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蠡的经济思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41&run=13

刘尚刚石峰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杰出的经济
学家、商业实业家,被世人誉为商业鼻祖。加强对范蠡,尤其是其经济思想的研究,
对于我们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驾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捕捉先机,超前谋划。范蠡认为,“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以十二年一周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这是范蠡最早提出“农业循环
论”,主张人们要根据这种气候变化的大体规律进行生产经营,超前谋划,早作准备。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强调要储备各种货物,干旱时期要生产船舟,洪水时期要
备好车骑。也就是说,只有生产经营早有预测, 超前谋划,才不致盲目被动。范蠡弃
官后“止于陶,励民事农桑,繁五畜,且废居候时转物(卖出买进)”,经营的范围十
分广泛,在做好商品储备的同时,善抓先机。当他听到鲁国蛇丘县因浊河决口,蛇丘
城周围大地淹没,当地粮食未收,人们只好从水中捞起麻,艰难地到外地换粮。于是
范蠡安排马牛车队把大批粮食运往蛇丘城,以换回麻,再用麻同韩、赵、魏等国做买
卖,使陶山商城的生意日益繁荣。范蠡超前谋划、捕捉机遇、适应市场的生产经营思
想与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必须善于对市场
的需求早做预测,超前谋划,不可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二、农商双赢。范蠡坚持其师计然“农末俱利”的主张。古时称农为“本”,商
为“末”,有重农轻商的倾向。而范蠡却认为农、末(商)者获利应有个度,使其协调
发展,不应只重农,而忽视商。在重农轻商的当时,范蠡能具有这种思想实在让人钦
佩。《史记·货殖列传》阐述了他农商双赢思想,“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
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
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大意是卖谷的价格太低则损害农民的利益,致使农民不愿
意种地,使当地粮价飞涨;卖谷的价格太高会使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利益受损,挫伤其
积极性,使当地商品的价格攀升,导致通货膨胀,工商业受损,商品就无法实现其价
值,对国家经济不利。只有国家出面用“平粜齐物”的办法调节物价。即在大丰收年
谷贱时,由官府出面统一管理价格,进入收购;谷贵时再平价售出,使市场上的货物
充裕,这是治国之道。
范蠡第一个提出“谷贱伤农”的观点的,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在粮食买、卖问题
上,由国家规定一个上限、下限的价格,以此应对各地粮食买卖情况的变化,从而加
强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越国正是用此办法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力,
使越国由弱变强,为越国战胜吴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此观之,范蠡已初步直观的认识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二者的作用。这套调节
供与求平衡的谋略,使我们获益匪浅。近几年,党和国家下决心解决“三农”问题,
采取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给种植优质粮食的农民以补贴的措施都是为了增加农
民收入,不伤农,保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三、规模经营。范蠡主张“农末兼营”,在这种经济思想指导下,当时的越国农
业及手工业、冶铸业、造船业、盐业等全面发展。范蠡弃官后,在陶山之阳鸱夷湖畔
安家,在此置办田庄,四乡平民、商贾争相来居。范蠡鼓励他们开荒种地,植桑种麻,
养鱼养虾,养猪、羊、牛、骡、马。他出谋划策,利用牲畜、皮肉、丝麻、陶器、盐
与外地进行贸易,遂建商店、盐行百余处。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他既“居
货”,又“耕畜”、“养生”,即农、牧、渔、商相结合,从生产到流通综合经营,
其利百倍,致产数十万。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形成了产业链,互帮互济,共同发展。
范蠡实施多元发展,规模经营,是因为规模经营回旋余地大,安全系数高。此经
济谋略也为现在一些商家、企业家推崇。有不少企业不断扩大投资,从单一类产品生
产向生产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强了企业实力,拓宽了市
场空间,提升了竞争优势。
四、注重交通。清人唐仲冕《岱览·陶山》载:“越后扁舟至齐,止于陶,号陶
朱公,即今肥城陶山也。”范蠡为何定居于陶,据史载“朱公认为陶天下之中,诸侯
四通,货物所交易也。”陶,古代原是水色天光的湖泊,平川绿野,水陆交道,并处
齐、鲁、卫、赵诸侯国结合部。范蠡选择了这块经商宝地,在陶经商十九年中“三致
千金”“遂至巨万”。致富后,他更加注重交通的顺畅。范蠡在陶山一带经商时,来
到界河村(此河西为齐,东为鲁),发现东幽寺上游浅水处常有贩盐牛车通行,每过河
需绕道十多里,还常在河内沉陷,此河遇山洪常泛滥成灾。范蠡出资让民工疏通河道,
并且在界河窄处修建大桥,打开了齐鲁运输通道,使陶山商城的贸易逐渐扩大,此桥
人称齐鲁大桥,它是大块花岗岩砌成,至今很坚固,范蠡“商圣”的盛名与齐鲁大桥
皆铭刻于肥城人民心中。
两千多年来,范蠡被商者视为“商神”供养,范蠡墓、范蠡祠及隐居的陶山,被
历代商者名士墨客瞻仰, 留下许多怀念范蠡的千古佳作。 于慎行的陶山怀古诗曰:
“越相何年隐,齐山旧有名。地连肥子国,路出铸乡城。洞杳秋云白,岩深古木平。
临池怀往迹,颇识种鱼情。”表现了诗人对范蠡带领当地人从事养鱼等业的深深敬意。
唐范蠡墓碑刻:“伯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垂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
宙赖。贞观八年,僧人刻”。称赞陶朱事业使“宇宙赖”,即天下受惠。
范蠡之所以在经商富民上成果裴然,是因为他初步发现并运用了经济运行、商品
流通的客观规律。当然,范蠡所处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其社会性质有
根本区别,但他的某些经济思想的确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