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39&run=13

孔伯华(1885~1955) 著名中医学家。名繁棣,曲阜人。1910年,应京师之聘,就职于外城官
医院,任内科医师,曾多次组织和联合中西医赴河北各地防治疫病,成绩卓著。1929年国民党政府推
行废止中医,他被推为华北代表赴南京抗议,迫使当局取消前议并同意成立国医馆。同年又与肖龙友
合力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与肖共任院长,颇负众望。20年代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解放后历
任全国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医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北京市中医
学会顾问等职。逝世时,周恩来总理任治丧委员会主任。著有《时斋医话》、《脏象发挥》、《诊断
经验》、《中风话》等,另与别人合著《八种传染病症治析疑》10卷。
王学书(1887~1967) 农学家。山东寿光县人。早年去欧洲当华工。1923年始勤工俭学,1932年
毕业于法国囊西大学农学院。先后获农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后,曾任陕西武功
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兼园艺系主任及园艺场主任,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园艺系主任,四川金堂铭
贤农学院教授、化学工程系代主任、酿造组主任兼附设化工厂酿造工程师,山东农林处一级技正兼农
业科科长,山东农学院教授兼园艺系主任及代理教务长。著作有《果树繁殖法》(中华书局出版)和
《果树栽培学》、《苹果品种学》、《黄台园艺场果树调查研究报告》、《泰安果树园艺场调查研究
报告》、《益都山区各种果树的优良品种及其栽培经验》、《益都蜜桃的调查研究报告》、《苹果腐
烂病的发生过程与防治法》、《莱阳茌梨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报告》、《莱阳地区梨
和苹果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河北昌黎果树试验厂调查研究报告》、《新中国的果树育苗技术》、
《山楂的栽培与加工》、《山东农业学院实习农场主要葡萄品种的特性、特征调查研究报告》等学术
论文。
傅泰臣(1889~1983) 评书表演艺术家。曾用名子平。山东平原县人。出身贫苦,14岁从师王
增毫学唱老北口木板大鼓,后改为西河大鼓,1939年又改说评书,后定居济南,在山东、河北一带巡
回演出。他博采众长,“说、学、做、白、评”五艺俱长,表演感情真挚,以情动人,吐字清晰,擅
长贯口,善于用“歌、词、赞、赋”。他经常表演的长篇书目有《隋唐演义》,《杨家将》、《呼家
将》、《秦琼下海州》、《响马传》等,建国后改编并演说《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红
岩》等。1957年在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中获创作一等奖和演员一等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8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

谢大玉(1891~1978) 女,梨花大鼓表演艺术家。山东武城县人。自幼跟其父谢化南学唱梨花
大鼓,耳濡目染,得之真传,造诣颇深,为梨花大鼓“四大玉”(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
之首,嗓音亮亢,吐字清晰,表演传神,甚有功力。喜唱《三国段》、《黑驴段》、《皮袄段》等,
在天津、沈阳、大连、营口、北京、安庆、开封、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颇受欢迎。后因痛恨日寇、
不堪军阀豪绅的欺凌而辍演多年,靠做些零碎活度日。建国后恢复艺术生涯,除上演传统曲目外,还
上演了《江姐绣红旗》、《雷锋》、《刘胡兰》等新段子。1957年加入民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超士(1893~1971) 水粉画家、美术教育家。名骧,广东省梅县人。历任中国美协山东分会
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1911年赴欧洲学习西洋绘画。1913年考入巴黎国
立美术学院,并几次到意大利、德国、希腊、比利时、苏联等国潜心研究欧洲历代名画和优秀美术传
统。曾多次获得美术奖。1919年回国,应刘海粟之邀任上海美专教授;1926年应林风眠之邀赴北平艺
专任教;1928年应蔡元培之邀与林风眠等同赴杭州兴办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并任该院西画系教
授长达21年。1950年应余修之邀来山东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现存作品百余幅。1958年在山东
艺校举办过“李超士先生画展”,196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超士粉画集》,1985年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出版了《李超士画集》,选编作品75幅,基本上代表了他一生的艺术成就。
尚士廉(1893~1970) 原泰安岱庙住持, 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号子洁
(后改为志洁)。山东泰安人。幼家贫,1903年依岱庙住持宋纪昌为师出家。先后被分配看守岱庙与
山顶古庙。1928年至1937年任古物董事会(1929年改称保管委员会)事务员(委员)。1948年任岱顶、
岱庙住持。历任省、县各届代表会议代表,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和全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日军侵占泰安时,他把岱庙珍贵文物封存在雨花道院妥善保存,阻止了日军将灵应宫铜亭、铜像运往
日本的企图。1946年5月出面制止了国民党宁春霖部砍伐岱庙柏树的行为,并阻止了国民党将岱庙文
物南迁。
释隆海(1893~1966) 原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山东政协委员。俗姓
赵,名庆元。法号悟泉。山东临清人。1918年2月出家于临清赵家圈村大宁寺。1921年9月在北京法源
寺受道阶法师传戒并在佛学院参学7年。1928年在哈尔滨极乐寺参学10年。1938~1945年2月在天津居士
林讲经说法。1945年3月在济南延寿寺挂单,任济南崇实佛学会研究组长。1952~1966年任千佛山兴国
禅寺住持。解放后历任山东省济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届政协委员,济南市救济
委员会执行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他通晓佛学经典教理,对
天台宗尤有心得,济南僧尼尊称他为大法师。

商业兴(1894~1970) 东路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山东广饶县人。幼年家贫,8岁随著名琴书艺
人李铜生学唱小曲,后又跟商秀岭学唱四平调、妞儿调,足迹踏遍胶东各县。十一二岁时即学会不少
唱段,有神童演员的称号。20岁即能单独从艺并对琴书中不少唱腔有所发展。他将牌子曲的主要曲调
加以革新, 成为山东东路琴书的代表人物。 演唱的节目有《包公案》、《呼家将》、《杨家将》、
《王定保借当》、《小姑贤》、《梁祝姻缘记》、《王婆骂鸡》、《八仙求寿》等。其中《潘金莲拾
麦子》、《王婆骂鸡》、《小姑贤》等优秀节目,曾被北京胜利唱片公司和朝鲜汉城灌制成唱片,流
行国内外。1957年6月,在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大会上,他和夫人关云霞荣获“老艺人荣誉纪念奖”,
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在山东省第一届曲代会上,当选为理事、副主席。
徐佐夏(1895~1971) 著名药理学家、一级教授。字益甫,广饶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专
门学校。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医学院任药理研究员。1924年回国,先后在北京、西北等几
所大学任教授。后两次出国进修。回国后,曾任西北医学院院长,江苏医学院副院长。1951年应聘任
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兼药理教研组主任、教授。1953年后,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青岛分社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
药典编委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常委,山东药协会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副主席。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山
东省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群英会。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专长药理学、药用植物学、毒理学。
主要著译有《简明药理学实习》、《处方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另有论文多篇在国外发
表。由他领导试制成功血压立定片、抗哮喘片等10多种新药。
俞剑华(1895~1979) 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国画家、教授。曾用名俞德,学名俞琨,
字剑华。济南市人。长期寄居上海、南京。中学时代就长于古汉语及中国画。1914年其题为《四十天》
的暑期作业(包括图画、文章等)曾在山东省教育展览馆陈列,获金质奖章。191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
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从陈师曾学画,擅长山水、亦工花卉,并善书法。历任上海美专、暨南大学、
新华艺大、东南联大、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多次举办画展,集资
赈灾。解放后,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曾出席第二、三次全国文代会。他在中国美术理
论和美术史的研究上颇有成就。出版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绘画史》、《国画研究》、
《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王绂》、《中国画论类编》、《历代名画记注释》、
《图画见闻志注释》、《宣和画谱注释》、《石涛画语录注释》、《画法指南》等。他创作的山水画,
笔墨苍劲,沉着泼辣。其作品编成《俞剑华国画选集》出版。1976年他将一生收藏的古籍图书、画册、
期刊等珍贵资料及其著作手稿、国画作品等全部捐献给南京艺术学院。

