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1911-2000)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9&A=2&rec=11&run=13

尹鹏武
尹鹏武(1902-1940) ,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飞,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早期中共
党员。
1919年,尹鹏武考入济南育英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
中共党员。1926年从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在烟台创办地下党报--《时
兆日报》。不久,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被捕入狱。后经保释出狱,到济南开展革
命活动。
1928年“济南惨案”后,回到家乡,在石横成立了肥城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30
年春, 农民协会被迫解散, 尹鹏武遭通缉,化名尹慎吾,先后到东平、平阴任教。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发展抗日武装,任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本部第十
七营营长。 1938年6月十七营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十七大队,任大队长。
1940年7月以“托匪”罪被错杀。1988年平反。

朱霄

朱霄(1907-1931) 原名朱桂生,又名朱啸、张子炎,肥城县(今肥城市)湖屯镇南
辛庄人。早期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人。
朱霄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性格文静,聪颖好学。幼时随父在本村私塾启蒙,
后到南大留村私塾就读,1922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
朱霄到育英中学后,受进步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阅读大量进步书刊,并逐步接受
马克思主义。 1924年1月,朱霄经教师、学校党的领导人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党,成为其所在班级第一名党员。入党后,他取浩然正气冲霄汉之意,改名朱霄,立
志献身党的事业,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说服动员同学们团结起来同反动势力
作斗争,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的影响下,许多有志青年加入革命行列。1924
年6月15日,朱霄任共青团济南地委第三支部书记。
1925年1月,朱霄等5人发起成立济南青年读书会。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
志第六十八期(1925年2月28日出版) 对读书会作了详细介绍。“五卅惨案”发生后,
济南学生义愤填膺,纷纷谴责帝国主义者枪杀上海工人和学生的罪恶行径。共产党及
时领导了这次运动, 成立济南学生联合会。朱霄被选为负责人之一,6月25日,济南
学生联合会、育英中学联合分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在中山公园(现人民公园)举行万人大
会,声讨英日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的罪行,支援上海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爱国
运动。在会上,朱霄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士,枪杀我同胞,我
们决不能坐以待毙,要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打倒军阀,驱逐帝国主义,建立一个光
明的新中国! ”会上散发《为英日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同胞书》,组织
和领导广大师生开展轰轰烈烈的罢课、游行示威斗争。工人、学生和市民的反帝爱国
运动,引起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极端仇视。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山东反动军阀张
宗昌对反帝爱国运动残酷镇压。济南学生联合会被封闭,部分共产党员、进步学生、
爱国人士被逮捕或通缉。朱霄被迫离校,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朱霄的父亲听到儿子参加共产党并辍学的消息,十分耽心连夜赶到济南,试图劝
其回家。父亲先从个人前途上劝说朱霄。见其不听,又转话题说:“孩子,我供你上
学不容易,你不为自己,也该为你爹想想吧? ”朱霄回答说:“我要为父母着想,但
也要为国人着想。”父亲生气地说:“你忘了爹,该不会忘了生你养你,一天到晚挂
着你的亲娘吧?”朱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养育之恩他怎么能忘记呢?他看着焦
急的父亲,想着慈祥的母亲,真切地说:“爹,我是父母的娇子,我什么时候都忘不
了父母。但我又是炎黄子孙,我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您不是也教儿做事要对得起
祖宗吗?”父亲见言语相劝打不动儿子的心,便使出了最后一招,缠着儿子一起回家。
朱霄怕累坏老人的身体,也怕母亲,妻子不放心,只好答应与父亲一起回家住几天,
并同父亲一起上了火车。随着火车的开动,父亲放了心,认为这回儿子插翅也飞不了
啦。正当他暗自高兴的时候,忽然看到朱霄在铁路边追着火车喊:“爹,您老保重,
我过几天再回家看娘! ”原来他在火车刚刚开动的一刹那,乘父亲不注意,飞身跳下
了火车。
有位熟悉朱霄的同乡,见他如此矢志革命,悄悄地问:“你在那边(指共产党内)
作什么官? ”朱霄回答说:“那里不讲作官,我也不图作官。”“那你舍家撇业,还
整日提心吊胆的图什么?”“我就图赤旗的世界能早日实现。”“这可是要丢脑袋的!”
“如果通向理想的道路,必须用头颅和鲜血铺成的话,我甘为他人先。”
1926年2月11日,共青团济南地委改组,朱霄被选举为候补委员,不久改任委员,
并任地委特派员,分管淄川、张店、博山一带团的组织联络工作。此间,他不畏艰险,
深入矿山、工厂和广大农村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淄川县解庄建立团支部,
在洪沟村(今属张店区)成立了儿童团,在石谷矿开办训练班。不久,洪山、石谷等团
支部亦相继建立。 7月,共青团山东区委成立,他参加了团区委的领导工作,兼任山
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朱霄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转入农村
发动组织农民运动,不久,朱霄被选为中共山东区委会委员,负责开辟津浦路沿线和
鲁南党的活动阵地。
在白色恐怖下,朱霄不顾个人的安危,三下泰安,宣布中共山东省委组建泰安县
委的决定,及时指导泰安党的工作。他多次到兖州、济宁等地,为这一带党组织的建
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928年, 朱霄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长。1929年1月19日,由于在山东党内担任
重要职务的王复元、王用章兄弟二人先后被捕叛变,前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淄博党组
织负责人邓恩铭和朱霄等共产党员被敌人逮捕,押在济南监狱。
在狱中,朱霄视死如归,坚贞不屈。遇有机会,就向看守宣传革命道理,预言革
命胜利。4月19日和7月21日,朱霄等协助邓恩铭两次组织越狱,使部分关押人员脱险,
而他们自己却没能逃出。1931年4月5日,邓恩铭、朱霄等22名党的干部,被国民党反
动派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候家操场。刑前,朱霄神情自若,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当夜, 中共济南特别支部召开紧急会议,悼念牺牲的战友。6日下午,济南的10余名
党团员化妆到纬八路刑场,向战友的遗体致哀。

王仲修

王仲修(1899-1933),原名王殿转,泰城灵山庄人。早期中共党员。
王仲修1922年去济南铁路大厂当工人,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后因从事工运被厂方除名,到济南火车站做工。1925年,王受中共山东执委派遣
回泰安火车站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向工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
目标,组织赤色工会,并发展工人入党。同年冬,泰安铁路工会成立,王任常委。次
年春,与马守愚、于赞之5人建立中共泰安支部(直属山东执委) ,分工宣传。在党支
部领导下,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索要欠薪的斗争,王赴济南联络,发动工人共同斗争,
得到津浦铁路德韩段各站工人的响应,取得胜利。
1927年7月, 王参与组建中共泰安火车站支部。是年冬,为声援海陆丰暴动,泰
安支部安排王等3人破坏电话联络,造成停车。1928年2月,他代理泰莱中心县委书主。
4月, 根据党的指示组建“津浦铁路泰安职工筹委会”,进行合法斗争。“五三”惨
案发生后,王组织工人抵制日货,联合社会各阶层成立“泰城各界反日会”,并带领
群众在泰城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同年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济南的大批人力车工人
流入泰城,在王仲修和铁路工会帮助下,成立人力车工会。
1929年初, 王仲修任中共泰安特支书记。 4月, 因形势恶化,转赴济南做工。
1933年病逝于泰安家中。

朱饧庚

朱饧庚(1888-1927) ,原名朱炳敏,泰安县(今岱岳区山口镇)辛庄人。早期中共
党员。
朱饧庚出身于贫苦。1916年入济南鲁中纱厂做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工运骨
干。 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加入共产党,4月任中共鲁中纱厂支部委员。“五卅
惨案”后,鲁中纱厂工人投入反帝爱国运动,朱任该厂后援会负责人。六月成立厂工
会,朱饧庚被选为委员长,遂组织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夜校,发展党员10余名,六月三
十日,朱饧庚带领工人参加在济南中山公园举行的“五卅”周月纪念大会,会后游行
示威,到省长公署请愿。鲁中纱厂工人运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敌视,对朱饧庚先以千
元重金和科长职务相许, 遭拒绝后,以身家性命相威胁。1925年8月朱锡庚被厂方开
除。 1926年8月,又受特务通辑。同年11月朱锡庚返回纱厂,召开秘密会议,不幸被
捕。在狱中,他屡受酷刑,宁死不屈,保护了党组织。张宗昌以“第三国际赤化党”
的罪名处朱饧庚死刑。朱饧庚大义凛然,在赴刑场路上痛斥军阀罪行,高呼“打倒军
阀!”、“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薛浩

薛浩(1903-1944) ,又名薛其浩。泰安县薛庄(今岱岳区良庄镇薛庄)人。早期中
共党员。
薛浩1924年毕业于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东
北隐蔽参加党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回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为营救共产
党员程照轩, 曾与隐居泰山的冯玉祥有来往,后以教书为名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1
月1日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同年7月随中共
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南下,后留在临(沂)郯(城)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2月,奉命组建
临郯独立团, 任团长。独立团首次出击日军,缴获汽车2辆,威震鲁南。后任鲁南军
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因斗争环境残酷,操劳过度,致使枪伤和肺病复发,1944年病
逝。

朱玉淦

朱玉淦(1909-1941) ,又名朱国栋。泰安县北望村(今岱岳区徂徕镇北望村)人。
早期中共党员。
朱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读书。1925年入泰安萃英中学,在校期间接受马
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1928年中共山东省
委调他到济南做交通联络工作。1931年11月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后被营救脱险,辗
转去大连躲避,1936年返乡。“七七”事变后,参与组织抗敌自卫团,为组织徂徕山
起义,他卖掉家财购买枪支。起义后,任中共泰安县委组织部长,在津浦铁路两侧同
敌人展开艰苦斗争。1939年任中共泰安县委书记,不久任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1941
年日军“扫荡”鲁中区,朱玉淦与刘海涛司令员不幸被捕,两人誓不屈服,顽强斗争,
在桃墟惨遭杀害。

