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25&run=13

李庆东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 总面积201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7米,素有“胶东屋
脊”之称。全市辖1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65万。近年来,
栖霞市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努力提升县
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栖霞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发展生态农业,不断增创农业比较优势
栖霞是农业大市,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农业是基础,生态农业是关键,围绕
全面提升农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确立了“主导产业多元化、多元产业生态化、生态
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促进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目前, 全市已有5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先后被省政府列为“无农药残留放
心果试点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创建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市”。
第一,打造生态农业链条,实现果品、畜牧、菌菜产业生态化。栖霞是“中国苹
果之都”,现有果园面积65万亩,果品年产10亿多公斤,总收入12亿多元,农民收入
的60%来自于果业, 人均达到2000多元。但前些年,由于过分依赖于果业,农业多元
化调整的步伐不快,产业单一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发展潜伏着很大风险。为从根本
上解决这一问题,栖霞提出按照生物链的规律,充分利用产业间的互补性,发展果品、
畜牧、菌菜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生态农业链条。即畜牧业产生的大量有机肥料,为果
品和蔬菜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果业每年产出几十万吨果树废弃枝条,为食用菌和蔬
菜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产出高质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而且
产后的菌棒废渣又为果品和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机肥料。这样,既提高了果树枝条
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增加了农民增收。在这个产业链条
中,果业向前与畜牧业相连,向后与菜菌业相接,实现了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和相互促进。到目前,果、牧、菜三个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7%、12%和6%。
第二,拉长拓宽产业链条,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
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建立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
主要突出三个环节:一是产前环节抓基地建设。围绕果、牧、菜主导产业,配套发展
了10多处育苗基地、良种繁育中心和科研所,先后推广了苹果套袋、果园植草、脱毒
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科技50多项,引进培育优系红富士、大樱桃、脱毒西
红柿、波尔山羊等农业新品种60多个,从根本上优化了农产品品质结构。二是产中环
节抓配套服务。围绕果品、畜牧和菜菌业,主要是发展有机肥料、饲料、农药、苹果
套袋、 纸箱等行业,目前全市复合肥生产企业达到9家,年产量近10万吨;生产苹果
套袋的企业达到600多家,年产量20多亿个;农药、饲料企业达到3家。三是产后环节
抓加工销售。全市先后建立果品、畜牧、蔬菜等各类加工企业30多家,兴建的各类农
副产品冷藏企业80多家, 总储藏能力达到20万吨;配套建立各类包装、运输企业270
多家。一批重点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扩张,提升了产业化层次。其中,烟台源通果汁有
限公司总投资3200多万美元, 年可加工果品40万吨,生产浓缩果汁5万吨,出口创汇
1300多万美元,可为果农直接增收1亿多元;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投资2亿多元,成
为国内北方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和全省果品产加销基地, 年交易量达5亿公斤,实现交
易额10亿元。

二、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构筑新型工业体系
工业化是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工业化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实施工
业化的过程。要实现栖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观念,坚
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第一,抓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紧紧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加快“两
个退出”步伐,对产权改革不彻底以及没有触及产权改革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大力
推行产权转让、拍卖、资产重组、依法破产等形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全面盘活存量闲置资产,让资产流动起来,实现更大的增值。先后对市棉纺厂、轮胎
厂、化肥厂、机床厂进行了破产出售、转赠股份、挂牌出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使它
们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搞好改制企业和
新办企业的规范管理,引导企业进行相互参股,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股,形成多元化
的产权结构,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抓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入。2004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项目投入
年”活动,提出今后三年重点抓好“十百千”工程的推进,即每年抓好10个投资过亿
元的大项目, 10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中型项目,至少新上1000户民营业户。为确保这
一目标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实行“领导带头,层层加压,逐级落实”的方法,做到
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在全市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抓投
入的浓厚氛围。市五个班子领导带头垂范,年初即确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市委副书记、
人大第一副主任、政协主席、政府副市长年内每人必须引进一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内资
项目或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市委常委每人必须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元的
内资项目和投资5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驻会的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年内每人
必须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对经济开发区、各镇(街道) 、市委、市政府各
部门和省市属驻栖各单位也分别下达了招商引资任务。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引进内
资项目304个,实际利用内资13.7亿元,同比增长63.1%;全市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
开工建设361个, 累计完成投入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入24.5亿
元, 增长55.1%。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
伐。对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9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包帮
责任制,由包帮领导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并将项目进展情况作为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点,按照任务分工,严格奖惩兑现。目前,
全市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已达到96个,开工建设81个,累计完成投入12.6亿元。
第三,抓园区,培植六大支柱产业。按照“园区就是新城区”和“工业向园区集
中,园区向烟台靠拢”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效率、国际化、生态化战略,倾全市
之力,聚全市之财,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引进内资、启动民资,集中抓好经济开发区
及其两个分区。市里从政策、领导、资金等各个方面加大倾斜力度,采取“特区模式,
封闭运作”的方式搞好园区运行,加快项目运作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截止11月底,
经济开发区及其两个分区进区5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21个,实际开工212个,有95个项
目竣工或投产。全市依托生态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农业优势,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
整步伐,着力发展有市场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
要培植针纺服装、食品加工、建材矿业、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
支柱产业。针纺服装产业围绕整合各类生产要素,重点膨胀壮大服装集团和德棉集团,
扶持发展桃村民营针织服饰工业,形成群体产业优势;食品加工产业以源通果汁、白
洋河酿酒、金茂食品、酱油加工为龙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档次,走外
向型为主导的发展路子;建材矿业产业以打造三菱水泥、东源水泥、宝桥水泥、白洋
河水泥四大“水泥航母”为重点,加快黄金、滑石、石材资源整合重组和改造提升步
伐;机械电子产业以培育发展汽车改装产业为龙头,集中培育发动机活塞、电机、模
具、工具四大主导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以硕维科技、伟立
科技、讯通电子为代表的东源电子工业园和以菲尔泰克电子、科奥显示材料、正河电
子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医药化工产业以中洲制药复方黄芪项
目、 翰海化肥“813”项目、通达选矿技改项目等三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膨胀产
业规模;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推进风力发电、地热资源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
新型节能灯具项目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形成骨干支柱产业。到“十五”末,争取六大
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第二产业的80%以上,真正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
撑。
第四, 抓骨干,培植特色龙头企业。全市集中抓了104户规模以上企业,突出培
育20户重点骨干企业, 争取“十五”末,20户重点骨干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工业
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通过实行政策扶持、领导和部门包帮、银企合作等措施,
促进企业快速膨胀。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主动挂大联强,搞好资本运作,走低成
本扩张之路,将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服装集团通过对内挂靠省外服装公司,对外与
外商合资,短短五六年时间由一个小服装加工厂发展为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出口加工基
地,进入全国出口服装行业十强,成为全国三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出口免检企
业之一。 目前, 企业资产达1.7亿元,职工4000人,年销售收入2.2亿元,出口创汇
1500万美元。

