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53&run=13

【山东抽纱刺绣品】山东抽纱刺绣品工艺精湛,构图新颖,布局均衡,色彩明快,针法多变,既
华丽又素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行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俗称绣花。抽纱,是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在格布或麻布上,抽去一部分经纬纱丝,再以针
线连缀,形成透空的纹样,从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抽纱作为工艺美术的编结织绣门类,现已
突破它原来的内容和含义,一般将用线编结而成的图案和在底布上绣花、补花、雕嵌等,统称为抽纱。

古老的齐鲁大地,刺绣十分普遍而发达。早在6世纪,胶东等地民间刺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
了元、明代,鲁绣更以它独特的风格闻名全国,还出现了用棉纱或丝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
现在的勾针和针结相类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洲的民间刺绣和编织工艺先后传入烟台、青岛等
地。鲁绣在继承民族刺绣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花边装饰的特点,形成一种中西结合的抽纱
刺绣工艺。其特点是在棉花或麻布上,运用抽、勒、雕、结等方法,或纯用棉纱进行编织,形成透镂
的几何图形装饰纹样。产品多为台布、餐巾之类。到了20世纪30年代,烟台的抽纱花边行、庄、厂就
有110多家。
山东抽纱刺绣迄已发展成为有58个生产企业,1.73万名职工,83万半成品加工人员的大行业。有
发丝绣、绒绣、勾针、棒棰花边、青州府花边、雕平绣、梭子花边、即墨花边、扣锁、网扣、扣眼、
手拿花边、百代丽、机绣、绣花衣、生丝、涤丝绣品、泉城花边和鲁绣等18个类别,上万个花色品种。
厂点遍及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惠民、济南、菏泽、德州等地,以烟台,青岛、潍坊地区为集中
产地。产品有床罩、被套、门帘、窗帘、沙发靠垫、台布、餐巾、盘垫、手帕、琴罩、衣裙、鞋帽等
及其他室内装饰品。抽纱刺绣品的半成品加工大部分沿袭过去千家万户的手工生产方式,部分刺绣与
编结制品采用了万能绣花机、高速万能机和电子绣花机生产。
山东抽纱刺绣制品以其丰富多彩、制作精细闻名于世。自1979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
以来,至1988年底,共获得9个金杯奖、6个银杯奖和1个国家级珍品的荣誉。1987年年产值4.7亿元,80
%的产品外销,外贸收购总额3.7亿元,创汇1亿美元。

【山东地毯】中国地毯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地毯的国家之一。山东是中国地毯的重要生
产基地,也是地毯出口的主要省份。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济南工艺局提倡发展
地毯织造业,民国元年(1912年),济南与广饶商人开始建厂仿造地毯,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
济南地毯织造厂家已增至10余家,成为我国地毯著名产区。此外,惠民县也有5家地毯生产厂家。各
厂生产的地毯主要供出口,以销往美国的数量最多。建国后,山东地毯业不断发展,1956年青岛、济
南地毯生产合作社成立,以后又相继成立了潍坊、威海、德州、武城、齐河、惠民、济宁、临淄、菏
泽、烟台、曲阜、高青、宁津、即墨、临沂、莒县、临清、陵县等地毯生产企业。目前,全省共有地
毯厂和地毯毛纺厂54家。

山东地毯品种花色繁多,档次分明,规格齐全。其特点是做工精细,毯绒丰满,图案新颖、色彩
协调,立体感强,不褪色。特色产品主要有90道手工打结地毯、90道机拉洗地毯、TA型地毯、改革羊
毛地毯、山羊毛地毯、东方式地毯、胶背全片地毯、机织地毯、艺术地毯等10余种。其中90道手工打
结地毯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被誉为王牌产品;90道机拉洗地毯,是山东省的拳头产品,产量质量
均居全国同类产品的首位。TA型地毯、改良羊毛地毯是山东首先研制成功的新型产品,很受外商欢
迎。山东地毯的款式有北京式、美术式、宫纹式、素古式、风景式、敦煌式、彩花式、东方式等。山
东地毯远销美国、日本、香港以及欧洲、中东等地,尽管产量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1984年,威海地毯一厂的海鸥牌机拉洗90道羊毛高级手工毯,青岛地毯厂生产的海鸥牌机拉洗90
道羊毛高级手工地毯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威海地毯二厂和即墨县地毯厂的海鸥牌120
道改良羊毛栽绒高级手工地毯荣获国家银杯奖。
1987年,山东地毯年产量为160.95万平方米,年产值3.26亿元,年创汇4887.5万美元。

【百代丽】百代丽,又称“百带连”,最初曾叫做“钉带”。属于机制兼手工制作的织绣工艺品,
是抽纱类别中的一个品种。它的特点是工轻价廉,色泽素雅大方,图案虚实对比效果强烈。
百代丽产品制作工艺较简单。制作人员将图纸铺在纸板(或草编盘子)上固定好,将用于生产百
代丽产品的小带子依图纸盘成各种图案骨架,随时固定,然后用手工施以各种针法编织即成。百代丽
产品,既有用棉纱和小带编织成型的满工大套,又有用百代丽花边配以棉布、麻布绣花的镶拼制品,
给人以清淡典雅、恬静大方的感受。
百代丽花边起源于日本。1964年从日本引进样品,在昌邑县试制成功,后扩展到青岛、潍坊、威
海等地。产品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具有较强的山东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格。所用带子的规格
形状由过去的一种发展为多种,针法也变化为十余种,花型由原来的五六瓣花充实为牡丹、菊花、月
季等为人们普遍喜爱的带有民族传统风格的花卉图案。百代丽不仅用于床单、台布等大路产品,还应
用于工艺服装、马甲、伞面、围裙、门帘头、手头巾、琴巾等各种规格的生活用品。产品能多方面满
足用户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1982~1985年间,国际市场花边销量锐减,唯有百代丽一枝
独秀。百代丽产品是抽纱类中颇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品种,也是山东抽纱类产品中占优势的品种。质量
以昌邑县的丽字牌百代丽、诸城市的玲珑牌百代丽为最好。

1987年山东百代丽产品外贸收购总值近6000万元,创汇1600万美元。

【鲁绣】 鲁绣是山东著名的传统刺绣, 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品种之一。据东汉王充
《论衡》记载:“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可见刺绣至少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且在山东地区民间
盛行。这种传统技艺流传到元、明代,产生了“百鸟朝凤图”、“罗汉图”等鲁绣佳作(现藏故宫博
物院)。这些作品都是双丝拈线的“衣线绣”,花纹粗犷雄健,质地坚实,色彩对比强烈,体现了传
统的鲁绣特点。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明清时代,兴盛已久的鲁绣渐被苏、湘、粤、蜀4大名绣
所取代。
解放后,濒临绝境的鲁绣于1952年在济南刺绣社恢复了生产。鲁绣有手绣工艺品和机制产品两种。
手绣工艺品以传统的鲁绣工艺为基础,1960年创作的大型巨幅屏风《百蝶图》、《百菊图》是其代表
作。鲁绣手绣工艺品一般采用合股的“衣线”作为绣线,这是与诸名绣不同之处,衣线用于刺绣充分
体现出北方浑厚古朴的地方风采;绣料大多用暗色花菱纹绸和绫绢;针法众多,既有平针绣,又有编、
结、缀、钉,还有补、贴、纳锦、盘金等表现手法;色彩浓丽,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间习俗。鲁
绣的风格以粗放为主,精细为辅,工艺性、装饰性极强。
“发绣”是1966年试制成功的鲁绣新工艺。它以人的头发作绣线,绣出的中国水墨画,风格秀雅,
栩栩如生。《奔马图》、《六亿神州尽舜尧》曾参加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会,成为全国重点产品。
发丝绣《周总理的睡衣》在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近年来,发绣将人发与
丝线结合施绣,使其工艺从只能“白描”发展到“润色”,大大丰富了表现力,使作品丝理光泽,质
感逼真、粗犷中见精细。
1988年,济南刺绣总厂的发丝绣作品《竹林七贤图》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国家级珍
品的荣誉称号。

