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图片运用之我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112&run=13

刘明霞
笔者从事美术、摄影编辑工作多年,“图”与“文字”是我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两个元
素,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志书的两个翅膀,配合得好会提高志书的质量。这里谈一些浅
薄之见,供同行相互交流。

一、承继“左图右史”的古老传统,提高志书的信息价值
“左图右史”之说自古就有,是我国史学著作的优良传统,它说明图片在史学著
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古代很多史志类的书籍都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文字描
述再繁复曲尽仍有不够具体形象之处,只有文字和图像互相补充,才能最充分地说明
史事。如《隋区宇图志》《隋诸州图经集》,唐《元和郡县图志》,宋《祥符州郡图
经》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志类著作。这些用图来记录的历史,从类目设置、内容体例来
看,与后世定型的方志已经区别不大。明清时更是有志必有图,并且图的类型日渐增
多,已不限于舆图之类,如正德《武功县志》首载《织锦璇玑诗图》,康熙《贵州通
志》附绘有各少数民族服饰、习俗、生产等风俗图,清《一统志》第三次编纂时首要
问题就是增加图。
图作为志书的体裁之一,主要指地图、插图、照片等。旧志中的图由于受客观表
达手段的限制,主要是手绘图,而只有在现代绘图与摄影技术发明后,图文的配合才
有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发挥“无言之史”佐证志文的作用,这是用图的飞跃,
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
但遗憾的是,第一轮新志编修,虽采用了图片但是运用得不够,没有把“图”作
为一种基本体裁来看待,只是文字的陪衬,无论是图片的质量、编排的形式,还是其
印刷质量,都没有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降低了志书的信息含量和吸引力,显示志书
在图语言运用上的幼稚。2003年青岛史志办出版的《崂山志》本着“求创新、出精品”
的主旨,在志书中增加了大量的图片,这种用史料印证图像、用图像解说史料的表达
方式,展示了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方式,使读者对图像的解读更“复杂”更“丰富”,
不仅增添了志书的阅读趣味,而且超脱了文史类图书的桎梏,这是古代历史典籍无法
具备的表现形式。因此,续志对图的使用需要牢牢把握方志属性,总结首届修志在用
图上的得失,借鉴其它信息载体的经验,科学采集,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图在志书中
的表现力,提高志书的信息价值。

二、合理配置文图资源
方志编纂对“文”或对“图”的选择,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数量相等。魅力无穷
的图片包含了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更明白,
“读”起来也更省时省力,其“读图”的优势显而易见。“文”多还是“图”多,应
该根据“文”和“图”的信息含量来择优取舍。“信息”是方志图片的“内核”,如
果图片里没有“信息含量”和“地情含量”,仅剩图片的“外壳”,图片作为方志的
体裁之一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避免文图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我们需要从以下两方面
把握好图片和文字的关系。
1、 首先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的关系。图片是利用物理光学原理把客观世界投影到
胶片上的结果,受众当然把它负载的内容当做了客观世界原始状貌的再现。也因为其
直观易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识层次差异带来的传播壁垒,视觉信息的传播范围要
比文字更广,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都可以直接从画面获取信息。因此图片的真实、直
观及其典型瞬间的优势当然是文字所不及的,但它也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它只适合
表现形象感强的事物,而且受到时空的制约。数千年来一直担当着传播信息重任的文
字,具有详尽、优美、可表现事件过程和强烈感情色彩等优点。一般地,形象生动、
要素简明的信息适合于用图片表达,而对较为抽象的或是信息含量丰富、涉及范围较
广的事物,则应以文字为主,再配以照片。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2、 文图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决于图片编辑是否识“货”。专业的图片编辑要在来
稿、组稿中有所发现,形成整体构思,对一幅好的图片不仅要识“货”,还要“读”
出图片的分量和蕴含的信息价值,而且要在志书中为它们寻找、安排相吻合的“最佳
位置”,实现文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融合,以此激活版面,使本届志书在内容编排上
有所创新;另外还要了解摄影的技术知识,对图片影像好坏有判断能力和资料收集分
析的能力,能把握社会的动态走向,熟悉计算机、网络和影像处理软件,能对图片进
行再加工;图片编辑还要对文字说明的内容字斟句酌, 并通过补充背景资料,使受众
获得与传播者相近的间接生活体验。读者在阅读图片时一般会经由照片到文字说明再
回到照片的过程,文字说明是专为解释说明画面形象而撰写的,可以从主体寓意上强
化思想性,从事实背景知识上解释说明,还可以从艺术表现上增强感染力。照片不会
对事物的存在说谎,而文字在描述上则有较大的迷惑性和诱导性,因此文字说明的书
写首先要客观准确,确保文字说明不误导读者曲解照片内容。组照的总说明要对事件
或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加以阐述,使读者对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与分说明的配合
还要注意前后一致、相互照应。

