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58&run=13

【山东小吃】中国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种,历史悠久,至迟在明清时代即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后又有所丰富和发展。小吃食品源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劳动、节令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已摆脱自炊自食的家庭范围而走向社会,成为市场商品。山东小吃,用料多取自
当地物产,以食用方便为特征。其制作方法则有蒸、煮、烙烤、煎、炒、炸、焖、烩诸种;其品种则
有各类面食、汤粥及成甜油炸食品。山东小吃品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以面制品最有特色。其制面技
术就有擀、切、抻、压、捏、揉、搓、包等种种;仅其饼类花样之多,即足以令人咋舌:“家常有客,
和面作饼,或厚或薄,其名不一。厚者数分,曰家常饼,内和以油,曰油饼;油葱并加,曰葱油饼;
薄如纸,谓之单饼;内卷以生猪油及葱,作成长形,熟而断之者,曰油糊饼;更有形似日月,有咸有
甜,有厚有薄,有粘芝麻者,有起酥者,概曰烧饼”。而“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
之,外焦黄而细白,谓之锅饼”。内含有馅,谓之馅饼,加油盐蒸而熟之,谓之千层饼,就烤鸭而食
者,谓之荷叶饼,还有将面抻为极细条卷起油烙而熟的清油盘丝饼,等等。这些既是民间常食,又是
集市食摊和城市小吃店的经营品种。其经营方式也多是现做现吃,现做现卖,新鲜方便。制作时也多
采用明堂亮灶,能眼见耳闻。如著名的山东抻面的操作,几乎成为吸引顾客、增加食欲的一种手段,
而且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制面艺术。山东小吃以其品种多样,做工精细,技术高超,经济实惠而闻名
于世。同时也为丰富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经济方便的食品发挥了作用,从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猪肉灌汤包】济南风味名吃。济南普利街东首的草包包子铺制作灌汤包已有50多年历史,堪称
猪肉灌汤包之代表。
“草包”是店主开店时的绰号,“草包”姓张,济南洛口镇人。原在镇上一家饭馆学徒,30年代
初到城里太平寺街开了一家小包子铺,取名叫“草包包子铺”。结果“草包”包子竟比济南当时有名
的大观园“狗不理”、后宰门的同元楼等包子铺,更风行一时。太平寺街原是条有名的水胡同,道路
终日泥泞,却不妨碍草包包子铺生意兴隆。

草包包子选料严格,制作讲究,入馅猪肉肥瘦各半,半切半剁,加口蘑酱油、小磨香油、精盐、
姜末、葱末、花椒水,拌入鸡汤或肉汁,包制时每个包子里再放入肉皮冻丁二三块,然后捏成菊花顶
状,包口捏严,每个包子有褶20个左右。上笼沸水急火蒸约15分钟即熟。食之油汤四溢,鲜香味浓,
肥而不腻,久食不厌。如今重建后的草包包子铺,每日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1985年,草包包子铺和天丰园饭店的猪肉灌汤包同时被评为济南风味名吃。

【烫面鸡肉包】成武县传统风味小吃。初创于清朝中期,辛亥革命后县城有崔、宋、陈三家经营,
建国后曾一度绝迹。八十年代后,宋、陈两家恢复经营,由于保持了传统特色,天天供不应求。
其作法是:将去骨鸡肉剁成肉茸,将青菜(秋冬用白菜,春夏用西葫芦、笋瓜)切碎,挤去水份。
再把肉茸加鸡汤搅打成糊状,放入青菜,并佐以适量葱姜末、花椒大料面、细盐、酱油和味精,拌匀
成馅。临包时加入适量香油。其特点是用烫面作皮,用小笼蒸制,皮薄柔软,馅满而带汁,鲜香可口,
热吃尤佳。

【水饺】亦称扁食,为大众化的著名小吃,山东各地都有。用料及制作方法,大抵相同,其名目
以馅作为区别。
三鲜水饺,其馅多以海参、虾仁、肥瘦猪肉为主料,以葱姜末、精盐、料酒、好酱油、香油为调
料。猪肉水饺,以猪肉为主料,用上述调料调好,也可加少许韭菜、白菜心或蒲菜。羊肉水饺,以羊
肉为馅,为清真食品。制馅时,宜用嫩羊肉,除去筋皮,剁肉成馅,加花椒水及香油以去其膻,别有
滋味。也有以牛肉为馅者。素水饺,多以细粉丝、韭菜或白菜、鸡蛋为主,也有加少许虾皮者。宜多
加香油,用盐、味精、葱姜调味。素水饺清香爽口,易消化,有其独到之处。这种素水饺目前一般餐
馆多不经营,仅在大宾馆、餐馆宴席当作水点心的一种入席。
此外,博山的石蛤蟆水饺也很有名。石蛤蟆水饺因其店主绰号石蛤蟆而得名。始于本世纪30年代,
近年又有发展。特点是配料讲究,皮薄馅饱,操作严格,有“博山风味推第一”之赞誉。