【勾针制品】手工编结的工艺品。它采用一种特制带勾的铁针,将棉线缠绕编结成各种图案。一
般是先勾织成小块花纹,然后联结成大块成品。也可同其他花边制品结合起来,生产满工台布、床罩、
沙发靠垫、钢琴罩,以及衣、裙、鞋、帽等产品。勾针成品具有纯朴、典雅、浑厚的特点,装饰性极
强。勾针制品简单易学,便于操作,在我国城乡广为流行。山东多分布于青岛、威海、烟台、潍坊的
一些县市,以海阳县,乳山县产量最高。1986年,海阳丽花牌勾针制品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8
年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格丽丝】1982年青岛刺绣厂陈鑫选等人根据抽丝针法特点,研究创新的机绣花边。其工艺特点
是:按图案设计要求,将一种特制的抽丝布料(空格纱)反贴在绣底上,运用八挂针等新针法,将抽
丝、雕镂、扣眼、镶补、平贴等工艺结合一体运用,绣制出各种玲珑华丽的抽纱图案。
格丽丝产品,除具有针法严谨多变、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等特点外,还具有手工刺绣的细腻、华
贵、富丽的特色,和手工花边质朴、整洁、清秀的风格。同时,空格纱的反贴工艺还解决了扣眼边易
脱落的缺点。
格丽丝的问世,为改革传统刺绣手工艺,降低生产费用,增加新品种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产品在
图案设计、原材料运用、绣制技艺、制作过程等方面也都有改革创新之处。在1985年举行的中国工艺
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格丽丝产品荣获金杯奖。
目前,格丽丝在国际市场已打开销路,产品销往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十几个国家。

【天鹅牌机绣花边】青岛机绣花边厂生产。机绣花边可分为3类:刺绣花边、机织花边和镶边花
边。
1968年,青岛机绣花边厂在国内首家引进大型刺绣花边机,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缝纫机绣花经济
效益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也为山东省传统出口工艺刺绣产品增添了新的品种。
刺绣花边的主要用线是各色棉线,也选用涤纶线和金、银线。底布原料以棉布、涤棉布为主,近
年来又采用特制可溶底布。“溶空花边”即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制做的新产品。它既保持
了山东抽纱工艺品的传统特色,又具有“天鹅牌”刺绣产品的特有风格,在国内属首家生产,在国际
市场上颇受欢迎。
机织花边,是引进提花经编机、花边机编织而成。主要原料是锦纶丝、涤纶长丝、加工丝,产品
效果接近传统手工网扣工艺品,又具有产量高、质量稳定、用途广的特点,在美国市场很畅销。
镶边花边,以原白、漂白棉线为主,用引进镶边机编织,酷似山东传统手工“棒棰花边”。
上述3种形式的花边,均可直接或配套制做各种用途的室内装饰品,如窗帘、台布、沙发靠背、
床罩等,也可用于各种款式的女装、鞋帽、童装及杯垫、餐巾,手帕、领带等用品的制做。

【即墨镶边】亦称“即墨镶边大套”。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素有“抽纱瑰珍”之
誉。以做工精细、图案大方、造型优美、色调古雅、质地柔和、规格齐全、档次分明而驰名中外,畅
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墨镶边源于当地历史悠久的民间“手绣”。民国初年,即墨手工艺人卢忠希将从英商“洋行”
引进的一套“花边”样品,与本地的“手绣”工艺相融合,初创了即墨镶边雏形。后经群众进一步发
展,将绣花和花边镶拼,并集抽勒、编织、扣锁等十几道工序和80种针法于一体,遂形成“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的主要原料是不同股数的特制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颜色以米黄、漂白为主。即墨镶边
的突出特点是工种上虚与实、明与暗、沉与浮形成各种对比,能充分体现图案美。如全白镶边床罩,
内外四层绣花,间隔五道细花边,床罩本身虽没有其他色彩,但在光的作用下,布的经纬和线的绳纹
呈现出一种隐约层次,使其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绣花的雕空和沉浮的花纹,花边的浮纹和底纹,
两者相衬相托,形成对比,显示出层次分明、婉若浮雕的图案纹样。尤其将成品覆盖在有色物体上,
透过镂空的花边纹样,有一种“花窗观景”的感觉,这是即墨镶边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即墨镶边以其传统艺术特色和悠久历史,更以其优异的质量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深得国内外用户的
信赖和喜爱。在历届国际抽纱工艺品展销会上,即墨镶边一直是佼佼者。1983年,即墨镶边获中国工
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青州府花边】青州府花边属抽纱编织品中的小棒棰花边,当地群众称“栏杆”和“大套”。青
州府花边既是当地传统工艺品,也是山东传统出口名牌产品。其特点是织工细腻,色泽素雅,技术精
湛,图案美观,手感柔软,有“抽纱之王”的美称。近年来,花样已达120余种,产品主要有台布、
床罩、盘垫、茶几套和沙发垫等。尽管产量年年增加,但在国际市场上仍供不应求。1984年在中国工
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青州牌青州府花边荣获金杯奖。1987年外贸收购总值2000万元,创汇500万美元。
青州花边源远流长,19世纪末编织业在民间已很普遍,其中尤以花边、发网称著,产品远销欧、
美、澳等地。建国后,由只作衣物边饰的“带形花边”,发展为盘垫、茶几套、小镶件和台布、床罩
等大型产品。
青州府花边分纯花边(又叫满工花边)和镶拼花边两种。纯花边是整块花边全由细线编织;镶拼
花边是以纯花边为主与麻布刺绣相拼接而成。
青州府花边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几十对木质棒棰。这种棒棰长3寸左右,筷子般粗细,一头缠线,
一头系圆珠(圆珠起稳定和坠线作用),方法是将棒棰相互穿插,使经纬线相交,在带状“密龙”骨
架上用平织、隔织、稀织、密织等多种手法进行编织,构成各种瑰丽优雅的图案,然后配成大套成品。

另外,以栖霞县为集中产地生产的棒棰花边,与青州府花边同出一源,其制作过程、操作技法亦
大同小异。仅是所用工具的规格及产品的特色和发展历史,有所区别而已。1986年9月,栖霞棒棰花
边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1987年该花边创汇500万美元。

【烟台绒绣】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烟台绒绣以色彩绚丽、
绣工精致、 形象逼真、 风格高雅而闻名。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
《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画,即烟台绒绣的代表作。
1983年注册为金羽牌的烟台绒绣,现有30多个品种,1万多个型号,线色达1300多种,工艺针法60
多种。既能绣制图案丰富的提袋、靠垫、盘垫、地毯、壁毯等日用、装饰品,又能绣制中外名画、彩
色照片、人物肖像等高档艺术精品。1979年在全国人像绣评比会上名列前茅,轻工业部为其颁发了伟
人绣许可证书。此后一些国家首脑、社会名流争相定绣人物肖像。
绒绣源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烟台绒绣吸收西方艺术风格,又融汇东方艺术精华,使之更
加瑰丽多彩,被国内外用户视为名贵佳品。1983年,金羽牌绒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6、1987
年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地毯协会颁发的优秀产品证书。1988年在全国绒绣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同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又获银杯奖。产品畅销中东、西欧、大洋洲及美国等40多个国家
和地区。1987年创汇107万美元。

【招远网扣】网扣,是以网形面料为基础进行编结绣花成型的工业品,属抽纱的一种。招远网扣
(大众日报社供稿)
招远人民素有编“发网”和“渔网”的传统技能,后受欧洲抽纱工艺的影响,由民间艺人创造出
中西合璧的“网扣花边”,经精心设计和相继探索,图案和针法不断改进,又创造了编布、圈线、拉
网、勒瓣等具有立体效果的工艺针法,形成风格独特的“招远网扣”。
新中国成立后,招远网扣花色逐渐更新,由过去的单一本色发展到现在的漂白和彩色。本色网扣
自然典雅,素淡朴实;漂白网扣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彩色网扣色彩鲜艳,绚丽妩媚。建厂初期只有
3个品种十几个规格,现已拥有各种床罩、大型窗帘、台布、琴罩、各种沙发垫、衣服、挂画等几十
个品种2000个规格。并总结出了顺线、缠梗、细线编布等新的编织技艺。在表现题材上也由开始的几
何图样发展到现在的花卉山水、 飞禽走兽、 名胜古迹等复杂图案。1974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的
《潇湘翠竹》 , 运用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技巧,采用粗线和细线编布的编织技艺,成功地塑造了竹的
“潇洒之姿”和“逼檀栾之秀”的挺拔气质,受到来访外国贵宾的赞赏。

目前,招远网扣已远销亚洲和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
中荣获金杯奖。1987年外贸收购总值1150万元,创汇325万美元。

