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品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54&run=13

【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木版年画的代表,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年画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善于运用寓意、夸张、象征、变形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匀称、饱满,线条简练、
流畅,色泽艳丽、对比强烈。其内容除部分画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门神”外,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情
趣及乡风民俗。也有以小说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特别是讽刺年画《慈禧太后逃长安》,画着慈
禧太后骑着一头小毛驴,光绪皇帝挎着包袱,仓皇地跟在后面逃窜。更有趣的是在光绪皇帝手挎的包
袱中,还露出了在路边地里捡来的两个玉米棒子。这张年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
京时,满清帝王贪生怕死、狼狈西逃的丑态。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形式丰富多样,一户农家院落,
从大门到东、西、南、北屋的屋门,从堂屋到炕头、窗顶、窗旁、顶棚、灶墙,甚至粮囤牛栏都有特
定的年画装饰。还有专供婚、丧的张贴年画等。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北方广大农村中深受农民的喜爱。
杨家埠木版年画创始于明代,清咸丰、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是“作坊百家,画种过千”,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当地农民“收罢大秋就刻版,忙到腊月二十三”。从腊月二十四到春
节,买卖年画达到高潮,树干、墙上到处拉上绳子,挂满招揽生意的年画。从早到晚,从东到西,买
年画的人熙熙攘攘,经常通宵达旦。极盛时期,杨家埠一年销售的年画达7000多万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先后发掘出传统画版500余套,并成立
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大批美术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相结合,共同创作出大量内容新颖的年画,如
“五路进财”、“丹凤朝阳”、“自由婚姻好”、“水库丰收”、“八大员”、“饲养员的喜悦”等,
还创制了“勤俭持家农历图”、“水浒传挂历”等。
杨家埠木版年画曾于1977年在北京、四川等地举行过“农村庭院贴画”展览,并出版了画册发行
国外,深得好评。近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又从绘、刻、印、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使
年画的内容及艺术形式又有新的发展。目前,杨家埠年画年产3000余万幅,行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
北美、西欧的27个国家和地区。

【扑灰年画】发源并流传于高密北乡,为我国民间年画的独特画种。
扑灰年画(杨三军摄)
扑灰年画作画时,根据构思打好腹稿,用柳炭条起轮廓,在画纸上面扑抹,一稿可扑数张,可以
重描复扑,也可以把同一画面扑成对称的两张。最后,在扑好的画稿上进行手绘。

扑灰年画的起源,可追溯到400多年以前。明朝初年,高密北乡公婆庙善画庙宇壁画的王姓人家,
在文人画及庙宇壁画的基础上,由手绘起稿创造了扑灰起稿手绘年画的方法。画面以水墨为主,色彩
清淡。作品以神像、墨屏花卉居多。进入清代,扑灰年画在延续中发展提高,融合杨柳青木版年画技
法,分生出新的年画品种——半印半画,并逐渐分成两个画系:一个继续承袭传统“抹画子”画法;
一个一反“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的状态,拓新为以色代墨,寓雅于俗,艳丽
多姿,获得了“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喜祥又红火”的效果。作品发展到神话故事、
戏剧人物、仕女、胖娃等多种题材。
扑灰年画稚拙粗犷、古朴典雅。艺人们大多注意形象的描绘,将人物充满画面空间,甚至大胆省
略背景。精品《姑嫂闲话》中,整个画面只有两个人物:嫂子右手擎着一把小阳伞,左手拿着一条红
手帕;小姑手握一把大叶蒲扇。两人一路闲拉,悠然自得,姑嫂和睦与农家妇女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
情趣,跃然纸上。在同一幅画中,服饰、头发及轮廓线等,是用“大涮狂涂”的写意手法,而眉眼脸
面却是用工笔细心巧画。
扑灰年画广销临沂、烟台、徐州及内蒙和东北三省。1984年,有20件扑灰年画作品晋京展出。法、
德、日、瑞士等许多国家专家亦曾先后慕名赴高密参观研究。

【赵文竹玻璃画】玻璃画,即在玻璃上用油彩、油漆、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其技艺是清朝时
由国外传入的,曾在宫廷受宠一时,后来失传。近几十年来,复由民间兴起。由于它晶莹透明、光滑
平整、色彩常新、装饰感较强,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广为流行。但因其多为民间画工所作,题材狭
窄,手法简单。加之在玻璃上绘画,画水墨难分浓、淡、干、湿,画油画难见笔触,因此,玻璃画长
久以来不为画界所重视,被视为低档工艺品,影响不大。
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青年农民赵文竹在原来流行的玻璃画技法基础上,根据玻璃质地特殊和表
面极为光滑的特点,广泛借鉴其他画种的技法,经过长期的反复试验,创造了刮彩、对印、透明重叠、
化学分离、聚彩、排彩、流动等一系列特殊技法,并改造了原来的绘画工具和颜料,形成了从材料、
工具、技法理论乃至装潢形式等一套独特的系统工艺。
赵文竹玻璃画近年来多次参加综合性画展和名优特产品展览,引起了很大反响。美术界专家们认
为,赵文竹玻璃画“有着国画的飘逸和流畅、油画的丰富和厚实、版画的力度和凝重、年画的艳丽和
工细、水彩画的轻松和透明,甚至有着翡翠、玛瑙、雨花石一样神妙斑斓的自然色彩韵律。”赵文竹
玻璃画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十几家报刊杂志作了专题介绍,被誉为“艺苑新葩”。

赵文竹玻璃画高雅精美、装潢考究,集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为一体,既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有很
高的实用价值。其形式多样,各具千秋,有适宜楼堂馆所装饰的大型拼镶壁画,有适宜收藏陈列的中
型作品,也有适宜旅游纪念、相互馈赠的小巧精品。许多作品已流传于日本、香港、加拿大、南朝鲜、
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赵文竹玻璃画被列为烟台市重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树皮画】树皮画是一种具有国画风韵的新型工艺画屏。1986年,东平工艺美术厂聘请民间画工
开始研制。它以杨、柳、松、榆等各种树皮为原料,精工剪裁,细心粘贴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然后
镶嵌在精制的木制框架内,悬挂于房间墙壁之上,给人一种独具风格的美感。
树皮画的品类有横屏、 四幅立屏、 单幅挂屏等形式。其图案题材多为鸟兽鱼虫、树木花草,如
“古松苍鹰”、“鸾凤和鸣”、“桃李争春”、“岁寒三友”、“好鸟枝头”等,多以诗文相配。

【彩蛋】亦称画蛋,1971年由苏州传入山东,始产于菏泽,随后扩大到巨野、曹县、单县、定陶、
夏津等地。
彩蛋多以鸭蛋壳为原料,制作简单。先把鸭蛋开一小洞,抽出蛋清、蛋黄,然后用防腐药水反复
清洗,晾干后,用砂布将蛋壳打磨光滑,绘上各种画面即成。画面一般为国画、山水画、著名诗句、
古代仕女、风流人物等。彩蛋品种大体分原形、变形(经切割粘合成宫灯、古瓶、金鼎等)两类。装
饰有盒装式(底部铺以彩绸,将制好的彩蛋固定中间,外边罩以精致的油漆玻璃盒)、吊式,也可装
饰在日历牌、礼品镜上。表现手法除一般彩绘外,还有滴晶浮雕、透雕等。
彩蛋现由东平工艺美术公司保留生产,以出口为主,年出口创汇额10~15万元。

