刊上登载。《传统民风与山东经济发展辩证思考》《更新观念
是加速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分获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2002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编辑出版了《史志工作者对振兴山东的思考》一
书,收入调研报告75篇。

(刘娟)
为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寻根谒祖提供可靠史料1992年8月, 韩国总统卢泰愚对前往
韩国访问的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说:“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
‘山东人’啊! ”并恳切期望能帮他寻根,拜祭卢氏先祖。访韩结束回国后,李春亭
副省长指示省史志办公室迅速查询卢氏在山东根族的佐证材料。
省史志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从省方志馆、省图书馆、省情资料库查阅了大
量方志、家谱等文献资料,走访社会科学工作者、史志研究人员及民间有关卢氏情况
的知情人,终于弄清了这个问题。据查,古卢国城旧址在现长清县归德镇庄西卢城洼,
齐时为五里之城,距今有2600~2700年。居住此地的卢姓人很多,分散在卢城洼的几
个村落中。 卢庄村卢圣顺有1933年第5次修订的《卢氏族谱》三卷,《族谱》记载:
“卢之一姓本齐文公之子高之孙受封卢国,以国为姓。”1992年出版的新编《长清
县志》对卢氏由来亦有同样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卢氏出自姜姓。齐
文公子高,高孙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
2000年6月18日上午,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及夫人金玉淑来到长清县平安店镇
卢庄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卢泰愚一行还到归德镇坟台村参拜卢国国君墓,后出
席世界卢氏宗亲会创立大会并致辞。下午,卢泰愚一行到齐国故都--临淄,拜谒姜太
公衣冢,参观姜姓渊源考证展厅,欣然提笔留字:继承祖先遗志。

(黄建华)
《齐鲁风云》电视片被省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1995年,省史志办公室利用修
志积累的资料,与省电视台联合摄制14集大型历史纪实系列片《齐鲁风云》,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姜春云为该片题写片名。电视片采用全景的视角,于纷繁的
历史中抓住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以真实的手法再现了鸦片战争以来发生在齐鲁大地
上的民主革命和民族战争,是一部简明、壮阔的山东近代史画卷。该电视片被省委列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重要的爱国主义教材,山东卫视
连续播放13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薛允锋)
省情资料库为社会提供地情资料服务济南军区某部承担的“战区991” 研究课题
涉及山东各地大量的地情资料,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人手少,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后从山东省情资料库、山东省情网检索资料,山东省情资料库的88个专题数据库使他
们全面、快捷地查到所需地情资料,高质量、快速度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总部表彰。
2001年5月11日,济南军区有关部门领导专程到省史志办公室登门感谢,并送匾致谢。
研究人员说,没有现代化的省情资料库,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取得
好成绩。

(刘娟)
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提供资料依据《山东省志·泰山志》详细记述了泰山
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志》编纂过程中,修志人员查阅历代山志、古籍、档案和
考察记录,收集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志书对泰山的形成与演变,泰山的地质、地貌,
泰山的自然景观、悠久历史文化及众多文物古迹,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宗教、民间信
仰形成与演变均作了全面系统记述,资料翔实可靠。在国家有关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申报泰山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过程中,泰安市史志办公室和《泰山志》编辑室
史志工作者积极提供有关泰山的资料雅息,为申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有关部
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扬。1987年12月,《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
产委员会批准泰山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曹成义)
研究旱涝灾害发生规律为领导决策服务《山东省志·水利志》详细记述了1840~
1985年间山东水旱灾害的历史资料,包括成灾面积、受灾人口、严重程度等。史志工
作者根据这些资料进一步研究分析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特点,山东省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旱涝交替,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造成很大影响。1264~1948年的685年中,共发生水灾513次,平均1.33年一次;发
生旱灾465次, 平均1.47年一次。1949~1990年的42年中,共发生水灾41次,旱灾41
次。20世纪80年代后又趋于干旱。旱涝灾害的发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总的趋势是旱
灾发生频率逐年增加,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根据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省内史志工
作者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建议。省有关部门对这个建议非常重视,
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周垂田)
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准确史料1999年,青岛市进行栈桥维修,遵照市领导批
示,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对有关部门提交市政府的《关于栈桥维修工程中碑记内容的请
示》,特别是《栈桥碑记》进行认真审核。前海栈桥是旅游热点,也是青岛市的象征,
碑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内容如有错讹,不仅误导今人,而且遗害
后世。青岛市史志办公室根据修志过程中搜集的大量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考
证, 将碑记中的多处错误作了更正。如将原稿中栈桥建筑时间1891年,更正为1892-
1893年;将原稿中栈桥结构建置初为“钢木结构”,更正为“石基灰面”;将原稿中
“德人扩修时将栈桥北段改为石砌”,更正为“在建置初所建部分桥面铺以水泥”;
将原稿中“青岛大港建成后,栈桥向市民开放,以供游览”,更正为“时属港务局管
理,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将原稿中“1931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明确为
“34排桩通透结构”。青岛市建置的准确时间多年来争论不休。在考证大量历史资料
的基础上,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认为: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此为青
岛建置开始。1991年拍摄的《青岛百年史话》电视片采用了这一说法,得到社会的认
可。湛山寺为青岛市著名风景旅游点,寺前绿地归属多有争议。青岛市史志办公室查
阅史料后确证,修建湛山寺时,绿地为寺风景保护林。为此,提出三条意见:不能砌
成石墙,不能破坏树木,不能搞经营设施。史志办的意见解决了湛山寺与有关管理部
门的矛盾。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还向市政府写出报告,建议“今后凡重要城市标志性建筑、
著名风景旅游点的碑记以及向国内外推介的有关青岛史料方面的文字等,为确保其正
确、可靠、规范,均应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审定”。市政府批准了这个报告。