梁永

梁永(1904-1927),原名永坤,字精邦,东平县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1925年9月, 梁永赴南京五卅公学学习。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他按照南京地委决
定,去两浦(浦口、浦镇)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被捕。3
月24日,北伐军光复南京时获释。根据党组织决定,去南京市总工会工作,他领导金
陵制造局工人成立了工会组织和纠察队。 1927年4月,蒋介石国民党右派成立了反动
的劳工总会, 与南京工人总工会对抗。10月9日,约10万群众召开南京市民肃清反革
命派大会, 他与5位代表前往总司令部请愿,面见蒋介石。当晚11时,又出席了中共
南京地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不幸被反动派侦缉队抓捕,被秘密杀害。

赵传钵

赵传钵(1912-1939),又名川波,新泰县(今新泰市)西关村人。早期中共党员。
1927年夏,赵传钵考入省立二师,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接近共产党人。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寒假回到新泰,组织进步青年创办“读书会”,学习进步书刊,研究
社会现实,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讲解革命道理,探寻光明与真理。同时,他还深入农
村,串联贫苦农民,组织“穷人会”“互救会”,与地主豪绅做斗争。
1931年8月, 在其家中召开党组织会议, 建立新泰第一党支部, 任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年底,省立二师党组织暴
露,他被迫休学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2年1月,中共新泰特别支部成立,他任特支书记。2月,受聘到羊流小学任训
育主任, 并以教学为掩护,深入村庄,组织农民起来革命。同年4月,在羊流一带领
导了抗花生税的斗争,与此同时,还在羊流小学开展了学运工作,向学生灌输进步思
想,将《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列主义书刊给进步学生阅读,由于他的进步活动,国
民党县党部扬言拘捕他,他被迫离开羊流小学。11月到达济南,随即参加了中共山东
省委举办的党训班。 1933年2月26日,党训班遭敌破坏,他不幸被捕,关押在山东省
党部捕共室。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邹县县委派人将其保释出狱,随后,留在邹县
从事革命工作。
1938年3月, 国民党顽固派在邹县制造了“南亢”事件,县委遭到破坏,他被迫
转移滕县,任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教导员。先后参加滕县岗头山伏击战,袭击滕北大
桥、羊庄战斗、东江村打击土顽等十余次战斗。在袭击滕北大桥时,他身先士卒,带
领战士炸毁军车十余节,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9月,受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
派遣,到地方土顽武装王学礼部做统战及收编工作,任该部保安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5月17日, 他带领地方武装40余名战士,到峄县西南边区执行任务时,恰
遇日军拉网式扫荡。在陷入重重包围时,他指挥战士奋起反抗。赵传钵弹尽枪坏,用
粪杈与敌搏斗,为国捐躯,年仅27岁。

辛俊卿

辛俊卿(1911-1941) ,原名辛哲元,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早期中共党员,著名
烈士。
1929年,辛俊卿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组织学生罢课,声讨
蒋介石的卖国行径,并带领学生卧轨截车,赴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国民党山东省政
府对他实行监视限制,辛俊卿被迫离开济南,赴北平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秋,
他考入北京大学,1933年加入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在一次游行示威中,遭到反动军警
镇压被捕入狱,后经组织营救,借保外就医之机逃出虎口,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
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到中共鲁西北特委教训处担任宣传工作。1938年1月,
受党组织委托,返回家乡肥城,成立办事处,办起山东第六专区抗日训练班。同年11
月,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除奸科长。 1940年3月任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2月,在齐河县仁里集被特务暗杀。

洪涛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乡排楼村人。著名红军将领,
徂徕山起义领导人之一。
洪涛幼时家贫,不到10岁就上山砍柴,下地干活,14岁起给地主放牛,饱受饥寒
之苦。1926年初,中共党组织在横峰县开展农民运动,青板桥组织起了“农民协会”,
号召贫苦农民“打倒土豪劣绅”,组织农民开展“废债抗租”,“分田分地”斗争,
洪涛深受教育。
1927年2月, 洪涛参加革命。1928年初,参加了方志敏、邵式平、吴先民等发动
领导的著名的赣东北弋(阳)横(峰)农民暴动。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
入信江军政学校学习,成绩出色。结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
长等职。
1933年1月, 随红十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
任红七军团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洪涛率团经常出
击闽西建宁、沙县、三明、永安、梅越等地。在梅越战斗中受伤,被子弹打中腰部,
在安远石红军医院养伤4个月。
1934年10月,洪涛伤愈出院,被分配到罗炳辉任军团长的红九军团,参加了二万
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每战必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先后三次负伤,最后一次负
伤子弹穿进肺部, 弹头残存体内无法取出,身体受到很大损害。1935年7月,任第三
十二军第七团团长。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被派到延安“抗大”高干
科学习。
1937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与中共山东省委取得了联
系后,被派到聊城抗日爱国人士范筑先将军的保安司令部政训处任职,开展抗日工作。
11月,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支队支队长。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通知洪涛参加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洪涛到泰安
后,立即投入起义的准备工作。12月27日,参加省委在泰安城南篦子店召开的紧急会
议,和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等研究部署起义,决定日军占领泰城时立即在徂
徕山宣布起义。30日,黎玉等到徂徕山南的山阳村联络红军干部赵杰等发动的队伍。
洪涛、林浩则奔上徂徕山西侧的大寺,做好迎接各路起义队伍的准备工作。洪涛一到
大寺,就冒着寒风,四处察看地形,确定设岗位置,布置岗哨。31日,各地起义人员
160余人汇集到徂徕山大寺。当晚日军占领泰城。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大寺聚集红军干部、泰安县共产党员、抗
日自卫团员、 平津流亡学生等160余人召开誓师大会。省委书记黎玉宣布成立八路军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
任政治部主任。
洪涛对部队的建设非常重视,他亲自给部队作报告,讲红军传统,教唱《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的歌曲。为提高部队军事素质,尽快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洪涛亲自
当教官,对部队进行站岗、放哨、瞄准射击、刺杀、投弹、利用地形地物等一些基本
的军事训练。他拖着带战伤的身体,为训练部队呕心沥血,摸爬滚打,身先士卒。军
队没有司号员,洪涛不顾肺伤,手把手地教授司号。劳累过度,肺伤复发,咳喘不止,
大家劝他休息,他说“没关系”。他舍不得吃药,转让给其他病员。洪涛对部队要求
十分严格,训练起来一丝不苟,每次训练和战斗前后,都作动员和讲评,部队素质提
高很快。在生活上,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同吃一锅饭,同点一盏灯,经常和他们谈
心,大家都把他当作和蔼可亲的首长和知心人。
1月下旬, 省委和支队司令部决定部队下山,发动群众,打击日军,发展壮大队
伍。 四支队到良庄后,积极寻机打击日军。1月26日,在寺岭村伏击经大汶口开往新
泰的日军告捷。 2月17日,在新泰境内四槐树村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炸死炸伤日
军40余人,取得振奋人心的胜利。
为扩大抗日根据地,他同林浩率部向莱芜、淄川、博山进发。在莱芜、新泰交界
的天井峪,击溃阻止前进的反共顽固派的武装。攻克莱芜县城后,处决了汉奸维持会
长张启林。在红埠岭收编了张寿民、徐杰三的武装。在莱芜设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
处。后挥师北上,向淄川进发,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
队伍北上淄川后,国民党顽固派谭远村、景肇令屡起事端挑衅。他们派兵尾追北
上部队,取缔四支队后方机关,扣押四支队经理部主任马馥塘等。洪涛、林浩以抗战
大局为重,数度忍让,多次交涉谈判。谭、景仍不顾民族大义,坚持与四支队为敌。
洪涛和林浩便决定南北两路合击莱芜, 给顽固派以坚决的反击,4月28日,率部队进
抵莱城附近,再次与谭、景谈判无效,于夜间乘其不备,一枪未发,袭取莱城。谭、
景以下300余人悉数就擒, 救出被扣人员。29日,北路部队抵达莱城,四支队全军会
师,在莱城东关广场召开了庆祝大会,正式宣布四支队番号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
立第一师,洪涛任师长,林浩任政委。队伍发展到4000余人,成为山东在中共领导下
的一支较大的抗日武装。
一师占领莱芜城后,顽固派秦启荣从鲁南纠集了数千武装直扑莱芜。为避免“磨
擦”,洪涛、林浩等说服部队主动撤出莱城,先后在寨里、鲁西一带驻防,多次与秦
谈判,希望团结抗战,避免冲突。秦仍坚持反共立场,不断袭击一师,扣押、殴打谈
判人员。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师于5月初在鹿鸣山对秦部给予坚决还击。战斗打
响后,洪涛肺伤发作,行走困难,备好担架,执意不坐,坚持骑马或步行。行军中,
他经常咳嗽,大口喘气,嘴唇发青,苍白的脸上流下大颗的汗珠。极度虚弱的洪涛躺
卧在担架上,了解前边战况,查看地图,通宵指挥战斗。此战在廖容标率领的三支队
配合下,经过激烈战斗,取得胜利。
连续行军作战的劳累,使洪涛几处枪伤和肺伤急剧恶化,生命垂危,但他仍惦记
着部队,想着抗战。在劝礼村,他对来看望他的各部队负责同志说:“对莱芜战斗的
经验要很好总结, 是拿血换来的,用它教育部队,这是很好的步兵操典。”5月25日
深夜,洪涛握着战友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重担放在你们肩上,一师是
支好部队,要爱惜,大有前途。”身边的人会意地递上纸和笔,他写下最后几个字:
“要加强部队内部团结,抓紧训练,创立抗日根据地……”
洪涛去世后,中共山东省委、四支队和劝礼村群众为他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和追
悼大会。

