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9&A=2&rec=8&run=13

柳下跖

柳下跖(生卒不详),姓展,名雄。鲁国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人。“跖”
本是指赤脚的奴隶,因他住在西柳,故称柳下跖,也叫柳展雄。因他领导奴隶起义,
被当时的贵族诬为“盗跖”。
柳下跖生活的时代,大体与孔子同时,在柳下惠后约百年。据《庄子》《吕氏春
秋》《淮南子》等载,柳下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声若乳虎,英姿勃勃。他的思想
象喷泉一样不循渠道,意志象旋风一样不受束缚。英武足以击退进攻的敌军,辩才足
以驳倒巧伪弄舌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柳下跖起义的发源地,就在他的家乡附近,今新泰市西北部的莲花山、夏家隅和
宁阳东部的北鄙一带。相传,他率领的奴隶起义大军多达9,000人,驰聘天下。他追
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反对奴隶主任意压迫、残害奴隶,
反对贵族过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可以说,他的起义是有理论、有组织的一场大规
模的奴隶革命。
他根据同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实践,对当时传统的“圣、勇、义、知、仁”等道德
规范作了全新的解释。说:能准确预测贵族的宝藏叫“圣”,作战冲锋在前叫“勇”,
退却在后叫“义”,掌握战机叫“知”,分配均匀叫“仁” (“中藏,圣也;人先,
勇也;出后,义也;知时,知也;分均,仁也”《吕氏春秋·当务》) ,深得义军拥
戴。所到之处,大小诸侯国的奴隶主望风披靡,龟缩城堡(“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侵暴诸侯。”“大国守城,小国入堡。”《庄子·盗跖》) 据载,当时孔子偕弟子颜
渊、子贡去劝柳下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遭柳痛斥:“丘之所言,皆吾之
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 ”《吕氏春秋·当务》载,柳临死还叫人在他的棺材里
放一把铜锤,说:“如在地下见商汤、周文、周武等六王和齐桓、晋文等五霸,将敲
碎他们的脑袋(“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表现了对
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刻骨仇恨。毛泽东在《贺新郎》词中,给盗跖以很高的评价。
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荀子·不苟》说:“盗
跖吟口,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史记》中也称“其徒颂义无穷”。
在泰山一带,有不少柳下跖起义的遗迹。据传,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
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
西麓和西南簏,据传还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在新泰放城,
还有传为柳下跖开凿的九龙口等。

