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78&run=13

【山东铁路】在山东省境内,自1899年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起至1987年,铁路建设已有近90年的
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省内仅有胶济,津浦两条干线和张八、磁东、兖济、临枣4条支线,
正线延展长度共885公里。建国后,山东铁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
截至1987年底,全省共有铁路干线6条、支线13条,营业里程为2042.1公里,正线延展长度为2968.1公
里, 分别为建国前的2.3倍和3.4倍, 占全国运营里程的3.9%。 1987年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铁路线
0.01894公里,除聊城地区和威海市外,其他市地驻地都有铁路相通,已初步形成干、支线纵横交错,
互相衔接,连接城乡,沟通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北的铁路运输网。1987年旅客发送量为4212万人次,
货物发送量为7072万吨,分别占全省客、货运量的16.7%和19.6%,担负着全国铁路5.3%的运输周转
量,使山东省成为我国铁路运输量繁忙、列车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在6条干线中,津浦铁路(复线)省内部分位于京沪干线中段,纵连南北,南起微山湖畔的韩庄
车站,北至德州之北的长庄车站,途经薛城、滕州、兖州、泰安和济南等地,全长413公里。胶济干
线(复线) 横贯东西, 东起海滨城市青岛,西止省会——济南,途经潍坊、青州和淄博等地,全长
393公里。1956年建成的蓝烟铁路全长183公里,西接胶济干线蓝村,东通烟台海港;1974年建成的辛泰
铁路全长163公里,北连齐鲁化工基地——辛店,经鲁东山区,南至泰山脚下的泰安车站与津浦干线
接轨;1980年新建的济菏铁路全长125公里,将我省西南两地区——济宁、菏泽连成一体,连同建国后
修复的兖济(兖州——济宁)支线,构成兖菏新线;1984年新建的兖石铁路全长308公里,穿越沂蒙山
区,将兖州与石臼所海港东西相连,并与兖菏新线,新菏(新乡——菏泽)新线相沟通,形成了一条
同陇海铁路平行的东西干线,在兖州车站与津浦铁路交会。胶济、蓝烟、兖石3条干线连接了3个港口,
构成晋煤外运、北煤南运、水陆联运的重要通道。
在13条支线中,由津浦干线接轨的有建国后修复的薛枣(薛城——枣庄)、兖济(兖州——济宁)
和磁东(磁窑——东都)支线;建国后新建的东莱(东都——莱芜东)、泰肥(泰安经肥城延至湖屯)
支线。由胶济干线接轨的有建国后修复的淄八(淄博经博山至八陡)支线和由此线引出的淄洪(淄川
——洪山)、南罗(南定——罗家庄)支线;建国后新建的淄东(淄博——东营)支线和由此线引出
的博小(博兴——小营)支线,以及修建胶济复线时由于改线而形成的坊子(潍坊——坊子)支线。
此外还有1987年由山东地方铁路局修建的全长72公里的益羊(益都——大家洼)地方铁路。

上述众多的铁路干线、支线,为省内煤炭、原油、化工产品运输和各大工矿企业的生产运输以及
繁荣鲁东南、鲁西南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内铁路桥梁和隧道建设,在建国后也有较大发展。共有铁路桥梁3227座,总长10.85万米,分别
为1949年的2.74倍和5.32倍。其中500米以上的特大桥有13座,在津浦铁路上长达5698.3米的曹家圈黄河
特大桥和新菏铁路上长10282米、居全国桥梁长度之首的长(垣)东(明)黄河特大桥,分别于1981年
和1986年建成使用。建国前山东铁路无隧道,70年代初期铺设辛泰铁路时,建隧道22座,总长1.09万
米,占全线长度的6.8%,最长的口头隧道全长1228.32米。
至1987年末,全省铁路共有236个车站、19个旅客乘降所,其中济南、济南西、青岛为特等车站,
淄博、蓝村、烟台、德州、兖州为一等车站,高密、益都、潍坊、胶县、东风、泰安、邹县、滕县、
薛城、济宁、菏泽南、凫村、临沂、石臼所为二等车站,此外还有35个三等车站和179个四、五等车
站。在地方铁路——益羊线也设有6个车站。
青岛、烟台、石臼所3个港运站为通往祖国南北各港和世界各地的运输通道。兖州、平原、明水、
胶县、博兴、泗水等17个站为县政府所在地车站,占全省县数的19%。三等以上和部分四五等车站,
均与公路相通。这些车站在省内星罗棋布,组成了全省的客货运输网。
在省内津浦干线列车密度最高区段,每日有102对(204趟)客货列车在不停地奔驰,平均7分钟发
出一趟列车。在胶济线列车密度最高区段每天有57对(114趟),平均12分钟发出一趟列车。全省共有
64对旅客列车昼夜运行。其中特快列车6对,直达快车32对,济南铁路局管内快车6对,普通客车20对。
在这些客车中由济南铁路局担当乘务的有45对,外局担当的19对。
从省内始发,开往外省的有20对,其中有青岛始发横跨鲁、苏、皖、豫、陕、甘、青7省开往西
宁的102/103次直快;有济南始发,途经鲁、冀、辽、吉、黑5省开往哈尔滨和佳木斯的116/117、192
/193次直快;还有济南、青岛、烟台始发,分别开往北京、上海的297/298、25/26、239/240、231
/232、284/285次特快和直快。
外省、市(局)始发,途经本省的有17对特快和直快客车,如北京开往上海的13/14、21/22次
特快,哈尔滨开往上海的55/56次特快等。

在省内运行的有19对快、慢客车,如济南开往青岛的319/320次和济南开往烟台的93/94(特快)、
303/304次等。除此之外,每逢春运期间、“五一”、“十一”和新老兵运输繁忙时期,还在不同区
段增开一些临时客车和军运专列。
山东省境内,旅客列车众多,交通方便,不仅去北京、上海和各邻省有直达快车,就是去千里之
遥的兰州、西宁和华北的太原、包头,东北的哈尔滨、佳木斯也有直达快车,可谓山东铁路通往四面
八方。
解放前,山东铁路的站舍服务设施普遍简陋,设备不全。除济南站有天桥、地道,青岛和济南两
站各有一个较短的风雨棚外,其他各站均无上述设施。就连济南、青岛这样的大站也无旅客候车室。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铁路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渐提高,客流
量每年以4%左右的幅度递增,为解决运能小、运量大的问题,国家对山东铁路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
金,1949~1986年共投资41.8419亿元,因此为旅客服务的站舍设施也逐年得到了改善。截至1987年底,
在22个特等和一、二等站中,站前均有新建或扩建的大广场;增建地下道21个、风雨棚43个;泰安、
淄博两站还增建了天桥。236个车站均有候车室,三等以上车站的候车室宽敞明亮。泰安、益都两站
新建的候车大楼(室),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三等车站中,明水、周村、
辛店等为新建站,候车室、地下道、风雨棚等主要设施一应具全。
近年来,为配合提高运能、扩大列车编挂辆,省内三等以上车站均延长了站台、到发线和客车上
水井等设施。站舍设备的改善,不但提高了运输效益,而且给旅客的旅行生活提供了方便。
在行包运输和餐茶供应方面,省内三等以上车站的行李房、仓库、普遍进行了扩建或改建。在旅
客列车中,除短途客车外均挂有餐车,餐车供应一日三餐,各种啤酒、露酒、香烟、食品和高、中、
低档的炒菜样样皆有;各主要大站的候车室、站台上还有售货亭(部);各大站的广场附近,均设有
宾馆、饭店,旅客在旅行中随时可买到各种风味名产。不少大站还开展了代办旅客住宿和铁路、公路、
海运客货联运,一票到家,减少了旅途中的麻烦,受到广大旅客的好评。
建国以来山东全省铁路客货运量每年递增情况表:

