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9&A=2&rec=24&run=13

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主要
活动在晋悼公和平公时期。晋国乐师。
师旷精通音律,并认为奏乐可卜吉凶。有一次,楚兵攻打郑国,晋军在攻打齐国
的同时分兵救援。听说楚兵来势汹汹,晋君为兵力不足而忧心忡忡。师旷说:“我以
音卜之。”占卜之后说:“无妨,我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竟,且多死声,楚
兵无功。”不出师旷所料,不数日楚兵果然不战自退。原来,天不作美,连降大雪,
气温骤降,南方兵不耐寒,冻馁交加,已全无战斗力,不得不撤兵。因而师旷深得晋
国国君的器重。
师旷认为音乐与政治有密切关系,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音乐有吉有凶,靡靡
之音不可妄听。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精彩的记载:卫灵公去晋国,途中
驻扎在濮水上游(商纣王时乐师师延投水处,今山东东明县境内)。半夜,卫灵公听到
操琴之声,似鬼神所奏。问随从人员,都说没听到,便命乐师师涓端坐援琴,听而写
之。到了晋国,晋平公在施惠之台设宴招待卫灵公一行。卫灵公说:“我这次来,得
有新曲,愿奏给您听。”遂命师涓为平公弹奏。刚刚弹奏不久,师旷用手按住琴说:
“这是亡国之音,不可奏完它。”平公问师旷:“这支曲子出自何处?”师旷回答说:
“这是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周武王伐纣,师延投濮水自尽。这支曲子
必定出自濮水之上,纣王淫乐无度,以至亡国。这种不祥之音,断不可奏。”平公不
听师旷劝阻,命师涓奏完了曲子。平公问:“还有比这更动人心弦的音乐吗?师旷答:
“有。但德义较薄的国君是不能听的”。平公执意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弹奏,刚刚弹
奏就有白鹤侧飞集于宫门。再奏下去,仙鹤随乐曲旋律延颈而鸣,翩翩起舞。平公大
喜,离位亲自为师旷敬酒。问师旷:“还有比这曲子更好的吗? ”师旷说:“有啊,
但你不宜听,听了这支曲子将蒙受影响而带来灾难。”平公说:“我已经老了,所爱
好的只有音乐,你还是弹奏给我听吧。”于是师旷继续奏下去。一奏之,有白云自西
北飘来;再奏之,大风随雨而至,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树拔横飞,大群犬乱,到处
乱窜。晋平公吓得趴在地上不敢起来。师旷叹曰:“国家将要衰败了。”果如师旷所
言,此后,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国力大损。
师旷不仅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他还处处关心政治,提出利国利民的主张和见解,
受到晋国君臣的重视和尊敬。悼公问治国于师旷,师旷曰:“惟仁义为本。”平公时,
大兴土木, 修建宫殿。 平公问师旷,师旷作了劝谏。叔向听说这件事后,称赞说:
“子野之言,君子哉!”
传说,师旷晚年为了潜心研究音乐,排除一切干扰,熏瞎双目。师旷论学更为世
人称道,据载,晋平公晚年想学习,因年龄大而信心不足,师旷说:“(人)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师旷卒后葬于新泰。师旷墓前原有石阙,石阙呈方柱形,阙身用平面浮雕和阴刻
的方法刻几何图案和车马,今运至岱庙保存。县城北东汉墓内出土有“师□□”铜印,
可知师姓在新泰是确实存在的,北师之名即由此而得。师旷墓前有宋代建的师旷庙。
清代顺治年间,知县卢宏在墓前树立一通《师旷墓表》碑,文中对师旷充满了敬慕之
情。

