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新志体例创新之我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100&run=13

宋兴洲王爱民
探索和研究新时期方志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顺应时代发展做好方志的改革与创新,对
于当前续修新志至关重要。本文试从志书的体例创新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体例是志书组织和归纳材料的形式,具有框定志书内容,明确信息的归属和层次
的作用,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方志界对志书体例有很多表述,并未
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概念。但对于志书体例包含志书的体裁、结构、篇目与编写方法
等要素则是有共识的,对于体例是志书收集资料、编纂志稿的准绳则更无异议。相对
于志书的内容而言,体例是表现形式,是内容之纲。体例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
的内容,就需要有相应的体例来适应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如果不能根
据内容的需要来科学确定体例,应有的内容就不能得到全面、准确、科学的记叙,就
会“因体害文”,损害志书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如果内容发生了变化,作为形式的
体例也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与改进。
新一轮修志基本是续志,属断代志性质,上限一般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限则
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段时期正值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尤其是中共十四大确定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的城乡结
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各种社会阶层以及上层建
筑,包括人们的思想状况、利益关系、价值取向都起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续修新
志所需记录的时代,社会新陈代谢的速度、变革的深度、影响的深远程度是前所未有
的。同时,这又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度时期。旧的计划体制在各个领域还遗留着极深
的影响,许多重要的改革还在深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新生事物还在孕育、发展。而且,
世界形势也在深刻变化,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上我国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程和发展变化又极不平衡,更增加了情况的复杂性。如果仍
循旧有的志书体例,许多事物就容纳不下,无法归类和记述,也就难以完整、科学地
反映地情了。 但如果舍之不予记述, 则不能很好地发挥方志“一地之百科全书”和
“一地之全史”的独有功能了。面对如此复杂而又在不断变化的地情,第二轮修志如
何在编纂体例上有所变革、有所创新,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任务。
志书体例创新的目的是使志书更科学、更合理、更完整、更准确地记述一地之客
观事物,提示一地地情发展的客观变化,使志书具有更鲜明的特色。因此,必须是在
对前人的经验进行吸纳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综观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较多地是
采用章节体,这对于旧时代而言,应当说是个了不起的创新与进步。采用章节体的志
书,大类为章,小类为节,具体事物为目,层层统辖,逻辑关系严密,这对我们续修
新志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从实践结果看,这种体例对志书的编纂又存在着种种局限。
突出的表现是志书层次偏多,可达5、6层之多。实质上,在记述过程中,章节体的篇
(编)、章、节多是虚设的层次,不能直接展开叙述,其功能仅起到目录分类和领属内
容的作用,真正涉及具体内容的却在分目和子目的层次,而分目和子目又无法进入目
录,不方便志书的使用检索。其次,这种体例给志稿编纂者带来困难。章节体结构需
要先将事物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然后再进行纵的记述。这样做,志书的章与章之间,
节与节之间,较为注重强调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展示各项事业在历史进程
中的兴衰及因果关系,却容易造成资料的交叉重复使用。再者,按照章节体组织材料,
再按照志书“横排纵写”的要求,总是从比较低的层次开始纵写,志书中相当一部分
内容比较琐碎、单薄,多是一些小单元的起源兴革,缺乏整体性的深度,往往很难完
整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在章节体结构下,为了照顾志书各部分的比例均衡,
在组织资料、撰写志稿的过程中,不得不在有的专志章下生拼硬凑一些基本没有存史
价值的节与目,而对于内容丰实、有较高存史价值与利用价值的资料、内容,却在照
顾比例关系的要求下大量删减,导致志稿该略不略、应详难详等诸多问题,直接损害
志书的质量。
首届志书在体例上还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限制了志书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是专志部分带有明显的部门志痕迹。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在
篇目设置和实际编纂中便于操作,首届修志以行业的行政管理对志书内容进行分类,
资料由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导致专志部分的撰写形成了各部门自成一志的格局。这
种格局,并非是科学的行业分类,虽然便于操作,但对志书内容的编纂却是极为不利
的,削弱了方志的整体性和科学性。首届修志还表现出“千志一面”的弊端。这是因
为章节体虽然符合系统分类原则,能有效消除“资料拼盘”的弊病,但由于框得太死
而缺乏灵活性,给人的印象是“万能容器”,装上各地之内容,贴上不同的标签而已,
极大地削弱了志书应有的地域特色。
续修新志的体例应当在对第一轮修志的经验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按增加信息量,
提高信息密度,方便检索的原则进行科学确定,以体现出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体
地说就是要综合篇目章节体和条目体的优点,即在志书的结构上仍保留篇、章层次,
而在其下则采取不分层次、不编序列的条目排列方式,以事标目,一事或一小类为一
条,条目不宜分得过细,集中记述,以减少层次,提高信息密度,增加综合条目,强
化志书的整体性,避免因分类过细、层次过多而硬性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鉴于续志
断限时间较短,故大门类的设置应立足于整体,注重关联,突破部门管理的界限,将
本来是同一性质的事物作科学的综合归并。根据续志创新的原则,只要做到基本横排、
互不包容即可。在全面反映区域自然与社会基本面貌的前提下,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人物等重要内容,固然不能缺项,但在设计入志内容时,决不能事无巨细地将
所有事类按传统行政管理分类平等列志,而应该摸清续志断限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对各项事类的众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重新整合,归并相同
的事项,突出重点的内容。在总体设计上,续修新志应与首届志书的基本内容相衔接,
对一些变化较大的事物或新出现的较有影响的事物要适当突出。这就要对有的内容做
升格处理,即将变化大、发展快的事物或能突出一地之特色的事物设专志详细记载,
诸如信息产业、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经济开发区等。总之,续志在大类的设置上
要在符合志书总体科学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另外,在章节下增加无标题序语也是续修新志体例创新的一个有益尝试。无标题
序语可以综合交待领属内容共同的背景及相互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志书的系统性,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料的交叉重复使用。 这种序语可能含有编者的论述, 这与志书
“述而不论”的传统要求是矛盾的。但“述而不论”也并非不可突破,因为从古至今
的志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带有编纂者的立场和观点。而且,无标题序语可
以明确表达编纂者的观点,既有利于志书的整体结构严谨,又无害于志书的资料性本
质,何乐而不为。
当然,志书体例的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突破诸多障碍。首先是要突破旧
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思想不解放,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前人
修志探索积累出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但也很容易形成诸多条条框框。如果受限于这
些条条框框,志书的生命就大打折扣了。因而修志人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
已有的经验,抓住规律性的本质,舍弃附加的、形式上的约束,敢于不断突破条条框
框,使方志不断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拓宽视野。方志虽
是记述一地之情的,但任何地域的历史都是在全世界、全国的大背景中发展的,而不
是孤立存在的。修志者要眼廓世界,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从而准确地把握一地
发展变化之要旨。第三是要跳出一地之限。先人有“功夫在诗外”之说,修志亦是如
此。修志者既要对一地之情作全面系统、深入的把握,更要跳出地域的限制,将一地
放在周边环境中加以解剖,才能找出特色的事物,从而使一地之志具一地之特色。总
之,续修新志对所有编修者都是一种挑战,只有以创新的态度对待,才能做好新一届
社会主义方志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