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科研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36&run=13

韩建新毕婉华
菏泽,古称曹州,这里是著名的“牡丹之乡”。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达8万余亩,
品种800余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交流(包括销售) 和观赏基地,被誉
为“曹州牡丹甲天下”。这里仅就菏泽牡丹的科研试以探述。

一、科研机构
对于牡丹,古代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但有研究牡丹的花师。如隋、唐、宋等朝
代,除宫廷内有很多专门研究、培植、管理牡丹等花卉的花师外,地方上牡丹集中种
植区的大户人家也有牡丹花师。相传,在隋炀帝时,曹州(今菏泽)就有著名的花师齐
鲁恒(在椿树上嫁接牡丹)。明、清之时,菏泽牡丹大盛,当地私家牡丹园林立,牡丹
研究机构体现在以牡丹园为单位或以家庭为单位。到新中国的合作社时期,菏泽牡丹
归集体所有,地方政府也把牡丹研究作为大事来抓,在牡丹集中种植区的村庄都成立
了特产品专业队,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为兼顾“丹皮”生产,1964年在地区药材系统
成立了“牡丹栽培研究室”,商业部拨专款在洪庙租地建起了牡丹“良种田”、“育
种田”。到80年代,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相继建起几个大型牡丹园,特产队的人马
也成建制转入牡丹园。这些花卉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是个牡丹研究机构,积极搞好牡丹
的科研和生产。 为搞好牡丹科研,1982年4月成立了菏泽牡丹研究会。以菏泽牡丹研
究技术人员为基础,并聘请了喻衡等外地牡丹专家参与,研究会健全了机构,初建时
有研究员30多名, 后发展到100多人。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科研,1985年由省科委批
准, 成立了“曹州牡丹研究所”,隶属于菏泽市农业局。1989年4月将“研究所”改
为“菏泽市牡丹研究所”,正科级单位,正式独立对外办公,隶属于原菏泽市政府。
随着科研和开发项目的增多, 人员队伍迅速扩大,该所目前有职工100余人,其中大
中专毕业生68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72人(其中高中级20名)。牡丹研究所
下设牡丹良种繁育场、牡丹冷藏厂、办公室、科研室及生产、财务、政工、信息等科
室。1992年在牡丹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菏泽市牡丹管理处”。处所合署办公。同
年,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开发中心与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北京农丰牡丹开发公司”。
1995年5月, 研究所又与澳大利亚南澳州合资组建了“菏泽牡丹花木有限公司”。牡
丹研究所配有恒温库、低温库、速冷库、自动调温玻璃温室、国际直拨电话、轿车、
货车等科研办公条件。九十年代初牡丹办事处(乡)成立了菏泽牡丹开发总公司,隶属
于牡丹办事处(乡),主要任务是搞好牡丹的科研和开发销售。1999年牡丹区又成立了
菏泽牡丹经济合作协会。牡丹办事处的高级工程师赵孝知任会长,高级工程师、研究
生导师赵孝床任秘书长。截止目前,全市有研究牡丹花卉的技术人员达372名(高级52
人,中级190名,初级130名) ,仅一个牡丹办事处就有高级28人,中级45人,初级56
人。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通过众多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为菏泽牡丹的科研、生产
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科研成果
数百年,甚至说上千年来,菏泽牡丹研究在一代一代花师们共同努力下,取得了
中外注目的科研成果,推动着菏泽牡丹向高等级、深层次、宽领域快速发展。
早在隋朝(581-618) 隋炀帝时,相传曹州的高级花工齐鲁恒应宫廷之召,就给隋
炀帝的西苑中嫁接了一棵“楼台牡丹”。唐朝郭驼(生平不详)在其《种树书花》中,
就谈及牡丹的种、接和催花之法。明初(弘治年间即1488-1505年),菏泽牡丹已繁盛,
牡丹研究也有所发展。已懂得种植牡丹籽法和用土窖加火冬天催牡丹法。明万历间,
北京催花销售很普遍,牡丹一般从曹州购进,而曹州催花已有一套经验。清末催花技
术更加成熟,同时往南方运牡丹也由原来的“土托子” (60棵一捆,一二百斤重) 到
“合把子”(300棵一捆才几十斤重)。
古代,菏泽牡丹科研成果体现在新品种繁育上,以自然繁育为主,兼有少量人工