┏━━━━━━━━━━━━━━━━━━┳━━━━┳━━━━┳━━━━┓
┃ ┃ ┃ ┃ ┃
┃项目 ┃1950 ┃ 1978 ┃ 1987 ┃
┣━━━┳━━━━━━━━┳━━━━━╋━━━━╋━━━━╋━━━━┫
┃ ┃ 发送量 ┃ 万人 ┃ 888 ┃ 3466 ┃ 4212 ┃
┃ ┣━━━━━━━━╋━━━━━╋━━━━╋━━━━╋━━━━┫
┃ 旅 ┃ 占全省总运量 ┃ % ┃ ┃ 35.6 ┃ 18.5 ┃
┃ ┣━━━━━━━━╋━━━━━╋━━━━╋━━━━╋━━━━┫
┃ ┃ ┃ 百万人 ┃ ┃ ┃ ┃
┃ 客 ┃ 旅客周转量 ┃ ┃ 1434 ┃ 5535 ┃ 15608 ┃
┃ ┃ ┃ 公里 ┃ ┃ ┃ ┃
┃ ┣━━━━━━━━╋━━━━━╋━━━━╋━━━━╋━━━━┫
┃ ┃ 占全省总运量 ┃ % ┃ ┃63.4 ┃ 59.5 ┃
┣━━━╋━━━━━━━━╋━━━━━╋━━━━╋━━━━╋━━━━┫
┃ ┃ 发送量 ┃ 万吨 ┃ 585 ┃ 5939 ┃ 7072 ┃
┃ ┣━━━━━━━━╋━━━━━╋━━━━╋━━━━╋━━━━┫
┃ 货 ┃ 占全省总运量 ┃ % ┃ ┃25.8 ┃ 19.5 ┃
┃ ┣━━━━━━━━╋━━━━━╋━━━━╋━━━━╋━━━━┫
┃ ┃ ┃ 百万吨 ┃ ┃ ┃ ┃
┃ 物 ┃ 货物周转量 ┃ ┃2641 ┃ 25746 ┃ 49068 ┃
┃ ┃ ┃ 公里 ┃ ┃ ┃ ┃
┃ ┣━━━━━━━━╋━━━━━╋━━━━╋━━━━╋━━━━┫
┃ ┃ 占全省总运量 ┃ % ┃ ┃ 81.5 ┃ 73.9 ┃
┗━━━┻━━━━━━━━┻━━━━━┻━━━━┻━━━━┻━━━━┛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已经“超负荷”的铁路运输受到新的冲击。从1978~1987年,山东铁路客运
量发展速度为121.5%,货运发展速度为119.1%,旅客发送人数平均每年递增82.9万人,货物发送量平
均每年递增125.9万吨。鉴此,铁路部门对原有设备进行部分更新、增建和技术改造,新建、扩建了
部分编组场,并采取延长站台、扩编车辆、客流大的季节增开临时客车和加挂车辆等一系列措施,尽
量减轻旅客乘车难的问题。
人民铁路为人民。为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铁道部组织全国较大客运站和进京进沪快车每年
进行一次红旗竞赛评比活动,并经常进行尊客爱货和优秀服务的思想教育。在大站人多拥挤和列车严
重超员的情况下,广大铁路职工想方设法,尽职尽责,克服种种困难,为旅客提供方便。随着客流量
的增长,大站普遍增设了售票窗口,有的大站在市内多处增设售票所(点),开展送票、电话订票等
业务,不少车站、列车段还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旅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旅客意见,研究改进服
务工作,虽说车内人多超员,还是坚持送水、送饭、清扫卫生,受到了广大旅客的好评。1987年全省
站、车荣获铁道部评定为红旗列车竞赛第一名的有297/298次;省命名文明车站4个,文明列车2对;
市命名文明车站13个, 文明列车17对,铁路局命名德州站为红旗车站,命名文明车站29个,文明列车
10对;铁路分局命名文明车站166个,文明列车30对。

【济南车站】位于济南市经一路北侧,是津浦与胶济铁路的交会点,在津浦线351公里加423米处。
车站东西走向,坐北朝南。现为特等站,隶属于济南铁路分局。
济南车站原在现济南铁路分局大院内的一大楼,为德国修筑胶济铁路时于1904年所建;后来修筑
津浦铁路时又于1912年在现站址修建济南站。两站间有连接线相连。日军侵占济南后,于1938年5月将
胶济铁路进站线改建到津浦铁路的济南站,两站合并。

现在的济南站舍,建筑面积8528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候车大楼、软席候车室、贵宾室、
钟表楼、售票处、迎宾门、行李房、签证处、铁路车站公安派出所和车站出口处。
济南车站原无专用的候车室,旅客在售票处内和广场的风雨棚下候车。随着旅客量的增长,1958
年新建了4605平方米二层候车大楼,楼上为快车候车区,可经站内天桥到各站台;楼下为慢车候车区,
经一站台上天桥到各站台。为方便旅客,在候车大楼内设有军人、母子候车室和问询处、小件行李寄
存处、售货部、医药亭、邮政亭等服务设施。
钟表楼为圆柱形绿色德式尖顶建筑,高22米。尖顶之下四面镶嵌直径1.2米的大钟,它不仅为广
场的旅客和周围的群众提供了方便,而且作为历史的遗迹已成为济南站的象征。车站售票大厅内设有
12个窗口,发售通往全国各地的客票。车站形似牌坊的3个迎宾大门是1972年省市领导机关举办大型接
待活动,为方便车辆出入而修建的。车站二层建筑的行李房,面积为724平方米。车站还设有联运办
公室,组织省内铁路公路联运和烟台到大连的水运。
车站前广场占地约9450平方米。广场的南面设有旅馆介绍处,西边旅馆街有铁路工人俱乐部,内
设电影院和闭路电视;广场西头路西有济南旅社和铁路旅行宾馆大楼;广场周围设有行李寄存点、餐
馆和商店。这些设施大大方便了旅行生活。
济南车站位于省会所在地,是济南市的窗口。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
客货运输需要和解决旅客乘车难的问题,先后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造。车站内原有3个站台,7股到发
线,最长的二站台只有432米,仅能容纳17辆客车。1985年新建了第四站台,1987年又延长了4个站台和
各条到发线,现在每一站台都能接发20辆客车。原来,只有二站台行车室的两边有不到50米长的风雨
棚。近年来在天桥和一、二、三站台都扩建了风雨棚,改造了地下道,增设了洗漱池及售货亭,进一
步改善了旅行条件。
为了方便旅客购票,1983年在广场西头增建了北去售票房。近年在军区三所、军区后勤部、济南
饭店等处增加了1个售票所和9个预售点。1986年7月起,又在没有铁路的聊城地区行署驻地——聊城市,
设立了客货营业点,被人们称为“没有铁路的火车站”。
现在济南车站的客运能力比过去有明显提高。每天有27对始发和终到的客车,有30对途经济南的
客车。1987年日均运送旅客2.29万人,春运高峰时日运送3.27万人。从济南车站上车可直达:东至青
岛、烟台,南至合肥、南京、上海、福州,西至郑州、西安、兰州、西宁,西南直达武汉,北至天津、
北京,西北至石家庄、太原、包头,东北至锦州、沈阳、长春、通化、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
地。可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

济南泉水甲天下,市区名胜古迹多。车站广场及附近市区的交通为在济南站下车的中外游人提供
了方便,出站口有客车出租站,车站广场上11路公共汽车,可直达趵突泉、五龙潭、秦琼故居、大明
湖和珍珠泉等名胜。出站向东约140米,上天桥乘5路公共汽车南行可达黑虎泉、解放阁。乘4路公共
汽车北行可达金牛公园和黄河渡口,南可达英雄山烈士陵园。在广场乘18路可达省体育中心和千佛山。
乘近郊公共汽车,南可达秀丽的玉函山和著名的柳埠四门塔;西南可至海内名刹灵岩寺及长清孝
堂山郭氏墓石祠;东南可达险异的禹登山;向东可至著名的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
近年来济南车站连续被山东省、济南市、济南铁路局及分局命名为“文明车站”,1987年荣获铁
道部组织的全国较大客运站竞赛评比第三名。

【德州车站】位于德州市的北隅,在津浦铁路北段233公里加317米处,是津浦与德(州)石(石
家庄)铁路的交会点,南北走向,坐西朝东,隶属北京铁路局天津分局,现为一等站。
德州车站系修建津浦铁路时于1912年11月建成。原始站舍因遭战争破坏已不存在,现有的候车室、
行李房为1960年、1984年先后改建。站舍布局在一站台东侧,总面积为399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1960平
方米,行李房(含仓库)844平方米,贵宾室46平方米。
站内现有旅客站台3座,到发线5股,一、二站台于1985年分别延长至550米、556米,三站台于1986
年建成,长490米,现在均能接发编组20辆的客车。1983年在站台的南北两端增建了横跨3个站台的两
个地下道,为旅客进出站提供了安全和方便。1984年又在3座站台上,增建了各长405米的风雨棚,旅
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宽阔的一站台中部,有两座正方形花园,南北排列,园内有冬青松柏和奇花异
草,春、夏、秋三季百花争艳,群芳吐香,大大美化了站台环境。
站外有4342平方米的广场和具有现代风格的站前花园。广场内有出租汽车和市内公共汽车,广场
的东边有德州饭店和丽华商场(内设旅馆、饭店),南边有交通饭店和二轻商场,为旅客的旅行生活
提供了方便。
德州车站地处德州市内,德州有“九达天衢”和“神京门户”之称,它南连济南直通宁、沪,北
连津、京可达祖国东北、西北边陲,西接石太线通往京广铁路,实为交通要地。该站每日有7对客车
始发到达,27对客车经过,除13/14、21/22、45/46次特快不停外,其他各次均停车办理客运业务。
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6606人次,春运高峰日均发送量7538人次,暑期运输日均发送量6976人次。

