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蓬莱海市记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6a&A=1&rec=8&run=13

由于秦汉时的三神山是海市的幻化物,为全面记录蓬莱海市历史面貌和人们
对蓬莱海市的认识进程,以下辑录古今关于三神山和蓬莱海市的部分文字,
以便比较。

《列子》:"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
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
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
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勃海中也。"

《太平广记·神仙》:"蜀女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 船为风飘至一山,
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飞仙无
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

《史记·秦始皇本记》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
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
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
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史记·孝武本记》:"少君言于上曰:……臣尝游海上, 见安期生食巨枣,
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既从臣(徐福自称)东南至蓬莱山, 见芝成宫阙…
…"

唐代李贤注《后汉书·窦章传》:"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 幽径秘禄皆
在焉。"

《拾遗记·高辛》(晋·王嘉):"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梦溪笔谈·异事》(北宋·沈括):"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 台观,
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
然也。欧阳文忠,曾出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
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记。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
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谷山笔尘》(明·于慎行):"蓬莱……海上烟霞之境,仙圣所钟。"

《菽园杂记》(明·陆容):"蜃气楼台之说,出天官书,其来远矣。 或以蜃为
大蛤,月令所谓雉入大海为蜃是也。或以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
海滨之地,未尝见有楼台之状。惟登州海市,世传道之,疑以为蜃气所致。
苏长公海市诗序谓其尝出于春夏,岁晚不复见,公祷于海神之庙,明日见焉。
是又以为可祷,则非蜃气矣。辽东志云:'辽东东南皆山也,其峰峦叠翠,葱
倩可观, 当夏秋之交,时雨既霁,旭日始兴,其山岚凝结而城郭楼台、草
木隐映、人马驰骤于烟雾之中,宛如人世所有。虽丹青妙笔,莫尽其状,古
名登莱海市,谓之神物幻化。' 岂亦山川灵淑之气致然耶?观此所谓楼台,
所谓海市,大抵皆山川之气掩映日光而成,固非蜃气,亦非神物。东坡之祷,
盖偶然耳。……况此老素善谑,又安知非自神其事以鸣其不平耶!"

《广阳杂记》(清·刘献廷):"莱阳董樵云:登州海市,不止幻楼台殿阁之形,
一日见战舰百余,旌仗森然,且有金鼓声。顷之,脱入水。又云,崇祯三年,
樵赴登州,知府肖鱼小试,适门吏报海市。盖其俗,遇海市必击鼓报官也。
肖率诸童子往观,见北门外长山忽穴其中,如城门然。水自内出,顷之上沸,
断山为二。自辰至午始复故。又云,涉海者云,尝从海中望岸上,亦有楼观
人物,如岸上所见者。"

清同治版《黄县志》载戚纶祖《海市说》:"海市称天下奇观,尚矣。 蓬莱
有之,黄邑亦然。登朝宗门楼凭眺而寓目焉,往往可得也。或曰倒影,此高
谈阔论失实者;或曰蜃气,近乎似矣。顾蜃气奚独向登郡吐也?譬如龙之嘘
气成云,岂云兴岩岫,尽属龙耶?窃以为海市之观,地气所氤氲者耳。每逢
春夏之交,微风徐动,淡日掩映,非阴非晴,似雾似烟,此海市时也。非时
则否。且其市也,不在汪洋水面无际平流,皆倚山傍岛而成,其为地气升而
阳和聚无疑也。当斯之会,或结而为楼阁,或错而为村庐,或若人物游行之
状,或若木石森列之形,忽而众岛连为一景,忽而各岛自成一像,忽而散则
岛之本色呈,忽而聚则岛之真迹变,以意会之,无乎不有。余亲见其然。他
日执岛人而询之,彼殊不自觉也。且曰居此岛之中,望他岛之市,亦犹是耳。
旁有诘余者曰:东坡公胡以岁暮祷海而市乎?应之曰:此偶然之事,不可以
常理测。夫渡河得冰,拜井得泉,钱塘返其潮,鲑鱼徙其潭,精诚所格,能
动鬼神,时或有之,岂可执彼以例此哉!既以告其人,退而为之说。"

