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20&rec=30&run=13

【昆嵛山风景名胜区】 昆嵛山,古称姑余山,横亘文登、牟平、乳山3市、县交界处,方圆百
余里,大小山头百余座,有72崮30余山口,历来有“仙山之祖”之称,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主峰
泰礴顶,海拔923米,巍峨耸立,望之有触天之势,为胶东群峰之首。
历史上昆嵛山是佛、道胜地。据史载,远在隋、唐之际,昆嵛山上即已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
火朝暮不绝。昆嵛山还以道教全真教的发轫地而闻名于世。史载金代道士王重阳东游海上,于金大定
七年(1167年)在昆嵛山上的“讲经庵”创立了“全真道”,收了7个弟子,号称“北七真人”。其
中以邱处机最为有名。他19岁在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潜身修炼,对道教理论造诣很深。后来,他创
立了道教的“龙门派”,成为总领全国道教的一代宗师。古人在昆嵛山修炼的踪迹遍布青山绿水之间。
泰礴顶北有烟霞洞,相传为马丹阳修炼处;东南有朝阳洞遗址;另有东华宫、圣水宫、玉虚观等,都
是金、元道家的著名遗迹。这些道家建筑都简朴无华,与昆嵛山清静幽美的自然风光十分和谐。
无染寺,坐落在泰礴顶前怀。寺前,涧溪清湍飞流,溪畔丛林蔽日,葱茏如烟,溪南岩峰兀立,
形似屏障。寺周峭壁云峰,怪石若林。据史料记载,无染寺建成后,迭经修葺,殿宇宏伟可观。唐代
的《无染寺碑》写道:“松萝森邃,崖众幽奇,大川激沧海之浪,极顶峭崖危之宿,院额《无染》,
堂房四匝间松挂,张风翅以翱翔;殿宇一基架梁椽,砌龙鳞而偃蹇。”可见当年盛极一时的庄严庙貌。
这座宏丽的古寺虽已废圮,但从那些雕琢精细的残碑断碣上,还可以想像出古寺旧日的风采。院内现
存白玉兰一株,树龄在300年左右,树高12米,干径40厘米,树冠覆盖面积达40平方米。至今枝叶盛繁,
每年4月上旬,绿叶未发,银花已放,一树白雪,满谷幽香。据考证,这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古玉兰花
树。
在昆嵛山主峰南20里的圣经山之巅,有两尊巨石,位于右侧之石,高3米,长4.2米,阴面刻“圣
经山”三个大字,各字方约50厘米,笔法苍劲,大字下刻数行小字,可惜年久剥蚀,已难辨认。位于
左侧之石,高5米,长15.6米,状如新月,俗称“月牙石”。上刻《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
连同附记共约7000字,字径3寸,隶书变体,近于楷书,结构严谨,古拙苍润。此即著名的圣经山摩
崖石刻。据考证,此系金元遗迹,对研究道教历史有较高价值。
在圣经山东南侧,距“月牙石”百米左右,有洞名“朝阳洞”。洞前两座巨岩对峙,状如门扉,
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古朴雄浑的大字。旧时洞内有道门五祖七真石雕像,雕工精湛,神态
逼真。今虽已失毁,但倚山所凿之石楼仙阁尚保存完好。据考证,此洞凿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
系李道元所开。
昆嵛山不仅古迹众多,而且其幽美的自然风光更令人神往。峰峦连绵百里,山势盘回曲折,林深
谷幽,山青水秀。登上主峰泰礴顶,临高远望,峰峦如海,苍茫昆嵛尽收眼底。云雾之时,山中白云
蓊郁而起,千柱翠峰悬浮于悠然舒卷的白云之上,若隐若现,好似虚无飘渺的仙山琼阁,这就是著名
的“昆嵛云海”的胜景。在主峰东北侧距峰顶5公里、山脚10公里处,岩洞星罗棋布,其中有一可容
纳数十人的大洞,相传有大群马蜂在此筑巢而得名“老蜂窝”。洞口盘松遮掩,垂藤似帘。洞顶有一
天然石窟,可由此攀附而上直达峰顶。沿主峰东行5公里,但见路南峰顶独自兀立一块上尖下粗、高
数丈的花岗岩巨石。 此石由顶心均匀下裂, 形成三瓣,酷似含苞待放的莲蕾,插在山巅之上,因名
“三瓣石”。置身石底上仰,目之所及只有一线蓝天,使人顿生三石欲闭之感。位于主峰西南山谷中
的昆嵛山水库,碧波万顷,青峰倒映,为苍茫雄浑的昆嵛山增添了绿水潋滟的秀美之色。水库溢洪时,
库水由溢洪口越过双拱曲大坝形成落差达30余米的瀑布,奔腾咆哮,卷起千堆白雪,大有“银河落九
天”之势,成为昆嵛山中的一大奇观。
【槎山】在荣成市石岛镇西南部,南临大海。山脉东西长约10公里,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春
夏季节,海雾蒸腾,槎山各峰于迷雾缭绕中似浮动于茫茫沧海之上,“山如海上槎”,故名。因山石
