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 日照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33&run=13

【汤头温泉】位于临沂城东北26公里处的汤头镇,泉区约10平方公里。该温泉属地下循环性矿泉,
具有水温高,流量大,疗效好等特点,被列为全国甲等温泉。水温一般在51~58℃之间,由勘探孔测
得水温高达72℃。温泉水体清澈,初无色无味,放久略显浅碧色,无味。水中含钠、钾、钙、镁、铁、
铜、镭等29种化学成份和放射性元素,具有舒筋活血、杀菌消炎之功能,特别是对人体关节、皮肤、
神经等系统的疾病以及外伤愈后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泉区内建有煤炭工人疗养院等多处疗养设施。
【浮来山定林寺】位于莒县城西北风光秀丽的浮来山坳北面,相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古建筑为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共有前、中、后三进院落,总面积540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佛殿、
校经楼和三教堂等。校经楼原为毗卢阁,是一处二层飞檐的楼阁,相传祖籍东莞莒县(莒县)的南朝
文艺理论家刘勰曾在此校书。1962年为纪念《文心雕龙》成书1460周年,郭沫若特为题名“校经楼”。
大佛殿前,有一株号称“天下第一树”的古银杏树,树高24.7米,径15.7米,传为商代遗物,距今已
有3000年的高龄,但仍苍劲挺拔,果实累累。据说春秋时期鲁隐公与莒子曾会盟于这棵树下。寺周围
尚有卧龙泉、怪石峪、清泉峡、仙书石及莒子陵等数处名胜古迹。其间槐柏参天,清泉淙淙,奇峰怪
石,千姿百态。寺前坡上六角亭下摩崖大字“象山树”,因署有刘勰晚年出家时的法号而被认作他的
手迹,其旁有郭沫若手书“文心亭”碑石。
【功曹阙、皇圣卿阙】原在平邑县城北八埠顶,1932年迁至县城。功曹阙建于东汉章和元年(87
年),由基座、阙身、阙顶3部分组成,青灰石砌筑。通高2.10米(不包括阙基),宽0.72米,厚0.59
米。周围边框凸线隐起,内框由水平凸线划成四格。四面雕人像、车骑、禽兽、铭记等。阙顶高0.41
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周边挑檐,四角各镌一朵斗拱,上承檐椽,顶端刻四注式瓦顶。
皇圣卿阙共两座,建于东汉元和三年(86年),与功曹阙形制基本相同,只是体量略大,阙身分
为五格。三阙形体壮硕稳重,具有北方汉阙的典型特色。阙体历经千年,多已漫漶,但在我国现存早
期石阙中,仍为保存较完整者,为研究汉阙及石雕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1954年建屋保护。1977年山
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万祥烈士塑像】坐落在沂源县南麻胜利山烈士陵园内,用白水泥塑成,高2.5米,花岗岩底
座高3米,神态威武,栩栩如生。
何万祥(1915~1944),甘肃省人,1931年参加红二十五军。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时,获“渡河英
雄”称号。1939年随军来到山东,后被提为连长。先后参加战斗400多次,1944年在沂源大泉山战斗中
牺牲,所在的二连被命名为“何万祥连”,其英雄事迹被编为歌曲《英雄连长何万祥》,在山东各地
广为流传。
【新沭河泄洪闸】位于临沭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石门镇大官庄村北。沭河至此,分为东、南两支。
东支为新沭河,经江苏石梁河水库流入黄海;南支为老沭河,经郯城流入江苏新沂河。新沭河泄洪闸
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大官庄枢纽的主体工程,也是洪水东调的咽喉,它可将沂沭河洪水总量的80%
东调入海。该闸共18孔,总长为241.5米,设计流量600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7000立方米/秒,闸门
为钢结构弧形,高9.5米,启闭采用18组2×2.5吨卷扬机。闸上的机架桥,检修桥,交通桥上下融为一
体,与南北桥头堡相对而立。工程整齐化一,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是我国大型泄洪闸之一。
新沭河为人工开凿的河道。解放战争炮火未熄,党和政府就提出了“劈开马陵山,沭河向东流”
的口号。从大官庄至陈塘桥8公里为最艰巨的工程,全凭人工开凿,肩挑人抬,开挖石315万方,成为
举世闻名的一大壮举。 1971年的新沭河扩建工程,提高了泄洪标准,将河道挖深到17米,河底拓宽到
240多米。至此,河道更加疏通,气势更为恢宏。为导沭整沂而兴建在老沭河上的“人民胜利堰”也
在此建成。它傍依顺势而下的河水,两岸翼墙峭立,与泄洪闸辉映媲美。
【跋山水库】位于沂水县城西北12公里的跋山脚下,是人工建成的大型水库,居山东省第三位。
水库于1959年11月动工,上阵劳力达5.7万余人,搬运土、石、砂500万立方米,1960年5月竣工。水库
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3个主体工程组成。大坝呈弓形,长1780米,高33.65米,坝顶宽6米。在输水
洞的出口,建有4×1250千瓦的水电站。最大泄洪量为20480立方米/秒。闸上镌刻郭沫若手书的“跋
山水库溢洪闸”七个金色大字。水库汇水总面积1782平方公里,容量5.2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量2.4亿
立方米,兴利库容量2.67亿立方米。兼有防洪、灌溉、发电、养鱼及游览等综合效能。正常情况下可
