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目录学简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134&run=13

王建国赵秀萍

一、方志目录产生的原因
(一)方志学的不断完善是方志目录学产生的前提
方志编纂的发展,到了清代已形成了一门学问--方志学。“是实斋仅启其端,至
兑之乃竞其业”(余绍宋:《方志考稿甲集》天春书社,1930年版。)到了民国时期,
有许多学者专门从事方志学研究,从起源、性质到体例和编纂方法,都展开了研究和
讨论,并且写出了许多专门著作,如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专列《方志
学》一节,对清代方志学进行了论述。此外,如李泰芬的《方志学》、黎锦熙的《方
志今议》、甘鹏云的《方志商》、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瞿宣颖的《志例丛话》、
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等。对于方志的源流探索和方志的编纂理论方面,都从
不同角度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归纳起来,民国时期对于方志的研究,主要侧重在
“方志的性质和方志编纂理论、方志的收藏和统计、方志目录学等三个方面”。 (来
新夏:《方志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大凡一门学科的完善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逐步发
展起来的。方志目录学的形成可视为方志学成熟的一种表现。此外还有方志文献学、
方志校勘学、方志史学、方志版本学、方志史料学、方志统计学、方志管理学等等。
因方志学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派生出许多方志学分支或叫方志学边缘学科。
(二)目录学的发展是方志目录学产生的基础
大家知道,目录学发端于先秦,形成于汉代,但方志反映在书目中则是魏晋南北
朝以后才逐渐出现的。开始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对
其反映尚不明显,到唐魏征等编的《随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的设立,为我国一千
多年史志目录定了程式。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虽未专设方志类目,但实际上
在史部地理类中设郡邑图经小类,已是开后世书目专收方志之先河。
明清以来,修志之风大盛,方志书籍发展迅速,除全国一统志书外,省会、郡邑、
都城、乡镇均有志书,这种数量多,种类细的情况,必然要反映在官、私藏书目录中,
所以, 《四库全书总目》,把方志之书专门收入史部地理类,为我们提供了近180部
地方史志的基本情况,如总志和都会郡县两类,分别叙录了唐、宋、元、明、清前五
代曾经出现过的重要方志。各书提要说明其编纂者,内容纲目,史料价值和书目编者
之考证,并对各书加以评论,其评价应当说是精当的,作为我们考证各书编纂源流,
鉴别各书内容价值,分析书中资料线索的参考。到了民国,目录学的发展已基本成熟,
且出现了许多目录学专著。目录的种类已基本齐全,编目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方志目录是方志研究的基础,开展方志目录学的研究是整理和利
用方志的必要条件。因此,方志目录学的建立应该说是方志界和目录学界在民国时期
的一个主要成就。
胡道静在《方志遗产的目录学结》一文中指出:“方志遗产的枢管,和别门学问
的枢管是一样的,就是专业性的目录学--在方志学中就是‘方志目录学’,它是方志
学和目录学的边缘学科,是方志学也是目录学当中的各一分支专业。它的服务的目的,
是为研究清理和利用方志的人们摸清情况,铺平道路的”。 (胡道静:《方志遗产的
目录学总结》《中国地方志总论》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1年版。)
(三)明、清、民国修志之风大盛,方志数量骤增,使对地方志进行目录学总结成
为必然。
据统计,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共收志书8371种, 其中,明代989种、清代
5701种、民国1629种。从这个数字表明,仅清代方志约占旧志的70%多(一说4/5)。
我国古籍据统计约10万余种,而方志估计约占有1/10,而清代和民国的志书在现
存旧志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宋元以前的旧志亡佚的多存世的少,明清民国的旧志是旧
志的主体。
我国方志遗产分藏在国内外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是分散的,无序的。
北大信息管理系的硕士生萧明在论文《中国地方志论文信息管理系统(FZLW-IMS) 的
设计与现实》中详细考察了历代“附载的方志目录”的情况指出:“大批方志书曾分
别附载于历代综合性官方和私家书目中,图书馆藏综合性书目中,乃至丛书书目中,
类书中,史志类著作中,报刊中等等。” (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
序》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版。) 为了打开这一宝库,并进一步整理、研究
和利用它们,编制目录、索引、提要乃至专题类编资料等都是急需做的工作,因而,
摸清“家底”的目录工作已成为人们在整理、研究和利用这批文献资源时可供参考的
最重要的工具。
(四)对地方志进行整理利用的迫切要求,加速了方志目录学的形成
人们对旧方志的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认识到民俗学、历史地理学以及明清以来
社会经济、古代农业生产发展,各地区的自然灾害,各地教育史等都能从方志中获取
