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6a&A=3&rec=12&run=13

蓬莱阁记
〔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
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
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
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
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
乡。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祐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
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遂
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蓬莱阁今址旧为龙王庙。朱处约以重建为名,迁
龙王庙于西偏,在龙王庙旧址建蓬莱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
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
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
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
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朱处约:原为司封员外郎,宋嘉佑五年(1060)至嘉佑七年(1062)知登州。

乞罢登莱榷盐状
〔宋〕苏轼

元丰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军州事苏轼状奏:右臣窃闻议者谓近岁京
东榷盐,既获厚利,而无甚害,以谓可行。以臣观之,盖比之河北淮浙,用
盐稀少,因以为便。不知京东旧日贩盐小客,无以为生,大半去为盗贼。然
非臣职事所当言者,故不敢以闻。独臣所领登州,计入海中三百里,地瘠民
贫,商贾不至,所在盐货,只是居民吃用。今来既榷入官,官买价贱,比之
灶户卖与百姓,三不及一,灶户失业,渐以逃亡,其害一也;居民咫尺大海,
而令顿食贵盐,深山穷谷,遂至食淡,其害二也;商贾不来,盐积不散,有
入无出,所在官舍皆满,至于露积,若行配卖,即与福建、江西之患无异,
若不配卖,即一二年间举为粪土,坐弃官本,官吏被责,专副破家,其害三
也。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决可废罢。窃闻莱州亦是元无客旅兴贩,事
体与此同。

欲乞朝廷相度,不用行臣所言,只乞出自圣意,先罢登莱两州榷盐,依旧令
灶户卖与百姓,官收盐税。其余州军,更委有司详讲利害施行。谨录奏闻,
伏候敕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
大文学家,元丰八年(1085)知登州。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宋〕苏轼

元丰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军州事苏轼状奏:右臣窃见登州地近北虏,
号为极边,虏中山川,隐约可见,便风一帆,奄至城下。自国朝以来,常屯
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每岁四月遣兵戍砣矶岛,至八月方
还,以备不虞。自景德以后,屯兵常不下四五千人。除本州诸军外,更于京
师、南京、济郓兖单等州,差拨兵马屯驻。至庆历二年,知州郭志高,为诸
处差来兵马头项不一,军政不肃,擘画奏乞创置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并旧
有平海两指挥,并用教习水军,以备北虏,为京东一路捍屏。虏知有备,故
未尝有警。

议者见其久安,便谓无事。近岁始差平海六十人,分屯密州信阳、板桥、涛
洛三处。去年本路安抚司人更差澄海一百人往莱州,一百人往密州,屯驻。
检会景德三年五月十二日圣旨指挥,今后宣命抽差本城兵士往诸处,只于威
边等指挥内差拨,即不得抽差平海兵士。其平海兵士虽无不许差出指挥,盖
缘元初创置,本为抵替诸州差来兵马,岂有却许差往诸处之理。显是不合差
拨。不惟兵势分弱,以启戎心,而此四指挥更番差出,无处学习水战,武艺
惰废,有误缓急。

伏乞朝廷详酌,明降指挥,今后登州平海澄海四指挥兵士,并不得差往别处
屯驻。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重修蓬莱阁记
〔明〕宋应昌

按史,秦皇东游海上,登之罘,以冀与神仙遇。汉武时,燕齐迂怪之士扼腕
言,海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之属,仙人可致。帝欣然庶几遇之,即
其地以望蓬莱。则蓬莱阁之名实此焉。

说者曰,兹名也,秦汉之侈心也,胡为乎?沿之而以重修烦也。考郡乘,宋
嘉时,守臣朱处约氏实创构之,谓上德远被,致俗仁寿,此治世之蓬莱也。
语具贞珉中。余览而旨之,叹曰:"知言哉!"古人一丘一壑,不废登咏,矧
是阁首踞丹崖,俯瞰沧溟,千折之槛,三至之阶,恍然出人间世,固域内一
奇胜也。乌可无修。

