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6a&A=2&rec=4&run=13

概述

戚继光是明代后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一年三百六
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的戎马生涯中,将自己军事实践经验做了系统辑录,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公认收录最齐全、最权威的清代《四库全
书》收录的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中,戚继光就占了两部:《纪效新书》和《练
兵实纪》。而他为抗御外族侵略,保国安民所立下的不朽功勋不仅永垂正史,
而且世世代代为人民群众所铭感。

戚继光一生足迹涉及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河北、天津、北京、
安徽等地,所到之处皆留有遗迹。这些遗迹均由于戚继光的影响而得以保存
至今。

从民间影响的广度看,戚继光的知名度可能不及孔明、关羽、岳飞、包拯等
历史人物,但从民间影响的深度看,这些人物却远远不及戚继光。在戚继光
当年长期活动的地区,他的影响早已渗入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这是毫不夸张的。集中的体现,就是关于他的民间纪念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
遗迹遗存、民间纪念物存量的丰富性。

在我国民间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民间纪念形式比较单一,主要的是民间文学
形式,只在局部地区(当事人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留有少量纪念物。戚继光
的民间影响尽管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但这些地区民间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民间
故事、传说,而且存有与这些故事、传说相匹配的大量历史遗迹,而纪念性
建筑、塑像、碑刻、诗文、命名、民俗、方言和除民间文学以外的其它民间
文艺形式则几乎涵盖了百姓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即将由山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蓬莱市政府办公室史志编纂科编纂的《戚继光志》
一书,对戚继光民间纪念形式和遗迹、纪念物都有系统、详尽的记述。戚继
光民间纪念形式之多样,历史遗迹和历代纪念物存量之丰富,就连参加该志
志稿评议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山东社科院、山师大、山东地方志研
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也感到吃惊。

如果说,历代纪念物存量的丰富性可以直接反映民间对戚继光这一历史人物
的敬慕和怀念,而大量的戚继光历史遗迹历时四百余年,仍然得以保存至今,
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戚继光民间影响的深远。

在戚继光民间纪念形式中,民间文化类的内容最为丰富,它们包括民间文学、
戏剧、舞蹈、美术、武术、体育和风俗、方言。在这些文化形式中,以民间
文学的存量最为突出。

戚继光民间纪念形式和历史遗迹、纪念物的存量与戚继光民间故事、传说的
存量是成正比的。在那些戚继光当年活动过的地区,每一处戚继光遗迹--故
里遗存、城池、墩台、屯兵处、演武场、任中寓所、墓丘、古战场、诗题、
碑刻--和纪念性祀祠、馆堂、亭台楼阁、塑(雕)像、碑刻、命名、民间风俗
等等,几乎无一不附丽着动人的故事或传说。数百年来,这些故事、传说通
过人民群众经时共时的创造、传播而迭经衍变,流传至今。它们或俨然正史,
或迷离奇幻,或庄或谐,各臻其妙,以其朴实、原始、通俗的特点体现着当
地人民最普遍的共识,反映着民间向背。

从戚继光民间传说的分布情况看,集中的地区在浙江、福建沿海和河北长城
沿线,这恰是戚继光当年长期活动、遗迹遗存和历代纪念物较集中的地区。
在浙江、福建沿海,戚继光率戚家军扫荡倭寇,解沿海民众于倒悬;戍蓟期
间,戚继光操练兵马,修筑长城,整顿防务,解除了明廷来自北边外族入侵
的心腹大患,使关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国于民,戚继光都立下了不朽功
勋。他是上述地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流风遗韵,必然长期为一方所传颂。
山东蓬莱是戚继光的故乡,是他少儿时期生活的地方和28岁前的居官地,尽
管在这里他"总督山东备倭"卓有成效,但当时戚继光名不显于朝野,又没有
像东南沿海倭患或蓟州防务吃紧那样关乎国家、民族安危的建功立业时机,
因此在其故里蓬莱虽有诸多遗迹,民间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却多局限于家世或
儿时内容。戚继光在江西弋阳、铅山一带,在广东南澳,在安徽休宁,虽也
留有部分遗迹,但因时间短暂,或者其它原因,遗留下来的民间故事、传说
寥寥可数。