傅斯年(1896~1950)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教授。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913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 1919年与罗家伦等20人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成立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团体——
“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是北大的学生代表。毕业后,留学英国,
入伦敦大学,1923年又入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院。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创立中山大学语
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0年兼北京大学教授。1949年1月任国
立台湾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傅孟真先生集》(台湾大学出版)、《傅斯年选集》(台湾文星书店
出版)及《东北史纲》等。
王献唐(1896~1960) 图书馆学家,著名学者。曾用名家驹、王琯、号凤笙。山东日照人。青
年时代刻苦自学,知识广博,尤善古文学、音韵学。1924年与苏保志(德国人)创办“中德学社”,
研究、翻译文学和哲学著作。1925年与丁惟汾等共同研究音韵、古文学,著成《西周古音表》、《幽
宵古韵考》二书。1929年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着意搜集文物典籍,整理文献,扩充馆藏。他兼任
齐鲁大学教授,主讲文字学和版本目录学。与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讨论,著述甚丰。抗
战爆发前夕,他与两名工作人员保护着馆藏撤往大后方。他身不离书,辗转万里,保护图书。1940年
在重庆受聘为国史馆总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辞去职务,将所有图书文物送回济南。建国后曾任山东
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山左先哲
遗书》、《炎黄氏族文化考》、《黄县(己+其)器》、《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等多种。1960年病逝
于济南。
王统照(1897~1957) 作家,诗人。字剑三。山东诸城县人。幼年读私塾;1913年在济南育英
中学读书;1918年赴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受《新青年》、《新潮》等
进步书刊影响,在《新潮》上译载过列宁的文章。《雪后》、《沉思》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1921年
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参加北京《晨报》文学旬刊的编辑工作。
1922年开始同鲁迅交往。1927年迁居青岛,不久即东渡日本。这一时期的著作有:诗集《雪朝》(与
朱自清、 叶绍钧、 郑振铎等合著),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号角》、《霜痕》等,长篇小说
《一叶》、《黄昏》。1933年出版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同年该书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后被迫离
开上海,自费赴欧考察古代文学和艺术。漫游埃及、英、法、德、荷、意、波兰等国,作长诗《五月
风》,出版《欧游散记》。1935年回国,任《文学月刊》主编,同年12月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此
间出版了长篇小说《春花》,杂文集《青纱帐》、诗集《横吹集》、短篇集《夜行集》及《华亭鹤》。
1945年返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抗议国民党特务刺杀闻一多及学校当局镇压学生运
动愤而辞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一、二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
中国作协常务理事,山东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局长,民盟中央委员及民盟济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鹊华小集》,论文集《炉边文谈》和《王统照短篇小说选》等。

初大告(1898~1987) 翻译家。原名初诰,山东莱阳人。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北平
高等师范英语系。历任北平志成中学董事长兼第一任校长和英语教师,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北平师范
大学讲师,河南大学英文系主任、教授,重庆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兼教务长、代校长,西北大学外文系
主任,西北师范大学英文系主任。建国后,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19年
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在北京创办志成中学。1933年发行《文艺月刊》并创办《世界文化讲座》,
宣传进步思想。1934年去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回国后,1945年9月与许德珩、潘菽等爱国人士
筹建了九三学社。1946年春,参加郭沫若等人发起的《对时局进言》的文告,1947年春与张语还等在
上海发起成立山东民主协会。他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精通世界语,学术造诣很深,是我国推行世界语
的先行者之一;此外还兼通日语、俄语、法语等。主要译著有:在英国出版的《新定章句老子道德经》、
《中华隽词》、《中国故事集》等;编写了《英语语音学讲义》、《英语教学法》;还发起并参加了
《英语词典》的编辑工作;近期编译的有《中华隽词新译101首》,发表的有《我翻译诗词的体会》
等。
黄云眉(1898~1977) 历史学家。一名半坡。浙江余姚人。12岁入私塾。15岁入余姚县立小学。
17岁毕业留校任教。他博览群书,广及四部和大量乾嘉学者的著作。在乾嘉学派影响下,30岁在宁波
中学任教时就开始搞考据。1929年完成《邵二云先生年谱》,后即任南京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及教授。 1931年作《古今伪书考补正》 , 对姚际垣《古今伪书考》作了严肃的辨伪、考订和补正。
1933年受聘于上海世界书局, 任《辞林》编辑部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回乡在余姚舜水中学任教。
1941年余姚沦陷,避居上海,寄食亲戚家中,靠卖文度日,做一些代人歌哭的寿序、墓志之类。同时
撰写《明史考证》。1945年后历任沪江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教授。解放初,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
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中国古代史、文学史、
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都有较高的造诣,对明史研究尤为精深。《明史考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全书8册,近200万字,在修改过程中左眼失明,但仍坚持工作,文革中,工作被迫中断。1971年修改
完毕, 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主要著作有:《邵二云先生年谱》、《今古伪书考补正》。论文有
《李卓吾事事辨正》、《从主编者意图估计四库全书之价值》、《北平图书馆》、《读广论语骈枝微
子篇——质章太炎先生》、《清代纂修官书草率之一例——康熙字典》、《与夏瞿禅论改修宋史诸家
书》、《辨宋祁汉书校语》、《柳宗元文学的评论》、《韩愈文学的评价》及专著《明史考证》第一
册。遗作有《史学杂稿续存》、《鲒埼亭文集选注》。

