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9&rec=4&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 位于济宁市中部,东经116°35′~116°37′,北纬35°23′~35°2
6′。四周为任城区所环绕。境域最大横距9公里,纵距6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
【沿革】商称仍国,周称任国,秦改为任城县,属薛郡。北魏从高平郡分出一部
置任城郡。隋废高平郡,存任城县,属兖州鲁郡。后周于巨野设济州,任城县属济州。
金避巨野洪灾,迁州治于任城。元升济州为府,更名济宁。明初降济宁为州,废任城
县,属兖州府,任城之称由济宁取代。清雍正二年(1724年) 济宁升为直隶州,191 3
年改为县。 1946年1月9日济宁解放,设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升为专级市,
直属冀鲁豫行署。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1950年改为县级市,属滕县专区,
1953年属济宁专区。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改为省辖地级市,原济宁市改称济宁
市市中区。
【区划】1998年辖金城、仙营、南苑和观音阁4镇,古槐、阜桥、越河、济阳4街
道办事处,151村(居)。
【人口】1998年总人口369242人,其中男187223人,女182019人,男女性别比例
102.86∶1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468人。人口出生率11.22‰,死亡率4.26‰,自
然增长率6.96‰,城市流动人口多系外省市和周围县市区在境内经商和临时打工的人
员,月流量约10万人,暂住(三日以上)人口8000人。
【民族】全区以汉族为主。1998年,有回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满
族、白族、俄罗斯族等8个少数民族,计1714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64%。其中,回
族16942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越河、济阳办事处。

自然条件
【地形】境内地势平坦,为古汶河、泗河、黄河、运河冲积平原,形成岗地、浅
平洼地、微斜平地和背河洼地等地貌类型。岗地为古老河流形成的高地;微斜平地为
岗地和洼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相对低平;背河洼地为古河道决口漫堤改道后形成,随
流向呈不连贯条形。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向西南倾斜。南北比降为1/1300~1/
1600,海拔平均高度38米,北部海拔42.8米,低点在城东南石灰窑东部,海拔34米。
【河流】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河水由北而南、由西而东迤逦南流,汇集南四
湖,注入淮河。梁济运河,境内段于1959年10月开挖,北起后营,南至八里庙大桥,
流长3.8公里, 为境内排水骨干河道,兼有防洪、排涝、灌溉及航运多项功能。府
河, 1965年调整水系治理而成,境内流长4.3公里,排涝能力流量为300立方米/秒。
老运河,古称济州河、会通河,俗称运粮河,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挖,境内流长
6.44公里。越河,开挖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系老运河支流,全长2.87公里,为区
境西南部的重要排水河道。河,系古汶水支流,源于宁阳县,分汶入,经兖州流
入境内。1952年被新开挖的府河截流,现北起谢营村东南,南至秦庄桥会于府河,
境内流长4公里。 府河,源于兖州东关金口坝,1952年为河所截,与河汇流南注
运河。
【土壤】境内土壤母质多为古河流冲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褐土,为境内土壤
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岗地和部分背河洼地,占耕地面积的82%,土地肥沃,宜
种各类蔬菜和粮食作物。 砂礓墨土,分布在东郊、南郊浅平洼地上,占耕地面积的1
8%,宜种小麦、大豆,改良后亦可种植季节性蔬菜等。
【植被】 境内植被面积共有866.7公顷,其中人工植被606.7公顷,自然植被260
公顷。林木覆盖率25%。以道路林网为连线,街边、街心草坪作镶嵌,城郊农田作物
作点缀,形成了有木本(桐、槐、楝、椿、杨、柳、松等)、草本(农作物和自然草被)
和低等植物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自然灾害】水灾,1949~1977年共发生26次,其中1957年受灾达1102公顷,占
土地面积的35%。1958年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至1998年未再发生大的水灾。旱灾,
建国后近30年中出现16次,年成灾面积19.7公顷。80~90年代,抵御旱灾能力逐年提
高, 避免了大的旱灾损失。风灾,多发生在6~7月份,最大风力可达7级左右,对城
区电杆、线路等设施危害较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8年,土地总面积3900公顷,其中耕地428公顷,占
10.9%。农业人口(人) 均占有耕地0.022公顷。水资源区内地下水多为碳酸盐型水,
年平均可用量为3520万立方米。80年代后,中、浅层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城区用水主
要靠深层承压水。矿产资源煤总储量0.65亿吨,埋藏深度500~850米,共17层,可开
采5层。生物资源动物有9大类100余种,木本植物有59科229种。

