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4&rec=6&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 位于淄博市中部,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
5′。 南邻博山区,西接章丘市,北与周村、张店、临淄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
与临朐、沂源县接壤。东西最长49公里,南北最宽42公里,面积999.065平方公里。
【沿革】秦时属齐郡。西汉初为般阳县。南朝宋元嘉五年(428年) 改为贝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始称淄川县。唐初置淄川郡。宋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设般阳
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州,次年又改为县,
属济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淄川县属济南道。1 948年3月解放,辖11区。1955
年4月撤县建杨寨、洪山、昆仑区。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区,设淄川区。1958年
4月洪山区并入淄川区。 城区建于西汉初,因位于般水之阳,故名般阳。1998年城区
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6.8万人,主要街道38条。国营商业网点13个,个体商业户
1.3万家,各类工业企业195家,各类学校16处,医院2处,影剧院2处,体育场1处。
【区划】1998年,辖淄城、洪山、昆仑、黄家铺、城南、杨寨、双沟、罗村、寨
里、 黑旺、龙泉、西河、东坪、淄河、磁村、岭子、商家17镇,张庄、太河、峨庄3
乡,457个行政村。
重点乡镇:淄城镇为区机关驻地,辖16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常驻人口8.9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面积15.7平方公里。蒲松龄故居位于城东,淄川服装
城坐落在城内孝妇河西畔。1998年全镇社会总收入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6元。
先后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示范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
体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保持省级文明镇荣誉。
【人口】1998年,总人口668169人。其中男337498人,女330671人,男女性别比
例为102.06∶100; 农业人口456665人,非农业人口211504人,山东省地方城镇人口
8729人。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9人。 出生率11.6‰, 死亡率5.72‰,自然增长率
5.88‰。暂住人口33140人。
【民族】 有少数民族19个,857人,其中回族647人,满族104人,蒙古族32人,
黎族26人, 佤族9人,壮族8人,苗族5人,朝鲜族5人,锡伯族5人,其它民族16人,
主要分布在洪山、淄城、昆仑、寨里、岭子、西河等镇。

自然条件
【地形】位于淄博盆地中部,东、东南、西南部为中低山区,局部为山间洼地及
河谷地形, 北部、西北部则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及平原。最高处在黑石寨,海拔9
23米;最低点在杨寨镇北部,海拔48米。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其中平原
面积93.175平方公里, 地面标高均在100米以下, 平均地面坡度1/200。 丘陵面积
345.321平方公里,高度150米左右。山区多数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
【山脉】有大、小山头1945个,主要山头有:黑石寨:位于峨庄乡后紫峪村东部,
海拔923米,为区内最高山峰。三台山:位于昆仑西北5公里,跨越昆仑、磁村镇界向
北毗连凤凰山, 山坡平缓,较圆秃,一般倾斜35~50°,主峰三台山海拔360米。黉
山:位于淄城东北5公里,跨越寨里、罗村、双沟镇边界,其山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主峰海拔320米,地下矿藏丰富,山阳有郑公(康成) 书院,山阴有鬼谷(子)洞,是历
史名山。
【河流】 有4条过境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淄河,境内段长33公里,流域面积
385.8平方公里。孝妇河,境内段长26.5公里,流域面积396.8平方公里。范阳河,境
内南支长17.5公里,西支长16公里,流域面积199.9平方公里。青杨河,境内段长7.3
公里,流域面积16.55平方公里。
【土壤】 属于褐土类,下分4个亚类、10个土属、35个土种。主要是耕作土壤,
有机质含量1~3%, 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63%。全氮表土含量平均0.088%,耕层平
均为0.083%, 表土碱解氮58PPM。全磷含量普遍很低,表层含量平均为0.062%,耕
层为0.052%;土壤速效磷含量也很低,耕层平均为12PPM。速效钾含量较丰富,耕层
平均为131PPM,除个别作物和个别地块外,一般不缺钾。褐土性土,面积31358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42.8%,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多生杂草或种植林木。淋溶褐土,
面积1946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2.7%,保肥保水性强,透水性差,适耕期较短,适
宜种植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褐土,面积37801.8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51.5%,
适耕期长,通气透水性良好,保肥保水,肥力水平不一,产量高低悬殊。潮褐土,面