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于是开始着手对方志进行整理。清代顾炎武是历史上第一个重视
利用地方志资料的著名史学家。他引用大量方志中(约25种之多)有关地形、水利、赋
役、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资料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目的是唤醒当局注意加强
国防,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减轻人民负担。直到现在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一书中,把对方志的整理归纳为5个部分即:(1)利用方
志的资源著作成书。(2) 辑佚已经失传的旧志。(3)考录与索引。(4)分类资料的汇编
(5)影印点校出版旧志。其中考录与索引(即目录工作)应是这5个方面中首要的。
按照“方志目录的编纂, 应当做到研究方志的发展, 考镜方志的源流的作用”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齐鲁书社,1990年版。)的要求,对方志进行整理利用都须
先期作好扎实的目录工作,唯此,才能更好地利用方志资源;辑佚失传旧志;汇编分
类资料;点校出版旧志。
因此说民国时期之所以形成众多的如全国性的、区域性、馆藏的、联合的、提要
性的方志目录,与当时对方志的整理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二、方志目录的发展
(一)方志目录的初创时期
专门的地方志目录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清初徐氏传是楼所藏的明抄本《天下志书目
录》和清代乾隆海宁人周广业编的《两浙地方志录》二书,可惜早已佚失,现在无法
见到。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方志目录,是江阴缪荃荪于1913年编制的《清学部图书馆方
志目录》,其书是清点清皇宫内阁的大库移交给京师图书馆的地方志书时编成的,共
著录全国各省、府、州、县志224部,不全方志360部。此后,方志的专门目录一一问
世,并有公藏、私藏和提要志目、区域志目之分。
公藏的志目应首推故宫博物院1931年所编《故宫方志目》,以“故宫所藏,益以
清史馆近岁所收,自明正德迄于清季,共得1400余种,内中善本罕见之作,指不胜屈”。
(故宫博物院:《故宫方志目录》序,1931年版。)次年又编了《故宫方志目续编》。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方志目录的研究与编纂已进入初步繁荣的阶段。1933年谭其骧编
《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 , 其后又有《二编》,著录了各省、府、州、县志达
5200多种,其中有从清宫内阁大库移来的,也有曾藏于著名藏书楼的,又有购得的孤
本及罕见本,每志皆注明书名、卷数、撰人及出版年,书后还附有索引。此外,还有
1933年北京大学编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方志目》、1936年武汉大学编的《国立武
汉大学方志目》、1937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方志目》、1941年
万斯年主编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南各地方志目》等等。
私藏志目主要有:1936年冯贞群编的《天一阁志目》,对天一阁所藏明代方志四
百多种进行了完备的著录。于此同时,还有宜兴任振采(风苞)编的《天春园方志目》,
杭州王绶珊编的《九峰旧庐方志目》等。
随着地方志研究的深入,需要有一部总结性的全国地方志目录出现,朱士嘉著的
《中国地方志综录》1935年首次出版,开创了这一工作,此书著录各种地方志5832种,
93237卷(后又补编了730种),这是当时最完备的方志目录。
这一时期,地方志考录性书目也出现了,如瞿宣颖的《方志考稿(甲集)》,1930
年天春书社出版,这是近代第一部地方志提要目录。本书取材于任风苞天春园藏志,
著录了江苏、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八省方志600余种,编
者没有遍考佚志,仅就现存方志编撰提要,“辨其体例,评其得失”,并指出每部方
志史料精华之所在。 1935年10月至1936年3月间《禹贡》连载了张国淦的《中国古方
志考》,它对存佚的古代地方志书进行普遍的考录,采辑了自秦汉至元代的地方志,
存者录其序跋,佚者辑其逸文,并记其出处,使我们对宋元以前已经佚失的方志有所
了解,此《考》后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此外还有《广东潮州旧志考》饶宗
颐编,发表在1934年11月《禹贡》上、王齐宣编《金陵大学图书馆所藏两广方志目录》,
发表在1936年6月《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 上、瞿宣颖编《广东方志要录》,发表在
1936年5月《新民月刊》上、潘承弼编《方志珍本所见录》,发表在1937年5月《考古
学杂志》上、朱士嘉编《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方志题记》发表在1938年12月《史学年
报》上、另有1936年庄为玑的《泉州方志考》、萨士武的《福建方志考略》、广西统
计局编的《广西志书概况》、1940年张维的《陇右方志录》等。《陇右方志录》一书
采集了甘肃、 宁夏、青海三地区的的省志、郡县志、县志256部,以时代为次,每志
详考其撰人、年代、卷目、存佚并录其内容纲领。编者所加案语大多有确切评论,可
供研究方志者参考,并对以后区域性志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区域性志目有1928年薛澄清编的《闽南方志经眼录》、1930年卡鸿儒编的《馆藏