削减沂河上游30%的洪峰;灌溉沂水、沂南、临沂3个县市的82万亩农田;养鱼水面已达28800亩,年
捕鱼250万斤。
【莒国故城】位于莒县县城的四周,为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遗址。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
南、北依山。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莒,赢姓,子爵,少昊之后。初都介根(今胶州西南),后迁都于莒。其疆域北达高密、安邱,
西至沂水、沂南,南到赣榆,东濒大海。公元前四三一年为楚所灭。秦时置县,汉代为城阳国。元代
时城郭曾缩建,明代又在元城内另建,并以砖砌之,故有“三搏莒州”之说。
莒国故城规模宏大,面积近百平方华里,为今莒城之六倍。《水经注·沭水》载:“其城三重,
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今外城西北角城子后村一带,尚存城垣长
400米,高3米,宽30米;南垣长约3000米,宽30米。二城东南角至西南角有断续残垣700余米,高8~9
米,宽40米,巍峨壮观。城壕至今还长年流水涓涓。故城范围内,发现大量商周时的陶片,主要有灰
陶盆、罐等,另有半瓦当、窑具及齐法化币等。1963年出土一组铜器,计有编镈、编钟、列鼎、罍、
壶、匏壶、盘、鉴等共23件,均系莒国制作。1987年春还发现一批“莒刀”钱范,形制与铭文都不同
于其他刀币。此外在故城内还发现有西汉时期铸钱遗址,出土了大批钱范,五铢、半两钱,铁器及金
镂玉衣片等。
【郯国故城】位于郯城县北100米处的高地上,为西周至战国初期的郯国都城。史载一曰己姓,
一曰祁姓,子爵,少昊之后。周威烈王十二年灭于越。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
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4670米,其中东墙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30米,北墙1260米。北墙和西墙
大部分保存尚好,为夯土筑成,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0米。原城有四个城门,均以青石筑
成。故城内经常出土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残陶片、瓦当、残陶豆等,还出土过秦半两、楚国鬼
脸钱及汉五铢钱,并发现有缸瓦井,直径约50~70厘米。
【沂源猿人遗址】位于沂源县城北土门镇九会村骑子鞍山。1981年9月18日,县文物工作者在该山
脚的一崖洞附近发现一块猿人化石。此后,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历史系和山东省博物馆组成
联合考古队,进行了科学发掘,获取头骨1块,眉骨2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各1段,其他伴
生动物骨胳10多种。经专家们鉴定,确认这批猿人化石属于两个以上猿人的个体遗骸,其年代为更新
世中期(40~50万年前),相当或晚于“北京猿人”时期。此次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数量之多,仅次于
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点,是山东首次发现猿人头骨化石,填补了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空白,具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尧王城遗址】位于日照市南辛庄和尧王村周围,是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存。中心部
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当地称“尧王城”。发现于1954年,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东西约630米,南北约825米,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一般2~3米。1978~1979年,文物工
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清理墓葬39座,房址6座,出土文物近200件。房基平面
呈方形或长方形,室内面积一般为15平方米左右,墙基、居住面、灶址、门道等保存较好,墙基多用
土坯砌成,是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灶坑中间都有保存火种的圆洞,房址四角有粗而深的
柱洞,内有朽木痕迹,房顶可能为隆顶式草木结构。墓葬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单人仰身直肢
葬,头向西北,随葬品较少,一般1~4件,最多11件,无随葬品的占59%。出土遗物有陶、玉、骨器。
陶器均为轮制,有泥质黑陶、灰陶、红陶、白陶等,主要器类有鼎、鬶、甗、罐、盘、杯、盆、器盖
等,其中以蛋壳黑陶杯最为精致。石器有刀、镰、斧、锛、凿、镞等。
【两城镇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镇西北岭上,是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少量东周和汉
代遗存的遗址。两城河环绕遗址东、北两面,北部地势高出周围地面3~4米,西北部有4座汉墓。1934
年发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东西约9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2~5米。在已清理的50多