积2219.8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3%,保肥保水性好,熟化程度高,适宜种植。
【植被】有栽培作物、林木、自然植被3种类型。栽培作物占可利用面积的92%;
林业用地面积34467公顷,林木覆盖率37%。自然植被占30%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暴雨、冰雹、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大风等。
据1959~1998年统计:旱涝,春季大旱发生13年,占33%,偏旱发生16年,占40%,
春旱发生总机率73%;夏旱发生8年,占20%;秋季大旱发生5年,占12%,偏旱发生
17年,占42%。夏季偏涝发生6年,占15%;秋涝发生6年,占15%。暴雨,平均每年
出现1.3次。 1966年7月15日,峨庄一带下暴雨,降水300毫米,水库决口,冲毁房屋
424间、土地853亩,淹死153人,冲走树木22.5万株,直接经济损失56万余元。冰雹,
平均每年1.1次。干热风,轻重干热风平均每年7.4天,出现年率95%。低温连阴雨,
麦收烂场雨每年平均5.5天,出现年率68%;秋季低温连阴雨每年平均3天,出现年率
为18%。霜冻,年平均无霜冻期196天。1961年4月15日出现-4.6°C低温,小麦受害
面积3267公顷,其中绝产167公顷,果树受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总面积99933.33公顷, 以山、 丘陵为主, 耕地仅有
23344.43公顷,占23.36%,林地30199.85公顷,占30.22%,未利用土地28131.23公
顷,占28.15%。水资源年均降水量657.75毫米,地下水可利用储量1.47亿立方米/年。
地表水可利用量加上太河水库分水量共0.34亿立方米/年,全区人均占有水资源276立
方米。 矿产资源可采储量煤炭1500万吨, 耐火粘土841万吨,页岩质红粘土 (紫砂)
1000万吨, 花岗岩1000万吨,石灰石2万亿吨,铁矿石60万吨,石英砂1500万吨。生
物资源林木资源, 共有树种40科、78属、146种,乡土树种有楸、国槐、侧柏等,引
进树种有杨树、桐树等,经济树种有梨、杏、苹果、花椒、柿子、软枣、山楂、香椿
等。动物资源中,大牲畜有牛、马、驴、骡,肉食畜有猪、羊、兔,家禽有鸡、鸭、
鹅,野生动物有獾、狐狸、黄鼠狼、喜鹊、乌鸦、猫头鹰、鳖、山蝎等。

经济状况
【综述】 199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0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为5.89亿元、 45.82亿元、29.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9亿元,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 支出2.30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
51.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5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331元。
【农业】1998年,有耕地23344.43公顷,人均0.035公顷。耕作制度多为1年2作,
部分山地1年1作或2年3作, 复种指数180.9%。除轮作制外,还有间作制、套种制。
1978年,淄川区被定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试点县,1996年列入“山东省农业机械化
工作25强县”。1998年,农机总动力23.6万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67.4千瓦;机
耕面积8533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36.6%; 有效灌溉面积10400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
44.5%。农业总产值6.54亿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
种植业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其次是谷子、高粱、大豆、地瓜等。1998
年种小麦16800公顷, 亩产313公斤,总产79057吨;玉米14667公顷,亩产377公斤,
总产84422吨;豆类、谷子、地瓜、高粱共4867公顷,总产14950吨。经济作物主要有
花生、黄烟和蔬菜,种植面积4800公顷,总产16.8万吨。自1978年以来,区内小麦品
种更新5次,玉米品种更新4次,先后推广农业新技术25项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0余
个,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吨粮田开发、旱作农业开发、高产高效农业开发,大力发展
特色农业。1998年种植业产值34128元。
林果业 1994年提前1年实现省“八五” 造林绿化达标和灭荒达标。林木种类繁
多,经济林面积6667公顷,其中果园面积3333公顷,果品年产量2092万公斤。仲秋蟠
桃、甜杏米、池梨等本地优良品种果树的种植已初具规模。199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
省经济林木生产基地县(区)。1998年林果业产值1亿元。
畜牧业 过去以养猪为主,辅以养羊,用以解决肉食供应和肥源,其次是饲养使
役大牲畜。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有较大发展,1998年大牲畜存养1.51万头,畜牧小区
1 0个,规模养殖场户3980户,为全省梅花鹿养育基地。畜牧业产值3.6亿元。
水产业 1998年,有可利用淡水养殖面积533公顷,渔业专业户221户,淡水渔业
产品有20多种,总产量543吨。水产业产值203.99万元。
【工业】1998年,有工业门类20多个,企业总数19586个,其中乡镇企业19561家,
从业人员16.6万人,全区6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130.92亿元
(按90年不变价计算) 。 1995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25个先进区县之一。 私营企业1