【长清大素包】又名清素大包,清代末年已成为长清传统名吃。特点是包皮柔软,馅多松散,素
淡清香,稍带胡椒辣味。用料有精粉、粉条、豆腐、菠菜、胡椒粉、芝麻油等。将豆腐切片油炸,再
切成骰子块放在锅里加酱油、花椒、茴香等焖煮,同粉条、菠菜、胡椒粉放在一起,用芝麻油拌匀为
馅,以精粉为皮,上笼蒸熟。
素包各地皆有,以长清素包最为有名。1956年被济南饮食服务公司定为名吃。1985年,被评为济
南市地方风味小吃。长清素包传入济南已有多年历史。现长清、济南有多家饭店经营。在对外接待中,
长清素包颇受外宾欢迎。

【锅贴】济南著名小吃。以“便宜坊”的锅贴为最著名。创于30年代。是煎烙而成的馅制品小吃。
制法:用上等白面粉和成冷水面团。另将肥瘦猪肉剁碎,把切碎的蔬菜(如白菜心、蒲菜等)挤
去水分,加绍酒、酱油、葱姜末、花生油、香油调成馅。把面团放案上,搓擀成皮,包入馅料,中间
捏拢,两端开口,整齐地放在大圆平鏊子里,焖烙而成。

【张鲁烧麦】莘县风味名吃。因源于张鲁镇而得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别有风味。
其制作方法:将半膘羊肉剁成泥,加酱油、盐、花椒水、葱姜末、新鲜蔬菜、香油调成馅。将面
粉用开水烫匀,揉匀,晾凉后掐成四钱一个的剂子,用烧麦油擀成面皮,加上馅,包成石榴嘴形,上
笼急火蒸15分钟即成。

【炉烤枣包】单县风味小吃。现城镇恒隆食品店所产枣包,制做精细,久负盛名。其制作方法:
将上等红枣洗净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加白砂糖、南桂、青梅、桔酱、油炸瓜子仁及油炸核桃仁
等辅料调和成馅。用精白面粉和适量油酥面,反复揉搓,擀制成皮,然后加入馅料,把包子做成橄榄
形,放在双层炉中适度烘烤而成。
枣包造形美观,顶面洁白,底呈金黄,皮酥里软,香甜可口。

【金丝面】安丘传统风味名吃,始于景芝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与三页饼齐称景芝风味佳品。
金丝面颜色淡黄,细如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食者无不交口称赞。
金丝面以精细面粉、鸡蛋为原料。先把鸡蛋打入盆中调匀,再加入精面粉和适量细盐和为硬面,
擀成透明薄皮,切为细丝,煮熟捞出放入鸡汤内,加适量食醋、芝麻油、虾米、胡椒面、香椿末、香
菜或嫩韭菜。入口多味交融,饭后泛气带香。

【福山拉面】福山传统小吃。俗称福山大面,即闻名全国的“抻面”。现流传华北各地。
拉面的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其工序有和面、打条(也叫摔条)和拉条。把面和匀,稍饧就可打条。
打条时把面团搓成长条,握两端,于面案上摔打,并不断对折,直到把面团整理得顺了筋,才能拉条。
拉条要握住面的两端,既抻又拉,使面条上下翻舞,如蛟龙翻舞,每拉抻一次再对折两端,为一扣,
出条多少和粗细以扣数多少而定。一般的拉面,拉五、六扣就可以吃,“龙须面”须拉至九扣以上。
这种“龙须面”1斤面粉可出条1024根,每根长约5尺,细如银丝。熟练的面案厨师,拉一次面仅需1分
钟。面拉成后,掐去两端面头,将面条投入开水锅内煮熟,用笊篱捞到盆里,经凉水一过,捞到碗里,
浇上卤料即可食用。

拉面按条形分扁、圆两大类。扁条的有韭菜扁、一窝丝扁、灯草皮、柳叶条、带子条、绡条等;
圆条的有粗、细匀条、匀条、绿豆条、大条、个子条等。按面条分,福山拉面又分常行面(普通面)
和特制面(筵席面)。常行面有热汤面、温卤面、麻汁面、半汤面和油盐拌面。特制面有大卤面,炸
酱面、口蘑面、鸡丝面、肉丝面、三鲜面、虾仁面等十几种。
福山拉面具有条形均匀、韧而柔软等特点,加各种各样卤汁,别有醇香风味。福山海产丰富,有
鱼肉温卤面、大虾面、蛤仁面、三鲜面、肉丝面、鸡丝面、木樨面等,卤汤清鲜适口,食者无不称道。
福山拉面闻名遐迩,堪称中国煮制面食之一绝。