羊欣

羊欣(370-442) ,字敬元,南朝泰山郡南城(今新泰市羊流)人。历任辅国参军、
新安(今浙江淳安)太守,著名书法家。
羊欣少年时期学书于舅父王献之(王羲之之子,和其父并称“二王”)。南朝宋人
虞和《论书表》记述,羊欣十五、六岁时,书法已有成就,为王献之爱重。有一天,
王献之到羊欣家去,见羊欣正穿着白绢新衣呼呼大睡,样子十分可爱,一时兴起,便
提笔在羊欣裙幅裙带上大书。羊欣醒来,发现王献之的墨迹,大喜过望,从此加意练
习书法,“因此弥善”。
羊欣善行草,尤工隶书,书迹有《暮春贴》传世,《曹娥碑》也传为他的手迹。
羊欣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南梁大文学家沈约评价: “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
(王献之字)之后可以独步。”唐人书评中认为他与孔琳之是二王之后难于比肩的两大
书法家。张怀瑾在《书断》中称誉:“羊欣之书,戚若严霜之林,婉以流风之雪,惊
禽走兽,络绎飞驰。”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意思是求
购王献之的书迹未成而能得到羊欣的作品也是很好的。
羊欣编撰的《古来能书人名录》,是最早的书法家评传。全书采录秦至晋代历代
书家69人,历叙籍贯,师承及所长书体,叙事雅洁,《中国书法大辞典》称:“颇有
于书史研究”。
《南史·羊欣传》载:羊欣沉默寡言,与世无争,“美言笑,善容止”。入仕初
任辅国参军,因隆安年间朝政日渐腐败,遂不复任职,清名四著。入宋后,羊欣之弟
羊徽见重于宋武帝刘裕。参军郑鲜之对武帝说:“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
宋武帝遂起用羊欣为右将军司马。后两任新安(今浙江淳安)太守20余年。羊欣好黄老
之学,兼善医术,撰《医方》十卷(一作三十卷)。羊欣晚年,政局混乱,思想消沉,
对弟子说:“人生任官至二千石可矣。”遂寄情山水之间,隐居不出。
羊欣传世书迹《暮春贴》,收入《淳化阁贴》卷三,其书法艺术和理论,对中外
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日本汉学家谷口铁雄、杉村邦彦先生先后发表《羊欣传
记及其书论--关于“天然”之概念的产生》(《佛教艺术》第69辑)、《羊欣〈古来能
书人名录〉》(《哲学年报》第28辑) 、《宋书羊欣传释注》(《森三树三郎博士颂寿
纪念东洋学论集》)对其人其书作了系统研究和中肯评价。

羊忱

羊忱,(生卒不详),一名羊陶,字长如,东晋泰山郡南城(今新泰市羊流)人。历
任太傅长史,徐州刺史,迁侍中,著名书法家。
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谓羊忱“善行书”。北魏王忄音《古今文字志目》下卷
列魏善书者五十八人,其中有羊忱。南梁庾肩吾《书品》谓羊忱“书坛豪翰,动成楷
则,殆逼前长,见希后彦”。对其书法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佩文斋书画谱》称,羊
忱不仅擅长楷书、行书,而且能草书,善行隶,名称于一时。

羊固

羊固,(生卒不详),字道安,东晋泰山郡南城(今新泰市羊流)人。著名书法家。
累迁黄门侍郎,临海太守,赠大鸿胪。他擅长草书、行书,著名一时,羊欣《古
来能书人名录》称羊固“善行书”。南梁庾肩吾《书品》称其“遗亦见珍,余芳可折,
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

羊士谔

羊士谔,(生卒不详),唐新泰县(今新泰市)羊流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羊士谔是唐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顺宗时为宣歙巡官。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
知制诰,出为资州刺史,与韩梓材同在越州。士谔工诗,《全唐诗》载录其诗多篇。
羊士谔亦以书法知名,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下列羊士谔之名。《墨池编》、《晁公
武郡斋读书志》中均有其传。

王朴

王朴(914-959),字文伯,郓州(今东平县)人。五代时后周宰相,天文学家。
王朴自幼机警聪明,喜文章。后汉乾礻右年间(948) ,中进士,在枢密使杨分阝
手下任职,当时,后汉王朝由武官专权,皇帝滥杀大臣,王朴看出后汉王朝不会长久,
就乞告东归。
后周建国初年,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王朴任记室,后柴荣为开封府尹,王朴任
右拾遗、开封府推官。柴荣继位后,授王朴郎中,赐紫。显德二年(955) ,周世宗命
令朝廷文学之士二十余人各撰策论一篇,王朴献《平边策》,写道:“一般说来,国
家将要灭亡,大都君昏臣奸,政治动荡不安,军队骄横跋扈,百姓倍遭祸殃。起初规
模很小,如不防微杜渐,就会逐渐增大,终于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要使国家安定昌
盛,就要选贤任能,赏罚分明,还要厉行节约,丰足府库,上下齐心和睦。”
周世宗佩服王朴的政治见解,提升他为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史书记载:王朴
“神气劲峻,性刚决有断,凡所谋画,动惬世宗之意”。因此王朴连连高升,拜左散
骑常侍、端明殿学士。周世宗南征,任王朴为东京副留守,车驾回京后,升王朴为户
部侍郎兼枢密副使,不久升为枢密使。周世宗在他辅佐下,取三关、占淮南,功显天
下。
王朴在天文学上造诣颇深,著有《大周钦天历》。任职期间,制作礼乐,考定声
律,正星历,修刑统,百废俱兴。