杨朔《海市》:"记得是春季, 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
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 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
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
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
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市上
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
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晴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
岛屿又在海上现出来。"

1988年6月2日《大众日报》第一版报道:"昨日下午4时许,长山列岛一带的海
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条闪光乳白色雾带,横贯整个海面,掩盖了海上岛屿。 4
时许,雾带变幻成两个紫灰色岛屿。随后,又出现一座大山,山上楼亭阁榭
隐约可见。4时20分,大小竹山岛方面光带复原,而西边的南北长山岛却被光
带托起,直到4 时30分才消逝。"

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我拍登州海市》:"(1988年6月17日)下午2点20 分,
我在蓬莱水城东炮台上,发现天海交接处又飘来灰白色的光带……当即撤下
水城,向海滩奔去。……海面上原有的景物消失了,原来没有的景物出现了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地架起摄像机,把镜头迅速推向庙岛海湾,只见
海天交接处,迎面耸立起了一片当地人说从来没有见过的'金字塔'。随着大气
折射发展成为全反射,每个金字塔上空又扣上一个形状大小相似的倒金字塔,
黑乎乎的像一座座钢筋混凝土浇注的巨大桥墩。桥墩上部渐渐展宽,腰部缓
缓收紧。一会儿,桥墩又呈工字形。随着蜃景变化,工字上下两横各沿着水
平方向延伸出去,很多工字连成一体,形成了一座庞大的多孔长桥。当我把
镜头移向南部海面的时候,寻像器里另是一番景象:海面上空赫然出现了像
双层楼台的物体。只见上层平台时大时小,忽明忽暗,与下层楼台似接非接,
若断若连。楼台右侧不远处,有座单孔拱桥,一端搭在山坡上,一端伸进大
海中,长长的桥面凌空飞架,桥形酷似赵州桥。我把镜头缓缓拉开,眼前很
像一片宁静的'湖'。时隔不足一分钟,当我把镜头再推近单孔拱桥时,悬空的
桥面由宽变窄,慢慢地断裂,融化,消失了。只剩下一座残缺的桥墩孤零零
地竖在水中。一会儿,我又从海面上寻觅到一座'古城堡',这组建筑群,右边
耸立着两座高大的建筑物,样子很像关隘上的古城墙,中部有一片平坦的空
地,仿佛古代练兵的校场,空地中央还立着一株高大的树。建筑群左边像一
座两层楼阁。开始,一股云气由左向右缓缓地漂浮游动,楼阁上层随着向右
扩展延伸,一直和空地中央的大树连接起来,好像为空地搭上了一个巨大的
凉棚。后来,云气消退了,空地中央的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旗杆,旗杆下隐
隐约约的仿佛有人影在晃动。……5 点多钟,长岛东部海面赫然冒出了两座
高山,山大得出奇,而且还在不断地往上升腾。其中一座大山,在场的当地
人说,平时是看不到的,它很像百里之外,隐藏在地平线以下的大连老铁山。
……7点多钟, 海市蜃景像石沉大海一样从海天交接处消失了,一切恢复了
正常……"

1989年8月18日《烟台日报》第一版:"8月14日,蓬莱又出海市了。早7时,蓬
莱阁西、庙岛西南的海面上,有一条巨大的似雾非雾、似光非光的弧形光带,
并出现一南北走向岛屿,岛屿的北端有一巨大的白色悬崖,有些像南长山岛
的断头崖。悬崖以南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两边是墨绿色的森林。山峦与大陆
上的栾家口村衔接。山峦翠柏,渔村炊烟,海光天色,融为一体。悬崖以北
的海面,又有几只船影,随波逐流……岛上的景物在运动,变换着形态和位
置。岛屿边缘林间,闪现出十几幢平房,白墙、红瓦。忽然,岛屿的山顶,
又冒出一座白色灯塔,半山腰又浮现深山寺院中多层塔楼。7点35分,海市消
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