座龙山文化墓葬中,成人、儿童墓都有。系长方形土坑竖穴,未见葬具,墓向多东偏北。葬式大多为
仰身直肢,个别为俯身,头东向。部分墓葬有随葬品,多是陶器,其中杯类最多,罐类次之,鼎类仅
见一件。有一墓葬随葬品尤为丰富,有扁平穿孔玉斧、绿松石头饰和制作精美的蛋壳陶杯等。陶器轮
制技术发达,器壁较薄,以泥质和夹砂的磨光黑陶为主,还有夹砂灰陶及少量红陶和白陶。纹饰以弦
纹、竹节纹、附加堆纹较为多见;偶有复杂纤细的云雷纹,为其他遗址所罕见。最能反映出当时制陶
工艺水平的是细泥薄胎光亮的蛋壳黑陶。主要器类有碗、杯、盆、罐、鼎、鬶、甗等,器盖上有鸟头
形钮。石器磨制精致,有石铲、穿孔石斧、长方形或半月形穿孔石刀、镰、起脊带铤镞等。还有玉质
的斧、刀形器,其中一件兽面刻纹玉锛最为罕见。两城镇遗址是已发掘的最丰富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它对了解龙山文化的概貌和确立龙山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有重要价值。
【东海峪遗址】位于日照市石臼所镇东海峪村西北,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东距黄海1
公里。1968年发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东北部高出周围地面2.5米,当地称“鏊子顶”。1973年以来,曾进行
过三次考古发掘。第三次发掘区位于遗址东缘,文化堆积1~2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出土的黑
陶高柄杯、细颈袋足鬶、夹砂鼓腹罐等表现出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中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
觯形柄、等腰三角形纹鼎足等,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具有
从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上层出土的鬶、蛋壳黑陶高柄杯、杯、豆、罐、鼎足等,都具
有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三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互相衔接,在墓葬、房屋建筑方面也有承袭关
系。18座墓葬分属3个层位,其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都有长方形土坑墓或竖穴石椁墓,葬式为仰身
直肢,头向西北,随葬器物组合也大致相同。房址分布密集,按东北—西南向有规律地排列,都是由
方形土台、墙基、墙外护坡、室内地基、灶址及门道等组成,门向西南。土台为分层夯筑,墙基由黄
粘土夹自然石块垛成,外有护坡,室内地面由粘土和砂分层夯筑。房屋台基的出现和夯筑技术的使用,
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夯筑台基式土木建筑的先河,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陵阳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兼有少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至战国时期的遗
存。位于莒县陵阳乡陵阳街村东部高台地上,东临寺崮山,西为平原,陵阳河在遗址北半部由东向西
流过。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90米,总面积约为47500平方米。耕土层半米以下即为文化层,厚约
1米,土色呈黄褐。遗址发现于1957年。1963年山东省博物馆进行了调查试掘,清理10座大汶口文化墓
葬, 1979年省博物馆与莒县文物部门又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42座,其中大汶口文化墓葬
35座。三次发掘共获取大汶口文化遗物1230余件。其墓葬之大,随葬品之多,文物价值之高,为考古
界所瞩目。
大汶口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较大墓葬有长方“井”字形原始木槨,葬式都是单人仰身直肢
葬,头向东。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的数量、质量也相差悬殊,多者达160件以上,少者仅有6件。
按照贫富差别,共分为4个埋葬区,贫穷的小墓散见于各区之中。其中第一区在陵阳河南岸河滩,许
多大、中型墓葬多集中在这里,不少精致的、罕见的随葬品也都出土于这个墓区。
随葬品种类极为丰富,有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猪下颌骨等,个别墓葬还有用残鬶足随葬的
习俗。玉、石、骨器有铲、凿、镞、臂环、雕筒、坠饰等;陶器大部分为轮制,个别系手制,分为泥
质红陶、夹砂褐陶、泥质和夹砂黑陶及少量夹砂白陶,器表多素面,另有篮纹、弦纹、大镂孔、附加
堆纹。彩陶数量极少,主要器类有鼎、鬶、豆、罐、背壶、觚、大口尊、漏缸、杯等。其中最重要的
发现是大口尊外壁刻有※→等十余个图像,学者多认为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我国由蒙昧进入文
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此外在全部随葬品中,高柄杯一类的酒器多达663件,约占随葬品总数的45%。
另有大量的成套酿酒器如瓮、大口尊、滤酒漏缸等,这在大汶口文化中是罕见的。19号墓出土的完整