【碑帖】碑帖拓片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传统工艺品。在照像制版、印刷技术未臻发达之前,举凡史
实政令、颂词铭文、诗赋书画等名人墨迹,欲其形象再现,无不依赖于捶拓。山东境内名胜古迹较多,
历代著名的文人墨客大都在山东留下过墨迹,存有很多碑文。这些碑文记述了各个时期政治、军事、
文化、水旱灾害等史实。书法形式,篆、隶、楷、行、草俱全,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书法范本。因
此,碑帖对于研究历史及文字演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东碑帖拓片生产分布在潍坊、曲阜、兖州、泰安、济南等地,各地碑帖各具特色。潍坊以拓制
清代潍县(今潍坊)知县郑板桥遗存墨迹为主;曲阜以孔府、孔庙碑文为主;泰安以泰山碑文为主;
济南则以嘉祥县武氏祠、长清县孝堂山郭氏祠、灵岩寺的石刻画及大明湖石刻为主。此外,还有欧、
柳、颜、赵、苏、米、蔡等书法家的墨迹。

曲阜是我国碑帖三大产地之一,现有碑刻5000余块,集历代书法名作于一地。曲阜碑帖种类多达
1000余种,以汉、魏、六朝碑刻为主,并有张庭珪、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翁方纲等历代名家题写
原碑精拓本,尤以史晨碑、乙瑛碑、成化碑、张猛龙碑等最为著名。其中成化碑之楷书、张猛龙碑之
魏书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楷书、魏书的范本。
碑帖拓片,既是文化资料,又是商品,销路颇广,为山东出口的畅销货,有的外商包销达3年之
久。现泰安市第一工艺美术公司、潍坊市工艺美术厂、曲阜工艺美术厂等厂家小批量生产,拓品行销
全国各地旅游点,部分产品出口。

【淄博日用陶瓷】淄博日用陶瓷早在宋代已盛极一时,当时产品有碗、盘、杯、罐、枕、盏等,
釉色以青釉、黑釉为主。
建国后,淄博陶瓷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日用陶瓷自1953年开始批量生产以来,瓷质由粗
变细,品种不断增加,1961年进入国际市场。70年代又利用当地原料相继试制成功乳白瓷、鲁玉瓷、
宝石瓷等多种高级瓷种。乳白瓷主要以滑石作原料,又叫滑石瓷,其瓷质细如凝脂,洁白如玉。经过
色调处理,又可产生晶莹欲滴、淡雅大方的“鲁青瓷”、“象牙黄瓷”,用这些瓷制作的茶具、餐具、
文具给人以高雅、素静的感觉。鲁玉瓷也称高长石质日用细瓷,用它制成的各种茶具、餐具,胎薄如
纸,娇嫩淡雅。它一经问世,便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外国专家交口称绝。宝石瓷又名“色瓷”,以焦
宝石为主要原料,用这种瓷加入不同色剂制成的咖啡色、奶油色、曙光红、釉滴绿等不同颜色的茶、
餐具,浑厚、凝重、自然、大方,最受港澳同胞欢迎。此外,博山生产的骨灰瓷,其瓷质可与世界上
最先进的英、日制品相媲美。近年来,还投产了新玉瓷、翠玉瓷、鲁翠瓷、无光釉等新产品。
淄博生产的各种陶瓷茶具、餐具,瓷质坚硬,产品强度高,热稳定性好,适用于机械洗涤。目前,
淄博日用陶瓷产品花色品种已达2000多个,其中一些产品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轻工业部科研成果奖、
优质产品奖,1982年在全国瓷器新产品评比会上,淄博瓷器获奖件数居全国第一。目前,生产日用陶
瓷的厂家主要有博山陶瓷厂、淄川陶瓷厂、张店陶瓷厂、淄博洪山陶瓷厂等,其中博山陶瓷厂为我国
目前最大的陶瓷厂,1985年产日用陶瓷1.6亿件。

【淄博美术陶瓷】淄博美术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宋代,生产碗、盘、杯等日用陶瓷的同时,就
已有了剔花、划花、印花、手绘、纹胎等装饰技艺,釉色除青釉、黑釉外,已烧制出名贵的“雨点釉”
和“茶叶末釉”。至明清两代,淄博成为山东陶瓷生产的中心,美术陶瓷亦有了较大发展。

建国后,淄博美术陶瓷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造型古朴、装饰新
颖、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在釉色的研究方面,成就尤为可观,恢复了早已失传的“雨点釉”、“茶
叶末釉”和“云霞釉”。“雨点釉”又名油滴釉,在黑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银白色的小如米粒的
圆点,似点点油滴。用其盛茶金光闪闪,盛酒则银光耀耀,因而被视为“陶瓷之一谜”。“雨点釉”
在日本称“天目釉”,这种釉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无与伦比的上品。“茶叶末釉”为一种独特的
微光结晶釉色,因橄榄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茶叶末似的细微晶粒而得名。古人称赞它“娇嫩而不俗,
艳如花,美如玉,最养目。”用这种釉制作的各种文具、瓶、罐等,釉色反光性差,色彩朴素,光泽
柔和,美观大方。除此之外,近年还创制了新的“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鲁花釉”和多种黑
釉系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釉色30多种。
在彩陶绘画方面,淄博近年来亦有独创性的发展,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陶器不能配以彩绘的难
题,首创立粉装饰画法,画面立体感强,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的境界。其中立粉彩陶挂盘最为突出。
著名工艺师朱一圭所绘制的直径50公分的竹鸡大挂盘,在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曾作为“国礼”赠
送给美国众、参两院。他们生产的6寸花猫挂盘曾荣获1980年全国陶瓷新产品二等奖。
淄博刻瓷更是驰名中外。刻瓷要求作者有较高的绘画水平和高超的雕刻功底,所以刻瓷被列为高
级手工艺品。 淄博刻瓷最有名的是人物肖像刻瓷挂盘, 其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工艺师马林刻制的
《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主席》、《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及《东渡》、《周恩来总
理》、《马克思》等人物挂盘,曾分别赠送给朝鲜、泰国领导人及日本友人和联邦德国马克思纪念馆。
此外,淄博的陶瓷雕塑、仿古陶瓷,园林陶瓷等,在造型和着色装饰上亦均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1980年,淄博陶瓷在日本的大阪展出时,日本陶瓷专家称赞道:“从雨点瓷到现代陶瓷艺术,淄博可
以说是巧匠辈出,佳作如林。”

【博山内画瓶】博山内画瓶工艺精巧,造型新颖别致,千姿百态,被视为罕见的珍品。清光绪年
间,博山协顺庄商人王风诰在北京内画大师周乐元家见到内画瓶及内画竹笔,感其神奇奥妙,回博山
后便专心研习内画技术。稍后,博山民间画师毕荣九、薛京万等人亦得其技法,并逐渐形成具有自己
风格和特点的山东画派,与北京、衡水画派同享盛誉。