东北地志录》、1933年郭慧英编的《广东三大图书馆所藏全省地方志目录》、1938年
方国瑜编的《明修云南方志书目》、1943年职方氏编的《东南方志经眼录》、1945年
洪焕椿编的《浙江方志综录》等。
综上所述,可能看出:第一,这一时期,方志目录的种类已基本齐备,可供读者
各种角度的查阅和参考。其次,方志目录著录项目逐步完善,如《国立北平图书馆方
志目》和《中国地方志综录》,除考录书名、纂修者和卷数版本外,并注意划清各种
方志的不同版本,附载志书的有关附录,并考今地名,方便了读者查考和利用。第三,
《综录》的出现,分别注明各种藏书处所,著录藏书者除国内公、私图书馆外,还远
及日本和美国的各大图书馆,大致上将当时主要收藏方志的机构和个人都已囊括在内,
所以《综录》已有联合目录的作用。第四,值得重视的地方志考录工作已有初步成绩,
如《方志考稿(甲集)》、《陇右方志录》等,这些考录为方志学研究积累了材料,为
方志利用提供了线索。第五,部分图书目录利用分析著录反映方志,如《江苏省立国
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就收录了丛书中的方志。而有些方志目录注意分析各种史料,如
《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附记各种金石、书目(经籍、艺文)等项,这种作法方便
读者,是方志利用的新尝试,也是图书馆编目方法的新应用。可以说,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为我为国方志目录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方志目录的编辑,从实用价值
来看,有利于反映馆藏和提供读者使用,从理论意义来看,也有利于方志学的研究,
对方志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二)方志目录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是说五十年代初期到“文革”前期,为我国方志目录发展的
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地方文献和地方志的收集整理受到了有关科学、教育、文
化机关的重视,各种大型图书馆到1957年为止短短几年内就编出各种方志目录20多种,
如《中南图书馆方志目》(1950年),《天津人民图书馆方志目》(1955年),《中国科
学院藏方志目录》(1956年),周之风于1954年编制了大连图书馆收藏的《全国方志目
录》包括方志2030种。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出版了《中国地方志综录》的增订本。
根据全国41所图书馆截止于1956年收藏的地方志编成,著录7413种,附有台湾稀见方
志232种,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我国稀见方志80种。这部“综录”在当时来说是方志
目录集大成者,“成了几十年间科学界使用方志的一本最佳工具书”。 (金恩辉、胡
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序》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版。) 1957年,洪
涣春在长期研究浙江地方志的的基础上编制了《浙江地方志考录》,本书对浙江省的
各类方志,从全省的通志一直到细小的专志约1800种,不论是现存的或已佚的,已刊
的或未刻的,都作了必要的说明与考订,记述了纂修源流与流传过程,现存的方志还
注明了收藏单位。可以说,这是一部解放后最出色的区域目录。1962年中华书局正式
出版了张国淦编著的《中国古方志考》,该书是从《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
元、明《一统志》及残存的《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录旧方志佚文,经过40多年的努力,
几经修订才完成了这部76万字的巨著。“可以说该书如同一部中国古代方志编纂简史,
它把元以前全国各地修志的历史轮廓都展现在读者面前”。(仓修良:《方志学通论》
齐鲁书社,1990年版。)’收录4000多种。“从此与朱士嘉先生的《综录》珠联璧合,
乃可窥我国历来方志的全貌”。 (胡道静:《方志遗产的目录学总结》《中国地方志
总论》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1年版。) 1963年上海师范学院图
书馆编制了《上海方志资料考录》(油印本) ,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方志考录(但不限于
方志) ,共采录上海市各县方志295种、方志资料书846种。每一部方志或资料,知见
者著录书名、卷数、编纂者、版本及收藏单位。未见者说明资料来源。全书注意摘述
方志重点资料,给读者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此外还有上海、广东、甘肃、四川、福建及嘉兴、温浙等省市的公共图书馆,都
编制了本馆所藏地方志目录,油印流传。一些大学图书馆也编了馆藏方志目录,如厦
门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十几年间方志目录的编辑历程,可以看到方志目
录的可喜收获。首先,是目录数量上超过解放前。解放前,只有少数大型图书馆能编
出方志目录,解放后,除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外,包括收藏方志较多的中等城市的图
书馆也都编辑了馆藏方志目录,像上海、广州、大连、温洲等。其次,新的志书品种
不断发掘。反映在方志目录上的志目不断增加,如1935年的《综录》收录5832种,而
1958年的增订版已收到7413种。这对于方志目录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方志
学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三是著录项目准确性更高了。主要指对每