【蓬莱小面】蓬莱名小吃。在清末民初已经盛行。用拉面的方法,拉成细面条,煮熟后浇入鱼汤
而食。经常作为早点食品。现在已成为宴席主食。
其制法:用上等白面粉加水及碱、精盐溶液,和成面团,用拉面的方法,拉至七扣左右,成细面
条,随手下入开沸的大锅内,煮熟,捞出盛小碗内。另用新鲜加吉鱼,治净,放在清水锅内,加八角、
花椒、酱油、精盐、绍酒、木耳同煮。将鱼煮熟后,把鱼捞出,将鱼肉切成小丁。再把煮鱼的汤烧开,
撇去浮沫,捞出八角、花椒,甩入鸡蛋,加味精,撒上青蒜末,开锅后浇在面条碗内即成。面条滑软,
有鲜美的海鲜汤味。

【旧城空心面】高唐旧城镇传统面食品,又称坠面,因每根面条均为空心而得名。始产于清朝末
年,有百余年历史。旧城镇现有专营户30家。这一传统小吃已发展到邻近乡镇和聊城、临清、夏津、
茌平等县市。1985年进京参加全国供销系统加工产品汇报展览,获得赞誉。
制作空心面,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须用优质面粉掺少量精盐和面,面和好后,盖湿布置于温暖
处饧面,再将饧好的面摊轧成圆饼形状,用刀沿边转圈切成3公分宽的长条,在面案上反复搓至大拇
指粗细时,循序盘挂在两根竹签上,放入饧面池内饧条。将饧好的搓条放到2.5米高的条架上,用双
手轻拉搓条下端的竹签,轻拉慢坠,便成为头发丝般细的空心面条。晾干截整齐,分把用纸裹好。
空心面在锅内浸煮不混汤,出锅后不糗,盛碗内少许见汤,因汤随空心走,用筷挑起面条又不见
汤,食用时配以香油、香菜、食醋、味精等辅料,食之柔软滑爽,香而不腻,极易消化。

【大柳面】宁津传统风味面食。“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去保店”。大柳面条为宁津三大名
吃之一。因始于大柳镇,故称大柳面。其特点:细如粉丝,色如嫩柳,绵软有力,滑爽可口,盛在碗
内,状如弓弦,素有“弓弦面”、“金丝缠碗”的美称。因卤料不同,又有炸酱面、麻酱面、肉卤面
之分,温食凉用均宜。

大柳面以精粉为原料,要根据不同季节加适量盐、碱。冬季用温水和面,夏季用冷水和面,面和
好稍饧,然后擀成薄片,醭面以细米面为最佳。寸面十刀,切成面条,撒开如网,搭竿如丝,手缠成
缕。下锅时,手持面条,如提纲撒网,以扇面状下至开水锅内,再等开锅时,挑翻一滚,迅速捞出。
大柳面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最初由大柳镇张家面铺所创。清光绪年间,张
家面铺第五代传人张连贵,十几岁就熟练地掌握了擀面技艺和面卤的调配方法,并收教徒弟,扩大经
营,技艺代代相传,现已成为遐迩闻名的传统地方名吃。对大柳面,1979年《中国新闻》发过消息,
1982年《中国财贸报》 、《中国乡镇企业报》发表过介绍文章,1987年《山东电视台》也作了报道。
1981年,“日本料理代表团”赴德州市,制作大柳面名师王文选曾做操作表演,外国专家品尝了他制
作的大柳面后赞不绝口。

【莘县伊面】莘县民间小吃。现流传在城乡民间的伊面,历史悠久,别有风味。
其制作方法:先把面条做熟。或用沸水煮熟,或把面条用低热度油炸熟后入沸水,除去浮油。两
法皆可口。将植物油、葱、姜爆锅后,加酱油、肉丝、白菜心、木耳、玉兰片丝翻炒均匀,再加入高
汤、盐,倒入熟面条,开锅后,把香油、味精、蒜末调匀盛碗即成。

【馄饨】传统风味小吃。全省各地均有。其馅料和配料很多,可分为猪肉、鸡丝、虾仁、海鲜等
多种。其特点是汤鲜馅嫩,皮薄滑软,配油旋同食更佳。鸡丝馄饨的制作方法:将精细面粉和以些许
精盐,擀成薄皮,切成上宽下窄的面皮;猪肉剁成茸泥,加入葱姜末、酱油、高汤、芝麻油搅匀成馅,
分别包入面皮中,捏成馄饨形,煮熟后,撒上紫菜、香菜末、煎蛋丝、熟鸡丝,浇上烧沸的高汤即成。
馄饨,皮薄可以见馅,滑润可口,很受欢迎。