博山内画瓶是一种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袖珍工艺品。内画即用特制的弯形细竹笔,在口小如豆的
瓶内绘出山水花卉、人物禽兽等画面。作画时,既不打草稿,又不能涂改,作画者必须技巧娴熟,成
竹在胸。1958年以来,经艺人苦心钻研,博山内画工艺完成了两项重大革新,一是将内画颜色由水色
改为瓷色,经加热固定,解决了内画遇水褪色的问题。二是以毛笔代替竹笔作画,使画面线条流畅,
工细蕴藉,将内画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青年内画工艺师王孝成绘制的《梁山108将》,在寸方瓶壁
上, 画了108个人, 在放大镜下,只见水陆纵横,营寨连环,人物清晰,神态各异。李克昌绘制的
《洛阳兴殿图》,在烟壶内壁上,不仅画出了飞檐斗拱和金碧辉煌的宫殿,还画出了500名劳动者紧
张施工的情景, 场面非常壮阔。 此外,较著名的高档内画制品还有《清明上河图》、《红楼梦》、
《西厢记》、《五百罗汉图》、《百美图》、《百马图》等,无不精致绝伦,深得中外收藏鉴赏家的
赞赏。
博山最早的内画制品是鼻烟壶。目前,在传统的内画鼻烟壶的基础上,又新创出一种外壁雕刻、
内壁绘画的鼻烟壶,如双套色雕刻内壁画壶《李时珍》,在壶上套有蓝、白色料,分两层精雕出山水、
人物、花卉,然后在壶内画出李时珍从童年到行医、采药、著书的10多个场面,真可谓独出心裁。此
外,近年来还研制出内画首饰瓶、内画香水瓶、内画项链等新品种,中外游客争相购买,被视为难得
的珍品。

【柘沟土陶】柘沟土陶的生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原料,取之于泗水县柘沟一带独
有的五色(白、红、绿、黄、灰)陶土,此土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铝、二氧化钛等多种成份,化学
元素比例适当,不仅适宜制陶,亦可做翻砂之用。土陶制品制作较复杂,要经过晒土、澄泥、弓削、
搓泥条、打底、验底、蹬轮、塑坯、晾晒、找样、装窑、烧制等10余道工序。柘沟土陶产品具有质细、
耐酸、耐碱、不渗水、不起潮、耐撞力强等特点,用作淹渍咸菜、蛋类,味美且不易变质,非他地土
陶所能比。近几年来,柘沟土陶连续被山东省轻工业厅评为优质产品。1986年有缸、罐、甏、盆等60
种产品参加了全国展览会。1987年,柘沟镇有制陶窑口67个,年生产日用土陶74.24万件,产值638.5万
元,产品畅销8省110个县市。
柘沟土陶(赵齐心 摄)

【临沂紫砂陶】临沂市美术陶瓷厂生产的日用工艺紫砂陶器,系70年代中期利用当地红土、紫焦
宝石、红砂石等原料研制而成的,所用原料主要分布在该厂附近的罗庄、湖西崖、朱陈等地。其品种
主要有花盆、盆景盆、酒具、茶具、文具等35个品种,58个规格型号。

临沂紫砂陶泥料的制备分为注浆泥料和塑性泥料,成型方法有注浆成型和塑性手工成型,图案以
松竹梅兰和山水为主,配以诗词,使之产生较高的艺术效果。紫砂陶产品有檀紫、猪肝红、红、铁青、
柿黄等色,色调深沉,给人一种浑厚古朴的感觉。
紫砂陶泥料具有其一定的颗粒级比,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使紫砂陶产品不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还具独特的使用性能。紫砂陶花盆栽花透气性好,不易烂根,可保花卉叶茂花繁。紫砂茶具沏茶色正
味香,不易馊变,日久可生“茶山”,倒入白开水仍有茶味,故被饮茶者视为珍器。
临沂市美术陶瓷厂为增加花色品种, 扩大销路, 近年来又研制成功了“乳白釉紫砂陶”。其中
“浮来春”乳白釉酒瓶在山东省、华东地区和全国包装装潢产品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大奖和二
等奖。该厂年生产能力达25万件,产值35万元;年出口15万件,价值2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瑞典、法
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炻器产品】临沂市陶瓷一厂于1979年3月试制成功的新型陶瓷产品,该厂为全省首家生产炻器
产品的企业。
炻器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陶瓷产品,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主要以临沭石英、新泰长石、
新汶汶土、临沂盘龙山紫粘土、焦宝石等为原料,经粉碎、配料、练泥、滚压成型、施釉、装烧而成。
分为透明釉色带装饰和颜色釉色圈装饰两大类。施透明釉的呈乳白色,施颜色釉的分棕、豆青、黄、
玫瑰红、豆绿、桔红色等十几种。主要产品有:装饰以丝网花纸的金雀新朋奶杯,釉下色圈装饰的金
雀18头餐具,釉下色圈装饰的7吋、9吋、12吋汤碗,平印花纸装饰的福音杯碟等。1983年试制成功的
耐热炻器汤锅,获山东省一轻厅新产品三等奖。
炻器制品釉面光亮,浑厚朴实,装饰线条精练,给人以朴素幽雅之感,加之新颖的丝网花纸映衬,
更显得庄重大方。炻器产品耐腐蚀,机械强度高,能适应机械化洗涤。该厂生产的兰陵美酒包装瓷酒
瓶,造形美观,釉面色泽厚重光润,加上精印商标和红塑料瓶盖,显得格外精美,在1981年全国包装
装潢设计评比大会上获一等奖。
该厂生产的炻器家具、茶具、咖啡具,年产量达300余万件。近几年出口逐年增加,远销美国、
荷兰、挪威、澳大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伊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得外商客户的好评。