【招远工艺丝毯】以桑蚕、柞蚕、蓖麻蚕等天然蚕丝作原料,手工操作精制而成的高档次工艺品
和生活消费品。
招远工艺丝毯有120道、200道、260道、300道不同规格。以图案精巧、色调明快、技术精湛而著
称。无论是数百平方英尺的宏幅巨制,还是只有手帕大小的小件微作,都具有平、紧、齐、匀、柔和、
坚固等特点,端庄秀丽、典雅大方。在构图和设色上,美术设计人员刻意研究了国内外传统丝毯图案
艺术的不同风格流派,根据不同国度和不同层次用户的欣赏水平,吸取雕刻、抽纱、壁画、国画等艺
术的养分,既讲自然淳朴,又讲艺术效果。他们设计的牡丹、玉兰、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象征富贵
吉祥的图案及富有传统色彩的博士图案,看上去犹如云锦天成,为外国客户视如珍品。
招远工艺丝毯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1987年招远县加工生
产工艺丝毯9000余平方米,创汇100多万美元。

【蓬莱梭子花边】梭子花边属于抽纱类编织手工艺品。它是编织者左手牵出梭中绵线头,右手捏
梭进行穿引圈结,编织出的一种多呈梅花形的圆韵花边。因这种花边的主要操作工具是用金属或牛角
制成的小梭子,故称梭子花边。
蓬莱县是梭子花边的主要产地。20世纪初,蓬莱城内的妇女就普遍织梭子花边。开始人们是自织
自用,将这种小花边装饰在衣裙、鞋帽及枕头、门帘之上,以美化生活。到60年代初,县里建起了绣
花厂,经技术人员不断研究、试验,改革编织技术,创新纹样图案,由边饰扩大到连缀一起的整体花
边,从此打开了销路。梭子花边计有盘垫、台布,床罩、件货、服装、披肩、围裙、小花边等9个品
种,3000多个规格。由于工艺精密,质地厚实,装饰效果别具一格,20年来产品畅销欧、美、亚、非
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80~1987年的8年中创汇2385万美元。
1979年,梭子花边在全国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质量检测评比中,夺得同类产品第一名。1980年在全
国工艺美术质量评比中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同年注册为“蓬莱阁牌梭子花边”。1983年对外贸易部授
予荣誉证书。1987年,完成产值1708.1万元,实现利税203万元。

【威海满工扣锁】扣锁又名雕绣,是从棉麻布绣花中演变出的一个绣花品种,以扣针锁绣见长。
因作品不论大小规格,均布满花纹,通体锁绣,故称之为满工扣锁。制作时,先将布料按疏密层次布
下图案,锁好花纹边线的轮廓,再剪去花纹以外的底布,形成镂孔,以此衬托布面的图案造型,使其
层次清晰,产生雕镂的艺术效果。

锁绣技艺在我国历史久远,锁绣之后再进行雕刻透镂,则是吸收了西欧中世纪民间刺绣的技法。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我国形成了以扣针锁绣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扣锁产品。胶东
各地农村绣花妇女均能掌握此种技艺,以威海市城乡“绣女”的作工最为精细,威海满工扣锁遂蜚声
中外。
威海满工扣锁产品主要有台布、床罩、盘垫等。图案多以牡丹、葡萄、月季花为主。花式为多层
次的雕镂,配合抽勒、平绣、垫绣、编织等工艺,使其形成沉浮、曲直、疏密等不同对比,给人以较
强的立体感;加之做工精致,产品平整坚挺,已成国际市场上的名牌,欧美各国称其为“威海卫工种”。
1981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威海满工扣锁获银杯奖,并注册“威海卫”牌。1988年又获金
杯奖。

【孔雀牌绣花衣】荣成市石岛刺绣厂生产的工艺美术服装。它以精纺的高级真丝绸、涤丝交织绸、
软缎、双皱等为面料,博采民间刺绣和烟台花边针法,吸取国外不同时期的装饰纹样,绣刺各种花式,
图案新颖,绣工精细,针法多变,如同雕琢又不露痕迹。尤其是垫底直针绣更别具一格。该绣法将花
瓣先铺上底线,后用细如毫毛的白丝线插绣,无论胸花、袖花均闪闪发光,如同嵌银,玲珑剔透。
孔雀牌绣花衣裁剪适体,款式新颖。女衫有开领、圆领、中式领、西式领等多种款式和对雕、全
绣、散点、门前条花等多种花式。有衬衣、旗袍、连衣裙、筒裙、睡袍、和服、司马克童装、披肩、
头巾等5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
孔雀牌绣花衣自60年代初投入国际市场,销往欧、亚、北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
声誉。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7年出口45万件,创汇244万美元。

【长寿牌生丝台布】荣成市石岛刺绣厂生产的刺绣产品。
生丝台布用质地精细透明、舒适挺括的466生丝作面料,选用与面料物理性能相适应的人丝线、
真丝线为绣线,取我国四大名绣及胶东民间刺绣的各类针法绣制而成。生丝台布以民族传统的刺绣技
艺与国外室内装饰格调融为一体,并突破花边类灰、黄、白3大色别的限制,采用茶色为基调,给人
以温暖、安然之感。针法上还运用当代绣花衣的一些技艺,如托底影绣,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使人
感到含蓄、典雅,被香港友基行称为“东方艺术”。生丝台布进入国际市场后深受客户欢迎,样品货
号被国外花边商视为“交易王牌”,出口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石岛刺绣厂根据生丝台布下水洗涤后出现花斑这一问题,选用涤丝作面料,其质感和透
明度不亚于生丝,且不折不皱,下水不花,形成了“涤丝绣”新产品,制作工艺和绣制技法与生丝绣
品相同。投入市场一次打开销路。

生丝台布1980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2年获省优质产品奖。涤丝台布于1985年获中国工艺
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年获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云龙绣】云龙绣是一种手工兼机制的新型刺绣品,1982年始创于文登县绣品厂。该产品以透镂
迂回婉转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似龙腾云间,若隐若现,故名云龙绣。
云龙绣的整个试制过程着眼于工艺技术的改革创新,最后创出“巧联目”新工艺和“云龙针”、
“回跳针”新针法。云龙针、回跳针是云龙绣制品特有的技法,其特点是针码疏密相宜,粗细适度,
虚实并举,花样繁多;既有崩纱效果,又具装饰风格。“巧联目”新工艺是在各种可熔性面料上,用
恒温电针凿目代替手工抽勒与雕镂。这种处理方法不但酷似抽丝勒花,而且能使“目”的边缘化学纤
维凝结,不吐丝,不变形。手工抽丝要受经纬线的限制,只能横平竖直,无法弯曲,而运用“巧联目”
工艺后,无论怎样委婉曲折的纹样,均能制作,这就为抽纱图案的变化开创了新路子。施行巧联目工
艺, 与手工抽丝和机器勒花相比可提高工效18倍, 用工量只占10%,显工面积达80%以上。1987年
“巧联目”新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权,这是国内抽纱行业第一个发明专利。
云龙绣机绣制品代表作是《如意连环》床单,面料为的确凉布,整个床单设计是层层如意连环图
案巧妙地拱卫着主花玫瑰,舒展大方,疏密有致。色彩以古铜色和赭石色为主,创造出古朴典雅、明
朗和谐的艺术气氛。在工艺方面,对主花采用富有光泽的人丝线掺针绣,使花朵飞光流彩,富有立体
感,突出了主花的地位。而环绕主花的如意连环图案,则恰到好处地点缀以扣绣工,使图案层次清楚,
结构严谨,看上去酷似手织花边,但又比手织花边精巧细腻。
云龙绣机绣制品自问世以来,引起国内外客商的极大关注,推动了机绣工艺品的发展。云龙绣产
品主要有台布、被套、床罩、床单、门窗帘、枕套、靠垫、沙发巾等2800余个花色品种,尽管产品逐
年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1985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文登云龙绣机绣制品
荣获金杯奖。1987年,云龙绣机绣制品产量为20多万套,出口交货额达720万元,创汇203万美元。

【山东草柳制品】山东省草柳制品有悠久的历史。100多年前,烟台、潍坊的一些县已经开始草
帽辫的生产和出口经营。建国后,党和政府加强对草柳制品产销的管理,生产发展很快,1987年全省
草柳制品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出口创汇3380万美元,为建国初期的88.9倍。