授粉, 从牡丹谱上记载,至1669年菏泽牡丹77个,至1869年202个。但实际菏泽牡丹
品种要多于这些。 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 、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赵孟俭的
《桑篱园牡丹谱》、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都是建国前菏泽的理论研究成果。
建国后,菏泽牡丹科研受到重视,科研成果累累。不论在牡丹栽培、新品种繁育、
病虫害防治,还是催花、切花、嫁接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突破性进展。从栽培上看,进
行了盆栽牡丹、案头牡丹、无土栽培试验。“盆栽牡丹”曾获99香港国际花博会优异
一等奖,“案头牡丹”获93年香港国际花展最佳展品一等奖,“案头牡丹无土栽培”
在第四届全国花博会中获三等奖。新品种繁育,由原来的自然杂交为主,转定向杂交
为主,利用人工授粉,罩袋管理的办法采收种子。“牡丹新品种培育”在全国第一届
花博会中获一等奖;菏泽培育出的迎日红、紫兰魁、粉中冠等新品种有较强的抗逆、
抗病性,每年有数千株运往东北三省安家落户,打破了“牡丹不过关”的历史。杂交
培育的凤丹红、凤丹粉等品种耐高温、耐湿热,适宜在南方栽培,解决了长期困扰观
赏品种南下成活率低的难题。在病虫害防治上,对危害牡丹早期枯叶的叶斑病,筛选
出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有效的药物,控制住了真菌的危害,使牡丹叶片
生长期延长近两个月;对危害根系的虫害与根颈部的天牛,也找到了根治药物及防治
方法。在1993年全国第三届花博会中,该研究项目获铜奖。“红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技术”获银奖,“锯花天牛防治”获铜奖。在催花研究上,不仅南方催花有新进展,
还掌握了北方温室催花;不仅使牡丹春节开花,还能使牡丹花开随人意,催花品种由
原来的三种到目前的一百多种,并且催开的牡丹花色酷似自然开放。1986年经专家鉴
定,认为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当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1987年全国第一
届花博会中“菏泽牡丹大田催花技术”获科技进步奖。在全国五届花博会中“牡丹国
庆节催花品种选育”获三等奖。牡丹切花也已试验成功,并小批量出口,存放恒温库
的切花牡丹能保鲜3-5个月, 在1993年全国第三届花展中“菏泽牡丹芍药切花生产技
术”获优秀奖。牡丹嫁接上,新发展到芍药根嫁接及凤丹苗嫁接,加快了繁育速度,
降低了成本,换芽嫁接也有新突破。在1993年全国第三届花博会中,“凤丹牡丹嫁接
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获金奖,“牡丹换芽嫁接”获中国科协“金桥奖一
等奖”。另外,“牡丹基因与染色体的研究”也有突破,花农赵文强新培育出一棵花
开105天的绿牡丹, 被专家认为是奇迹;野生牡丹,国外牡丹引种驯化、杂交也取得
新成果,得到了很多新的变异植株;牡丹深加工如牡丹系列补酒,牡丹化妆品等方面
的应用研究也得到有关专家和科研部门的肯定,产品已批量生产。

三、学术活动
曹州牡丹学术活动始于何时,这应该追溯到隋炀帝召集包括曹州齐鲁恒在内的各
地花工进宫嫁接楼台牡丹。当时就可看出菏泽的牡丹学术水平。
唐宋菏泽牡丹及学术活动无文字可考,到了明清曹州牡丹兴盛,学术活动随之而
频繁,除了当地各牡丹园之间、花师们之间牡丹技术相互切磋、品种互换互补、认真
编写牡丹谱外,也不断与长安、洛阳、亳州等牡丹集中区进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牡
丹栽培、新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催花等方面的科研技术水平。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牡丹研究学术活动,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部
切磋等形式。在请进来上,不仅请来一两个专家来菏泽指导切磋牡丹技术研究,而且
还举办牡丹专题学术研讨会,请大批牡丹专家技术人员来菏泽搞好牡丹的学术研讨。
早在五、六十年代,菏泽就请来了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的周家琪教授、山东农学院
的喻衡教授及杨念慈教授,与当地的赵守重等一批老花农进行牡丹技术切磋,从理论
上重点由这些教授指点高见,从实际操作经验上,花农们谈的多一些,这样理论和实
践互相促进,这一时期,也培养指导了赵孝知、赵孝庆、孙景玉等一批技术员。对菏
泽的牡丹品种进行了集中收集、培育、鉴定。特别是喻衡教授还费了近20年的心血,
先后写出了《曹州牡丹栽培技术经验》、《菏泽牡丹》等书,指导了菏泽牡丹的技术