远静沧

远静沧(1901-1938) ,原名绍华,字哲生,河北省任邱县人。早期中共党员,泰
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组织者。
远静沧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北平师大附中,河南睢阳师范任教。1929年加
入共产党,1933年到青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4
年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关入济南监狱,在监押的四年中,坚贞不屈,写了许多反映
囚犯生活的诗,并领导政治犯绝食以反抗狱方迫害。“七七”事变后获释,身体受到
极大摧残。
1937年,远静沧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在泰西组织抗日武装。他认真执行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很快就组织了50多人,征集到30多支枪。12月31日晚与张北华、
崔子明等人在夏张发动武装起义,与张魁三、王仲范所部合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
自卫团”,他任政治部主任。
远静沧注重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处处以身作则,不随便拿用老百姓一草一木。
当时天寒地冻,他虽身体虚弱,白天仍与士兵一起操练,夜晚同士兵值班站岗。不久,
他指挥自卫团收复肥城县城,大大鼓舞了士气,他还注意部队的文化生活,发动大家
开展文娱活动,并自编唱词让士兵歌唱:“二月里,好春天,共产党领导咱抗战,泰
西派来张北华,拉起抗敌自卫团,打鬼子,除汉奸,保卫咱的好河山……”深受士兵
欢迎。
当时泰安十区有地主武装百余人、枪百余支。远静沧多次对其进行政治攻心,反
复讲明共产党的政策,终于使其参加了抗敌自卫团。为配合台儿庄战役,远静沧组织
自卫团炸毁了津浦铁路万德大桥, 切断敌人后援, 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贡献。
1938年4月6日,驻界首日军在道朗一带包围了“红枪会” (当时红枪会还站在抗日行
列) 。远静沧带一个大队赶赴道朗,经过激战,“红枪会”解围。在继续追击敌人的
战斗中,他壮烈牺牲。远静沧牺牲后,满庄一老先生把自备的一口漆木棺材捐出。建
国后迁葬泰安烈士陵园。

薛峨

薛峨(1901-1942),原名薛继韶,字次箫,又名薛加轮。新泰县角庄(今新泰市岳
家庄乡角庄)人。中共早期共产党员,抗日武装负责人。
薛峨出身农民家庭。1925年夏,薛峨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前师第四期,接
受革命思想的教育。 1928年3月由王惠东介绍参加了共青团,是年夏天,薛峨前师毕
业后升入后师。国民党北伐军到曲阜时,二师党的组织被破坏,负责同志全部被捕,
他失掉组织联系。1930年,他与共产党员鲁宝璜、韩哲等接上关系,由共青团员转为
中共党员。在二师期间,薛峨经常和一些进步同学购买革命书刊,刻苦钻研马列主义。
他撰写许多革命传单,揭露反动派无耻的谎言和残杀共产党员的罪恶行径。
1928年至1931年间,他担任新泰县第一高小语文教员,在课堂上讲国际革命形势,
宣传革命道理。向学生介绍蒋光慈《鸭绿江上》等进步小说。
1933年夏,薛峨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大学期间,他参加“一二·九”和“一二·
一六”学生运动。1936年夏,因家庭困难,休学一年,回到家乡。1937年春末夏初复
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薛峨由北平流亡济南,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
考取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办的山东省政治人员训练班,以后,被派往烟台政训处。是
年冬,由中共胶东特委委员柳云光介绍重新接上党的关系。从此,薛峨在中共胶东特
委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救亡民众团体,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准备长期坚持民族解
放战争。
1938年1月, 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薛峨在文登县大水泊参与创建山东人民抗日
救国军第三军。 2月上旬,三军整编后下设两个大队和一个总特务队,薛峨任总特务
队政务。5月,薛峨任福山战区指挥部政治特派员。9月18日,在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
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时,薛峨任五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
1939年10月底,薛峨奉命赴延安抗大学习。路经晋东南时,逢阎锡山事变,经华
北局请示中央后,薛峨一行被留在太行山抗大分校学习半年。
1940年秋末冬初,薛峨回到胶东原五支队。(已改编为五旅)。1941年“肃托”时
被怀疑为托派,被错捕,1942年底蒙难。
1983年11月,中共新泰县委作出“给薛峨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决定。同
年12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薛峨为革命烈士。

王德一

王德一(1911-1941),新泰县(今新泰市)菜园村人。中共早期地方领导人之一。
王德一少时勤奋好学,追求进步,1928年5月3日,新军阀部队进驻济南时,日本
帝国主义借口护桥,出兵济南,屠杀爱国民众,从而造成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
这时,王德一正在新泰城关高等小学读书,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拍案斥骂日本帝
国主义是“狼狗不如的禽兽”,国民党军阀是“无心肝之兵”。他与广大师生一起,
怀着满腔怒火,冲出校园,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后来,在济南求学的进步青年王汉
臣、董朴如等回新泰宣传“五三”惨案经过,王德一进一步了解了真相后,参加了由
旅外学生发起的“反军阀雪国耻,反贪官污吏,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
1929年2月, 在曲阜省立二师求学的赵传钵,回新泰创办“读书会”,向青年宣
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王德一首批参加了读书会,他接触并阅读进步刊物和革命书
籍, 开阔了政治视野。同年7月,王德一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接触了许
多共产党人,进一步受到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坚定了投身革命,推翻黑暗社会的决心。
1930年春,王德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德一与济南广大师生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宣传活
动。同年冬,他根据党的号召,随同声势浩大的山东学生请愿团南下,向南京国民党
政府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请愿未果回到注南时,听说
政府为破坏学生运动已下令学校提前放假,他怀着极大的义愤与南下的济南广大学生
一起,在车站外举行了示威,并到省政府请愿。学校放假后,他回家乡开展抗日救国
宣传活动,写传单,贴标语,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的罪行和蒋
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与王建青一起,发动师范讲习所的师生举行为时两天的罢课。
在新泰党组织和他的宣传发动下,全县掀起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爱国高潮。
1932年7月, 王德一从济南一中毕业回到家乡。这时,中共新泰特支已在羊流小
学站住了脚,城关小学也建立了共青团新泰特支,王德一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开展革
命宣传工作。白天,他和王建青等来往于青年学生中间,向他们讲解国际国内形势,
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晚上,他出入于农民家门,宣传苏
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行动,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在宣传活动中,他注意发展党
员,壮大党的力量,先后建立城区工委、西南乡党支部、羊流小学、官桥、西峪等党
小组。
1933年9月5日,王德一作为县委成员,参加和领导新泰县委在龙须崮发动的农民
武装暴动,为做好暴动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他和王宪廷、单洪、王建青、崔宪五、
李寅彬等,于四月间自己家里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和部署。为寻找暴动地点,他与单洪、
王建青等先后去徂徕山、新泰西南乡、新蒙交界处山区察看地形,确定龙须崮为暴动
集结点。为进一步发动群众,筹备枪支,他和王宪廷、崔宪五、李寅彬等又奔赴土门
一带开展工作,并与蒙阴党组织负责人类家马因取得联系。此后,他和崔宪五、李寅
彬、类家等同志在土门、苏家庄和蒙阴的井旺庄、两县、野店一带秘密组织农民协会,
开展要地主捐粮、捐钱、捐枪活动,仅几个月时间,就联络组织了900余人,300多支
枪的暴动武装。后因消息暴露,崔宪五、李寅彬、类家马因提前带领110余人的武装,
拉上龙须崮宣布武装暴动。数日后遭到国民党县大队和地主豪绅武装的联合镇压。由
于力量悬殊,没有掌握好暴动时机和缺乏武装斗争经验,只12天时间,就在敌人的围
攻下失败了。
龙须崮暴动失败后,中共新泰县委解体。这时,省委和泰安中心县委又相继遭到
破坏,上下联系中断,王德一千方百计设法寻找上级党组织。另一方面将单洪、王建
青、王云、王者荣等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坚持斗争。
1935年1月, 国民党新泰教育当局利用放假之机,以教员多为借口,集中全县教
师考试“甄别”,妄图清洗教员中的进步分子和共产党嫌疑分子。为了不让他们的阴
谋得逞,王德一让王建青以普通教员的身份出面组织反甄别斗争。经过深入发动,全
县160多处学校的200余名教师以“新年即到,准备过年”为理由举行罢考,打破国民
党新泰教育当局的清洗阴谋。同月底,在济南乡师求学的刘少傥、王迫悟根据赵健民
“设法联系各地失散的党组织”的指示,利用寒假回新泰与王宪廷、王德一取得联系。
后在王德一的安排下,他们在菜园南树林里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如何开展党的活动,
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团结争取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界人士等问题。
1935年下半年,刘少傥、王迫悟根据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的指示,恢复建立
了中共新泰县委,王德一任组织委员。是年冬,王德一为主发动和领导的张庄煤矿工
人罢工,罢工前夕,他和王宪廷、王迫悟首先到张庄煤矿进行考察,了解到矿井下没
有安全设备,死亡事故经常发生,而矿主李志斋、丁云亭不管不问,不发抚恤金,很
多死难者家属无法维持生活。为此,他串联工人和死难者家属,以“增加工资,减少
工时,补发死难者抚恤金”为条件,举行罢工,提出“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的口号,
罢工斗争持续10多天,迫使矿主答应全部条件,取得胜利。
当时,由于国民党县政府控制盐市,随意抬高盐价,农民吃盐困难。鉴于这种情
况,新泰党组织决定发动农民开展私下贩盐以抑制官盐的斗争。王德一和单洪,王宪
廷等,先后组织曲大功和李大德、李法曾为首的两支农民运盐队,分别从青口和羊角
沟一带运盐出售。由于盐好价格便宜,很受群众欢迎。后来运盐队伍越来越多,并和
盐警发生几次冲突,打死一名盐警班长,遭到国民党县政府调来军队的镇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党组织领导下,王德一发动建立“抗日后援会”、
“抗日救国会” 、“中华解放先锋队”等群众抗日团体。9月初,新泰党组织为争取
国民党新泰县政府支持群众抗日,发动群众开展向县政府请愿活动。王德一与王迫悟、
王宪廷等先后发动教育界的爱国人士向国民党县政府三次请愿,要求拨出枪支开展军
训,允许群众组织抗日团体,终于促使国民党县政府在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
法地位和两党合作的谈话后, 作出在全县成立抗日自卫团的决定。9月下旬,鲁中工
委负责人孙汉卿来新泰,传达省委关于“立即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
王德一与王宪廷、单洪、刘少傥等利用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和社会关系,发动群众,联
络人员,收集枪支,待机行动。11月下旬,董琰、李枚青、周星夫等回新泰后,党员
骨干在八腊庙小学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抗日武装的组织发动工作,重新明确分工,
王德一和周星夫负责东都、石泉庄一带。此后,王德一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武装的组织
发动工作,筹备枪支。不长时间,在东都、石家庄一带组织一支20余人的抗日武装。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
游击第四支队。1月5日,王德一和周星夫带领所发动的武装,奔赴徂徕山加入四支队,
编入第一中队, 王德一任班长。1月中旬,四支队东进新泰活动时,王德一与新泰参
加四支队的同志又先后发动400余人的武装参加四支队。 从此,他跟随四支队转战鲁
中南各地,历任排政治员、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在连队政治工作中,他经常与
战干促膝谈心,教育他们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老红军的革命传统,提高了战
士们政治素质。在对敌战斗中,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同志。
1938年2月,四支队在新莱公路上伏击日军时,连长韩顾三身负重伤,王德一发现后,
冒着日军的火力封锁将韩顾三救下火线。同年10月,四支队在施家峪袭击汉奸陈三坎
时,营长单洪胫部负伤,又是王德一在枪林弹雨中将他背到安全地带。紧张的战斗,
艰苦的生活,使王德一不幸患了肺病,但他仍继续指挥部队开展反“扫荡”战斗。因
肺病不断加重,1941年在沂水逝世。