山东省的草柳制品按原料大致可分为草、柳、苇、蜡4大类。草制品包括用麦草、玉米皮、蒲草
等制成的草帽、提篮、手袋、拖鞋以及垫、毯、帘等;柳制品主要是棉柳条、柴柳条、山红柳条编制
成的各式筐、篮、篓、箱、盒、帘等;苇制品主要利用各种苇草编制的箔、筐、篮、盒等;蜡杆制品
则主要利用白蜡杆配合各种木材、条子等原料,制成屏风、沙发、博古架、书架、衣架、茶几、椅子
等。总的花色品种有1万多个。
山东省草柳制品工艺先进,品种多,质量高,是全国草柳制品的主要出口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
往香港、日本和英、美、法、意、瑞士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山东草柳制品出口合格率均在95%以上。截至1988年,全省草柳制品共获得1个国家银杯
奖,3个轻工业部优秀产品奖,8个轻工业部优秀创作设计奖,10个省优产品奖。
草柳制品生产遍布全省100多个县市,以烟台、青岛、惠民、临沂等市地为重点产区。全省已形
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草柳制品骨干企业44个,职工6300人。在农村的加工队伍约54
万人。

【玉米皮制品】60年代首先由烟台地区试制成功的新产品。
玉米皮本身洁白无毒,质地柔软、坚韧,其制品适用于生活、装饰。而且玉米皮制品来源丰富,
价格便宜,制作工艺简便,因而一问世就受到极大欢迎,成为全省草柳制品行业的产值、创汇大户。
1987年,全省玉米皮制品产值约占草柳制品总产值的60%,占出口创汇额的74%。
山东省玉米皮制品分毯、篮、垫、杂品等4大类,有地毯、提篮、坐垫、门帘、果盒、纸篓、挂
屏、花盆套等品种7000多个花色。烟台、青岛、潍坊3市玉米皮制品的产量占全省的80%。海阳县草制
品厂是省内玉米皮制品的重点厂家。该厂试制成功的玉米皮平编地毯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日本客
商金滕中曾要求包销这种地毯。1984年,该厂的玉艺牌玉米皮制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
平编地毯获得轻工业部设计创新一等奖,是全国草制品行业唯一获得这一最高荣誉奖的企业。莱州市
草制工艺品厂以生产玉米皮地毯、提篮为主,1984年产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山东玉米皮制品的年总产值、出口创汇和产品质量在全国均居第一位。产品远销英、美、法、日、
意、联邦德国和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总产值8000万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泊里红席】红席,当地又称秫秸席,用高粱篾子编织而成。胶南县有十几个乡镇生产。泊里曾
是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故有“红席故乡”之称,胶南所产红席也因此而称“泊里红席”。红席在泊
里历史悠久,传说始于战国时期,为孙膑所创。孙子膑脚后寓居泊里一带,闲暇无事,便将高粱秸劈
成篾子,琢磨着编成席子,后来许多人也学着编起来,代相因袭。

每当金秋高粱收获后, 农民就将其秸杆劈成两半(俗称打半子) ,晒干存好。冬闲季节,再把
“半子”用水浸泡透,先破成3~4毫米宽的坯子,然后刮芯成篾,进行编织。有的席面上铺满了细小
的枣花,席边镶着成串的牡丹;有的上面编着“龙吟凤鸣图”;还有的编着“福寿双全”的字样。花
色繁多,千姿百态。
泊里红席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四角端正,编道整齐。具有光滑、柔软、美观、轻便,兜水不漏,
结实耐用等特点,深得民间喜爱。在泊里一带,家家户户都跟红席有不解之缘。炕上铺红席,晒粮用
红席;农家娶媳妇,得用红席罩着迎亲车,新娘入洞房,还要用红席铺地;到了春节,家家都换上一
领崭新的红席,以兆富裕、吉祥。
泊里红席在省内及河北、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也很有名气。建国初期,红席曾作为当地土特产品,
晋京参加展览。红席年产一般在20万领左右,1959年后有所下降。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的逐步深入,红席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1986年,仅泊里镇就种席高粱8000亩,全镇几乎村村从事
编席业,投入劳力1.5万余个。仅编席一项,人均收入就有100余元。1987年,胶南县在泊里镇建立了
“红席专业批发市场”,使这项传统的家庭副业又振兴起来。

【莱州麦草编】莱州是全国草艺品的发源地,麦草编在莱州已有1500年的历史,作为出口商品也
有100多年,目前,草艺品出口额在全国市县中居第一位。
莱州草编的雏形麦草辫,用7或9根麦杆,经挑压交叉的编结,形成带状的编纹结构。不同的编结
方式,生产出多种不同纹路花式的草辫。用其制作的草帽、日用品及装饰品,轻巧、美观、适用,如
再配以金属、木制、皮革或编绣的花朵装饰点缀,更令人赏心悦目。70年代,莱州草编艺人创造的麦
杆画,为莱州草编增添了新的光彩。这种画是先将麦杆染色,拼接熨压,再经削、剪、冲、撕等工艺
处理,制成类似禽羽、兽毛等物,然后巧妙拼贴成狮、虎、鱼、孔雀、仙鹤、鹰鹫等各种图画,艳丽
妙俏,神采动人。近年,麦杆贴盒又脱颖而出,有首饰盒、建筑型贴盒等。它做工精细,造型奇特,
既是实用的包装品,又是技艺高超的艺术品,深得国内外游客喜爱。

【蜡杆家具】博兴县工艺美术一厂以白蜡杆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家具,系室内豪华、实用装饰品,
全国独家经营。
白蜡杆属落叶灌木,经过剥皮、高温薰蒸、净杆加工处理,颜色洁白,光滑似玉,清新宜人,故
博兴蜡杆家具多以原色为主(也有的染成咖啡等色)。

蜡杆家具为系列产品,有3大类2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各类沙发、椅子、书柜、书桌、博古架、
杂物架、茶几、餐桌、屏风、衣架等实用类家具及雕刻摆件、灯具、墙饰物等装饰类家具。蜡杆家具
的造型以曲线为主,结构上集竹、木、藤器家具之长于一身,较之普通家具,更具强烈的装饰性和更
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各类蜡杆家具有不同的色彩和格调,或优美凝重、古朴典雅,或简捷苍劲、疏
放宽展,或精巧细致、玲珑剔透,而且经济耐用、轻巧灵便,自然备受人们喜爱。
1958年, 博兴蜡杆家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使用, 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好评。
1978年参加广州交易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至1985年共计销往日本、意大利、美国、法国、新西兰、
英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达511万件之多。1985年轻工业部举办“二轻优秀产品展销会”,博兴蜡杆沙
发、衣橱家具均获“百花奖”二等奖。目前,该类产品年产值500万元,出口创汇近100万美元。

【惠民柳杈柳杆】柳杈柳杆是对柳杈林进行定向修整管理长成后,经加工制作的生产工具。惠民
柳杈柳杆种类多,且光滑、洁白、韧性大,轻便耐用,物美价廉。除供应鲁北各县外,还销往河南、
河北和内蒙古等地。
柳杈林3年成权,2年成杆。柳杈柳杆长成砍下后,柳杈须经过入炉烘烤,剥皮,趁热上架造形,
干后下架,重入炉烘烤固形等工序;柳杆须经过入炉烘烤,剥皮,整直3次加工。产品有三股头杈、
二股头杈和长短、粗细柳杆等多种。
惠民县种植柳杈林,生产柳杈柳杆,至今已有80年历史。1901年,联五乡新唐村唐圣真外逃谋生,
从东明一带(当时属河南省辖地)引进种植柳杈,开始在本村零星种植,尔后发展为大面积种植。目
前,全县柳杈林大都分布在联五、姜楼、大年陈及三堡、麻店等乡,面积约5万余亩。年产柳杈33万
杆,柳杆200万根。

【莛杆门帘】用高粱杆(俗称莛杆)为原料制成的门帘,洁白、光滑、古朴典雅。既是家庭的实
用品和装饰品,又是大型舞台的高档屏风,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
历史上无棣民间就有制作莛杆门帘自用的习惯。1970年,县土产公司在河沟乡韩家村选购了一床,
由省外贸公司送广交会展出,这一全国独特产品,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客商,纷纷索取样品,一次订
货5000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需要量日益增多,1980年,无棣县成立专厂生产,型号从两个发展到70
多个;图案有旭日、天坛、熊猫、仙鹤、天鹅、松鼠,还有椰子树、花瓶、双喜等几十种。用料也由
单一的莛杆,发展到莛杆与柳条、麻杆、麦草、玉米皮、草珠子等合穿;着色对比强烈,多以红绿搭
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色彩明快,富有地方特色。特别是织有熊猫图案的门帘,形象逼真,栩栩
如生,讨人喜爱,一直供不应求,日本、英国、香港等地一些厂商还曾来样来图复制。