色黑如铁、坚硬似钢,亦称铁槎山。又因槎山有九峰兀立,山中有树、井、洞、庙、桥等八宝称奇,
又有“九顶铁槎山,八宝云光洞”之称。自古列为大东胜景,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主峰清凉顶,孤峰突兀,险峻峭拔。清人宋启元《槎山游记》云:“盘空鸟道,岩石接天,观者
胆悚,行者披汗”。登至顶,但见天海一色,茫茫苍苍,脚下云雾翻滚升腾,颇有腾云驾雾之感。山
西北一陡峭石壁下有一座千真洞;原名全真洞。据史料记载,此洞系全真道王重阳的弟子王居一率道
徒所凿。洞口向南,深8米,宽4.2米,高1.7米。洞内外石壁上有明万历年间方游僧人镌刻的佛像千尊。
其中洞内左壁9行,右壁8行,每尊高15厘米;洞门两旁各一,高约45厘米,共计998尊。另有2尊镌刻
在山路“上天梯”旁一巨石上。佛像雕工精细,千姿百态。“千真洞”或“千佛洞”之名由此而来。
陡壁顶端平坦如削,面积约30平方米。其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9个水池,传说是大小九龙下凡洗澡的
地方,因而得名“九龙池”。池中常年有水,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堪称一绝。
云光洞,位于槎山南麓山腰处,洞方约丈余,系天然巨石盖顶,洞顶石壁上刻有“云光洞”三字。
洞前原有金大定年间所建的两进殿宇,王居一曾在此修炼,后迁至全真顶。庙院内有一深3尺、阔2尺
的泉井,名龙泉井。井北石壁中伸出一石雕龙头,泉水终年不停地由龙嘴潺潺流入井中。云光洞前的
深谷中,有一座高6尺、宽3尺、长6丈的石桥,名“仙人桥”。每逢夏、秋暴雨时节,山洪暴发,汹
涌的洪水流到桥下即刻变缓,水过石桥后又如万马奔腾,咆哮而下,令人惊奇。云光洞下方一峭壁处
有一天然岩洞,名“咸水洞”。洞口南临大海,洞深5米,洞壁遍布白碱,洞水苦涩如海水。传说此
洞与山脚下海中一暗洞——水帘洞相通,咸水洞的水位随海潮涨落而升降。此说令人难以置信,但在
海拔400多米的高山有此奇景,却也实在令人费解。另外,山中尚有映阳洞、古藤、五角枫以及沈浩
墓等名胜古迹。
【成山头】又名“天尽头”,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成山山脉终处,属荣成市。三面环海,如龙首
垂天。周围海底礁石林立,海流汹涌,涛声震耳,时速达4浬,无风天气亦波涛险恶,素有“中国的
好望角”之称。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两次登临成山头。第一次是为了“礼祠名山”,第二次是
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现在峰顶始皇登临处还有一块残碑,相传碑上篆书“天尽头”三字为左丞相
李斯手书,但字迹漫漶已不可辨识。峰下阳坡上有汉武帝祀日所筑之日主祠,前后两殿,青砖红柱,
飞檐凌空。旧日后殿正中有日主的巨大塑像,金面玉冠,神采威严。从成山头最东端的射鲛台上往下
看,陡壁险峭,巨浪震耳,其西南面海中,有4块天然巨石,嵯峨怪异,随海潮涨落乍出乍没,宛若4
个巨大的桥墩,人称“秦人桥”。相传当年秦始皇要在此修建一座通往太阳升起处的大桥,因违约激
怒了海神而未果,只留下了这4个桥墩。另外,在成山头狼烟顶上的秦汉台阶,还残留着秦代“望海
台”和汉代“成山观”的遗址。
成山头地理位置险要,自明清以来,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就发生
在附近海面。山下西侧的荣成湾,系日军登陆对威海卫实行海陆夹击处。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壮烈殉国后,当地人民曾立碑于日主祠前殿东南飞檐下,上刻光绪皇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赐谥
邓世昌“壮节”的御制碑文。后殿两侧还有邓世昌的塑像和照片。
成山头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和壮美的山光水色闻名遐迩,自古吸引着天下游客。近年来,日主祠、
秦代残碑和光绪皇帝的御制碑石等文物古迹,经修葺已恢复原貌,同时还修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东天
门牌坊、观海亭、栏杆栈道及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由成山头至“海鸥王国”海驴岛的巨型海
岸公园,也正在加紧兴建。成山头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风景游览区。