经济状况
【综述】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0.1亿元、2.71亿元、4.21亿元,分别增长9.6%、
14.6%和15.10%, 其比值为1.47:38.55:59.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2亿
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6952万元。财政收入1.001 2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5991亿元,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社会各项存款余
额6.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416元,比上年增加216元。
【农业】1998年,全区耕地428公顷,人均0.022公顷,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播作面
积比为1: 0.98,产值比为1:1.8。种植业和牧、渔业的比重为48.4%和51.6%。现
价农村社会总产值9.94亿元。
【工业】到1998年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化工橡胶、包装印刷、五金制品、机械
加工、汽车修配等六大主导行业,镇及镇以上工业企业计91家,其中区属24家,镇属
67家, 共有职工10688人。山东樱花五金制品集团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山东亚龙
泵业集团、济宁输送带厂、济宁五金机械厂等10余家企业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生产基地。
1998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 镇及镇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 利税
2500万元。
【交通邮电】市中区为鲁西南交通枢纽。兖(州)济(宁)、济(宁)菏(泽)铁路在此
连接,横穿城区东西。以105、327国道为主的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航运以
京杭大运河为主干,可直抵长江各口岸。1998年,全区拥有营运汽车2144辆,客运量
2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300万人公里;货运量957万吨,货运周转量24000万吨公里。
境内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全,拥有程控电话、微波通讯、光缆传输等多种通讯手段,
可直接与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地进行电话、传真联系。
【商业贸易】 1998年,全区拥有不同性质的商业经营网点8842个,从业人员247
02人。其中国合商业经营网点98个,从业人员2919人;社会集体商业经营网点206个,
从业人员3360人; 个体私营经营网点8538个,从业人员18423人。全区财贸流通销售
额3.14亿元,其中国合商业销售额0.18亿元,社会商业销售额0.21亿元,各类市场批
发成交额2.75亿元。拥有各类市场、商业街共73处,其中专业市场41处,农贸市场16
处,商业街、夜市及较大摊点群16处,基本形成了主营不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四
个市场群体。全区设粮油购销国营经营网点28处,煤炭经营网点18处。对外贸易除继
续保持以往的东南亚市场份额外,新开发了东欧、俄罗斯、中东、非洲、澳洲等市场。
1998年完成出口交货值6952万元。
【城建环保】1978~1998年,房地产综合开发累计实现可开发总量240万平方米,
完成投资7亿多元,开发土地100余公顷,改造旧城40余公顷,开发建设了刘庄、文化、
吉祥、 古楷园4小区和太白商城、解放路商业街、金城娱乐城、观音阁游乐场等较大
型住宅、商业、娱乐片区20余处。至1998年建筑业已发展成为拥有40余家建筑安装企
事业单位、年施工产值2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支柱产业。工程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建筑设计计算机应用居全市领先地位,设计出了济宁海关大楼等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区环境监测机构建于1973年。经过重点防治、工业调整、技术改造,基本上控制了工
业污染。 1980年起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1981~1995年城区安排废水治理项目
308个,总投资1.7亿元,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0%。1985年加强对交通噪声的治理,
使部分交通干道噪声降低3~5分贝。1981~1988年城区设大气监测站、交通噪声监测
点各6个。 1991年成立城市环境管理监察大队,定期监督检查,环境状况日趋好转。
1995~1998年建立城区大气采样亭3个,地面水国控、省控、市控监测断面(总) 位25
个,地下饮用水监测总位18个,噪声监测总位16个。1995年省测二氧化碳年日平均值
达到0.172mg/m3,总悬浮物微粒年日平均值达到0.396mg/m3,均超过大气环境质
量二级标准。
【旅游】全区现存文物古迹20余处,国家、省、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历代著名碑刻20余块。主要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有博物馆、太白楼、浣笔泉、东大寺、
竹杆巷、潘家大楼、吕家宅院。
【土特产品】金波酒是济宁玉堂酱园传统产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15年,曾
在巴拿马国际物品博览会上获金牌奖章。包瓜与磨茄为济宁玉堂酱菜中最有名的产品,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代曾作贡品。