无棣县盛产高粱,原料丰富,除门帘生产外,还用莛杆编制果盒、果盘等。1987年销售门帘17万
床,果盒、果盘10万件套。

【无棣苇帘】用芦苇做原料制成的各式帘子。无棣苇帘光滑洁净,做工精细,样式美观,多年来
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4。
无棣芦苇色泽洁白、质地柔韧,皮厚、节细、坚硬、纤维细,在日本有“铁杆”芦苇之美称。无
棣县苇编业历史悠久,据说300年前已大量销售各地。解放后,产品由单一发展到6种20个规格,品种
由低向中、高档发展,有门帘、窗帘,有大凉棚帘、小餐帘,还有室内绣花帘、屏风、苇帘画等。其
构思巧妙,样式新颖,格调独特,色彩绚丽,花鸟栩栩如生,既可作日用装饰品,又是精美艺术品。
曾得到来无棣县参观考查的日本苇帘协会会长一行的高度赞扬,并接受日本十几次直接来图来样复制
和大量订货。1987年6月,由省外贸公司在青岛和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苇帘合作专厂合同,
苇帘生产也日趋机械化、高档化。
目前, 无棣县苇帘生产已发展到10多个乡镇,200个村庄,3万多生产人员,全县苇帘年产量已达
305万床,产值350万元。

【临沭柳编】柳条编织是临沭县传统的家庭副业,其产品1973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柳制品分粗柳编和细柳编两种。大件如菜篓、果筐、洗衣筐、婴儿篮、包装箱等,一般利用粗柳
或劈柳编制;小件如食品筐、水果盘、提篮、花篮、花插、花盆套、纸篓等,均用细柳编制。造型多
为圆、椭圆、长方、菱、多角形等。颜色除了自然白色,也有喷涂亮光漆的彩色制品。
临沭柳编所用柳条柔韧、光滑洁白,成品编工精细,造型考究,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983年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同年在北京展出,获国家外贸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产品销
往欧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1987年上半年,临沭柳编制品出口额就达317.5
万元。

【琅玡草编】郯城县特产。琅玡草俗称黄草,用一种谷类植物的叶子加工而成,颜色米黄。因黄
草产地郯城县古属琅玡郡,故称琅玡草。琅玡草细长、柔软、有韧性,编成的工艺品光洁、精巧、美
观,既实用,又可观赏,令人爱不释手。其中琅玡草帽,是郯城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具有轻便、脱汗、
离水、凉爽的特点,在国内外久负盛誉。
近年来,郯城县研究推广了琅玡草的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使琅玡草品质和产量有较大提高。
琅玡草编制品也由草帽、茶杯套发展到坐垫、提篮、凉席、地席、拖鞋等24个系列500多个花色。产
品经香港销往日本、美国、法国及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郯城琅玡草编制品获省优质
产品奖,1985年被评为省优良出口商品。

郯城县附近的临沂、苍山、莒南、费县等地也有琅玡草编工艺品生产。

【莘县草帽】莘县麦草辫历史悠久,为发展麦草草帽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莘县草帽业从手工缝
制发展到1963年用草帽机生产,产品数量迅速提高,1983年草帽产量400万顶,合格率为98%。
莘县草帽用不同规格和花纹的麦草辫制做。草辫有可编、可染、可漂的特性,造型上可塑性强,
因而草帽的花色品种也就千变万化。有海螺帽、礼帽、瓦楞帽、非洲帽、百花帽、卷边帽、绣花帽等
百余种货色。结构严谨精密,造型美观大方,花纹配色独具匠心,既能遮阳防暑,又能美化生活,是
很受欢迎的夏令用品。莘县草制品二厂生产的草帽于1979年、1980年两次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
往京、沪、晋、冀、豫等20个省市。

【鲁砚】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书工具,自南唐即把它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鲁
砚,是山东各种石砚的通称。早在唐、宋时期,鲁砚即负有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
苏轼、米芾、唐彦猷、高似孙等,在有关著述中都曾对鲁砚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很高。但由于
山东砚石产地分散,交通不便,历代都是由民间采石制作,经营时断时续,故成品流传稀少。
建国以后,经发掘、继承、研究、创新,沉默了几百年的鲁砚获得新生,重放异彩。1978年,鲁
砚在京展出时,得到许多专家的一致赞扬。名画家李苦禅教授看后激动地当众挥毫:“惜南阜未见”
(南阜即清朝著名制砚艺术家高凤翰的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叔亮教授对鲁砚作了全面评价:
“石质有特点,丰富多彩;设计有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形态,构思巧;雕刻装饰有特点,没有摹仿通
行的精雕细刻,而是因材施艺,略加点缀,能使人发挥更多的想象。”
“简朴大方,巧用天工”是鲁砚的艺术特点。山东所产砚石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红丝石、淄石、
金星石、徐公石、砣矶石、温石、尼山石、田横石和燕子石等十几种。山东砚石总的特点是石质沉透
湿润,发墨而不损毫,久用不乏,存墨不渗不干。制砚时,利用各种砚石的不同特点,经过反复构思,
在造型、纹饰、雕刻等方面,因材制砚。有的寥寥数刀,略加装饰,则气象万千;有的粗犷豪放,粗
中有细,刚柔相济;有的巧用其形,干净利落,小巧玲珑。将人工与天工、实用与欣赏融为一体,使
其产生和谐而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红丝砚 用红丝石雕刻而成。红丝石产于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崮一带。老崖崮砚石蕴藏量较丰富,
石质亦为上品。红丝石色泽红黄相间,质地或红或黄,有紫红、粉红、桔黄、灰黄等丝纹回旋石上,
呈山水、草木、云龙、鸟兽、人物等状,有的丝纹若断若续,还有的同心环状纹理,为岩石中罕见。
石质细腻、滑润,手拭如膏,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临朐县现有十几家红丝砚制作厂,年产砚台数千
方,行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菲律宾等国。

淄砚 以淄博一带所产砚石制砚而得名。盛于北宋。淄石原指产于罗村洞子沟及博山区安上村倒
流水的砚石。石多为卵形,质地甚坚,下墨颇利。断面有自然铜云纹,被称为“墨玉金云”。由于此
石蓄量甚微,经数百年断断续续的开采,优质墨石颇为稀罕,后来开采的淄石粗糙松软,已名不符实。
近年来在博山西部山区石门、夹山、卧石坞至桃花泉一带新发现了蕴藏较丰富的彩色淄石。颜色有龙
门紫、夹山红、荷叶绿、沉绿、莴苣绿、柑黄、绀青、天青、三彩等多种,许多淄石上还常常带有石
眼、金眼斑、葡萄斑、金晕、金银线、冰纹等天然饰纹。制砚时随形随色就砚,新颖别致,幽趣横生。
1979年以后,淄砚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徐公砚 以产于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的徐公石所制而得名。据传昔日有一徐姓举人赴京应试,
路经沂南,偶尔发现沟土中有奇型石片,因爱其形色,试磨成砚,携带进京。考试时时值天气严寒,
诸考生砚中之墨全被冻结,唯有此人砚中墨汁不冻,书写流利,墨色晶莹。此人榜得进士,人称徐公。
徐公休官后,缅怀奇砚,遂定居于该地,该庄易名为徐公店。今验证,徐公砚中墨汁在零下4℃确不
结冰,名不虚传。徐公石形态各异,色泽多样。石呈自然形扁平石饼状,边有细碎石乳和纵横交叉或
垂直的石纹,软硬适度。石色有青、黄、绿、褐、茶、桔红等多种,偶有发现一石数色,且极为调和,
非人工所能为。此石制砚具有质细、发墨、音冷、色纯的特点,堪称砚石之上品。1978、1980、1986
年,徐公砚先后在北京、日本、香港参加展览,1987年,在北京召开了徐公砚鉴评会,徐公砚以其独
具天趣的造型和温润发墨的石质深得书画艺术家和诗人的好评。目前,沂南县已建厂生产徐公砚,产
品投放北京“荣宝斋”展销。
金星砚 由金星石制成。金星石产于费县刘庄乡箕山前一小溪水下10米深处,历代制砚取石均在
此处,砚石蕴量较丰富。金星石为轻微砂化的优质泥质灰岩,含有硫、铁结晶,色黑,遍布金星。用
它制成的砚台,漆黑的砚体如无月的夜空,闪耀的金光似点点繁星,质细如玉,叩之有声。因传说东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酷爱此砚,故人称金星砚为“羲之砚”。金星砚出口日本,风靡日本书坛。现费县
工艺美术公司设车间生产金星砚。
砣矶砚 采用长岛县所产砣矶石制成。色青黑,略呈绀青、灰绿,布有金星,有明显的雪浪纹,
故又称“金星雪浪砚”。此砚始制于北宋,兴盛于明清,清朝时成为贡品。砣矶石出于砣矶岛西部一
断崖峭壁上,采石异常艰难,传世之品不多。清时进奉给乾隆皇帝的长方形贡砚,受墨处宽平,墨池
深广,中刻一蟠(无角龙),边刻四螭绕之,砚底有乾隆皇帝御题的绝句:“驼基(砣矶)石刻五螭
蟠,受墨何需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此砚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79年长岛
县砣矶公社建工艺美术厂生产砣矶砚,产品出口日本等地。1987年生产砣矶砚200余方。

