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仕绅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9&A=2&rec=17&run=13

葛延瑛

葛延瑛(1857-1928) ,字云庵,肥城县(今肥城市)安驾庄镇东江庄村人,清末著
名乡绅。
葛延瑛生于书香世家,少时就读私塾,学习刻苦,在泰安府举行的童子试中名列
前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第54名举人,但他无意于仕途,遂回故里,专注于
二子求学。后长子玉楷大学毕业,次子玉贵留学美国,先后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
授。葛延瑛教导他们:“要为人正直、为民造福,毕生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1914年,冯汝骥任泰安县长,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常借验收地契之机,浮
收民间钱财以饱私囊。 同年4月,将因遭冰雹省府所拨救济款窃为己有,并强取各寺
庙花木,伐泰山古树造家具,或运送济南供奉上司,或据为己有。若有异议反对者,
轻则罚款,重则判刑,被称之为“刮皮县长”。时有歌谣:“冯汝骥坐泰安,鸡狗鹅
鸭都交捐。”1915年,葛延瑛任山东省参议员,回乡期间察得此情,气愤地说:“其
乃毁国之蛀虫,此辈不除,国民难得安生! ”遂联合各乡绅赴省告状。冯汝骥闻讯,
忙托人说情,葛延瑛不允,又亲自找葛延瑛恳求。葛延瑛义正词严当面指责:“尔不
见古代大堂上写着‘明镜高悬’四字? 身为父母官,本应体恤民情,安能上食国家俸
禄,下刮民间地皮?你我昔无仇,近无怨,我受乡梓之托,非为名利,实乃为民请命。
我决心已定,岂有中途退却之理?!”言罢,站起送客,冯汝骥只得悻悻而归。
赴省告状期间,因众乡绅意志脆弱,患得患失,先后借故躲藏。又因冯汝骥买通
省府官吏,此案被置之不理。葛延瑛见状,愈加愤慨,遂只身赴京告状。北京政府受
理此案后,经调查核实,罢免了冯汝骥,泰安民众无不拍手称快,齐赞葛延瑛不为淫
威所动的大无畏精神。事后,葛延瑛偶遇冯汝骥,冯尴尬地对葛延瑛说:“汝骥罢官,
实乃天意,咱二人的姓名早已有征兆矣。我姓冯(缝),你姓葛(割),缝不如割快;我
为汝(卤),你为延(盐)卤不如盐好;我是骥(鸡),你是瑛(鹰),鸡斗不过鹰。”葛延
瑛听后讥讽冯“上天有眼,匡扶正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908年夏,大雨,黄河杨南角一带大堤决口,葛延瑛不避艰险,赤足斗笠,沿黄
河大堤察看险情,责令沿黄百姓加固堤防,日夜巡守,使汛期安全渡过。随之,沿黄
考察访问,请教治黄经验,查阅治黄资料,将险段绘图成册,作出治理规划,并鼓励
沿黄居民植树护堤。数年间,山东境内黄河大堤安然无恙,沿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为表彰其功绩,加五品衔,以知州试用。葛延瑛无心仕途,寓居济南,讲于泺源书院。
清光绪末年,山东巡抚闻其名望,令其编修《河工案牍》一书。1912年后,复去
泺源书院讲学,赋诗论文直至病逝。