【临沂糁】又名“肉粥”,是临沂地方风味名吃。其味道鲜美,香辣可口,营养丰富,很受当地
群众喜爱。
糁,可用牛羊肉制作,也可用猪肉、鸡鸭肉制作,而以鸡肉糁味道最佳。
制糁需经选料、制汤、成糁。鸡肉糁的用料主要是母鸡、麦米及面粉,佐料有葱、姜、五香粉、
盐、酱油、胡椒粉、香油、醋等。制作时,将水烧至发响,加入备好的鸡和麦米,煮3~4小时,到鸡
煮熟捞出,把葱、姜、盐、胡椒粉、五香粉、酱油放入盆碗中搅拌均匀,投入锅中;开锅后,将面粉
调成糊状,入锅,开锅即成。食用时,在碗中放熟鸡肉丝,用糁汤浇上,点上少许香油和醋,便成了
汤鲜味浓的鸡肉糁。趁热食用味道尤佳。有的还在制糁用料中配以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
蔻(去皮)、八角、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药料,以增强其温脾健胃、补益身体的
作用。

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为著名。1946年陈毅同志
驻临沂时很欣赏黄家糁铺制作的糁汤。目前,临沂市区糁铺已有40余家。上海、青岛等地开设了临沂
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曾聘请过临沂制糁技师传授技艺,使糁登上大雅之堂,受到中外
宾客赞赏。

【潍坊饸饹】潍坊传统风味小吃。经多年改进,现在最流行的是鸡鸭饸饹。
制作方法:将精粉掺少量团粉揉成面团,用饸饹床将面团轧挤成条,落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放
入温水盆中浸泡,去其粘性。将鸡、鸭肉拆散,切成小方丁;将瘦猪肉剁细,加团粉、鸡蛋、调料调
匀,放锅中蒸熟切成小方丁。另备糖蒜、煎蛋皮、熟香菜梗、咸韭菜段和辣椒油等小料。用花椒油煮
锅,加入煮鸡鸭原汤及酱油等成卤。将饸饹浇上卤汤,放入肉丁,再加上各种小料,即可食用。
特点是汤鲜味醇,卤料齐全,香辣兼备,开胃爽口。现潍城各饭店均有供应。

【孝里米粉】长清县传统风味小吃。作法是:将小米放入缸内用温水浸泡,在春、秋、冬季浸泡
40小时;夏季泡12小时为宜。再将浸泡的小米磨成稀糊状,沉淀后撇去水份,倒入布袋内挤干,再把
米粉团搓碎晾干,用罗筛过,拌水揉成面团,放入架在开水锅上的制粉机里用力下压入锅煮熟,捞入
凉水盆内。食用时,以麻汁、醋、黄瓜丝、胡萝卜咸菜末、大蒜汁、香椿芽末等作调料凉吃,是夏季
防暑的好食品。或将米粉丝放入锅内煮熟,配以高汤,佐以虾皮、香菜末、酱油、香油等热吃,号称
高汤米粉,别有风味。

【古城油粉】沾化地方传统风味小吃。相传古城镇西街李家专营油粉。早在清朝时一年四季专供
县衙、店铺商户等做为美味早点。现惠民地区各县均有经营,已成为当地大众喜爱的小吃。
其制作讲究,工于火候,先用甘泉水浸渍精选小米数时,以水磨磨成米细浆;精炼纯猪板油炝葱
花,呈金黄色,配上花生米、桃仁、甜杏仁、粗干粉丝、豆腐皮、鲜菜芯等及多种调味品熬制而成。
咸淡适口,味感多变,易于消化,有肉食之香,粉面之醇,菜蔬之鲜,果仁之美,汤羹之滑,纵使体
病厌食之人,也能利口下咽。

【高唐老豆腐】高唐地方风味小吃。选用上等黄豆制作。先将黄豆去皮打成(豆+昔)子,放在
经阳光长时间照晒的储存水中浸泡,待豆(豆+昔)泡涨后磨浆;豆浆经煞沫,过包入锅熬成豆汁,
退温后装入桶或缸内用石膏点,再封住口,20分钟后即成老豆腐。

老豆腐的主要配料卤和油的制作有独到之处。卤用优质酱油和精盐加水入锅,放花椒、大料、茴
香、丁香、桂皮、姜等十余种药料熬制;用优质棉子油边熬边除杂物,然后放入葱、甜酱、花椒、茴
香等佐料,也可加辣椒油少许。特点:豆腐细嫩、清淡稍辣,香味浓厚。

