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7&A=3&rec=49&run=13

产业结构调整

1995年5月,国家改进“两碱”工业用盐供销和价格管理办法,产销见面、合同订货、协商定价,原盐产销走向市场。潍坊盐业生产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大、中、小盐场一起上的局面,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一些小而散的制盐企业和生产组织,没有能力实现产销统一,生产业户廉价快卖维持再生产,经营业户竞相压价购销,引发市场竞争,造成盐价长期偏低;在缺乏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的情况下,过度开采,乱采滥挖,造成卤水水位下降,卤度降低,给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造成了新的矛盾。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盐业市场,打击非法生产盐行为,为企业营造一个依法生产与经营的良好环境,尽快扭转潍坊盐业市场主体“多、小、散、乱”的局面,发挥整体优势,增强盐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盐业由资源优势向规模优势和质量科技优势转变。2001年3月26日,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潍坊市整顿酒、盐业产销秩序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规定,潍坊市整顿盐业产销秩序领导小组成立。盐业产销秩序从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入手,以实现规模生产、集约经营为目标,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保护和合理开采利用地下卤水资源。2007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出台后,潍坊市政府颁布《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意见》紧密结合潍坊沿海开发战略,以推进制盐企业集约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制盐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为保障,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保证合格碘盐供应的同时,不断更新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一、组织结构调整
2001年,结合贯彻《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经潍坊市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第68号令发布实施《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成为全省首家出台配套办法的市地。潍坊市盐务局制定下发《潍坊市整顿盐业产销秩序2001年工作要点》,各级盐业主管部门从整顿产销秩序入手,全面开展盐业产销秩序整顿。采取“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管理方法,源头治理、辖区管理和产销结合部重点稽查“三位一体”的执法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又分别召开全市盐业工作会议和全市产区盐业工作调度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盐行业的工作。围绕实现市政府关于财源建设分行业治理的任务目标,明确提出了全行业经济效益确保增长15%,力争达到20%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全市盐业经济运行调度协调工作,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达到15%~20%以上,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税收入库增收任务。全市盐业实现税收入库26422万元,增收49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全市盐田塑苫结晶面积达到39万公亩,占全部结晶面积的60%,原盐优级品率提高到82.7%。溴及溴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1270万元,增长23.3%。为提高盐业生产集中度,走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构筑“大而强”的盐业生产经营格局,实现潍坊盐业由资源优势向规模效益优势的转变,市政府两次发出通知,分别就推进和规范盐业企业改革及加快盐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提出要求。12月1日,潍坊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决定到2002年4月将全市现有的625家制盐企业调整压缩到70家左右,每个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成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全面完成调整任务。
2002年,组织和引导制盐企业增加投入,推进盐田改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塑苫面积达到45万公亩,占结晶总面积的64%,原盐一级品率达到100%,优级品率达到82.4%。大力实施“科技兴盐”战略,推进盐化产业发展,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加大盐化产业发展力度,全年投资1.6亿多元,建成投产了5个重点项目。潍坊盐业以盐为主、盐化并举、突出发展盐化工,以盐化工拉动行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逐渐形成。市政府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推进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本年,海化经济开发区、寒亭区完成调整任务,昌邑市、寿光市的调整工作处于进行中。
2003年,潍坊盐业系统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把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盐业生产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作为整顿和规范产销秩序,搞好“源头治理”,提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结合制盐许可证的申领,采取入股、购买、兼并等方式,对制盐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将原有的625家制盐企业和生产组织调整压缩到65家,年生产能力均达到5万吨以上。其中,寿光市由原来的369家调整为12家,寒亭区由107家调整为23家,昌邑市由123家调整为22家,海化经济开发区由26家调整为8家。
2004年,潍坊市盐业系统紧紧围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卤水资源,规范盐业产销秩序,实现有限资源高效益的开发利用,推动潍坊盐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潍政发〔2004〕48号文件为依据,大力开展全市集中整顿盐业产销秩序活动。(1)清理整合制盐组织。摸清底数,加大整合力度,组织审批制盐许可证,调整重组小规模制盐组织480多家。(2)推进溴盐联产。寒亭区投资300多万元实施“北卤南调”工程,对溴素生产企业实行冬季停产整顿;昌邑市严禁新上溴素开发项目,果断停止年初作出的7万公亩虾池改建研讨规划和原有的滩涂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寿光市新建4处溴素厂,保证溴盐配套联产;海化经济开发区按照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思路,投资5000多万元,实行“一水多用”。(3)规范运销秩序。引导企业按需生产,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原盐销价持续上升。全市原盐税外价格由年初的每吨110元达到年底每吨300元以上,全年平均达到每吨130元左右。