在昔尧天海涵,寅宾日出,周波不扬,肃慎东来,爽鸠氏之所宅,管敬仲之
所官,升降不知凡几,于海王之国仅一瞬也,可以观世。风雨晦冥之潮汐万
状,沙门、砣矶、牵牛、二竹之楼台闪忽,鱼、龙、犀、螭、象罔之出没无
常,安期、羡门、紫芝、瑶草之若有若无,凭栏一睇,恫心骇目,斯诧奇吊
诡之囿也,可以观变。而乃观海摅襟,登记作赋,或明风于爰居,或辨物于
矢,或寓言于齐谐,或侈谈于裨海,或赋子虚以见奇,或祷海市以志感,
秀色雄乎涛声,逸思巧于蜃气,可以观材。至若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
吴会,西翼燕云,艘运之所达,可以济咽喉,备倭之所据,可以崇保障,封
豕靡所渔,长鲸罔敢吸,可以观要。四者备,天下之大观矣。乌可无修。

语有,之台以察氛,节劳佚,微独于目观美也。盖古之仁人君子,遐思逖
览,罔不在民。记超然台则起物外之想,登岳阳楼则勤先忧之思,宁独骋盼
望流光景为旷已乎。若乃登兹阁者,纪纲之臣,肃其宪令;封疆之臣,宣其
慈惠;文学之臣,藻其;将帅之臣,振其武略。俾物无疵厉,民无夭札,
跻斯世,而蓬莱之庶几仁人君子之用心哉。

无论世无神仙,蓬莱政使有之,以方我大明盛治,摹唐型周,海静风恬,真
人天境界,果何若也。抑方丈、瀛洲君子固掩口不欲道耶。然则是阁也,修
于治世尤亟矣。余固曰"知言哉,宋臣也"。卑卑秦汉从谀者流,奚置喙焉。

是役也,前抚李公宪檄经始稽费,则公课百余缗,乡官戚总戎(乡官戚总戎
--戚继光。总戎者,总督也。)输资百余缗,预办材辽左。会巡抚辽东顾公
海檄兵道郝,返其值金,输木千金,艘运三年,则靡帑出,力靡民劳,规画
宏敞,视旧贯什倍之矣。阁入国朝,一修于洪熙间,再修于成化七年,凡兹
三修也,阁事竣。适不谷建节之初,郡吏具状守巡以请,佥谓材美制钜,地
胜名远,不可以不记也,于是乎记。

宋应昌(1536-1606):字时祥,号桐岗,浙江杭州人,嘉
靖进士,历官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等职。

蓬莱阁记
〔明〕陈钟盛

登州滨海而郡,有山蜿蜒,分脉泰宗,来自东南,海岸,作镇城北,前
人构阁其上,榜曰蓬莱。

夫蓬莱境界号称仙居,其说见于《山经?水注》所记载,骚士韵客所托兴,
不一而足。而是阁之构乃以是名,其有慕而为之耶?抑将以形破影,以迹蹈
空,使登是阁者,悟蓬莱亦如是阁,不必更从阁外觅蓬莱耶?

予以丙子秋奉命守登。初一登临,见荒烟蔓草,颓垣裂瓦,满目萧条,感极
而悲。盖以崇祯五年燹于兵故也(崇祯五年燹于兵故--按指孔有德兵变。)。
及考诸舆志,则登为古夷地;寅宾出日于是乎在。而西北有田公寨,是固
五百义士所慷慨发愤不为汉臣者也。北折而南,则有之罘岛、文登山、不夜
城、系马台,是固秦皇汉武所巡幸驻跸,祷祀祈求,希望长生而不可得者也。
极目浩渺,浮波隐见,则有皇城岛、砣矶诸峦峙间。太宗渡辽之绩,仁贵天
山之功,流传约略。犹有可论述者,然则登虽小郡,实南北关钥,自昔圣帝
明王英雄豪杰之所式化驰鹜之区也。乌睹所谓瑶花琪树玉阙金楹之胜概,安
期子晋王乔叶善之往来,而号曰蓬莱也哉!虽然世外蓬莱有与无不必论,而
解脱缰锁,涤除烦苛,以自心蓬莱,造斯世蓬莱,其得失可还商也。

我明太祖肇造区夏,薄海内外,靡非臣妾,列圣相承,重熙累洽,民生三百
年来,不见兵革。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前后长兹土
者,或公慈而廉明,或易直而子谅,政无虎猛,俗鲜鸿哀,所称至治之世,
纳兆庶于春台,其在斯时乎!使世外果有蓬莱,其优游自得与物无竞之景,
当亦如是耳已。无何乱起,刊湮荡析之惨,仳离怨旷之气,通于城野。而曩
之所谓鸡犬桑麻、嬉游歌舞、声影闻望迄于四境者,盖已不可复识矣。