刘盆子

刘盆子(10-?),西汉泰山郡式县(今宁阳县华丰)人。刘盆子为西汉远支皇族,其
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新莽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
立其为皇帝。
天凤五年(18),琅王牙(今临沂)人樊崇在莒县起义,后率众转战泰山地区,继续
招兵买马,一年间发展到万余人。与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分几路,
经莒县到姑幕县,与王莽部大战,杀莽军万余人后转到青州。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
太师王匡反击,樊崇欲战,又怕起义军与莽军混乱不清,就命起义军用红色染眉,易
于识别,从此,起义军称为赤眉军。在成昌(山东东平西)一举大破廉丹、王匡的军队,
杀死万余人。又追到临县后,廉丹战死,王匡逃脱。赤眉军追敌至洛阳,莽军20多名
将帅投降,大败。刘玄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等表示愿归顺,但因对诸将安排不满,
便兵分两部,进攻更始政权。历经几次战斗,击杀河南太守,屡战屡胜。
更始元年(23)初,刘盆子及刘茂、刘恭两兄长被赤眉起义军抢到军营,刘盆子与
刘茂在军中属右校卒吏,以牧牛为本,号称“牛吏”。刘盆子对每头牛的习好都了如
指掌,每次放牛,都要收割许多草,放在牛背上驮回军营。他放的牛甚懂人语,总是
令行禁止,不随便啃吃庄稼。他有时倒骑头牛观牛群,乐在其中。
更始三年(25)正月,赤眉军会师弘农(河南灵宝北),与更始诸将连战获胜,军队
发展迅速,达30多万人。更始恐惧,表示禅位并要求义军重立汉宗室为帝。樊崇听后
说:“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于是,把立帝的事摆在议事
日程。
更始三年(25)六月,樊崇等将军准备立帝事宜,侯选人有70多位,唯有刘盆子与
刘茂是前帝刘孝的近属。樊崇等人商议后,说:“闻古时,天子将兵称上将,乃书札
之符。”于是,让人写好书札作中帝符号,放进竹制盒中,按侯选人个数放札 (只有
一枚为帝札) 。规定摸札要依年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摸出示众。刘盆子在侯选人中
年龄最小,只能等最后一札。札一枚枚摸出,都是空札,唯有最后一枚为帝札,于是
将刘盆子立为帝。
刘盆子称帝后,诸将称臣,15岁的刘盆子因长期放牛,养成了简衣草行的生活习
惯,“被发徒跣,敞衣赭汗”。刘盆子一看众多人来拜自己,只是躲闪。其兄刘茂见
状说:“善藏符,盆子即咬折弃之,复还依挟卿。”其他将领各任其职:徐宣为故县
狱吏,能通易经,推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
杨音以下皆为列卿。不久,在长安举战大破更始军,更始刘玄向义军投降。此时,刘
盆子居住长乐宫,樊崇等设宴乐大会,一部分起义军兵士突然杀死门卫,强行进宫抢
东西,乱杀无辜百多人,吓的刘盆子日夜啼哭。刘恭见赤眉众乱,知道胜骄必败,又
恐怕祸及自己弟兄,密教刘盆子让权。
建武二年(26)正月,刘恭在一次集合时说:“诸君共立恭之弟为帝,德诚深厚,
立且一年,肴乱日甚,诚不足以相成,恐死而无益,顾得退为庶人,更求贤知。”刘
盆子叩头说:“公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吏人贡献辄见,剽劫流闻四方,莫不怨恨不
复信,何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必欲杀盆子以塞责者,无所离死诚
冀诸君肯哀怜耳。”说完泣不成声,樊崇及集会的数百人都感到哀怜,避席顿首说:
“臣无状负阶下,请自今以后不敢放纵。”因共抱持盆子带以玺缓,刘盆子号呼不得
已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这样都称天子英明,百姓也不惧怕了,纷纷又回到长安。
刘盆子乘王车,驾三马,数百骑兵跟其后,自南山一路战斗,进居阳城。这时南阳刘
秀起兵镇压义军,关中豪强地主隐蔽粮食,组织武装反抗,赤眉军衣食极度贫乏。
建世二年,赤眉军退出长安。刘盆子随军一路东撤,折兵损将还剩20万人。这时,
刘秀派将军侯进守新安,建成大将军耿龠守宜阳,分两路阻击赤眉军。次年正月,赤
眉军被刘秀的军队包围。赤眉军派刘恭请求投降,说:“盆子将百万众降阶下,何以
待之。”刘秀说:“待汝以不死耳。”于是,从食宿方面给一番优待。大部队到洛水
时,刘秀让刘盆子君臣排队观看,对刘盆子说:“自如当死不对日,罪当应死,犹幸
上怜赦之耳。”还对樊崇说:“得无悔降乎,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
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说:“臣等出长安东者门,君臣计划归命。今日得降犹
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刘秀让各将领居住洛阳,赐给每人一处宅、二
倾田。后来樊崇因再度起义失败而被杀。光武帝刘秀对刘盆子赏赐甚厚,并称赞说:
“圣公靡闻假我风云,始顺归,终然崩分,赤眉阻乱,盆子探符难盗皇器,乃食均输。”
刘盆子从此靠均输官地生活,直到终身。

索卢恢

索卢恢(?-28),汉东平国无盐邑(今东平县)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首领,无盐大
捷的组织者、指挥者之一。
天凤五年(18),琅邪人樊崇领导赤眉起义,山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当时,东平
境内连遭水灾,田庐尽毁,饿殍遍野。灾民纷纷推举索卢恢为首领,响应赤眉起义。
索卢恢仗义疏财,为人慷慨,在当地很有威望。他爽然同意,聚起三、四百人,攻进
无盐邑,杀县宰、开粮仓,打起了起义大旗。
地皇三年(22),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扑
山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王莽军到东平境内,“列营数百,鼓声闻数十
里”,把无盐邑紧紧包围起来。索卢恢派人及时与赤眉军联系,樊崇即率数万人前来
支援。赤眉军和索卢恢部内外夹击,相互配合,在无盐大败王莽军,杀死更始将军廉
丹,太师王匡狼狈逃窜,史称“无盐大捷”。北京历史博物馆现存有“无盐大捷”巨
幅油画,描绘当时起义军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刘二祖

刘二祖(生卒不详),泰安州(今泰安市)人。金末红袄军起义首领。
崇庆元年(1212)刘二祖聚众起义抗金,初投杨安儿红袄军,以沂蒙山为根据地,
率部转战淄州、沂州等地。贞礻右二年(1214),杨安儿主力军被金将仆散安贞击败,
所占州县相继失陷,他拒不投降,继续战斗。次年金军攻破大沫,刘在战斗中负伤被
俘,不久被杀。余部由霍仪、郝定、彭义斌等率领,继续进行反金斗争。

马良

马良(?-1642),绰号红胡子。明宁阳县古树口村(今宁阳县石集乡古树口村)人。
明末起义军首领。
崇祯末,宁阳大饥,马良在村内风云口筑寨率众起义,称“公道大王”,聚众四、
五百人。后与秦景率领的农民军联合,发展到数千人。以彩山为根据地,打富济贫,
官绅闭门自保。崇祯十五年(1642)冬夜,马良率众去彩山东活动,乡绅朱克配率乡勇
趁机偷袭彩山寨杀秦景,又使韩芝芳截击马良,马良在返回途中被韩芝芳斩杀,葬于
古树口村伏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