德州市名胜古迹有:距德州市北郊约5公里的长庄乡北营村的苏禄国东王墓;在西郊约5公里处有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在德州市东20公里处有东方朔墓、《东方朔先生画赞碑》和《东方朔先生画赞
并序》两处石刻。
德州车站1987年分别获北京铁路局红旗车站、天津铁路分局文明车站和德州市文明车站光荣称号。

【泰安车站】位于泰安市泰山区的西南部,车站中心位于津浦铁路中段423公里加774米处。建国
后修建的辛泰(山东辛店——泰安)铁路和泰肥(泰安——湖屯)支线,分别在站内两端接轨。车站
为东西走向,坐南朝北,面对五岳独尊的泰山。现为二等站,隶属济南铁路分局。
泰安车站系1909年修建津浦铁路时修建,1910年建成。现车站出口东侧的二层木石结构楼即为原
站舍,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客货运输量的不断增长,曾多次进行扩
建和改建。站内原有一、二两个站台,三股到发线。第四、五两股到发线为1958年修建津浦复线时增
建。第三站台于1976年建成,并同时增建了5股到发线。1964年建成横跨3个站台的三孔天桥,解除了
上下车旅客横越铁道的不便。随着客流量的增长,列车扩大编组,1983年延长了一、二站台,增建了
3个站台的风雨棚,为解决旅客上下车共走天桥的矛盾,1988年在3个站台的东头新建了地下道,专供
出站旅客使用。
泰安车站位于泰山脚下, 为适应旅客日益增长的需要, 1987年3月建成了二层候车大楼,总面积
6602平方米,是目前省内铁路二等车站中最大的候车大楼。大楼呈“山”字形排列,中为方形的二层
广厅,高26米,花岗岩石墙。上端为方形平台凉亭,平台之下南、北、东三面各镶嵌一白底黑字四方
形大钟。整个建筑显得巍峨壮观。广厅之东:一层是软席候车室、贵宾室和售票处。在贵宾室和售票
处之间是站内室外庭园。二层为车站办公用房。广厅之西是候车大厅,楼上为南去候车区,与天桥相
通可到各站台。楼下为北去候车区,经一站台上天桥可通各站台。楼上楼下均设有军人、母子候车室,
售货部和小件行李寄存处等服务设施。总面积2960平方米。候车大厅的西部是行李房。
在车站广厅、候车大厅和软席候车室的墙壁上镶有9幅壁画,这些壁画不仅给泰安站增添了艺术
风采,而且使初来泰安的中外游客,驻足泰安站室就能领略泰山的雄姿和风彩。
扩建后的泰安车站,旧貌换新颜,不但提高了运输能力,而且还为旅客提供了候车、购票、休息
等便利条件。现在每天有3对客车从该站始发到达。途经客车31对中,有29对在该站停车。每年“五
一”、“十一”前后,为满足旅客到泰山旅游的需要,济南铁路分局每天都安排加开临时客车3~5对。
1987年日均运送旅客6281人次,春运高峰日均运送旅客7833人,“五一”、“十一”旅游盛季最高日
发送量27603人。

在新建候车大楼的同时,站前广场也由原来的1600平方米扩建为3.1万平方米,是省内铁路车站目
前最大的广场,广场内设有旅游客车和市内1、2、3路环城公共汽车站。旅游客车经岱庙直达泰山的
中天门,换乘索道便可直上南天门。广场西侧为邮电大楼,内设鸿雁宾馆;东侧有泰安宾馆、东风饭
店、百货公司等服务设施。在车站南28公里处的大汶口镇西南汶河两岸,有全国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遗
址。
泰安车站1987年获泰安市、济南铁路分局“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兖州车站】位于兖州县城东隅,泗水河北岸。客站中心在津浦铁路中段507公里加422米处。车
站南北走向,坐东朝西,是新建兖石(兖州——石臼所)铁路和兖新(兖州——河南新乡)铁路与津
浦铁路的交会点。隶属济南铁路分局,原为二等车站,1988年7月晋升为一等站。
兖州车站建于1909年9月,始称兖州府站,1938年日军侵占后更名为滋阳车站,1945年抗日战争胜
利后改称兖州车站至今。
车站原有3个不足350米长的站台,5股到发线。客运站舍建在高台之上,总面积2850平方米。站外
广场狭窄,旅客在临时候车棚内候车;其他设施也很简陋。1985年兖石、兖新铁路建成通车后,对原
有布局进行全面改造,重新修建了3个各长520米、宽10米的站台并在每个站台上新建了全覆盖式的风
雨棚,南北并行挺立,新建的地下道直通站口,排水、照明设备齐全,这不但给古老的兖州城增添了
现代化的气息,同时也为上下车的旅客提供了许多方便。目前正在一站台西侧新建一座二层5401平方
米的候车大楼,并对车站广场进行扩建。扩建工程竣工后,兖州站将以更新的姿态迎送国内外旅客。
兖州车站地处鲁西南平原,是鲁西南最大的客货集散地,货物年装卸量100多万吨,旅客年到发
量4万人。现在兖州车站北达京津,南达沪杭,东接海滨的石臼新港,西连新乡与京广线相通,是连
接祖国内地与东部沿海地区,沟通首都与祖国东南门户的重要铁路枢纽。车站每天始发、终到客车3
对,途经客车29对,除3对特快不停外,有26对直通快车及普通客车均在该站停车,为广大旅客提供
了极大的方便。
兖州县城内保存有大量古迹遗址,主要有西吴寺遗址、兴隆塔、少陵台等,在广场乘车可到达各
景点。
兖州车站与孔子故居——曲阜(三孔旅游圣地)毗邻,是国内外游客到曲阜的必经之地。站外广
场有长途汽车和出租汽车,向东半小时即可直达曲阜,游览孔庙、孔府、孔林、鲁国故城、尼山古建
筑群以及颜庙、周公庙、少昊陵等名胜古迹。

兖州车站1987年分别获济宁市及济南铁路局授予的“文明车站”称号。

【邹县车站】位于邹县县城的西郊,车站中心在津浦铁路527公里加600米处,南北走向,坐西朝
东,隶属济南铁路分局,原为三等站,1988年7月晋升二等站。
邹县车站建于1911年,原有站舍规模很小,共8间平房551平方米,站内设备很差。只有两座250米、
223米的短站台,2股到发线。随着车站附近地区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车站客货运输量逐渐增大,为
满足需要,1958年和1981年先后将两座站台延长至444米和474米。1985年和1987年又在两座站台上建起
了风雨棚和地下道,并建设了总面积为2228平方米的新候车室(内含售票房和行李房、问事处等)。
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1754人。
邹县是亚圣——孟轲的故乡,邹县城内有孟庙、孟府、孟林。邹县城南12公里处有峄山和邾国故
城,城北有铁山摩崖石刻。在峄山西北25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有明鲁荒王陵。在邹县东北50公里处
的尚河区苗子岭之巅有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车站广场内有环城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可通往上述各
地。

【滕县车站】位于滕州市城市西侧,在津浦铁路中段568公里加503米处,车站南北走向,坐西朝
东,隶属济南铁路分局,原为三等车站,1988年7月1日升为二等站。
滕县车站始建于1909年,初建时站舍极为简陋。现站房为1958年改建。站内现有两个站台,站外
设有长途汽车站。该站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为6300人。滕县车站1987年被济南铁路局授予“文明车
站”称号。
滕州原为滕国故地,历史悠久。在市西南7公里处东滕城村有古滕国故城遗址。城东南15公里处
有北辛文化遗址,城东郊城河西岸有龙泉塔等名胜古迹。

【薛城车站】在枣庄市薛城区薛城镇临山路西首。车站中心位于津浦铁路中段602公里加23米处,
南北走向, 坐西朝东, 是薛枣(薛城——枣庄)支线的起点,隶属徐州铁路分局,原为三等车站,
1988年7月晋升为二等站。
薛城车站系修建津浦铁路北段时于1912年建成。原名临城车站。1953年4月23日随当地易名,改为
薛城车站。1940~1945年曾是铁道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活动据点。车站原有13间站房,总面积不
足300平方米。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曾多次进行扩建,但仍不能适应运输的需要。现有
站舍是1974年新建的,由原站址南移250米。一、二站台于1986年延长,次年在二站台修建了风雨棚。
现有地下道与出口相通。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3591人次。