穆瑞五(1898~1979) 著名皮肤病学家、一级教授,原青岛医学院副院长。北京人。1925年毕
业于协和医学院,留校任医师、助教。1929~1931年留学瑞士,任诸瑞喜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助教、研
究员。先后到德国柏林、美国密西根等大学医学院参观考察。回国后任协和医学院皮肤花柳科副教授、
代理主任。并被聘为美国生物医药研究会名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皮花科学会通讯会员。
1940年在北京开设益众医院。1949年应聘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兼皮花科主任、教授。1963年任
青岛医学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解放后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皮肤科学会副
理事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卫生部教材审编委员会
特约审编,青岛医学院学报主编。他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擅长皮肤病学、内科学,尤精于
梅毒、 霉菌及职业性皮肤病学, 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望。主要编著有《皮肤病学》、《花柳病》、
《职业性皮肤病》、《内分泌》、《变态反应及霉菌药理》、《免疫与癌症》、《血清反应》等;译
著有《皮花学》、《心脏病学》等;发表论文64篇,其中在国外发表21篇。
张汇泉(1899~1986) 胚胎学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北文安县人。1918年进燕京大学读
书,后转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学医。1932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进修胚胎学。历任湘雅医
学院(今湖南医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医学院(今河南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今浙江医科大
学)、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山东医学院(今山东医科大学)教授、副院长、顾问,中华医学
会山东分会理事长,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第五届山东省政协常委。他是著名的组织学、胚胎学
专家,早年曾翻译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Areyl.B教授《胚胎学》一书。50年代编写了高等医学院校教科
书《胚胎学》和《胚胎学图谱》。1979年后,主编了《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国统一教材的胚胎学部分,
校译了《基础组织学》,并主编了50万字的我国第一部《人体畸形学》。1981年后,他积极创造条件,
建立了山东医学院生殖生理研究室,开展计划生育的研究,发表了《注射丙酸睾丸酮后雄兔生殖腺与
生殖道附属腺体的观察》、《甲基睾丸素与甲酸棉酚对大白鼠睾丸影响的观察》等数篇论文,获得山
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王殿玉(1899~1964) 雷琴拉戏演员,山东郓城县人。出身贫寒,8岁时因生天花,双目失明。
9岁时从师马怀玉学弹三弦,弹唱卖艺。15岁为“二夹弦”戏班坠胡琴师,20岁后专攻拉戏,并在坠
胡的基础上创造了雷琴(一种音量大、音域宽、音色圆润而极象人声的弦乐器,初名大雷,后称雷琴),
并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演奏方法。能用雷琴维妙维肖地模拟戏曲唱腔、歌曲、人物的哭笑和对话,
以及鸡鸣、犬吠等动物的叫声,并能拉出笙、管子、唢呐、提琴、鼓、锣等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
响效果。他用雷琴模拟的各种戏曲流派唱腔,如京剧的“梅派”、“程派”、“谭派”、“马派”、
“余派”和评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一些著名演员的唱段,效果足以乱真。1920~1949年在天津、
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演出,均得到好评,有“丝弦圣手”之称。

菇兴礼(1899~1960) 琴书演员,南路山东琴书的创始人之一,艺名菇小辫。山东济宁人。出
身贫苦。12岁时外出扛活,工余学唱琴书。16岁时拜盲艺人吕兴灿为师。以咬字真切、行腔优美见长。
曾与其师合作修改《倒休》、《三上寿》、《空棺记》等曲目。他善于运用农民熟悉的戏谑、滑稽语
言评议、刻划人物,以表达对旧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具有独特的风格,世人称为“菇派”。
李苦禅(1899~1983) 写意画家、书法家、人民美术教育家。原名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县
人。少年时受民间绘画艺人影响,走上艺术生涯。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
班(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从徐悲鸿学习素描及
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
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1925年“北
京国立艺专”毕业,任北京师范学校教授兼任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教授。1930年应聘到杭州艺专任国画
教授。抗日战争初期,北京沦陷后辞去一切公职。1939年,因与爱国人士交往甚密,被捕入狱,遭严
刑拷打,仍坚贞不屈。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专国画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后改为兼任教授。1950年到
中央美术学院附设的民族艺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尔后又调该院任国画系写意画教授。“文革”期间惨
遭迫害,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1972年应周总理之邀,3年中为国家作画300余幅。粉碎“四人帮”之
后,创作《红梅怒放图》、《晴雪图》等抒发喜悦之情。1980年12月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
画展”并讲学。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与“苦禅写意”的拍摄工作。此间
创作了巨幅《墨竹图》与《盛夏图》等传世杰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
员会委员。1986年6月,山东省在济南市万竹园公园建李苦禅纪念馆,他的家人为该馆捐画403幅。
刘惠民(1900~1977) 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又名刘诚恩、刘德惠,
山东沂水人。1916年就学于本村中医,后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返里行医,积极从事抗
日救亡活动。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鲁中八路军第二大队医务主任、临沂卫生合作社社长、鲁中
南卫生局新鲁制药厂经理等职。1957年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莫斯科会议期间,他作为保健医师随
同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山东省中医院院长、山东中医学院院长、
山东中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务。曾当选为全国第二、三
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著作有《张锡纯先生的通讯》、《麻疹和肺炎的
防治》、《黄元御医学史迹考俟正》、《伤寒学课本》、《中西混合解剖生理学概要》、《中西药物
概要》、《战地临时救护医院组织概要》以及由学生们整理出版的《刘惠民医案选》,《刘惠民医案》。

尤家骏(1900~1969) 皮肤病学专家。字修之,山东即墨人。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
获医学博士学位。1932~193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留学。1947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心
医院进修。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建国后,历任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
究所所长,山东医学院一级教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省医药卫生学会皮肤性病学会主
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常务委员。他长期致力于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曾应
用氨硫脲、替彼松治疗麻风病,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与山东省中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韦继贤合作,
用中药苦参等治疗麻风病取得良好效果。他研究用麻风菌素结合卡介苗注射预防麻风病,用猴子做接
种麻风菌的动物试验,发现了第一例罕见的瘤型麻风及世界上最幼的麻风患者。他对其他皮肤病的研
究,也有显著成绩。1951年他在我国首先发现了黄色酿母霉菌病。他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40多年, 教书育人, 医德高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好教授。著作有:《麻风病学概论》、
《麻风病学简编》、《新麻风病学简编》、《黄色酿母霉菌病》、《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与人合
作编写了《麻风病手册》 、 《皮肤病学》等书;发表了《替彼松治疗麻风病》、《麻风病讲座》、
《麻风病与婚姻》、《麻风病的原因、传染与治疗》、《黄瘤病》等多篇高水平论文,为我国麻风病
学的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高亨(1900~1986) 文史学家。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吉林省双阳县人。1926年清华大学研究院
毕业。曾先后任教于吉林法政专门学校,东北、河南、武汉、西北等大学,相辉学院,西南师范学院,
吉林师专等院校。1953年起执教山东大学,曾任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重要著作有《周易古经通说》、《周易
古经今注》 、 《周易大传今注》、《周易杂论》、《老子正诂》、《诸子新笺》、《墨经校诠》、
《诗经选注》、《文字形义学概论》、《商君书注译》、《老子注译》、《文史述林》、《诗经今注》。
与陆侃如、黄孝纾教授合编《楚辞选注》。与董治安教授合著《上古神话》。在其助手的协助下编成
《古今通会字》等。
冯沅君(1900~1974) 女,古典文学专家。河南省唐河县人。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毕业。1932
年留学法国,1935年获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金陵、复旦、中山、武汉、东北、
山东等大学。建国后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妇联副主席,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加
入九三学社。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学、戏曲史家。其文学研究论著有《张玉田年谱》、《中
国历代诗歌选》(下编)、《冯沅君古典论文集》;与陆侃如教授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
文学简史》、《中国诗史》;与王季思教授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其戏曲研究专著有《古优
解》、《古剧说汇》、《古剧四考》、《古剧四考跋》、《说赚词》、《说赚词跋》、《(天宝遗事)
辑本题记》、《(天宝遗事)辑本题记跋》、《金院本补说》、《金院本补说跋》、《孤本元明杂剧
抄本题记》;与陆侃如教授合编《南戏拾遗》等。