牛角形陶质号,长0.32米,制作精细,吹之声闻数里,在原始社会遗址中属首次发现。
注:“※→”为“[$$w]0149001 ”
【北沟头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龙山、岳石文化并包括周至汉代的遗址。位于临沭县郑山乡北沟头
村,东临苍源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3年县文物普查队调查发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整个遗址地势东高西低,东端为一高7.5米、长宽各80米的土台。文化层厚约3米,土呈灰
褐色,内涵丰富。地面上散露大量红烧土块、蚌壳、鹿角、兽骨、陶片、石器等遗物,还有灰坑、墓
葬等遗迹。采集到的石器有磨盘、磨棒、斧、锛、凿;陶片有夹砂和泥质两种,陶色分黑、灰、红、
褐、白等;还有一些铜制箭头。
【穆陵关齐长城遗址】在沂水县城北50公里处,穆陵关之两侧,长约45公里,是古齐国所建长城
的一部分。齐国疆域广大,东至海,西至黄河,南达穆陵关、泰山。为防止鲁、楚入侵,齐宣王(公
元前319~前301年)曾把以往修筑的零星长城连缀起来又加以延长,西起平阴,东至琅邪台,蜿蜒500
多公里。穆陵关一段大都建在山岭上,就地取材,以石砌筑。如今,残墙断续可见,高约1~2米,并
存有明嘉靖年间修葺关楼时所立石碑一方。穆陵关古称“齐南天险”,登关四览,沂山沭水尽收眼底,
长城遗址逶迤起伏,气势不凡。
【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在今沂南县青驼镇青驼东村(曾一度归属临沂县)。1940年7月26
日至8月26日,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
妇、 文化各界总会成立大会, 山东省各界救国会成立大会在临沂县青驼寺举行联合大会。到会代表
300余人。会议否定了国民党圈定的山东国大代表人选,选举产生了真正代表山东民意的国大代表61
人,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会议还成立了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
合总会,山东省职工救国联合总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总会以及山东省农民、青年、妇女、文化界
救国联合会或总会。会议期间,日寇进行大扫荡,古寺被毁。1967年在旧址上修建了青驼医院,当年
旧物仅存一株银杏树。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大一分校旧址】位于沂南县孙祖乡东高庄。1939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
奉中共中央命令,从山西转移山东,于1940年1月抵中共山东分局驻地——沂南县孙祖乡。学校司令
部驻东高庄,政治部驻西高庄。当时正值抗战时期,学员既学习,又战斗,没有固定的教室和住处。
现仅存司令部办公用的两间民房。197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崮革命遗址】 1943年11月,我鲁中军区十一团八连93名战士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坚守沂
水西北的南北岱崮18天,抗击两千敌兵的多次进攻,以伤7人亡2人的代价,换取了毙伤日伪军300余人
的胜利。山东军区颁布嘉奖令,并授予“岱崮连”的光荣称号。1947年5月,我监护营的一个连又在
此与国民党军三个整编师激战42昼夜,消灭近千名敌兵,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中央军委命名该连
为“英勇顽强岱崮连”。岱崮革命遗址是山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保家卫国斗争的历
史见证。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良崮战役遗址】孟良崮位于蒙阴县城东南28华里的蒙阴、沂南两县交界处。1947年4月,国民
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5月14日,陈毅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
编第74师全部包围在孟良崮山上,激战两天三夜,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3.2万余人。这次战役的胜
利,是对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沉重打击,是我军即将转入战略反攻的信号。现存战役遗址主要有战
役指挥所和防空洞。战役指挥所设在孟良崮东北30公里的双山村一农舍里;东去20多米有一深沟,当
时曾用门板和木棒搭成防空洞。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就在这里指挥这次战役。
为纪念战役的胜利和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在孟良崮修建了烈士陵园,园内有“孟良崮战役革命
纪念馆”。在崮顶建造了庄严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遗址列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 位于蒙阴县大崮顶山巅, 1985年7月建,全高20米。纪念碑正立面投影为
“山”字形,寓意为山东境内的沂蒙山区。碑体为混凝土结构,乳白色,以三块刺刀状板块组成,象
征我人民战争“三结合”的武装力量。碑体下部是红色园墙,象征广大人民群众与参战部队紧密配合,