尼山砚 因其料石产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这种石料为柑黄色,布有疏密不均的墨色松花纹,
边部较密,向内渐稀,中部则无,甚不易得。周边经多年风化层如迭饼,人称“千层饼”。石质坚实
精腻,用手抚摸,即显湿润。用尼山石制砚始于何时,已无籍可考。清乾隆《曲阜县志》中有“尼山
之石,文理精腻,可以为砚”的记载。现在尼山孔庙的北面有一沟壑,名砚台沟,就是过去开采砚石
的地方。但因其储量有限,至乾隆时,能制砚的石料已很难找到,故县志中又有“近无用者”的记载。
建国以后,经勘查探掘,在尼山的五老峰下,又找到了新的料源,且石质极佳,储量亦较丰富。1978
年尼山砚作为鲁砚的一个品种,赴京汇报展览,得到书画家们的赞赏。尼山砚现由曲阜工艺美术厂保
留生产,1987年创汇近2万元。
此外,还有产于即墨温泉下的色紫多纹彩、带有黄绿石眼的温石,因用其石制成的砚,在隆冬严
寒季节磨墨不冻而得名;产于即墨田横岛的田横石,质坚色黑,带有金星,发墨有光;产于临朐县辛
寨公社龙岩寺中的龟石,用以制砚,呈天然龟形,磕之底盖自分,如龟脱壳;产于临沂、泰安、莱芜、
费县等地实为三叶虫化石的燕子石……都是制砚的上好砚石。

【莱州大理石雕】莱州市区南部40里处的黄山,盛产雪花白大理石。据考证,早在唐朝初期,莱
州黄山后一带的民间艺人就用雪花白大理石雕刻墓碑、狮、马等各种石雕工艺品,并已达到较高的艺
术水平。以后各个朝代都留下丰富多彩的雕刻艺术遗产。清末城里知名的高大牌坊达100余座,楼垛
层层,飞檐凌空,上面所刻镂空浮雕构思巧妙,人物、车马、飞禽走兽,比例协调,刀工细腻,线条
流畅,形态逼真。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纪墓、太极殿、海神庙等处的人物、动物雕像,亦惟
妙惟肖,堪称石雕艺术珍品。
全国解放以后, 著名老艺人彭真海曾带领莱州石雕艺人应召进京, 参加一些著名建筑的建设。
1978年以后,莱州以莱州雕刻厂为主体,发展石雕厂、点十余处,承接全国各地的大型雕塑、壁画和
庭院装饰雕刻。1985年市雕刻厂聘请15位著名雕塑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雕刻服务中
心”,先后完成的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园林人物组雕、上海交通大学抽象派人物组雕《汲》,济南舜
耕山庄大型浮雕壁画《龙山文化》 , 莱芜钢厂浮雕壁画《冶金》,东阿县的《李时珍》,长岛县的
《海神》,青岛园林的《双鹿》、《犀牛》、《园丁》、《海风》等,均受到省内外专家的赞扬。由
仇志海设计,陶寿杰雕刻的《螺女》,以神话传说“海螺女”为题材雕成,一手提裙,一手抚胸的海
螺少女,微微俯首含笑,带着初览人世的欣喜和羞怯,从巨大的海螺中飘然而出,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目前,莱州“雕塑服务中心”有技术工人300多名,增添了点线机、磨光机等机械设备,古老的
莱州石雕艺术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莱州玉雕】以产于莱州的冻石、滑石为原料的雕刻工艺品,是我国民间石雕艺术的一颗明珠。
相传,在很久以前,从莱州古城飞出一只羽色艳丽的凤凰,扶摇盘旋之后,落于城西的一座山上。
“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当地人群起到山上挖土取“宝”,“宝”未寻见,却挖出了大量滑润而有光
泽的美石,或洁白光亮,或漆黑如墨,或碧绿透明,或斑纹似竹,人们便称这些美石为“莱州玉石”。
民间传说虽属虚幻,但是,在莱州市区西部粉子山、优游山一带开采“莱州玉石”的历史确有1000多
年了。
莱石质软且韧,易于雕凿,莱州玉雕伴同莱州玉石的发现而产生。莱石种类繁多,有白滑石、竹
叶石、毛公石、豹纹石、翠星石、黑石、条纹石、黄花石、绿冻石等,其中绿冻石碧绿润腻,透明感
强,居诸石之首,称为“莱州玉”。莱州玉雕技艺,靠石雕艺人世代相传得以延传。现在,莱州玉雕
已有人物、动物、花卉、炉瓶、文具、山水6大类,12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样。有用功浩繁价值连
城的高档巨制,也有精巧别致、玲珑剔透、妙趣横生的小件雕品。神态各异的人物、动物造型及端庄
古朴的炉、瓶、樽、觚等仿古产品和种类繁多的图章、镇纸、书档、笔筒,笔架等高雅文具,交相辉
映,各放异彩。
莱州玉雕,需经设计、打坯、雕刻、磨光等工序,讲究因材施艺,把石料本身的自然美与技巧、
形式的工艺美巧妙有机地融为一体。刘永兴设计制作的《水族》,利用冻石碧绿透明的特点,以镂、
透、衬、比的艺术技巧雕成的鱼、虾、蟹、蚌,似游动于碧水清波之中;王兆德设计雕成的《二龙戏
珠》,利用料质黑白分明的特点,将浓重的黑色料石部分雕成两只墨龙,借其白色雕成洁白的云带,
使之回绕龙体联贯全局,色调明快协调,对比强烈,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1978年参加全国第二
次工艺美术展览会的一件巧色“花篮”,高60公分,直径40公分,篮中巧色雕刻了牡丹、菊花、梅花、
月季、玉兰、荷花等四季花卉30余种,为莱州玉雕历史上最大的作品。
建国前,莱州玉雕通过石雕商人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北京的古董商则转
手出口国外。目前,莱州玉雕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得国外客商的欢迎。

【招远花岗岩工艺品】招远县宋家乡是名闻遐迩的“石头之乡”,全乡4万亩山冈皆系花岗岩构
成。目前探明可利用石料资源15亿立方米。这里的花岗岩硬度摩氏6~7度,耐腐蚀、抗老化、韧性合
理、易于加工。料石70%系白色石英,其间掺杂星星点点的黑云母,切割磨光便形成均匀而不规则的
斑点状花纹及一些小镜面,被雨水一淋清新晶莹,当地群众称其为“万年新”。近年来全乡48个村中
有36个村办起采石加工厂,从事花岗岩工艺品生产。他们利用花岗岩的天然色泽花纹,巧雕成狮、马、
凳、桌、塔、灯、碑座等艺术观赏品和实用品。作工精细,形象逼真,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奔放,
粗犷剽悍,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宋家乡花岗岩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当地古墓的一些石碑座、石桌、石香炉、石狮、石虎等,据
考证最早的系明朝洪武二年的制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丛家村西花岗岩石背上仍留有古
代开采石料的揳槽,楔口大如猪槽。现代破石料的钢钎揳口仅寸许,古人用何物作揳破石,至今仍为
石乡之谜。这里还有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大岚村的石庙涧,立壁千仞,无路可攀,相传山顶有神仙台,
台上有石井,水甘甜,饮之可长生不老。有一石匠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神仙台,发现神仙台上的屋、
床、桌、凳、盆及其他器物皆为石制。取井水饮之竟飘然成仙,他的技艺随之化作神术,经常作法指
点石乡艺匠,使石乡的雕品,技艺高超,非同寻常,人有“鬼斧神工”之赞叹!
宋家乡石料公司生产的花岗岩工艺品,远销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1987年总产值600万元,
年创汇30万美元。

