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崂山实际建设农村小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22&run=13

辛兆山臧先锋
青岛崂山区作为山东、青岛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外向型发达,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
但其社会结构主要是城乡二元、亦工亦农,要实现社会全面小康,必须把农村经济的
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兼顾、并跃发展。

一、崂山农业与农村现状
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更好的统一起来,正确
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
做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
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崂山区辖区面积3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仅为3.3万亩,全区19.6万人口中有70%
以上属于农业人口,农民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农业。制约崂山农村经济发展、农
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有:一、土地资源匮乏与剩余劳动力增加的矛盾。该区人均耕
地面积为0.3亩,从事第一产业的2.96万农村劳动力中,人均耕地少于0.2亩的占60%。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二、农村劳动力分布结构不合
理与产业转移速度缓慢,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甚至有农村剩余劳
动力日益增加的趋势。三、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该区农村经济
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全市水平,新开工项目少,生产
性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四、城乡经济发展不同步,街村经济薄弱。作为农民增
收主要载体的街村经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没有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延
缓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提高。五、资源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缺
乏有机结合。该区四个街道,有三个街道都在崂山风景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和市水源
保护区(崂山水库)之内,受规划制约,引进企业项目落不下,工业园区拓展不开,无
工不富,致使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大部分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六、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与市场培育不完善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传统农业生产资
料成本大幅增加,但该区农业市场培育不完善,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发
展不到位。七、农村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区。城市和农村泾渭分明,没有自然过
渡,有相当一部分村庄仍然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形成了城乡严重脱节的“两张皮”。
部分山区群众生活水平仍然低下,城乡贫富差距很大。综上所述,可以讲,农村不富,
崂山不强;农村不安,崂山不稳。只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识农村与农民问题
的重要性,把其作为事关全局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一环,崂山的全面小康社
会才能快速、全面地实现。

二、以工兴农,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崂山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在农村领域全
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
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
民过上小康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
步,任重而道远。
一要发展就业经济,为农民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崂山区农村经
济的外向度、 开放度还较低,利用外资规模还比较小。全区139个行政村拥有外资企
业的村不到20%。当前,急需开辟新的招商载体,整合土地资源,建立新的工业园区,
使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加速经济能量的集聚和释放。招商的重点应放在规
模含量大、科技含量高、出口能量足、就业容量广的内外资项目。通过劳动密集型企
业的发展,形成能够辐射全区,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链条。
二要不断壮大街村经济、民营经济规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街村企业是农村经
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两者对增加
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和繁荣农村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前者发展的重点是抓改
革、转机制、促技改、上规模,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者则要积极的给政策、创
环境、重扶持、多服务,进一步放手搞活。
三要构筑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针对崂山地处城市近郊,
区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宏观布局上,崂山的农业要积极推行压粮、兴茶、
调果、转花,提高海洋水产、现代养殖业比重。通过举办樱桃节、杏会、蜜桃节、崂
山茶会、花卉展览等特色节庆活动,把农业生产同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农业示范园、
精品园和龙头企业同农户分户经营相结合,狠抓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建设,
促使农业结构调整有序、健康、高效。要依托崂山旅游这一巨大的优势,加大对山谷、
沙滩、海岛等自然风景资源,崂山茶、崂山水、崂山石等旅游产品资源的开发力度,
发展一批体现区域特色、资源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农业与旅游结合项目,逐步建成崂山
南、北、中三条旅游观光产业带。南线以石老人观光园、万里江茶场、雨林谷为重点,
以巨峰风景区、流清风景区为主线,农业高科技、农业独特风景同自然风光相结合,
吸引游客;中线以现有的北宅樱桃节、杏会为辐射,以神清农趣园(北头民俗度假村)、
大崂樱桃园为带动,以华楼风景区、九水风景区为主线,杂果采摘体验与农家宴结合,
形成集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带;北线则以王哥庄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为轴
心,集崂山绿茶采摘、加工、品尝为一体,以仰口风景区、太清风景区为主线,形成
滨海旅游观光产业带。
四要把推进农村城市化摆到突出的战略地位,树立城镇新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开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新需求、新市场的战略性选择。首先要
高标准的制定完善各类规划。加快形成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的规
划体系。其次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融资力度,尽快完善农村经济园区的
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等配套建设。再次要坚持组团式开发、多元化整合,加快
村庄改造步伐。村庄改造是形势发展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需要一定的财力
保障、领导魄力和具体措施。要运用市场经济解决问题,实行“拆、建、改、绿、整”
并举,推进村庄整合改造。四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加快村改居步伐,创新居委会管理
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增强自治功能,明确社区职权,加强社区卫
生、文化、教育、环境、治安等方面的建设。

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崂山区的农村发展落后、农村文化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是制约农村全
面进步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文明等综合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
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来推进农村的全面文明进步。
一是要在发展先进农村文化方面狠下功夫。在当前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类文
化思潮影响加剧的情况下,关键要看各级党政组织如何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影响群
众。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文化教育中心、老年人学校、中心游乐室,组建艺术团体等形
式,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可以编村志、办村刊、办阅览室、读书室,等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置
身于先进文化浓厚的氛围当中,使心灵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
二是要在打造优秀居民文化品牌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抓好群众教育。引导他们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二要不断地开展法制、科学文化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三要广泛开展文明村庄、文明居民、“星级”
文明户、特色文化入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发现、培养和推广优秀典型,引导
示范,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四、一心为民,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
本区别。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
决策、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当前,崂山
区全面展开了新一轮创业,实施“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青岛旅游度假中心、
青岛东部商贸中心、青岛高等教育发展中心、青岛节庆会展中心”五大中心、“经济
外向型、人口移民型、环境生态型、旅游度假型”四型城区和“农村向城市,村庄向
社区,农民向市民”三大转变建设,是符合崂山区情,促进全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
举措。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土地还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虽然现在农民外出
务工经商的很多,对土地的依赖性日益趋低,但他们的就业并不稳定,择业范围并不
宽广,收入并不是很高,土地还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
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稳定。因此,农村工作要采取两步走的战略,一方面要大力
发展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另一方面要重点提高农民素质,保证农民生计。
一是要着力于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心,强力推动经
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要依托旅游、节庆、会展的带动和城区的辐射,大力发展就业容
量广的旅游服务业和城市服务业,突出发展交通运输、商业零售、餐饮服务(农家宴、
渔家宴) 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市场服务、社区服务、市场中介等新型服
务行业。
二是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机制。要教育引导农民
在就业观念上由消极就业向积极就业转变,由挑剔型就业向生存型就业转变,由依赖
性就业向自主型就业转变,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对全区的劳动力
培训工作进行规划指导,进行基础性、公益性、技能型培训,建立一批多渠道投资,
学科全面,高、中、低档次齐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对愿意从
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可根据其意向和自身条件,放低门槛,创造环境,大胆鼓
励,促进发展。
四是要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要在继续抓好现行
的农村养老保险、农工商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紧密衔接
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风景保护区或因自然资源保护等原因无法发展工业的地区,
可以研究市、区、风景区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多方融资,对该地区60岁以上老人实
行退休制度,每月补助基本生活保障金,使农村劳动力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或产业,
都能后顾无忧,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
做好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在建
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工作,进一步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方能开拓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方
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