三、根据志书内容,整体策划图片
图片在首届志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除了思想上重文轻图外,就是具体的
运作环节上没有作整体的计划安排。大部分志书是在文字内容定稿后,在匆忙中临时
搜集的,因为快要印刷了,又没时间抓质量,只好凑合用,给人感觉图片有点像填空
用的。续志再不能这样搞了。因为根据过去积累的经验,照片作者大多数不懂方志属
性,有些单位是专业人员拍摄,照片质量还有所保证,而大多数单位提供的照片构图、
曝光和表现力不够,这不仅影响到整部志书的质量,也给后期的印刷制版带来了障碍,
影响了印刷进度和质量。
本届续志中的图需要同文字内容一样,做出一个征集和拍摄预案,因为志书涉及
的方面太多,而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受时空的限制,补拍的机会有时很难都具备基本
的客观条件,还有就是征集照片方面的困难。因此续志图片预案的目的是根据内容设
置,明确征集什么样的图片,使供稿单位早动手,使我们选片、用片也有回旋的余地。
以烟台续志为例,目前在启动阶段我们的图片工作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
里把一些编辑方法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续修《烟台市志》图片的征集范围
烟台续志篇目(讨论稿)共设置42个部类,照片征集数量计划为2000余幅,图片征
集中要围绕一个“方”字,突出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烟台行政区划图、地质地貌图、城市基础设施的地理结线图(市政、自来水、
交通、航运、电信光缆、输电线路等)
要求:采用统一的比例尺,并注明比例尺度,以测绘部门公开资料为准。
2.人物
(1)1978~2002年中央国家领导人来烟活动及视察工作的照片。
(2)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新闻人物。
(3)历届烟台市委书记、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
3.烟台市重大活动的照片
要求:包括政治、经济和民间的重大活动,照片能突出表现重大活动的隆重场面
和特色。
4.展现烟台市历史变迁的照片
要求:反映某些街道、建筑物、城区整体变化和人们的着装等方面,可用新旧照
片对比法,以表现烟台的巨大变化。
5.反映本地丰富物产的照片
要求:全面反映农、林、牧、渔及矿产品和野生动植物概况、特点,各行业、各
门类的加工产品,既有生产的场面,也要从产品的局部特征来反映。
6.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照片
要求:展现经济领域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可以通过社会各领域、各层
面的崭新面貌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对比,烘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及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变化的时代色彩。
7.各行各业优秀成果的照片
8.城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照片
要求: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风光摄影作品,突出地域特色,光影效果好。
9.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的照片
要求:照片的时效性和现场感要好,能够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10.其它具有历史资料价值的照片
要求:包括名胜、古迹、文物、民俗等内容,照片表现的内容应真实准确。
(二)征集渠道
续志的图片以征集为主,以史志人员拍摄为辅。史志部门除指派专人作专门的拍
摄外,还需要与各基层撰稿单位建立工作联系,按照征集计划,分门别类地加以征集
和整理。档案馆、报社、博物馆和一些民间的个人收藏者是图片的重要来源,应积极
关注这些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动态并要与之紧密联系;历年出版的年鉴也是续志用图的
来源之一,因年鉴用过的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已经成为历史,需要重新进行筛选。
志书要成为精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图文并重可以理解为图片、文字不
分等次,同等看待、同等重要,这是新世纪修志人在编纂理念上的继承与创新。作为
志书的编辑,一定要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和诚实无欺的精神,总结上届修志工作中的
不足,改变重文轻图的编纂意识,从图片数量、图片功能及版面的编排上与时俱进,
奉献给读者一部全新的地方志书。
(原载于《志与鉴》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