范德如

范德如(1865-1932),字玉坡,东平县人。著名乡土教育家。
范德如家殷富,有田二千余亩。为人聪敏好义,尤倾慕范仲淹之为人。每吟“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辄击掌长叹:“好男儿固当如是。”为国为民
范先生矢志兴学,功绩卓著。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急日益加剧,在此形势下,要求改变现状,实
行维新的人越来越多。他在省城济南看到一份《兴中会宣言》,读到“蚕食鲸吞已见
效于踵接,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不胜感慨万千。他痛恨清廷腐败,赞同变法革
新,相信教育救国。他身为前清禀生,但对科举制度却深恶痛绝。1904年,东平筹建
新学堂,不少人视为异端横加指责,甚至对兴学的人视为士林败类。他力排众议,奋
起抗争, 奔走呼号,积极倡导,首先捐银元500元,并力促州署支持。这年秋天,东
平第一所高等小学堂(东平州书院高等小学堂)正式成立,他甘尽义务,出任堂长。在
他的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来校报名。尹泗、徐鸿策等进步青年率先报名。四
大店名塾师田耀坤(清末庠生) 也亲率弟子十余人前来报考,不数日,报名逾200人,
录取62人。
1908年11月,光绪帝载恬、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相继去世,清政府诏令全国上下
百日内不准剃头,不准穿吉服,违者严惩。他早就厌恶发辫,现又百日不准剃头,至
为反感。这时间,尹泗、徐鸿策分别由北京和日本返乡。在尹泗、徐鸿策等进步青年
积极鼓励下,他佯生秃疮,声称:“医生诊断,须剃发服药,方能治愈。”他剃光头,
大摇大摆,上学校,进州署,逛大街,串亲友,堂堂皇皇,毫不畏避。有些人骂他为
“叛逆”,说他是“疯子”,讥他为“二(兄弟排行老二)秃子”,他不屑理睬,照旧
在街上走来走去。有些孩子在街上跟着喊“二秃子,二秃子……”,他笑笑,拦住他
们,说:“秃子好嘛! 秃子好,秃子好,不生虱子不油袄。”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师
生也纷纷借口患病, 剃头发辫。 一时剃发成风,光头满校。州署责问德如,他说:
“这有什么法子,有病就得治嘛! 谅皇上也不会怪罪。”州署官员慑于群情压力,亦
无可奈何,只好不了了之。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书院高等小学堂成为全县新学的典范,培育了不少人才。东
平最早的同盟会员尹泗、徐鸿策等人就是这所学校的早期学生。
范德如坚信教育救国,矢志兴学,但深感当权者实心办学的人甚少。为使教育有
较大发展,1908年,他独资创办全县第一所私立小学--范氏私立初等小学堂(民国初,
改称西菜园范氏私立小学校) ,他自任堂长,自聘教师,学生免费入学。开始只收男
生,后男女兼收,首创当时东平男女学生混合编班制度,打破几千年“男女授受不亲”
的陋俗, 向封建礼教发起猛烈冲击。1915年5月,济西道道尹来校视察,称该校“学
生活泼,教员振奋。”在他的热心倡导下,邑内一些开明人士起而效法,私立小学渐
次兴办,先后计30余处。较著名的有下套村张瑞昌创办的汇泉乡私立桃李小学,苇子
河赵厚印创办的赵氏私立小学。
1926年,他因经济窘困,无力支付学校巨额经费,经上下协商,将学校所有设施
(校舍、校具、图书等)全部捐公,改为公立小学,教师继续留任。范氏私立小学,自
1908年建校,到1926年捐公,先后18年,培养学生千数百人,耗资累计银洋近2万元。
1914年,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倡导下,东平筹建女子小学,推举他任校长。一些顽
固守旧分子群起反对,骂他伤风败俗,居心叵测。他置笑骂于不顾,团结县内进步人
士田耀坤、梁瑞兰(女)、范中秋等人,大声疾呼,四出奔走,让自家的女孩带头入学,
几经周折,于这年4月建成全县第一所女子小学-皇华馆女子高等小学校。首招两个班,
学生44人,并附设蒙养班,开全县幼儿教育之先河。田耀坤、梁瑞壮、范中秋、陆传
韶等均在校任教。全校上下,同心协力,受到全县各界人士的赞扬,甚至连当时的当
权阶层也备加赞赏。 省视学杜凯之1915年5月来校视察后,省公署行文嘉奖该校办学
教学成绩显著,称“学校可望发达”,济西道道尹也因这所学校办得好,称“该县女
教之蓬兴,可计日而待。饬该县加意整顿,渐次推广。”这所学校培育了不少女中英
才,革命老干部万丹如、李蕴石、林楠、扬光辰、刘健、崔暮冬、孟凡石、孟凯等皆
毕业于这所学校。
他一生鄙薄从政,誓不涉身官府。1909年,清政府为缓和日益高涨的反清斗争,
骗取社会舆论,伪装预备立宪,诏令各省设立地方咨议机关,在地方人士的拥戴下,
他出任省咨议局议员,州议事会主任,希图监督地方行政,有助吏治改革。任职后,
发现这只是一个骗局,无助政治革新,愧悔万端。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清王朝宣
告覆灭,省、州(县)政议机关解体,他如释重负。嗣后,每谈及这段经历,总是无限
感慨,说:“我生平最大憾事,无过于此。”
他毕生兴学,鞠躬尽瘁。1930年,东平集资创办县立初级中学,需款浩繁,他家
道已大不如前,但奔走于亲朋故旧之间,仍首捐银洋千元为倡导。《东平县志·民国
志》载“吾邑创办中学,需款浩繁,德如首捐巨款,作为提倡,中学获成,力实多焉。”

