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5&rec=7&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位于枣庄市中南部,东经117°23′~117°49′,北纬34°34′~34°
48′。东接苍山,西连薛城,北依市中,南濒运河与台儿庄比邻,西南与微山相接。
东西最大横距4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5公里。面积627.6平方公里。
【沿革】峄城为原峄县治所。峄之名,一说因峄南葛峄山(俗称天柱山),一说因
峄境多山,众山连络为绎,古“绎”与峄同。峄在夏、商、周时为子国,战国时为
楚国兰陵;秦统一后归薛郡;自汉以后,峄城多为郡或州、县治所。明清时期属兖州
府,民国时期属山东省鲁西区。新中国成立后,峄县属台枣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
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设立县级枣庄市,仍辖原峄县行政区域,隶属济宁
专区,1962年6月30日,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峄城区即在原峄县址建立。现区
驻地有街道36条,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
【区划】1998年辖峄城、阴平、底阁、古邵、金陵寺5镇和吴林、棠荫、甘露沟、
左庄、萝藤、峨山、肖桥、王庄、坊上、曹庄10乡,共474个行政村。
重点乡镇:峄城镇位于坛山脚下、大沙河东岸,面积20.8平方公里,可耕地
666.67公顷。辖34个村、街、居委会和办事处,人口57600人。该镇是枣庄市蔬菜生
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年产蔬菜1.5亿斤,远销东北三省和江、浙、上海等地。有鲁南
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镇有工企业69个,工农业总产值10.5亿元,人均收入2950元。
有师范学校1所、中学4所、小学5所,教职员工510人,在校学生7200人。有广播站、
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等,有中西医院各一处,医务人员38人,床位200张。底阁
镇位于区境东南部,面积50平方公里,可耕地2733.33公顷,辖37个行政村,人口2.6
万人。是峄城主要产粮区。石膏储量达3亿吨。镇办石膏矿5家,年产石膏80万吨,远
销江、浙、上海、东北和周边地区。全镇有工企业71个,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人
均收入2580元。有中学2所、小学20所,教职员工350人,在校学生3600人。有卫生院
一处,医务人员25人,病床28张。有影剧院一座。王庄乡位于区境西南部,属城区近
郊乡,面积41平方公里,可耕地2400公顷,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23000人,是峄城
小麦和杂粮的主要产区。北部山区盛产石榴,年产达200万公斤。境内有闻名于世的
“天下第一榴园”,有原“峄县八景”之一的“青檀秋色”和汉丞相匡衡墓等名胜古
迹,省“花之路旅游区”主要在该乡和棠荫乡境内。全乡有工企业20个,工农业总产
值达1.92亿元,人均收入2780元。有中学1所、小学2所,教职员工300人,在校学生
39 00人。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8人,病床15张。
【人口】1998年,总人口347403人,其中男性178203人,女性169200人,男女性
别比例为105.32∶1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53.5人。人口出生率9.03‰,死亡率
4.3‰,自然增长率4.7‰。流动人口2520人。
【民族】1998年,全区有8个少数民族,355人,其中回族312人,满族15人,苗
族12人,土家族8人,彝族3人,布依族2人,瑶族2人,景颇族1人。少数民族人口约
占全区总人口0.001%。回族主要居住在峄城南关,其他少数民族基本都在农村。

自然条件
【地形】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低丘陵、山前平原、洼地。海拨最高点为
350.8米,最低处为29.5米。丘陵分布为北面一条带,中部一大块,面积19268公顷,
占全区面积的30.7%;平原分布于境内中部,面积占45.6%;洼地主要分布于运河一
带,面积占23.7%。
【山脉】为泰沂山脉。主要山岭,大马山海拔314.8米,卧虎山290米,锅其山3
01.4米,坛山275.8米,棚山325.5米,大明山311米,文峰山350.5米。
【河流】为淮河流域运河水系,以降水补给为主,季节变化明显。均自北向南流。
主要河流有韩庄大运河、峄城大沙河等,总长114.5公里。其中韩庄大运河峄城段为
东西走向,上接南湖,下连中运河,横贯峄境南部,可通航运,长34.5公里。峄城大
沙河,古称丞河,发源于枣庄以北山区和峄城西部山区,干流31公里,流域面积6 29
平方公里,是进入韩庄运河的最大河流。
【土壤】分为3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46个土种。其中棕壤土面积
2602.1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2%,主要分布在萝藤乡北部、峨山乡东部和西南部,
属于低产土壤,宜种花生、果树等。褐土面积34337.8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8.3%,
各乡镇均有分布,宜种小麦、大豆、花生等。沙姜土面积1 330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
26.5%,主要分布在南部12个乡镇,宜种玉米、高梁、小麦、地瓜、花生等。
