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7&A=1&rec=44&run=13

针灸科

1955年6月成立针灸科,至1960年,科室只有1名大夫坐诊,学员4人。1979年3月,科室医务人员增加到12人,设床位21张。1985年,人员增至15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9人、医士2人、学员3人,病床24张。1993年床位增加到30张,医护人员2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8人、护师4人、护士6人。1996年7月,取消针灸科病房,部分医疗人员编入中风科,只保留门诊,有医务人员6人。至2004年,有医务人员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
建科初期,仅限于门诊,1979年成立病房后,主要收治中风后遗症、腰腿疼等慢性病。此外,还进行小儿推拿术。随着人员和技术力量的加强,开始收治一些急性病,如脑梗塞、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等,并购置了超短波、电针治疗仪,开展了门诊理疗项目。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的医疗业务主要是以新医疗法为基础,如电针、穴位注射、封闭疗法等,并配合红外线灯、超短波治疗仪。随着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的引入,红外线灯渐被淘汰。病房收治中风病、痹证等,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穴位注射,并逐渐开展了头针、耳穴压豆等疗法。自1989年至2002年,先后有4人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针灸专业,有3人参加国家级针灸学习班,不断引进新项目,开展新业务。1992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能有效地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复发。每年治疗咳喘病人上千人次,成为针灸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项目之一。同年还开展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梅花针疗法、灸法、刮痧疗法等,并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在临床推广应用。同年,设面瘫、头痛、中风后遗症门诊,并配置电脑中频治疗仪、骨质增生药物电泳治疗仪等设备。面瘫门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治疗方案不断完善,采用针、灸、罐、药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取中医之长,提高面瘫治愈率。
1996年,中风科成立后,针灸科不再设病房,负责中风科病房的针灸会诊、治疗工作,采用头针、体针、醒脑开窍等疗法治疗了大量的中风病人,提高了本院治疗中风病总体水平和促进中风重点专科建设。1997年设失眠门诊,采用梅花针、体针、耳穴压豆、中药等综合治疗失眠,充分体现针灸特色。自1997年先后开展了眼针疗法、阿是穴斜刺治疗肌痹、电针治疗尿潴留、梅花针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旋转复位加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针结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针灸减肥、小针刀疗法等项目,门诊业务量逐年增加,并为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采用督脉辅灸为主,中西药、针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1986年至2003年,针灸科共发表论文42篇,其中国家级杂志6篇,省级杂志23篇,全国学术交流论文6篇,参加了《中风病防治》一书的编写工作。完成科研课题2项,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基层培养针灸专业人员24人,带教实习生300人,1999年带教日本留学生1名。接待过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友好参观人员,成为本院对外开放的先头兵。2003年12月,在连续三年考评合格的基础上,经过潍坊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验收,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