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武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9&A=2&rec=14&run=13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 ,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著名爱
国将领。
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是保定练军后营右哨官。1892年,其父所在军的管带 (相当
营长) 为冯玉祥补了一名恩饷,1896年正式入练军当兵。有一次,冯所在部队与义和
团攻打保定城南一处天主教堂时,教堂朝他们放了两枪,部队立即溃散。不久,又发
生了一件事:士兵因抢掠财物而互相争夺残杀,前后有千余人丧命。这两次事件使他
感受到军队纪律严明的重要性,军队没有纪律约束,就会成为虎狼之辈,从而他产生
了“治军须严”的思想。
六年后,冯玉祥看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教练比练军先进,便投靠新军。在新军中,
由于体格魁梧强健, 勤学苦练, 颇得常识。仅三年便由正目升至排长,不久与协统
(相当旅长)陆建章的内侄女结婚,得陆提拔,后升为管带。1909年,他读了《嘉定屠
城记》、《扬州十日记》这两本用血泪写成的书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促进了他对
清廷的愤懑和仇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在滦州举兵响应,冯任参谋长,
起义失败,玉金铭、施从云等人被处死,冯被拘禁递解回籍。1912年重被陆建章授任
营长。1914年陆部奉命围剿白朗,冯玉祥升任第七师十四旅旅长。同年10月,十四旅
改为第十六混成旅,冯任旅长。从此,冯玉祥在中国军政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
1915年,袁世凯称帝,冯拒绝在“拥电”上署名,1916年,冯入四川剿匪,与蔡
锷、唐继尧联络,与护国军破泸州复叙府,挫败了袁世凯的称帝阴谋。黎元洪继任总
统后,冯被免去旅长职务,贬为保定府第六巡防营统领。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冯下天台山招集旧部出兵讨伐,与其他部队共同驱走
张勋。不久,冯率部进驻常德,受委兼任湘西镇守使,他生活俭朴,与士卒同甘共苦,
并正规地训练军队。1921年,冯奉命率部直入潼关,击败陕西督军陈树藩,冯部扩编
为第十一师,任师长,又继任陕西督军。1922年,第一次直奉混战爆发,冯被任命为
后方总司令, 兵分三路大破奉军。5月,河南督军赵倜勾结奉军偷袭郑州,冯军与赵
倜部在郑州展开血战,大破赵部被任为河南督军,进而整训扩军,此时冯已有一个师
三个混成旅的兵力。10月,被总统黎元洪调至北京任陆军检阅使,为其训练部队创造
了有利条件。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固禁直系军阀贿选总统曹辊,迫其去
职。 11月5日,冯命鹿钟麟带兵驱逐清室,责令交出玉玺即日出宫。从此,冯脱离了
直系军阀,成为国民军。因各省军队不相统一,陆军检阅使一职名同虚设,冯请呈裁
撤,于1925年3月就任西北边防督办。8月,兼任甘肃督军。
1926年,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孚联合讨伐冯军,冯通电辞职访问苏联。国民军
面对五十万强敌苦战三个月, 终因寡不敌众致使南口兵败,遭到重大挫折。9月,冯
回国抵达甘肃,招集旧部五原誓师,在西北举起武装讨逆的旗帜,10月,率兵入陕。
11月,解刘镇华困攻杨虎城西安之围,收编刘镇华部镇嵩军,国民军元气大复。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冯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就任总司令。6
月,第二集团军与北伐军到达郑州会师中原,冯军已发展到二十余万人,10月至11月,
冯玉祥两次组织兰封大战,重创直鲁军,俘敌三万余名。
1928年4月,冯玉祥与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合作继续北伐。6月,将奉系势力
逐出关外,蒋介石通电宣布:“北伐完成”。冯第二集团军的编制番号有九个方面军,
四十多万人,达到鼎盛时期。7月6日,四个集团军首脑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
宗仁在北京开会, 到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报告祭。”9月,组织中
央政府,冯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
1929年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裁军,随即蒋、桂战争突起。
1930年2月, 冯玉祥与阎锡山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三方投入兵力百万,竭
力厮杀,战场遍及平汉、陇海、津浦沿线地区。因冯阎两军配合不力,内部将领被蒋
收买,导致联军失败。冯玉祥、阎锡山通电下野。
1932年后,冯曾两度寓居泰山,潜心读书,寻求真理。在泰山期间,他关心群众
生活,出资修建大众桥、创办平民小学十四所,引种烟台苹果、肥城佛桃。建造泰山
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做了许多让人称道的公益事业。
1933年, 日军侵占山海关、热河、察哈尔。5月,冯赴张家口就任抗日同盟军总
司令,起用方振武、吉鸿昌等抗日名将,挥师光复多伦及察北各县,给日军以有力打
击。
1935年4月2日,国民党政府明令:冯玉祥授为一级陆军上将。12月中旬,就任军
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冯由泰山赴南京力主抗日,并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
挥淞沪抗战。 不久,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华北抗战。1938年9月,冯被任命
为督导长官,负责检阅新兵训练,实际上已没有实权而赋闲。
冯玉祥爱国爱民,身体力行,常以质朴的“丘八”诗直抒胸臆,表达内忧外患的
思想感情,生动地表现出“布衣将军”的鲜明性格。1941年后,蒋介石对冯玉祥排挤
愈演愈烈。抗战胜利后,冯申请出国。1946年,冯被解除军籍,以“水利考察专使”
名义赴美国考察。在美期间,冯以报告演讲,发表文章等方式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
政策,声援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取道苏联回国。9月1日,轮船驶至黑海,船上失火,冯与其
女冯晓达罹难。
1953年,根据冯玉祥生前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于泰山。