(邢延军)
确证“黄安”舰起义的一个重要史实“黄安”舰系国民党驻青岛海军的护航驱逐
舰,青岛解放前夕成功地举行了起义。谁是该舰起义的主要组织领导者,多年来说法
不一:一说是地方党组织,一说是胶东区党委统战部,一说是胶东军区联络部。为真
实准确记述这一历史事件,《青岛市志·军事志》编委会办公室在编纂《军事志》过
程中,认真分析有关资料,先后到青岛、潍坊、济南、漯河、天津、北京等地走访当
事人和知情人。其中,有当时的青岛市委和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地下工作者,有胶东军
区联络部秘书,联络部驻青岛联络站、联络点负责人及交通员亲属,以及参加起义的
骨干等。被调查者共同认定:起义筹划及骨干会议都是在联络站(点)进行的,并受站
(点)领导指挥。此说与原胶东军区联络部部长、时任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杨思德的回
忆十分吻合。“黄安”舰起义是在胶东军区直接指挥下,地方党组织和统战部门积极
配合,由胶东军区联络部具体策划组织的,张庆颐是起义的具体组织指挥者。据此,
《青岛市志·军事志》如实记述了“黄安”舰起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时起义骨
干孙露山(时任枪炮班长)生活比较困难,史志工作者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出具证
明材料,为他解决了县级待遇。

(邢延军)
为解决王明斋疑案提供准确史料王明斋是解放前青岛港工人领袖之一,由于种种
原因,其身份定性一直未有结论,家属上访多年。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在编纂《青岛市
志·海港志》过程中,组织修志人员调查走访老工人,并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弄清了
王明斋当时的工作活动情况。根据史志工作者提供的材料,有关部门决定追认他为革
命烈士。

(邢延军)
为老干部办理离退休手续提供档案材料烟台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有
志青年投身革命,晚年在外地离退休。有的老同志当年在家乡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
(简称青抗先),因历史档案不全,具体时间连自己也说不准。青抗先是脱产的民兵组
织,主要任务是配合地方部队作战。根据有关规定,建国前乡或相当于乡一级行政村
中的民兵队长,从担任此职务之日起计算工龄。东北一些地区规定,参加青抗先的时
间离退休时可计算工龄。1994~2003年,烟台市史志办公室多次收到东北三省有关部
门为刘宝堂、邵默夏、张振福等30多名老干部查询建国前在胶东地区参加青抗先有关
情况的函件。《烟台市志》第十编第七章第一节中对这个问题有详细记载,烟台市史
志办根据市志的记载,为他们出具参加青抗先的证明材料,当地组织据此认定这些同
志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核实了工龄,落实了这些老同志应享有的待遇。