李枚青

李枚青(1914-1943) ,原名李美庆,曾用名李梅青,新泰县(今新泰市)城西南关
人。早期中共地方领导人。
1923年,李枚青入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新泰县师范讲习所,半年后转入
山东省第一师范,后因家贫辍学。回家后,在新泰县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一年,随
即到一师复学。 李枚青回到一师后,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31年6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
1932年11月,原团山东省特委书记陈衡舟在上海叛变,后带捕共队来济南,省委
机关遭重大破坏。 1933年2月27日早晨,李枚青到同乡董琰租赁的济南新东门外联升
街1号参加省委举办的党团干部训练班时, 被叛徒指认逮捕。当时被捕的还有省委书
记任作民以及李文、王云生等5人。敌人把他们押往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捕共室。3月初,
转押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这次“济南案”共被捕29人,多数是共产党员,少数是
共青团员。李枚青的党员身份,只有被捕的几个党员负责人知道,几个叛徒并不了解
他的政治面貌。因此,李枚青在省委书记任作民和其他负责同志的指示下,统一了口
供。在敌审讯时,始终未承认党员身份,一口认定“到联升街1号是找同乡董琰借钱”,
声明自己是济南求学的学生,要求敌人尽快释放。敌人拿出刑具来威吓,他毫无惧色,
沉着镇定,敌人束手无策。
在看守所,省委书记任作民提出“监狱就是革命者的休养所和学校”的口号,鼓
励难友们与敌人进行斗争。李枚青从狱友们那里学到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和对敌斗争的
方法,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心。
1934年秋,李枚青被判徒刑两年半,押进山东省第一监狱服刑。1935年7、8月间,
李枚青转入山东省反省院第九期,反省院推行“反省”政策,采取每日上课,写“反
省日志”,集体训话,个别谈话等形式,从精神上折磨政治犯,妄图达到驯服政治犯
的目的。李枚青为对付“反省”政策坚持不暴露自己的政治面貌,只承认自己是“普
通学生, 到联升街1号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被反省院当局视为“顽固”分子。1936
年底,将他与另外几个难友加重判处后,押回监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1月初,在济南关押的一大批同
志被释放,李枚青被释放后回到家乡新泰县。
李枚青回到新泰后,很快灰复了党组织关系。1937年11月底,担任中共新泰县工
委委员。他响应省委“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和县工委其他领导人
召开会议,分头发动,集中枪支,组织武装,待机起义。李枚青和董琰等共20余人,
于1938年1月5日赶到徂徕山,加入了四支队。1月6日,李枚青受命返回新泰,继续发
动武装抗日。他以城南大峪庄为活动点,在很短时间内,动员王守慈、王守宪、杨锡
泮等数人参加四支队。
1938年5月, 党中央为建立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派郭洪涛带领一批干部来山
东,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省委书记。省委把参加徂徕山起
义的地方党的骨干,分别委派到各地建立地方党委,开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李枚青、
董琰、 周星夫等被派回新泰。6月,在郭洪涛的主持下,由董琰、李枚青、白炎波、
周星夫等组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泰第一届县委。李枚青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长。
1938年7月, 石友三率领国民党第六十九军进驻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带,
司令部设在新泰县土门村。这时党与石友三部建立了统战关系。共产党员张友渔受党
中央委派,任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李枚青任新泰县民运指导员。为了进一步发动群
众和团结友军抗日,县委组建新泰县各界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李枚青任动委会指导
员。
1938年12月,六十九军离开山东,新泰县动委会遂告结束。县委组建县独立营,
李枚青任政委。 翌年1月,泰山特委成立,新泰县独立营编入泰山特委第一大队,李
枚青任第一大队政治处主任。1939年6月1日,日伪军出动2万余人,分九路合围新泰、
莱芜之间的莲花山区。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李枚青带一个连机智地冲出敌人包围圈,
消灭新泰北部桃园村附近土顽史怀仁部80余人,缴获步枪70余支。
1939年11月,李枚青担任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后,泰山地区抗日斗争
形势更加严峻,日伪军疯狂频繁地“扫荡”、“蚕食”根据地,安设据点,发展伪军,
扩大特务组织,扶植伪政权。1942年春,泰山地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成立对敌斗
争工作部,开展敌工工作,李枚青兼任地委敌工部长。李枚青紧紧依靠群众,率领全
区敌工战线的同志们,发动军民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开展锄奸反特,争取、瓦解伪军
武装和伪政权,取得显著的成绩。
1940年秋,在一些根据地和部队中掀起所谓“肃托”的错误斗争。泰山区社会部
把许多革命同志当作“托匪”抓起来,刑讯逼供,有的被杀害。时任莱芜县妇救会长
的李枚青夫人白潮也以此罪名被逮捕关押,遭受审查和逼供,李枚青在这场考验面前,
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和坚强的党性观念,他坚信妻子不是“托匪”。
在党内、军内“肃托”气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他多次找组织为白潮伸张正义,因此
李枚青被撤销地委委员、 锄奸委员会委员职务,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降为副职。次年5
月,白潮被杀害。李枚青没有消沉和退缩,他对党始终不渝。1942年,山东分局纠正
和平反了泰山区“肃托”重大错案。
1943年8月13日夜, 李枚青由莱北去一地委开会,过上游河时,遭到日军伏击牺
牲,时年29岁。

鲁宝琪

鲁宝琪(1912-1943),泰城升平街人。泰安早期中共党员,著名烈士。
鲁宝琪幼年求学于泰安第二小学、泰安第三中学,后考入曲阜第二师范学校。鲁
宝琪在师范学习期间,追求革命真理,参与进步学生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在冯玉祥创办的武训小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活动。1937年10月,与夏天庚、武冠英、夏振
秋等人成立中共泰安临时县委,鲁宝琪任书记,同时发动爱国志士成立“抗敌自卫团”。
是年冬,鲁参加山东省委为发动武装抗日在泰城、篦子店和夏村等地召开的重要会议。
次年1月1日和县委成员一起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起义后鲁宝琪担任四支队一中队政
治指导员。
1938年,鲁宝琪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任除奸科长,时常出没于敌战区的交
通线上, 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1942年8月,任鲁中军区敌工部长,随四支队
活动在泰山北麓。 9月,与廖容标司令员率20多名战士在泰山顶巡察,发现一伙日军
沿盘路上山,立即令战士隐蔽待击。等日军登至南天门,驳壳枪、步枪、手榴弹一齐
射向敌人, 日军死伤11人,活捉1人。活捉者为伪山东省电报局长简本,此举,震慑
了日伪军,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是年秋后,日军实行第五次“强化治安”,层层设防,造成秘密交通工作中断。
鲁宝琪奉命到泰安整顿联络网,将“交通”、“情报”两项工作分开,另设鲁宝琪西
交通站,使秘密交通联络工作得以畅通。
1943年冬,鲁宝琪到泰安检查工作,住泰山东南水牛埠。被日特发现,遭日军包
围被捕。他坚贞不屈,绝食绝药,惨遭杀害。