【泰山墨玉系列石雕】泰山墨玉系泰山特产的一种黑石,石质细腻,色泽乌亮,是雕刻用的优质
材料。当地传说李白、苏东坡游泰山时,均曾玩赏此石,爱不释手,盛加称赞。
泰安市第二工艺美术公司于1982年研制并小批量生产“泰山墨玉系列雕刻”工艺品,品种有泰山
名胜亭、坊、殿、阁及鼎炉、鸟兽、仿古章料等,还有文房用具套件,造型文雅古朴,制做精细逼真,
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成为中外旅游者喜爱的高档旅游纪念品。尤其仿兽图章更为书画家所喜爱。
1984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墨玉雕刻文房用具(8套件),获轻工业部优秀创新
设计二等奖。同年,泰山石刻龟碑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新设计奖。

【莒南石刻】莒南县境内大理石、蛇纹石、黄花石等石雕材料储量丰富。早年民间艺人曾用黄花
石刻制烟袋嘴、葫芦、石环、手镯、健身球等小工艺品,只作观赏赠人之用,未形成商品。1968年以
境内王家坊前一带蛇纹石化大理石为原料建起莒南第一家石刻厂。1987年莒南已有一个总厂,30个分
厂,产品主要有大理石灯笼和大理石工艺品两个大类、近2000个品种。
莒南石刻产品造型新颖、美观,工艺精巧、细腻。大型石雕产品大理石灯笼,高7米,重达20余
吨,造型奇特,气势雄伟,雕刻细腻,堪称一绝。工艺品中如子田龟、田子鹿、浮云巨龙、山水、人
物、花鸟等小型摆件,玲珑剔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莒南石刻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450万元,
创外汇达150多万美元。

【楷雕】楷雕是曲阜特有的工艺产品,以楷树的根、枝做为原料雕制而成。
楷树即黄莲木,是多年生落叶乔木,树体粗大,枝疏不屈。木质坚实柔韧,纹理细腻,色呈金黄,
可久藏不腐,是雕制工艺品的上好原料。据传,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为表怀念之情,带来了各地的奇
花异木,植于墓旁。子贡植下了一株楷树(今其迹仍存),从此它就在曲阜的土地上繁衍生长起来,
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楷雕始于何时已无可考。据说孔府内珍藏的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的两尊楷木圆雕立像,是子贡庐
墓时雕刻的。楷雕品种大致可分楷杖、如意、笔架、笔筒、匾额、人物、神龛、冥器等8类,尤以楷
杖、如意做工精细繁杂,价格昂贵,为历代孔府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楷杖始于西汉初,相传孔子9世
孙孔腾偶以楷树枝为杖,人们竞相仿效,并着意修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品。如意源于宋真宗大
中祥符年间,为孔子45代孙孔道辅所创,主要供孔府祭孔时,作为贵重礼品赠送来宾。
到了清朝末年,楷雕工艺渐臻完美,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楷雕讲究顺乎根枝的自然形态,致
力于刻划人物、鸟兽、花木的“精气神”。如刻龙一般要有九道弯,尾生九叉,在云朵中九隐九现,
着重表现其神游太空,独来独往,威武雄壮,不可一世的气质和神态。刻花则要枝权交错,花繁叶茂,
显示其茁壮旺盛。 楷雕的刀法讲究简练干净, 坚实有力,流畅自然。清宣统三年(1911年),楷雕
《百子如意》在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建国以后,古老的楷雕艺术增加了新的生命力,作品的思想内容及雕刻技艺,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1978年,曲阜楷雕被山东省二轻厅命名为优质名牌产品。四代家传的著名雕刻老艺人颜景新,匠心独
创, 因材施艺,以精湛的技法,利用楷树根部的自然形态,雕刻的高达1.1米的《孔子行教像》,在
1981年山东省工艺品赴香港展览中,深得赞誉,售价高达港币10万元。曲阜对外开放以来,楷雕产品
远销东南亚及西欧等20几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销售额达5.5万余元。但由于原料不足,楷雕产品难有
大的发展。

【核雕】在方圆不过几厘米的桃核、橄榄核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景物,即为核雕。核雕明代
初期已相当盛行,当时一些上层人物将核雕品与珠宝玉器串挂在一起,作为装饰佩件和扇坠。
山东核雕是由北京传入的。据传,清朝末年诸城艺人张大眼,在京跟随雕刻朝珠的匠师学习核雕,
艺成回乡,收徒习艺,至今已是第五代了。经艺人们多年的探讨和实践,核雕技艺不断提高。早在本
世纪初,山东核雕作品就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优等奖。建国以来,山东核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
全省展出,并多次作为国家礼品馈赠来我国访问的外国领导人。

核雕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八骏图》、《西厢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十八罗汉斗
悟空》、《赤壁夜游》以及现代题材的《洪湖赤卫队》、《社员暮归》、《嘉兴南湖纪念船》、《百
万雄师过大江》等。核雕艺人在弹丸之物上利用果核的自然形状和麻纹,不仅能雕刻山水、人物、花
鸟、走兽、车船、印章等,而且能使圆雕、高浅浮雕、浅雕、镂雕等雕刻手法相得益彰。如《夜游赤
壁》,不但再现了明代艺人王叔远所作“核舟”中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和尚、书童和艄公的生动形
象,而且增加了书童、茶童各1人,还增添了酒桌、酒壶、门环、门板、风旗、锚链等物,门板可转
动,开合灵巧。船头所垂锚链,由37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环连缀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
这一锚链的制作,是核雕工艺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出核雕技艺的高超。近年来,核雕艺人又新创了
桃核镶嵌“鼻烟壶”、“小屏风”等产品,由纯观赏品发展成为欣赏与实用结合的特种工艺品。
核雕为微雕艺术品,技艺难以掌握,不能形成批量生产,现由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保留生产。

【锡雕】莱芜锡雕明清时期已极为盛行,从业者不下千家。其品类繁多、造型美观、技艺精湛、
独具一格。1914年在山东省物品展览会上获最优等金牌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牌奖。
莱芜锡雕发源于莱芜城关王家。1780年,制锡世家王家,根据精锡质地温润、色泽净洁、坚而不
顽、适于奏刀的特点,创造性地将雕刻艺术施于锡制品,制出第一批锡雕产品——配套茶、酒具。此
后,经过历代努力,雕刻工艺不断提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古香炉分为3层,下层3龙倒探
为腿,龙须为足;中层3龙腾云;上层3龙戏珠为顶。9龙形象逼真,雕饰精美,栩栩欲飞。锡雕的另
一代表作是仙鹤蜡台。鼓翅欲飞的仙鹤,单腿亭亭玉立于瑶台之上,另一只抬起的腿爪抓灵芝,鹤颈
挺伸,口衔仙草,草尖上高插红烛。当蜡烛点燃时,细烟缭绕,仙鹤似在凌空飞翔。
建国以后,王家当代制锡艺人继承先辈传统工艺,又将镶嵌浮雕艺术运用于锡雕,制成成对盘龙
花瓶。在一对高颈大腹花瓶上,两条浮雕云龙倒盘,张牙舞爪,探首相对,两对龙睛,玉嵌铜镶;四
条镶铜龙须如雾中走蛇。整个作品精巧玲珑。此外,还有落地台灯、酒餐茶具、鼎鬲角端等。这些作
品,有的镶铜嵌玉,有的阴刻阳雕。既有花鸟鱼虫、诗词歌赋,也有人物造型。莱芜锡雕制品远销日
本及东南亚各国。