予抵登之年,竭蹶砥砺,积粟储器,以戒不虞。幸而鲸波载息,狡穴爰清,
虽不敢谓学道爱人,遽臻上理,而生聚教训,固守土者之责也。其荡析仳离
之景,行且一转。而曩者嬉游歌舞之乐,不且再见欤!其纳兆庶于春台,使
之优游自得也,即以环登为蓬莱亦可耳。至若流连景会,随物悲喜,写骚情
于毫端,抒逸兴于赋底,则善乎范希文(范希文--北宋大臣、文学家范仲淹,
字希文。)之言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是阁之中
风潮月汐,雾彩星棋,一日之内,晦冥异态,可以娱宴,而匪所思存也。

时因葺治城垣,修建海神、天妃诸庙,以为国祝厘,为民祈祷,用纪其事与
予之意以告登众,以贻后来有如此者。

陈钟盛:江西临川人,明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年)知
登州,后迁兖西道。

蓬莱阁阅水操记
〔清〕徐绩

登州北濒大海,其山曰丹崖,其最胜者曰蓬莱阁。士大夫燕游歌咏必集其处。
盖不独海市幻形,荡摇万象,有珠宫贝阙之奇,而风帆沙屿,灭没于沧波浩
渺之区,云物诡殊,顷刻百变。意古高世隐德之士,若安期、羡门之徒,犹
有往来栖息于是中者。

明季倭犯朝鲜,登州外接重洋,距朝鲜不远,故御倭之制为特备。既于城北
增筑水城,而水师兵额最广,至分营为六(明季登州水师有左营、右营、中
营、游营、平海营、火攻营)。近制但有前营,设兵六百余名,分南北东三
汛。百数十年来,海波恬息,民生不见有犬吠之惊,反得倚巨浸为天堑,而
鱼盐蜃蛤不待他仰而足,黄发垂髫皆熙然自遂其生,岂非国家声灵遐暨,寰
海咸宾,吾民父子祖孙,其涵濡于郅治之泽者为已深哉!

闲尝按图考志,得故学使施闰章《海镜亭记》,谓此亭先朝台使者阅水师处,
而讶今武备之不讲也久矣,为之低徊三复。感二百来,前后事势之异,而
叹本朝之治化为独隆,又念吏兹土者,荷圣化之,得优闲岁月,苟禄以
冒迁者,亦复不乏其人。是则登览之余又可以动旷官之戒也。

三十七年秋,余以阅兵至此,得游所谓蓬莱阁者。于焉勤习水师,纵观诸战
艘扬帆捩舵,往来疾驶之纷纷。而总戎窦公复募善水士,教以蹴波列阵,跃
入深潭计三四丈余,而腰以上不没,藏火药具于帽沿旁侧。忽焉炮声四起,
与洪涛声砰訇互答,烟幕重溟,回风环卷,云雾乱,博望迷离。已复各出
牌刀,相斫击撇,复左右出没如神,余为目眩者外之。爰加厚赏,以旌其能。
窦公特请余为文以记之。余既际本朝治化之隆,幸斯民得生海不扬波之盛世,
又嘉窦公之勤于其职,而余得藉是以讨军实。时训练庶非无事而漫游者。公
又检得大小位五十四,具为故时兵琐所不载,一一稽其在处而籍书之,此
皆海防军政所关,于事为可书者。遂不辞其请而为之记。若夫写云涛之壮观,
而肆登览之奇怀,前人之所述者侈矣,余又何以加焉。

徐绩:内蒙三韩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兵部侍郎兼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

重修登州蓬莱阁记
〔清〕杨本昌

登州北门外有水城,水城北垣跨丹崖绝壁,俯瞰潮汐,女墙内有若城楼者曰
蓬莱阁。实与首县同名。盖昔人摭取三神山名以名县又名阁云。神山之说,
诚不可以典要,然而天海空明,岩岫窈冥,人烟缥缈,自是尘外异境,名亦
宜之。