郭茂倩

郭茂倩(生卒不详),宋代郓州须城(今东平县)人。著名音乐家。
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
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
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
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
辞, 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
《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
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
能出其范围。”

钱乙

钱乙(1035-1117),字仲阳,宋代东平郡(今东平县)人。著名医学家。
钱乙之父钱颖,善医,行医于山东沿海,未再返回。三岁时,母去世,由姑母收
养,姑父也是医生,向钱乙传授医术。钱乙二十多岁开始行医,专以儿科为业。四十
岁左右,已是著名的儿科医生。公元1078年,因为宋神宗姐姐长公主之女治病,以医
功授翰林医学。次年又因给皇子治病有功,授太医丞,赐紫衣金鱼。不久,钱乙辞去
太医丞, 回乡行医。1087-1094年,被哲宗召去,任皇室御医。后又借故求退,行医
乡里。 钱乙“为方博达, 不名一师”。各种疾病都能医治,但尤以儿科为长。著有
《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惜已失传。其弟子阎季忠搜集钱乙论述、
医案、处方及各种资料,于公元1119年整理编辑而成《小儿药证直诀》。该书比欧州
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
钱乙对儿科医学贡献著卓。 他明析小儿生病理特点, 指出小儿“肌骨嫩法”、
“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从而为儿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明确儿科五脏辩证纲领,主张以五脏为基础,
以证侯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另外,钱乙巧裁古方,勇创新方,
为后世各派医家推宗。他制方遣药,处处注意到五脏的虚实寒热,在祛邪务尽的原则
下,处方力求攻不伤正,补不滞邪。或消补兼施,或寒热并投,并从柔润方面下功夫,
以扭转当时医家滥用香燥药物的偏向。
钱乙儿科医学对后人影响很大。明代薛巳、万全、鲁伯嗣,清代陈复正、夏鼎等
儿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钱乙的《直诀》。他的五脏辩证法则为易水学派创
始人张元素所遵循。他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注意清凉解毒、芳香开窍等法,为清代温病
学家所采纳。他提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的论点,开创白术散升提举
陷、甘温除热之法,以及用地黄丸专补贤阴等学术思想,对后来李东恒的脾胃学说和
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之说以很大的启发。