文化事业
【科技】1995年市中区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1998年,全
区有基层科研机构25个, 从业人员185人,基层科协13个,基层学会16个,有学会会
员1216人。 有各级各类科技人员5150人,其中高、中、初级职称的分别为174人、15
56人、3420人。1996~1998年完成科技成果14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8项。山东亚龙
泵业集团公司研制的QDL8-9系列节能轻型立式多级离心泵、DL系列大流量水泵等两个
泵类新产品, 1998年1月通过省机械厅技术鉴定,分别为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荣获
省机械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1998年,全区有小学37处,初中20处,高中3处,职业高中2处,职工业
余高中1处,各类中专27处,高等院校5处,社会力量办培训学校13处。在区属中、小
学校中, 在校学生47448人,教职员工2383人,其中中学在校生21380人,教职工993
人。 全区有幼儿园28处,在园幼儿5539人,幼儿教师330人。区辖四个镇成人中心校
每年为社会培训2.5万多人, 社会开办的各类学校年培训1万余人,职业学校年毕业1
000余人,区成人中专年毕业800余人,另有电大、函大、夜大等也向社会输送了大批
各类人才。
【文化艺术】1998年,有歌舞团、豫剧团、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博物馆、文
化馆各1处,文化站(室)8处,电影院5处。区属歌舞团1997~1998年3次赴上海“大世
界”演出6个月380场,并探索文企联合发展道路,与济宁供水集团组建了圣公山艺术
团。区文化局史宝运创作的戏剧《花烛夜》入选第二届世界艺术大奖;参加全国展览
会或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作品5件, 省级20件,市级80件。每年春节期间在公共场所
表演龙灯、狮子舞、高跷、黑驴、花船等。曲艺有坠琴、快书、评书、相声、小品等。
《济宁州报》 1994年创刊,至1998年共发行259期。市中区广播电台于1994年增设覆
盖济宁市的无线调频广播,实现了无线发射,1998年播发新闻1200多篇,向上级台站
发稿被采用120篇。区有线电视台是全省首家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台,先后5次在全
国、省有关会议上介绍勇于探索开拓的经验,受到部和省厅的表彰,1998年播发新闻
1600多篇,向上级台发稿350篇。
【卫生】境内有济宁市一院、二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所。区属医疗机构有综合医院(市中区人民医院)1处,有专科(口腔、骨伤)医院2处,
预防保健机构(防疫站、妇幼保健站)2处,药检所1处。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42人,
其中高、 中、初级职称分别为31人、204人、507人。有万元以上大中型诊疗设备7 9
台(件),总值200万元。业务用房面积3.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34张。年门诊医疗4 5
万人次。区医疗专科办出特色,口腔、骨伤治疗在全市领先,乳腺病专科优势突出,
牙病防治工作获全国牙防先进县(区)称号,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在全区辅开,处于全省
领先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十万分之八十五以下,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全区连续28年无白喉,基本消除了麻疹、婴儿瘫。婴儿死亡率降至11‰以下,孕产妇
死亡率基本为零。
【体育】1998年,全区有容纳3500人的现代化体育馆、容纳1000人的西关体育馆
和能够承办较高水平体操比赛的体操馆各1处,200米以上田径场19处,游泳池 (场、
馆) 6处,篮球场64个,排球场5个,旱冰场1个。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124人。培训审
批社会体育指导员107人,培训幼儿体操教师80人,八套广播体操领操员220人。有国
家一级裁判员15人, 二级48人,三级153人。区属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覆
盖率100%,及格、良好、优秀率为95%、50%、22%。有健身辅导站102处,每天约
有2万人进行锻炼。 1978~1998年,共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77人,其中14人
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 在国际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全国比
赛中获19枚金牌、 8枚银牌和9枚铜牌;省级比赛中获得197枚金牌、169枚银牌和164
枚铜牌。区体委1997年10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10月又荣获全省
县级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重大事件
济宁首次解放 1946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在杨勇司令
员的指挥下,扫清了济宁外围的敌军据点,又争取刘本功部的师参谋长闫冠英和警备
团长李学启消极抵抗, 做好攻城准备。9日凌晨发起总攻,激战两小时,一举攻克济
宁城,歼敌7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车辆。济宁人民第一次获得解放。

著名人物
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东门大街人。生于累世为官的
名门望族。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末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
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
赴京请愿, 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
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1913年1月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曾主持举办了
山东首次物品展览会,为世人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次年任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
兼山东水利局总办, 驻济宁塘子街,主持制订了治理湖河的全面工程方案。1920年8
月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
达1万元, 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1926~1928年,曾任财政部长、国务院
总理兼交通总长。 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后,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卸职
后寓居天津,1936年病逝。

名胜古迹
济宁铁塔座落在铁塔寺内。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 。铁铸塔身9层,计塔座
在内共11层,通高23.8米,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身每层四面均铸
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栏额。铁塔铭文,分别铸在第一层塔身的东南和东北面壁上。塔
基深1.9米, 塔座设一西向塔室,为砖砌仿木建筑,内供观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
刻有佛教神话、讲经、飞天等故事画面。系全国七大古铁塔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济宁汉碑群原称小金石馆, 位于铁塔寺街北侧。汉碑共8石,即北海相景君碑、
郎中郑固碑、武荣碑、司隶校尉鲁峻碑、尉氏令郑季宣碑、魏庐江太守范式碑、郭林
宗碑和朱君长碑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存济宁市博物馆。
顺河东大寺位于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建筑面积4184平方米。寺内
有歇山式大殿8间, 大殿前有重檐圆顶2层楼,后有2层阁式望月楼。整个建筑表现了
高度艺术技巧和独特民族风格,规模雄伟壮观。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位于太白楼中路北侧。原为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
年(736年)移家任城(今济宁),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
兴人沈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后,宋、金、元时期对
酒楼均依原貌整修,并因“白尝醉于此,故以名归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
迁于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留传至今。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声远楼位于市中区铁塔寺街中段,始建于北宋中叶鼎盛时期。楼为11脊十字顶正
方形两层楼,下以12根石柱作外围主要支架,内以四根通天柱自下而上支撑两层顶端
的梁檩,上下两层的四檐和周围补间均以斗拱承托。楼上悬一宋代铸制的巨型铁钟,
高2.2米,壁厚0.2米,唇周长4.5米,重7.5吨。其撞击声浑厚而嘹亮,可远达四境,
“声远楼”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