协同作战。纪念碑基座为步枪枪托状,黑色大理石贴面。
【银雀山、金雀山墓群】是以西汉墓为主,兼有战国以至唐、宋、明、清历代墓葬的墓群。分布
在临沂市区东南的银雀山、金雀山上。两山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东为金雀山,西为银雀山。
墓群于1964年发现。1972~1986年,先后发掘、清理近90座,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墓以长方形竖
穴墓居多,分为石室和土坑两种,多为一椁一棺加一侧边箱。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或南,有单人
葬,夫妇并穴合葬、同穴合葬。随葬品较为丰富,大多置于边箱或棺外墓室内,以精美的奁、盒、耳
杯等漆木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陶器、陶俑和钱币等。1972年,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4942枚,
还有数千残片,大多是《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兵书,还有《管子》、
《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以及《相狗经》、《曹氏阴阳》、《风角占》、《灾异占》、《杂
占》等残简。《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决了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关于孙膑、孙武
及《孙膑兵法》、《孙子兵法》的诸多历史疑案。二号墓出土竹简32枚,是一部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它可以订正千年沿袭之误。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其种
类、数字之多,在我国尚属仅见,对于中国古代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
书法艺术的研究,均具有宝贵的价值。1976年发掘的金雀山9号墓,出土一幅彩绘帛画,长200厘米,
宽42厘米,单线平涂,以蓝、红、白、黑设色,红色细线勾勒,内容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
中央五组人物画面,表现了墓主人的起居、宴游等生活情景,这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之
后在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帛画。它不仅是珍贵的艺术珍品,而且对研究古代的丧葬制度、神话传说和
宗教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荀子墓】又称“兰陵古墓”,在苍山县兰陵镇东南1.5公里处。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
名况,战国时赵国人,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世人尊称之为荀卿。他曾游学于齐国,任稷下学宫祭
酒。又到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令。以后辞官,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所著《荀子》一书,具
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墓封土高3.9米,墓前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立“补建荀子墓碑”,
碑文追述了荀子生平及墓冢兴衰沿革。另有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石碑一
通。1977年,荀子墓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沂南画像石墓】位于沂南县北寨村,是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1954年发掘出土。墓室占地面
积88.20平方米,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东西5个侧室组成,全部用石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构成
了73幅相对独立的画面,分布在墓门、立柱和前、中、后三室四壁。建筑形制恢宏,画像内容丰富,
雕刻技艺高超。墓门的门楣上刻绘了一幅胡汉战争图,以桥为中心,两军展开了激战,其中马、步、
水三军齐上,诸兵种共同参战。从桥头斩戮的胡人头颅看,汉军在此战中赢得了胜利。前室和中室的
横额上,有场面巨大、刻划入微的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等画像,集中表现了墓
主生前地位的显赫、生活的豪华和死后所得的殊荣。中室四壁刻绘了“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
等18幅历史故事,其中头带圆形光圈的仙人图像,曾被学者们考据为早期佛教形象。后室除家居生活
图像外,还刻绘了守卫亡灵的形象。另外,在墓室各处还有大量神话故事和仙禽异兽画像。全部画像
除个别用阴线或透雕镌刻外,大多采用了减地平面线刻的技巧,刻工细腻,气魄雄浑。是汉画像艺术
中水平较高的作品。
【左宝贵衣冠冢】 位于平邑县地方镇西。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镇