王建青

王建青(1911-1991) ,新泰县(今新泰市)官桥村人。新泰早期中共党员,中国人
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1年2月, 王建青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党
的组织。
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 先后担任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一团二营政治教导
员,四支队特务大队政委、山东纵队二旅六团政委、山东莒县县委书记、滨海军区三
军分区副政委、滨海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滨海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他率部参
加了口子、莲花山、鲁南反扫荡、角子山反顽、收复滨北等战役和著名的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青历任鲁中军区一旅副旅长、华野八纵二十四师副师长、豫皖
苏五军分区司令员、三野二十六军七十七师师长。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土山集、
沙土集、夹沟、许昌、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解放后历任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旅长、华东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二十
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二十军副政委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南京
军区政治部顾问。
1955年,王建青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董超

董超(1915-1990),新泰县(今新泰市)董家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董超童年在家乡读书,曾任小学教师。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
加徂徕山起义。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
委等职。 1945年8月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团政委、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0年
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政委、高级系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1年, 亲耳聆听刘少奇在山东分局作的4年工作总结,受到很大教育。1946年
后,率部参加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开封、淮海等战役。在开封战役中,率领
一个团首先攻入城门,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1月6日,在淮海战役
向杜聿明集团总攻的战斗中,作为师政委,他不顾过度疲劳大口吐血,和师长一起率
领23师英勇作战, 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连续攻克敌前沿阵地和两道地堡群,歼
灭守敌三十二师九十六团1600余人, 俘敌副团长以下800余人,取得了辉煌战果。为
此,纵队首长特向该师发来电报,祝贺他们“打响了1949年的第一炮,并光荣地立下
了新年胜利的第一功”。1950年后,他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政治工作,坚持深入教学第
一线,亲自备课上讲台。
1955年,董超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韩顾三

韩顾三(1914-1990),新泰县(今新泰市)西张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8年1月,韩顾三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
队四支队副中队长、连长、营长、大队长、副团长、鲁中三分区独立旅参谋处长等职。
长期坚持鲁中地区抗战, 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45年8月,日本投
降后, 任鲁中三分区第十团团长,鲁中二分区参谋长,七兵团三十二军一0五师副师
长等职。率部参加了潍坊、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0年后,韩顾三任浙江军区六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七师师长,空军第三军参
谋长、 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遵义061
系统军管会副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等职。
1955年,韩顾三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
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马希圣