站前广场对面是薛城宾馆,北侧有薛城车务段办公大楼,内设招待所,南侧有其他餐馆旅社。车
站广场内有通往枣庄市内和微山县的公共汽车,交通方便。
在车站北约7公里的薛河北岸有古薛国故城遗址。车站东北约7公里处邹坞有中陈郝古瓷窑遗址。
在枣庄市峄城区棠阴有我国最大的万亩石榴园,贾庄村有汉丞相东安侯匡衡墓,台儿庄区侯孟有逼阳
故城遗址,在市中区东北约10公里处有抱犊崮等名胜古迹。车站西南约15公里处有微山湖,湖中的微
山岛上有张良墓、微子墓。车站广场有市内和长途汽车,为游人提供服务。
薛城站自1982~1987年荣获铁道部全路先进中间站、济南铁路局文明单位和1987年路局红旗车站
竞赛评比第二名。

【济宁车站】 在济宁市区南郊,运河以东,车站中心位于新兖(新乡——兖州)铁路274公里
处。车站东西走向,坐南朝北,隶属济南铁路分局,为二等车站。
济宁车站始建于1912年,原为津浦铁路4条支线之一的兖济支线的终点站。初建时只有两股到发
线,站舍极为简陋。1944年10月兖济支线连同站舍一起被日军拆除。1958年修复重建,当时仅有一个
站台。1985年新兖铁路建成通车,同时对该车站也进行了扩建改造。1987年延长第一站台,增建了第
二站台和连接两个站台的地下道。在两个站台之上建起了两座500米长的风雨棚,远远望去犹如仙鹤
展翅,为济宁车站增添了新姿。
客运站舍自东向西一字排列。有1985年新建的二层楼,楼的西端是五层高的钟表楼,上镶有黑底
白字方形石英大钟。楼内运营服务设施齐全。
济宁车站是鲁西南最大的车站之一。车站每天有始发、终到客车3对,途经客车2对。由于济宁地
区西与菏泽地区毗邻,南和西南部与苏、皖、豫3省相连,相互之间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几十年来山
东又与东北三省人际往来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西南部和苏、皖、豫3省北部去东北的客流量
逐年增长,济宁车站自然成为东北客流的集散地。每年春节前一个多月,苏鲁豫皖去东北的人们开始
由东北返乡,元宵节后再陆续返回东北,客流量剧增,一般每天可达3100人左右,高峰时达4000人。
为此每年都加开济宁至哈尔滨的临时客车,持续开行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济宁车站建在高台之上,站下广场东西两侧有旅馆、饭店、行李寄存处等服务设施。广场内有市
内2、3路公共汽车,乘2路汽车可达市中区的太白楼、声远楼、汉碑群、浣笔泉、东大寺、铁塔、烈
士陵园和老运河等处。

城西郊有京杭大运河,城南约5公里便是南阳湖,乘船可通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通称南四
湖)。城西南约30公里有著名的武氏祠和武氏墓群、尖山崖墓、曾庙等名胜古迹。
济宁车站1984年和1986年分别获铁道部、山东省授予的“文明车站”称号。

【菏泽车站】位于菏泽市区东部,车站中心位置在新兖(新乡——兖州)线166公里加706米处。
该站于1977年12月13日开工修建,1979年9月26日建成,临管运营,隶属于济菏铁路临管处。
站舍南北长120米,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是以行包房、候车大厅、钟表楼等主要
设施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匠心,显得既庄重大方又生机勃勃。车站设有台胞接待处,为台
胞探亲、游览提供服务。
站内共有3座站台,分别长450米、400米和550米,8米宽的地下道将3座站台联通起来。3座站台上
都建有风雨棚。
站内有客运到发线5股,每天接发2对旅客列车。一列是往返于兖州与新乡间的413/414次列车,
乘车旅客主要是附近各县居民;一列是济南至西安的269/270次列车,可把胶济线、津浦线和京广线
上的旅客送到菏泽参观游览。
菏泽市古称曹州, 是菏泽地区行署所在地, 这里有名扬海内外的“曹州牡丹园”及近年恢复的
“古今园”、“百花园”。每逢谷雨前后牡丹盛开时节,站前广场有专车送往迎来。另外,著名的水
泊梁山、被称为“小岱峰”的腊山等名胜古迹都在菏泽地区辖内,有长途汽车为旅客提供服务。
站前广场目前正在扩建,修建中的京九(北京——九江)铁路将从菏泽穿过,那时,菏泽车站将
成为南北、东西交通要冲。

【临沂车站】 在临沂市南部沂蒙路的南端,车站中心位于兖石(兖州——石臼所)铁路174公里
277米处。该站为三等站,隶属于济南铁路局兖石铁路临管处。
车站随1981年开工修筑的兖石铁路而建,1985年12月31日正式通车,与当地的公路、水运网络相
衔接,主要集散鲁南地区的客流和物资,对沂蒙山区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站舍建筑呈“L”型,顺铁路东西走向,坐南朝北。其东部是出站口、行包房,中部是2347平方
米的候车大厅,西部是客运室、售票厅等服务设施,二楼上设有贵宾室和软席候车室。
站内建有各长500米、带有风雨棚的站台两座,客运到发线3股,各长850米,均可容纳20辆车厢。
现在每日接发旅客列车2对,一对是济南到石臼所的305/306次旅客快车,一对是兖州至石臼所的505
/506次旅客慢车。1987年日均发送人数为305人,节假日和高峰日可达785人。

站前有1.25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广场东北角是综合服务大楼,西北角是临沂市汽车南站。沿沂
蒙路向北约1500米是临沂宾馆。
临沂市是鲁南重镇和地区行署驻地,历史文化悠久。从站前广场乘公共汽车可达“临沂革命烈士
陵园”和金雀山公园及闻名中外的银雀山汉墓竹简陈列馆。车站西北约3公里有“书圣”王羲之洗砚
池。乘长途汽车可抵诸葛亮、颜真卿和王羲之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石臼所车站】在日照市石臼镇西北侧,为兖石(兖州——石臼所)铁路的终点站。东、南两面
濒临黄海,是山东省继青岛站、烟台站之后的第三个海港车站。
该站于1983年动工修建,1985年12月31日建成正式通车,现为二等站,隶属于济南铁路局兖石铁
路临管处。
车站沿铁路线东西走向,坐南朝北。站舍占地1100平方米,设施齐全。2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正
在施工之中。
站内现有客运到发线2股,各长461米和874米,分别可容纳18辆和20辆旅客列车。日接发旅客列车
2对,一对是济南至石臼所的305/306次旅客快车,一对是兖州至石臼所的585/586次旅客慢车。1987
年日均发送101人,在高峰的“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前后日均发送400人左右。
从站舍向东是石臼所站货场,主要办理铁路与海港的车辆交接业务。
石臼所站的建立对开发沂蒙山区,促进鲁南和山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沿海城镇——石臼
镇也随之活跃起来。石臼观海为当地一大胜景,车站正南的海滩已建起数所海滨浴场,接待着日益增
多的游客。广场南面建起了站前宾馆,广场东南的出租汽车公司正在破土动工。镇内近几年新建了迎
客旅馆、海滨宾馆、东方宾馆和海员商店、友谊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展
示着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
【青岛车站】在青岛市南区泰安路南首,近临前海,是胶济铁路的起点。车站南北走向,坐西朝
东。隶属青岛铁路分局,原为一等站,1988年7月升为特等站。
青岛车站系德国修筑胶济铁路时于1901年建成。建国后,虽对站舍进行过改建,但因地理位置所
限,基本上保持了原状。客运站舍设有:行李房、仓库、贵宾室、出站口、客运办公室、售票房、问
事处和候车室。候车室为990平方米,售票房85平方米。站内有两个站台、3条到发线,最长的二站台
为418米。一站台有风雨棚,车站总面积3783平方米。候车室前有面积很小的广场,广场内有出租汽车,
附近有2路和5路电车通往市内。