梁楷

梁楷(生卒不详),字白梁,南宋东平人。著名画家。
嘉泰年间(1201-1204) ,他曾任宫廷画院待诏,后不受金带,离职而去。嗜酒自
乐,人呼为“梁风(疯)子”。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初师贾师古,有“青过于蓝”
之誉。衣纹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称“折芦描”,其用笔简练而又放纵者,
则称“减笔”。兼画山水、花鸟,也有独特风格,现存作品有《太白行吟图》、《泼
墨仙人》、《布袋和尚》、《高僧故实》、《秋树双鸦》等图。
1967年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先后决定以中国历史上的李白、张衡、蔡文姬、
梁楷、关汉卿、祖冲之、李清照、鲁迅等23位名人,命名外星球上的环形山。足见梁
楷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 ,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其父党纯睦
在金天会年间曾任泰安军(今泰安市)录事参军,党怀英自幼随父宦居泰安,父亲卒后,
遂安居泰安,自称泰安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党怀英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与著名词人辛弃疾同师,学绩斐然,时人并称“辛、
党”。至二十多岁时,因“应奉不得意,遂略世务,放浪山水之间。”他隐居徂徕山,
自筑“竹溪庵”,读书吟诗,著《竹溪集》三十卷。他在诗中这样描绘这里的景色:
“我生随宦游,久作东南客,有田泰山下,绕屋皆泉石。”至今,徂徕山上竹溪庵遗
址犹存,庵旁有党怀英篆书“竹溪”二字石刻。
金世宋大定十年(1161) ,党怀英中进士,历任金莒州军事判官,汝阴(今安徽阜
阳) 县尹,国史院编修官,翰林文学,翰林编制兼同修国史。大定二十九年(1180)党
怀英任辽史刊修官应奉,参加辽史编修。《金史》载,初即位的金章宗,特别喜欢诗
词文赋,就问宰臣平章政事张汝霖翰林中谁的文采最好,张汝霖顺口答道:“唯党怀
英最善。”
明昌三年(1192),党怀英联合正直官员等十六人上疏反对开边濠堑,金章宗阅后
准奏,加晋党怀英为翰林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编纂辽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金大安三年(1211),党怀英卒,年七十八岁。金帝完颜水济赠谥:“文献公”,
葬于奉符城南四十里(今泰安郊区北集坡镇),金著名学者赵秉文撰《翰林承旨文献党
公碑》立於墓前,还有石仪若干,已佚。
在金代文学中,党怀英占有重要地位。《金史》中称誉“王庭筠、党怀英、元好
问自足知名异代。”赵秉文则称赞党怀英“文如欧阳修,诗如陶(渊明)、谢(灵运)。”
他还兼工书法,尤擅镏篆,现存书刻有《天封寺碑》,《谷山寺碑》等泰山周围石刻
百余处,以及孔庙中“杏坛”碑刻等。诗文《竹溪集》中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元好问编
集的《中州集》中。