马希圣(1918-1977),新泰县(今新泰市)车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马希圣童年时在故乡上小学,后考入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在学校读书期间,阅读
了大量进步书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乡师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山东省立
第一高中。
1937年底,日军侵入济南,马希圣和部分进步学生流亡到汉口,准备奔赴延安。
此时,阎锡山在山西创办的“山西民族解放大学”招生。他考入该校,后随其部转入
敌后晋东南地区。
1938年9月, 马希圣投奔延安,进入抗大第四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1939年抗大毕业后,留校做秘书工作,后积极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政治教导员、县大队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
治委员、 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他所在部队进入大西南作战,任第十六军138团政
治委员。在贵州,他与其他团首长指挥部队,10天内解放11座县城,以极小的代价换
取巨大的胜利。
建国后,马希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
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

董毓湘

董毓湘(1918-1989),新泰县(今新泰市)前上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8年8月,董毓湘参加中共新泰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先后任连长、营长、大队长、鲁中军区警备二旅六团参谋主任等职。参加了石
家峪、木营、张店、大崮山等多次战斗。1939年任连长时,所在连被鲁中军区一分区
评为模范连、模范党支部。1941年任营长时,带领两个连到新泰保护麦收,拔掉日军
据点,敌除1人逃脱外,被歼104人。
1945年8月后, 董毓湘历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鲁
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淮海、渡江等战役,参与指挥了沂城、碾庄、刘集、大张
庄、上海北大场、江湾等战斗。
1950年11月,董毓湘赴朝参战,任二十六军七十七师副师长,参加了第二、四、
五次战役和汉江、长津湖、金化北战斗。回国后,任军事学院基本系班主任,合成军
队指挥系一部副主任、 主任、系主任。先后三次被军事学院授予二等奖。1936年7月
后,任二十军五十八师师长、副军长、浙江省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
谋长等职。

封振武

封振武(1904-1997) ,新泰县(今新泰市)楼德镇封家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
级将领。
封振武童年时在家读书, 16岁考入高小,后因家贫辍学从军。1933年8月,在冯
玉祥组织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热河义勇军第二旅任副官长。1934年8月,
冯被迫下野,部队随之瓦解,他回家乡任小学教员。在此期间,积极宣传共产党抗日
救国的主张,并着手组织抗日武装。
1937年12月,封振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1日,带领50余人20多支枪参加
徂徕山起义,历任中队长、营长、泰泗宁区自卫团团长、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尼山
军分区司令员、泰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委员兼敌工部长、第
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地委委员兼泰南办事处主任、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封振武任鲁中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兼兖(州)济(宁)警备区司令员。
建国后,封振武历任泰安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委员、山东省军区党委委员。中国
人民公安部山东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济南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山东省公安
厅副厅长兼武警山东总队队长,公安厅副厅长兼公安部队山东省公安总队队长等职。
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张秉玉

张秉玉(1919-1989),新泰县(今新泰市)马家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6年,张秉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参
谋、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长期转战鲁中泰山地区,经常带领武工队
深入敌占区,瓦解分化敌军,使敌伪军多次反正起义。1945年日军投降后,参加遣返
日本战俘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后,曾任团政治委员、二十
六军政治部保卫部长兼军法处长、第九兵团台湾干部训练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莱
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作为军队优秀干部选拔进中央军委
武官训练班学习,此后任驻匈牙利大使馆首任武官、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武官、国防部
外事处副处长、驻法国大使馆首任陆海空三军武官、总参谋部外事局副局长等职,是
国家首批派出的武官人员之一,在国内外工作期间,遵守外事纪律,探索和积累了丰
富的武官工作和外事工作经验。
1955年,张秉玉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和二级解放勋章。

赵阳

赵阳(1918-1994),肥城县(今肥城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8年,赵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兼
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第八军分区组成敌后武工队,他任
政委兼队长,率领武工队深入敌人心脏,除奸镇妖,日伪军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时期,赵阳历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邯郸战役,又挺
进冀热辽, 参加了保卫承德、张家口等战役。1947年1月参加第三次出击陇海战役、
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随即参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率部参加高
山铺战役和李家集等战斗。 渡江战役中,他任136团团长,担任由安庆城西强渡长江
先锋突出团主攻任务,他率团首先歼灭了江南岸守敌,完成了掩护后续部队渡江任务。
他任48师政治部主任时,参加了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川南、乐山和成都战役。
建国后,赵阳率部参加四川泸州地区的剿匪、征粮和地方政权的建设工作。1951
年后,历任军委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长、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副政委、
防原子防化学工程系政委等职。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64年10月以后,任国防科委
某基地政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王正南