青岛车站地处具有百万人口,享有旅游胜地之美誉的青岛市内,车站的客运任务比较繁重,每日
到发旅客列车15对。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11075人,7、8月份暑期日均旅客发送量为17591人。近年来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青岛车站于1985年成立了旅游分公司,先后开行了青岛至泰安、曲阜等市地
的旅游列车;开办了团体旅游一条龙服务接待业务;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桂林、广州、深圳
等城市签订了旅游代办合同,组成了旅游联合体。旅游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24万人次。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东方瑞士之称,而车站仍以初建时的狭小规模,担负着繁重的
旅客运输任务,因此铁道部决定对青岛站进行扩建改造,现已破土动工。扩建后的青岛车站,站场将
由原来的3条旅客列车到发线增加到6条,站台由两座增加到3座,并在各站台增建风雨棚,还增设地
道出口。站房将设有候车大厅及东西横跨3个站台的高架候车室。候车室总面积由现在的5000平方米
扩大到10852平方米。与此同时准备扩建的还有:在一站台对面建22层客运综合服务大楼,内设旅客床
位900个,并附设会议室、餐厅、商店和文化娱乐设施。预计在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新站建成后,
接发旅客列车可由目前的15对扩大到20对,旅客列车编组也将由16辆增加到20辆。
青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名胜古迹众多。市区内主要有栈桥、
鲁迅公园、水族馆、汇泉浴场、中山公园、八大关、湛山寺、小青岛(琴岛)和天后宫等游览区。在
青岛东郊30公里处的崂山,濒临黄海,以险、峻、奇、特的山光水色著称。由站前广场乘旅游专车可
去崂山。
青岛车站自1981年至1987年在全路较大客运站红旗竞赛评比中连续7年被评为第二名,自1986年以
来三次荣获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高密车站】位于高密县城的北端。车站中心在胶济铁路97公里加448米处,东西走向,坐北朝
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原为三等车站,1988年7月1日晋升为二等车站。
高密车站系修筑胶济铁路时于1901年所建。1985年修建胶济铁路复线时,在原站舍之东增建了新
站舍,包括行李仓库、电务工区、出站口、候车室、售票厅、东西天井花园等,总面积2800平方米,
其中候车室1200平方米。
站内一站台长680米,二站台长600米,1985年在两座站台上增建了风雨棚,1987年又增建了横跨两
座站台的地下道。现有客运到发线3股,均能接发编组25辆的客车。每天有14对快慢客车经过,其中
有11对停车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2644人,春运高峰日发送量2981人。站前广场西侧靠
近一站台有一座七层铁路服务大楼,东端楼顶为钟表楼,四面镶有石英大钟,楼内设有饭店、旅馆和
样品展销厅;广场东有百货商店;西侧有银行和邮局;南边已建成商业大楼。

高密为古郡、 国故地, 车站附近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齐国名相晏婴墓、龙且(楚将)城
(又名城阴城),秦王冢、郑公祠、汉名将高密侯邓禹墓和齐王避暑胜地——梁台。由车站广场南行
1公里乘长途汽车可达上述各地。
高密车站1987年获青岛铁路分局红旗车站称号。

【潍坊车站】位于潍坊市南隅。车站中心在胶济铁路173公里加641米处,东西走向,坐南朝北,
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为二等站。
潍坊车站建于1902年6月,原名潍县车站。因潍县于1959年8月5日并入潍坊市,故随之易名为潍坊
车站。原建站舍仅20间平房,总面积851平方米,1971年在原址重建了现有候车室及附属房舍,总面积
为3655平方米,其中候车室1191平方米,行李房和行李仓库529平方米。
候车室正门为大厦式建筑,大门之上镶嵌圆形大钟,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站内有两座旅客站台,3股旅客列车到发线。1983年在两座旅客站台上建起了风雨棚,1984年又增
建了横跨两座站台的地下道,为适应列车扩大编挂辆数的需要,1987年延长了一、二站台,现在均能
接发20辆的旅客列车。该站每日有16对快慢旅客列车经过,均停车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日均旅客发
送量6219人,春运高峰日发送量7741人,暑期高峰日发送量7843人。
站外有1.7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广场周围,有宾馆、饭店、商店和汽车为旅客服务。
潍坊车站地处中外驰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内。市内名胜古迹有十笏园、万印楼、潍坊风
筝博物馆、东苑公园等。从车站广场乘车可到以上景点。
潍坊车站自1974年以来连续13年被济南铁路局评为红旗车站第一名,1983年被铁道部评为先进中
间站,1984年被潍坊市命名为文明车站,1985年至今,被济南铁路局和青岛铁路分局命名为文明车站。

【益都车站】位于青州市北隅。车站中心在胶济铁路230公里加34米处,东西走向,坐北朝南,
隶属青岛铁路分局,原为三等车站,1987年7月1日晋升为二等车站。
益都车站建于1903年,原名青州车站,1936年改为益都车站。原来的站舍仅21间平房,总面积777
平方米,现有站舍系1988年9月在原址改建,总面积1554平方米,有较完备的运营服务设施。
青州市(原益都县)现有汉、回、满、蒙、朝等13个民族,是全省少数民族较多的市县之一。为
反映地方民族特点,新建的候车室高大宽阔,房顶覆盖深绿色釉瓦,正面东西两门外,均建有尖顶式
方形门亭,上有绿色釉瓦,四角翘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站内现有两座旅客站台,一站台长375米,二站台长550米,可接发20辆的客车,1987年10月在两座
站台上建起了风雨棚,1988年10月又修建了横跨两座站台的地下道。
该站每日有16对客车经过,其中12.5对停车,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1875人,春运
高峰日旅客发送量2506人,暑期高峰日旅客发送量2109人。
站外有新建的站前广场,广场中央为小型花园,花园内塑有卧牛,象征青州被称为“卧牛城”。
益都车站地处历史悠久的古青州,名胜古迹有范公亭、顺河楼、驼山石窟、昊天宫、玲珑山魏碑、
佛光崖、唐三寨、偶园、云门山、肖家庄遗址、苏埠屯墓群和桃园古遗址等。

【淄博车站】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南隅。车站中心在胶济铁路西段273公里加547米。东西走向,
坐南朝北,是淄八(淄博——八陡)和淄东(淄博——东营)两支线的起点。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
为一等站。
淄博车站,原名张店车站,建于1904年,1987年1月1日更名为淄博车站。该站原客运站舍简陋狭
小,总面积仅有1141平方米。1975年新建了二层的候车大楼,总面积4627平方米,其中候车大厅3302平
方米。
候车大楼的正门为大厅式建筑, 楼内候车大厅的东西墙上各镶嵌着大型釉面壁画《蒲松龄》 和
《仙鹤图》,在贵宾室的北墙上,挂有《合颂图》、《胜似春光》和《俏不争春》3幅美琉画。
车站前有598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的北面建有淄博土特产高层大楼和广场街心花园,花园内有蒲
松龄坐像,花园四周栏墙用美陶构件装饰。广场东西两侧设有各种服务设施。
该站从候车室的壁画、贵宾室的陈设到广场街心花园的设计,都显示这里是蒲松龄的故乡和“陶
都”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站内原有3座站台,最长的只有319米,能容纳12辆客车。随着挖潜扩编的逐步展开,1985年对车
站运输设备进行了改造、扩建。延长了一、二、三站台和5股到发线,现一、二站台的股道都能接发
编组20辆的客车。同时在车站中部和两端分别建起了一座横跨南北3座站台的箱式天桥及105米长的地
下道,并在3座站台上增建了风雨棚。
淄博车站地处淄博市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张店区。它东去青岛、烟台,西达济南,南至
博山,北连东营,是胶济、淄八、淄东三条铁路的交叉点。该站为客货车站,主要办理三条线路,四
个方向的客货列车的到发以及货物列车的编解作业,担负着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等工业物资的中
转运输和市内广大地区的客货运输任务。每日有4对客车从该站始发和到达,有16对快慢客车经过,
均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6666人,7月份暑期高峰日均旅客发送量7621人。最高日发送
旅客10980人。

淄博车站附近名胜古迹众多,这里有齐国古都故城——临淄,在那里有桓公台,殉马坑,齐国历
代王侯古墓群,晏婴墓,管仲墓和蒲松龄的故乡——淄川蒲家庄。
淄博车站于1986、1987年分别被淄博市和济南铁路局评为精神文明单位,1987年还荣获路局红旗
车站竞赛第三名。

【周村车站】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的南隅。车站中心在胶济铁路291公里加201米处,东西走向,坐
南朝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为三等车站。
周村车站建于1904年。 原站舍已不存在,现站舍为1983年修建胶济复线时重建,比原站址东移约
100多米,总面积724平方米。其中候车室面积为103平方米。站外有广场,1986年为迎接南疆胜利归来
的将士建有古典牌坊的凯旋门。
站内设备较为齐全,有两座550米长的站台和横跨两座站台的地下道,每座站台上均有160米长的
风雨棚,现有旅客列车到发线3股,均能接发编组20辆的客车。每天有12对快慢旅客列车在该站停车,
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1500人,春运高峰日发送量1663人。
周村车站地处“天下第一村”——周村区,这里养蚕和丝绸业历史悠久,附近名胜古迹众多。有
周村革命烈士陵园、千佛阁建筑群、汇龙桥、皇姑顶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家遗址和振衣阁等名胜
古迹。在站外广场,可乘车到各景点观光游览。
周村车站曾被济南铁路局评为“文明车站”。