王祯

王祯(1271-1330) ,元代东平路须城(今东平县)人,他和汉代的汜胜之、后魏的
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前,王祯有过“南北游宦”的经历,所以对中国南北方的
农业情况非常熟悉。他在《百谷谱·梅杏》中说:“愚尝见北方有一种杏,甚佳,赤
色,大而稍扁,肉厚,谓之肉杏,又谓之‘金钢拳’,言其大也。”他在《农器图谱
耧锄》中说:“今燕赵间多用之,名曰劐子”。由此可见,他的足迹遍及北方燕赵、
齐鲁、秦晋等处。他在《农器图谱·耘耥》中说:“尝见江东等处农家,皆以两手耘
田”。在《农器图谱·高转筒车》中说:“今平江虎邱封剑池,亦类此制。”由此可
见,他在南方也涉足江浙、湖湘、安徽、江西等地。
元成宗元贞元年后,他在为官期间的突出政绩,就是劝课农桑。认为搞好劝课农
桑的前提就是自己首先要熟悉农业,否则“己犹未知,安能劝人”。在劝课农桑时,
他既教给农民以耕作栽培技术,又绘出各种农具的图样,让农民按图索骥学习制造先
进农具。正像明阎闳《新刻东鲁王氏农书序》中所说的:“今简王氏农书,首以通诀,
继以器谱,而终以诸种,民事通诸上下者盖备矣。是故得嘉种而制成利器则难播,与
失种同,制利器而昧要决则违时,与无器同。故得其诀,器可假而使也,利诸器,种
可籴而下也。度要诀以达冲和之化,储利器以运制用之机,富嘉种取十千之报,比屋
上农矣。”在劝课农桑的方法上,他采取了“先示范,后推广”的办法。他在旌德县
做县尹时,“每暇日躬率家童,辟廨西废辅,构茅屋三间,引鹿饮泉水,注为清池,
以种莲芡,四面种以花草树木,仍别为谷垄稻区,环植桑枣木棉,示民种艺之法,匾
其居曰山庄,命其圃曰偕乐。”利用县署西边的废圃,亲率家童开辟为“山庄”,并
命名该圃为“偕乐圃”。在圃中种植水旱两类作物,“示民以种艺之法”,实际上这
就是他开辟的“试验示范区”,从而为他采用“先示范,后推广”的方法,推行劝课
农桑的措施创造了条件。他在劝课农桑之时,“不施一鞭,不动一檄”,而民趋功听
令惟谨。戴表元在《王柏善农书序》中说:“伯善不独教之以为农之方与器,又能不
忧而安全之,使民心驯而日化之也。后六年……伯善之政孚于永丰又加速,……不施
一鞭,不动一檄,而民趋听令惟谨。岁时属耆者强壮,问能从吾言试其具,幸而能,
则大喜,出扈酒相劝奖;即不能,或怠惰不帅教,辄颦,展转引愧不自容。”他劝课
农桑时,采取重教育,不体罚的方法使农民心悦诚服。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他是劝农
有方的典范。
他对地方长官兼劝农事的一些官吏,不懂农事,作威作福敲榨勒索的行径,进行
了无情的抨击。他说:“今长官皆以劝农署衙,农作之事,己犹未知,安能劝人,借
用劝农,比及命驾出郊,先为文移,使各社各乡,预相告报,期会聚敛,只为烦扰耳!”
一些兼劝农事的地方长官,自己尚且不懂农事,他们如何能去劝农呢!
他在《农书·农桑诵诀·劝助篇》中,对古代的“循吏”推崇备至。他说“及览
古之循吏,如黄霸之治颖川,劝种树;龚遂之治渤海,课农桑;何武行部,必开垦田;
茨充为令,益治桑拓;召信臣治南阳,开沟渎为民利;任延治九真,易射猎为牛耕;
张堪守渔阳,开稻田;皇甫隆治敦煌,教楼犁;此先贤劝助之迹载诸史册,今略举其
著者,皆可为后世治民之良规,诚使人君能法周成汉文之治,以表倡于上,公卿守令,
能法龚黄诸贤之,以奉承于下,省徭役以宽民力,驱游惰以趋农业,以何患民之不勤,
田之不治乎!”他希望当时的劝农官都能把这些“循吏”或“先贤”做为榜样。
元贞元年(1295),他到安徽省旌德县任县尹,在任六年期间,不仅劝课农桑取得
显著成绩,而且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改造修缮学校、坛庙、道路、桥梁,给当地
的乡绅做出榜样,同时还“兼施医药,救民贫疾”。但是,他本人却“山斋萧然”,
生活俭朴。
他在出任宣州旌德县县尹时,开始撰写《农书》,此前他已经搜集了大量资料,
所以他预计《农书》的字数甚多,难以刊印。为此,他制造活字,准备自印《农书》,
后来知道江西官方决定刊印,他才收贮起来,以待别用。他在迁往信州永丰县时,把
未定稿的《农书》稿也带到任内,经过修改补充,《农书》方成。他到任永丰后,对
《农器图谱》和《农桑通诀》两部分进行补充修改定稿后,才把这两部分拿给戴表元
审阅,并请他为《农书》作序。到大德八年九月(1304)元帝颁发刻行王祯(农书)诏书
时, 已经是《农桑通诀》 、《农器图谱》、《谷谱》三者齐全了。这就是说,他的
《农书》实际上成书于大德八年(1304)九月以前。
在旌德任职期间,他之所以能在劝课农桑时,做到“麻苎禾黍牟麦之类,所以莳
艺芟获,皆授之以方;又图画所以钱傅耨耧耙扒诸杂用之器,使民为之。”就是因为
他已经搜集了大量材料,并进行了初步整理,然后在他迁任信州永丰后不久才最后完
成这部农学巨著。
他虽然是封建官府的地方长官,但是他却对野夫田妇寄予深切地同情,而对当时
的权贵们给予无情的鞭笞,这在他为《农书·农器图谱》所配的诗中有充分地袒露。
《农书·农器图谱·菇鼓歌》采用两相对照的手法,对权贵们灯红酒绿,锦堂歌舞,
挥霍无度的糜烂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对农夫们与犁锄为伍,在炎风汗雨中,胼
手折腰,凄楚呻吟的情形寄予深切地同情。他在《农书·农器图谱·油榨诗》中说: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回顾家中妇,何尝润蓬首”。由于他在南北游宦,劝课
农桑,抨击农官,推崇循吏,捐俸施药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政绩,从而赢得了时人的赞
誉。正像元·戴表元在《王伯善农书序》中所说的“丙申岁客宣城县,闻旌宰王君善
儒者也,而旌德治。问之,其法:岁教民种桑若干株。凡麻苎禾黍牟麦之类,所已莳
艺芟获,皆授之以主;又图画所为耧耙扒诸杂用之器,使民为之。民初曰:‘民固吾
事,且吾世为之,安用教? ’他县为宰者群揶揄之,以为殊不切于事,良守将,贤部
使,知之不问,问亦不亦为能也。如是三年,伯善未去旌德,而旌德之民利赖而诵歌
之”《旌德县志·政绩》部分在记载他政绩时也说:王祯的“种种善绩,口碑载道”。