董渭川(1901~1968) 教育学家。原名董涯,山东邹县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国文部国
文研究科。1927年起历任天津南开中学教员,江苏省立涯安中学校长,江苏省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部
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科长,河北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山东民众教育馆长。抗日战争
后历任四川省南充民众教育馆长,教育部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团长,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广西大学、
国立师范学院、国立教育学院及北平师范学院教授。1928年加入国民党,解放前夕参加新民主主义建
设协会和九三学社。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务委员,教育学院院长、副教务长。先后担任政
协全国第二、三、四届委员,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宣传学习委员和科学文化
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师范大学区支社委员,北京师大教育工会副主席。一生从事教学和教育
研究,在比较教育、国民教育、教育行政和教育社会学等方面有较高成就。1934年曾由山东省教育厅
派赴欧洲考察研究社会及成人教育一年。主要著作有《社会教育纲要》、《欧洲印象记》、《欧洲民
众教育概况》、《中国文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中国民族化之路》和《旧教育批判》等。
郑鹤声(1901~1989) 历史学家。字萼荪。浙江诸暨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文史地部。
30年代集体加入国民党。建国前,曾任云南高等师范、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讲师,南京教育部编
审处编审,南京教育部编译馆专任编译兼第三组主任。由国立编译馆转为国史馆后,任纂修兼史料处
处长。1949年南京解放,国史馆改为中国科学院第三所(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此间,曾兼授
中央政治学校和中央大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史部目录学。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山东
大学历史系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1954年加入“九三”
学社。1919年起在上海《申报》、《新闻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2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专著。治
史60余年,计出版和发表著述160余种,2000余万字;主要论著有:《中国近世史》、《近世中西史日
对照表》、《中华民国建国史》、《汉隋间之史学》、《中国史部目录学》、《中国文献学概要》、
《司马迁年谱》 、 《班固年谱》、《袁枢年谱》、《杜佑年谱》、《郑和》、《郑和遗事汇编》、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与郑一钧合撰)、《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与海外诸国关系史料》等。还发
表有关中国边疆问题、历史人物评价等内容的论文百余篇。他的不少著述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198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

陶官云(1901~1968)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字佐轩,笔名韫辉。江苏盐城人。1927年毕业
于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在华中建设大学评
为副教授。建国前,曾任苏北参议会常委,苏北文化协会理事,江苏省盐城县九区办事处主任,盐城
中学校长,山东实验中学校长,华中建设大学、华东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山东政治
学校副教授,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苏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要
著作有《抗日战争必定胜利》、《中国近百年史话》、《新民主主义史话》。
邓九如(1901~1969) 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北路山东琴书创始人。山东莘县人。自幼爱好说
唱艺术,15岁离家,辗转到济南当徒工。17岁拜扬琴名艺人褚朝仲为师,3年出师后,在济南、青岛、
大连从艺。30年代与张心乐等人演唱“文明琴书”,曾四进天津,使琴书艺术首次进入大城市,登上
大舞台,并在电台演播,该曲种遂正式命名为“山东琴书”。他演唱的《吕洞宾戏牡丹》、《鸿鸾禧》、
《刘伶醉酒》曾灌制成唱片。他以台风端庄凝重,演唱淳朴大方,嗓音浑厚响亮而誉满南北。1952年
加入济南市明湖曲艺队,翌年赴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一、
二、三届人代会代表,省文联委员,省曲协副主席。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合影留念。
章益(1901~1986)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字友三。安徽滁县人。19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
1924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历任复旦
大学教育系主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教育系主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校长等职。新
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山东省
政协常委,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山东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他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知识渊博,品德
高尚,治学严谨,热爱教育事业。后期主要从事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论著颇丰,
其专著《心理学讲话》、《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略论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以来的心理学研究
方法》等著作和论文,在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史》卷的编写工
作。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司各特的《中洛辛郡的心脏》等世界文学名著,还翻译了《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识心理学引导》等著作,一生译著达100多万字。