【熏豆腐】曲阜传统风味小吃。用白豆腐熏制而成,每块长约五六厘米,厚一厘米许,呈棕黄色,
表层结实里面细白鲜嫩,带有浓郁的松柏香味。在曲阜集市上普遍设有熏豆腐锅,把熏制的豆腐与肉
块放在一起,加上辣椒、桂皮、花椒、茴香等佐料炖煮,香味扑鼻。
曲阜熏豆腐始于明代。制作方法:将豆腐切好,用几根铁条架在火盆上熏烤。豆腐烤热后,表层
变黄,味道甚美。经多年不断改进工艺,现已采用大型火池,用松柏或香椿锯末生火,边熏边晒,已
形成批量生产。
现在曲阜城北泗水两岸的不少村庄都制作熏豆腐,尤以褚家村生产最多。因该村水质好,做的豆
腐鲜嫩,熏烤技术又高,产品最受欢迎。全村300余户,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家从事这项副业,日产
近万斤,畅销本市及邻县。

【朝天锅】潍坊传统风味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猪下货一套洗净放入锅
内;再放入调料(盐二两,葱一两,姜半两,八角二钱,桂皮半两),以细火煮烂,将下货全部捞出,
然后将肉汤去沫,加水对好口味。食用时,把小料(葱末、香菜末、酱油、味精、圪垯咸菜条、大葱
白段)加入碗内,浇上肉汤;另备单饼、熟鸡蛋、炸肉丸一宗,随吃随卷,边吃边喝,经济实惠,方
便快当,别有风味。

【济南豆腐脑】济南名小吃。豆腐脑在全国各地多有制作,与豆腐同源,介于豆汁与豆腐之间,
是一种半流质的食品。食之软嫩滑润,易消化。因色如脑,故以豆腐脑名之。
制作过程与豆腐相似,只是“点”豆腐的程度要嫩得多,因此含水分较多,这与水质好坏有关,
济南的水质好,作出的豆腐脑白嫩细腻。豆腐脑做好后,多装在一个大肚瓦缸里,盛豆腐脑是用一个
手掌大的薄片状小勺,层层片入碗内,使其不散不澥。
济南豆腐脑的调味料,颇有地方特色。其调料有芝麻酱、香油、韭花泥、辣椒糊、辣椒油、酱油、
醋、蒜泥、葱姜汁等,浇入盛有豆腐脑的碗内,由食者自行调和食用。豆腐脑作为街头小吃,多作为
早点供应,现在各饮食摊点市场,多有经售。

【东平煳粥】东平传统小吃。用小米、黄豆和微量大米,掺入适量水熬制而成。粥稍有煳味,虽
煳不苦,味道特殊,故名。粥汁饱含蛋白质、维生素,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先把小米簸去糠皮沙尘,用净水浸泡数时,将30%的黄豆去皮浸入温水,用石磨拐碎,经过拐米、
过汁、抄沫,下锅熬到一定火候,视其稠稀适度即成。其特点是:味道醇香,汁液粘软,加少许炖烂
的咸豆,即香咸交融,大为适口。
近年来,将设备作了改进,由石磨拐米改用打浆机,现在又改用电机带动石磨打浆,生产效率大
大提高。尤其是州城刘家熬制的煳粥,为祖传技艺,至今200余载,远近闻名,享誉不衰。

【油旋】济南传统风味名吃。由多层面皮叠起成形,经烙烤而成,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颜色金
黄,层多松散,外皮酥脆,内瓤软嫩,葱香味浓。制作方法:将和好的面团搓成长条,掐成面剂,擀
成长条,上面先抹上一层花生油,撒匀细盐,再把葱油泥抹在上面,随后将面片向左折起,再抹一层
油,随卷随拉,至卷完为止,直立放在鏊子上压平成为圆饼。至两面都烙成金黄色时,放入炉内两面
翻烤至深黄色取出,拿起油旋用手指从有旋纹的一面中间捅压出一个窝,即成多层次面圈叠起的油旋,
面圈最多可达五六十层。配以鸡丝馄饨食之,风味更佳。

【荷叶饼】山东著名面食品。又名春饼、鸭饼。以配食烤鸭、香酥鸡、锅烧肘子等名菜而驰名。
用半烫面,擀薄饼,烙制而成。
制法是:用上好白面粉加热水烫透,晾凉后和成面团揉匀,放在案板上搓长条,下成剂子,逐个
压扁。取一个面剂蘸上芝麻油,与另一个不蘸油的剂子对起来,压扁擀成一个圆饼(双层),放在平
底锅内,用慢火烙至两面起小麻点,熟后取出。放在案板上轻摔一下,揭开成两个饼,每个折成十字
折,平放盘中上桌即可。

