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7&A=1&rec=65&run=13

中医外科

1955年建院时设中医外科,当时只有姜绍成医师1人应诊。由于外科治疗范围大,医疗面广,因此病员多,业务量大,1956年外科名医黄德亭调入中医院,随后王昭岩、王宇润先后到外科工作。1958年痔瘘科建立,与外科同一个病房,设床位20张。1965年底科室人员增加到8人,病床22张,日门诊量80余人。病房主要收治脉管炎、骨髓炎、发背疽、乳腺炎、骨结核、骨槽风、蜂窝组织炎、痔瘘等疾病。1966年,整骨科合并到外科,共有医生13人,病床32张。为提高业务水平,1967年,王昭岩参加华东局在上海举办的痔瘘学习班,回来后对痔瘘手术进行了改进,并开展了挂线、枯痔酊(液)疗法,较前提高了疗效。1976年全科人员发展到21人,床位68张,日门诊量达100余人,并且成立了门诊小手术室,开展清创、缝合、闭合整骨、脱臼复位等业务。病房主要收治外科严重感染、脉管炎、乳腺炎等疾病,疗效较好,不但是周边地区的病人,而且东北三省的病人也慕名而来。多年治疗不愈的腰椎结核被认为是难愈之症,经黄德亭大夫治疗的患者,病愈后出院。寿光患者丁方潭患脑瘤,被西医认为是不治之症,被黄大夫用中药抢救了过来并治愈出院。1978年,为了提高痔瘘手术疗效,在实践中改进手术方法——对复杂性肛瘘采用了伤口缝合,早期拆线的方法,效果良好。1979年,医院派人赴上海进修肛肠外科。1980年,对痔瘘手术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对混合痔,采用了外剥内扎术后,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981年,骨伤科析出。中医外科包括痔瘘科共8人,有病床25张,日均门诊量60余人。1985年,科室共有人员13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中医师7人,中医士4人,病房床位仍为25张。1992年为创三级甲等医院,中医外科析出皮肤科、肛肠科。1994年12月,中医外科改称外一科,门诊以治疗周围血管病、乳腺病为主。2000年7月医院将周围血管调整成为独立专科门诊。2001年4月撤销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