张维华(1902~1988) 历史学家。号西山。山东寿光县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1927年毕业
于济南齐鲁大学后,留校作助教。1931~1933年在北京燕京大学读书,获硕士学位。1932年加入顾颉
刚创办的“禹贡学会”,1936年该会正式成立,在该会工作一年。1937年赴河南,参加河南大学文学
院院长萧一山创办的“经世学社”,并主编过《经世》刊物。一年后到重庆接受中英庚款奖学金。后
又到昆明,在昆明北平研究院,同顾颉刚、徐旭生一起研究中西交通史。1939年到成都,同顾颉刚主
办在成都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并招收20余名研究生,共同研究、出版《责善半月刊》等。在学术
道路上,受奚尔恩、陈垣、顾颉刚指导较多、影响较大。解放后,回齐鲁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学
研究所主任。两年后,该校撤消,即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授。一生重视考据订正和史论。主要著作
有《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四传说注释》、《明清之际欧人东渡及西学东渐史》、《明代海外
贸易简论》、《汉史论集》、《论汉武帝》、《陈书校勘》、《中国古代长城建置考》。主要论文有
《王昭君下嫁匈奴考》和《齐长城考》。在燕大研究院时曾作《明正德年间葡萄牙使臣第一次来华考》
等。
孟超(1902~1976) 作家。笔名东郭迪吉、林麦、林默、迦陵。山东诸城县人。在济南中学就
读时,因参加学潮被开除。1924年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受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影响,参
加革命活动,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曾得到茅盾等人的指导,在《洪水》等刊物上发表过诗和散文,
并出版了诗集《候》。1928年和蒋光慈、阿英组织了太阳社,创办了春野书店、《太阳月刊》,同时
还出版了小说集《冲突》、诗集《残梦》。太阳社被查封后,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冯乃超、夏衍
等人办艺术剧社。抗日战争时期,在五战区领导过抗日宣传队,并负责过广西国防艺术社等抗战戏剧
工作。1941年在桂林创办了《野草》半月刊,出版了杂文集《长夜集》和《赤偃草》,历史小说《骷
髅集》,同时还主编《艺丛月刊》。1943年从桂林撤退到贵阳、昆明、重庆,曾编辑《妇女旬刊》、
《西南日报》副刊、《大众报》的《漫画漫话》旬刊、《新民报》的《艺术周刊》等。由于国民党的
迫害,去香港,与秦似等人恢复《野草》半月刊。同时又与楼适夷、以群等人创办《小说》月刊。其
间还写出杂文集《水泊梁山英雄谱》,讽论时事和人物。1949年初由香港经朝鲜到北京,参加华北人
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工作。先后任出版总署图书馆副馆长和书刊编审、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
副主任、幻灯编辑室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编写了著名的历史剧《李慧娘》。“文
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华岗(1903~1972) 著名学者,原山东大学校长。又名华西园、华少峰、林少侯、刘少陵、林
石夫、晓山等。浙江龙游人。1924年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期间,历任共产主义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南京市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江浙
两省联合省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顺直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
中央组织局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巡视员。1928年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次代表大会,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五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六次、少共国际五次代表大会。1932年11月回国,任中共满洲
省委常委、代理书记,途中在青岛被捕。1937年12月,经中共党组织交涉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期间,历任《新华日报》总编辑,中共出席旧政府代表团顾问,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1950年4
月,调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3月,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曾当选为第一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哲学研究》
编委、《文史哲》杂志社社长等职。著作有《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
《中国历史的翻案》、《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苏联外交史》、《五四运动史》等。
陆侃如(1903~1978) 古典文学专家。江苏省海门县人。1927年清华研究院毕业。1932年赴法国
留学,1935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复旦、暨南、燕京、中山、东
北、山东等大学。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
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为九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
委员,济南分社筹委会主任委员等职。重要著作有《屈原》、《宋玉》、《陆侃如古典论文选》,与
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论》。与高亨教授等合注《楚辞选》。先后与其助手合作
出版《文心雕龙选注》、《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楚辞选译》等书。
潘作新(1903~1983) 眼科学家、一级教授。掖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留院任
眼科医师、主治医师。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进修,任研究员。回国后历任中国红十字会
救护总队第11中队队长、西北医学院、南京中央医院教授。1947年应邀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
医院眼科主任。后任青岛医学院附院院长、青岛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先后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眼科学会主任
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常委、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他致力
于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对眼部肿瘤、屈光学等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最早研究眼科病理学的学
者之一。主要论著有《眼内恶性色素瘤眼外蔓延二例》、《睫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及睫状体良性上皮细
胞瘤的组织学观察》、《虹膜色素瘤》等。主持眼科对《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的研究,获得山东省和
青岛市科研成果奖。去世后将眼球移出作为教学科研标本,将角膜移植给海阳县青年农民韩文全。

李景春(1904~1979) 理论工作者。山东济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京支部书记,天津市青年团市委委员,中共北京市中法大学支部书记,中
共北京市区委委员,天津市区委书记,河北省革命互济会党组书记,救济部部长,中共唐山市委委员、
宣传部长,北京市西郊区委书记,全国铁路总工会党组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调到延安,任中央党
校教授、班主任。1940年去苏联留学。1942年回国。1946年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工商局监委委员,沈
阳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训练班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山东分局
机关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委
员,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山东省第三届政协
委员。著有《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
邓洪山(1904~ ) 著名五音戏演员。艺名鲜樱桃。山东历城县人。自幼师从父母学唱五音戏,
15岁组成“五人班”常驻济南演出。1949年在淄博组建了五音剧社,建国后改为五音剧团,任团长,
曾当选为省、市政协委员,淄博市人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旦角,从艺70余年,塑造了
众多的艺术形象。曾3次晋京汇报演出,得到中央首长及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在1954年华东地方戏曲
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并在省市戏曲汇演中多次获示范奖、荣誉奖。他塑造的《王小赶脚》中的二姑
娘,《王二姐思夫》中的王二姐、《彩楼记》中的李瑞莲等艺术形象尤为精彩,已被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为全国戏曲集锦录像存档。
臧克家(1905~) 诗人。字孝荃,山东诸城县人。中学时代,受五四运动影响,喜爱新文学,
并从事习作。1926年秋,潜往武汉,考入中央军事学校。大革命失败后,回到故乡,1930年考入国立
青岛大学中文系,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数十年,陆续出版了《罪
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共约50部诗作。抗日战争期间从事
进步文化工作。1942年到重庆,参加各种政治、文化活动。1946年去上海主编《文汇》月刊、《侨声
报》文学副刊、星群出版社社评丛书。1949年3月到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第一、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文联第二、三届委员,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
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近期内出版了《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臧克家文集》3卷。

李凤英(1906~) 女,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艺名“盖山东”。原姓蔡,7岁时为生活所迫,
被卖入马戏班。边学艺,边演出,12岁时开始练习蹬技技巧。在山东、河北、安徽、湖南、浙江、山
西以及东北各地卖艺。她自创自演过《蹬坛子》、《蹬梯子》、《蹬大武术》、《蹬车轮》、《钻圈》、
《上刀山》、《大武术》、《吊小辫》以及各种马术节目。17岁时已成为技艺全面的杂技艺人。技艺
超群、自成一家,被同行誉为“盖山东”。1955年后,先后加入山东省宁津县、东阿县第七马戏团、
聊城地区杂技团、山东省杂技团为演员。1962年任山东省杂技团副团长。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
表,山东省第三、四届政协常委。1979年出席了第四次全国文代会。1981年,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成
立时,被聘为顾问。1982年当选为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1962年,她以精湛的《蹬人》
节目参加了杂技艺术影片《齐鲁英豪》的拍摄。此后离开舞台,专门从事教学工作,为造就新时代的
杂技艺术人才贡献了力量。
吴伯箫(1906~1987) 散文家,教育家。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山屋、天荪等。山东莱
芜市人。1919年入曲阜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进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并开始写作。第一篇散文
《白天与黑夜》发表在《京报·副刊》上。1931年毕业,先后在青岛大学、济南乡村师范、山东教育
厅、莱阳乡村师范任职。1938年4月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参加抗日文艺工作组随军到
晋东南前线,写了《潞安风物》。1939年5月回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1941年8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张家口华北联大任中文系副主任,后任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文学院副院长,并主编《东北文化》。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理事、秘书长。1954年
春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兼任文学讲习所所长、《文艺学习》编委。1956年10月到民
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写了《记海涅学术会议》、《论海涅》、《谒列宁墓》等散文。生前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散文集有:《烟尘集》、《出发集》、《吴伯箫选集》等。
其中《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名篇广为流传,有的还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李广田(1906~1968) 散文家,诗人,教授。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山东邹平县人。大革
命时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学英、日、法文,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诗与散文。
1935年北大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这个时期的作品有:《创作论》、《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
芳合著)、《画廊集》和《银狐集》。1939年出版散文集《雀蓑记》。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开始用马列主义观点讲授文学理论,并参加各种进步的文艺活动,与闻一多、朱自清交往密切。这时
期出版了散文集《回声》、《灌木集》,诗论集《诗的艺术》,短篇小说集《金坛子》等。抗日战争
胜利后,先后到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出版了长篇小说《引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出版散文集《日边随笔》,文艺短论《文学书简》和《文学枝叶》。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清华大学
中文系主任。是年7月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2年调云南大学任副校长、
校长,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其间著作有诗集《春城集》、叙事诗《线秀》及各族诗选《金花银花献给
毛主席》、《一滴蜜》,还发表《花潮》等散文,1968年于昆明受迫害致死。