【清油盘丝饼】济南传统风味名吃。其制法:将面粉和成抻面用的面团,拉抻成八扣的“一窝丝”,
顺丝放在面板上,在面条上刷上芝麻油,再切成8厘米的段,然后取起一段面条丝,从一头卷起,盘
成圆饼形压扁,放在带有一层薄油的平鏊上,用慢火烙至两面呈金黄色而成。此饼似饼非饼,面丝金
黄,酥脆甜香,备受内外宾客称赞。

【酥卷】淄博传统小吃。正面布满芝麻,中间层次多叠,香酥爽口,味美宜人,深受群众喜爱。
制作方法:先将适量面粉加入花生油合成油酥面,然后按比例用水与面粉和成水面,并将油酥面
包匀。再分成适量大小的剂子,在案板上擀成长方形,撒匀花椒、盐粉,将两头对折再擀成长方形,
依次反复进行,最后制成便于食用的长方形面胚,刷水,撒芝麻,放入烤箱烤至金黄即可。

【肉火烧】潍城地方风味小吃。清末以来,每当春末夏初,花椒树新芽萌发,当地小贩便用花椒
嫩叶、猪肉调馅做成肉火烧。每到夜晚,便挎篮沿街叫卖,以夜宵供应商家、旅栈、戏院及居民食用。
现已成为饮食业四季供应的早餐方便食品。目前市场有两个品种:一种为三鲜肉火烧,以猪肉、海米、
蛋糕、木耳、葱姜调馅,质量好,价格稍高。一种为普通肉火烧,以猪肉、葱、姜调馅,均用花椒水
浸馅,以皮酥肉香、经济实惠而著称,是深受喜爱的大众化食品。

【豆腐卷】五莲传统面食。以面粉、豆腐为主料,佐以胡椒面、葱、姜、豆油、盐粉。制作时,
面要软,以卷杖擀成方形大薄皮,将调好的馅均匀摊其上,卷起后,再切割成长方形豆腐卷,或锅贴,
或笼蒸。以锅贴者为最佳。豆腐卷因具皮软、馅素、清香不腻等特点,很受欢迎。

【三页饼】安丘景芝镇的传统风味小吃,于300年前伴随着景芝酒的兴盛应运而生。相传昔日到
景芝贩酒的客商络绎不绝,常在镇内饮酒用饭,当地居民便做起了卖饼生意。为调众口,工艺渐进,
逐渐形成了三页如一,每页薄如纸,软如绸,焦柔相济,清香可口,一抖三开的三页饼。景芝遂成为
酒美饭香之地。
制法是以白面、豆油和食盐为原料。先将白面用温盐水和成油条面状,再撕团擀饼,每张三个面
剂儿,擀至碗口大时,三页摞一起,中间一页两面抹上适量豆油,擀薄后置鏊上文火慢烙,边烙边转
边翻,随时清除鏊上糊渣,烙至两面金黄,不带糊花,叠起放好,可数日不爆不裂,柔软如初。
现在,安邱县的招待所、宾馆、饭店将三页饼作为必备佳品,为慕名而来的各地旅客、外宾大增
口福。

【滨州锅子饼】滨州名吃。将精面粉和好,在盆内盖好饧软,切成小剂子,搓圆擀薄,放在热鏊
上烙至微黄即熟。再将用香油炒好的鸡蛋、豆芽、豆腐、海米、驴肉等菜肴,按顾客要求或分或合,
卷入饼筒内,切为两段即成。
滨州锅子饼原是清末滨州西关邢氏夫妻所创制,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到他儿子
接业时,已传到济南、武定二府各州县。当时流传着:“锅子饼开了张,烧饼馃子不吃香”的说法。
现在接待国内外宾客,锅子饼必不可少。

【马司饼】潍坊地区主食之一。马司饼制作简便,形式多样。其味各异,可根据口味随做随食。
其型有单饼、双瓣饼、三瓣饼等。皆以马司小麦为主料,盐水和面,柔软而有筋力,用鏊子烙制。单
饼,单烙,不加作料;双瓣饼,中间加油或干面,烙成后看上去是一层,吃起来是两层;三瓣饼为三
层,层中间加油,熟后三瓣自离,可统吃,也可单吃。招待宾客亦用此饼。当地俗语说:“吃上千层
饼,以表万层意。”马司饼薄如纱纸,隐约透明。潍坊名吃朝天锅,多配此饼卷肉食之。