【博山美术琉璃品】博山是全国闻名的“琉璃之乡”,所产美术琉璃品,以其色泽艳丽、质地晶
莹、造型饰纹生动、富有民间艺术特色而闻名遐迩。

据近年出土实物证明,早在元末明初,博山的琉璃生产就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早期琉璃制品主要
有珠、簪子、棋子等,颜色以蓝为主。到清朝中叶,琉璃产品已达数十种,并远销国外,年出口量达
7000担之多。当时博山西冶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生产琉璃为业。西冶街城门上曾刻着:“珍珠玛
瑙翠,琥珀琉璃街”的对联,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了。
解放后,博山琉璃在继承发展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质量提高,产品增加,花
色品种现已由解放前的300多个增加到3000多个,主要有料珠、料镯、灯具、花球、花插、内画、雕刻、
烟具、珠绣等类。
料珠 是博山琉璃的传统产品, 包括赶珠、 米珠、机制米珠3大类,300多个品种。赶珠,可作
“念珠”、“项链”和“手链”。米珠可串制帘子。1980年又研制出一种管珠帘,采用机制珠的拔挺
工艺,拔出琉璃挺,截成小段,经滚筒滚磨,串成各种图案的管珠帘。机制米珠试制成功后,装饰于
发卡、发带、钱包、胸花及服装之上,深受广大妇女喜爱。
琉璃花球 1907年,博山琉璃艺人首创平面摆花工艺“万花”花球。后经长期不断改进和创新,
逐渐形成了立体、 滚瓣、 扎花、模具等制作花球的新工艺。在花色品种上,由解放前的“万花”、
“西番莲”、“三山笔架”等数十种,发展到“水草金鱼”、“荷花青蛙”、“牡丹蜜蜂”及鱼虫兽
禽之类的变形花球近千个品种。小的重几两,大的达十数斤。水晶般的球内,花红叶绿,五彩缤纷,
物象生动,十分美观,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
琉璃雕刻 分为阴纹刻花和套色雕刻两种。阴纹刻花工艺是在单色透明料的器物底部或反面,用
各种轮头刻、磨出花草鱼虫等图案花纹,给人以立体感。产品有“喜鹊登梅”、“松鹤图”等图案的
琉璃仿条、墨盒、笔山及其它文具用品。套色雕刻是1958年研制成功的新工艺。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
色的琉璃里外相套吹制成瓶、碗、罐、鼻烟壶等器物,外层用玉雕技艺雕琢出各种人物、花卉、山水、
禽兽等精美的立体图案。在颜色上,以前多以白地套红、蓝、黄色,60年代起开始生产蓝地套白、水
晶套红等产品。近年来,博山琉璃艺人用雕刻和内画艺术相结合创作的大型作品“琉璃塔”,高达40
厘米,晶莹剔透、玲珑多姿,观者赞叹称绝。
琉璃料景 是70年代琉璃艺人研制出的琉璃花球变形新产品,一经问世,备受欢迎。产品小者如
拳,大者如桌面。1982年在北京举办的琉璃展览会上,展出的大型料景“花果山”,轰动京城。近年
来,又创出挂匾式料景、贴壁式料景、料景梳妆台等新产品,深受人们喜爱。

琉璃色料 琉璃制品很注意色料的配饰,博山有许多名贵色料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鸡油黄”又
称黄玉,色泽鲜艳,莹润欲滴,黄中透亮,犹如鸡油。用它制作的花瓶等物,就象玲珑精美的玉雕一
般。“鸡肝石”,色如鸡肝,带有云层形的自然斑纹,用其制作的花瓶、笔筒、帽筒等器物,典雅大
方,古朴凝重。
此外,博山琉璃还有各种铺丝产品,如插屏、桌屏、宫灯、四扇屏等,畅销日本等地。
目前,生产美术琉璃品的厂家主要是博山美术琉璃厂。其产品除在国内行销外,还远销世界40多
个国家和地区。

【潍坊布玩具】富有传统的民间风格和浓厚生活情趣的潍坊布玩具,享誉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
它是以彩色丝绸、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宝素珠等为原料,按照设计的样品剪样、下
料,缝合成型,填以木粉,贴上眉眼及装饰物,系上带结而成。
这一传统工艺品是从民间的绣荷包、虎头帽、虎头鞋等针线活演变而来的。潍坊城郊一带很早就
有缝制各种小巧玲珑的针线活互相馈赠的传统,例如娃娃过“百岁”、生日时,有做虎头鞋、虎头帽
的习俗。每逢端午节,便绣制各色各样的荷包,内填药物香料,自己佩带或赠送亲友,既可互相争巧
比美,又可借药味除邪祛恶,免遭蚊虫叮咬。有的巧手把精制的小虎头、小笤帚、小簸箕、小黄瓜、
小葫芦等连成一串,挂在身边,名谓“虎头串”。其意是:虎可镇百兽,笤帚、簸箕可除邪恶,黄瓜
有刺可使鬼怪不敢靠近,葫芦盛药可防治百病。小儿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挂虎头串是希望保佑娃娃
免遭灾难,健康成长,表达了妇女对儿童的良好祝愿。再如刚过门的新媳妇,婚后第三天回门再返回
婆家时,要向公婆及小姑、小叔献上自己做的烟包、眼镜盒、针线盒、荷包等,以表示对婆家亲人的
尊敬,也表示自己是个心灵手巧的媳妇。更有些贫家妇女做些这类针线活到集市出售,以养家糊口。
以后逐渐演变成做布玩具,成为一种家庭副业。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给以重视和支持,先后组织郝桂君等老艺人传授和切磋
技艺,设厂生产,使这一传统工艺品大放异彩。现在除生产传统品种外,还不断创制新品种。如布玩
具“万象更新”,用浅绿色丝绸缝制出肥壮的大象身体,再给它披上大红背毯,系上大红丝带,然后
驮上红果绿叶的万年青盆景,花盆上绣着“万象更新”四字,使这一玩具优雅美观。再如象征吉祥如
意的“麒麟送子”,表示喜庆欢娱的“狮子滚绣球”等,也都赋有新意。此外,还有小红马、熊猫、
鸳鸯、老虎、公鸡等总共200多个品种。这些新品种融形、色、情、趣为一体,且具有小、新、巧的
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在制作观赏玩具的同时,还创新生产了一些欣赏与实用
相结合的产品,如针扎、针盒、储钱盒、钱袋、钱包、首饰盒、虎头拖鞋等,亦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
产品行销国内各省市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总产值38万元。

【泥塑】是发源于高密县聂家庄一带的独特民间艺术品,称为“聂家庄泥塑”,以其风格明快、
色彩艳美、神态活脱、充满浓郁的地方民俗情趣而蜚声中外。
据聂氏家谱记载,400多年前,每年春节前聂家庄人用泥巴做成“泥蹲”,内装火药,制成一种
俗称“锅子花”的焰火出售。后来,把装火药的“泥蹲”塑成娃娃形,放完焰火还可当作玩具,深受
人们喜爱。再后来,“泥蹲”的品种、花样不断增加,逐渐独立出来,并改手捏为模具加工,着色亦
趋向艳丽,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泥塑玩具。清嘉庆年间,泥塑艺人巧妙地将泥塑分成首尾两部分,中间
用羊皮连接,内装弹簧、哨子,促动或摇动时,发出声响以斗趣。建国后至1966年,聂家庄泥塑进入
鼎盛时期,农闲时,男女老幼全力投入泥塑。高密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聂家庄朝南门,吃了‘姑
扎’(水饺)捏小人。”所产泥塑制品销售胶东半岛、沂蒙山区及东北三省。
泥塑玩具的形象取材于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仕女、鸟、兽等,在技法上融会了其它民间艺术,
写实与夸张并用。如泥塑中的老虎,是借鉴民间儿童穿戴的虎头鞋、虎头帽设计而成的,头硕大,四
肢粗壮,腰身缩短,整个头部夸张突出了老虎的口,又运用扑灰年画大笔涂抹的手法,用大红染口、
画眉、点尾,绿涂鼻、耳,屁股着花,头以下黄底衬以红花绿叶,其余大部分为白色。促动时,发出
“呜呜”的粗犷啸声,俨然是一副八面雄风、威震百兽的神态,但又不失秀巧可爱。泥猴则两腿修长,
浓妆淡抹,小猴伏在老猴肩上,两张桃红的脸上嵌着四只黑亮的眼睛,灵精逼真。摇之,发出尖细清
柔的叫声,仿佛母子在亲昵对话。还有神态各异的泥娃娃,亦很有趣。
1978年以来,在当地政府扶持和艺人们的努力下,聂家庄泥塑又进入新的阶段,增添了狮子滚绣
球、麻姑献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八仙群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万福女、观音大士、十五贯等新形
象,品种已发展到100多个。
除发源地高密聂家庄一带外, 山东泥塑玩具较有名的还有: 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的泥人玩具,
1964年,曾有75件泥人玩具参加了我国驻外使馆举办的小型民间工艺品展览;聊城县马官屯泥人,最
佳制品为活头泥娃娃,将头部与身体制成两节,用细铁丝盘成的弹簧连接起来,将泥娃娃搁置桌案之
上轻轻一动,头便摇晃不止,别有一番情趣;惠民县皂户李乡生产的河南张泥塑,以当地红粘泥为原
料,其产品销售山东10余县及济南、天津等城市和河北沧州地区。