【刘公岛】位于距威海市环翠区东4公里的海面上,横列在威海湾口中央。岛东西长4.08公里,
南北宽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岛上峰峦起伏,地势北陡南缓。主峰旗顶山,海拔153.5米。海湾
南北两岸,山势险峻蜿蜒而东,犹如两条苍龙,腾越海上。青松绿槐覆盖全岛,白云海鸥点缀海天,
真可谓“十里绝尘埃”,“此间即洞天”。
刘公岛原名刘家岛。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家刘姓父女迁居岛上,后遭海盗洗劫,刘家父女不堪侮
辱,奋起抵抗,不幸遇难。后人为纪念刘家父女,在岛上修了一座刘家庙及刘公塑像,刘公岛因而得
名。刘公岛自古有“东隅屏藩”之称,自元代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国的海防要塞,通商要港。据《威
海卫志》记载,明初,为防倭寇,魏国公徐辉祖将岛上居民迁至陆地城郊。嘉靖年间,王宪武率农民
军占据岛上,垦田种粮,威震朝廷,后遭官兵镇压,岛上又荒无人烟。万历末年,登州知府陶朗光招
人进岛,并于岛上设墩台,派兵戌守。此间,刘公岛成为我国南粮北运的海上要道。光绪年间,清政
府创办北洋海军,设基地于威海卫,在刘公岛上建北洋海军提督署。设工程局、电报局、制造局、鱼
雷局、屯煤所、水师学堂,还修建了船坞和铁码头,构筑了炮台等军事设施。
现在,刘公岛已开发成以历史文物和海岛风光为主体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既可凭古抒怀,观赏
岛上风光名胜,又可泛舟海上,享受大海的温情和抚爱。
【环翠楼】在威海市环翠区西奈古山东麓。因楼阁置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之中,遂得名环翠楼。
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明弘治二年),后几经修葺,至清末又颓废。1931年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
将颓废的环翠楼改建,砖墙瓦顶,楼身有12根方柱凌空托起。楼上中堂供奉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
领的木主和肖像。楼前增建“观海”、“望月”两亭,并辟地建起公园。1944年12月,环翠楼被日伪
军焚毁,两亭虽幸存,但也破损不堪。建国后,公园被辟为园艺场。
197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环翠楼,1980年竣工。重建的环翠楼主楼为3层,高16.8米,建
筑面积800平方米,由亭、台、楼、廊组成古典式建筑群。桔红色琉璃瓦盖顶,歇山式卷棚飞檐,富
丽典雅。二楼向前挑出一阳台,前廊左右两端各筑一对称角楼,与四周游廊相连。三楼无实壁,南北
两面是雕花镂空落地花窗。题额“环翠楼”三个镏金大字,系书法家舒同手书。楼阁周围,有苍松翠
柏、灌木花丛环绕,使人有凌空而起之感,堪称游览胜地。登环翠楼观日出,是威海八大景之一,尤
为历代文人名士所称道。明清以来,常有文人墨客登楼赏景赋诗。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34年5月来威
海游览环翠楼时,曾亲笔撰写了:“劲节励冰霜,对万顷碧涛,凭此丹心垂世教;悲河山破碎,望中
原戎马,擎将热泪拜乡贤”的楹联,悬于楼中丁汝昌和邓世昌的肖像前。
1981年,威海市政府划环翠楼周围土地山岚300余亩修建“环翠楼公园”,园内设有动物园、花卉
房,儿童游艺场等游乐设施。1986年6月于公园东大门新建一座三孔二层牌坊,与环翠楼阁上下辉映。
同年9月,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巨大铜像落成,矗立在公园牌坊前的广场上,为秀丽的环翠楼公园
又添新姿。
【圣水宫】又称玉虚观,位于乳山县冯家镇东北10公里处,尼姑山东麓的山谷中。这里群山环绕,
唯西南角一径可通。圣水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金元时最盛。金大定年间(1161~1181
年),道人王玉阳曾修炼于此。金承安二年(1197年)敕牒赐额“玉虚观”,崇庆二年(1213年)又
敕牒赐额“玉真观”。后称圣水宫。元《怀州清真观记》云:“天下道院,武宫为之冠,滨都次之,
圣水又次之”。当时为全国三大道观之一,后屡经修葺,颇具规模。圣水宫由一组三排建筑组成。前
排为正阳大门,门前台阶上有一对大石柱,阶上有一对大石狮,门内塑有两位把门将军,门东为三义
庙,门西是灵公庙;中排为玉皇阁,阁上有玉皇大帝塑像,院内四周竖有12根大石柱;后排为三清殿,
