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6a&A=3&rec=23&run=13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市于家庄村人。国民党爱国将领。

于学忠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后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其父为毅军宋庆
部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宣统三年
(1911)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入毅军任排长、连长等职。1914年任热河镇守
使公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21年秋
川鄂战起,川军大举进攻湖北,驻湖北的第十八旅参战失利。适两湖巡阅使
吴佩孚亲临督战,于学忠往见吴佩孚,面陈战策,被采纳,经5昼夜激战,
获全胜,得吴佩孚赏识,升任团长,旋升任十八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任
第二十六师师长。1926年任长江上游警备副司令;同年冬任第九军军长兼荆
襄警备总司令。1926年吴佩孚兵败。于学忠于翌年6月离开军队,返回故里。
不久,投张作霖部,任镇威军第四方面军团第二十军军长,后晋升为陆军中
将。1928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受
命率第一军由沈阳出发,进驻北平,任平津卫戍司令。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1932年8月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1933年4月任华北军第
一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五十一军军长,6月兼任天津市市长,所行皆与日本
侵略军针锋相对。日军以于学忠为其侵略华北的障碍,多方利诱、威胁,甚
至使出暗杀手段,于学忠皆不为所动。1935年4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6月
调任川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1月,任甘肃省主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
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冬,任西北"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
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名,积极配合张学良
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7年1月,与
杨虎城联合通电质问南京政府:"调兵西进是何居心?"并先后到杭州、奉化、
南京、上海等地积极活动,要求释放张学良,因此获罪,被撤职留任;4月,
五十一军调往蚌埠、淮阴、宿县,于学忠任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8月,五
十一军调往山东,负责海防守备,于学忠任第三集团军副司令。1938年1月
任总司令;3月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改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1月任苏鲁战区总
司令,指挥五十一、五十七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
南进发,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1941年底任山东省主
席。1942年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年3月卸苏鲁战区总司令等职,任
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
委员。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选为国
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初,蒋介石曾胁迫其去台湾,他隐居四川乡间未
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
设事业。1952年12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
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会第三届中央委员。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