2005年,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市场准入、组织结构、溴盐联产、运销秩序、港站监管等方面多次组织专题调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盐业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4月6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盐业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该文件为深化全市盐业整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文件明确制盐、制溴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审批管理规定,依法分别取得制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三证一照),履行税务登记手续,证照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其他用盐由市县两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其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对盐产品运销环节由产盐县市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计量监管站,实现统一计量、统一办理有效证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卤水资源,实行溴盐配套联产和原盐生产淡季休产制,制溴企业在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一律停产、休产。4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印发《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5月初,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盐务局联合印发《山东省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6月15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目标是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市盐业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全市食盐计划完成率、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达到100%、95%、95%;实现盐业市场规范有序。按照这个目标,7月18日,潍坊市整顿盐业产销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进一步规范完善联合体制盐企业经营管理办法》和《关于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制盐业户责令整改的工作意见》,按照抓好“四个一批”(发展壮大一批、规范完善一批、查处整改一批、取缔关闭一批)的整改思路和实行“五统一”(统一财务核算、统一对外签订购销合同、统一开具销售发票、统一结算货款、统一缴纳各种税费)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制盐企业经营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发盐资源、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制盐业户责令限期整改。潍坊市盐务局认真贯彻市政府文件要求,充分发挥盐务局在整顿和规范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食盐市场清理整顿和开发生产领域的规范治理。自6月下旬开始启动整顿工作,8月1日开始进入集中整改阶段,8月31日整顿工作基本结束。结合全国盐业专项整治活动,严格市场准入,全面开展制盐企业“三证一照”的完善到位工作,全面清查无证照和证照不全的制盐组织,对已申领制盐许可证的109家制盐企业各类证照的申领情况进行核查,查明在109家中有18家证件不全,16家缺采矿许可证,5家缺税务登记证,6家缺工商营业执照。将全市千余家制盐企业和业户整合为151家。其中,年生产规模30万吨以上的共有12家,年产量700万吨,占总产量的50%以上;年生产规模10万吨以上的15家,年产量240万吨,占总产量的20%。
2006年,全市盐业系统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2006年度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分工意见》,新上盐田、溴素项目得到有效遏制,所有违法开采、违法建设的溴素企业全部停产停建,溴素休产限产工作基本上达到规定的要求。全市151家制盐企业,按产能计算:30万吨及以上企业13家,生产能力760万吨,约占48%;10万吨及以上18家,产能216万吨,约占14%;5万吨及以上120家,产能618万吨,约占38%。
2007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出台后,潍坊市盐务局在认真组织调研的基础上,起草潍坊市《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经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以潍政发〔2007〕第61号文件颁布实施,为全市盐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11月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盐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潍坊市《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全力实施以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盐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制盐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规模、投入、开发范围、领域、层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力争创出更多全国、全省名牌产品,推动全市盐业的健康发展。
2008年,根据市政府《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督查力度,积极稳妥地全力推动全市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到年底前将全市制盐企业全部整合为3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关闭30万吨以下规模的制盐企业。对整合后达到要求,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13家企业进行验收,换发新的制盐许可证,实现规范经营;对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规模的制盐企业通过以乡镇和盐业部门两个主体,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加快整合。8月20日,山东省盐业结构调整情况调度会在潍坊昌邑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制盐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认识盐业的发展形势,抓住历史机遇,制定出适合本地盐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找准发展盐业、壮大盐业的新路子;通过全省结构调整工作,扩充盐业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盐业的经济实力。会后,昌邑市、寿光市、寒亭区人民政府多次召开制盐企业结构调整调度会议,调度结构调整进展情况,明确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规范企业组织形式。潍坊市盐务局牵头,组织各县(市、区)盐务局进行全面督查,规范企业运作。
2009年,全市制盐企业由151家整合为37家,生产能力全部达到30万吨以上。年底,山东省盐务局对新整合的制盐企业全部进行检查验收。潍坊盐业公司通过制盐企业结构调整,整合100万吨的产能,投入资金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征地150亩,建设原盐储备基地,成立了山东潍坊海晶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为加快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整合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步伐。潍坊盐业公司在全面完成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整合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整合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步伐,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制企业。