三、增强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栖霞市位于胶东半岛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突出。我们紧紧抓住全省建设胶东半
岛城市群的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建设步
伐,形成市区、中心镇、小城镇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最终把栖霞建设成
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烟台市的后花园和胶东半岛的天然生态公园。
第一,立足生态保护,营造绿色城市。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已经成为
县域形象的品牌,成为决定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按照“山下水果山上林,
丘陵薄地干杂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区林业。全市对45万亩山林进行死封快育,
保护林地植被。将未绿化的山体全部植树造林,实行无缝隙植绿,逐步消灭荒山。目
前, 全市林木用地面积达到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力争到“十五”末,
全市林木用地面积达到160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53%。坚持以大流域治理为重点,
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节水保土和抗旱防汛并举的原则,实施了60万亩苹果节水工程、
10万米渠道防渗工程、千万米移动管灌工程,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为生态建设
夯实坚实的基础。对大沽夹河、黄水河、五龙河等五大流域全面治理,“十五”期间,
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平方公里。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矿山整治统一行
动,确定限采区、禁采区、开采区,取缔一切无序开发,严肃查处乱采滥挖问题,果
断关停了部分采石场,有效地保护了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被国家环保总
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第二,发挥自然优势,打造旅游城市。栖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蕴含着巨大的
发展潜力,开发利用价值很大。栖霞是山城,旧有城头朝霞、宅峰观日、艾山温泉、
翠屏起云、方山晚市、长春仙井等八大景观。就地形地貌而言,东有陡峭如削的牙山,
西有“隔云一步”之说的南北崮山,南有平地拔起、远似一条线的方山,北有温泉涌
流、疗养胜地著称的艾山,中有“金山”之称的唐山,而且与白洋河、清阳河、黄水
河、漩河五大水系交辉相应、浑然一体,构成了一道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从人文资
源看, 境内有气势宏伟、 庄严肃穆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国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
“太虚宫”,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完
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也是胶东半岛的重要旅游胜地。我们将深度开发
“五山三园两水一神仙”等旅游资源,突出抓好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重点搞好牟氏
庄园、太虚宫、庵里水库、牙山、艾山以及国路夼等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开发建
设;做好旅游产业与苹果产业以及生态市建设结合文章,以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
业观光旅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外资、民资、银资参与开发旅游业;积极搞好
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配置整合“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拉长旅游业产业链条;
着力搞好旅游景区、景点的统一策划包装和对外推介工作,全面加强与国内外旅行社
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全面打造栖霞生态型旅游城市形
象。
第三,搞好城市经营,提升对外形象。城市具有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拉动
能力大等优势,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化
进程,更好地凝聚合力,提升人气,凝聚实力,提升形象。拓宽经营城市的范围,实
现城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严格执行土地收储制度、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制度和土地租
赁制度,增加土地和国有资产的收益。严格实施矿业开采权有偿出让制度,运作管理
好各类矿产资源的勘察权和开采权。进一步用好城市无形资产,实行城市道路、桥梁、
广场等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有偿出让,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采取市
场化手段,将栖霞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在一起,将栖霞作
为一张城市名片设计出来、散发出去。2004年10月,在北京和栖霞两地相继举办了第
二届苹果艺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经贸洽谈活动,吸引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
视台、农民日报等7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深入报道,成功地宣传推介了栖霞,扩大了对
外影响,达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共邀请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
家的120多名国外企业界人士和国内的多个经贸团前来考察投资洽谈合作事宜, 有66
个招商引资项目在苹果艺术节上集中签约, 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5.5
亿美元, 其中外资额4.7亿美元;利用内资项目39个,项目总投资13.9亿元,其中域
外资金11.5亿元。在城市总体布局上,按照“城区向东北延伸,经济向强市迈进”的
目标和“三区连接,向北推进,提高品位,增强功能”的发展思路,加快城区向北发
展,向烟台靠拢,走出“小盆地”,尽快融入到烟台市的城市圈中去。加快旧城改造
和城市新区拓展步伐,全力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以同三高速
公路和204国道为轴线, 以群山为依托,以白洋河、胶东天池为风景线,形成中心聚
集、带状延伸、沿路跨河、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框架,将山的雄姿、水的神韵、绿的诗
意、人的风采有机融合,使栖霞成为“绿树碧水映山城,鸟语果香扑面来”的特色城
市和名符其实的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