高文秀

高文秀(约1240-1290),元代东平路须城(今东平县)人。著名杂剧作家。
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高文秀乃“东平府学生员,早卒,号小汉卿。”
据元至正间《金陵新志》记载,高文秀在至元十七年(1280)曾任江苏溧水县达鲁花赤,
和山阳县尹之职。
高文秀一生创作了杂剧三十四种,在数量上仅次于关汉卿,而比其他元代杂剧作
家都多,故人们称他为“小关汉卿。”他和关汉卿一样,是戏剧界的活跃人物,被当
时公认为除关汉卿以外最受欢迎的戏剧家。
高文秀的杂剧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五种,即《好酒赵元遇上皇》、《黑旋风双献
功》、《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须贾谇范睢》、《保成公径赴渑池会》。他所写的
《渑池会》着重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可贵品质,表现了文武团结,抵
御外侮的思想内容。在元代杂剧中,《渑池会》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剧。
高文秀杂剧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偏重于描写豪放忠义的英雄好汉,尤以反
映梁山泊英雄除暴安良的为最多。梁山泊在东平路境内,他生活的年代距北宋末年时
间短,民间流传着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和传说,这为他创作水浒戏剧提供了大量生动
的素材,他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加工,写了许多艺术性较强的水浒剧。除《黑旋风
双献功》以外,还有《诗酒丽春》、《斗鸡会》、《敷衍刘耍和》、《借尸还魂》等。
可以说,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写水浒戏最多的一个。《吴梅戏曲论文集》中称:“东
平高氏,为追汉卿,毕生绝艺,雕绘梁山”。他的水浒剧艺术地再现了水浒人物,深
受群众喜爱。
除杂剧外,高文秀还擅长散曲创作。他的散曲现在已不多见,《北宫词纪》卷有
“惜花春起早”一套,今人隋树森《金元散曲选》中有“咏惜花春起早”和“啄木鸟”
两套。朱权在《太和正间谱》中评论高文秀的散曲约婉清秀,妍丽动人。

李好古

李好古(生卒不详),元代东平路(今东平县)人。著名剧作家。
李好古写过杂剧三种。《灵鬼簿》吊词说:“芳名纸上百年图,锦锈胸中万卷书,
标题尘外三生簿。《镇凶宅》赵太祖。《劈华山》用功夫。《煮全海》张生故。撰文
李好古,暮景桑榆。”还说他博学能文,腹内有万卷诗书,所作文字足以流传后世。
《张生煮海》是流传下来的李好古的唯一杂剧。题材系根据民间神话传说和金院
本加工改写而成。剧作写秀才张羽寄居东海古佛寺,晚上弹琴散心,有龙女琼莲前来
偷听。张羽爱上龙女,请求结为夫妇,龙女很倾心,约定八月十五日招他为婿。琼莲
回龙宫后,龙王不许。张生思念心切,前去海边寻访,但渺无踪迹。这时,东华仙姑
降临,传给他法术,送给他银锅、金钱和铁勺,告诉他煮沸海水,就可逼龙王招亲。
于是张羽便在沙门岛上架锅扇火,煮得大海沸腾,龙王无法,只好请石佛寺长老做媒。
剧本第四折指出:“愿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阻,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说
明只要有移山填海的决心毅力,一定可以取得爱情的胜利。剧中张羽能够突破旧礼教
的束缚,敢于和封建统治势力作斗争,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张生煮海》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杂剧。《太和正音普》评说:“李好古
之词,如孤松挂月,清秀优美,磊落不凡。”

