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7&A=1&rec=77&run=13

第二节预防保健科

1984年9月,医院建立预防保健科并成立卫生防疫小组,时有工作人员3名,袁健任卫生防疫小组组长。1992年9月,黄旭东、周增梅调入,开始筹备家庭病床科,同年12月,家庭病床科分科独立。2002年10月,该科设主任助理1名。至2004年底,全科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主管护师4名,全部按上级部门要求,持证上岗。
预防保健科的职责是:根据上级对防疫任务的安排,制订预防保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开展传染病防治,协同卫生防疫部门处理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负责所辖地段的儿童计划免疫,建立儿童免疫接种卡、证,开展计划免疫门诊,定期组织实施接种、收集、整理和保存、统计上报所辖地段内的卫生防疫资料和计划免疫资料;负责本院职工的保健就诊和公费医疗管理工作。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职责:1.收集掌握本地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基本资料。2.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3.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起免疫接种卡、证。4.按时对适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5.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6.制订每次接种的疫苗需用计划。7.按时报告疫情。8.向群众进行计划免疫知识的健康教育。9.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报表。10.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预防保健科成立后,根据潍坊市卫生局潍卫防[1984]第19号文件,对医院提出的卫生防疫工作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结合分管地段的要求,制订了预防保健工作计划,开展了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治、职工保健和公费医疗的管理。按照潍坊市卫生局关于卫生防疫区段的划分,医院担负着潍城区的8个居民委员会,即院校街居委会、虞虹桥居委会、公安路居委会、汽车站居委会、原民主街东居委会、原民主街西居委会、原民主街中居委会、原民主街北居委会。在这个辖区内,有学校2处,机关企事业17处,工厂17处、幼儿园7处、居民区4处,共计2.7万余人。1995年,按照新区奎文防疫站区段的重新划分,医院担负着奎文区12个居民委员会,即南巷居委会、中和街居委会、后门街居委会、中兴街居委会、奎文门居委会、南苑居委会、汽车站居委会、公安路居委会、民生街东居委会、民生街中居委会、民生街北居委会、民生街西居委会,在这个辖区内有学校4处、机关企事业16处、工厂2处、宾馆大酒店6处、商场超市4处、幼儿园4处,共计5万余人。1999年1月潍柴医院划出,独立担负地段防疫任务。2002年9月东关辖区行政区段变动,2004年底预防保健科担负着所辖地段6个社区、20个单位、2所小学、3所幼儿园,共计3.5万余人的卫生防疫和预防接种任务。另外还担负着4个社区卫生站的疾病预防监测和发热病人的报告任务。
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行了查漏和补漏。每月定时到所辖居委会、单位调查、核对新生儿和流动儿童的出生报告情况,确保无免疫空白的发生,并及时为新生儿建卡、证,办理计划免疫保障。采用签合同的方法,明确消费者和提供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健康保障。1987年,配备电冰箱、冷藏包、冰排等设备。2002年新购电冰箱一台,实行了对免疫生物制品的冷链系统管理。运行中,严格按照冷链运转手续,领发疫苗,定期监测,每日测温记录两次。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全国卫生防疫规范》要求,坚持了对预防接种的科学管理和安全注射,严格技术操作,使辖区内的儿童计划免疫均及时得到预防接种,累计预防注射152000人次,新生儿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卡介苗“五苗”接种率达100%,从未出现过不良反应和差错事故,亦未发生过相应的传染病。在1987年至1994年均被评为“计划免疫达标单位”,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连续十几年被潍城区防疫站评为“计划免疫先进单位”。
由于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核对制度,从而保证了疫情报告的及时与准确。为配合198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完成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全国重大疾病控制工作“九五”规划纲要》目标,对AFP疑似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实行零病例报告和主动检测,健全和完善了监测网络和疫情报告。医院每年都及时调整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小组,充实疫情报告员队伍。疫情报告有专人负责,各相关科设一名疫情报告员。定期对疫情的报告登记进行核对、检查,同时对责任疫情报告人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疫情报告基本知识和上报时限、程序。每月一次进行疫情报告情况自查,以防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漏报发生。加大对艾滋病、性病、疟疾的监测力度,做好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脑的主动监测和个案调查。每月一次核对,统计上报。每年5月1日督导腹泻门诊按时开诊。做好霍乱等腹泻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登记、月报工作。实行每日零报告和月报告制度。2003年4月,面对突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尽快掌握上级指示,超前部署,从4月15日起,对“非典”疫情实行零报告,对发热病人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对留观病人开展个案登记和流行病学调查。同年9月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医院及时配备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建立了网络直报工作程序和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确保了网络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自2004年4月23日起,根据鲁卫发电[2004]1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每日9时前将前一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情况进行汇总、网上直报。每日11时前上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汇总统计表》,对辖区内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监测和日报告。通过实行网络直报,提高了传染病和非典型肺炎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定时对疫情科室建立核对和月月自查制度、奖惩制度,对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预防保健科建立后,建立了健康查体登记与档案,制订了健康查体、公费医疗管理制度,为全院中老年知识分子发放了保健证,给全院职工发放了公费医疗证,按规定每年两次为全院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及伙房和托儿所工作人员进行查体,每年一次为全院职工健康查体,负责全院职工的医疗保健、就诊、转诊等。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2000年11月,本院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进入医疗保险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