嘉庆戊寅余自刑部来为郡守。一日与县令谈君共陪总戎刘松斋将军跻丹崖,
望瀛海,而高阁欲坠,危梯不登。盖创建逾八百载,零落垂二百秋。于是总
戎慨然倡仪修旧。余对曰:"守土之责,固其废坠是为。"谈君亦曰:"属在
邑境内,敢不良图。"遂参语许诺。商功庀材,克日经营,输木捐金,无间
远迩,择人赋事,广集贤能。惟是余与谈君皆有民事,不获朝夕视功。而总
戎以操防余晷,上下丹崖,躬亲监造,寒暑不休。于已卯六月初一经始,至
本年九月初九日告成,总戎未尝间一日不来。阁基凭旧,而壮丽逾前。阁外
有回廓,东偏作室如舫,为登降所由,前两翼对启数楹,为憩息之所,皆昔
无而今增。阁之东西宾日楼、海市亭皆久废而更立。惟避风亭不改旧贯,第
易檐以为新。其他位置点缀,悉出总戎心裁,指画结撰自成,美哉功乎!

总戎今海内伟人,壮岁以文名为循良吏,而常论兵传剑,戎马之郊。至
白首请缨,开幕府,拥貔貅,而更儒衣缓带,雍容雅歌云海之间。始为文臣
而能武,晚为武臣顾好文,岂贤者顾不可测欤!

余谓登州地僻而民风淳,土薄而人情厚,士贵诗书无奇邪之说,民安农贾无
险颇之行,车马不远通淫物,酒浆不夜聚于灵巫,富民不结客于千里,豪杰
不著名于图书,是以巷无聚人,狗吠不惊,而总戎得以优游坐镇,燕处超然。
屈指生平宦游所至,无如蓬莱阁上数年最乐,虽自谓神仙中人不啻也。然则
总戎虽贤,若非驻蓬莱之乐土,亦犹未必能纵情文雅若此,其可美也。

阁甫告成,总戎奉命移镇曹州,出南门回首望云中栋宇,如从三神山侧风引
而去,宾从惝恍,马足踟蹰。夫岂为一阁而恋若此,毋亦怀乐民风之美,不
胜言别之难也。总戎虽不治民,而受代当去,尚犹顾念民风,怀乐无已,况
余与谈君得与民休息而至今留者欤?

于是览杰阁之新作,怀名贤之旧游,而喜斯民之可与经始,可与乐成,可与
相保于无穷,遂援笔而记之云。

诰授朝议大夫已未科进士前刑部郎中登州府南宁杨本昌撰。大清嘉庆岁次已
卯九月。

杨本昌:云南南宁人,清嘉庆进士,嘉庆二十三年(1818)
至道光元年(1821)任登州知府。

重修登州蓬莱阁记
〔清〕豫山

郡城之北有城焉,明之备倭城(备倭城--水城。)也。城北面踞丹崖山,下
临大海,高凡十余丈,上有蓬莱阁焉。旧为海神广德王祠,苏文忠公守登州
时,祷于此而见海市者也。阁建于宋嘉中,太守朱处约就海祠旧基构之。
明洪武九年,始因阁下丹崖山为城,城周匝不过三里,而与郡城相犄角。筹
海防者于此,盖有深意焉。

自朱太守建阁,为州人游览之所。而苏公以一代名贤,为之提唱《海市》一
诗及《海上书怀》诸作,翰墨流传,更为海山增色。一时缙绅先生咸惜爱而
珍重之。有明三百年间,一修于大都督卫公青,再修于永康侯徐公安,三修
于大中丞宋公应昌。迄崇祯五年毁于兵,太守陈钟盛又重建之。虽其时兵燹
频仍,海氛不靖,而名卿大夫讲武之余,犹谈风雅,此蓬莱阁所以至今存也。

方今海宇廓清,四夷宾服,士君子来游于此,睹其山川之壮丽,声名文物之
美且都,未尝不太息久之。窃羡文忠旧泽,千载下犹有存者,顾令野蔓荒榛,
日滋芜秽,烈风淫雨,时肆摧残,致使登斯阁者慨叹。夫陵谷变迂,不等于
磐石苞桑之固;词章湮没,莫留夫吉光片羽之遗。非惟坐镇是邦昧昔人安不
忘危之旨,抑何以振兴文教,上绍眉山(眉山--苏轼家乡,借指苏轼。)遗
徽耶?