王正南(1911-1965),肥城县(今肥城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5年,王正南考入黄埔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党部队历任排长、
连长、营长等职。他赞同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1939年毅然脱离国民党部队回到家
乡, 组织抗日武装,时称二区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39年7月,该部被收编为县独
立营后,任营长。
1940年,王正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县独立营补充到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他任
旅政训股股长。 1942年任冀鲁豫八分区教导大队长。参加1943年“9·17”和1943年
的“10·12”反扫荡。1944年任八分区七团参谋长。1945年任八分区参谋长,参加解
放东平、巨野等战斗。攻打阳谷时,他一人持枪,两个战士往枪膛压子弹,封锁敌人
6处射击孔, 使部队顺利攻克阵地。1946年任鲁豫七纵九旅参谋长,参加了解放聊城
的战斗。 1947年1月,参加定陶西台集战役,2月参加了豫皖边区战役,5月参加解放
安阳的战斗, 9月,被调任晋察冀军政大学副大队长。1949年任华北军政大学干训队
大队长。
1950年,王正南调任南京军事学院行政部(军级)副部长。1952年因“经济”等问
题被错判刑15年,1959年遣回原籍。1965年,病故于济南,1984年经南京军事学院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属队军事法院复查平反。

列传
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幼名王哲让。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
庄)人。国民党著名军事将领。
王耀武出生于富裕农民家庭, 9岁入私塾,19岁因家败辍学。为谋生计他去天津
做佣工,学生意。后到上海亲戚处做店员。
1924年,王耀武得悉广州黄埔军校招生,便欲前住,店主因未得其家人书信,不
许他前往。王耀武无计可施,便私下典当衣物,凑足盘缠,不辞而别,来到广州。在
黄埔军校,王耀武笔试武课成绩均属合格,但因身高不够,开始未被录取。王耀武看
到榜上无名,独自在学校操场嚎啕大哭,恰被入伍生团营长刘峙遇见,再三劝说王耀
武待个子长高后,再来报考。王耀武说,我现在入学,三年后个子一定会长高,与其
在家等长高,不如现在入校,以早日报效国家。甘罗十二岁为相,解缙十四岁入朝,
晏婴、淳于髡建功立业时身材均不及五尺,班超投笔从戒,是为报效朝廷,古来英雄
没有因身材矮小而泯灭志向的,请长官能破格录取。刘峙被这位年轻人的激情感动,
将王耀武的情况告诉了校方,终于被破格录取。
1925年10月,黄埔军校学生奉大总统孙中山命令讨伐叛军陈炯明,王耀武表现出
色, 受到嘉奖。1926年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历任排长、连
长、营长等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王耀武参加围剿南昌起义部队。
1928年,王耀武率部参加北伐进军济南,击溃军阀张宗昌,驻守山东。1930年,蒋冯
阎中原大战,王耀武在新泰等地击败阎锡山部队,9月升任为上校团长。