山之南(1906~) 书法家、篆刻家。字师伊。山东黄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
协山东分会理事,烟台画院顾问,烟台美术博物馆顾问,山东文史馆馆员,烟台市政协常委。幼年得
到书法家、叔外祖丁佛言的教诲,攻书法、篆刻,尤以甲骨、金文成就显著。1930年任上海齐鲁公学
国文、书法教师。后客居上海专心研究书法篆刻。1936年在烟台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览。1937年在青
岛《大新民报》的书法展览会上,其行书名列前茅,被评为一等奖,获银盾奖一个。
建国后,其书法、篆刻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和出国展览,并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赢得了社会的赞
誉。1976年,其书法、篆刻作品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北九州展览,深受日本友人的欢迎。1983年参
加“黄河流域书法联展”。1986年参加“全国老年人书展”。同时又参加“中央文史馆建馆三十五周
年书画展”。1986年参加“全国书学讨论会书画展”。1987年去日本东京参加“中国现代书画美术展”
展出。草书、篆刻被日本选入《现代中国书道展》作品集;金文被日本选入《中国现代书画美术展》
作品集,另有《书法》杂志、《山东画报》、《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选》、《当代楹联墨迹选》、
《中国古今书法选》等都选入了他的作品。
另外,他还为崂山风景区题字刻石“锦屏岩”,为北京昆仑饭店碑林书碑文,为汕头市(上“”
+下“石”)石景区摩崖石刻题字。他的墨迹在日本、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均有收藏。
萧涤非(1906~) 文学史家。江西临川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执教于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西南联大。1947年以来,历任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史哲》编委会副主任、副
教务长,文史哲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注》主编;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第四届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首任会长,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
山东诗词学会、江西诗词学会顾问等职。著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读诗三札记》、《解放集》、
《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史》,校点《皮子文薮》和一些旧体诗词。其
中,《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被评为“乐府文学的最佳通史”,获山东大学专著一等奖。《杜甫诗选
注》的特点是“以杜注杜”,“注释语句无多,简明洁净,说得中肯”,被学术界认为是“最好的杜
诗选注本之一”。《杜甫研究》以新观点对杜甫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被称为“建国来杜甫研究
界的代表著作”。其中《关于》一文,和郭沫若争鸣,《新华月报》全文转载,在国内
外影响颇大。参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直作为各高等院校的教科书,获1987年国家教委特等奖。
在已发表的论文中,《乐府诗词论薮》,是泛论古典诗歌的单篇结集,获198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
一等奖。1984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同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

刘先志(1906~) 力学家。山东高密县人。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
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特许工程师学位。1945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曾任柏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所主任助教、研究员,瑞士苏利希约康透平机制造厂工程师。1946年
回国,历任上海市工务局正工程师,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教务长,无锡开源机器制造厂设计部主任,
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工业大学)一级教授、教务长、副院长,山东省工业厅副厅长,山东省副省长,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
事,山东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应用数学与力学》编委。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大会个人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热传导、流体力学、振动与平衡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不少研究
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主要论著有《机械振动导论》、《刘先志论文集》等。
郭贻诚(1906~) 物理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市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先后任北京中法大学居里学院助教,山东大学物理系讲师。1936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留学,
1939年获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物理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教授,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山东物理学会理事长,第二、四、五、
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五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员会二、三届主任委员。
他长期致力于物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物理
科技人才。在磁性材料与磁学的教学与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磁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在山东大学期间,他领导了磁学教研室和研究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建立了磁学研究实验室,从事非
晶态磁性的研究,研制成功非晶态铁、钴、硅、硼材料,并指导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
编著出版了《铁磁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非晶态物理》,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非晶态物理的
专著,曾获山东大学教材一等奖和专著一等奖、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他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
上发表过30多篇有关非晶态薄带、薄膜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982年中国物理学会授予他从事物理教
学和科研工作50周年荣誉奖和金质奖章。
束星北(1907~1983) 物理学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24年就学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同年赴美
国堪萨斯大学学习,1928年求学于德国柏林大学,1929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30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32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青岛医学院教授,国家海洋局青岛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1981年当选为山东省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早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曾被挑选为爱因斯坦的研究助手。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50余年,培养了
大批高级专业人才。李政道、吴健雄、邹国兴等著名物理学家都曾受益于他。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
他在重庆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部雷达,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贡献。他在气象物理学方面也有较深的
研究,撰写的《气象动力学》、《流体力学》等论文,受到竺可桢、赵九章等气象专家的高度评价。
晚年仍亲自任教,培养动力海洋研究人才。同时,还对海洋内波进行开拓性研究,寻找表面波以下海
水的特殊运动规律,为国防科学做出了贡献。
屈万里(1907~1979) 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字翼鹏。山东鱼台人。北平私立
郁文学院肄业。历任鱼台县图书馆馆长,山东省立图书馆编藏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图书馆长,台湾大学中国文学
系及中国文学研究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长。其间先后应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
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访问教授,南洋大学客座教授等。1972
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汉魏石经残字校录》、《诗经释义》、《尚书释义》、
《图书版学要略》(与人合作)、《诗经选注》、《殷虚文字甲编释义》、《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
《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古集导读》、《书佣论学集》、《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
善本书志》等。病逝台北。
田仲济(1907~) 文教工作者。笔名蓝海、杨文、野村、高田夫、柳闻等。山东潍县(今潍坊)
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建国前,曾主编《青岛时报》、青岛《民报》、文艺周
刊《野光》、文学周刊《处女地》、月刊《青年文化》、半月刊《报告》等。1949年任上海音乐学院
文学教授。建国后,历任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
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
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茅盾研究会会长。著有《新型文艺教程》、《情虚集》、《小说的创作与鉴赏》、
《杂文的艺术与修养》、《发微集》、《作文修辞讲话》、《中国抗战文艺史》、《五四新文学运动
的精神》、《文学评论集》等作品。与人合写了《学习鲁迅文艺思想》一书。参与主编了《中国现代
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编辑了6卷《王统照文集》。198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
作者。