【明水车站】在章丘县明水镇南隅。车站中心位于胶济铁路西段333公里加752米处,东西走向,
坐南朝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为三等车站。
明水车站建于1904年。原始站舍已不存在,现站舍是1984年修胶济铁路复线时,在原站基地上改
建,总面积705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31平方米。1987年又在行包仓库的西邻建起了一座面积为1440平方
米的候车楼,其中候车室840平方米。楼的东端为五层高的钟表楼,楼顶为方形凉亭,四面镶有方形
石英大钟。
站内原有两座较短的站台,旅客列车到发线3股。为适应运输需要,1985年增建了两座风雨棚和
南北横跨两座站台的地下道。1987年又延长了一、二站台。每天有11对快慢旅客列车在该站停车,办
理客运业务。1987年旅客日均发送量909人,春运高峰日均发送量1300人。
明水车站地处素有“小泉城”之称的明水镇,附近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有龙泉寺、百脉泉和百脉
泉群汇成的绣江、白云湖及明代词曲家李开先墓等。

明水车站曾荣获章丘县“文明单位”和青岛铁路分局“红旗车站”称号。

【博山车站】在淄博市博山区北隅,孝妇河畔,是胶济铁路上的淄博(淄博——博山)支线和博
八(博山——八陡)支线的连接点。隶属青岛铁路分局,为三等车站。
博山车站建于1903年,是修筑胶济铁路淄博支线时所建。站舍简陋狭小,现基本保持原建面貌,
客运站房仅18间,总面积541平方米。站内有旅客站台一座,长332米,到发线2股。每日有3对旅客列
车从该站始发、到达,途经客车1对。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人数1189人。
博山素有山明水秀之誉,陶瓷工业历史悠久,享有“瓷都”美誉。车站广场有公共汽车通往博陶、
美陶、美琉等传统陶瓷工艺工厂。车站附近风景名胜甚多。著名的颜山公园风景区内,有颜文姜祠、
红门、永济桥、碧霞元君行宫、团山峪、药王庙、齐长城遗址等;樵岭前风景区,内有王母池、淋漓
湖、博山溶洞等;白石洞风景区,内有白石洞、柿岩。这里还有五阳山风景区、东郊风景区、齐长城
遗址——青石关、太河水库和万米山洞。
博山站曾获济南铁路局文明车站称号。

【东营车站】位于东营市西郊,距市区约3公里,是胶济铁路淄东(淄博——东营)支线的终点
站。车站东西走向,坐南朝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为三等车站。
东营车站于1970年修建张东(张店——东营)铁路支线时所建,总面积932平方米。
东营车站地处胜利油田,为客货运站,主要担负胜利油田原油的装运任务。站内有客运站台一座,
长342米,客运到发线1股,每日到发济南至东营541/542次旅客列车1对。
在车站西北约10公里处的汀河乡,有金朝时修建的铁门关遗址;车站东约35公里处的利津县城北
街,有李神仙洞;车站西北约45公里处的明集乡王参村,有望参战国遗址。东营市内有长途汽车往返
上述各地。

【莱阳车站】位于莱阳县城南郊,距县城8公里。在蓝烟铁路77公里加63米处,东西走向,坐南
朝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现为三等站。
莱阳车站系修建蓝烟铁路时于1954年10月建成。站舍总面积1009平方米,其中候车室113平方米,
行李房144平方米。1972年增建的贵宾室158平方米。
站内现有旅客站台2座,到发线3股,站外有36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及其周围有市内公共汽车和
个体长途汽车以及食宿等服务设施。

该站每日有5对客车经过,均停车办理客运业务。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1145人,春运高峰日旅客
发送量1210人。由于车站距县城较远,设有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往返运送旅客。
莱阳车站1987年被青岛铁路分局评为文明车站。

【烟台车站】位于烟台市北隅,是兰烟铁路的终点站。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隶属青岛铁路分局,
原为二等站,1988年7月1日晋升为一等站。
烟台车站系修建蓝烟铁路时于1955年12月建成。原站址在今货站信号楼的西邻,房舍简易。1958
年12月现站舍建成后,于当年迁入。现站舍为二层楼建筑,呈“L”形,总面积2614平方米。其中候
车室527平方米,售票厅545平方米,行包房及仓库512平方米,贵宾室159平方米。站内原有客运列车
站台一座(现改称二站台),为了适应扩大编挂的需要,1984年在原站台的南侧增建了一站台,并将
二站台延长到500米,同年建起了双柱式平顶风雨棚。现站内有列车到发线3股。二,四两股道均能接
发编组20辆的客车。
烟台车站外有宽阔的广场,烟台港的客运站与车站客运楼在广场的东西两角相对,为旅客陆、海
联运创造了方便条件。广场内有出租客车和1~8路市内公共汽车及烟台开往文登、牟平、威海、荣成、
福山、莱阳、蓬莱、黄县、掖县、青岛、济南等地的长途汽车。广场的东半部是一座花园。花园之大,
花木种类之多和管理之完善为省内站前广场花园所独有。在广场周围有烟台饭店、友谊商店、海员俱
乐部、邮电培训中心(内设宾馆、商店)、铁路行车公寓招待所和风味餐馆等服务设施。
烟台车站地处美丽富饶的烟台市内。烟台位于胶东半岛北端,面临渤海,与辽东半岛、大连隔海
相望,海、陆、空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冬暖夏凉,风景秀丽,是旅游胜地,常有大型专业会议在这
里召开,因此烟台车站客运任务繁重。该站每日有5对客车始发、到达。其中有开往首都北京的248/
247次直通快车;开往上海的284/281次直通快车;开往济南的93/94次特快和303/304次管内快车;
还有开往青岛的508/505次客车。198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4943人,春运高峰日发送量6861人,暑期运输
高峰日发送量7346人。
烟台古称芝罘,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烟台山
别墅式建筑、毓璜顶古典建筑群和东海海滨疗养院等建筑,为这座滨海城市增添了新的色彩。烟台市
内的名胜古迹主要有毓璜顶、西炮台、烟台博物馆(原名福建会馆)、南山公园、芝罘岛和烟台山。
在这里乘车还可直达“人间仙境”蓬莱阁、牟平养马岛、威海刘公岛等旅游胜地。

烟台车站1987年被济南铁路局评为三优文明车站第一名,同年被烟台市命名为文明车站。

【青岛——北京239/240次旅客直快列车】连接山东旅游胜地青岛和祖国首都北京的旅客列车,
单程887公里,运行16小时27分,途经济南、德州、天津等城市。
列车挂有邮政车、餐车、软卧车、硬卧车和硬席车等19节车厢,两组车底交替运行。服务人员共
216名,分为4个包乘组,依次值乘,隶属于青岛铁路分局青岛列车段北京车队。
这趟列车是山东省最早的进京列车,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于11月1日就开往北京。
当时为103/104次。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1953年12月16日改为21/22次,1959年6月1日变为39/40次,
1975年9月1日更为139/140次,1981年10月11日变更为239/240次。
近40年来, 该次列车的职工一直坚持优质服务, 曾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自1978年铁道部开展
“全国铁路进京、进沪列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来,在9次评比中,8次夺魁,被铁道部命名为“红
旗列车” , 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和“红旗集体”;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命名为
“共青团号”列车。
在荣誉面前,他们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拓优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车队成立了服务规范研究小组,对过去的服务经验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提炼和升华,制定
出“服务八法”及各种岗位、各个方面的服务规范。
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服务方法。过去供水实行“四水法”:开车一杯水,饭后紧跟水,中
途勤送水,夜间不断水。近年来,旅客猛增,严重超员,他们又作了改进,即增加了:超员少时送足
水,超员多时大站停车窗口送水,换班时双班送水,无座和重点旅客优先送水。
通过业务学习和技术练兵,服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服务技能。他们学会了简单的外语,为外宾提
供方便;搀扶照顾盲聋哑人上下车,成了病残旅客的向导。全体乘务人员都能做到:见景知站、见站
知线。
由于全体车乘人员的共同努力,1986年,在《人民铁道》、《中国妇女》、《消费者》杂志等单
位组织发起的“1986年全国春运优质服务‘彩虹杯’评选活动”中,捧回“彩虹杯”。同年,获得旅
客表扬信和其他形式的表扬76127件,被各级电台、电视台、报纸表扬57次,并九次夺得“全国铁路进
京、进沪列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第一名”。1987年这个车队又夺得共青团铁道部委员会颁发的“七五
立功奖杯”和济南铁路局的“春笋杯”,在青岛市服务行业开展的“十(十大窗口)、百(百面红旗)、
千(千名状元)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夺得一面红旗,有5人被选为“状元”。