(尚庆元)
为工艺品重放光彩提供重要信息威海市锡镶工艺品始于清光绪末年,从锡合金镶
茶壶嘴发展到用锡雕图案镶饰整套茶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英租威海卫时期,
各种工艺精湛、图案典雅的锡镶工艺品成为威海出口的主要产品,销往英国、法国、
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938年日军侵占威海后,生产厂家倒闭,锡镶
工艺品销声匿迹。在编修《威海市志》过程中,史志工作者收集、整理有关锡镶工艺
品生产、出口的大量历史资料,为这一古老工艺的重放光彩提供了重要信息,威海锡
镶工艺品厂应运而生。在尚健在的老技工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失传近半个世纪
的锡镶工艺品终于获得新生。目前全市已建立锡镶工艺品厂7个,生产品种100多个,
成为地方的重要创汇产品。

(罗雪萍)
为重建范家埠金矿提供史料威海市范家埠金矿是一个在1904~1906年被英国人开
采过的老矿。《威海市志》详细记述了英国人开办威海卫金矿的投资、人员、设备、
矿石储量与品位,以及1957年后对老硐进行清理、试采和矿石分析化验结果等详细资
料,为环翠区黄金公司的建立和范家埠金矿的重建提供了重要信息。区黄金公司一位
经理说:“市志为我们提供了下列信息:一是环翠区有金矿;二是这个金矿历史上曾
开采过;三是这个金矿有进一步钻探评价的意义。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开展调
研工作, 并于1988年10月建立了黄金公司,1990年7月范家埠金矿正式投产。”《威
海市志》中有关正棋山、里口山明朝金矿老硐的资料,也为范家埠金矿的进一步勘探
利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罗雪萍)
为联系海外颜氏宗亲服务记载复圣颜子及颜氏后裔家族历史的专志《陋巷志》明
代成书, 2000年5月,山东省曲阜市决定重修,名为新编《陋巷志》。世界颜氏宗亲
联谊总会会长颜章湖先生为该志题词:“颜家宝典”。2002年10月,新编《陋巷志》
在由曲阜市举办的第七届世界颜氏宗亲联谊大会上举行发行仪式。 来自世界各地的
600多名颜氏后裔看到新编《陋巷志》 后,思乡寻根之情油然而生,当场查找资料,
纷纷购买志书。 澳大利亚UNLITEDEVENTS经理颜启业,生于马来西亚,对家族历史知
之甚少,来曲阜寻根祭祖始知颜氏始祖颜回是孔子弟子,激动地对编纂人员说:“我
们是圣人的后代,我回去后一定要向澳洲华人做宣传,让他们多多了解老祖宗的发祥
地。我要组织旅游团来曲阜观光旅游,为曲阜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台湾颜氏宗亲
会创始人颜山祜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来曲阜参加大会, 自购志书4套,并请颜子第七
十九代嫡长孙颜秉刚先生题词,拟带回去分赠孔子后裔孔德成先生、孟子后裔孟祥协
先生、曾子后裔曾宪梓先生及因故未能与会的台北颜氏宗亲会理事长颜国年先生。全
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颜纯炯先生购买志书10部,分赠与会的香港代表。新编
《陋巷志》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欢迎,发行到十几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颜氏
公会一次订购1000册, 已于2003年4月海运抵新,颜氏公会表示,还将购买新编《陋
巷志》赠送世界各地著名图书馆。新编《陋巷志》已成为曲阜市政府赠送外国友人和
华人华侨的珍贵礼品。日本著名孙子兵法研究专家服部千春先生、马来西亚孙子兵法
学会会长吕罗拔先生等获赠后爱不释手,赞扬曲阜市政府为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开展
儒学研究做了十分有益的工作。

(国伟)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读物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为庆祝国庆40周年编辑出版的
《临沂百年大事记》,受到临沂地委、行署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共临沂地
委宣传部、组织部、山东省总工会临沂办事处、共青团临沂地委、山东省妇联临沂分
会、临沂地区教育局、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等8部门联合发文,
将该书列为全区爱国主义、 革命传统教育读物。8部门《通知》指出:《临沂百年大
事记》不仅为研究近代本区历史提供了真实、丰富、系统的资料,而且也为进行爱国
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材,读了以后,可以从中得到知识、启迪、
鉴诫,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通知》要求,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和党政机关、团体干部职工认真阅读学习,特别是要以该书所记述的无数志士
仁人、革命先驱、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
为榜样,坚定信念,增强斗志,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各级党、团、工会和妇
女组织可遴选一些重要条目作为党课、团课的学习内容;学校可选择部分内容作为政
治、语文、历史教学的辅助教材。学习形式应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可举办专题知识
讲座、知识竞赛、演讲会,增强参与性,扩大教育面;报纸、电台、电视台、文艺团
体,可从该书所记述的有关内容中汲取基本素材,创作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广为宣
传演播,扩大教育效果。