徐志定

徐志定(生卒不详),清初泰安州(今泰安市)人,磁版印刷术创造者。
清代中期前印书,均以枣、梨木版刻字印刷,版易为虫蛀,不易久存。徐志定潜
心研制磁土雕版成功。磁版印刷着墨均匀,笔划清晰,且版质坚硬,经久耐用。徐氏
用磁版印刷《周易说略》、《蒿庵闲话》二书。《周易说略》封面上标有“泰山磁版”
字样, 《嵩庵闲话》 卷一末页注有“真合斋磁版”字样。《周易说略》序言中载:
“戊戌(1718年) 冬,偶创磁刊,坚致胜木,因亟为次第校正,逾己亥(1719年) 春而
《易》先成。”其末页记有“康熙已亥四月泰山后学徐志定于七十二峰之真合斋。”
现二书存北京,为海内孤本。

艾汪

艾汪(生卒不详),字源,号洋若,清泰安州西遥村(今泰山区西遥村)人。善绘画,
画山水用干搓法, 安邱王讷谓其“华墨生动, 具尺幅千里之势”。尤喜画驴,曾画
《百驴图》无一重复,着墨不多,各具形态,极为神奇。

米希夷

米希夷(生卒不详),字介夫,清泰安州(今泰安市)白峪村人。泰安名士。
米希夷性端谨,不苟言笑。家素贫,有时几天不举火做饭,处之泰然。有人送与
米薪,却之不受。米热爱山水,游至风景佳处,对坐如痴,高声啸歌,响振林壑。米
擅画山水,但不轻易送人。人得其画幅,如获至宝。道光年间,知县徐宗干书“品重
南宫”匾悬其门。

王建寅

王建寅(生卒不详),字方春,清泰安州(今泰安市岱岳区)省庄人。著名乡医。
王建寅幼受业孝廉贾锡桓门下,参加县学考试,县令徐宗干拔居第一。考中秀才
后,弃儒学医,不数年,求医者盈门,乃自立药店。凡贫者看病取药,药价降低,或
一文不收。而富者看病取药,则药价加倍。王常对人说,我给富人看病不取聘礼,提
高一点药价也是应该的。有邱姓者,病垂危,家甚贫,建寅慨然送钱解决邱的困难。

高莲溪

高莲溪(1853-1913),原名继昌,字淑廉,号六愚。清泰安县东武家庄(今岱岳区
大汶口办事处东武家庄)人。著名中医。
他34岁入邑痒。后因母病,遂专心致力医学。不数年,以医术闻名,尤为妇科见
长。
年高近6旬时, 被聘为泰安“益寿堂”坐堂医师,四方求诊者盈室。他对病人,
不论贵贱皆精心诊治,从不接受馈赠。群众欲向其赠匾,他说:“吾平生无他技,仅
以医术救人,是吾应尽之职责,何须颂扬!”坚辞不受。他把一生行医经验认真总结,
著《胎产方案》书稿,凡四卷。该书对妇女胎前、产后及临产诸症诊治有独到见解,
颇具临床实用价值。高卒后20年,子宗岳始将文稿付梓,社会名医备加推重。

邱廷岩

邱廷岩(1850-1928),字品石,又字苹溪,肥城县(今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清末民初书画家。
邱廷岩自幼勤奋好学,《五经》、《四书》皆能背诵,亦爱写诗填词,善于篆刻,
尤精书画。他绘画常临物写生,作品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红庙阴玉廉求其作“麻雀
闹梅”中堂一幅,年除夕悬于室内,小猫误以为真,跃起捕雀竟将画面抓破。宣统己
酉年(1909),邱廷岩中科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
邱廷岩性情恬淡,不慕名利,虽科贡生,但厌烦官场,呈请县府出家陶山报恩宫
为道士,专事书画。清末民初,出现办教育新潮,遂回本村倡导办学,他联络当地社
会名流岁贡胡风藻,以本村观音堂、关帝庙为校址,废除神像,改建校舍,将庙产移
作办学经费。并以书画所得,捐出50千文修缮房屋,购置桌凳。村中富户、商人在其
影响下纷纷捐资。廷岩被推为校长,常以个人收入资助办学。著有《我庐随笔》4卷,
《袖中珍》8卷,与兄紫坦合著《谷园治印》一卷。
满长怡