志的各种版本的揭示及收藏单位的核实。四是这一时期方志目录的主要成就是以具有
联合目录性质的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增订本和方志考录性
的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为最高,把我国方志目录推向一座高峰。
(三)方志目录的繁荣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在全国普遍展开,形成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一次地方志编修,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因而也促进了方志目录的发展,
使之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在区域性方志书目方面:
1980年11月山西省图书馆编印了《山西省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了本省现存方
志463种, 5100多卷。1981年印行的王建宗、刘喜信编辑的《山东地方志书目》,著
录旧志597种、 1958年--1965年间新编志57种,书后附载了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
有关山东部分。1981年四月印行的《河南地方志综录》,收录方志554种、847个不同
版本, 21种手稿本。6月间编印的《陕西地方志书目》,收录了该省自宋到民国各时
代所编方志407种, 并著录了1958年以来新编方志13种。同年10月山东省图书馆主编
的《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全国各地收藏的山东地方志640种,版本853种。
辽宁省图书馆的郭君、 孙仁奎于1982年编辑了《东北地方志总目》,著录方志500余
种, 是当时最详备、最可信的东北地区志目。1984年2月泰安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印
的《东岳志稿》第二期上刊载了岱曲志编的《泰安地区历代志书目录》,使这一区域
志目得以别出,使大家得见泰安一隅旧志之全貌。
1985年10月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印行了宫栾鼎主编的《烟台市地方志藏书目录》
共收旧志241种,259种版本,450余部,其中,烟台旧方志57种231部,内有不少孤本、
珍本。该书对中国、山东两个联合目录中有关烟台志书方面的错误一一作了订正,不
仅使本地方志目录形成序列,而且对联合目录也是一个补充。这些区域志目收罗颇为
完备,它既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可单行别出,以便检索,
这有助于摸清馆藏情况,为各地查阅方志提供了方便。
1987年1月,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印了《江西旧志总目》,著录江
西历代县以上“正志” , 无论存佚,凡见于著录或可靠记载者共1047种,并酌收与
“正志”性质相类的材料,不收山、水、寺庙、书院、名胜等志。
1989年5月, 河北大学地方史研究室编的《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由河北人民
出版社出版, 该书目收录河北省历代旧志617种,收各种志略206种,佚志481种,另
收北京市及所属各县旧志72种,佚志45种;收天津及所属各县旧志29种,佚志23种。
1991年1月,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印了 《湖北省修志成果目录》
(1980-1990) ,该目录共受各类志书、年鉴、论著等1115种,反映了第一界修志工作
中的阶段性成果。
1999年9月, 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编印了《福建省新编地方志成果目录》收录了
该省1984~1999年全省的新编志书、年鉴1000余种,内容兼及“地情研究、资料汇编、
乡土教材、方志论著(论文集)、方志刊物,同时收录音像出版物12种,该书所收录新
志似不够全面,著录项目亦失之过简。
1999年8月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新编地方志目录》 由方志出
版社出版,该目录作为《浙江方志述论》丛书(共3册) 之二种,是在他们1996年10月
征求意见录稿的基础上增订的。共收1981~1999年间新志1310种,包括公开出版和内
部印行的。该书目录著录项目不全,无收藏单位,收录志书亦不全面,有缺漏。
2000年6月,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印了《安徽省新编地方志综合目录》,收新
编各级志书及评议稿、年鉴、地情资料、理论著作等2272种,并著有收藏单位。
2002年5月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的《山东省新编地方志目录》 (1949~2001)
由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该目录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1年12月间,全省的志书类、
地情类、 年鉴类著作条目5036条,其中志书类3519条,包括省、市、县、乡、村5级
志书, 方志理论著作, 方志刊物,旧志整理成果等。该目录著录的内容为书名、卷
(编、册、集)数,编纂单位、主编、副主编、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开本、字数、页
数、印刷册数、收藏单位12项。此部书目填补了山东省新志无目录的空白,也是截止
目前国内收录条目最多的、著录最完整的一本区域性新方志目录.