【武城旋饼】武城县传统风味名吃,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味道鲜美独特,制作精细考究,颇负
盛名。
武城旋饼大如盘,厚如指,色泽黄褐油亮,皮酥焦脆,馅松软鲜嫩,焦而不糊,嫩而不生,肉肥
而不腻,面厚而不粘,兼有焦香、清香、芝麻香味道。制作旋饼历代相沿,工艺日臻完善,有独特配
料和技艺。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不同掌握软硬,将面揣出劲来,这样饼面才会起泡、上花、色艳。馅
有牛肉、猪肉、羊肉,也有鸡蛋的。肉要切成玉米粒大小块,再配菜码。一般牛肉配大葱,猪肉配韭
菜,羊肉配大葱、香菜;然后按严格比例加花椒面、味精、生姜、香油调和。鸡蛋旋饼,少者可用一
个鸡蛋,多者可达四五个。
烙制旋饼,多用豆秸或细树枝等。火要不弱不暴不间断。所用锅灶采用一洞二灶。生饼先在前灶
的鏊子上两面烙挺,再放进后灶铁铛子里烘烤,同时反复旋转刷油翻动。两面烘烤均匀,呈黄褐色即
好。著名的有牛肉馅的“雪里红”,猪肉韭菜加鸡蛋的“风加雪”,猪板油加冰糖制成的“水晶参”。
武城旋饼的创制人是武城郭庄村的刘汉帛和沙国财。过去,旋饼师傅们不仅活跃在省内十几个县
市,还到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经营。

【张家厚饼】聊城民间广为流传:“东昌府有三奇,孟家包子魏家鸡,张二麻子厚饼更出奇。”
饼以个大、味美而称奇。每个厚饼用发面2斤、干面3斤、水1.5斤和面,然后造型,上鏊烘烤。
做熟的厚饼重量7斤,直径15厘米,厚5厘米。厚饼的两面均呈金黄色,每面有两个宽边同心圆图案,
同心圆中芝麻点点。看去,象是古朴大方的艺术品;食之,酥软相宜,香甜可口。
做厚饼一般用两盘鏊子,鏊子双层底。下层底紧靠明火,上面铺着一厘米厚的炉灰,炉灰上面才
是烙制厚饼的上层底。如此大的厚饼,烙得外酥而不糊,里嫩而不生,就奇在这鏊子上。烙厚饼有一
绝招,即生两遍,熟两遍。所谓生两遍,就是把生厚饼放在鏊子上烙两遍,至表面金黄为止。然后放
在另一鏊子的“铁架上”,再烘烤两遍即成。
张家创制厚饼,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他的技艺代代传习下来,经营厚饼者不断增多。所产厚饼
远销北京、黑龙江、兰州、武汉、广州等地。

【聊城呱哒】聊城传统名吃,城内以祖传“孙呱哒”(孙立忠)最有名,乡间则以沙镇呱哒最好。
呱哒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最早创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
史。《中国小吃》一书对其制作方法有较详细叙述。呱哒是用烫面和面粉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
卷以肉馅、葱油,轧成矩形,烙烤而成,形状象“呱哒板”,满挂金黄茧,外焦里嫩,香酥可口。既
有面,又有馅,食用方便。在莘县、阳谷、聊城一带备受欢迎。目前,济南尚有两处“东昌名吃呱哒”
供应点。

【油炸馅饼】张店早点名吃。制作方法:先用温盐水与面粉和好,揉成面团。再将肉剁碎,加入
葱花姜末、酱油、香油、精盐,拌匀成馅。然后将面胚压成圆皮,包入肉馅,再次成饼置平底锅上,
炸至两面呈金黄色为止。
目前,以淄博饭店和张店饭店两家制作的油炸馅饼最佳。

【肉盒】聊城方便小吃。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
制作方法:先用水把面粉和成面穗,揣成面团,待面团和好后,盖上湿布(冬天加棉被),30分
钟后,即可使用。另把猪瘦肉剁成碎末,加甜酱、酱油、食盐,调拌、喂养。蔬菜(猪肉配白菜,牛、
羊肉配白萝卜)、水发粉皮、葱、姜切碎,加香油、花椒面、食盐,调拌匀,与养好的肉馅掺匀。
把揉好的面团揪成面坯,按成饼,把馅放在中间捏严,然后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对捏包团中间,
随捏随转,把馅捏赶至周围。
平锅倾斜放置,放油,至六成热时,将肉合捏口,面朝下放入平锅中间靠近油边处,迅速用手指
和手背转捻成边沿满馅的小圆饼。在锅中煎至两面金黄透红茧时即熟。
做成的肉合,皮薄香酥,肉馅软嫩。

【康园肉饼】莘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近百年历史。其肉饼呈金黄色,外酥里嫩,风靡遐迩。制
作此肉饼技术已传到济南、聊城、东阿、新乡、范县等地。
制作方法:将鲜羊肉剁成肉泥加葱姜末、花椒面、酱油、盐、味精、香油、水各适量搅拌调成饼
馅。用温水和面团,另备酥面,制成薄面皮,将馅均匀抹在面皮左端。从左至右折叠三层,后取适量
酥面,均匀地抹在面皮的另一端,再自右至左折叠成形。然后,将饼刷上食油,置烧热的鏊子上烙烤,
待起小泡时,再翻过来刷油烙烤。反复烙烤数次,待成熟后两面刷上香油即成。