满长怡(1852-1947) ,字怡春,东平县城(今东平县州城大隅首街)人,回族。祖
籍德州,其母为民间医生,擅长妇科、儿科,后迁居东平县城行医。
满怡春为武秀才,后继承母亲医术,并有所发展。清光绪年间,自筹疫苗给幼儿
种牛痘,博得群众赞誉。官府发给茶资费150吊钱,后拨给河滩地(官地) 50亩,自收
自食,作为给幼儿种牛痘的报酬。他治病不分贫富贵贱,对贫穷患者无偿赠药。民国
时期,继续在州城行医。

王擢英

王擢英(1844-1912),新泰县(今新泰市)菜园村人。清末名医。
王擢英为清末庠生,出身书香门弟,祖辈四代行医。他自幼随父读书并学医,青
年时代即以学识渊搏和医术高明而闻名乡里。在学习研究医学方面,着重攻读经典著
作。在临床诊病时,多学习前人医术,并时有发挥。他主张把脾、胃看做同样重要,
治病着眼于人体之根本。所开处方总保持平和、稳妥,绝少弊端。
他的很多临床札记,都是非常珍贵的医学资料,可惜多毁于兵燹。他平生济世救
人,广受敬重。时新泰县知县在其门前立碑,颂其功德。

梁桂荣

梁桂荣(1873-1925),肥城县(今肥城市)安驾庄村人。梁氏接骨第四代传人。
梁桂荣生于世医之家,少时怀济世救人之志,研读《本草纲目》《伤寒论》《仙
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医学名著,经其父梁圣泉指教,20多岁即精通接骨术。梁桂荣继
承先人经验,经多年临床验证,最后确定了膏药的配伍及炮制方法,制成了梁氏接骨
膏药。后又博取众家之长,创托举、折顶、屈曲、牵抖等14法,以及用杉木皮和膏药
固定伤位。治疗中兼内服中药,外加当归活血汤烫洗,愈后无弯曲畸形,负重如初。
慕名求医者,远至东北三省。
梁桂荣诊病,扶困济危,厚法薄利。对无力付资者,施术舍药,深孚众望。乡里
誉其药铺“德兴堂”,并以“济人好义”“乐善好施”牌匾相赠。1924年,泰安县满
庄镇尚家村吴某粉碎性骨折,前来诊治。其家境贫穷,梁桂荣供食、供宿、药费分文
不取。月余病愈,并以资相赠,吴家感其医德,至今两家仍相互往来。
1925年,北京执政府总理段琪瑞,遣专人请梁桂荣赴京为其夫人诊病,病愈后以
厚礼相赠。
梁桂荣创医之余,整理临床经验。著有《梁氏骨伤科辑要》《内科辩览》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迫悟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2年初夏,
中共新泰城关工委成立,王迫悟任书记。因共产党员身份已暴露,经党组织同意他转
移到济南,后考入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1936年夏,王迫悟乡师毕业,在党组织安排
下回到新泰。受聘任县立第一小学训育主任兼六年级班主任。他组织一百多名学生,
建立读书会,向青年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
1937年“七·七”事变暴发后,王迫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7月9日平阳河滩搭台
唱戏,王迫悟跳到台上,大声说:“中国塌天啦!河北省宛平县的卢沟桥塌天啦!”接
着他历数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号召全县人民动员起来,投入抗日救国斗争。随后,
有几位青年学生也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引起很大的反响。其后,参与组织抗敌后援
会和抗日募捐活动,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新泰大队,王迫悟任大队长。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举行武装起义,1月5日,王迫悟与10余名
武装人员一起参加武装起义, 被任命为中队指导员。6月,任新泰县七区区委书记兼
动委会主任,后任县独立营代理政委。1939年10月,任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中队长。
1940年5月任副大队长兼武装部长。 1944年秋,任新泰县独立营营长,率独立营配合
主力部队拔除了日军羊流据点。1945年春,他率独立营攻克敌翟镇据点。
解放战争时期,王迫悟先后担任军分区作战科长、副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
莱芜、孟良崮、济南、开封、淮海等战役。
建国后,王迫悟先后任南京市公安二分局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南京市建设局办公
室主任、建委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城建局副局长,交通局局长,市委交通部副部长
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