(今属平邑县)人,回族。1856年从军,历任清军游击、副将、提督、总兵等职。曾参与镇压太平天
国起义和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奉天(今沈阳)率军渡鸭绿江赴朝,固守平壤城北玄武
门。主帅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跑,左派亲兵将其监视,并亲自登城督战,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直至中炮
牺牲。次年,清政府在其故里修建衣冠冢,占地近10亩,立有牌坊、石狮、墓表、石碑等,四周植以
松柏,围以砖墙。现仅存墓基、墓表和石狮。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称临沂革命烈士陵园,1986年10月经民政部批准改为现名。陵园坐落在
临沂城东南角金雀、银雀二山之间。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动工修
建,1952年落成,占地面积193300平方米。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又被列为全国
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战
史陈列馆、烈士事迹陈列馆以及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陈明、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
烈士墓,还有罗炳辉将军遗像亭。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高47.5米,全石结构,五角灯塔式
建筑。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鎏金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塔身下部为亭柱式构筑,周
围镶有石碑,正面刻有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两边分别镌刻着刘少奇、朱德、陈毅、刘伯承以及
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共鲁中南区委的题词。石碑上方和柱顶周围,饰有
英雄群像浮雕10尊。塔基为直径31米的平台,台高2.5米。塔的顶部为一圆亭,顶端矗立着巨型景泰蓝
五角红星,夜晚红光四射,蔚为壮观。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陵园北部,系双层宫殿式建筑,宏伟壮丽。
中堂影壁石碑正面刻有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背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
永垂不朽”。堂内四壁联碑上铭刻着61813位烈士的英名。
革命战史陈列馆,以大量图表、照片、文字和实物介绍了30年代日照、苍山、沂水暴动的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地方党组织、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作战,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辉煌业绩;解放战争
时期,华东野战军在鲁南、莱芜、孟良崮进行的3次著名战役的概况。
烈士事迹陈列馆,共陈列介绍了王尽美、罗炳辉等25位著名烈士的事迹。
罗炳辉将军墓 1950年建,系直线四角塔形,高10.5米,墓体镶装石碑,刻有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任弼时的题词,四角镶有罗炳辉的战斗事迹浮雕。墓顶饰有罗炳辉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荣获的
勋章造形雕塑。罗炳辉(1897~1946年),云南省彝良县人,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领
导了江西吉安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总指挥,新四军支队司令员、二师
师长、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今苍山县)病逝。
罗炳辉将军石像亭 建于1955年,仿古建筑,高14.3米。下有两叠12步台阶,上用琉璃瓦覆盖,
六角重檐,门额书有“瞻容思功”四个金色大字。亭内在八棱柱的环卫中,安放着罗炳辉将军戎装石
像,像高1.9米,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双目凝视前方,坚定自信,栩栩如生。四周有花坛,亭前植
松柏,肃穆壮观。
张元寿烈士墓 1950年建,呈螺旋梯形,高9.2米,墓顶石碑上刻有陈毅题词:“努力支前,常共
甘苦,运筹帷幄,永忆英才。”张元寿(1913~1947年),福建永定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同年夏参加农民暴动,1931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长、团经济委
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处长、部长,新四军总兵站站长、二梯队参谋长、五旅参谋长、苏中军
区副参谋长。1946年冬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7年3月在张店战斗中光荣牺牲。