侯延爽

侯延爽(1871-1942),字雪舫,东平县大羊村人。著名乡宦。
1902年,侯延爽中举人,1903年中进士,就任清廷刑部主事,作为第一批留学生
到日本学习政法三年。民国初,任临时参议院议员、第一届众议院议员、哈尔滨中国
银行行长兼海关总监督。1921年,辞职到济南居住,参加山东省“红十字会”,兴办
慈善事业。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后,伪省长唐仰社多次请他到伪政府做官,他严辞拒
绝。1942年,病故于济南。

尹氵田

尹氵田(1882-1958),字渔村,东平县人。早期同盟会员,著名爱国士绅。
尹氵田出生于诗书门弟,祖父肇秀,曾任曲阜“四氏学”教授,后为孔府西席,
专授孔子76代孙孔令贻。晚年辞馆,孔令贻多次登门拜望,亲书屏匾赠送以表敬意。
父式翥, 清贡生。氵田兄弟6人,排行二。长兄序浩,清庠生,在家设馆教书。他自
幼文思益敏,深受父兄喜爱,1904年,东平州龙山书院改建为东平州高等小学堂,他
首届考入该校读书,后又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眼界更为开阔,萌发了维新救国的思想。
1908年,尹氵田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堂(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秘密阅读了一些宣
传反清和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书刊,逐渐认识到:要强国,必须推翻满清,建立
共和,实行新政。他曾向某报馆投稿两篇,一是《东平的佃户》,反映佃户受剥削的
痛苦。二是赞扬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文章见报后,受到学校警告。此间,他结识
了汪精卫,经常听汪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道理,经汪
介绍参加了同盟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909年,清宣统帝溥仪即位,朝政大权落在其父摄政王载沣手中。1910年,在汪
精卫策划和指挥下,他同黄复生等人刺杀摄政王,行刺手段为爆炸。爆炸地点选在摄
政王出入宫庭必须的一座桥下,等他至桥上时引爆。他与黄负责爆炸,不料黄复生当
时过于紧张,摄政王一行刚上桥头即拉线引爆,行刺失败,汪精卫、黄复生被捕入狱,
尹氵田幸免。清政府下令于北京各城门悬像捕拿,并以重金悬赏。在友人的帮助下,
他乔装商人,离京去济南。
民国初年,尹氵田先后任河北省任邱县和束鹿县县知事(县长)。在任期间,他竭
力推行新政,为百姓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好事,深受百姓拥戴,离任时百姓送万民旗、
万民伞以表赞颂。
1920年,尹氵田任东平县劝学所理事长期间,曾动员其姐姐家(马代村吕姓)捐献
城宅一处,扩大了东平县高等小学堂(今东平一中)校址。后又捐款、捐地、捐树,在
尚庄村创建有6个年级的完全小学--东平县第二高等小学堂。 多年来,这所学校为革
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干部,原东平县委书记刘仲羽、王相臣等都毕业于该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初,山东省第六专员公署专员范筑先委任尹氵田为
肥城县县长。他立即动员亲友组成一支有20余支枪的队伍,奔赴肥城,至肥城后,邀
集地方人士共商抗日大计, 筹集枪支,组建抗日武装。因给养不足,派人回家卖地7
亩,用以维持县政府人员的生活。此时,共产党领导的泰西人民自卫团逐渐壮大,成
为肥城县抗日的主力,他遂率部转至东平县与四区区队会合。当时有人不同意离开肥
城,他说:“保卫国土,人人有责,自卫团在肥城抗日,打击敌人,受到人民的拥护,
比咱们强得多,咱们回东平不是同样能抗日吗? ”他在肥城坚持抗日近一年,从未和
自卫团发生过摩擦。
1939年底,东平形势恶化,同他合作的东平四区国民党区长尹鼎祚对抗战发生动
摇,打算投降日寇,同他商量。尹氵田回答说:“投降日寇当汉奸,是背叛祖国的可
耻行为。我宁战死也不投敌。”后见尹鼎祚投敌之心已决,便遣散所属,离开四区去
济南隐居经商。不久,尹鼎祚投敌,当了日本的甲级特务。
尹氵田与山东省日伪教育厅长郝书暄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交往甚厚。闻他至济,
郝便请他到伪教育厅任职,他婉言谢绝。后郝闻他生活拮据,派人送去大米、白面各
一袋及伪钞若干,并附信敦请他出任伪职,言辞相当恳切,而又暗含威胁之意,他复
信说:“鉴于昔日情谊,米面收下,钱退回。至于任职一事,弟才疏学浅,不堪重任,
