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31&run=13

【苏禄王墓】位于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是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剌之墓。
古苏禄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苏禄群岛上, 是菲律宾的一部分。 明永乐十五年
(1417年),苏禄国东王、西王、峒王率340人的使团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政府的隆重接待。在归国途
中, 东王不幸病逝于德州。 明成祖遣使前往祭奠,在德州建立墓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成祖赐谥
“恭定”,亲撰碑文。东王长子率使团回国继承王位,王妃和次子、三子及侍从十余人留守陵墓,接
受明朝俸禄。王妃及二子死后安葬在王墓的东侧。他们的后裔加入中国国籍,世代与当地人民和睦相
处。
墓坐落在石砌高台之上,座北朝南呈圆形。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甬道两侧,翁仲、石兽、
华表排列有序。东南有一座御碑亭,立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撰文碑,表达对东王的哀思。墓
西有明代建清真寺,后代曾重修。墓东南百米处是王妃葛木宁和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墓。当年墓
前建有殿庙,现已坍毁。
苏禄王墓是中菲两国悠久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解放后政府多次维修,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神头墓群】神头墓群位于陵县神头镇西北笃马河北岸,为汉代墓葬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陵县志》记载,神头墓群为“秦汉以来名公巨卿之墓”。原称“七十二冢”,现存古墓38座,分
布在东西2.5公里,南北1公里的范围内,最大者封土高9米,直径近40米,最小者高3米,直径约10米。
对已遭破坏的3座墓进行了清理,出土残存器物有陶灯、陶井、陶灶、铜弩戟、五铢钱、汉白玉猪、
蝉等。
【东方朔墓】在德州地区陵县神头镇西南。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
厌次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善辞赋,《答客难》较为有名。墓园原由坟墓和祀祠两部分
组成,墓东西长22米,南北宽16米,封土高3米。墓前原置“东方先生之墓”碑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撰书的“东方朔先生墓”碑,今已失存。东方朔祠俗称“朔庙”,在神头镇北街,相传建于东汉,历
代屡有兴废,现已废圮。祠内遗存颜真卿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书《东方朔画赞碑》一通,今存陵
县城内。
【东方朔画赞碑】存于德州地区陵县城内。碑的造型高大宽硕,四面皆刻碑文。正面和两侧是晋
夏侯湛所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正文,背面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撰书的《东方先生画赞碑阴
记》。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两侧各3行,每行30字,大字楷书。颜氏书法遒劲秀拔,雄健浑厚,
气势磅礴。此碑堪称颜碑珍品,向为后人推崇。碑原立于东方朔祠碑楼内,后来原碑残缺漫漶,由唐
平原太守颜真卿书写赞文,重刻石碑。东方朔祠今已废圮,碑移陵县城内建亭保护。
【五里冢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延续至商周、汉代文化的遗址,位于乐陵县城关镇五里冢村
北,西距济乐公路300米。1952年8月首次发现,1972年9月、1975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部门曾作过调查,
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长11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6600平方米。上层为
汉代文化层,最下层为龙山文化层。采集的遗物有龙山文化的石斧、石镰、骨锥;商代的卜骨、周代
的鬲足等。该遗址地处鲁西北边陲,对研究龙山文化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玉皇冢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一直延续至汉代的遗址。位于济阳县店子乡店子村南,据
《济阳县志》记载,明代曾两次在冢上修建玉皇寺,故名“玉皇冢遗址”。发现于1957年,1977年被
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呈冢子状,为一隆起的高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64米,总面积
4928平方米。从采集的标本看,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有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类型的红陶钵口沿、红陶
鼎足及彩陶残片;龙山文化的石刀、石镰、蚌刀、骨镞及磨光黑陶残片;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鬲足;
汉代砖瓦残片;还有不少的鹿角、骨角矛等,证明这里是古代人类居住较长,狩猎发达的地方,是鲁
北地区罕见的早期遗址之一。
【禹王亭遗址】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禹城县十里望乡十里望村, 为一长45.4米,宽
42.6米,高5.2米的土台。1974年发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原筑有禹王亭,
亭内供奉禹王及护卫塑像,旧时香火极盛,“文革”初期被拆毁,现仅存土台,相传为禹王疏九河时
为观水势、督疏导所筑。台、亭在禹城旧城西十里,所在的乡、村均名十里望,取十里筑台望水之意。
现土台顶部为黄土层,依次向下为灰黄土、灰土、深灰土,文化层厚度为3.6米。遗址的最上层夹有
大量汉代砖瓦残片,并有建筑装饰件发现。采集到的遗物中,有龙山文化的石斧、石铲、石镰及薄黑
陶片,有商代的卜甲、骨凿等,内涵十分丰富。
【石家村清真寺】位于临邑城南15里处,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清乾隆四十年,在著名经师常
杰主持下,对大殿又进行了扩建;1979年石家村穆斯林又集资进行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形成目
前的格局。
该寺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砖木结构古建筑,主殿挑角叠檐,雕梁画栋,屋面十字形脊上有金顶
葫芦,殿前有带立柱廊庑,配以镂花窗棂,殿内大柱多有阿文楹联。殿宇面积计480平方米,称九九
八十一间,可同时容纳千人礼拜。大殿以西为尊,南有讲堂5间,东有对厅5间,此外尚有配房9间,
其北向的大门、二门系清朝所建的垂柱抱厦建筑,古朴典雅,寺院总面积为2704平方米,庭院内遍植
花木。经堂珍藏有錾刻阿文经句的宣德炉一具及大量的经文,并保存有先贤常杰在乾隆四十一年至四
十五年间手抄的四大册《太夫西雷扎西底》和三大册波(斯)、阿(拉伯)字典。几百年来,石家村
清真寺一直开学,为伊斯兰教培养了许多开学阿訇。至今在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它仍是规模较大、
教学水平较高的清真寺之一,在广大穆斯林中有很大影响。
【长官清真寺】坐落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是沧州以南,济南以北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清真寺。
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初建成时规模较小,经康熙二十六年、雍正八年及解放
后数次维修扩建,如今已占地2729平方米。
清真寺分二进三院,内有楼、台、殿堂,高低错落有致,其间疏密得宜。大门高3.5米,宽约3米,
两旁各有小掖门一个。大门只在二带节、古尔邦节、祭节三大节或有人亡故时开启。过二门入二进院,
坐西朝东的礼拜大殿高20米,面积550平方米,可容纳800余人做礼拜。殿内装修淡雅肃穆,气氛庄重
而含蓄。此外,还有讲经堂、浴室等建筑。清真寺院的整个建筑结构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艺术
风格,而在殿堂的图案装饰上又融进了浓郁的阿拉伯宗教文化艺术,成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式伊斯兰教
寺院。
【平原千佛塔】位于平原县城西北3公里处,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全塔有七层,高25.9米,
为全砖结构、呈八棱圆形,每层四面筑窗,登塔眺望,八方风物尽收眼底。塔底有一口深井,由人工
凿砌而成,井水时涨时落,变化无常,有弥勒佛像一尊盘坐其间,神态似乐非乐,怡然自得。
【齐河温泉】位于齐河县桑梓店镇与焦斌乡交界的地方。1971年3月,被山东省地质冶金勘探公
司钻探发现。泉水晶莹透明,带着37℃的地温以每小时30立方的速度喷涌而出。化验结果表明,矿化
度为每公斤1.3克,属硫酸钙型水质,有着较高的医用价值,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有良好的效能。
桑梓镇在这里兴建了浴室、浴池。沐浴用过的泉水被用来放养非洲鲫鱼,越冬保苗,灌田植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