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是志书质量的关键因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138&run=13

赵家政冯熙伶
如果把志书编纂出版比作链条的话,编辑工作是个中间环节,也是中心环节。编辑工
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中介性。它介于基础资料和读者之间。基础资料只有经过
编辑按照中指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使之
达到出版发行的要求,才能和读者见面。由此可以看出,编辑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
他要了解作为客体的读者或者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他要根据另一客体(基础资料)来
组织文稿,一直到出版成书。因此,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加强编辑工作,是提高志
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一部志书的主体要求而言,几乎提高志书质量的一切举措,都
应当来自编辑。一位素质较高的志书编辑(主编也属于编辑),他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志书的性质出发,从科学严谨的内容、体例、文风等方面
入手,提出明确的编辑方针和总体要求,给采编人员以启示,并指导他们抓住有价值
的基础资料;一位素质较高的志书编辑能够对所掌握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质疑、
核对,找出差错,发现纰漏,予以斧正,使之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地情,客观地反映
事物的全过程,使志书成为“科学地反映自然、社会进程的信息载体”;一位素质较
高的志书编辑能够对构成志书体例的宗旨、体裁、章法、篇目等要点作具体分析,既
注重继承,又有所创新,以揭示事物的兴衰始末,使志书更好地发挥“资治、存史、
教化”之功能;一位素质较高的志书编辑能够下笔慎重、准确,言必及事,文字精炼、
优美,使志书增色。而这一切,恰恰可以聚合成志书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一支高素
质的编辑队伍,志书质量的提高是不可能的。
既然编辑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高度重视编辑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采取
多方面措施强化编辑功能。尽管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地方志的重要作用,并提供种种方
便,创造许多条件,对方志事业的发展寄予厚望。但是社会上“得志不修志,修志不
得志” 的说法,多少给史志编辑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些史志部门,编辑人员
乃至编辑工作不被重视的情况依然存在。如只考核编辑的工作数量,而不注重考核编
辑工作的质量,特别不注意肯定和弘扬编辑工作成果,在职称评定、提职晋级中,不
是那么看重编辑业务能力的考核等,致使编辑看轻、看淡了本职工作。此外,在市场
经济大潮下,商海滔滔,物欲横流,对修志这种旷日持久的寂寞工作冲击很大,有的
编辑对此眼红耳热,名利思想、功利主义倾向有所滋长,这也是造成某些同志不甘于
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编辑工作,强化编辑功能,根本问题在于全面提高编辑人员素质,造就一支
不计较名利、甘做无名英雄、有敬业精神的编辑队伍。正如李铁映同志指出的“事在
人为,关键在人才”。
首先,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编辑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历
代有识之士,对地方志情有独钟。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地方志是能直接或间接
地给人以知识和智慧,对于人们了解社会、改造社会、陶冶情操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编修地方志的人员被誉为“立言”者,古往今来被史家所敬重,或为民众所称颂。我
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编辑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于我们的历史重托。早在1987年
5月, 江泽民同志就指出:“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编纂社
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
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编纂志书是为世修志,为业存史,为人写传,不胜光荣之至。”
在史志编辑岗位的同志都应当具有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史志编辑工
作既苦又累,必须有一种精神维系着,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摆
正精神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倡导“讲学习、讲政治、
讲正气”,靠组织和集体力量去弘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为人
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就要求从事史志编辑的人员,必须具有“举大体而不论小事、
务实效而不为虚名”的风格,懂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具有“心底无私
天地宽”的胸怀,一门心思研究地情,一门心思琢磨志稿,努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为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应当按照编辑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编辑工作制度,使编辑工作规范化。
随着史志事业的发展,由于编辑工作队伍的不断更替,不少同志对编辑工作的程序、
制度已不甚了解。原有的许多规定,也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作为集体概念的编辑,
应当履行哪些程序,作为处在不同岗位(如主编、编辑科长、编辑、检查、校对等)的
编辑人员,各履行哪些程序和责任,都应当有详尽而明确的规定。沂水县史志办公室
对编辑责任的规定是,编辑在编撰志书文稿时,应该做到:一是对基础资料中有价值
的部分不能舍弃,并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处理完毕;二是文稿涉及的事实、数字、人名、
地名,要认真核实,内容详略得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正确的观点;三是文稿的逻
辑必须严密,语法必须正确,标点符号必须规范;四是文字要反复推敲,讲究文采,
语言力求平实、明快、准确,运用民谚、民谣等,灵活穿插,切勿堆砌,以丰富内容,
活跃文字;五是随时从基础资料中留心各种问题,经常向主编报告等等。至于整个编
辑程序,则包括选题采访、拟定篇目、核实资料、编写总纂、志稿审定、印刷校对和
成书出版等环节。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认真执行,就能够较好地达到编辑工作规范化
的要求。
再次,注重关心、爱护编辑,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对编辑人员,要努力争取、
创造有利条件,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
生活中的困难,使编辑人员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修志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多
参加方志理论研讨和实践活动,力求从中获得借鉴,不断扩充其知识面。同时,宜根
据编辑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那些有求实创新、敢于负责精神的同志,
对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熟悉县情且有较深文字功底的骨干,应放手使用,委以重
任。通过“鞭打快牛”、“满负荷工作”,完成篇目设计,以及概述、大事记和人物
等重点卷章的撰写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长才干。在编纂《沂水县志》、《沂水年鉴》
的过程中,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良好成效。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编辑人员
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为编纂高质量的志书提供有力保障。
(原载于《志与鉴》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