研究和生产销售。近十年来,菏泽多次把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牡丹专家王莲英、秦
魁杰等请来,针对菏泽的牡丹科研、生产等进行全面指导,鉴定牡丹品种,传授繁育
技术,讲述国内外牡丹形势等,菏泽大批花师、技术员的实践经验、学术成果也给两
位专家以启发,从而达到技术上的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同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学术研
讨会、交流会、品种鉴定会。如1979年在菏泽举办了山东省牡丹发展学术会,全省各
地花卉园林、园艺、林业、大学、研究单位等代表62人参会,针对牡丹特别是菏泽市
牡丹进行了研讨。菏泽牡丹研究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每年在菏泽举行一次例会,进
行牡丹学术研讨。 每次学会都请了大批专家、学者。1982年4月21日,学会举办了牡
丹技术讲习班,副理事长喻衡教授主讲,其他参会的各地专家也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
讨论非常热烈;1982年4月,菏泽主办华东5省市园林科技大会,大会就有关牡丹的问
题进行学术交流,菏泽向大会提供了近万字的牡丹技术材料,使大会认识了菏泽牡丹
的历史和栽培技术,其他省市也就有关牡丹、芍药的栽培技术做了经验介绍。1990年,
菏泽还承办了中国牡丹芍药第一届年会,进行牡丹学术研讨。会议针对牡丹品种分类、
发芽分化、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经验总结交流了十多篇,参观
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听取了菏泽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经验介绍,与会代表
表示赞赏。1992年,菏泽承担了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会刊《中国牡丹与芍药》(第二期)
的编辑任务,在该刊上,菏泽有《牡丹红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菏泽牡丹
授粉研究》 《西藏野生牡丹资源考察报告》《牡丹嫩枝吊包繁殖技术》等7篇牡丹研
究学术论文,洛阳、西安、铜陵、沈阳农大、甘肃临洮及林业厅、四川彭县、广东顺
德及牡丹专家喻衡都有牡丹学术论文。 还有2001年4月19日,在菏泽天香村、北京、
洛阳、菏泽20多位专家针对菏泽牡丹新品种繁育、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技术推
广等方面的问题,既肯定了成绩,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是一次非常有实
际意义的“菏泽牡丹学术研讨会”,对菏泽牡丹的科研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走出去搞学术活动方面,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家和省有关上级部门组织的牡丹科研学
术等活动。从1975年以来,先后派员参加了四次洛阳牡丹品种鉴定会 (1975、1996、
1998、2000) ,第一、二届中国花鸟鱼虫进出口学术会(1974、1976),北京植物园牡
丹会议(1983),西安植物园牡丹品种鉴定会(1986),北京牡丹品种审定会(1996),上
海首届牡丹文化研讨会(1995),林业部首批牡丹新品种保护审定会等。另一方面积极
参加牡丹芍药协会组织的每次年会,每次年会菏泽都认真准备学术论文,积极发言搞
好学术交流。菏泽在《协会》会刊《中国牡丹与芍药》上发表的论文就达30余篇。同
时菏泽还非常珍惜外出展览,各地野生牡丹、国外牡丹的考察,被外地聘去指导牡丹
技术的机会等等,从中搞好牡丹的技术交流。在内部切磋上,菏泽牡丹花农多,研究
机构多,每一个花农,每一个研究机构都有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成果,既有相同之点,
也有各自的拿手绝招。但花农之间,协会(机构)之间或内部,有的是自由结合,有的
是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经常开展牡丹方面的学术活动,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共同
提高,大大促进菏泽牡丹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另外,菏泽还认真编纂菏泽牡
丹的有关理论书籍,搞好牡丹的对外理论宣传,累计编辑牡丹书籍达30余部,各种刊
物、报纸、电台、电视台采用有关菏泽牡丹方面的文章达1000余篇,菏泽牡丹专家在
中央电视台还多次做牡丹专题讲座,从而宣传了菏泽牡丹,宣传了菏泽,促进了菏泽
牡丹与菏泽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