于林甫

于林甫(1908-1942),原名于瑞生,东平县人。中共地方抗日武装领导人。
于林甫小学毕业后, 考入济南第一中学, 后升入济南师范学习。1928年5月3日
“济南惨案”时,他目睹日本侵略军公然枪杀我国平民的情景,义愤填膺,激发了他
抵外患、雪国耻的爱国之心。
1930年,济南师范毕业后,他回本县西菜园小学任教,兼办夜校,省吃俭用,微
薄的薪金除照顾家庭外,还周济生活困难的学生,受到群众的称赞和尊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学生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颂扬各地掀起的救
亡运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把鲁迅、高尔基的作品和进步报刊介绍给学生阅读,
领导学生查禁日货。后与共产党员万里交往密切,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1937年6月, 在国民党县政府第三科举办的全县小学教师训练班上,他和共产党
员董临仪、万里、蒋曲印、展庆琨等,宣传《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的内容,
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破坏抗日的反动实质,并积极参加筹建万里倡议的新文化书店。
1937年7月, 由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任教的西菜园小学分校,成
为党组织活动的基地。10月,他任中共东平县工委组织委员。按照工委的决定,在教
师学生中发展“民先”队员,扩大革命力量。同时,任县抗日救亡协会党委,并负责
《抗日救亡周刊》编辑工作。是年初冬,国民党县政府第三科以水灾严重不能开学为
借口,停发教师工资。他受县工委委派,以“救亡协会”的名义组织发动“索薪斗争”,
与教师代表一起同第三科交涉,据理力争,迫使其答应发二分之一的工资。11月,他
动员3个妹妹(于志坚、于志强、于志刚) 和其他进步青年同他一起去延安抗大学习。
当到达济宁时,鲁西特委指示要他和县工委书记万里留在地方坚持抗日斗争。他与万
里回到苇河,召开了抗日积极分子会议,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初,他参加国共联合阵线政训处,以政训员的合法身份作掩护,宣传抗日
主张,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同时,任县战地文艺工作团副团长,带领团员
到群众中演唱抗日歌曲,鼓励全民抗日。
8月17日, 日军侵占县城后,他全家寄居南关村。他分工到七、八、九区开展抗
日工作,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武装,说服开明士绅献出枪支弹药支援抗日。他团结进
步人士,改造旧区队,组成七、八、九区抗日区队,后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第三团,
任政委。这支部队在东平湖、老运河一带,打击敌人,保卫了湖西根据地。他在《蔷
薇》一文中写道:“我中华土地之大,人口之多,怎能被日寇侵占,受鬼子凌辱! ”
“鬼子的刺刀能穿透中国人的肉体,难道中国人的红缨枪,就不能刺透鬼子的胸膛!”
1938年底,他调任宁阳县独立营教导员。1939年8月,任东平县一区动委会主任。
9月,任县委工农委员会书记。1940年4月,任县委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1942任郓城
县委组织部长,赴任前,闻祖母、妻子相继去世,经组织催促,乘夜回家探望。与母
相见,悲喜交集,他怕其母失声痛哭惊扰四邻,道一声:“娘,保重身体! ”便匆匆
离去。后在家信中与道:“祖母仙游,贱内夭亡,精壮外出,老幼孤单。年年难过年
年过,处处非家处处家。”表现出以革命为重的坚强意志。
九月,他化装商贩,在郓城城东张营、黄垓等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
织, 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因叛徒告密,11月7日在黄垓村被捕。敌人劝降,他回
答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帮助日本走狗屠杀同胞!”伪县长刘本功诡称要和他交谈。
他说:“你是卖国贼,跟你说话觉得可耻! ”敌人用尽酷刑,他誓死不屈,1942年12
月,英勇就义。

刘仲羽

刘仲羽(1914-1941),原名刘承翱,东平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人。
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其间,结识具有
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师同学,阅览了马列著作和李大钊、鲁迅的文章。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他和同学们一起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张贴标语,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12月,选为济南学生代表,参加赴南京的请愿代表团,要求
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1936年,任教于齐河县师范讲习所。
1937年“七七事变”刘仲羽回县执教于七区田大店(现属梁山县)完全小学,参加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县抗日救亡协会。12月,经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
2月, 按照县工委指示,考入国民党东平县政训处,以政训员的身份到三区工作,对
国民党三区区队进行改造,促使该区队一度打起抗日的旗帜。同年12月,任中共东平
县委书记。时值县城沦陷,他不畏艰难,勇敢地挑起重担。在他的主持下,东平县委
在建党、建政、建军、建立抗日根据地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1939年3月, 他带领县委参加一一五师东进支队鲁西军政委员会在东平常庄召开
的泰西活动分子会议,听取政委罗荣桓传达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他
在家中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 明确县委工作的基本任务。4月,建立二、三、五、
四、六区委员会。建农村党支部31个,党员发展到273人。
1939年5月, 在五区首次建立抗日动员委员会,刘仲羽在陈庄主持召开活动分子
会议。 会后,全县其它区的动委会相继建立。8月,县动委会成立,他当选为主任。
是年,根据地内各村的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相继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蓬
勃发展。
1939年3月,东平县第一个抗日区政权五区区政府建立。9月,刘仲羽主持召开了
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组成县抗日民主政府。至翌年4月,全县先后建起7个抗日区政
府。在根据地内,民主选举了乡长、村长,建立了乡、村抗日政权。
1939年3月-5月, 他领导组织区队武装建设,在清水坦村,动员大枪30余支,建
立三区抗日区队。后除一区外,各区抗日区队先后成立。他深入农村,动员青年参军,
除向东进支队、 山东纵队六支队输送了一批战士外,还组成了200多人的县抗日基干
大队,他兼任政委。秋组成70多人的湖西抗日游击队。10月,基干大队改组为独立营,
他兼任政委。至1940年初,根据地内各村先后建立了抗日游击小组,伏击前来扫荡的
日伪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0年4月,刘仲羽调任泰西地区总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同年9月
18日,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动委会在三区西豆山村召开纪念“九·一八”事变大会。
会上,他义正辞严地揭露日军侵华和残害我国人民的罪行。会后,刘仲羽与同来的王
怀钦到清水坦村发动群众,被敌人发觉。19日拂晓,三区伪区长焦元绅带领伪区队包
围该村,不幸被俘。
在日军宪兵队的监狱中,他坚贞不屈,痛斥敌人。日军见硬的不行,便派日伪特
务尹鼎祚劝其写悔过书。他怒不可遏地说:“你尹鼎祚是汉奸,应该悔过的是你! ”
“想让我当汉奸, 比登天还难! ” 党组织派人秘密来狱中探望,他对这位同志说:
“请转告党组织,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对付敌人,决不做有愧于党的事情! ”他用
石子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了这样的诗句:“铁窗难锁革命志,愿将热血献人民! 皮鞭棍
棒何所惧,誓把地狱翻转身!”
1941年1月2日,敌人的伎俩用尽,将他和李耀珍、孟升、张树珂、王怀钦等带到
城北门外刑场。途中,他奋力高呼:“我是刘仲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许国

许国(1919-1941) ,原名许兴昆,宁阳县南许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
人。
许国出身在贫困农家。14岁在巩家堂小学读书,16岁考入县城三民小学。1935年,
“一二·九运动发生后,参加青年学生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因家境困窘辍学。
1938年1月, 56名宁阳乡长集结在七区扳倒井村开会,民主选举秘密共产党员马
继孔为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继孔物色许国等等一批进步青年,吸纳他们参加
抗日游击队,许国成了奇袭宁阳县城的突击队员,枪毙汉奸头目张镜湖和窦雪亚,70
余名伪军缴械投降,震慑了日伪军。战斗中,许国表现出的大智大勇深得马继孔的信
任。 是年3月, 他被选送到中共泰西特委训练班学习,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取
“以身许国”之意改名为许国。之后,他回宁阳发展党的力量,不足1月,发展5名进
步青年加入党组织。 并在地方武装朱景璜游击队里做统一战线工作。7月,许国建立
宁阳津浦铁路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即中共高桥村支部。9月,组建三区杨家庄党支
部,为中共宁阳县临时工委的诞生奠定基础。这时,许国他发现曲滋宁游击总队三支
队长朱景璜虽身为国民党杂牌军中级军官,但品行端正,从不扰民,又与团长张子明
矛盾较深。于是,千方百计地接近朱景璜做转变工作。经过多次人情到理的教育,朱
景璜决心为民族解放而奋斗。11月,由许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1月,朱景璜200人的游击队在葛石杏山庄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宁
阳独立营。 到此,宁阳有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4月,中共宁阳县临时
工委成立, 许国为工委成员,6月,中共宁阳工委成立,他任组织部长。同年秋,他
组建中共高桥中心支部,巩家堂中心支部和西贤村、中李、泗望集、大磨庄等党支部,
到年底, 发展党员240多人,建成三、七、八区委会。他还没法将李瑞峰等几名共产
党员打入南驿火车站,为中共宁阳县工委提供可靠情报,确保秘密交通线的畅通无阻。
徐向前同志过线时高度评价“宁阳交通线拖不垮、打不烂。”
1940年3月, 许国任县工委书记,这时,宁阳县独立营随一一五师调往鲁南执行
任务。日寇乘机推行强化治安,宁阳工委由杏山庄转移到宁家庄活动。宁阳县日伪县
长王绍武手下的汉奸队长姚学柱探知此事,带队包围宁家庄,县工委成员曹广生、韩
子安和宁家庄党支书记宁廷显等人被捕,宁阳形势恶化。
1941年4月14日, 许国由宁阳八区返回到肥城田家东史村。次日与宁阳的汉奸队
遭遇,只身与群匪围旋战斗。他用手榴弹炸开敌人的包围,迅速冲出,隐蔽在吴家店
村头柴垛旁,以柴垛为掩护,用手枪击毙三四人。他后腿部不幸中弹,与敌人肉搏时
他用手枪一连砸伤几个敌人,还咬掉敌人一只耳朵。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侯馨斋