【皮毛动物】是一种新型工艺美术品,于1974年由菏泽东关地毯厂创制成功,1975年、1978年先
后传到德州市和莘县。莘县皮毛工艺品厂的产品合格率一直是100%,优质品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是外贸部门的出口免检产品。德州市工艺美术厂生产的皮毛动物,1985年获轻工业部设计二等奖。
皮毛动物的制作需经设计、制胎、粘贴、整修等工序。先用石膏翻制模具,再将纸粉、锯末、纤
维素、防腐剂等按配方比例混合,用模具挤压成型、烘干(菏泽以中空吹塑制胎),然后按表现物象
的需要,选剪羊毛或狗毛,按花色和毛顺方向均匀地粘贴在胎上,最后整修,安装上合适的眼睛,塑
上鼻、舌即成。全部工序纯系手工操作。
皮毛玩具造型逼真,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妩媚可爱的松鼠、憨态可掬的熊猫、威武的雄狮、狡
猾的狐狸、温顺的小羊及猛虎、狮猫、金丝猴、金花鼠、小兔等形象,栩栩如生,被国外客商视为珍
贵的欣赏品和高级馈赠品,竞相购买。产品远销美、英、德、法、日、澳大利亚、新加坡、奥地利、
比利时、阿根廷及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以前,全省皮毛玩具平均年产值100万元左右,利
润10万元,以出口为主。1985年以后生产厂家开始开发国内市场。

【面塑】俗称“江米人”,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加小麦粉、颜料、防腐剂,用水调合蒸成熟面团
后,利用刀、剪、簪等简易工具和独特的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工艺
美术品。
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说清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弋阳面塑艺人王清源、
郭湘云游艺菏泽,与城西穆李寨艺人贺胜、杨四一起切磋技术,使面塑技艺有了新提高。面塑艺人多
在农闲时云游各地边做边卖。有些人多次去上海、厦门、广州等大城市卖艺,个别艺人还到过菲律宾、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苏联等国表演面塑技艺,销售面塑作品。
面塑技艺传到济南后,在李俊兴等老艺人的努力下,形成了济南面塑的独特风格。济南面塑的色
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
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门。优秀作品“火烧琵琶精”、“老寿
星”等,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得到好评。
近年来,面塑技艺又有了新发展。1982年艺人李芳清应邀在澳大利亚总理府作了写生面塑表演,
捏塑的当地动物袋鼠栩栩如生。李金城捏塑的“麒麟送子”、“穆柯寨”等作品,1983年10月亦在日
本进行了展览。目前,面塑产品有签举式、盒装式、微型面塑三类。盒装面塑“西游记”,在一个火
柴盒大小的盒内捏塑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马等一组生动的群像,并配有高山密林、蓝天流
水,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动态面塑“孙悟空”,迎风而立,手中的金箍棒上下挥舞,给人以新奇之
感。

目前,除济南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保留这一传统技艺外,菏泽的穆李村、大杜庄、乔李庄、解元集、
王楼、蒋庄及曹县的马集,东明县通古集、鄄城县临濮、阎什口等20余个村镇,每年尚有300多副箱
子,仍按旧习,农闲而出,云游各地,甚至长年在外走街穿巷当众献艺。

【旋木玩具】产于鄄城,已有300余年历史。明朝时鄄城县郑营乡刘庄,百余户人家都加工出售
“哗啦棒槌”(手摇玩具),故有“棒槌刘庄”之称,旋木这一工艺亦被冠以“刘庄旋木”。后马庄,
何里庄等也有加工生产。由于设备简陋、技术保守,这一工艺虽发展了几百年,但直到解放时,工艺
及品种均没有大的突破。只有哗啦棒槌玩具一个品种。
解放后这一传统工艺得到发展。1979年,鄄城旋木工艺品厂建成,刘庄的刘传保、刘忠山、刘后
军被聘为该厂技师,1980年又聘上海工艺设计师来厂指导,旋木玩具开始批量生产。
旋木玩具以柳、梨、枣、槐等木为原料,一般选取2~3年生无裹节无虫眼的果木大干,剥去外皮
风干,使含水量在50%以下方可使用,过干难以加工,过湿则干裂变形。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木块卡
在旋床上,一手拉动皮条,令其旋转;另一手持刀进行切削成型。后经刘庄人改制,变手拉为脚踏,
建厂后使用了电动旋床,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旋木玩具因其靠旋转切削基本成形后组合而成,所以
造型以圆球、椭圆、圆柱、圆锥形为多,造型独特。如生动活泼的“不倒翁”,逗人喜爱的“小猴吃
桃”,古朴典雅的“梅花鹿”,憨态可掬的睡猫,引颈长鸣的雄鸡等等,造型简单,圆中有变,形态
天真、稚气,给人以美的感受。目前,旋木玩具发展到拖拉玩具、游戏玩具、体育器械(哑铃、棒球
等)、计算架、积木、棋类等6大系列300多个品种。除此外,还生产部分家具配件,平均年产值15万
元左右。

【阳谷哨】民间流传的一种音乐玩具。是阳谷县农民李保正在30年代创造的。哨子用胶泥捏成,
晾干后用火烧成陶质。形状、大小似鸭蛋,腹部掏空,上有8孔,并依笛子原理在其中一孔上贴有哨
膜。吹奏时,用嘴控制气息,手指在气孔上协调起落,可吹出各个音阶,声音清脆、明亮、淳美。音
乐界人士多认为这是《诗经》上记载的一种古老乐器“埙”的复活。
建国前,李保正把制哨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每年在冬闲时烧制好哨子,春节前后到集市上去卖。
解放后,这种哨子引起音乐界人士的重视,许多专家、教授听了他的演奏,买了他的哨子,请他讲吹
奏方法,后又鼓励他到中央音乐学院去卖哨、演奏,在该校引起轰动。1953年4月,李保正到中央美
术学院陶瓷系附属实习工厂学习制造瓷模和用机械制哨。9月,李保正把新制的瓷哨拿到第二次全国
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出售,被代表们抢购一空。但由于李保正没能坚持改良,音乐界对“阳谷
哨”是一种乐器还是一种音乐玩具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看法,“阳谷哨”没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推
广,现仍在民间流传。