燕遇明(1907~1982) 现代作家。原名志儁,山东泰安人。1925年起,先后在《小说月报》、
《文学周报》、《新女性》、《语丝》等进步刊物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地下党农村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历任机要秘书,泰安
县宣传部长,地委宣传部长和区党校主任等职。建国后,曾任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委文教
部副部长。1956年当选为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守夜人》、《苦女翻身记》,
长诗《枯树开花》、《山乡女儿》,短诗集《碧叶集》等。
武中奇(1907~ ) 书法家。山东济南市人。出身贫寒,自幼酷爱书法,苦练不辍。十七八岁
即能为人书写楹联,纵横挥洒,气度不凡。早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与领导了山东徂徕山起义,后在
长期战斗岁月里依然挤时间研练书法。为革命烈士纪念碑书丹,为部队、机关镌刻印信、钤记。上海
解放时,受陈毅市长之托,书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7个大字。60年代初在担任南京市文管会主任
期间,博览诸名家法帖、墨迹,汲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他的真、草、隶、篆均有深厚的功力,尤
以真、草见长。其真书峻宕雄伟、刚健质朴、正中寓奇、紧中见放。草书则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抑
扬应节、气势开豁。他的书法在汲取唐碑风骨、魏晋神韵,博涉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气势浑厚、挺
拔苍劲的艺术风格。有“笔如风云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的赞誉。作品在全国各地多次展出,并
在北京、济南、南京举办个人书展;此外,在日本、联邦德国等国也展出了部分作品。国外的一些著
名博物馆,将其作品列为珍品收藏。
现任江苏省人大常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郭味蕖(1908~1971) 著名国画艺术家、教授。山东潍坊人。早年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西画,
毕业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从事国画研究。建国后,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
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59年后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他创造了花鸟与山水、白描与点染、工笔与写意、重彩与泼墨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曾多次在国内外举
办画展。他精于竹、梅,亦能山、水,对金石、考古、鉴赏、书法和文学亦有研究。代表作品有《大
好春光》、《河山似锦》、《春雷》、《潺潺》等,著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等。另出版有《郭味蕖画集》、《郭味蕖画选》等。

殷孟伦(1908~1988) 语言学家、训诂学家和古典文学专家。字石臞,四川郫县人。1932年毕
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1935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研究院,“七·七”事变前回国。先后在中
山大学和四川大学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1953年调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汉语教研室主任、
语言研究室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文史哲》杂志编委会委员。“文革”以后,被推选为
山东省语言学会首届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顾问,中国音韵学
研究会顾问,山东省社联副主席,修辞学会华东分会顾问。曾任山东省教育厅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齐鲁书社顾问。在文字、音韵、训诂以及版本、目录、校勘和史地考证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有
译著两种,专著17种,论文45篇传世。他的《程瑶田疏证》、《
解释》、《尔雅简说》、《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王念孙父子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试论碎叶城在唐代的地理位置》、《汉魏六朝百三家题辞注》等论文和专著,在海内外都产生了较
大影响。他从事教育工作达57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化、科研和教育人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
贡献。
童书业(1908~1968) 历史学家。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章卷益。安徽枞阳人。6
岁进家塾,13岁读完十三经及其塾书。成人后除1925~1926年在上海圣舫济英文专修学校及1936~1937
年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一年外,再没有进过正规学校。1928~1930年在南京财政部任“书
记官”职。初次接触到五四时代的新书及“国故学”,开始读到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郭
沫若等人的学术著作,在顾颉刚著“古史辨”的启迪下,开始走上研究古史的道路。1930~1934年失
业在家,努力研究古史,1933年写成《礼记考》、《虞书疏证》习作。1934年,投师王季欢,在王指
导下写出第一篇论文《版本述》。这年夏,任浙江省立图书馆印刷所校对,同时到惠县女子中学代课。
1935年担任顾颉刚研究助理,与顾合著古史论文及编春秋史讲义。1936~1937年任禹贡学会编辑,主
编《禹贡》半月刊古代地理专号。抗战爆发后,赋闲家中。1939~1940年任上海光华大学、上海民立
美术专科学校讲师、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驻沪研究员、江苏东台文化中学校董。1942年任宜兴胥
井念劬中学教员。翌年任常州惠朴中学教员。1945年任上海国立博物馆干事及历史部、总务部主任。
1947年任上海无锡国立专修学校分校教授。1948年任光华大学教授。1949年8月到山东大学,任历史系
教授兼副系主任。他是一位有多方面修养的史学家,享有声誉。生前被选为青岛市第一、二届人大代
表,山东省科委委员。主要著作有:《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略》、《古代东方史纲要》、《中
国瓷器史论丛》、《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唐宋绘画谈丛》。主要论文有:《帝尧陶唐氏名
号渊源》、《丹朱与欢兜》、《三皇考序》、《夏史考》、《有仍国考》,与顾颉刚合著的有《禅让
传说起于墨家考》、《鲧禹的传说》、《夏史三论》等。遗作有《春秋左传研究》、《中国手工业商
业史》、《先秦七子研究》。

赫崇本(1908~1985) 著名海洋学家、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原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满族,
辽宁凤城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河北工业学院、天津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
联大任教。1944年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春回国,受聘于山东大学,任海洋学教授。1952年,
创办山东大学海洋学系,并任系主任。先后出席市、省级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4月参加中国
共产党。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创建,先后任院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海洋物理所
所长、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他主持编撰了海洋基础理论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辞海》
的海洋条目、《海洋学辞典》等,并主持《海洋与湖藻学报》的编审工作。曾参与改建我国第一艘综
合海洋调查船《金星号》,指导建造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东方红》号综合海洋调查实习船,
指导并参与我国第一次全国海普查等。曾发表有关水团研究与调查方法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多篇。
曾呈奎(1908~) 海洋生物学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建省厦门市人。
193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34年毕业于岭南大学,1942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历任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岭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Scripps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所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名
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国海洋科学委员会主席,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主编,山东省人大常
委会副主任,山东省科协主席,山东省侨联主席,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
他坚持海洋生物研究40余年,在海藻分类、形态的基础研究和栽培原理及化学加工的应用研究中,
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中国的海藻大王”。他与有关人员一起调查并完成了我国沿海的海藻分布
和区系特点的研究,并对北太平洋西部的海藻区系进行了区划,为我国海藻志的编写提供了基础资料;
调查了经济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综合论述海藻多糖类的化学加工、利用马尾藻做原料提取褐藻胶等,
为我国褐藻胶工业奠定了基础;第一次阐明了紫菜栽培的胞子来源问题,并将紫菜丝状体阶段的培养
和采胞子培苗方法在全国沿海推广,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研究并突破了海带的施肥栽培、夏苗
培育、南移栽培等关键性问题,为我国海带年产量和紫菜单产占居世界第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率先
阐明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道路。他先后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或合作编写了《海带养殖学》、
《中国经济海藻志》、《海藻栽培学》等著作。