【成武刻瓷】刻瓷是清代康熙年间源于宫廷的一种清雅别致的工艺美术品。清时宫廷达官贵族,
酒余饭后鉴赏品评瓷器成为“雅趣”,不免挥毫在瓷器上题词。为长期保留题跋,他们便找来艺人将
其刻于瓷器之上,由此便产生了刻瓷艺术。
刻瓷即以刀代笔,将书画刻制于陶瓷器物之上,具有笔墨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山东刻瓷产品首
先由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生产。1976年成武县美术厂派人去青岛学习刻瓷技艺,至1978年,已培养出
刻瓷专业技术人员近60名,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刻瓷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生产的数千件产品畅销欧美及
东南亚。1979年应日本恩巴株式会社邀请以“山东刻瓷展览”名义,在日本大阪展出刻瓷作品200余件,
其中最大的花瓶高达1.5米以上,瓷盘直径最大1米多,最小5厘米,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赏。
刻瓷制作,以素色瓷盘、瓷板、茶具、酒具、印色盒、台灯、瓷瓶等为胎,利用各种特制刀具,
经琢磨、凿、钻等工序制作而成。成武县美术厂技艺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为增强刻瓷的表现力,研究、
创出了不少刀法,如平、垂、叠、纵、斜、交叉、复刀刻等,还有铁线刻、阴阳刻,既可雕刻绵密细
腻的工笔,也可制作恣肆粗犷的写意,甚至笔墨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顿挫转折,纸上的水渍、笔
触等都可表现得酷似真迹,并具有金石古朴典雅之效果,逐步形成了山东刻瓷的独特风格。

【雕画葫芦】山东聊城、烟台等地农民历来有种植葫芦的习惯,并施以雕绘工艺,用其盛药、沽
酒、养蝈蝈或作挂件,被视为消灾灭病的吉祥物。聊城尤以阎寺乡一带种植较多。早在本世纪20年代,
这里的农民几乎家家都种植二三分地的葫芦,秋后运往盛产蝈蝈的浙江、云南、江西、贵州、陕西、
山西等地出售。
聊城雕画葫芦有一细、二细、花葫芦三等类别。一细葫芦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图案也较复杂,
有“八仙人”、“二龙戏珠”、“四大名旦”、“四出戏”等;二细葫芦用料稍次,雕刻图案以鱼、
虫、鸟、兽为主;普通花葫芦遍体着色后刻上菱形方块等简单的图案,正中开个梅花盖即成。1972年
后,聊城工艺美术厂的设计人员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平刻为“透刻”,将葫芦切割、组
合,由原来的平面图案转向立体造型,创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一类为灯类制品,如“仿古宫
灯”,将圆形葫芦着色后,绘上一株傲然挺立的雪松和几片飘洒的雪花,然后做成灯,再选用黄杨木
料雕刻成一只展翅的凤凰,衔灯欲飞,人工的造型和葫芦的天然形态混然一体,给人一种和谐深沉、
古朴高雅的感觉。另一类案头摆设品,是将葫芦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使其露出象牙色的皮层,以此为
基调进行雕刻,然后在图案上轻施淡彩,配以镂空花盖和描金装饰花边,整个摆件显得金碧辉煌,雍
容大方。

【绢花】又名京花。创始于京津一带,据传,绢花来源于“扎花”,唐代玄宗年间,宫廷嫔妃喜
以鲜花为头饰,因易枯萎,便以彩绢扎花代替,后流传民间,沿习为绢花。逢年过节,喜庆之日,妇
女戴花结朵,成为习俗。专业生产绢花的店铺相继出现。
山东绢花最早产地是济南,济南花店街就是因该地多花店而得名。1934年济南国货商场内即有花
店8家,均自产自销,生意兴隆。抗日战争爆发后,花业凋零。建国后,1956年济南、烟台恢复了绢
花生产,以民用罩花、头饰花、光荣花为主。1973~1974年,绢花生产又先后发展到青岛、夏津、平
原等地。经十几年的发展,山东绢花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1年烟台工艺美术厂的“孔
雀”牌绢花、青岛台东工艺品厂的“天女”牌绢花均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2年“天女”牌绢花又被
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绢花以轻、薄、透、挺的绢、真丝绸、电力纺、绉纹缎、上塑漆布(作叶子)、低碳钢丝(用于
枝杆)等为原料。经漂白、上浆、下料、染色、成型、串花(粘合)等工序制成。品种按其用途大致
可分瓶插、盆景、花篮、胸花、帽花、领花、壁花、光荣花等。花式均模仿大自然中各种花卉的形态、
色彩制造。具有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等特点,可置于书桌几案或作头饰。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变化
和纺织工业的发展,绢花花色品种又有增加,色彩由原来的单色为主,发展为多色和套色,还大量生
产了山花野草,以满足人们冀求返回大自然的愿望和审美要求。做花原料也扩大到平绒、棉绒、麻绒
及部分化纤织物,但仍习称绢花。
山东绢花自1973年进入国际市场,至今仍大宗出口。畅销于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
联邦德国、新加坡、伊拉克、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完成工业产值1099万元,出口交货915
万元。

【青岛贝雕】贝雕,是以贝壳为原料,利用贝壳形、色、光、纹的天然特点,由艺人们精心设计,
经过选料、琢磨、雕刻、酸蚀、成型、组合、上光、装潢等十余道工艺制成的工艺美术品。
青岛贝雕最早于1960年由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制。1963年青岛贝雕工艺品厂建立并开始生产贝
雕。当时只能生产较简单的平贴贝雕画,后逐步发展为半浮雕和接近立体浮雕式的工艺品。贝雕艺人
吸取传统的国画技法,借鉴牙、玉、石雕的多种技艺,雕、贴、喷、画并用,制出规格、花色多样的
贝雕画,不管是花卉、虫鸟、山水,还是人物、静物,均逼真自然、玲珑剔透、维妙维肖。用贝雕画,
还可以制成四(或六)扇联屏。目前,除贝雕画外,该厂还可配制各种不同造型的生活用品、旅游纪
念品和建筑、家具、服装上的装饰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青岛贝雕是在发掘和继承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
就用贝壳磨制成较简单的装饰品。西周时期,将贝壳磨成各种装饰品镶嵌在器物之上,创造了“螺钿”
镶嵌工艺。贝雕即是在“螺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岛是建国以后最早制作贝雕画的地区。
青岛贝雕画自问世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美术展览、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及美、日、英、
法等国的博览会。所雕制的巨幅画屏《文成公主进藏图》,长3米,宽2米多,上有84个人物,构图严
谨、层次分明、形态各异、气氛热烈,生动再现了文成公主入藏的盛况。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大展鸿图》、《振兴中华》及《洛神》、《七彩绫》等作品,成为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
际列车及部分驻外使馆的装饰品。青岛贝雕画1978年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1985年荣获第五届中国
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目前,青岛贝雕工艺品远销欧、亚、美三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羽毛画】是一种以羽毛代替笔墨效果的工艺画。它利用禽鸟天然色泽的羽毛,采用多种工艺手
法拼贴而成。在表现手法上,有平贴、浮雕贴、立体贴三类,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
形式上有挂屏、座屏、卷轴、宫灯等。
平贴是传统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平面画形式的艺术品。主要以国画作为基础,也有把中国画和水
彩画融为一体的。以临摹历代名画家艺术精品为主要内容,如齐白石的虾、蟹,徐悲鸿的马、泰山的
雄姿等,在艺人们的手下,得到完整、逼真、生动的再现。1981年又创制出以西洋油画为蓝图的新型
羽毛画,为平贴羽毛画生产开拓了新的道路。浮雕画多为装饰类艺术品,其制作方法为:先依样做好
胎型,然后用羽毛拼贴修饰,其制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富有质感。“虎”是浮雕羽毛画的代表作,
技艺高超的艺人观察各种虎姿的奥妙,反复切磋琢磨,浮雕粘贴出的老虎,大、小、雌、雄,卧、立、
行、跳,觅食的、嬉戏的、酣睡的、饮水的,情、意、形、神兼蓄,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在广交会上备受外国客商欢迎,被誉为“泉城老虎”。立体贴羽毛画,质
感和立体感更强,形象更为逼真。如《电鸣鸟》,经风吹动,鸟鸣啾啾,振翅欲飞。
我国羽毛画历史悠久,在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拼贴羽毛画的装饰制品,可见它最少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但其制作工艺长期失传。山东羽毛画是本世纪60年代初期先后由济南、青岛工艺美
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后又扩大到德州、莱芜、平原、微山、临清等地。济南羽毛画为山东羽毛画的
代表。济南工艺美术工厂生产的羽毛画,题材广泛,产品品种达千种以上,光以“虎”为题材的就有
百余种。产品远销美、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羽毛画产值162万元,出口交货金额24万元。莱
芜工艺美术公司1987年生产羽毛画2万幅,产值50万元。微山县工艺美术厂年产羽毛画60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