【植被】面积2.43万公顷。其中,草山坡,即自然植被5000公顷;林地和农田林
网,即人工植被1.93万公顷。自然植被占人工植被的26%。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暴雨、大风、淫雨、冰雹、霜冻、雨淞、干热风和
龙卷风等,其中旱涝最常见。东部重旱少涝,运河沿岸和甘露沟乡的南部则易涝少旱,
且旱涝发生带有周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般少雨年6~7年为一个周期,多雨年则带
有年际间的连续性。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面积6.27万公顷,其中耕地3.80万公顷,人均耕地0.11
公顷。水资源总量为3.12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流量1.795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
量1.332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2.97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为1.72亿立方米。矿产资源
有煤、石膏、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白云石、磷、钾长石、玉石等,其中煤的储
量1150万吨,石膏储量3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区。

经济状况
【综述】199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5642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6643万元,
农业总产值10756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6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513万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820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7350万元,支出10636万元。
居民储蓄余额7194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农业】有耕地3.8万公顷,人均0.11公顷。根据地形地势、自然资源和生产条
件等,全区基本可划分为四个农业类型区:丘陵粮油林牧综合发展区占全区总面积的
37.2%;平原粮食精种高产区占33.7%;洼地粮棉生产基地区占25.7%;城郊蔬菜工
副业集约经营区占3.3%。1989年10月全区实现了村村通电,1998年供电量8235万千
瓦时。全区农机总动力14.9万马力。大中小型拖拉机等主要农业机械达11000台(辆),
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550多台(辆)。1989年峄城区被国家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998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8000万元。
种植业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高梁、小杂粮等,以小麦、
玉米为主。1998年小麦种植面积20691公顷,总产84628吨;玉米种植14601公顷,总
产100069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大豆、芝麻等,瓜菜主要有芸豆、豆角、
大葱、大蒜等数十种。其中芸豆年产320万公斤,远销东北、西北等16个省、市,峄
城被中国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1998年花生种植面积1680公顷,总产
5 935吨;棉花种植面积1950公顷,皮棉总产1843吨。
林果业 林业用地1.33万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0%。其中有林地1万余公顷,
疏林地400公顷,人造林地257.06公顷。另有宜林地3186.67公顷,其中未成林地304
0公顷,荒地66.67公顷。经济林中,水果类8000公顷。其中石榴6666.67公顷,年产
量5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峄城被中国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
畜牧业 1998年底,全区各种牲畜和家禽存养量1038920头(只),其中牛6857头,
马1439匹,驴10655头,骡3156头,生猪49047头,羊46031只,兔162805只,鸡、鸭、
鹅共1016813只。
水产业 全区水域面积500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0.8%,在各类水面中,河道
沟渠占32.6%,水库塘坝占24.3%,坑塘占43.1%。1998年,鱼类总产2238吨,产值
1 566.6万元。水生植物有2门、29科、38属、53种,多为自然生长,人工栽培的有藕、
苇、蒲等。
【工业】1998年共有工矿企业210个,从业人员37868名,工业总产值45.67亿元,
实现税收2894.4万元。全区有煤矿20个,职工10500人,年采煤140万吨。区直大型企
业赵坡煤矿,地质储量3800万吨,可采储量2718.1万吨,职工3000人,1998年完成产
值2560万元,实现利税分别为1000万元和700万元。1998年全区有石膏矿12个,职工
3500人,年产石膏4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远销东北三省和上海、安徽、江苏、