5月20日,组织召开全市盐业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交流研讨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协调区域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做大做强现有经营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苦卤化工及深加工系列产品,在阻燃剂、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业方面形成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9月27日,组织召开全市原盐质量现场会议,对全市原盐质量状况进行点评,推动全市原盐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商标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提高品牌含金量、附加值,推动全市盐业“转方式、调结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1年,潍坊盐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着力实施“转方式、调结构”。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制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引导盐业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推动盐业科技进步,提高盐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盐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各制盐企业立足盐业根本,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盐化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二、产品结构调整
潍坊盐业产品结构调整走以盐为主、盐化并举、突出发展盐化工、以盐化工推动行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品种大幅增加。产品品种发展到现在五大系列(多品种盐系列、钾系列、镁系列、钙系列、溴系列)包括工业溴、氯化镁、硫酸钾、溴系列灭火剂、阻燃剂、制冷剂、医药中间体和染料中间体等化工产品50余种,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大溴素产品的生产力度,提高溴素产量和质量,积极开发溴系列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溴系列产品扩展到各种阻燃剂、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多个系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溴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年产溴素10万吨,用于本市溴素深加工的就达7万吨以上,实现了深加工、多增值、系列化开发。在发展盐化工的基础上,不少制盐企业拉长产品产业链,向生产两碱领域拓展。并在北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发展“三高一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和低污染)精细化工产品,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快速提高。是年,盐化工产品产销30.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3.9亿元。
适应盐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经营发展渠道,大力发展非盐产业,跳出盐业发展盐业,实现了盐与非盐并举,形成了一个以盐为主、盐和非盐经济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利用原有盐业经营的多种渠道,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利用网络优势,快速占领乡镇级市场;利用整合物流资源,送货上门完善服务;利用信用优势,多渠道融资拓宽市场。改变了盐业系统过去长期完全依赖食盐专营的单一发展格局。
推广“一水多用”技术,突出抓好原盐质量,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质保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严格执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盐战略,增强企业自主科研开发能力,加大技改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积极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把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地下卤水开采秩序整顿
为改变部分产盐区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有关法律规定,在缺乏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出台的一些鼓励开发的政策,造成过度开采,乱采滥挖,致使卤水水位下降,卤度降低,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状况。从2001年开始,潍坊市政府对地下卤水开采秩序进行整顿,规定每千吨溴素配套盐田不得少于4.5万公亩,溴素生产企业必须与制盐企业签订盐溴联产合同,一律做到先溴后盐,盐溴联产,杜绝卤水空排,防止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寒亭区率先出台《寒亭区加强卤水资源管理规定》。
2004年7月14日,潍坊市政府印发潍政发〔2004〕48号文件,要求开采地下卤水、建设盐场必须按法定程序经过批准,今后一个时期一律不再报批新建、扩建盐场。11月7日,潍坊市市长张新起主持召开第2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对地下卤水资源开采新上项目实行冻结。
2005年4月6日,潍坊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盐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为加强和合理利用地下卤水资源,防止卤水空排,实现溴盐配套联产和原盐生产淡季休产制。制溴企业在原盐生产淡季,即每年的12月1日至次年的2月28日一律停产、休产”。6月25日,寿光市政府出台《寿光市地下卤水资源管理规定》,加强地下卤水资源的管理,实现卤水资源的有序开采、合理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益。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制溴企业51家,年生产能力83300吨。其中,寿光市19家,生产能力16800吨;寒亭区9家,生产能力21000吨;昌邑市16家,生产能力30900吨;滨海经济开发区7家,生产能力14600吨。2005年12月份全市少产溴素4696.7吨,少抽取地下卤水2113.5万立方米。在原盐生产淡季,地下卤水的综合利用率由整顿前的60%提高到95%以上。
2006年4月30日,潍坊市盐务局副局长齐利民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殿平专赴寿光,就副市长辛丕宏批办件“寿北卤水(溴)资源开采秩序严重混乱”展开调查处理。4月17日至4月28日,寿光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群众举报和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违法开采的15家溴素厂逐一进行了查处,所有违法开采、建设的溴素厂全部停建、停产。
2007年7月,昌邑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沿海经济开发资源和秩序的意见》,加大对卤水资源开采秩序的管理、管护力度,全面落实溴盐联产配套政策,提高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2月21日,潍坊市整顿盐业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经贸委、盐务局、国土局、环保局、工商局、沿海办对全市冬季溴素休产、限产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在督查中未发现有违规生产的情况,市政府冬季溴素休产、限产的规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市共有制溴企业68家(原为71家,有3家企业被整合),其中:寿光市27家,寒亭区12家,昌邑市18家,滨海经济开发区11家,溴素生产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53万吨,实际生产能力为12万吨。据统计,2006年全市共生产溴素9.7万吨,其中:3~11月份实际生产溴素85000吨,月均9399吨,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三个月实际生产溴素11995吨,月均3998吨,休产比正常生产月均单产减少产量5401吨,休产期间共减少溴产量16203吨,少抽取地下卤水0.81亿立方米,节约用电1.36亿度。与生产能力12万吨相比,实际少产溴素2.3万吨,少抽取地下卤水1.15亿立方米,节约用电1.93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