实难从命。”从此主动与郝断绝来往。不久,他五弟尹济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他三弟
尹浦托郝营救,郝说:“只要渔村前来,此事好办,否则五弟性命难保。”他知郝的
用心,始终未出面求情。尹济终被杀害。
不久,汪精卫得知尹氵田在济南,派秘书王某持亲笔信来济,邀他去南京伪国民
政府任职。王对他说:“以你与主席(指汪)的交情,去南京最低也要委以部长职务。”
他以年老体弱为由婉言推辞,但王不甘心,仍纠缠不休。说:“你如不去,主席 (指
汪)还会派人来请。”他回答说:“请勿再派人来,如非来不可,请带上一具棺木。”
表明了誓死不当汉奸的决心。王返南京,如实向汪回报,汪恼羞成怒,密令伪山东省
长唐仰杜将他强行押送南京。此事被后唐仰杜的世叔候延爽(尹氵田之同乡、亲戚)闻
知,急告尹氵田。他立即逃离济南去鲁中,到山东省政府沈鸿烈处。
1941年, 尹氵田任山东省临沂专区参议员, 后转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1943年,鲁中形势恶化,他随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转移到安徽省阜阳县。1946年春,他
随参议会回济南,仍任省参议员,兼任成通纱厂厂办平民小学校长,直至济南解放。
尹氵田在国民党政府从政数十年,从不贪污受贿,对下属也严格要求,不准贪脏
枉法。 任束鹿县知事时,秘书孙某系同乡,在一件诉讼案件中受贿300元,他知道后
严加申斥,责令返回赃款,具结画押,永不再犯,否则立即解职。公务员于某常接受
别人小费,他知道后严加训斥,责令痛改前非,但于不知悔改,后被开除。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日益腐化,贪污成风,尹氵田对此非常不满,在会议上
不断进行抨击。1947年,他在一次省参议会会议上发言,对贪污行为严辞指责“现在
政府中贪污受贿成风,真所谓官无不贪,吏无不污,只不过有虎头 (贪污多) 与蝇头
(贪污少)之分罢了。当务之急,应先惩虎头,再办蝇头,不能只惩下吏,不整上官。
不然,贪愈甚,政愈乱,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建议,在当时
的国民党政府内根本无法付诸实现。但是当时的形势下,敢于公开发表如此言论,实
属难能可贵。
1948年,济南解放后的第三天,他遵照济南市军管会布告的规定,到军管会报到,
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受到接待人员的热情安抚。在一次军管会召开的座谈会上,
他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投身建设新中国的洪流。并上交一封给党中央的信,
信中说:“氵田年近古稀,安能再有作为! 然解放之喜讯,领袖之英明,唤醒了中华
大地,也唤醒了氵田之枯心。愿在有生之年,为新中国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赎前
愆。”之后,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
1957年秋,病逝济南。

董少羲

董少羲(1885-1979) ,名永和,字少羲。新泰县(今新泰市)北寨村人。中华民国
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董少羲童年在家读书,清末中秀才。后到文登县任教,加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
领导的烟台起义。1912年后回新泰。1918年,参与组织当地农民武装“黑旗会”,抗
击土匪骚扰。1928年任新泰县教育局局长兼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并任国民党县党部执
行委员。 是年5月,董少羲等人组织青年学生及群众,到城外安家林迎接国民军北伐
部队,并在城里举行欢迎仪式。1933年,国民党县党部内各派系间互相倾轧,他被撤
销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县教育局局长之职。
1938年1月, 日军侵占新泰,任秦启荣在当地组织的抗日队伍第八梯队司令员,
并任新泰县县长。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董少羲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948年3月,被选为中华民
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他的学生梁竹航等劝他留下来从事教育
事业,但他执意南去。
1949年到台湾,后在台北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