(刘娟)
资政论文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聊城市史志办公室在编修地方志书的同时,利用史
志资料撰写资政论文,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资政论文详述了古运河的兴衰以及
历史上古运河畅通给聊城带来的经济繁荣,论证了兴聊十大工程是从根本上改善本地
区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战略措施,建议弘扬历史文化优势,开发当地资源为聊城经
济建设服务。地委书记陈延明看到后当即批示转发地委委员每人一份。地委《情况交
流》简报刊登资政论文,并发至县市、乡镇和地直各部门,《聊城日报》进行了连载。
史志工作者以史为鉴,振兴地方经济的资政论文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全区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张静)
利用志书资料举办区情知识竞赛为推动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扩大史志工作的社
会影响,山东省滨州地区史志办公室与地区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区情知识竞赛活动。地
区史志办公室以新编《滨州地区志》 为基础,撰写100篇反映区情区貌的专题稿件,
地区广播电台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相约747” 节目以“不听不知道”专题形式播出,
在互动节目中,广大听众踊跃参加区情竞答。庆祝建国50周年活动中,滨州地区史志
办与行署办公室及地区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建国50周年滨州区情知识电视竞赛”活
动。竞赛以志书资料为基础,内容涵盖50年来滨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
然的各个方面。 经过几轮选拔,8个代表队参加了决赛。决赛活动由电视台在黄金时
段播出,地区领导参加。区情知识竞赛活动对认识滨州、建设滨州起到了很好的宣传
效果,同时也缩短了史志工作与社会的距离。

(侯玉杰)
挖掘文化遗产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文登市史志办在编纂《文登市志》的同时,积
极开发昆嵛山古文化遗产,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昆嵛山位于文登市西郊,是胶东半
岛东部的第一高峰,向有“海上仙山之祖”美称。文登市史志办查阅大量史籍,数十
次深入山中实地考察,取得有关道教全真教派大量珍贵史料。通过综合考证,证实金、
元时期昆嵛山就是道教全真教派的发祥地。这一成果引起海内外宗教界人士的极大关
注。文登市政府据此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举办文登国际全真教研讨会。市史志
办与文化局、旅游局联合编辑出版《昆嵛山文集》,全面介绍昆嵛山道教历史。1991
年5月,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首届昆嵛山国际道教研讨会在文登召开,来自韩国、
日本、 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
者通过深入研讨,一致认为昆嵛山有丰富的道教遗址,系全真派的发祥地。会议决定
每年5月20~22日为昆嵛山山会。市政府制订了昆嵛山道教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规划,
先后投资1.5亿元修复古遗址、 古建筑,架设了1800余米的空中索道。昆嵛山现已成
为融道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高燕妮)
为对外文化交流服务荣成市赤山法华院为唐代新罗(今韩国)人张保皋于唐穆宗三
年(823年)建立。日本高僧圆仁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入唐求法巡礼,曾住留该院。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 灭佛,法华院被拆毁。20世纪80年代,荣成市史志办对赤山
法华院遗址进行考察, 征集和挖掘出瓦当、 瓦片、石础、杵臼等实物,并根据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 所载资料和搜集到的口碑资料,形成万余字的考察报告。1987年9
月至1988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和韩国汉城大学、榆林大学的学术团
体4批40多人来法华院遗址考察,确认了市史志办的研究成果。赤山法华院是中、日、
韩三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山东省有关部门拨款35万元,荣成市负责按法华院
原样进行重建。重建后的赤山法华院主体工程占地5000平方米,布局与圆仁法师《入
唐求法巡礼》一书记载基本一致。1990年5月1日举行开光典礼,日本、韩国及港澳地
区来宾200多人参加。 韩国世界民族联合会会长崔珉子女士发起,筹资10万美元修建
张保皋纪念塔, 1994年7月24日举行落成仪式,300多名韩国来宾及当地各界人士600
多人参加。

