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5&rec=1&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位于山东省南部,泰沂山区的西南边缘,东经116°48′30″~117°4
9′24″,北纬34°27′48″~35°19′12″。东与临沂市的费县、苍山县、平邑县
接壤,南与江苏省的铜山县、邳州市为邻,西濒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北与济宁
市的邹城市毗连。市域西北至东南为一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宽处56公里,南北最长
处96公里。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97%。
【沿革】枣庄在唐宋时期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今之枣庄市境域,明代
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清代和中华民国
时期仍沿袭明制未变。建国后,仍为滕、峄两县,属济宁专区。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
枣庄市,1961年升格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划归枣庄市。
【区划】1998年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5区和滕州市,共设85个乡
镇,5个办事处,3163个行政村。
【人口】1998年全市35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1570人,非农业人口1193430
人。人口密度为780人/平方公里。全年出生31501人,出生率8.93‰,其中男性1661
4人,女性14887人,男、女比为106.33∶100。死亡15829人,死亡率4.49‰。自然增
长率.44‰。全年迁进人口24911人,迁出17076人,机械增长7835人。
【民族】1998年全市少数民族有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
鲜、满、侗、傈僳、佤、瑶、白、土家、哈尼、傣、哈萨克、高山、拉祜、水、纳西、
景颇、土、羌、达斡尔、仫佬、仡佬、毛南、布朗、阿昌、京、畲、俄罗斯、鄂伦春、
基诺、普米族共38个,165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2%。回族约占少数民族总数的
91.3%。

自然条件
【地形】属低山丘陵区,东及东北部多山。山脉大都东西走向,自北而南呈横向
双波形相间排列。北部为500米上下的群山区;市区一带,降为百米以下剥蚀平地;
往南到峄城一带隆起为平缓丘陵;再往南到运河地带又降为平原、低地;在南境界上
又隆起为稀疏浅丘地形。山丘面积163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平原2470平方
公里,占54%,涝洼450平方公里,占10%。
【地质】属华北型地层,地质构造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期。地层分为三类:
古老的变质地层、海相沉积地层和陆相沉积地层。地层岩性有页岩、砂岩、粉砂岩、
黑云变粒岩、黏土岩、石膏岩等。山体多系石灰岩与石灰页岩交互构成,少部分是火
成岩。
【山脉】全市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头160余个,大都集中在山亭区。山亭镇东北
的高山海拔620米,为境内最高山。次为抱犊崮580米。此外,摩天岭578米,熊耳山
509米,越峰山473米,官山460米,大寨山437米,东方山418米。
【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境内韩庄运河、伊家河为大型河道。韩庄运河境
内长39公里,流域面积1828平方公里。伊家河境内长33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
其他多为季节性河道,雨季河水汹涌,陡涨陡落,旱季流水潺缓,甚至干涸。全市河
流分三片分别流入微山县境内的南四湖、本市境内的韩庄运河和苍山县境内的西河。
除韩庄运河、伊家河之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型河道有峄城大沙
河、周营沙河、陶沟河、新沟河、薛城大沙河、十字河、城河、河、北沙河、界河
等10条。
【土壤】分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总面积347591.60公
顷,占全市面积的79.59%。棕壤面积52723.8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5.17%,分布
全市,北部和中部较多,肥力较低,适合种植花生、地瓜和杂粮。褐土面积
204847.40公顷,占58.93%,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土类,各区(市)均有分布,土层较肥
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砂姜黑土面积44166.60公顷,占12.71%,主要分布濒湖沿
运(河)地势平洼地区及北部山区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排水条件差,易干旱,肥力低。
潮土面积44321.47公顷,占12.75%,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滨湖洼地和一些河流的
中下游两岸,适宜种植各种作物。水稻土面积1532.27公顷,占0.44%,主要分布濒
湖和运河东段两岸的平洼地带,适宜种植水稻。全市土壤中有机质偏低,氮素不足,
严重缺磷,部分缺钾,微量元素缺乏症逐步蔓延。
【植被】枣庄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区、阔叶林区、灌丛和灌
丛草本植被区,以及人工栽植为主的水生植被区。全市除耕作地带,有林地面积6.8
0万公顷,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和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3.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23.9%。针叶林0.7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亭区;阔叶林1.7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
亭区和峄城区。草山坡9.60万公顷,灌丛植被分布于丘陵地带,以山亭区最多,灌丛
草本植被分布于滨湖洼地、沿运河滩地和农田隙闲地带。
【气候】枣庄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年温高、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春风大、回暖早、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全市年均气温在1
3.6℃至14.2℃之间。7月最热,1月最冷。极端最高气温40.4℃(1966年7月19日薛城),
极端最低气温_21.8℃(1957年1月18日滕州)。年光照时数2300~2500小时,4~6月最
长,8~10月次之。无霜期200天以上,初霜期为10月下旬,终霜期为4月中旬。年降
水总量一般在750~950毫米,多水年的降水量达1324毫米,枯水年为388.9毫米。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虫灾、地震。干旱灾害发生频繁,
平均1年1遇,受害面积广。水灾主要由暴雨和客水入侵造成。风灾平均2年发生1次,
建国以来造成严重损失的有3次。冰雹天气出现在春、夏、秋3个季节,4~6月是冰雹
集中期。虫灾发生程度越来越轻,次数越来越少。枣庄位于苏鲁交界至南黄海地震重
点监测区,小地震年年均有发生。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全市共有耕地18.67万公顷。水资源境内流域面积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12条,有大中型水库5座。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7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419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高于全省人均水平。矿产资源已探明
的地下矿藏有36种。主要有煤、铁、铜、铝土、石膏、石英石、稀土、陶土、黏土、
蛭石、大理石、花岗岩、白云石、磷矿等。煤炭地质储量64.4亿吨,石膏6亿吨,石
灰石26.5亿吨,大理石9.6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有农作物小
麦、大麦、玉米、谷子、高粱、水稻、大豆等32种,瓜类植物有西瓜、南瓜等50余种。
林木果树类植物有100余种,其中稀有珍贵树种有槲树、八角枫、漆树等23种,药用
植物有660余种,水生经济植物50余种,观赏植物260余种,其它栽培利用植物及野生
经济植物300余种。在动物资源中有淡水鱼70余种,鸟类9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