余以壬戌仲冬来守是郡,公余之暇,登临斯阁,谒苏公祠宇,见其丹青零落,
轩宇倾颓,为之耿耿于怀,思有以新之,而病其工程浩大,力有未逮也。上
年七月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隳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郡人来告于余,
余恐城坏而阁亦坏,一方之名胜既湮,一方之藩篱且因以不固也。亟商之同
志寅好,捐廉若干,并募诸绅商修之。择城中绅士之公正者陶王二公董其事,
以参军章君嗣曾、少尉倪君监理之。经一载有余,而城工毕,阁亦焕然一
新焉。以苏公之祠狭隘也,移之三清殿后,又建屋三楹于避风亭西,名之曰"
澄碧轩",盖以碧海澄清,金瓯巩固,乃可与文人学士歌咏升平也。落成之
后,因以是记之。

豫山:满洲正黄旗监生,清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四年(1865)任登州知
府。

蓬莱阁灯楼记
〔清〕雷树枚

余宦游山左三十年,足迹几遍。而海滨之区,尤留意焉。初,成山,见山顶
有灯楼。询之土人,知为南北商舶而设。至文登鸡鸣岛、利津铁门关亦均有
之。盖海口类多礁石漩流,商舶往来,皆知趋避,其为益殊非浅鲜也。

登州海口林立,近年潘伟如廉访督税东海关,建灯楼于福山、烟台及宁海崆
峒岛,商人咸颂其德。郡城蓬莱阁,据丹崖山上,北与大小竹岛及长山庙岛
遥遥对峙,为南北商船必经之路。每逢阴雨之夜,云雾渺茫,沙线莫辨,情
惧夫误入迷津者之失所向往也。

余于同治七年分守来郡,即拟建灯亭以利商舶。兹商之彭明府,慨然以为可
行,遂议定灯油等费每月需制钱若干。余与彭明府、李二尹、李少尉、应千
戎并水城各栈,按月摊捐,交陶允执茂才妥为经理。并示谕各岛居民,俾共
知悉。

从此垂诸久远,永无废堕,庶几明光所在,帆樯宵渡可无迷途之虞。未敢云
便民也。亦分守是邦者聊尽吾心云尔。

雷树枚:北京人,清同治七年(1868)任登州同知。

海市(节选)
杨朔

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倚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城北丹崖山峭壁
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尤其有气势。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
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
上偶然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小时候,我见过一回。记得是春季,雾蒙蒙,
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出海
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
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象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
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
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
极象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
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现出来。

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且看蓬莱阁上
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是题海市蜃楼的,认为那就是古代神话里的海
上仙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
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
是怎样地迷人了。

只可惜这种幻景轻易看不见。我在故乡长到十几岁,也只见过那么一回。故
乡一别,雨雪风霜,转眼就是二十多年。今年夏天重新爬到蓬莱阁上,真盼
望海上再出现那种缥缈的奇景。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一般得春景天,雨后,
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可是,海市不出来,难道
我们不能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寻看么?也许能寻得见呢。

于是我便坐上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

杨朔(1910-1968):原名杨毓(王+晋),字莹叔,蓬莱城里人,当代著
名作家。

蓬莱水城清淤碑记
蓬莱县人民政府

登州为唐宋海疆重镇,明初兴建蓬莱水城,操泊战舰,以御外侮。民族英雄
戚继光之不朽业绩,即此发轫。雉堞捧丹崖,碧水映高阁,海市变幻,云烟
飘渺,开一方之仙境,良有以也。然城中内海,年久雍塞,水有枯涸之虞,
人思荡舟之乐。幸一九八四年盛世中兴,百端振起,仙阁一番炳焕,游客五
洲纷来,于是全县党政军民,奋劳百日,厥功告成。自是内海加深九尺,围
堤分层加固,关门口外浚滩拦坝,复仿古式建活桥、造战船,重振古城雄风,
并添游人雅兴。诚一时之盛举,因以勒石为记。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日