(刘远华)
澄清外来移民历史来源之谜乳山市地处胶东半岛,历史上金、元之交,连年战乱,
“户口十者去九”, 土著旧族极少。今境内居民除姜、孙姓为元代前土著旧族后裔,
于、宫、唐、王等姓为金、元时由胶东邻县迁入外,民间相传其他姓氏多为元末明初
从“云南”和“小云南”移民的后裔。“云南”“小云南”究指何地,未见史籍记载,
许多人认为是云南省。乳山市史志办在编修《乳山市志》过程中,经过大量的调查、
采访、考证和辨析,认为“云南”非指今云南省,而是指古代“云中”“云州”之南
地区,即今山西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及河北省南部地区,所谓“云南”,类似今东
北三省胶东人称山东老家为“海南”一样。关于“小云南”,境内民间有二说:一为
安徽北部某地,二为古代“云中”“云州”南部。根据调查考证,境内居民凡称其先
祖明代从“小云南”迁来的,多数是当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后戍边胶东落籍者。“小云
南”当指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地区。《乳山市志》以《古代‘云南迁民’考》为题
收录有关考证资料。方志界专家认为,这个结论符合历史事实,令人信服,澄清了长
期流传在乳山民间的错误说法,避免了以讹传讹。

(高玉山)
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周村区志》1992年出版发行后,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干
部群众读志用志,利用志书资料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周村区志》记载:周村是明
末清初兴起的商业重镇,1904年与济南、潍县一起辟为对外开放商埠。1994年,在周
村开埠90周年之际,区委、区政府联合山东大学共同举办《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
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根据《周村区志》提供的历史资料,对周村开埠的历史背
景、发展过程和社会影响进行深入研讨,并对周村区经济发展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周村区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紧紧抓住“商埠”这一特点,突出外向型经济,突出
商贸流通业。1995年,全区新批三资企业18家,合同利用外资4553.5万美元,完成外
贸出口交货值9亿元, 其中出口创汇4016万美元;以建设“鲁中商贸名城”为目标,
实施商海战略,大力发展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八五”期间全区相继建成一大批专
业市场,其中“纺织大世界”成为江北最大的布匹批发市场,为全省十大市场和全国
百强市场之一。

(王荣修)
为招商引资服务滨州市滨城区《小营镇志》出版发行后,深受在外地工作游子的
欢迎,他们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恩。小营镇大营村崔福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
勤奋,事业有成。看到《小营镇志》记载自己的事迹后,对家乡人民没有忘记自己深
为感动, 积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1993年2月捐资12万元修筑村中心路。崔先生十分
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95年出资50万元支持小营镇中心学校 (中心幼儿园、中心小
学、中心中学、成教中心) 建设,镇委、镇政府将学校命名为“福生学校”,中央军
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校名。1996年崔先生又出资5万元为村里开挖一座深3
米、占地十几亩的小水库,解决了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深受村民欢迎。

(宋全梅)
为解决沾棣两县海域勘界争端服务沾化、无棣两县关于浅海海域和滩涂划界长期
各执一端,争论无果。沾化县认为应以套尔河中心线为滩涂分界,无棣县认为应以套
尔河东岸为界。为解决这一争端,沾化县领导认为:海域勘界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
实,原以套尔河中心为界之说由来已久,定有依据,指示有关人员到县史志办查询资
料证据。县史志办在民国《沾化县志》中查到两处证据:其一,《疆域志·界至》篇
附有棣沾界碑原文。碑刻原文写道:“山东济南道尹夏详奉巡按使蔡批准勘定棣沾淤
地址,所议办法开列于左:……棣沾两县,以秦口河,一名大沙河、一名小洚河、一
名南潮河中心为界,其上游自该河与烟袋沟分支处起,下游至该河支流沾化沟入海止,
左属沾化,右属无棣……”原文并附“按:此碑系民国四年十二月(1915年12月)无棣
县知事曾有严、沾化县知事褚德芬公立。”其二,《疆域志·舆地全图》中有民国二
十五年(1936年)沾化县现状图。现状图明确标示沾化西界为套尔河中心线,套尔河为
沾化与无棣界河。沾化县水产局派员带志书及棣沾界碑原文与地图复印件参加地区召
开的勘界会议,在翔实的资料面前,两县均无争议,沾化、无棣浅海海域和滩涂划界
之争就此解决。2002年12月,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来沾化考察时,对沾化县海域勘界
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勘界史料依据准确、说服力强,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做出了
重要贡献。