侯馨斋(1907-1942),原名侯家兰,东平县大侯庄人。著名烈士。
侯馨斋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县城马公祠小学读书,后考入济南师范。
1938年,侯馨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县城沦陷后,遵照县工委的指示到二区建党、
建军、 建政。他以西沟流、金山口村为基点,发展党组织。1939年4月,创建了二区
区委, 任书记。6月,在六支队协助下,镇压了国民党二区区长刘长经。在李所村召
开的二区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二区抗日区长。同年与李晓村一起,动员开明
士绅,献出枪支弹药。动员有志青年参加抗日武装,组成二区抗日区队,并动员部分
青年参加县大队。 1942年2月28日,侯馨斋在山窝村与伪军相遇。当掩护其他同志撤
离时,不幸被俘,日伪妄图从他身上捞取情报,时而重刑摧残,时而用金钱收买,官
位诱惑,并让其母亲、妻子与他在狱中相见,企图用母子、夫妻之情软化他。侯馨斋
对母亲说:“请朋友(党组织)不要再花钱,家中也别再变卖家产,我已不能孝敬二老,
请爹娘保重! ”并请他的夫人代他孝敬双亲,表示他要以身殉国的决心。1942年冬,
在东平县州城北门外慷慨就义,时年35岁。

吕世隆

吕世隆(1909-1938) ,字道宏,泰安县李家庄(今岱岳区粥店办事处李家庄)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人。
1926年在泰安省立三中读书时积极参加反日爱国运动,1929年秋考入山东省立高
级中学,1931年秋参加济南学生举行的罢课示威游行和爱国请愿运动。1932年考入北
平中国大学政治系, 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参加北平爱
国学生南下宣传队。同年二月被捕入狱,后经学校保释出狱。1937年大学毕业前加入
中国共产党。 9月底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10月受中共山东省
委派遣至聊城协助范筑先抗日,旋赴茌平任政训处干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各
阶层群众组织救亡团体,深得范筑先器重。12月19日受范委派,赴莘县任抗日政府县
长。各项工作均为鲁西各县之冠,后被范筑先将军誉为“抗日模范县长”。聊城失陷
后,日伪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相策应,于1938年11月17日制造了“莘县事变”,吕世隆
在县政府院内被杀害。

王华

王华(1920-1941) ,原名王兴悦,泰安县(今岱岳区)邱家店镇李家庄人。抗日战
斗英雄。
1938年参加泰安县独立营,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泰安县委警
卫班长, 他带领1个班路经泰莱公路时,发现两辆日军军车东驶,果断命令战士,迅
速隐蔽在公路两旁的麦地里,自己则与战士张玉跑上公路,假装打架来拦截汽车,日
军车刚一停下, 就受到突然袭击,当场击毙日伪军各1名,余敌狼狈逃窜。战士们毁
坏了日军车, 带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同年6月,王华与韩英执行任务,路经羊楼村,
碰巧有两名日军在村公所喝酒。王、韩谋划好,走进村公所,先给日军递香烟,借划
火柴之机,掏枪将两日军击毙,缴获步枪2支、自行车2辆,然后换上日军军服迅速撤
离现场。
1940年3月29日, 王华率领第三中队扮作修旧县大桥的民夫混进伪军据点,突然
取出掩藏的武器对准伪军,一枪未放俘虏全部伪军,缴获步枪12支、子弹两箱及其它
战利品一批。 同年9月26日,驻旧县日军头子佐藤带领日伪军与埠阳庄日伪军联合扫
荡上庄一带,王华率领第三中队在刘家林设伏,大获全胜。
1941年5月,王华在芝田河伏击日军时,中弹牺牲。

何春尧

何春尧(1908-1943) ,曾用名何春田、何尧、何子成、何自成、何志成。回族,
东平县人。中共党的秘密工作者。著名烈士。
何春尧在青岛出生,1920年,随父母回到东平。1921年,父病故,与母展氏和两
个妹妹共同生活,先后在西菜园小学、书院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天资聪明,学习刻苦,
性耿直,善言谈,胸有大志。1923年,考入济南东鲁中学,1928年“五·三”惨案,
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人的罪行,义愤填膺,毅然离校回乡。在州城真武庙发
动组织反日运动会,抑制日货,张贴标语,下农村,赶集会,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的罪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传播先进思想。
1929年秋,他考入青岛山东大学。30年代初,到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读书,学习
世界语,后加入世界环游团,到过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严、英国等。
1934年,他在青岛的一处中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他奔赴延安,进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0年春到重
庆从事党的特别工作。 1941年8月,党组织派他到银川任特派员,公开的身份是宁夏
中学教师,他到校后,经常联系进步教师和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苏联的十
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等。在课下,秘密地向进步学生传阅《新华日报》、《夏伯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呐喊》 、《阿Q正传》等书刊。为应付特务的搜查,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成是炼钢铁的技术书籍,把《夏伯阳》包上书皮,写成《瞎
白眼》。
他团结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学生,创办宁夏小学世界语学习班,由他和
王植先负责。在学习班上,他既讲世界语,也教育学员领会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的动
机、思想和为世界语献身的崇高品德。由于他和王植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教学,使宁
夏地区这一时期的世界语传播迅速。他非常关心世界语的推广工作,当时重庆世界语
函授学社的经费困难,出版教材的资金非常拮据,为推动世界语普及,他发起为学社
捐募出版基金的活动,得到了广大世界语学者的响应。学社用捐款出版了《世界语中
文大词典》(第一版)一至六分册和其他几种世界语学习用书。
在宁夏,他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交结许多朋友,其中有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主
席马鸿逵的夫人邹德一,请她担任宁夏世界语协会的发起人之一。
1942年,他以考究地理为由,进入内蒙古巴彦浩特旗,执行党的特别任务。他的
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跟踪, 1942年8月,被国民党宁夏省调查处统计室和省联合
督查处逮捕。被捕后,他遭受了竹签、拔筋床、背花等酷刑摧残,但始终没有屈服,
1943年4月17日夜, 国民党反动派以“共党头目”、“西北特派员”的罪名,将他和
毛英华、刘斐、陈硕夫残害于银川市城隍庙后,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
义。

朱(无)阶

朱阶(1900-1942) ,名相尧。宁阳县东庄乡人。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期间中
共地方领导人。
朱阶先后就读于宁阳第一小学和济南正谊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在
大学里,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接触许多有志向的进步青年,爱国为民的思想日
渐增强。1926年大学毕业,先后在烟台、青州任教。他在日记里告诫自己:“只有凝
聚民族气节方可除乱抗侵,国家方能安康。”
“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青州省立第十中学教务主任的朱阶,毅然支持学生创
立的进步文学社团,宣传抗日,抨击国民党卖国行径。常给该社作指导性的评点,以
别名给该社供稿,当局得知他参与该社活动,恨之入骨,以“地下共产党操纵学生闹
事”为由,将其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持斗争,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反动派犯下的罪行。
后经校方和亲朋多方营救,取保获释。1935年,在济宁第七中学任英语教师。
“七·七”事变后,他弃教返乡。以东庄为中心,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组织进步
青年散发抗日的传单,发动妇女织布、做鞋、以备军需。1938年1月1日,他积极响应
中共山东省委号召,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把自己的家作活动点和联络站,让孩
子负责放哨。 同年春节前夕, 他根据共产党的指示,带领23人夜奔徂徕山,并发出
“为国捐驱何所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誓言。春节后,他又动员80余人,第二次上
徂徕山,组成“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七中队”,他任中队长。参加了寺岭、
四槐树和第一次攻打莱芜城的战斗,他率领的部队素质高、战斗力强、协调灵活,大
显军威。后来,七中队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独立第一师二团一营三连,他任连长。
1938年5月,他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返回东庄一带创建抗日根据地。6月,组
成爱国师生、开明士绅参加的泰宁边区自治会,他任主任委员。以“自治”为名,利
用维持会,秘密建立抗日武装泰宁五中队,从事救亡斗争。当时“自治会”经费困难,
枪支少,他动员妻子卖掉部分土地购买武器。
1939年9月,朱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泰宁边区自治会公开为八路军驻
泰宁边区办事处,朱阶任主任委员兼大队长,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公开的武
装斗争。 同年,他被调鲁南行政专员公署任秘书主任。1942年6月调山东省战时工作
委员会教育处工作。9月,任山东公学校长。
1942年秋后,侵华日军在鲁南拉网扫荡。朱阶带领学员群众在沂南县马牧池坚持
反“扫荡”。10月26日,在上岩峪掩护群众突围时,为保护群众,受伤被捕。日军认
定他是共产党八路军干部,当晚对他拷打审讯,他怒视敌人,闭口无言。日军无可奈
何,把他押至济南日军特务机关泺源公馆。不久,日军把他押进法庭,在法庭上他严
词斥敌:“你们是侵略者,是强盗,是中国人民的公敌,应该受审的是你们。你们作
恶多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受审的应该是你们!”。1942年11月8日,日军刑讯
时,他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

崔宜平

崔宜平(1915-1942) ,原名崔近波,河南省兰封县(今兰考县)人。抗日战争时期
东平抗日政府县长。
1932年崔宜平考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预科,后转入朝阳大学。时值日本帝国主义
侵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他积极参加救亡运动,与进步师生一起罢课,游行示威,
因而被国民党监视,一天深夜,军警突然搜查他的宿舍,发现桌子上有一本进步杂志,
当即以“政治嫌疑犯”被捕入狱。后因患病,保释出狱。
1935年,他大学未毕业,回家乡养病。病好后,即去郑州会同进步青年办精业中
学,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学校开办不久,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又以“政治嫌
疑犯”被拘留审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崔宜平加入中国共产党。遵照党的指示,奔赴山东抗日
根据地,偕同东北、平津的一部分流亡学生,在山东曹县参加第一抗日巡回宣传队。
后受东平县政训处的邀请,同周持衡等来东平县进行抗日宣传,帮助成立战地文艺工
作团,组织抗日宣传训练班。
1939年,崔宜平任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一营教导员。1940年,任泰安县抗日民主
政府秘书。 同年12月,任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6月,日军纠集泰安、肥
城、长清、平阴、东平等县的日伪军5000余人,向平阿山区围剿。他和强仁普带领县
政府机关和独立五营,协同东阿、平阴两县的抗日武装,一举攻克凤凰山、王古店日
伪据点, 胜利突围到东平湖西。8月,又与县大队返回湖东,在王圈、李圈、韩圈、
张圈等地,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发动群众空舍清野,隐藏物资,取得反“扫荡”的
胜利。
1942年2月23日晚, 他带领10多名同志,从地楼村转移到李圈村,当晚研究工作
到深夜,次日拂晓,被五区伪区长孙锡元率100多名伪军包围。他立即组织力量突围,
自己断后掩护。当冲出村外时,身负重伤,不能站立。他伏在地面上,一面指挥撤退,
一面狠打尾追之敌。战士李久升背起他边打边退,撤退到李圈村南树林里。伪军步步
逼近,面对敌人,他严肃命令:“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命令你们把我放下,争取时间
冲出去! ”在他再三催促下,同志们挥泪撤离。他忍着剧烈的伤痛,隐蔽树后,继续
向敌人射击。当同志们安全突围后,他抱定宁死不作俘虏的决心,用最后一颗子弹向
自己开了枪。醒后,已被敌人抬到瘳村。孙锡元劝其投降,他义正辞严,愤慨斥责:
“孙锡元,你不配与我说话,滚开!”由于伤势严重,当天下午去逝。