沈福彭(1908~1982) 解剖学家,教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省苏
州市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9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医学副博士学位。翌
年回国,历任云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兼滇缅公路昆明医院矫形外科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附设医院院长,
青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教授、顾问,第一、二、三届青岛市人大代表,第四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民盟山东省第一届常委、民盟青岛市第一届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第一届会长,青岛市解剖学
会理事长。
他专长人体解剖学、矫形外科学。1945年,即应童第周教授之邀,到山东大学创办医学院。青岛
医学院独立建制后,创建了解剖教研室。译著有《泰斯休解剖学》、《心血管解剖学》、《骨关节解
剖学》。晚年应山东解剖学会之邀,介绍世界解剖学发展动态。他执教40年,被誉为一代良师,不少
学生已成为知名的专家、教授。1982年逝世后,留下遗嘱,将遗体献给国家。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
人民政府曾发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医学教授沈福彭同志学习的通知》,《大众日报》以《灿烂
的生命之光》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介绍了他的模范事迹。
孙珍宝(1909~1987) 冶金专家。字怀忱。山东海阳县人。中共党员。1931年齐鲁大学毕业,
后卒业于美国理海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公司驻厂监督及验收冶金工程师,
中国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教授,资源委员会上海材料供应事务所试验室正工程师,重工业部综合工业
试验所上海分所金属试验室负责人,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
物理、合金钢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学会名誉理
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
钢结构协会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金属学会一、二、三届委员会理事,
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五、六届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中国著名的合金钢专家、中国钢材物理检验的奠
基人之一,中国钢材质量仲裁、机械零件失效分析的权威之一。1959年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套合金钢
钢类技术标准。他主编的《合金钢手册》(上下集)、《机械工程手册》中的《钢》,分别由冶金工
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均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高兰(1909~1987) 现代文学史家、诗人、教授。原名郭德浩,曾用名:黑沙、郭浩、浩、齐
云等。 黑龙江瑷珲人。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后, 在郭绍虞、郑振铎、冰心等人门下学习。
1933年起,从事抗战诗歌创作及教书。此间代表作有:《我的家在黑龙江》、《我们的祭礼》、《哭
亡女苏菲》、《东北作家群》、《雪夜忆肖红》等。建国前,曾任重庆(山东剧院)音乐学院讲师,
并参加过南京请愿、东北义勇军。建国后,历任华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51
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加入中国作协,任山东作协副主席、青岛文联副主席。系省第一、二、
三届人民代表,省政协常委,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省现代文学史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他积极倡导朗诵诗,并身体力行,在新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著有《高兰朗诵诗》、《朗诵诗选》、
《用和平的力量推动地球前进》、《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和《李后主评传》等。

李书厢(1909~) 理论教育家。原名焦锐锋。河北束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河
北省安新县乡村师范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同年赴延安。1938年进延安陕
北公学研究班,在成仿吾、艾思奇等指导下,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战略
与策略问题等,1939年随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入晋,次年迁鲁。在战火中边战斗、边施教。曾任营政
治主任教员,团教育处副处长,政治总教。1944年调任北海地委宣传部长兼军分区宣教股长。1947年
任华东局宣传部教育科副科长,次年调任渤海区党委党校主任、副校长。建国后,历任山东分局党校
教务长,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副校长兼教务长,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兼任山东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一届主席,山东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4年
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50年代,著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展同志式的批评》等3部干部读物,影响较大。
李长之(1910~1978) 现代作家,著名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授。原名长治、长植,笔名
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等。山东利津人。1929年在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工学院)学习,并
开始了文学活动。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后转哲学系。其间,参加郑振铎、巴金的《文学季刊》
编委会。主编《文学评论》双月刊,出版经鲁迅审阅的《鲁迅批判》。1936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华侨
生、蒙藏生导师,兼京华美术学院教授。1938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助教,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3年任中央大学副教授。194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北平时报》文园副刊。1949年7月出席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著作甚丰,以作家作品研究为最多。主要著作有《司马迁
之人格与风格》、《中国文学史略稿》、《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陶渊明传论》、
《司马迁》、《诗经试译》、《西洋哲学史》、《北欧文学史》、《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译
著有《德国的古典精神》、《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歌德童话集》、《判断力批判》等。
宗步云(1910~ ) 国画家、水彩画家和油画家。山东潍坊人。早年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
国立杭州艺专。1934年在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专攻油画。1937年学成归国,在重庆参加发起中华全国
木刻协会,任常务理事。并任中华全国美术协会理事。1940年执教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42
年任重庆国立艺专讲师。在渝期间举办6次水彩画个人展,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偕吴作人等接收筹
建国立北平艺专,任副教授。其间与徐悲鸿、齐白石等联合发起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任常务理事。现
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的水彩画功力深厚,画面轻快而不飘浮,沉稳而不板实,堪称色与水的激扬交响。他的国画师
法自然而不拘泥其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融西画技法。气势恢宏,意韵深邃,色彩丰富典雅,
笔力遒劲。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赴国外参加展览并为许多纪念馆收藏。
孙鸿泉(1910~1979) 耳鼻喉科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山东博兴县人。1936年毕业于齐鲁
大学医学院,先后获医学学士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华西、中央、齐鲁三大学联合
医院眼耳鼻喉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46年任齐鲁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讲师、副教授,1948年赴
美国学习深造。建国后,历任山东医学院(今山东医科大学)教授、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主任,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委员,山东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山东耳鼻喉科的奠基人。早在1945年,就发表了论文《喉癌与喉
全部切除术》,并成功地进行了“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后又进行了“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等一些新的研究,对我国耳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50年代,在国内神经外科还没有建立的
时候,他就开展了“中颅凹三叉神经切除术”等许多开颅手术,并于1958年为一位颅底巨大脑膜瘤患
者,经鼻取出了巨大肿瘤,这一手术的成功创造了奇迹。他一生编著了许多耳鼻喉科专业书籍,其中
《耳鼻喉科手术学》,是我国第一部耳鼻喉科专业人员的高级手术参考书。他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
耳鼻喉科高级专业人才。
方人林(1910~ ) 原名方人麟,药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金华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
省立医院专科学校。历任山东新华制药厂总技师,山东化工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山东省化工厅、山东
省医药管理局、山东省医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药学会理事、名誉顾问,中国药学会山东分会副
理事长、名誉顾问,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人大一至四届代表、五届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委员。
他长期致力于药物研究。30年代在上海新亚药厂工作时,就研制成功了百浪多息、磺胺、磺胺噻
唑、磺胺吡啶等磺胺类药品和维生素B1。调山东工作后,他针对我省黑热病发病率较高的情况,研究
出了一种治疗黑热病的理想药品“斯锑黑克”,而且进入了世界药品市场。在他的组织指导下,山东
新华制药厂先后仿制成功并生产了解热镇痛类药品,如非那西汀、氨基比林、安乃近以及氨硫脲、山
道年、巴比妥、苯巴比妥等,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到省化工厅和省化工研究所工作后,主持和制订了
全省医药发展规划,加强和改善了生产、科研管理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了抗生素、维生素、
磺胺类及治疗心血管类药品,使全省基本形成了配套的医药工业体系。他还主编了《山东省化工系统
的企业概况及产品流程》和全省100多个化学原料药品的工艺方法。为表彰他为我国医药事业做出的
贡献,1987年中国化学化工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