世界旅游日登州古市庆典活动记事
政府办史志科

1991年9月30日上午, 世界旅游日登州古市庆典活动在振扬门前广场举行。
10时42分,世界旅游组织负责人、部分驻华使节、国外及港澳台知名人士、
海外客商和国务院、国家旅游局、部分省市旅游局及重点城市负责人、中外
记者共400余人乘车来到振扬门前广场。等候在振扬门城楼上的大杆号手奏
起迎宾曲。随着三声礼炮鸣响,由80名"戚家军"将士组成的表演队伍自振扬
门内呐喊杀出,成八佾方队为来宾表演戚家刀法,一时间刀光霍霍,虎跃龙
腾,杀声震天,再现了当年"戚家军"的神威。尔后,耍龙、舞狮、跑旱船、
抬花轿、踩高跷、跑驴等民间舞蹈表演队相继登场献艺。振扬门前鼓乐齐鸣,
鞭炮爆响,场面热烈红火,一派喧阗。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同志陪同来宾
步入振扬门,进入登州古市。古市内临街店铺皆为仿明建筑,从业人员均着
古装。放眼望去,只见茶楼酒肆林林总总,彩旗酒幌随风招展,叫卖之声此
起彼伏。街西侧小海沿岸遍布销售剪纸、泥塑、面塑、贝雕、海螺壳、彩绘
珠玑、丫腰葫芦等民间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摊点。几家饭馆临街砌灶。蓬
莱小面、卤驴肉、锅贴、油炸糕、鲅鱼水饺等传统名吃当场表演,现做现卖。
身着粗布短衣、头戴毡帽、肩搭毛巾的店小二满面春风,殷勤待客。沿街还
有气功、武术、魔术、大木偶等表演,旱船、花轿、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间
或其间,令中外来宾目不暇接,游兴大增,有的购物,有的参观,有的品茶
饮酒,有的品尝海鲜,有的即兴参加民间艺术表演,随心所欲,十分尽兴。

来宾游览登州古市后,在导游小姐的引导下游览了水城、蓬莱阁和八仙幻宫。
国家旅游局、上级政府负责人和外宾一致评价:1991年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
在蓬莱达到了高潮。

"人间蓬莱"匾额之由来
徐明

1994年冬,蓬莱阁下新修一牌楼。此牌楼由清华大学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曲
阜古建筑队承建。牌楼的建成既解决了过去进阁无门的问题,也蔚为壮观,
成一新景致。

但美中不足是当初的设计未照应考虑到匾额与楹联。据当时正在施工的曲阜
古建筑队负责人称牌楼历来无字。听后很不以为然。适逢这段时间市委安排
我参与旅游工作调查,便与蓬莱阁聘请的一些老顾问和有关工作人员商讨之。
多数人认为还是有个匾额才好。于是,极力倡导鼓动大家献计献策,补额填
联。

一段时间里,大家对匾额的设想建议归纳起来有三:一是请中央领导题写,
并有同志承诺,可托人即刻求到最高首长墨宝。二是因地制宜,用蓬莱阁上
现存的清朝铁保榜书"蓬莱阁"三个大字,且正是阁上匾额。三是高薪聘请名
家书之。一时群言各抒,莫衷一是。我则觉得,这三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
又都不合适。第一,蓬莱阁乃千年古迹,非新上景点,请现今党和国家领导
人题写古迹门匾,欠妥(当然,在阁上题词书丹例外)。第二,用清人铁保
的字亦欠贴切。一则清朝距今太近,铁保的身份、书法及名声也难与蓬莱第
一匾额相匹配;二则"蓬莱阁"三字是为楼阁所题,题阁之匾只能挂在楼阁之
上,若挂在门坊上,恐会贻笑大方;三则将来游人入此牌楼要观两大景,即
蓬莱阁及水城,因二景齐名,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若只写"蓬莱阁",
忽略了水城,岂不自煞一风景。第三,高薪聘名家,倒是顺应当今"社情",
不过资金是否即刻筹得足暂且不论,担心的是高赏之下虽有应者,而应者之
中又有几多可用之大手?另外,征集匾额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字体?也是难
题。单就修缮古迹的许多特定的近乎苛求的条件而言,清人犹嫌弱,今人更
谈何?