1932年6月, 王耀武部调往江西宜黄围剿中央苏区红军。因固守防地有功,受到
蒋介石召见,并擢升独立旅旅长。
1934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王耀武被调驻四川西部松潘苗族地区堵
击红军北上部队。当时松潘地区苗寨首领多不服从蒋介石中央军节制,以往进驻部队
大半被歼灭。王耀武部进驻后为制服并拉拢苗寨土司头人,挑选身材高大,武功极好
的士兵练步马兵术,格斗拼刺等。不久,王邀请苗族土司到驻地赴宴,并观看士兵练
步马兵术,格斗拼刺表演,震摄了土司。王又赠送土司重礼,以示抚慰,软硬兼施起
到了分化瓦解作用,一部分苗族土司归降王部,并联名通电服从中央政府。王耀武再
次被蒋介石召见,并升任五十一师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率部先后在“八一三”松沪战役,南京保卫战,
河南兰封战役,江西万岭会战等重大战役中表现出色,并因万岭会战重创日军被提升
为七十四军中将军长。 接着,他率七十四军参加9月长沙会战,收复高安重镇,被当
时媒体称为“抗日铁军”。
1941年3月, 日军三十三师团、三十四师团、二十混成旅在江西北部集结,并沿
锦江南岸西犯, 企图歼灭七十四军。3月20日到25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的
配合下,向七十四军阵地进攻,王耀武率部顽强反击,寸土必争。日军以关西大将名
义向王耀武投送劝降书,称“蒋已穷途末路,视王将军如炮灰。王将军愈战愈勇,我
军已多领教。为将军计,莫如放下武器,勿被蒋利用,招致复没……”,王耀武指信
发誓,表示决不后退半步。同日,前沿阵地缴获后方日军的联络信件,信中称:“连
日天气阴雨,道路泥泞,各路攻势均无进展,如不能迅速攻克,诚恐蒋(介石)薛(岳)
部队袭我后方,请你部相机处理……”。王耀武从信中分析,敌人后方空虚,前沿日
军也已精疲力尽,并有撤退的意向,遂命令所属各师、团,反守为攻,趁夜组织突击
队袭击敌人阵地,日军全面溃退,损失惨重。王耀武部毙伤日军近万人,缴获骡马炮
枪无数,从而奠定了湘西会战胜利的基础。当时报纸称:“北伐时铁军为第四军,剿
共时铁军为十八军,而抗日铁军则数七十四军……”。战役结束后,七十四军所属五
十一师、五十七师均获第一号武功状。
在抗战的西南会战中,日寇116师团、68旅团及汪伪2师从邵阳出发,攻击高沙、
竹篙等地,并威胁蒋空军基地芷江。王耀武率部殊死抵抗,亲自布置调整兵力,并说
五十七师唯一退路洞口铁桥已安放好炸药,稍有退却即命炸桥。五十七师前有日军,
后退之路又被堵死,只有做拼死搏斗。战役胜利后,陆军司令何应钦、美籍参谋总长
麦克鲁到防地视察,看到日军横尸遍地,而在肉搏中左手大多被王耀武部砍下,尸臭
熏天,足见战斗惨烈。此次战役王耀武率30万大军抗击日军6个师团,歼敌2.8万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王耀武任长沙衡州地区受降长官。1946年1月出任第二
绥靖区司令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指挥国民党七十三军、
五十四军、新八军等向解放区沂蒙根据地大举进攻。10月,又兼任山东省主席、保安
司令、军管区司令。
1948年9月, 阵粟大军和许世友部队东西夹击济南,济南被攻克后,王耀武化装
潜逃,在寿光被俘。
建国后,王耀武做为战犯被押,改造期间写下许多揭露蒋军内幕的回忆录。1959
年,被人民政府特赦,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定居北京。