福建等地。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石膏之乡”。东方玩具公司,原是峄城一家乡镇企
业,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长毛绒玩具生产企业,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出口占全省
玩具出口总量的1/3,年创汇2000万美元。区水泥厂,是峄城骨干企业之一,经过技
改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江、浙和上海等大中城市。1998年实现
利税2215万元。
【交通邮电】现有各类公路812公里,其中206国道25公里,兰薛、枣徐、蒙台等
三条省道共57公里。地方公路有6条县道共83公里,乡村道路共647公里。1998年全区
营运车辆1968台,客运量64万人次,周转量19万人公里,货运量210万吨,周转量1.5
亿吨公里。京杭运河横贯峄南,水运与苏浙沪等省、市相通。境内古邵万年闸港口,
经过第三次扩建后1998年货运吞吐量达到50万吨,成为煤炭、石膏、水泥等南运的主
要港口。
1998年9月8日,峄城区邮电局分为邮政和电信两个局。全区有邮电机构15处,其
中农村支局13处。至1998年全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9056门,电话
用户12500户,营业总额1697.78万元。有邮运、电信生产及管理用车18部,直达邮路
总长度120公里。
【商业贸易】各种商业贸易网点主要分布在承水路及峄山路两侧,其中大型商场
6个。1998年从业人员2500人,商品销售额5400万元,各种商品出口交货值4.5亿元。
【城建环保】城区已达7.5平方公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区调整到30平方
公里。至1998年,供水、排水、防洪、环卫、绿化、集贸市场、消防等专业规划控制
覆盖率达70%,自来水综合能力达1.8万立方米,城区道路长度27.4公里,绿化覆盖
面积81公顷,排水渠道长度17.05公里,城市基建投资1200万元,居民住宅建设面积
达98.7万平方米。乡镇驻地规划基本完成,村庄编制规划达440个。环境污染治理合
格率达100%,为全国100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之一。
【旅游】峄城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在“万亩石榴园”。石榴园位于城西3公里山
坡上,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公里。园内东西蜿蜒一条旅游线路,连串着青檀寺、
一望亭、园中园、石屋山泉、娘娘坟、匡衡墓等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早在1990年,
就已形成了“六点一线一日游”的格局,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第一榴园风景名胜
区”和“花之路旅游区”。旅游业成为峄城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
客30多万人次。至1998年,旅游业资产已达1200万元,年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
【土特产品】石榴品种有20多个,年产100万公斤,远销10多个大城市。榴叶茶
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阴平小枣年产2.5万斤,远销七八个省、市。另外,还
有石榴汁、地瓜枣、脱水大蒜片等,远销日本和周边省、市。名牌产品主要有仿古乐
器“泗滨编磬”和“榴园”牌水泥等。

文化事业
【科技】全区有区办科研所16个,科学学会12个,会员2000人,全区共有科技技
术人员2500人。自1990年以来,共取得科技进步奖95项,其中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7项,星火、火炬项目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民营科技企业管理项目获
得省科委一等奖。1995年区科委顺利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市)
区”验收。
【教育】1998年,全区共有小学124处,在校学生46699人;初中17处,在校学生
20345人;普通高中3处,在校学生3039人;职业高中1处,在校学生445人。全区共有
教师4031人,其中小学教师2258人,初中教师1481人,普通高中教师217人,职业高
中教师75人。1998年高考考入本科93人,专科231人,中专95人。1998年全区共有各
类幼儿园97所,教师2415人,3~6岁儿童入园率达67.8%。6~7岁学前教育率达98%
以上,区驻地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全区各乡镇都建起了成人教育中心。至1998
年,底阁、甘露沟、王庄三乡镇的成人教育中心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验收。全区9
0%的行政村办起村级农业技术学校。
【文化艺术】全区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电影公司、文联及乡
镇文化站等文化机构24个。各种文艺协会12个,会员230人,书画研究会1个,会员2
5人。全区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正式职工15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人,
中级24人。文艺创作人员有近百名,其中专业创作人员5人。1989年以来在市级以上
报刊和海外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800余篇,出版各种文集13