【假发】假发是一种高档美容用品,70年代初由外贸部门从国外引进,最初由青岛、即墨试产,
后又扩大到寿光、胶县,现产地仍为以上4地。假发品种有男、女装整发,玩具假发和假发发块等。
假发发块是按头的部位分块制作,配戴时可组装成各种发型,是当今国际市场非常流行的一种美容用
品。假发的规格大小、发丝长短、颜色、发型,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做或整修。假发的主要原料为人发
和尼龙丝(人造发),所制作的假发工艺精巧、洗濯方便,它不仅为头发缺陷者所欢迎,而且是舞会、
宴会等社交场合的时髦装饰品,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近年国内市场也逐渐呈畅销之势。寿光县工艺
品一厂年生产假发10万个,产品销往日本、香港、美国及东南亚一带。

【发网】山东是中国发网业的发源地。以人发结网,并成为出口商品,始于清宣统元年,营业中
心开始在烟台。民国十八年(1929年)《今世中国实业通志》载:“烟台每年所输出者,约占全国产
额百分之九十。”
发网,网于头发之上,起固定发型及外观装饰之用,原均以自然人发手工结制而成,是一种家庭
手工业。山东境内胶东、鲁中南、鲁西北地区均有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国外。
建国后,发网制品品种更新,产量提高。50年代,以尼龙丝代替自然人发,结出的发网更加平滑、
光亮。60年代,又增产了“珠子网”,将人造宝石彩珠系于网扣之上,使发网五光十色,璀璨华美。
目前,发网分手工和机制两类,规格有30余种,颜色分灰、黑、白、黄等多种。产地主要有即墨、青
岛、寿光、胶县等地。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大量销往西欧各国。寿光县工艺品厂年产发网20万罗
(12打为一罗),1979年以来,一直免检出口。

【周村铜响乐器】周村铜响乐器,工艺精巧,音色纯正,誉满中外。
清朝初期,周村就已有了专营铜响器的作坊。咸丰、同治年间,随着京剧等剧派的流行,对铜响
乐的需求日益增多,周村铜响器生意更加兴隆。1915年,聚合成铜响乐器厂制作成功声音浑厚圆润、
宛如虎啸的虎音锣,伴奏效果颇佳,深受戏剧界赞誉。
解放后,政府十分关怀重视铜响器的生产。1956年,周村十几家铜响乐器作坊联合成立了周村鲁
东乐器厂,1957年试制成功军乐钹,结束了军乐钹进口的历史。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鲁东乐
器厂工匠师傅们,大胆试制成功了3面直径为130厘米、重80斤的“大抄锣”,打破了锣不过尺的工艺
枷锁,经中央乐团验证,大抄锣音率纯正,音色悠扬,音量宏亮,颇有雄伟庄严之势,受到音乐家们
的好评。1964年,该厂又试制成功了仿古编钟。这种编钟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色,音色华美,有金石
声,清脆宏大,其频率与音律均达到国际标准。中央乐团曾带着这一编钟,到欧、亚、非、拉美等地
区的2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

周村鲁东乐器厂现主要生产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大类,其品种有编钟、虎音锣、响板、响铃、
军镲、军号及各类锣、钹等近百类规格型号,40多个品种。经有关部门严格鉴定,周村生产的铜响乐
器,具有发音圆润、清脆、有水音,音色纯正,音量保持5秒钟以上,灵敏度好,光滑美观等特点。
铜响乐器被省二轻厅命名为传统名牌产品,其中“军号”、“苏锣”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铜响乐器原料为铜锡合金(行称响铜),其比例为铜77%,锡23%。为了使某些乐器取得特殊音
响效果,亦配以少量金银。铜响乐器工艺流程复杂,操作要求严格,而其关键是定音一项,所谓“千
锤打锣,一锤定音”即源于此。
解放前,铜响乐器生产全是手工操作。建国以来,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增添了重量不等的空气
锤及其他机器。随着技术的进步,铜响乐器的数量、质量也不断提高,声誉历久不衰。1971年生产响
货62吨。

【潍坊风筝】山东民间扎糊风筝的历史悠久,分布极广,尤以潍坊风筝突出。潍坊风筝,明代大
兴,到清中叶乾、嘉年间,更加普及。曾在潍县任7年县令的郑板桥在《怀潍县》中留下了:“纸花
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民间
放风筝的习俗。
潍坊风筝造型精致、色彩鲜艳、品种繁多,以扎、糊、画俱佳而名扬海内外,与京、津、南通齐
名,成为我国风筝的四大派系之一。
潍坊风筝以竹、绢、纸为主要原料,经扎、绘、糊、吊线等工序制成。其造型题材极为广泛,人
物、飞禽、昆虫、鱼虾、文玩器物、传统图案等,都可成为仿制的对象。从结构上讲,潍坊风筝分为
平面、浮雕、立体3种,其形状可分为软翅、硬翅、排子、筒子、串式等多种,每种又都有小、中、
大和超大型的。软翅风筝,多为飞禽;硬翅风筝,多以沙燕、人物、神佛等为题材;筒子风筝,多为
宫灯类;排子风筝,有软排、硬排之分,多以民间传统图案如七星、八卦、花篮、寿字、双喜等作装
饰;串式风筝,由许多单片串结组成完美的整体形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长串龙头蜈蚣,一般一二百节,
长百米以上,乘风上天之后,两眼转动,虬髯飘曳,摇头摆尾,十分壮观。其他较著名的还有“苍鹰”、
“仙鹤童子”等。
潍坊风筝原为自制自放或馈赠亲友,后来逐渐发展为商品。目前潍坊风筝已有50多个花色品种,
年产风筝50万只,价值200余万元。广交会上,潍坊的“龙头蜈蚣”、“苍鹰”、“蝴蝶”等,深受
外商欢迎。潍坊风筝近年还在名古屋、巴黎、蒙特利尔和莱比锡等地展销,吸引了广大外国观众。在
1985年全国首届风筝邀请赛中,潍坊风筝共获金牌11枚,银牌4枚,得总分第一名。