708家,其中资产100万元以上的350家,安排就业人员6.8万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
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77%。合资企业242家,利用外资规模、外资到位率、出口
创汇额居全市各县区之首。为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组建市级以上企业集团
74个,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23个,省级企业集团28个。有13类 (纺织、化工、医保、
轻工、五矿、工艺品等)200多种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外贸收购值10.1
亿元,出口创汇8342.5万美元。主要工业门类:煤炭:为支柱产业,有煤井89处,年
产原煤80万吨。 陶瓷:有建陶企业100多家,引进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建陶生
产线57条, 年产各种规格墙地砖1.1亿平方米, 为全国建材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
1988年开始建电厂, 有电厂3家,装机容量4.8万千瓦,年发电2.52亿度,年供热量1
41.85万吉焦。纺织: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龙头企业,总资产4.6亿元,采用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纺纱、织布、成衣生产设备,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产品出口率80%,年创汇3000万美元。1990年获自营出口权。1995年成为山东省纺织
业首家获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企业。 医用器材: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是主要
生产医用器材的村办企业,主要产品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注射针、产包等,
产品80%销往欧洲、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年创汇100万美元。 1998年4月取得ISO9002质量标准认证,10月成为国内医用器材行
业第一家通过CE欧共体认证企业。
【交通邮电】有国道张博公路和胶(州)王(村)、湖(田)南(庄)、庆(云)淄(川)、
泉(头) 王(村)4条省道,境内长122.3公里。1985年以来,新建、改建区乡道路30条2
39公里, 乡村道路158条575.15公里,其中沥青路188条650.1公里,增加公路里程71
4.65公里。1998年公路通车里程944.6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4公里。有营运
车辆7379辆,客运量942万人,货运量1262.2万吨。
1989年开通使用程控电话,1998年程控电话总容量10万门,通讯传输实现光缆化。
邮政营业总额1.26亿元。1993~1996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邮电10强县(区)局。
【商业贸易】1988年始建淄川服装城,先后兴建七期工程,有营业摊位1.3万个,
1993年成为全国10大工业品市场之一, 1994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1998年连续5次
获得全国文明市场称号。淄川建材市场始建于1990年,1998年扩建为建材城,总营业
面积200万平方米, 成为江北最大的建材市场,1995年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1998年
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淄川鞋业批发市场,营业门头1168套,是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
高的鞋业批发市场。 1998年全区有商业网点1470处,各类市场65处,成交额104.1 1
亿元,其中服装城和建材城分别为49.2亿元、39.5亿元。区内粮油产不抵销,属粮食
调入区。 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年度, 完成国家定购任务4351吨, 从外区县调入1
2000吨,实际完成政策性购进16351吨,政策性销售5251吨,市场性购进20077吨,市
场性销售22535吨。
【城建环保】1998年城区道路133条,人行道20万平方米,排水管15条,总长4.7
万米,路灯1591盏,总功率389.58千瓦,城市桥梁12座,防洪堤2460.8米。1973年城
区居民始用自来水,1982年始相继建成四大供水工程,1998年日供水能力近13万立方
米, 城区平均日供水3.1万立方米。乡镇自1990年始实施社会化供水工程,1998年全
区实现社会化供水。199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6平方米。城区公园6处,面积
189.33万平方米,游园绿地8处,园林绿化总面积524.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28
%,人均公共绿地7.95平方米。1991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1994年建无害化垃圾处理
场1处, 日处理垃圾400吨。1988年开始集中供热,供热面积4.2万平方米,1998年城
区供热面积增至113万平方米。 2200多户居民用上管道液化气。投资2000多万元分期
分批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 1998年底工业企业COD下降5000吨,工业废水净化
处理率90%。 投资1800万元完成18家水泥厂27条生产线烟尘治理任务,年减少粉尘2
万余吨。
【旅游】90年代,以城郊农村为主体投资单位,先后开发留仙湖、杜坡山、聊斋
园、梓山等风景区,建景点50余处。1998年游客130.4万人次,旅游收入628万元。
【土特产品】主要有甜杏米、池梨、无核软枣、柿饼、花椒、花生等,大部分产
于东部山区,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土特产品有柿饼、山楂饼、杏仁、槐米。淄砚为手
工制作,有100多个品种,80年代曾出口日本,现大部分销往北京、广州等地。毡帽、