本。其中,孙百儒的杂文集、散文集等4本,贾新章的诗集2本,张继的3篇小说改编
成电影或电视剧,邵明思的电视剧《匡衡》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刘开允的新
故事《妈妈您不能走》获全国一等奖,孙百儒的报告文学《一路辉煌一路歌》在京获
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榴园之歌》入选北京大型报告文学丛书《中国世纪颂》上卷
首篇。1998年全区有电视台、广播电台、电视有线台、电视插转台和广播站21个。从
1990年至1998年,新闻工作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题材的新闻31200篇,其中省
级8300篇,中央级1500篇。在省以上报刊获奖新闻98篇。
【卫生】1998年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处。其中区级医院2处,区级防疫站、妇幼
保健站、公费医疗部、红十字会门诊部各1处,乡镇卫生院15处。大型医疗设备196台。
有医务人员7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9人,中级178人。5所医院分别被
评为2级甲等医院和2级乙等医院。
【体育】1996年以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少儿竞技体校和武术学校,新建
校舍2500平方米,配备了各种训练设施与器材。1989年省“希望杯”武术比赛获女子
乙组全能冠军,省13届运动会上女运动员王美玲获得5枚金牌,1991年全国乙级队精
英赛中获枪术第二名。至1998年,武术、举重、田径等,获省和国家各类运动会奖励
51次,其中全国冠亚军6人(次),全省冠亚军18人(次)。

重大事件
逍遥村劫皇纲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7月19日,农民王统时(别号快马)、王
统来(别号玉马)、李二天王、曹三、刘光道等,联络50多人,在峄县城西35里的逍遥
村,劫走由峄县解送济南府的13车皇银。此举震惊中外,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全国农村(地区)旅游经济交流大会 1991年9月6~10日,由中国农村经济学研究
会等19个单位联合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峄城区人民政府等
8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农村(地区)旅游经济交流大会在峄城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
委和全国部分省、市、县的领导;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新闻界代表
共170余人出席会议。
枣庄榴花会 1992年6月3~4日,被列为中国友好观光年山东13项节庆之一的
“枣庄榴花会”,在峄城万亩石榴园举行,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学者、新闻记者
以及港澳台胞和外国朋友共258人参加。会议期间进行了经贸洽谈、商品交流和高新
技术信息发布等活动。
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92年6月15~20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
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法国、日本、德国和香港、台湾、
内地的专家、学者130人,国内外记者30人。

著名人物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郡丞(今峄城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幼时家贫,以工赈
学,“凿壁偷光”,刻苦攻读。知识渊博,才智过人。元帝时任太子少傅,后位至丞
相,封乐安侯。成帝时被劾,免官居家。
疏广疏受为叔侄俩,西汉东海郡兰陵(今峄城萝藤)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汉
宣帝时,二疏任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被称为贤大夫。后称病还乡,将皇帝和皇太子
赐给的黄金散赠乡里贫寒之家。
王良字仲子,西汉东海郡兰陵(今峄城古邵村)人。自幼好学,勤于经书。隐居乡
里,教授诸生。光武帝时受聘至京,历任沛郡太守、太中大夫、大司徒司直等职。为
官恭谨,从政清廉。后以养病为由,辞官回乡。
贾三近(1534~1592)字德修,峄县(今峄城贾楼村)人,明隆庆(1567~1572)进士,
以博学宏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兵部右侍郎。多次上疏弹劾不法污吏,革除时
弊,减免赋税,放赈济民,政绩显著。中年辞官回乡主修《峄县志》。

名胜古迹
匡衡墓位于峄城西南13里贾庄村北,南靠匡谈村(匡衡故里)。墓高约8米,直径
35米。有乾隆年间峄县知县张玉树题“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碑。
权妃墓亦称娘娘坟。权妃为明永乐皇帝的爱妃。位于峄城西30里处,墓高约8米,
占地一亩多,墓前一年四季流水潺潺。
贾三近墓位于峄城东南5里处,“文化大革命”中墓碑、石雕被毁,墓中挖出墓
志铭和随葬品砚台、瓷瓶等物。1990年重修。
二疏城遗址位于峄城区萝藤村南约百米处。汉疏广、疏受归老于此。城周三里许,
遗址断面土层中夹杂着大量陶器残片。在遗址内搜集到陶罐、陶拍、石斧等200余件。
万亩石榴园位于峄城西3公里至薛城区交界处,群山之阳,连绵35公里。园内奇
山异峰,古树参天。名胜古迹有青檀寺、石屋山泉等10余处。园内种植石榴树50余万
株,号称“天下第一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