【细馓子】鲁西南传统小吃。按其形状又可分为长把馓子和盘条馓子,因条长而细通称细馓子。
制作馓子是将面粉加以精盐和成软面团,先搓成粗条盘进油中浸泡,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热时,将粗条
在手上盘起,边盘边拉,拉成细条共缠15圈左右,用竹筷在两头串起,放入油中随炸随抻,炸挺后抽
出筷子,炸至棕红色时捞出即成。其特点:颜色棕黄,味微咸,酥脆可口,如配以豆沫粥、胡辣汤同
食,风味更佳。

【崮山馍馍】以产地在长清县大崮山而得名。相传,清乾隆皇帝南巡,在崮山行宫逗留期间,品
尝崮山馍馍后,十分赞赏,于是名声大振。
其作法是:将酵母加水搅成糊状,倒入精粉中加水揉成面团。发酵后,将面团放在压面杠上反复
挤压,按每斤20个制成馍馍剂子,然后贴在锅壁上蒸熟,每10个为一串,点上红色梅花点即成。现崮
山馍馍仍为人们所喜爱。

【簇花饽饽】栖霞民间传统面食。历史悠久,多出自巧妇之手。选用精面粉,经发酵后多次揉轧,
做成乳房形状,上点缀以各种花物。多用于婚娶吉庆之事,较有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喜鹊登梅:表
示报喜,结婚、生育、贺喜等用。双配鸳鸯:表示新婚夫妇和睦相爱,主要用于婚娶。菊花佛手:表
示人寿九十九,多用于老年人庆寿;新生儿第一次去姥姥家也须带此物。凤凰传牡丹:表示吉庆富贵,
多在结婚、盖房祭祀时用。鱼儿飞草:表示生活富裕,和平幸福。

【签子馍馍】平原传统面食。早在100多年前平原县恩城镇就有20多家经营签子馍馍,其中陈家
馍馍铺声誉尤佳。该馍馍用料精细,味道宜人,备受青睐。
签子馍馍以精细面粉作原料,将酵面加入适量碱面和“嫩面”,在案板上揉匀,用特制木杠反复
挤压,后切段用手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馍馍剂子,插入带签的蒸笼,上锅急火蒸20分钟即可食用。
其色白润如玉,油光有微亮。味道香甜,嗅之芳气扑鼻,沁人心肺;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
恩城镇地处几条公路的交汇点,商贾行人过往该镇者都慕名争购签子馍馍,以饱口福,或馈赠亲
朋。1986年初冬,“日本国义和团运动考察代表团”来平原县,其成员用餐时将签子馍馍对弯成环状,
放开后见其状如初,毫无裂痕,连声夸赞“好吃!好吃!”

【炝面壮馍】莘县小吃。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仍负盛名。壮馍形如大寿糕,兼有馒头、烧饼和
油酥饼的特点。经济实惠,便于携带和存放。
制作方法:取酵面、水和面粉揉至光洁滑亮,分等量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擀成一尺半的圆饼;
另一份加香油、食盐、花椒面,并擀成一尺半的圆饼放在中层,再用木模儿压印成各种式样,撒上芝
麻粒,用木炭火将平底锅烧热后稍擦食油,把成形的壮馍托入平底锅内,加盖烤至呈浅黄色即成。

【油炸糕】淄博地方名吃。以淄博饭店制作的为最佳。形呈椭圆,金黄油亮,外酥里软,香甜可
口。
制作方法: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适量面粉搅透搅匀后,取出置于案板上。稍晾,加面粉、冷水
揣成面团,外面抹油盖上洁布,饧至手指相压即腾手而起方可。将糖、青红丝和适量面粉拌匀为馅。
再将烫面制成面胚,压成扁皮,包严糖馅,制成圆饼,入八成热油中微火炸透,呈金黄色时即成。

【三鲜棕子】海阳小吃。清末,鲁古埠村刘曰强,曾在宫廷当御厨,精研烹饪技术,终成名厨。
辛亥革命后返里,在县衙小厨房掌灶,所做菜肴,色味俱佳,尤善制风味山珍海馐。三鲜棕子便是其
中美味。将海米、蟹黄、瘦肉丁倒于鸡蛋清中搅匀,用海带包成棕子状放锅中,倒入鸡鸭汤,外加棕
叶、稻草,文火煮熟。吃时,可蘸姜汁、精盐、牡蛎汁、卤虾油等,鲜美可口,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