另传
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 ,字馨远。泰安县下乔庄(今岱岳区祝阳乡下乔庄)人。直系
军阀著名首领。
孙传芳出生在农民家庭,父孙毓典在下乔庄务农,其母王氏是祝阳乡吴家庄人。
孙传芳3岁丧父,家境贫寒,与其母及3个姐姐相依为命。传芳自幼聪敏过人,八岁替
人放牛,9岁那年,其母为生活所迫,携同子女4人,投奔历城其姑母处谋生。
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各地兴起,孙传芳又随其母及三姐避难于济南。期间,山
东巡抚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王英楷,其妻患疯癫病,经人说合,娶孙传芳
三姐为二房,并供养孙传芳母子生活。1901年,袁世凯升直隶总督调保定,王英楷亦
携眷及孙氏母子迁保定居住。
1902年夏, 袁世凯创练常备军。设陆军练官营于保定。8月,孙传芳经王英楷荐
举入练官营当学兵,孙天资聪明,功课考试,往往名列前茅。1902年底,在陆军练军
营毕业,免考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4年北京练兵处考选陆军学生派往日本留学,
孙以优异成绩录取, 抵日后,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1909年3月毕业回国。同年八月
留日士官生经北京陆军部考试,授予步兵科举人,并授步兵协军校。
孙传芳经陆军部复试后,派充北洋陆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教官,因善于交际联
络,与人相处融洽,颇受协统王占元赏识。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第二镇改为陆军第
二师,在师长王占元的提携下,孙传芳大展才干,1913年提升第六团团长,1916年,
任第一师班长。经常充当湖北代表对外接洽公务。1921年,湘鄂战争起,王占元下台,
两湖巡阅吴佩孚任命孙传芳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屯兵宜昌。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直系势力日盛,曹锟置齐燮元于江苏,又置萧耀
南于湖北,惟福建、浙江在皖系手中,势在必取。同年秋,曹锟召孙传芳至京,命令
发兵援闽,孙传芳率师由鄂赣边境入闽,入闽后,驱逐福建王永泉,击退闽南臧致平,
占领福建,孙传芳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闽粤边防督办。
1924年秋,江苏齐燮元与浙江卢永祥为争夺淞沪而发生江浙战争,曹辊、吴佩孚
命令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人浙援苏,孙传芳挥师北上,兵临闽浙界上之仙霞岭,浙
军张国威倒戈,孙传芳顺利进入杭州,卢永祥腹背受敌,兵败下野,孙传芳就任督理
浙江军事兼闽浙巡阅使,并收编卢部兵力五个师,曹辊政府授予孙传芳恪威上将军。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暴发,曹辊下台,皖系段祺瑞上台执政。孙传芳便
派留日同学琪瑞、杨文凯赴京,奔走于段琪瑞执政门下,以取得段对孙传芳的谅解与
支持。此时奉系军阀长驱南下,兵临长江,对孙传芳威胁极大。孙传芳看出奉军孤军
深入,人地生疏,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于1925年10月,借秋操之名,调遣部队,以迅
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驱奉战争,并打出“禁暴安民”“保护东南”的旗号,深得江
南人民与地主武装的支持。是时,孙传芳兵分三路,向上海、南京、丹阳进击。此时,
山东督办张宗昌屯兵济南,命前敌总指挥施从滨迎战,施部战溃。
1925年11月15日,孙传芳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
成为直系后期最大军阀。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开始从广东誓师北伐。同年10月,北伐军进攻江西,直逼
南昌,孙传芳军在九江被击败,损兵折将六万余,被迫退居南京。孙传芳邀请段祺瑞、
吴佩孚派代表到南京商讨共同抵御国民革命军,但幻想破灭。孙传芳不得已乞怜于奉
系张作霖。 1927年1月,秘密前往天津拜访张作霖,捐嫌修好,成立安国军,孙传芳
任安国军副总司令。 1927年6月,孙传芳在北京参加了张作霖召开的军事会议,改任
安国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拥兵十万渡江与国民军作战,在南京受重挫,1928年春,孙
传芳任鲁西南前线总指挥,又被冯玉祥部彻底击溃,逃往沈阳,投奔张学良。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孙传芳怕祸及
自身,潜赴大连引避。“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全家迁天津居住,皈依佛门。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孙专心听富明法师讲经,刺客施剑翘突然从衣袋
里掏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的后脑开枪,孙即负痛站起,紧接两枪,一粒子弹从左额
角打入,右额透出,另一料子弹打进背后,从胸膛正中飞出,血溅佛堂,孙传芳应声
仆倒在佛案之旁。
正在群情惊骇之际,施剑翘狂呼“大家不要怕,我是替父报仇的……”。接着散
发油印传单:“各位先生注意: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父施从滨报仇,详细情况
看我的告国人书。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传单背面印着两首七言诗: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
纵怕重伤慈母泪,时机不许再延长。
不惜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
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孙传芳死后葬于北京西山卧佛寺南孙氏陵园。

湛本源

湛本源(1901-1970),字清如,泰城全福街人。国民党少将。
湛本源出生于中医家庭,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骑
兵科,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官、骑三师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
期驻安徽阜阳,任国民党骑兵第二军少将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湛本源随军驻济南,先后任国民党96军少将参谋长,山东省保
安处额外副处长。1947年6月5日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高参室主任高参。1948年在滋阳
城任山东田赋粮食管理处兖济区储运处处长。后调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任高参室少将高
参。
1951年镇压反革命时,湛本源被人民政府逮捕,押回济南,后释放。1952年定居
济南。1960年被遣返原籍。1969年2月5日被遣送祝阳公社穆家庄大队定居,翌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