【仿古铜器】青铜器是绘画、书法、雕刻及铸造艺术相结合的实用工艺美术品,始于商代,在工
艺美术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但这一珍贵文物遗存为数有限。为了满足人们鉴赏及研究的需要,随着生
产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仿古铜器工艺。
山东仿古铜器源于潍坊,传说是清咸丰年间由潍坊近郊胥家庄胥伦所创造。胥曾仿制古铜器,冒
充真品卖与金石学家陈介祺,陈虽察觉,但颇赏其技,结胥为友。陈与胥共同研究,采用拨腊翻砂法
仿制铜器,仿制品与原件相比维妙维肖,几可乱真。经陈介祺介绍,胥伦曾赴京为京官及金石爱好者
王懿荣等铸印,铸出的仿古铜印字纹深,印底平,字体浑厚,端正清晰,阴阳分明,一时名噪京师。
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仿古铜器逐渐在潍坊流传,从业者达十余家,产品销售于大专院校及来潍的外国
人,当时称为假古董。建国后,潍坊市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老艺人玄祖基等培养学徒,恢复
发展生产,仿古铜器制法有所改进,花色品种亦愈加丰富。1980年,枣庄市工艺美术公司也研制成功
仿古铜器。
仿古铜的主要原料是铜合金与锈色,生产过程为制模、翻砂、铸造、修花整理、联接、着色等工
序。铜器制成后,还要浸入化学药品中,经过腐蚀,形成斑锈,由于药品的配方和浸泡时间的长短不
同,产生出的斑锈也各不相同。这种新的上锈工艺,使产品外部色泽和铸迹更加逼真,长期收藏色彩
不变。仿古铜器现有鼎、爵、觚、卣、古币、孔子像等50多种,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很受欢迎。他们
复制的文物珍品铜奔马“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色泽、形体、纹样与原件难辨真假。1982年
复制成功的稀世文物西周“毛公鼎”,亦十分逼真,内壁的497字铭文,字迹个个清晰,再现了原物
的容貌和神彩。所铸不同形态的狮虎动物印钮,与铜印浑然一体,印体与印钮均中空,玲珑剔透,具
有方寸之内意趣万千之妙。还有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致的观音菩萨和笑面卧佛等,更是栩栩如生,
惹人喜爱。
近年来仿古铜器又同其他工艺结合,如采用铸铜工艺和木制嵌银工艺相结合仿制的“博古”四扇
挂屏,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一等奖。

【嵌银漆器】嵌银漆器是山东独有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潍坊
铜制品如水烟袋、首饰盒、乐器等就开始镶嵌金银丝花纹。道光、咸丰年间,金石学家陈介祺家居后,
借鉴铜器嵌银的工艺,雇佣民间艺人制做各种古玩底座、嵌银木器以供欣赏。后来艺人们开设嵌银店,
专门生产嵌银产品。由他们制做的“西湖十景”屏,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优等奖。

嵌银漆器品种很多,开始以文房用具如印泥盒、图章盒、墨盒、笔架、镇纸等为主,以后逐渐向
大件发展,如橱、床、沙发、茶几、手杖、屏风等。嵌银漆器的原料都比较名贵,木料多以红木为主,
镶嵌材料为金银丝,漆工所用材料为天然漆。嵌银漆器的制作也较复杂,需经设计配料、成型、组装、
雕刻、镶嵌、涂漆等多种工艺,尤其是镶嵌工艺,非常精细,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镶嵌的图案有文字、
人物、鸟兽、昆虫等。嵌银漆器的特色是将木、金、银、漆凝为一体,绘、雕、嵌、贴熔为一炉,制
成的漆器黑漆光亮,古色古香,耐酸碱,不怕烫,既可观赏,又很实用。近年来所制挂屏“红楼梦仕
女图”、“泰山新貌”及“百寿”手杖等尤为著名,曾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和国内工艺品展览会。嵌
银“百寿”手杖,系用红木为胎,漆以金漆色,镶以金箍,整个手杖以纯金丝嵌制出字体各异的100
个“寿”字,制作精美,寓意丰富,因而深得中外人士的赞誉,并曾多次作为国家贵重礼品赠送外国
领导人,受到高度赞赏。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嵌银漆器产品不断更新,工艺也有所发展,逐步由单纯
嵌金银丝发展到嵌金银与雕刻相结合,如浮雕、透雕嵌银,石刻综合镶嵌等。
山东嵌银漆器生产主要分布在潍坊、临朐、夏津3地。潍坊嵌银厂有200多个生产品种,产品以出
口为主,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1987年总产值145万
元,创汇20.96万美元。1988年6月,临朐县工艺品厂生产的15个系列146件高档红木家具产品,赴吉隆
坡参加亚太地区家具博览会展销,亦获较高评价,制作的梳妆台获设计创新奖。

【莱州毛笔】莱州毛笔已有600多年的生产历史。据李氏家谱记载,明初笔师李九功,由四川迁
居莱州府今路旺乡杲村李家,以制作毛笔为生。后制笔工艺又传到今苗家镇、梁郭镇等地,制笔业在
民间迅速发展起来。建国后,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博采国内外毛笔生产之长,经过创新发展,莱
州毛笔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越来越高的声誉。目前,莱州毛笔的品种有400多
个,按笔头的材料分,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金鸡毫、石獾、胎毛笔等;按笔头的长度来分,
有大楷、中楷、小楷;按用途来分有字笔、画笔、修像笔、眉笔。笔头的形状有叶锋形、壮笋形、宝
塔形、兰花形、葫芦形等等。莱州毛笔杆选料也十分考究,多选用湖南湘妃竹、福建凤眼竹、水牛角
及有机玻璃、象牙、玉石等加工笔杆。

承担全国毛笔质量评比鉴定任务的中国画研究院对莱州毛笔的评价是:“作写意、人物皆可,吸
水适度有强性;画细致或作大笔铺张皆宜,随行笔舒,变化丰富,柔而不软,刚而含蓄,既挺拔且润
秀,勾、点、皴、擦皆宜。”1982年8月,全国书协赵朴初、陈淑亮一行7人到莱州参观笔厂。赵朴初
题词赞曰:“圆健尖齐四字经,陈图早献左将军,如今夺取状元笔,喜看横天扫白云。”
莱州市制笔厂(苗家镇)生产的泰山牌毛笔,在1980年全国首次毛笔质量评比中获总分第三名,
被列为名牌产品。1982年全国第二次毛笔质量评比中,又荣获总分第一名,被誉为状元笔。莱州市笔
刷厂(梁郭镇)生产的龙门牌狼毫亦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莱州毛笔为出口免检产品,销往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龙牌理石健身球】系采用名贵大理石精工制成。它既是健身防身的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早在明朝末年,在莱阳就有寺庙、庵观出家之人,将理石琢磨成球,用其健身防身,遂流传民间
至今。1984年,莱阳市城厢镇辛格庄村农民孙孟修,发掘继承民间制球工艺,开始建厂生产健身球,
初为手工制作,1986年试验成功并正式使用机械生产,日产千球,1987年年产量达30万副,销往国内
外。
新产健身球,用料系采用莱阳绿、莱阳红、莱阳黑、竹叶青、满天星及外地名贵大理石。其特点
是:球体光洁,纹色天然,色彩多样。五龙牌健身球有4种型号,16种规格,包装古雅,有精装盒与
普通盒两种,每盒一副。
健身球的健身作用,据我国中医医学论证,主要是通过五指拨动石球,刺激手掌各个穴位,反映
到五脏六腑以至大脑中枢神经,使气血津液始终保持通畅状态,以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近年来,健
身球销路渐广。

