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7&A=1&rec=42&run=13

儿科

儿科始建于1955年6月。1957年6月,正式建立儿科病房,设病床7张,收学员3人。1966年,全科医务人员7名,其中医师5人,医士2人。1977年至1985年,有医务人员12名,其中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2人,西医师3人,医士4人,床位10张。1987年,儿科并于内二科,床位13张,医务人员9人。1991年5月正式成立儿科,有床位26张,医护人员19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师4人、护师4人、护士3人。1996年7月,根据儿科业务的需要,组建新生儿病房,床位增至29张,其中新生儿病床4张;医务人员2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4人、护师8人、护士2人。至2004年,开放床位25张,医护人员2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2人、护师3人、护士2人。
建科初期,仅设儿科门诊,当时蒯仰山、韩甲武都是潍坊有名的中医儿科大夫,在治疗小儿麻、痘、惊、疳等方面都有丰富经验,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麻疹、乙脑等病时有流行,来院就诊者络绎不绝。1957年2月、1966年8月,分别成立了“麻疹”、“乙脑”临时病房,为抢救患儿做出了贡献,并同时总结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疹”和“乙脑”的经验。
1975年以后,技术人员有所增加,技术水平亦有明显提高,诊治范围也不断扩大,病房也能收治一些急、重病症,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风湿热等。并曾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愈中毒性肺炎合并心衰、胃柿石病、中毒性脑病后遗症,小儿失语、失明、不完全性偏瘫;同时在医疗实践中,创治了大批协定处方,如人参醒脾散、小儿扶正散、镇惊醒脾散、小儿清肺糖浆1号、2号、3号、4号和利咽糖浆。小儿止咳糖浆、清退1号、2号、3号糖浆,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较好。
1986年以后,儿科开始实行业务定向,逐步分为发热哮喘、肾脏病、脾胃病、疑难病、新生儿病等。
一、小儿发热咳喘病
1986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针对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辨证应用本院自制剂清肺1号、2号、3号、4号糖浆和清退1号、2号、3号糖浆,并不断改进创新。1992年增添了自制剂小儿止咳糖浆(外感风寒、内有痰湿型),临床应用20余年,疗效显著。对哮喘及重型肺炎开展了中药敷胸、配合超短波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
二、儿科肾病类疾病
1986年至1991年间,只收治一些症状较轻的患儿。1991年以后,主要攻克难治性肾病,以中医中药为主,采用清利活血益肾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小儿肾病,取得良好效果,治愈率90%以上。
三、儿科脾胃病
治疗以应用本院自制剂人参醒脾散、小儿扶正散、镇惊醒脾散为主,经多年观察,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深受青睐。鉴于小儿功能性腹痛发病率较高,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于1996年研制出香芍止痛丸,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2001年完成了该项科研课题,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针对当时育儿的一些误区,总结小儿疾病预防保健知识,于1998年在潍坊电视台举行电视专题讲座“小儿饮食起居的调护与防病”,在社会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儿科疑难病症
近几年,儿科对一些疑难病如: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遗尿等进行综合研究,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效满意。
五、新生儿专业
1995年下半年,医院组建新生儿病房,随即派医护人员轮流外出进修。1996年7月,正式成立新生儿病房,配备婴儿保育箱和蓝光治疗仪2台,紫外线灯2个,收治各种疾病的新生儿。已治愈的早产儿最低成活体重为1.5千克。对新生儿黄疸,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1986年至1991年间,总结撰写相关论文6篇,多次参加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会交流,获奖优秀论文3篇,并在《中医儿科》、《吉林中医药》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1998年在《中医儿科》发表论文1篇,获优秀论文奖。《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法》在省级刊物发表,《小儿静脉输液夹板固定的改进》获潍坊市技术革新二等奖。《对一例典型小儿肠套叠的观察与体会》、《对小儿静滴双黄连不良反应的观察》分别于2001年、2002年在省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