在馆藏书目方面:
1979年10月上海图书馆朱荣琴编制了《上海图书馆方志目录》著录馆藏历代方志
5400余种,内有不少稀见之本。该书目的一大特点就是除著录单行方志外,还著录见
于丛书中的若干方志,大大便利了读者的使用。
1980年9月南开大学图书馆编印了(铅印) 《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
1989年朱士嘉编著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方志目录》由中华书局印行。1991年10月四
川大学图书馆编制了《四川大学图书馆方志目录》。
200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地方志收藏中心编制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
馆新方志总目》(1949.10~2001.12) 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目从馆藏的15500
余种新志中选收了11000种(不含志稿、部门史、专业史) ,其中部门志、专业志5000
种;市、县、(区) 乡(镇)村及街道志700余种;地名志、地名录和地名资料汇编1500
余种。为方便查阅每条均著有馆藏号。这是目前收新志最多的馆藏目录,也是收志书
最多的新方志目录,较好地反映了建国以来新志编纂的全貌,从而成为方志学领域和
图书馆建设中一本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书。
2002年4月上海通志馆资料部编印了《上海通志馆馆藏新方志》 收录了除台湾、
西藏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新方志4282种(卷) (山东254种)该书目只列书名,
失之过简,但反映了馆藏情况

在联合目录方面: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在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的基础上,由中国
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组织,经过多年的集体合作,全面复核馆藏,增补修订而成的,并
于1985年1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它反映了国内近190个藏书处实际收藏的地方志情
况,收录了我国8200余种地方志,是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地方志目录。它的问世,使
我国这一丰富的历史宝藏得以昭示世界。在我国方志目录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块丰碑,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93年8月,全国地方志资料工作协作组编制了《中国新方志目录》(1949~1992)
第一册,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录了1949年10月至1992年2月的新志,以省、市、
县、三级志书为主,旁及区、街道、乡、镇、村、山水、名胜等专志和部门志达9500
余种, 后附台湾新志123种,原计划共3册,1993~1996年为第二册,1997年后为第三
册,但后两册至今未见,该书收录虽全,但略嫌庞杂,未著收藏单位,则影响使用。
1999年10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中国新编地方志目录》,由方
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本届新修省、市、县、三级志书近4000部。该目录所收的
新方志以出版书号为据,不收内部印行的,不收三级以外的类似部门志、专业志、乡
镇志等。该书较之前书又过于狭窄,难符读者求书愿望。

在方志提要方面:
1984年6月, 洪焕椿在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浙江地方志考录》的基础上有
所增益,并易名《浙江方志考》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浙江各类方志包括已佚
和现存的共2000余种较详尽地考索各志纂修源流,条述每志历代修志经过和存佚情况,
详著版本流别,收藏处所,纠正其他目录的记载舛误,意在使该书“兼有目录、版本、
典藏和提要的作用”。
1985年至1988年,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用三年多的时间
编引了《中国地方志详论》丛书,每省一个分册,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旧志进行了
考证,或曰概述、概要、概考、论略、述略、简述、考略等等。因各省方志遗产分布
很不平衡,各分册的撰稿者所下功夫或深或浅,难能一致,故丛书中的疏漏、谬误之
处,在所难免。王桂云、鲁海编著的《山东地方史志纵横谈》被列为该丛书之十五。
该书对山东历代方志按其行政区划,分地、市、逐一介绍,寓单种志书的介绍于行文
之中, 共考录志书约400余种。仅考本省通志和府、州、县志以及镇、卫志、村志。
不收山、水、寺庙志和名胜古迹志,对各府、州、县的历史沿革、历代的修志情况及
版本、收藏情况经考证后均作详细说明。虽对各县的志书未有全考,但每县的修志情
况大略可见,为山东省第一部旧志考录性专著。
1989年9月王桂云在《山东地方志纵横谈》 的基础上继续探询、扩充、增补、撰
成《山东方志汇要》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所收志书不论现存的还是已佚的,
以及调查录、 概览、图经、地理考略、杂记等一无巨细,包览无余,共得905种,计
50万字。 作者对本省历代流传下来的600余种方志进行查阅,对全省历代纂修有记载
的方志逐种进行考评录要,逐一撰写提要,对各志的志名、卷数、修纂者、编修沿革、
学术价值、版本源流一一考评,是山东省最完整的一部目录提要。
1992年12月,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南开大学地方志文献研究室、河北省地方
