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编纂中如何体现主编意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140&run=13

陈勇
一部志书是否名志佳作,是否“可信、可用、可读、可看”,主编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主编意识强,其所编纂出来的志书特色鲜明,质量高;主编意识不强,所编出来的志
书只能是平庸之作。可以说,主编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志书的特色与质量。作为
一名地方志的主编,任务就是主持编纂一部地方志。这部地方志要编些什么,用什么
体例(或形式)编写,用什么方法编纂,怎样进行志书编写总体设计,怎样突出志书的
地方特色和编纂特色等等,这些综合起来构成了主编意识。
主编意识是主编的识、学、德、才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编辑班子集体智慧和共
识的反映。识,指的是方志学识,是主编意识的基本要素。识之深浅,是编纂水平的
反映。学,指的是基础学问。地方志是反映一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科学的资
料性著述,它涉及百科,包括史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统计学、社会学、民
俗学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主编若无诸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就不可能制定出科
学可行的总体设计,编纂出有自己风格、高质量的志书。德,指的是思想品德,主编
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法,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志书上。作为主编,必须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高尚的思想情
操,不唯权、不唯亲、不唯钱,是者即是,非者即非。这样才能主编出一部信史,一
部经世致用的志书。 才, 指的是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主编不仅要“主”,而且要
“编”,不但要有领导艺术,而且要有编辑才能,方能使自己的识、学、德体现于志
书之中。识、学、德、才是主编应兼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主编意识的基本要素。
在志书编纂之前,主编意识集中地表现在编纂方案和篇目的设计上,在志书定稿
后,集中地表现在志书之中。在编纂中,主编意识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修志不同于建
筑设计,因为地方志编纂涉及的学科太广泛,要求主编对史学、史料编纂学,对各学
科的基本理论,对各事业(专业)的历史和现状,必须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深化
认识。主编必须做到:
(一)认真学习,努力扩大和丰富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方志学,而且要博学百科;
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而且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
要向社会学习,拜知者为师,拜先者为师。
(二)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感性”阶段,即“以心接物的认识阶段”,调查
研究,熟悉地情。“明足以决取舍”,明,首先要明情,如果对地情知之不多、不全、
不深,自然难以辩主次、决取舍,更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能跟着资料跑。同时,
仅仅知地情不知国情也不行,地情总是同国情相联系的,所以,在研究地情的同时,
要研究国情,找出内部和外部的差异,才能认清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事物
的本质属性。
(三)深入实践,进入“悟性”阶段,即“缘物生意的创作阶段”,不断充实和完
善主编意识。主编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应该是集指挥者、组织者、生产者为一体,
既“主”又“编”。编,是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高认识,完善整
体构思。在此基础上,主编应亲自设计编纂方案、纲目,制订凡例和行文规定。设计
是主编意识形成的初步过程,设计也是一种实践,但真正的实践是“施工”,“施工”
是检验设计和充实完善设计的重要一环。
主编意识一旦形成,就要付诸实施,进入“理性”阶段,即“缀文表意的表达阶
段”,使之在编纂中得以实现。如何得以实现?最主要的是主编要有权威性和有决定
权,从设计到定稿,一抓到底。所谓权威和决定权,是指主编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主编与副主编在讨论问题时是平等关系,在决定问题时是主次关系,特别在学术问题
上,主编要有主见,能起到决定作用。
当代修志都是集体创作,主编意识为全体人员所接受至关重要,否则各唱各的调,
难于总纂,难于成为一个整体。统一认识的方法:一是方案、纲目大家充分讨论,取
得一致;二是集体评稿,统一修改意见;三是编辑树立贯彻主编意识的责任感;四是
主编应纳众人之长,择善而从,在史实观点、事物评价、内容取舍、资料审定、交叉
内容处理和行文标准等方面,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推敲论证,最后确定下来。
(原载于《志与鉴》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