【球石】长岛县诸岛港湾及连岛沙坝、岛端沙嘴处均有分布,其中以北长山岛的半月湾、大黑山
岛的马石嘴、南隍城岛的南莱园湾和大钦岛西口的球石为最佳。其质地坚硬,光洁圆滑,大的像鹅卵,
小的似珍珠;或黄如蜜桔,或洁白如玉,或红如玛瑙,或绿若翡翠,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艺术品。长
岛球石很早以前就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写下《北海十二石记》,赞誉长岛球
石“五彩斑斓,秀色粲然”。由于球石的观赏价值较高,到过长岛的游人无一不拾取长岛球石留作纪
念或馈赠亲友。
长岛球石为石英岩,在绝对零度(-273.16℃)下不变形,达到炼钢的热度不熔化。钢厂、化纤
厂用以催氧、滤氧;陶瓷厂、油漆厂用球石做球磨机的最佳填料;也可以做建筑饰料。长岛球石主要
出口日本等国,1987年出口球石1200余吨。

【砣矶石盆景】是以长岛县砣矶岛的盆景石加工而成。盆景石属浪蚀条带绢云千枚岩,含云母、
石英、绿泥石和其它矿物。由于石英和绿泥石呈定向性排列,故呈现蓝白相问的条带状色彩。
盆景石以砣矶岛霸王山北部近海处出产的为最佳。由于长期风化浪蚀,此石玲珑剔透,造型奇特,
具有瘦、皱、漏之特点。取其自然形态,稍事雕琢,或似名山,或似峻峰,气势雄浑,以小见大,神
韵天成。有“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称。
长岛县砣矶工艺美术厂制作的山水盆景分盆装和盘装两种,制作方法虽不同,但景致俊秀,各具
特色,颇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砣矶石盆景从1981年起远销日本和美国,1987年生产盆景共1000余盆。

【威海锡镶茶具】锡镶茶具是威海的传统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浓郁的民间风格,享誉中外。
锡镶茶具创于清光绪末年,是由以小炉匠为业的谷年和兄弟二人首创的。说来事出偶然,有一天,谷
年和不慎将心爱的紫砂壶壶嘴跌掉了,感到十分惋惜,便用锡重铸一个壶嘴安上去,结果获得了意想
不到的效果,紫色的砂壶身,配以熠熠生辉的锡壶嘴,美观别致。此后,谷年和便专以制作锡镶茶具
为业,其产品有茶壶、奶罐、糖罐、白水罐、清水罐及咖啡壶和木盘子等。
威海锡镶茶具(陶俊仑摄)
锡镶茶具的纹饰及图案多为传统的龙凤呈祥、五蝠捧寿、喜鹊登梅、松鹤延年等吉祥题材,同时
借鉴了民间剪纸和浮雕的手法,虚实并举,栩栩如生。镶饰的部位由过去传统的单一壶嘴,扩展到壶
身、壶盖、壶颈等处。整套茶具古朴、典雅,富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1984年,锡镶茶具投产后,畅销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并远销东南亚、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目
前威海已有大小6个工艺品厂生产锡镶茶具,最大的威海市锡镶工艺品厂,年产锡镶茶具5.5万套,产
值600多万元。

【泗滨编磬】磬,是古乐器之一。把几个或数十个单磬,依音律组合为一体,即为编磬。早在二
三千年前,我国宫廷乐器中,磬就占有显赫的位置。“泗滨编磬”又是磬中的佼佼者。
泗滨,即泗水之滨。秦时,泗水流经滕峄之境。解放后,滕县出土了一套13枚的泗滨编磬,据考
是战国时期的乐器。1986年,枣庄市编磬厂以这套编磬为范本,采用当地富有而我国罕见的响石为原
料,试制成功了按半音阶十二音律平均排列的30枚一套的编磬。因有“磬以泗滨编磬最佳”之说,故
名为“泗滨编磬”。

编磬制作的工艺过程包括:选料、锯料、磨光、上光、切割、打孔、调音、定音、校音、成品包
装等。它的特点是:声音宏亮清脆、穿透力强、律吕准确、易于转调。编磬研制成功后,获1986年文
化部科技成果奖。在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上作了演奏表演。1988年7月,在广州举办的国际乐器展览
会上,受到国内外音乐界名流同声赞誉。一些外国客户纷纷要求订货,台湾乐器公司当即将仅有的两
套展品全部买下,经香港运至台北,随后又在台北展出。
目前,枣庄市编磬厂生产的编磬正在批量生产,已开始向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出口。每年可为国家
创汇20多万美元。

【牛筋腰带】以牛皮筋为主要原料,手工编结而成。是聊城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及生活用品。
腰带的一端编有铜丝排钩,扎腰时按腰围粗细一扣即成,十分方便。其特点小巧玲珑,精美别致,透
气性好,柔韧性强,尤宜夏令使用。
聊城人制做牛筋腰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末年,一位王姓客籍民间艺人,落户在聊城
东关以南运河东岸营园子街。此人有编织拂尘(俗称绳甩子)的手艺,在拂尘上部以丝线结成铜钱形、
方菱形、鱼鳞形的护罩,十分美观。后来就有人采用这种方法,利用做挽具的牛羊皮下角料割成的弓
弦坯子,编织牛筋腰带。
解放前,牛筋腰带均为分散的个体制作,取材不一,规格不等,未形成批量生产。解放后,这一
产品受到政府重视, 1957年, 成立了生产合作社,组织集体生产,当年销往日本500打,反映良好。
1959年牛筋腰带被国家定为正式产品,取名为“古楼牌菊花牛筋腰带”。花样有“古铜钱”、“单、
双鱼鳞”、“菊花”,还有练功专用的宽约10公分的“双菊花”等十几个品种。因牛筋腰带纯系手工
制作,故现在生产方式仍是分散加工,由厂方提供原料,加工户领料编织,再由厂方统一验收、整形、
喷漆、包装。1979年产量达90余万条。多年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新加坡、缅甸、菲
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千张袄】千张袄是临清的传统名牌产品,它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临清的皮毛业就很兴旺。仅天桥以北(主要是回民居住区),就有皮
毛作坊百余家。早先皮毛工人将裁制皮袄的边角余料按颜色和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拿到皮货
市场上去卖。后来人们又按照皮毛的颜色搭配剪裁成皮袄,这就是最初的“千张袄”。由于它价廉物
美,很快就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畅销货。千张袄由此成为独具特色的皮毛产品。千张袄的花色品种和规
格款式多种多样,按其色泽可分为白色、黑色和花色,根据毛的长短可分为大毛、平毛、小毛等品种,
其规格式样有中式男女皮袄,还有大小干衣,中、西式背心。千张袄手感柔软、轻便、保温性好,与
整皮滩羊皮袄有同样的御寒能力,毛皮色泽与整皮滩羊皮袄亦很难分辨,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整皮。
如整皮厚薄不匀,容易粘结成毡,而千张袄则可根据皮色任意搭配,使其厚薄均匀,毛花横竖颠倒总
向下垂,久穿也不成毡。

千张袄的生产开始是一家一户经营,后来逐渐有了“千张袄”作坊。解放后陆续组织起临清皮毛
厂、福利皮毛厂、回民皮毛厂、毛毡厂等,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销往上海、北京、天津、
湖南、湖北等9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