砂锅为传统产品,五六十年代盛行,现销量少而产量低。地方名吃有肉烧饼、纪氏肴
鸡等。

文化事业
【科技】 1998年,有厂办科研机构63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793人,其中高级
365人,中级4136人,初级20292人。自1986年实施星火计划以来,共完成星火计划项
目171项, 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5项,重大科技成果157项。高新技术企业21家,培育
高新技术生长点9个。 自1990年始连年被省、市科委评为星火计划工作和专利工作先
进单位。 199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 1996年成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
(区),列第18位。1997年被定为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区。
【教育】1994年跨入全国首批实现“两基”的区县行列,20处乡镇义务教育水平
有14处达到优秀。 1998年有各级各类学校269处,在校生8.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
9.8%。 幼儿园375处,在园幼儿1.6万名,被评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单位。1998年高
考, 录取本科生171人,专科生255人,高中中专152人。20处乡镇成人中心学校全部
达到省、市级规范化标准,457个行政村都有成人学校,其中108处达到市级规范化标
准。私人办服装、艺术、武术等学校29处,每年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2000余名。先后
被评为全省城镇校改、师训工作、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文化艺术】1993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社会文化先进区。1998年有区级文化馆1处,
乡镇文化站20处,村庄文化大院250个,农民业余剧团18个,区图书馆1处 (藏书10万
册) , 区属影剧院2处, 乡镇电影院8处。《雄鹰迪斯科》、《剪子·包袱·锤》、
《英雄少年》等舞蹈节目在全国获奖。几年来举办书画、摄影展览60余次。1994年以
来60余人(次)书画、摄影作品获市级以上奖。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戏剧有五音戏、吕
剧,传统节目有商家大鼓、磁村花鼓、打铁花、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扮芯子、
划旱船、扭秧歌等。自80年代始,每年正月十五组织全区性的闹元宵活动和元宵灯会。
1956年3月成立淄川区有线广播站,1998年建立淄川人民广播电台。1980年3月开始转
播电视, 1986年1月成立淄川电视台,1990年10月建立淄川有线电视台,1997年被评
为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区。1998年有线电视实现光缆传输,能同时转播32套电视节目。
【卫生】全区农村实现初级医疗保健,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医疗保险。有二级甲等
医院2处、一级甲等医院6处,区防疫站达到全国县级一等标准。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卫
生改水先进区,省级食品卫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区荣誉称号,区中医院获全国
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共有区直卫生医疗单位7处,乡镇卫生院21处,村卫
生室412处。 有病床110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8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的92人,中级299人。拥有螺旋CT、彩超、1000MAX光机、钴-60治疗仪等设备,能开
展游离带血管拇指再造术、 右前臂下1/3完全断肢再植术等高难手术。法定传染病发
病报告率从50年代的1279/10万下降到151/10万,计划免疫实现了第三个85%的目标。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1岁。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名列全市前茅,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率均达到99%以
上,1988年以来,全区共少生18600个孩子,有898对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夫妇自愿退
出生育二胎指标。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区(县)”称号,区计
生委被国家人事部、国家计生委表彰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体育】 公共体育设施有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乒乓球训练房1个,竞技体育学
校1处, 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处。区属中学淄博十中
男、女排球队多次代表淄博市参加省级比赛。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
乓球、象棋、拔河、门球、太极拳、剑等。1987年获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区)称号。
多次举办省级和国家级比赛。 有18个乡镇被表彰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有2个乡镇分
别获得全国、全省亿万农民体育健身先进乡镇称号,有1个乡镇2次被表彰为全国群众
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重大事件
刘德培起义 1860~1861年,刘德培领导淄川民众进行抗漕斗争。后组织“信和