刘炎烈士墓 为齿轮形,高9米,周围镶有石碑,碑上有陈毅、饶漱石联名题词:“献身革命勋
劳永在;服务人民无限忠诚。”墓顶饰有五角红星。刘炎(1904~1946年),湖南桃源人,1927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政委、师政委、民运部长。抗日战争
爆发后,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主任,一师政委兼苏中军区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等职。1946年随军
来山东,同年11月20日在沂南县病故。
王麓水烈士墓 呈正方形,高9.5米。四面镶有石碑,刻有王麓水传略、董必武、谢觉哉的题词。
墓顶饰有红五角星和石雕花环。王麓水(1913~1945年),又名培岳,江西萍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团政委、晋西独立
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率部来山东,历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一旅政委、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山东军区八师师长兼政委。1945年12月在解放滕县战斗中壮烈
牺牲。
陈明烈士墓 1985年由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迁葬于此。墓为六角亭式结构,高9.3米,顶部饰有五
面红旗, 正面碑文系谷牧同志手书, 四周有宋任穷、 肖劲光、 黎玉、刘居英等同志的题词。陈明
(1902~1941年)原名陈若星,字少微,福建龙岩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入上海大
学社会系半工半读,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参加过北伐,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务特派员、闽南特委书记、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归国后
任苏区教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9年春,随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来山东,曾任中
共山东分局党校校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首席副组长兼秘书长。1941年3月,任山东省政府
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同年11月在大青山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常恩多烈士墓 呈正方切角形,高9米,碑文为书法家启功亲书。常恩多(1895~1942年),满族,
号获三,辽宁海城人。乡村师范毕业。1919年参加奉军,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在“西
安事变”中,极力支持张学良。“七七”事变后,率部来山东抗日,屡获胜利。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2年8月3日率东北军百十一师在莒南起义,参加八路军,8日晚病逝。
汉斯·希伯烈士墓 汉斯·希伯(1897~1941年),奥地利(现波兰)人,德国共产党党员,太
平洋学会记者,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1925、1932年两次来华,后定居上海,
和史沫特莱、路易·艾黎、马海德等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到延安、皖南、苏
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会见过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罗荣桓等人。1941年到山东抗日根据地采
访、考察,写出《八路军在山东》、《日寇占领区的旅行》、《无声的战斗》等文章,向全世界忠实
报道我抗日军民的英雄业绩。同年11月30日,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二梯队采访时,在大青山与日寇遭遇,
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其墓为六角立体塔形,高9.4米,正面石碑上刻着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的题
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背面石碑上刻有汉斯·希伯传略。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在苍山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文峰山上,又名“文峰山烈士陵园”,1944年
由鲁南行政公署修建,占地面积33966平方米。1988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
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山脚下陵园中心处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堂,系9间民族形式的砖瓦建筑,堂内悬挂