程若晓

程若晓(1917-1942),又名程煜亮、程光,泰安县(今泰山区)邱家店旧县村人。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9年10月任中共泰
安县委书记, 1941年9月,日伪军抄了他的家,抓捕其父、母、妹,更坚定了他抗日
的信念。1942年2月8日,程若晓在颜张村与日伪军遭遇,身负重伤,抢救无效,在涝
波村牺牲。

米英俊

米英俊(1917-1938),回族,肥城县(今肥城市)人。著名烈士。
米英俊出生于少林武术世家,练就一身硬功夫。1930年和1934年两次荣膺山东省
武术比赛一等奖。1935年,育英中学毕业后,泰安县政府聘他为国术馆教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回故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建立了回民抗日游击
小组,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8年,回民抗日游击小组在与日军的顽强战斗中迅速发
展状大,后成为泰肥独立团领导下的回民连,他任连长。1939年春,米英俊加入中国
共产党。1941年后回民连在泰西军分区领导下,投入反蚕食斗争。在攻打东平仓邱镇
的战斗中,他率“回民连”担任正面进攻,为全歼守敌攻克仓邱立了大功。回民连被
军区授予“夜老虎连”的光荣称号。1942年,他带领回民连驰聘鲁西一带,连续攻克
野鹊窝、 伦镇、杨圈集、中新庄、姜庄等多处日寇据点,全歼守敌。1943年2月,被
调到肥城担任县大队副大队长。同年10月一次反扫荡突围时牺牲。

张敬涛

张敬涛(1903-1942),东平县下套村人。著名烈士。
张敬涛出身于农民家庭。18岁考入济宁中学,毕业后又去曲阜师范学校学习,加
入中国共产党。
从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本县任小学教师。不久,又到汶上师范讲习所任教。
1932年,去国立青岛山东大学旁听,1933年,转到济南督学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先
后在高苑、长山、观城等地担任督学。
“七七”事变后,回到本县。在青年学生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讲解歌词的
战斗意义,鼓励青年参加抗日军队,为建抗日武装,找尹鼎祚协商成立抗日义勇军,
未能实现。
1939年春,东进支队陈光率部来到荣花树一带。张敬涛见到了陈光,陈光弄清他
的身份后,送他一匹马,一支枪,写了一封信,任命为冀鲁豫军区团参谋。他随部队
转战于郓城、曹州、范县、金乡等地。1941年,调任二十一专署财政科长。期间,克
服了种种困难,为部队筹集经费,保证了军队的物资供应。
1942年1月, 日伪军对冀鲁豫军区实行“铁壁合围”。专署机关同敌人激战三昼
夜,在突围时,张敬涛头部中弹牺牲。

李子敬

李子敬(1909-1941) ,原名李裕笃,新泰县东封家庄(今属新泰市楼德镇)人。抗
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人。
李子敬的祖父李培孝是当地闻名的中医,设有中药铺,家庭富裕。李子敬看到农
民终年受苦,甚感不平,经常从家中拿些衣食物品来资助贫苦农民。有几次,为解决
同村部分父老乡亲的吃饭问题,他亲自放哨,让穷兄弟们把自家田地里的麦子、高梁
割掉几亩,以此来帮助他们度过饥荒。
1934年,李子敬考入济南乡师。济南乡师中共党支部当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李
子敬受到了革命真理的熏陶,他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学习《共产党宣言》、
马列主义通俗读物和一些进步书刊,更加拥护党的抗日主张。他和进步同学宣传抵制
日货,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抗日救国,释放政治犯。他的革命举动引起反
动派注意,李子敬被迫退学,离开妻子和将要出世的女儿,转移到青岛某校以教师为
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7月抗战暴发后,李子敬从青岛回到故乡,参加抗日活动。同年11月下旬,
经省委赵杰、候德才介绍,李子敬、封虞臣、封振武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泰
宁县东部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封虞臣任党支部书记,李子敬任组织委员,封振武任宣
传和保卫委员,在省委的领导下,展开抗日武装斗争。由于李子敬的宣传发动和秘密
串联,一支革命的新生队伍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
为了建立抗日武装队伍,李子敬千方百讦地筹备枪支弹药。他动员自己的祖父出
钱, 秘密购买了一支手枪,两支长枪和部分子弹。1938年1月,根据省委指示,李子
敬和封振武等40多人,带着武器弹药直接奔徂徕山参加抗日武装起义,被编为“八路
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下辖四个中队,李子敬任二中队党支部委员。
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省分局) 成立,李子敬调边区
省委财委会工作,任科长、财委审计巡视等职。工作勤勤恳恳,遵守党的财经纪律。
有一次突然遭遇敌人,部队和机关紧急转移,撤到安全区后,清点财物时发现部分公
款丢失,经反复查找,仍无着落,他觉得这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心中十分不安,立
即向党组织报告,并提出:这款来之不易,决不能让革命事业受到丝毫损失。他写信
向祖父说明原由, 不久祖父凑足200块银元捎给他,弥补公款损失,受到财委领导的
赞扬。
1940年,李子敬历任山东省战工会财政处、审计处主任。1941年,日军对沂蒙山
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地扫荡,当时他活动在沂南县大青山地区。11月30日深夜,突然遭
到日军的合围,本来可以立即突围,但为抢出携带的机密文件和公款,他奋不顾身跑
回住地,销毁文件和钱票。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他毫不畏惧,与日寇展开顽强的博
斗,由于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还有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
书长陈明、 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115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
团政委刘惠东等近300名烈士。

赵福基马淑贞

赵福基(1909-1941),回族,原名赵德庭。宁阳县白马镇太平庄人。马淑贞(1909
-1946),女,回族,1927年与赵福基结为伴侣。夫妻双烈士。
赵福基自幼聪明好学,常随父读书、习医,12岁时通《四书》、《五经》、《千
家诗》等,深得老师好评,同时,也学得一些临床经验,对常见症能把脉处方。他好
施与人,同情穷困人家,常义务教贫家子弟识字,给贫家病人治疗。
1923年,赵福基在泥沟小学任教员。1930年开始行医,足迹遍于肥城县吴家店、
东史一带。1937年,抗日救亡活动在宁阳全面展开,赵福基对侵华日军的暴行和国民
党的卖国行为,痛心疾首。1938年参加革命队伍,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
派他在第五区做民运工作,收交公粮,动员参军,不久,任命他为五区区长。马淑贞
在丈夫的影响下,也参加了革命,帮助各村成立妇救会,动员群众送子送郎参军参战,
只身潜入白马庙、十里铺、云山店、王卞等敌区,侦察敌情。抗日武装军火短缺,她
冒着极大风险去济南购取军火,密运宁阳。
赵福基在革命斗争中非常机智勇敢,常潜入白马庙、大辛庄、开元寺、沈家坪、
王卞等村,出没于日伪据点内,侦察敌情,巧抓俘虏,群众称他是“英雄虎胆”。
1939年4月, 他指挥区游击队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某部胜利完成大梁王突围战。
在艰苦的抗日岁月里,他领导的五区成为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1941年春,因叛
徒出卖,在肥城县张楼村不幸被捕。日伪军先封官许愿,诱骗赵供出抗日民主政府,
他怒斥侵略者和汉奸走狗,揭露他们的罪行。后又遭严刑考打,睡钉子床,让狼狗嘶
咬,但他誓死保守党的机密。同年6月3日,伪县长王绍武令在白马庙枪杀赵福基。赴
刑场时,他看见老母在路旁悲痛欲绝,便止步安慰说:“娘,不要哭,儿不能行孝啦,
你老多保重。我是共产党员,为受苦人翻身求解放去死,我甘心”。他深情地与慈母
诀别,并对群众高呼:“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赵福基在敌人的枪口下从容就义。
马淑贞听到丈夫赵福基被敌人杀害,更加坚定了她的意志。她掩埋好丈夫的尸体,
安排好母亲和婆婆,继续战斗,为国雪耻,为夫报仇。
1945年,马淑贞任五区妇救会会长。她深入农家,启发姐妹们觉悟,投入反奸诉
苦, 减租减息斗争。1946年7月14日,马淑贞在执行任务时,被土匪头子陈德山等包
围,不幸落入魔掌。土匪们先用刺刀刺腿肚、脚跟,后又剥去她的上衣,用铁丝穿透
锁骨,刺穿乳房,割掉乳头,并下坠秤砣,牵着游街,逼她口供,但马淑贞紧咬牙关,
一字不吐。在一个夜里,土匪们将她押到住山庄八米多深的枯井边,先砍断她的手,
脖子上拴上石头,后推入井内,又掀进石头,扔进燃着的麦秸,填上土。马淑贞壮烈
牺牲。