团”,占领淄川城,自称“大汉德主”。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军僧格林沁部掘长壕
困淄城,义军粮尽,被迫突围。后刘自刎于大白山下。
北大井透水惨案 淄川煤矿北大井位于淄川城东,其第二竖坑靠近周瓦庄断层。
日本人把持下的“鲁大公司” 为掠夺煤炭, 命令工人将断层附近的煤采光,结果于
193 5年5月13日11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透水惨案,淹死矿工536人。事后“鲁大公司”
又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勾结,用威逼利诱等手段镇压矿工和遇难矿工家属的正
义斗争。
河东、杨寨、龙口惨案 日本侵略军占据淄川城后,镇压附近河东村的民间武装
组织“铁板会”,于1938年1月3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日) 夜间,将河东村包围,杀死
村民276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烧死、抢夺大牲畜200余头。同年2月2日又血洗杨寨
村,屠杀130余人,烧毁房屋800余间。2月4日佛晓,包围龙口村,残杀53名青壮年。
太河惨案 1939年3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率领去延安
和山东分局受训的党、政、军干部70余人,在三支队十团二营四连和三营七连的护送
下,从张店卫固出发,途经淄川太河乡,驻守该地的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所属的王尚
志部,阳允借道,暗设伏兵,30日晨对八路军发动突然袭击。八路军除前卫38人突围
外,其余200余人全部被俘,鲍辉等大批同志先后惨遭杀害。
马鞍山战斗 马鞍山是淄河上游一座险要山峰。 1942年11月9~10日,在山上养
伤的30余名八路军伤病员和家属,在副团长王凤麟的带领下,凭借山势与疯狂围攻的
千余名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战斗,最后除跳崖者中有两名幸存外,其余全部
壮烈牺牲。

著名人物
高珩(1614~1696)字葱佩,号念东,淄川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为翰
林院庶吉士。入清后官至刑部左侍郎。为清初著名诗人,诗作不下万余首,散佚较多,
后编定为《栖云阁诗集》16卷、《拾遗》3卷、《栖云阁文集》15卷。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庄人。清代著名文
学家。著述颇多,计有《聊斋志异》8卷、《聊斋诗集》8卷、《聊斋文集》13卷、杂
著5种、 戏3出、通俗俚曲14种。其中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90余篇,多以谈狐说
鬼的方式,抨击社会时弊,其思想性、艺术性均达到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蒲因此被
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刘德培(?~1863)字雪田,后改为春田,开河村人。农民起义领袖。清咸丰十年
(1860年),淄川民众骤起闹漕,刘为群众拟抗漕呈文。清咸丰十一年十月,领导淄川
民众1000余人开展第二次抗漕斗争获胜。同治二年(1863年)春,清廷派亲王僧格林沁
统帅大军入淄邑,亲自督兵炮击城内。六月二十二日,刘率义军转移,至蓼坞大白山
下时,被清军围困,刘拔剑自刎。
路大荒(1895~1972)原名路鸿藻,字笠生,号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等,菜园村
人。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专家。30年代初,他陆续在上海《申报》、《国闻周报》
和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发表研究蒲松龄的文章。1935、1936年分别出版《聊斋志
异外书磨难曲》 、 《聊斋全集》。1962年出版他毕生研究、整理蒲松龄著作的别集
《蒲松龄集》,计123万字。
车锡贵(1898~1931) 演礼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淄川炭矿
工会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6月在马家庄南庙罢工斗争中被捕,他英勇抗争,被释放。
1929年再次被捕,关押在济南第一监狱。1931年4月5日,同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人一
起被杀害于济南。

名胜古迹
蒲松龄故居位于蒲家庄。1956年扩建南院,与故居衔为两进院落,增建南大门,
请郭沫若题写“蒲松龄故居”门匾。196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辟
为纪念馆。为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杨寨塔位于杨寨镇杨寨村,为仿楼阁式,8面7级。塔身为纯砖结构,空心,高约
18米,内有楼梯通顶层。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已视为古迹。
青云寺旧名上泉庵,位于岭子镇槲林村西北约里许处。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明清
两代多次重修。原为一宏大庙宇建筑群,张中发、蒲松龄等名士撰文的石碑达70余方。
“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拆,碑林被砸,仅存天王殿、祖师殿。1997年岭子镇政府
重新修复庙宇群,并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苍龙峡位于西河镇龙湾峪村西蜘蛛山。“苍龙峡”三字刻于洞外石壁;洞门上方
砖雕“渐入佳景”引人穿洞。与蜘蛛山东西相邻的小山为白鹤林,现尚有明清碑刻数
方,碑文中有“苍龙峡之胜地,淄邑奇观”的赞语。
马鞍山位于淄河镇,主峰四周是悬崖峭壁,唯有东顶西南侧的悬崖上有一条人工
开凿的132级台阶, 形似“天梯”直通峰顶。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马鞍山战斗就发
生在这里,27名同志壮烈牺牲。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