志办公室合编, 来新夏主编的《河北省方志提要》,该书收河北省旧志563种,另收
天津及所属各县旧志28种、佚志14种。
2001年12月宁波出版社出版了由龚烈沸编著的《宁波古今方志录要》收录自汉至
今宁波一隅的各类志书573种, 其中旧志358种,新志215种。除对府、州、市、县志
详列卷题、门名外,其它志书从略,皆以天一阁所藏为主著录。为方便查阅,书后附
书名索引。
以上均为区域性方志提要。
此外,198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骆兆平所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考录》叙
录天一阁所藏明志435种(现存271种),为一代方志之提要。
1986年崔建英所著《稀见方志提要》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87年8月陈光贻所著《稀见地方志提要》 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共收稀见旧志
1151种。由明清两代为主,对宋、元、明三代的名志前人已作过提要考证的即不再著
录。提要内容丰富,体例完整。读者不但可以摸清各书书名、卷数和版本的基本情况,
也可了解各书著者的简历、(不见于史传和《中国人名大辞典》者约五六百人)有关行
政单位的地理沿革、前志源流、土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的活动及著作等。该书
所附修人名氏索引、又附《古今图书集成地方志辑目》。所辑自汉代迄清康熙时的旧
志约1430余种。虽多数散佚,但可提供方志的源流和沿革。
金恩辉、胡述兆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中、下)由台湾汉美图书有
限公司1996年4月出版。 该书联合海峡两岸200余名专家学者历时8年才得以完成。该
书收录全国各地近200家收藏单位的现存旧志8577种,著录历代地方志纂修者13865人。
所收志书基本上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为依据,且比之多出200余种。以省为单
位独立编码,每省之前列该省地方志述评,以对该省地方志在宏观上加以概述,各条
目内容为书名、撰者生平、修纂沿革、内容概述、方志价值、版本源流、及附注说明
等。书后附录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该书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来中国又一部
权威性的提要工具书。也是对地方志整理、研究和提供利用,由目录性总结发展到考
评性总结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002年3月, 继“旧志总目录提要”之后,金、胡二人共同主编了“新方志总目
提要”,版本、书名与前书相同。条目要素及编写方法一仍旧志提要之例而略有增益。
收录1949年10月至1999年9月省、 市、县三级志书及个别有代表性的名山、名川志和
县级部门志共3402种。不收各种乡镇志、专业志等。书后附录了台湾地区印行的严鼎
忠编撰的《新编台湾方志目录(1945~2000)》及《新编大陆方志目录(1945~2000)未撰
提要,书后编有著者索引。
至此,新旧方志总目提要珠连璧合,构成万余种贯通古今的方志总目提要之大全,
成为我国方志目录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成果。
回顾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方志目录的发展过程,其成就主要有:第一,方志目录
的编纂已趋于成熟,方志目录的种类基本齐备。如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提要目录、联合
目录、及馆藏目录等各种形式一应俱全。编目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且出现了规模宠大
的鸿篇巨制。如新旧方志总目提要为这一时期志目编辑最权威的代表。还有收录最多
的馆藏目录《中科院图书馆新方志目录》,收新志最全的区域性书目《山东省新编地
方志目录》等。第二,区域性的方志目录已经和正在形成系列。如以省为单位的旧方
志目录、新方志目录、提要性目录等。像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均已形成系列。不
仅如此而且还出现了以中、小城市为单位的小区域性的志目,如山东省的烟台、泰安
等。第三,新编地方志目录已形成趋势。本届修志历时20余年,绝大多数省、市、县
的新志书已经纂成,且编成了数以万计的部门志、专业志、及乡(镇)村志,在续修新
志的同时,全国的方志界亦不忘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最近几年出版的数
种新志目就是证明。而目录的编制者已由过去的图书馆界、目录学界扩展到方志界。
第四,方志目录的实用性大大加强,利用率逐渐提高。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编制
的一批志目,对编修新志和整理旧志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近年来编制的数种新志目,
以收录的完备和编制的科学而为科研的指津作用,也是很显见的。
纵观近百年方志目录学史,方志目录的编纂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足
之处也决不可忽视。例如方志的考录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方志目录形成一种
单纯的志书罗列,往往成了藏书清册;一些大型方志目录缺乏必要的辅助检索手段,
未能起到多途径检索的功能;志书的著录欠精细、欠全面,收藏单位多局限于图书馆,
其实,不少志书散存于各文化部门及个人手中;区域性的新方志提要目前几乎是个空
白;旧方志的全面细致的普查发掘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原载于《图书馆杂志》2002年理论学术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