陈秀英

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
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 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
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
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
开展募捐慰劳,优待抗属等活动。
1941年10月,陈秀英调到费北县固城区工作。日军“大扫荡”时,她夜以继日地
动员群众埋粮食和物资,坚壁清野。组织乡亲们挖短程地道,建立哨点、情报网、传
递线等,武装起来反“扫荡”。11月16日,因叛徒王善宝出卖,被大土匪头子、日本
皇协军司令、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师长刘黑七(刘桂棠)部逮捕。伪营长尹殿堂软硬兼
施,迫她投降,关进特务营。特务营长孙宝灿。一面严刑拷打,一面逼她嫁给伪自卫
团团总孙安祥。陈秀英严辞拒绝,敌人用烧红的铁水铲烙她的前胸、后背和四肢。陈
秀英醒后,遍体鳞伤,绝食以示抗议。房东劝她:“你先答应下来,以后想法再跑,
免得受这么大苦。”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有何罪。如
果答应这帮坏蛋,不但要遭人唾骂,而且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家人”。关押期间,
她不忘斗争,凡能触到的地方,她就用石灰写下“打倒反动派,打倒刘黑七”等口号。
刘黑七耍尽各种手段, 陈秀英仍宁死不屈, 命令特务连长李占元就地枪杀她。
1942年3月24日, 李占元押着陈秀英来到北锅泉村西北角岭事先挖好的土坑旁,陈秀
英昂首挺胸,大骂顽匪,敌营长气得团团转,面对钢铁战士,无伎可施,众匪把她推
进坑里,陈秀英从容就义,年仅23岁。
陈秀英被害这天,在就义周围干活的人们目睹她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无不感动。
在场的许多匪兵也深感内疚,有的开小差,有的反正参加共产党的军队。中共费北县
委编印陈秀英事迹宣传册,《沂蒙导报》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军民向陈秀英学习。
1988年,《大众日报》以《巾帼丹心照汗青》为题,报道陈秀英烈士的感人事迹。
编者按说:“46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女八路’英勇就义于刘桂棠匪部的屠刀之下,
由于当时刘匪的严密统治,这位女英雄连她的真实性名都没留下。然而,历史是公正
的,人民对于自己的英雄是不会忘怀的。在纪念陈秀英烈士英勇就义46周年的日子里,
本报发表烈士战友陈华鲁同志经过几年时间的奔波调查撰写的这篇通讯,以慰先烈之
灵,更为昭示无数后来之人,学习英雄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苗氏家族

苗万东(1880-1947),新泰县(今新泰市)龙廷乡土门村人。著名英烈家庭户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泰县第七区土门村有一户农民,全家三代除不懂事
的孩子外,都参加了革命活动,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有父子两
代6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4人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就是闻名遐尔的苗万东一家。
苗万东家境富裕,为人耿直,经常以钱粮施舍于穷苦百姓,因而得到山区人民的
敬重。 1933年9月,中共新泰县委领导发动龙须崮暴动时,苗万东以自己的药铺为联
络点,让县委领导秘密议事,并支持儿子苗培芝、苗培茗参加暴动。在听到反动派准
备血腥镇压龙须崮暴动的消息时,苗万东及时支持其子给县委送去情报,使暴动队员
安全转移。日军入侵华北后,苗万东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赞成凡
我国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的抗日主张。1938年下半年,中共新泰县
委在龙廷、土门一带山区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苗万东率领全家以实际行动投入抗日
行列,影响甚大,深受党和群众的赞扬,成为我党信赖的民主人士。1940年他被推举
为新泰县参议会参议员,后又任泰山专署参议会参议员。其子、侄、女、媳等数人均
以民族解放大业为重,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苗家的爱国行动,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仇
视。1947年苗万东被国民党还乡团逮捕,活埋于新泰城平阳河。建国后,被追认为革
命烈士。
苗培芝烈士是苗万东的长子, 生于1903年3月。1931年冬由王宪廷、崔全法介绍
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县委的领导下,和崔全法、李寅彬等人一起在龙廷一带发动贫
苦农民抗税抗租, 打击了地主豪绅的气焰。1933年9月15日,中共新泰县委领导龙须
崮暴动时,苗培芝是领导骨干之一。他积极发动群众,为暴动队员筹备武器,募集给
养。他家开办的药铺,成了县委组织暴动的联络点。县委领导成员和党员以看病或取
药为名,在那里秘密接头,交流情况,商议大事。
龙须崮暴动失败后,苗培芝受县委指示去烟台做地下党的工作。1937年“七七”
事变后, 他回到农乡,开民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1938年6月,省委书记郭洪涛在南
鲍村主持建立了以董琰为书记的中共新泰县委,随后县委到土门、龙溪庄一带活动。
苗培芝任交通站站长,主要负责徂徕山到沂蒙山一带的联络工作。他利用其父苗万东
在群众中的威望,发动群众捐款献粮,支援八路军,为创建龙廷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应
有的贡献。1939年某月,由于当地敌人告密,苗培芝被沈鸿烈部下秘密抓捕,落到秦
启荣手里,苗培芝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万恶的敌人终于下了毒手,将其挖眼、剥皮、
割舌,活活摧残至死。
苗培藻烈士是苗万东胞兄苗万德的次子。他是省立师范的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随济南部分学生流亡胶东。1937年12月,苗培藻在寿光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鲁东抗日济南第八支队,作战受伤后回到家乡治疗养伤。1939年初经县委组织部长延
春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任文教科员,协助
科长徐竹为发展龙廷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1939年龙廷成立第一所抗
日高小,他带病兼任教员。苗培藻工作兢兢业业,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43年在蒙阴
辛庄病故。
苗培菊烈士是苗万东的次女,1917年生。1937年“七七”事变时,她正在济南女
子中学上学,学生开始流亡,她便回到家乡。1937年12月开始革命活动,1938年参加
八路军山东抗日济南第四支队,任政治部干事。她跟随部队转战泰沂山区,吃苦耐劳,
意志坚强。1941年开始转地方工作,曾任莱南某区的妇救会长。泰山区“肃托”时,
苗培菊被错划为托派,因她病重遣返回家。1942年在土门老家病故。1943年组织上为
其平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苗培芹同志,是苗万德的长子。他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土门村村长。他
带领群众与敌人开展有效的斗争,特别是在土门村搞减租减息时,苗培芹做出了成缚,
受到贫农、雇农的拥护。1947年国民党部队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他奉命转移渤海,不
幸病逝于归途中。
苗培茗同志是苗万东的三子。 1933年9月,他同兄长苗培芝参加了龙须崮暴动。
1938年冬由县委组织部长白明(白炎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支部委员、民
兵队长、农救会长。1947年初国民党部队进攻山东解放区时,苗培茗同志就地坚持斗
争,不幸被国民党还乡团逮捕,敌人对苗培茗严刑拷打,拉梁头,用烙铁烙他的下身,
妄图使他屈服招供。但苗培茗同他的父兄一样,面对凶恶的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发归,
最后被敌人杀害。
苗培茗同志为革命光荣殉国,他虽然没有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据说是因为
不脱产) ,但他和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一样,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受到人民的
尊敬。
苗万东的四子苗培芳是1938年3月入党的党员, 人党后曾任党的交通员。抗战时
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土门村党支部书记、青龙区民兵教导员等职务;建国后先后
任乡总书记、乡长、管理区总支书记等职。苗万东最小的儿子苗培蓉,1939年入党,
曾以教师职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建国后先后任乡总支书记、人民公社副社长等职务。
苗万东的女儿和儿媳,也都积及参加革命工作。结婚不久就守寡的二儿媳臧宝玉,
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子苗培芝之妻赵氏,长女苗培英也都是1938年入党的
党员。她们入党后都积极为党工作。其他妯娌、姐妹虽然不是党员,也都支持革命斗
争。她们当联络员,传送情报,掩护革命工作人员不怕风险;她们做军衣、做军鞋、
碾小米、摊煎饼支援前线,样样工作跑在群众前边。
苗万东的孙辈,生长在革命家庭,受到革命的熏陶和党的教育。他们继承老一辈
的革命意志,从小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抗战胜利后,苗锡田、苗锡英、苗锡文、
苗刚等先后参加人民军队,南征北战,为取得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克传

王克传(1922-1956) ,新泰县西都村(今新泰市新汶办事处东都镇)人。著名战斗
英雄。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荣立一等功。后参加中国
人民解放军编入华野第十纵队第二十四团一营一连四班当战士。在菏泽东沙土集战役
中, 荣立三等功。 在开封战役的瓦脊屋战斗中,荣立二等功,评为“战斗模范”。
1949年,在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中,又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
功三次。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2月,在咸兴城南追歼美军战斗中,奉命带领一个战斗
小组,穿过两道铁丝网,越过封锁沟,与敌展开肉搏战,夺取敌机枪阵地,缴获机枪
5挺, 歼敌30余名。所在四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本人荣获二等功,并获“三级人民英
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1951年1月, 参加朝鲜战场第四次战役。在冰天雪地里阻击敌人38个昼夜,胜利
完成战斗任务, 被提升为班长。是年3月,在汉滩江南岸阻击战中,他带领全班坚守
298高地, 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后,只剩下他和负伤的两名战士。敌人又开始第四
次进攻,他们三人用石块、刺刀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展开搏斗,在友邻班排的支援下,
击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5个小时的战斗,毙敌120余名,再次荣立二等功。
1951年国庆节,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接见。后赴南京、上海等地向祖国人民汇报。1952年
9月, 在北京出席抗美援朝第二次英模大会,被授予“抗美援朝模范班长”、“一等
功臣”、“二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勋章一枚。
1954年10月,调海军2324部队某连任副连长。长期的战斗生活使他积劳成疾,病
情逐渐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56年5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时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