【青岛——上海231/234次旅客直快列车】 由山东半岛的海滨城市青岛开往全国第一大城市上
海的旅客列车。单程1359公里,运行23小时45分,途经济南、泰安、徐州、南京、苏州等城市。
231/234次旅客直快列车于1978年7月31日开行,由青岛列车段上海车队的6个包乘组轮流担当乘务,
其中第一组为女子包乘组。全队共262人,平均年龄23岁。
这趟列车共有3组车底,每组挂有车厢16节,包括软卧1节、硬卧5节,列车定员848人。
青岛、上海两市间的海、陆、空交通比较紧张,这次列车客流大,常年超员。从始发站就经常超
员50%以上,途中有时超员达100%。
针对这一情况,车队经过摸底、调查,将旅客的需求归纳为“两不两难”,即:上不来、下不去;
喝水难、吃饭难。据此,车队“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制订课题,进行攻关,用科学手段解决难题,提
高服务质量。
对“上不来、下不去”的问题,他们加强到站前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老弱残疾、重点旅客拿行
李,提前到列车门口,停车及时开门,采取“下车不中断、上车一条线、先下后上”的方法,保证上
下车的秩序和速度。在旅客多的大站,工作人员组成“突击队”,到每一个车门进行协助,确保“安
全正点”。
“喝水难”在暑期是个突出的矛盾,乘务人员尽力坚持“开车一杯水,饭后紧跟水,途中勤送水,
夜间不断水”的供水方法。在列车严重超员的情况下,他们采取:始发站供足水,进入大超员区段前
多供水;充分利用停车时间长的大站,两班人员车内、窗口两路供水;在列车上饮水不足、供水中断
的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供应冷饮,以解燃眉之急。
该次列车供饭数量相当大,每餐近1500份,在超员情况下,旅客吃饭相当困难。他们采取“餐车
开、车厢送”两种供应方法,并改变多年“盖浇饭”的单一形式,施行快餐、盒饭和清真快餐送到车
厢,餐车供应增加花色品种,拉开档次,尽力满足旅客的不同要求。
为此,该车队不断得到旅客的称誉和信赖,近两年来共收到表扬信79封,意见簿表扬39100条,各
级电台、电视台、报纸表扬35次,旅客赠送锦旗5面,其中一面上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旅客之家
胜似回家”。截至1987年底,该次列车取得了连续3448天无事故的好成绩。两年来,在铁道部组织的
“全国铁路进京、进沪列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连续被评为直快列车三组第二名,1987年被青岛市
政府命名为“文明列车”,被共青团青岛市委命名为“共青团号”列车,1987年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
“富民兴鲁”先进集体。这个车队的女子包乘组曾连续被评为青岛市和济南铁路局的“三八”红旗集
体。

【济南——北京297/298次旅客直快列车】由山东省会济南始发的一趟进京列车,单程494公里,
运行8小时27分。
297/298次旅客直快列车自1980年9月21日开行,当时两组车底、4个包乘组,1987年4月1日后改为
一组车底、3个包乘组,依次担当乘务。有乘务人员123名,平均年龄23.5岁,隶属于济南铁路分局济
南列车段北京车队。列车挂有软卧车厢1节、硬卧车厢6节、硬席车厢11节、餐车和邮政车各1节。
这个车队成立较晚,在全国铁路几十对进京列车中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乘着“改革、开放”
的东风起步,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把立足点放在扎扎实实的日常服务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服务艺术上,他们开展了“三个服务”:一是微笑服务。车队专门制定了仪表、举止、礼节、
礼貌规范28条;二是敬语服务。车队组织人员编写了礼貌用语规范60句、接待服务英语104句,并通过
演讲、朗诵等形式培养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主动服务。他们根据几年来积累的经验编写了
旅客心理研究100例,针对不同的情况主动提供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列车的“文明窗口”作用,他们在列车上开展了“客、乘共建文明车厢”活动。
为适应旅途中的特殊需要,队内专门成立了“红十字会”,多次抢救危急病人,连续被中国红十
字总会命名为“红十字会先进集体”。
他们这些务实的服务精神, 得到了旅客的赞扬。 自1985年以来, 仅3年时间, 就获得旅客表扬
105689次,来信表扬123封,各级电台、电视台报道12次,各种报刊报道206次。
在铁道部组织的“全国铁路进京、进沪列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直快一组评比中,1985年获得第
三名,1986年争得第二名,1987年夺得第一名。并先后被济南铁路局、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
政府命名为“文明列车”,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命名为“共青团号”列车,被济南铁路局、济南铁路分
局授予“红旗集体”称号。

【济南——东营541/542次旅客列车】济南市和山东石油城东营市相接的唯一旅客列车,单程201
公里,运行6小时14分。
本次慢车编组13辆,挂有邮政、软席等车厢。列车服务人员61名,分为3个女子包乘组,轮流乘
务,隶属青岛铁路分局淄博列车段。
541/542次列车自1973年开行,当时是从胶济铁路上的张店站(现改名为淄博站)开往东营。列
车上的旅客主要是沿线农民。列车服务人员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以朴实无华的服务精神,
赢得了农民旅客的信赖,被亲切地称为“庄户列车”。

多年来,她们开展了“爱列车、爱岗位、爱旅客”的三爱教育,并经常组织服务人员到沿线农村
去支援麦收、秋收等活动,以培养对农民的感情,提高自觉为农民旅客服务的思想。
农民出门大都自带干粮,为了让旅客吃上热饭,她们就在茶炉上安装了蒸笼,代为旅客馏食品。
冬季还增添“高汤”等服务项目。夏季列车上没有电扇,全组同志自己动手制做纸扇,供旅客使用。
对重点旅客和一部分初次坐火车的农民旅客,她们做到“三知、六送、一负责”,即:知座席、
知到站、知困难;送水、送饭、请医送药、送下车、送出站、必要时送到家;负责到底。
她们坚持广泛征求意见,除收集意见簿上的意见外,还发出500余封征求意见的信件,根据旅客
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这趟列车行驶在黄河入海口一带,泥土多,风沙大,“晴天一车土,雨天一车泥”,特别是始发
和终到车站,列车装备无水源,全靠乘务人员手提肩扛,从远处取水冲刷车皮。她们通过繁重的劳动,
为旅客创造出一个整洁优美的旅行环境。经卫生部门多次鉴定,车容卫生全部达到一类标准,被济南
铁路局、青岛铁路分局和淄博市授予“卫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541/542次列车自开行以来,连续多年被济南铁路局和青岛铁路分局评为“先进集体”,被共青
团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团支部”,被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1984年列车线路延长到济南,特别是东营建市以后,车上旅客的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
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渐渐富裕起来,要求有所提高。对此,她们的服务内容也相应做到了多样化。
她们在每节车厢增设报刊、杂志,代办终点站旅客住宿介绍。车队还集体自筹资金增加了牛奶、面包、
啤酒等食品,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得到旅客的赞扬。仅1987年上半年就获书面表扬31365件,省内
各级报纸和电台也多次报道了她们的事迹。并先后被山东省、淄博市、东营市和济南铁路局、青岛铁
路分局命名为“文明列车”。在济南铁路局组织的慢车评比中夺得第一名。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 位于济南市北郊泺口镇,桥梁中心位于津浦铁路344公里279米处。该
桥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1909年7月开工兴建,1912年11月29日竣工验收。它的建成,
使南北分段通车的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全长1255.2米,是当时津浦线上最长的桥梁,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桥
钢梁总重8605吨,被11座桥墩擎举着。自北向南,河水渐深,靠近南岸的8~11号桥墩,如中流砥柱,
屹立在滚滚激流之中。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为下承式钢桁梁桥,共12孔,其中高悬于主流之上的9~11孔三联悬臂梁最
具建筑特色。第九和第十一两孔为锚臂梁,跨度为128.1米,两锚臂越过第九、十两个桥墩各向第十
孔展伸27.45米。第十孔为悬梁,长109.8米,悬梁与两端的伸臂以摆柱联结,构成164.7米的跨度。它
是建国前国内跨度最大的桥梁。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也象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一样,建成后屡遭战争的破坏。比较严重的有两次:
一次是1928年北伐战争期间,军阀张宗昌向黄河北溃逃时,在八号桥墩安放炸药,炸毁桥墩顶部,中
断行车8个月,1929年4月修复通车。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韩复榘南逃时,于11月2
日将3~11号桥墩及3~11孔钢梁全部炸毁,其中9~11孔钢梁断裂坠入河中。日军占领济南后,于1938
年运来新梁3孔进行修复,同年7月通车。修复中,由于第10孔梁未待铆合即强行通车,致使该孔梁下
挠240毫米,给大桥留下隐患。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原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峰,泺口一带水情吃紧。周
恩来总理闻讯,亲自到大桥上视察,并询问身边的桥梁工程专家,大桥继续使用有无问题,经专家鉴
定可再使用20年。该桥从1912年通车至今已达76年,超期服役2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桥虽经多次补修,终因基础所限,其通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
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济南枢纽北环行复线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竣工之日,津浦线的客货列车将
全部从新建的齐河曹家圈黄河铁路特大桥上通过。届时,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也将完成其历史使命,
按照国务院要求,将于1989年6月前拆除。