匾额楹联之事一时陷入困境,成山重水复,江郎才尽状。

当初创意搞匾楹联是我挑起,而今搁浅难以成事,内心很不踏实。一日,忽
发感悟:古迹还得古人书。既然千百年来仙境之上,骚人墨客多会于此,何
不从中觅幽集粹。于是想到了最初建蓬莱阁的朱处约,但此公惜无正史记载,
其又未留下真迹;又想到了留下笔迹的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但董字纤细柔
弱,不宜书匾。又一日,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想到了有宋一代大学士——
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乃北宋以来我国著名大文豪,又列宋朝
四大书法家之首,最让人喜处是他曾任过登州太守,到任时间是元丰八年即
公元1085年, 而这个时间距前任太守朱处约建蓬莱阁的嘉佑六年, 即公元
1061年,才刚刚过了24年。可以说此人之后,再无一位来者的学养名声能逾
越之。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确定苏轼之后,查找当地志书资料,但难觅其书匾之类。故萌生集其字的念
头,因苏字由二王与颜鲁公化出遒劲端庄最宜书匾。这虽有先入为主之嫌,
但历史上已有先例,只要妥帖能为世人所接受。于是,先拟了若干匾额词句,
诸如"蓬莱揽胜"、"蓬莱胜境"之类,然后查其书迹。事有多济,也是偶合,
一日夜里,竟从书箱中查出一帧苏轼手迹影印件,写的恰是蓬莱仙境。这是
苏轼在元佑元年即1086年写的一纸书札,叫作"遗过子尺牍"(遗。音:We
i?,意为赠予)。原件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为纸本行书,纵14.2厘米,
横26.7厘米。尺牍上的字写得神采飞扬,煞是好看。全文是:

元丰八年正月旦日,子由梦李士宁草草为具。梦中赠一绝句
云:"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
吃。"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书以遗过子。

坡翁

从文中出现的两个时间看,叙述的是元丰八年(1085)的事情,书写时间约
是第二年,即元佑元年(1086)。经考,苏轼写这纸尺牍的历史背景大致如
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皇帝驾崩,哲宗皇帝即位。这年五月,因"
乌台诗案"讪谤朝廷罪遭贬的苏轼被重新启用。当时诏曰:"复轼为朝奉郎知
登州军州事"(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十七),其意是恢复苏轼京内谏官职,
并任其为登州太守军政兼管,于是,在经历了六年贬谪生活之后,苏轼终于
离开了当时荒凉偏僻的黄州,来到了向往已久素称人间蓬莱的登州(当时登
州设在蓬莱)。这也是他1077年离开密州(诸城)后,第二次到山东为官。
轼到任后,不忘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的境遇,与民同甘共苦,兢业为政。
虽时间很短(正史记载五个月,当地传说为五日),但各方面的作为却不小。
所感所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及诗书画与自然形胜、山海风光等,真不愧
有一代卓然不群的大家。元丰八年(1085)岁末,苏轼被召回汴京升礼部郎
中。但此公意犹未尽,进京后仍时刻眷恋着登州,惦念着这方水土与百姓。
甚至不惜冒再遭贬谪之险,上书太皇太后与朝廷,为民请命、为固登州海防
进谏。计写有《乞罢登莱榷盐状》和《登州召还议水军状》等篇章。其情其
意甚感登州百姓。后来人们在蓬莱阁旁专修一苏公祠纪念他,并有一楹联歌
道:"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可见苏东坡与登州的情份。

话扯远了,再回到尺牍上来。正是在东坡恋恋不舍地离开登州的翌年闰二月
里(1086),正是在东坡贬放出京多年又荣耀以归感慨系之的日子里,写下
了这纸赠其三子苏过的尺牍。苏过,是东坡最疼爱的儿子,这孩子多年来一
直追随守侍左右,与之相依为命,共担苦乐。东坡如此郑重其事地赠一诗句、
书法给他,也是一种对亲子、对登州挚爱的表露(另,苏轼书法轻不示人,
若出手必工,即便是一纸便条,亦欲后传百世,不为人笑)。还有一层意思
则是东坡感激其弟苏辙(字子由)多年来对自己的关怀与牵念之情(个中情
由此来赘述)。苏轼的这纸尺牍,实际上是给苏过讲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说的是,苏辙去年正月初一做了个梦,梦风仙人李士宁从仙岛蓬莱匆匆来到
人间,子由很高兴地与之相聚,立即置办酒宴款待之。并告曰:到人间作席
饮酒,不必挑剔浓淡甘苦,放开肚皮吃就是了,因为回到蓬莱仙岛后,那里
的神仙不食人间烟火,你是没有饭吃的。其意是:人间虽苦有酒喝,仙境再
美无饭吃。