(阎希清)
为解决宅基地纠纷服务夏津县夏津镇西关一村民原是西关外人,其宅院坐落于西
城门外南侧、护城河以西,宅基紧傍护城河。后城墙拆除,护城河干涸,此人将宅基
向东扩展,因而宅基地面积较其他户大。城区统一规划时,有关部门统放宅基,他矢
口否认多占国有土地,县城建部门多次做工作未能解决。后城建部门从民国《夏津县
志》中找到城墙的详细资料,使宅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据载:经历代整修,至1932
年夏津县城墙高2丈4尺,趾厚2丈,壕3丈。城建部门挖出城墙基(基础为“三合土”,
轮廓明显) ,以此为准,按县志记载的尺度丈量。在证据面前,该村民按统一规划退
出了多占的宅基地。

(李宏升)
为解决白酒商标纠纷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阳信县一白酒生产企业推出“蔺公
酒”“蔺公家酒”等系列白酒,商标名称源于当地民间传说和县内有蔺相如墓。此事
引起南方某地工商部门的质疑,以有“假冒名人籍贯,欺骗消费者”之嫌,将部分货
款查封。为解决这一商标纠纷,有关人员查到民国十五年版《阳信县志》,县志记载:
蔺相如曾来过阳信,时兵丁秋毫无犯,民众感其恩,死后,筑衣冠冢纪念。这一记述
与史书中蔺相如“战国时赵国政治家,安徽寿县人”的记载并无矛盾。企业了解这一
史实后,主动撤销蔺公白酒系列商标,工商部门亦不再坚持原来的意见,商标纠纷案
得到妥善解决。

(王新民)
禹城史志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果禹城市史志办公室在整理旧县志资料时,
发现民国《禹城县志》中有关于禹城北部大沙河植树的记载。根据这一资料,修志人
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辛店、张集、沙河一带走访十几个村庄的干部群众,了解
有关大沙河的历史与现状,认为大沙河可以治理。为此,县史志办向县委、县政府写
出关于治理大沙河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根治大沙河提供决策依据。县委、县政府组织
人力、物力,全面开展大沙河治理工程,开沟、修路,完成土方78万立方米,平河造
田1500亩, 植树造林250亩,计18万株。经逐年治理,现大沙河已变成千亩绿洲。在
编写志书、年鉴过程中,县史志办还撰写了《禹邑沧桑》《今日禹城》《禹城改碱实
验区简介》《日本侵略军在禹城的罪行》《抗日英雄王克寇》《八年抗日解放禹城》
《网上禹城》《禹城强镇名村》《徒骇河畔话大禹》《禹城扒鸡》等30多篇文章,有
的还编印成简本。县有关部门将材料印发各团支部和党校,作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教育教材。县史志办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片《今日禹城》,对
宣传禹城,提高禹城知名度,推动招商引资起到良好作用。

(孟凡强)
《成武县志》为经济建设服务成果《成武县志》出版发行后,在为经济建设服务
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县220千伏变电站、胶合板厂、棉纺厂等厂址的选定均参考《成
武县志》 中的水文地质资料数据,避开地下水漏斗区。成武至菏泽220千伏输变电工
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县志资料,节省了费用,缩短了工期,工程设计人员再三表示感谢。
成武县几家较有影响的产品商标,多取自志书或参考志书记载拟定。如“斗鸡台特曲”
酒,系根据县志所载齐桓公集诸侯伐宋,获胜于宋国北境,筑台斗鸡为饮宴助兴的典
故取名。“文亭老窖”“三冉特曲”酒根据县志有关曾子与三冉会文于此的记载命名。
在县城建设中, 城建指挥部为负责总体规划设计的省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7名专家
教授提供了成武县新、旧志书,志书资料在县城规划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历
史的原因,县城街道名称屡屡变更。1995年,县有关部门根据新命名原则重新审定街
道名称,所取“永昌”“汉泉”“寿峰”“文亭”“伯乐”“莲池”“先农坛”“会
馆”“云山”“堤口”“龙凤”等地名均源于志书。街道名称内涵丰富,反映了成武
悠久的历史文化,群众乐于接受,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朱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