【曹家圈黄河铁路特大桥】位于山东省齐河县曹家圈村,桥梁中心位于新建的津浦铁路晏城——
党家庄复线9公里437米处。距下游的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20公里。
50年代后期,津浦铁路复线工程相继开工。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原设计时虽预留双线,但不符合
现行标准,设计能力较低,再加上历经战争创伤,改造起来在技术上、经济上均不适宜,同时也影响
运输能力。因此决定在曹家圈另建双线新桥。1960年5月开始施工,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停建。70年
代初期重新提议,经铁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及济南军区同意,于1972年6月恢复施工。但桥式方案
几经变更,至1975年才最后定型。1976年7月建成,1981年7月通车,1982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大桥工
程由铁道部大桥局负责设计、施工,总投资7166.1万元。

曹家圈黄河铁路特大桥全长5698.3米,共163孔。仅次于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黄河上最长的一座
桥梁。北引桥自黄河堤坝开始,长3597.3米,110孔。其中,前50孔一段为平道,后60孔一段为1.25‰
的坡道。引桥桥身为预应力混凝土梁,由圆形双柱式桥墩支承着跨过宽达3.6公里的滞洪展宽区,升
至北堤岸。正桥从河道北堤岸桥台至南堤岸桥台长530.65米,为铆接简支钢桁梁,桁高12.8米、宽10
米。砥柱般的四个圆端实体桥墩矗立在河心,承负着正桥、跨越430米左右的河面。南岸引桥有48孔,
长1570.35米,以4‰的坡度自黄河南堤岸而下。
该桥建成后,缓解了津浦铁路运输“卡脖子”现象。目前,有北京——青岛,北京——烟台和济
南——十二里阁等5对旅客列车驶过曹家圈黄河铁路特大桥。待济南枢纽北环行线修好后,津浦铁路
上的所有客货列车都将从此桥经过。

【长东黄河铁路特大桥】大桥中心位于新菏(新乡——菏泽)铁路线113公里135米处。桥上线路
为单线、一级线路标准。大桥西起河南省长垣县的赵堤乡,东连山东省东明县的东堡城。雄伟壮观的
钢桁梁主桥在山东境内。
长东黄河铁路特大桥是九曲黄河上的第21座大桥。建于黄河下游素称“豆腐腰”的游荡性河段,
这是一段有名的地上“悬河”。该桥桥身长,桥孔多,桥型复杂,整个工程总投资24176万元,全桥
共有256孔、257个墩台。为在桥中修建车站,另建有站桥(38孔、39个墩台)。全桥长10282.75米(包
括两岸墩台长10297.75米),比南京长江大桥长3510米,建成时为亚洲第一长桥,居世界第八位。大
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设计并承包修建,于1984年2月18日全面开工,1985年9月20日架通,同年12月底
建成。除去汛期(7~9月)影响,实际工期仅20个月,创造了高速建桥的新记录。
长东黄河铁路大桥象迷人的彩虹,将世世代代靠舟船往来的河南、山东人民联在一起,把国家能
源交通重点工程之一的新菏铁路连成一线,使晋煤外运的南通道畅通无阻。在桥头望去,大桥象一条
巨龙凌空跨越咆哮奔腾的黄河,气势磅礴。
该桥自东堡城至黄河大堤长约700米,为防特大洪泛回水浸及,墩台采用直径2.5米的混凝土圆柱,
引桥采用19孔预应力钢筋混凝上梁,跨度32米,全长621.35米。
越过大堤,是龙头般的钢桁梁主桥。主桥由1联3孔和1联4孔(每孔跨度108米)的连续梁以及9孔
(每孔跨度96米)简支梁组成,桁梁高16米,主桥全长1634.65米。主河道枯水期河槽宽约450米,汛期
河横摆动1000米左右,17座4米粗的混凝土墩台,肩负着主桥,跨越黄河主河道。洪汛季节,咆哮的河
水打着旋涡翻腾而来,象要挣脱这钢铁的枷锁,吞噬这飞腾的巨龙。然而,根据设计:当流量为每秒
9000立方米时,梁底至水面留有10.5米的通航净空;即使碰上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梁底仍有8米以上
的净空,桥梁基础仍能保证大桥安全行车,畅通无阻。

河床主槽西侧滩地较宽,根据滩区条件,西侧引桥靠近主桥的一段为4070米、100孔40米跨度的钢
钣梁。离开主桥约1500米,钢钣梁跨越了看不见的两省省界,进入河南省境内。西端接近太行堤的一
段为3956.75米、 121孔32米跨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洪汛期,洪水断面宽达9700米,直径2.5米的
221个墩台蹚过滞洪回水区域,直达太行堤岸。
旁依西段引桥,设有一座长1243米的会让车站——黄河桥站,车站中心位于新菏铁路111公里463
米处。桥站建在38孔32米跨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上,铺设到发线1股。大桥东头的东堡城车站距
大桥西头的文庄村站16公里,区间过长,限制了通过能力。大桥会让站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大桥的通
过能力。这在全国也属首创。自1986年1月15日临时运营到年底即完成了货运量430万吨。随着国民经
济的发展和京九(北京——九江)铁路的建成,长东黄河铁路特大桥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辛泰铁路隧道】辛泰铁路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东北起于胶济铁路上的辛店车站,西南与津浦
铁路上的泰安车站相连,全长161.75公里,为一级线路标准。
辛泰铁路建成后,主要担负着胜利油田的原油、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的原材料和产品,以及黑旺、
莱芜地区的铁矿和煤炭等重要物资的运输。由于本线穿越泰莱山区,对支援农业、促进山区的开发和
文化交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线路工程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勘测设计,沿线4个专区35个县的“民兵团”(即民工)配合
铁路工程部门施工,施工总人数最高时达7.5万余人。自1970年4月破土动工,于1974年7月1日竣工通车,
1980年12月31日交付运营。
辛泰铁路穿越泰莱山区,山势蜿蜒,沟谷交错,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桥梁和隧道很多。在全长
161.75公里的铁路线上,汇集了山东境内全部23座铁路隧道中的22座,隧道总长10.96公里,占线路总
长的68%。
辛泰铁路盘旋迂回,曲线长度为54.77公里,占全线总长度的34.2%。故隧道也是随曲就弯,除西
桐古车站至北牟车站间的太河隧道(长644米)、西石门车站至源迁车站间的源泉隧道(长987米)、
源迁车站至南博山车站间的郭庄隧道(长725米)、王家庄隧道(长373米)、苗山车站至桃花峪车站
间的孟家峪隧道(长392米)、庙子岭隧道(长480米)是直洞外,其余16个隧道全是弯洞,总长7462
米,占隧道总长的68.1%。

在黑旺——西桐古——北牟——口头车站3个区间内隧道较为密集,21.36公里长的线路上有8个隧
道。其中,在西桐古车站至北牟车站这个区间内有西桐古隧道(长329米)、望子山隧道(长209米)、
新村隧道(长359米)、太河隧道(长544米)、北牟隧道(长506米),这些隧道占区间长度(7.53公
里)的25.8%,是全线路中隧道最密集的区段,刚出隧道又进隧道,隧道几乎相接。在北牟车站至口
头车站区间有口头隧道,全长1228米,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山东境内最长的铁路隧道,列车在隧
道中要运行一分多钟。
从口头车站至源迁车站的区间内连续有3个隧道:镇后隧道、城子隧道、源泉隧道。这里多奇山
异峰、悬崖峭壁,工程十分复杂。
过源迁车站穿郭庄隧道,进入谢家店隧道。该隧道是在通车后为防止山坡上危石落下影响行车安
全而修建的“明峒”,全长110米。从构造上看,它独具一格:右墙是山壁,左墙是由石块砌起一排
拱门棚在山壁上,构成唯一有采光的隧道。出洞后,紧接着驶上跨越淄河的谢家店铁路特大桥,洞桥
相邻不足百米。再过王家庄隧道,经南博山车站,临近常庄车站时,列车驶上海拔367.51米的本线最
高点。
从常庄车站至孝义车站3个区间还有最后7个隧道:即桃园一号、二号隧道,杨家横一号、二号隧
道,孟家峪隧道,庙子岭隧道和铜子山隧道,其中以铜子山隧道最长,为851米。除铜子山隧道外,
其余6个隧道都是洞内滴水,叮咚之声可闻。两端洞口顶部的排水暗道水流涓涓,似无穷尽。若乘坐
辛泰铁路列车,即可领略山东隧道穿山越岭、蜿蜒起伏的非凡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