这段故事原本是苏辙叙述给苏轼听的,是兄弟二人思想情感交流的一段佳话,
诗中描绘的小故事栩栩如生,饶人兴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苏轼之
所以要写这么一段内容赠其儿子,个中缘由尚未见记述。但有一点是值得注
意并加肯定的,那就是他对登州的怀念与留恋、对仙岛蓬莱遐思来断,其情
其意跃然字里行间。尺牍虽是写子由之诗,却道的是子瞻之情。苏轼乃千古
文豪,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其诗词,一扫晚唐、五代绮丽
柔靡之习,开北宋以来豪放词风;其赋与散文长于说理,纵横恣肆,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其书法遵劲潇雄,气韵隽逸,列宋朝第一。其弟苏辙与之比
肩,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苏轼被贬谪六年后,二人在思想及文风表现力上
已明显拉开了距离。苏轼在诗词文赋和书法艺术上高于苏辙,当时已成公论。
即使这样,苏轼还是将苏辙的一首看似文笔极平常甚至平俗打油的小诗笔录
书赠其爱子,这是耐人寻味的。我想如果不是诗中提到的仙人与蓬莱等勾起
了这位大文豪的情愫,他是断不会引子由诗来发感慨的。细揣东坡当时刚刚
被启用擢升的心境,以及其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特点和六七年来与民相处之
所得所感,他必是被诗中阐释的一种要人间真情附仙境之景物的美好愿望所
感染并有所悟,同时也有这样一层:东坡对子由元丰八年正月旦日梦见蓬莱
仙人,自己恰在这年五月脱去苦难互人间蓬莱登州任职一事,感慨万千,唏
嘘不已,故抄录小诗以抒怀。

正是在对以上背景及情况作过一番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我将尺牍小诗中的"
人间"与"蓬莱"缀成一语——"人间蓬莱",奉为匾额用词。

"人间蓬莱",涵盖之意力图与历史相符,即与苏轼当时心境及用意相吻合。
东坡在文学创作上,历来愿借"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浪漫之笔作遐想翅膀。
鉴于他当时对登州的眷恋,对蓬莱仙境的向往,将登州山海胜景喻为人间蓬
莱并不唐突牵强,亦符合其时之思想情感与写作表现手法。

"人间蓬莱",所含之意力图与实际相符。"蓬莱",自古便是仙境的代名词,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是虚无缥缈的;登州海域独有的海市蜃楼也是瞬间即
逝的。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登州山海风光却是亘古未变的天然美景。故"人
间蓬莱"暗喻着人们向往蓬莱仙境在人间登州再现。亦即如今登州丹崖山附
近的山海胜景就是蓬莱仙山在人间的一个缩影载体。

"人间蓬莱"比之"蓬莱胜景"、"蓬莱揽胜"之类,在取字上力图不落窠臼,词
句虽平淡白话,寓意却深邃绵长,"看似平常最奇崛",欲求平实中耐人寻味
之境界;在景物与区域涵盖观照上也宽阔得多,它甚至可包容如今整个蓬莱
的山海风光、自然形胜以及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等。

当然,这一缀法亦不无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之虞,但全面分析苏轼来登州前
后之思想状况及文法表现形式,窃以为还是能与历史相符,与实际相谐的。
更何况集字是历史上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形式,若集得好,可弥前贤之夙愿,
并昭其德于世间。笔者曾将此创意讨教于多位省内外方家,皆以为然,且希
望能尽早促成为好。于是,1994年冬在征询部分顾问和有关负责同志意见后,
最终研究以此语制匾。匾额署款"苏轼"及朱文印章"子瞻",亦查之当时手笔
迹样。

与匾额同时刻制的还有均已作古的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费新我留迹阁上的
楹联两幅。

岁次乙亥正月十六,公元1995年2月15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苏轼手迹"
人间蓬莱"匾额,衬蓝贴金,高悬于新落成的四柱冲天式牌楼上。蓬莱市委
书记程竹坤、市长王胜科与全市各界干部群众千余人,在牌楼前隆重集会。
鼓乐鞭炮声中,他们将匾额上的红绸徐徐揭下。自此,"人间蓬莱"昭示人间。

徐明:山东莱西人,中共蓬莱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