烈士谱,记载着3340位烈士英名。纪念堂后面是烈士墓区,安葬着2946位烈士遗骨。沿盘山路拾级而
上,过77盘397级台阶可达文峰山主峰,“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山巅。纪念碑呈四角形,高15
米,正面镌刻着碑名,北面和东西两侧刻着“四·二五”事件和“十·二七”惨案牺牲的33位烈士英
名。碑的底部为柱亭式,下筑有平台、台阶,四周有金属栏杆。文峰山前怀还有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
赵镈烈士,八师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苍山暴动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司令郭云舫烈
士三座大墓。
赵镈烈士墓 1944年修建。墓呈方形,青石结构,墓体基面25平方米,四角为石雕亭柱,上有石
雕圆球,底部有4级台阶,高1米,墓前壁镶有烈士铜像一尊,铸有“赵镈同志遗像”6个大字。
赵镈(1906~1941年),陕西府谷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黄埔军校学习,两次被捕,
坐牢7年, “西安事变” 后出狱, 历任中共冀南区党委、鲁西区党委组织部长,鲁南区党委书记。
1941年10月27日,在国民党投降派张本枝部制造的“银厂惨案”中被俘,同年11月19日英勇就义。
【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 坐落在蒙阴县垛庄镇桥村东, 距县城35公里,占地面积55462平方米,
1954年始建。1988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大门两旁有
东、西两座碑廊,1987年5月建成,均为混凝土结构,大理石贴面,长33.5米,宽5.8米,高4.7米。东
廊内有陈毅、粟裕等领导人题词36幅,西廊内有赵朴初等人的题词40幅。陵园中部有孟良崮战役革命
烈士纪念馆。 粟裕、 黎玉等同志为纪念馆题了词,高启云同志书写了馆名。纪念馆内的陈列再现了
“刀丛扑去争山顶,飞兵激战孟良崮”的壮烈情景。墓区在陵园北部,安葬着2896位烈士的遗骨,其
中大多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也有部分是从附近迁来的抗战时期的烈士墓。著名烈士有山东纵队
宣传部长刘子超、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红军团长杨万兴等。
【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沂南县双后乡梭庄。1944年10月原费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41年11
月在大青山对日寇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 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 初建时,陵园比较简陋,
1985年省、地拨款进行了整修。1988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
单位。陵园大门高8米,宽6米,系牌坊式建筑。大门上方横写着“大青山烈士陵园”7个金光大字。
烈士墓区前面矗立着一座三角尖顶石碑,高4.23米,正面刻着“抗日烈士公茔”六个大字,两边刻着
“英灵犹在,浩气长存”的题词。碑后是烈士墓区,共有烈士墓311座。其中有在大青山战斗中牺牲
的一一五师敌工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团政委刘惠东、蒙山独立支队政委刘涛、山东省战工会审
计处主任李子敬等。另外,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原来也安葬于此,后
迁葬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在陵园北部的最高处,竖立着“抗日烈士碑”,高4.1米,整石结构。背面镌刻碑文,铭记着抗
日英雄健儿的伟大功绩;两侧铭刻着296位烈士英名。
【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沂南县西北17公里的依文乡万松山南麓,面临汶河。1943年7月由鲁
中军区党政军民修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安葬着130名烈士的遗骨。整个陵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
中,环境肃静,风景秀丽。1988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
位。
陵园大门于1976年修建, 高6.1米, 宽5米。 进入大门拾级而上,便是烈士纪念堂。纪念堂建于
1976年,共5间,建筑面积162平方米,堂内安放着29位烈士的骨灰,悬挂着33位著名烈士的遗像。
纪念堂西侧是陈列室,1978年建成,面积153平方米。展出内容主要是当地著名战役和战斗概况,
还有陈明、汉斯·希伯、杨云田、戴怀杰以及对越自卫还击战二级战斗英雄任柱恩等著名烈士的事迹
和遗物。
“抗日烈士碑” 矗立在陵园西部, 碑名为书法家武中奇手书, 碑高5.3米,宽1米。两侧铭刻着
1885位烈士的英名,背面刻有碑文,记载八路军鲁中军区英雄健儿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史实。碑后
有石壁环屏,正中刻着“万世光辉”四个镏金大字,两旁刻有中共鲁中军区党委、鲁中抗联及罗荣桓、
肖华、黎玉、王建安、范明枢、张伯秋、郭维城等同志的题词11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