戚继光民间故事、传说大致可分为抗倭故事、戍蓟故事、治军故事、亲属部
属故事、惩恶故事、爱民故事、节俗传说、食俗传说、景物传说、地名传说、
民间文化形式传说、故里传说、神话等共13类。其中以抗倭、治军故事和节
俗、食俗、景物、地名传说居多。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的抗倭业绩具有保国和安民双重意义。在宁波、台州、温
州、宁德、福州、莆田等市所属各县(市、区),旧志"武备"篇详述戚继光境
内抗倭之后,往往缀以"境内遂平"之类的结束语,言外之意:是戚继光最终
荡尽境内倭患,遗恩于地方。因此民间不仅长期保存着戚继光留下的遗址遗
迹和纪念性建筑、碑刻,而且流传着许多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另一方面,在
我国长期不能掌握海上主动权的历史上,东南沿海地区易于受到来自海上的
外族侵略--除自元末始长达数百年的倭患外,清代后期这里曾遭受外国列强
的炮舰和文化入侵,抗日战争时期又是遭日军铁蹄蹂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因此,这里的人民需要一位能够抗御外来侵略,保国安民的民族英雄,作为
激励斗志的旗帜。抗日战争期间温州县属行政会议决议各县修建戚继光纪念
碑,民间广为流传戚继光抗倭故事就是证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抗倭故
事表现的自然是有"戚老虎"之称的戚继光的机智、果敢、勇冠三军和战无不
胜。有代表性的故事有《三箭射三酋》、《六根金条》、《借潮》、《东门
岭头三冲炮》、《飞凤山前歼倭寇》等。

戚继光治军业绩在中国古代名将中是首屈一指的。他的治军思想一直为后世
所沿用。在东南沿海,戚家军这支抗倭劲旅在他的率领下飙发电举,令倭寇
闻风丧胆;在京北长城沿线,戍蓟官兵在他的统帅下威镇关外,赢得了长达
三十多年的边境安宁。他所统率的军队在抗倭、戍蓟期间对百姓秋毫无犯,
关爱有加,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民间流传的戚继光治军故事
中,表现的多是戚继光招选军士的独特标准、律军时的赏罚分明和为严肃军
纪而大义灭亲。主要的故事有《戚继光斩子》、《以金试兵》、《重责娘舅》、
《挥泪斩赵武》等。其中以《戚继光斩子》民间流传最为普遍,在浙、闽沿
海和河北长城沿线都有流传,而且故事发生地点、被斩者姓名和情节也说法
各异。在百姓的心目中,戚继光为严肃军纪而怒斩其子与他所率军队的战无
不胜是直接联系的。

在地方风俗传说中,有的反映戚继光所率军队与百姓的鱼水之情,有的纪念
戚家军与百姓并肩抗倭的事件,有的说明地方风味小吃、果品或特殊用品的
由来,这些传说都贯穿于百姓对戚继光(戚家军)感恩戴德这根主线,形式朴
实、原始、通俗,体现了民间对戚继光这一历史风云人物的崇敬之情和饮水
思源的感激之情。这方面的传说主要有《戚家饼的由来》、《正月十四过元
宵和"间间亮"的来历》、《八月十六过中秋》、《素色春联和白头春联的来
历》、《虎啸潭龙舟竞渡的来历》、《新河"九月九"的来历》、《中秋拖石
的由来》、《"酱烤猪头"的来历》等。

在浙江、福建沿海和北方的迁西、蓟县、遵化等地,有许多与戚继光有关的
实物名称,或山水、或井桥、或街路、或亭阁,都是因为纪念戚继光而留存
至今。这类传说的内容较为庞杂,既有抗倭的,也有爱民的,有治军的,还
有反映民间活动的,或庄或谐,风格多样。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但读来亲切
隽永,回味无穷。如《筑头街的来历》、《大天井的传说》、《敲梆岩的传
说》、《王氏桥的传说》、《展旗峰的传说》、《"少保胡公庙"的来历》等。

有关戚继光的民间神话,到目前为止我们搜集得不很完整,内容多局限于戚
继光"发射神箭"和与神仙道人物的交往方面。而在浙、闽、晋、津等地,民
间把戚继光神化,将他的塑像与佛、道教人物共祀一殿的现象屡屡可见。例
如在福建平和县山格镇一带,"大众爷"(即戚继光,"总兵爷"演变为"大总爷",
再演为"大众爷")之名几乎家喻户晓,慈惠宫内不仅祀奉观世音、弥勒佛、
财神、土地等神佛人物,还以庙中庙的形式祀奉"大众爷"。其像乌面长须,
着官服,戴王冠,形貌已有很大的改变,成为民间镇邪驱鬼的乌脸神圣。由
此可以推断,在戚继光当年长期活动的地区,民间肯定还有一些关于他的神
话传说尚待发掘。

戚继光诸多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是在特定的民俗环境下产生的,是值得
我们和后世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徜徉于这些故事、传说、神话之间,我们
可以领略人民群众对戚继光这一历史人物的想象和认知,可以把握一地民间
百姓的文化心态,从而可以从总体上了解民间的喜恶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