殿内有伯夷、叔齐、伊尹三座木刻像,院内建有钟楼一座。宫院建筑现已大部废圮,现仅存一殿,青
砖悬顶,无梁无柱。院内存有石狮一对,高1.5米,雕工精细。还有金贞祐二年(1214年)“玉虚观”
碑,碑高5.6米,碑额四龙蟠屈,神态生动,背面刻有道家宗派大系表,是研究金元时期道家活动的
重要资料。
宫院山谷西侧石壁如削,高三丈余,有花岗岩干、湿两个天然石洞。干洞内有石炕,东西壁凿有
8个小洞,各有一尊小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干洞西侧的湿洞,洞口形如张开的蛙嘴,洞内可
容百余人,洞上方题额“圣水宫”、“玉阳洞天”为王玉阳手书,笔锋挺拔。洞内有泉四季长流,古
人赞曰:“水不见发源,但嵌嵌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线,味甘冷,春秋不变”。泉水在洞内汇为
池塘,塘中塑有水神娘娘像一尊。
【文登温泉群】文登地下热源蓄量丰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胶东半岛已查明的13处知名温泉,
文登市独占5处:七里汤、呼雷汤、大英汤、昌阳和洪水岚温泉。这些温泉多分布于河套边沿,水源
足,水质优,水温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七里汤 位于文城西郊七华里处。据《文登县志》记载,此汤始建于齐,历代官府均有修葺。清
康熙年间,浴池有官民之分。现有浴池2座,泉眼流量45立方米,温度高达71℃,水源足,热效好,
水质清澈,含有多种矿化元素,能治疗多种疾病,历来是沐浴疗养之胜地。建国后,文登丝绸厂迁此,
用温泉缫丝、漂洗,所产丝绸线条柔和,色泽鲜艳,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大英汤 位于铺集乡东约10里。特点是地热面积广、泉喷高达尺余,已建有浴池1座。1978年乡在
此建造纸厂,用温泉水处理纸浆,纸质柔韧光洁,深受用户欢迎。1984年村办养殖场建鱼池13个,养
殖罗非鱼20万尾,获利3万元。还建起孵化厂、蘑菇厂,温泉地热利用范围在逐渐扩大。
汤村汤 旧称昌阳汤, 位于张家产乡汤村西南1华里处之昌阳河北岸。泉水常年川流不息,水温
60℃。1972年钻温泉井一眼,村办浴池1座,内设4池,男女各二,浴者络绎不绝。
呼雷汤 坐落在高村镇北10华里。泉眼密布,沸汤涌流,热气蒸腾,四季如春。1973年县水产局
与水产科研部门在此建淡水养殖试验场,钻温泉井一眼,深70米,建室内保温越冬池1628平方米和露
天鱼池17座,共2.2万余平方米。利用温泉池孵化鱼苗、虾苗和罗非鱼越冬保种等10余个科研项目试验
成功,其中对虾越冬及提前育苗系国内首创。该场年售鱼苗达7700万尾。附近农民利用温泉蒸汽建设
暖房,种植冬季蔬菜,发展生产。镇办温泉疗养院建有三层楼房,面积2854平方米。以水疗为主,兼
施推拿、电疗、针灸等,年均就疗人数达8000余人次,蜚声国内外。此汤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最高。
洪水岚汤 坐落在草庙子乡南14华里处。古代有露天浴池,清同治年间,改土池为石砌池,四周
垣墙,至今尚存。1983年县水利局在此建淡水养殖场洪水岚分场,钻温泉井2眼,各深120米;建保温
房8栋,面积2850平方米;挖露天池18个,面积8300平方米。以引进的罗非鱼越冬保种为主,并试养有
奥利克、胡子粘等优良鱼种。1985年乡办企业海带加工厂亦建于此,利用温泉加工制作海带丝等产品,
年利润达3万余元。
北洋水师提督署蜡像 (陶俊仑摄)
【北洋水师提督署】 又称北洋水师衙门, 在威海市刘公岛中部偏西的街市正中。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于刘公岛建北洋水师提督署。署为枋木结构,负山面海,坐北朝南,围
以长垣,占地1万多平方米。提督署高大的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李鸿章题写的“海洋公所”门匾,
大门东西两侧各置角楼,飞檐翘角,漆柱支顶,为北洋海军庆祝大典和迎送宾客时鸣金奏乐的处所。
东西角楼两侧,建东西辕门,两个威武的石狮把守着大门。门前两旁竖旗杆两支。正西角楼前,设一
瞭望台,用以观察港湾内外舰船活动情况。
提督署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分前、中、后三厅。前厅为议事厅,中厅为宴会厅,后厅为祭祀殿。
东西跨院间有长廊贯通,迂回曲折,与陪厅、厢房连成一体。整个建筑飞檐高椽,宏伟壮观。第一进
院正厅即原议事厅,如今辟为中日甲午战争图片展览室,陈列着清朝北洋海军的史实照片,再现了当
年清王朝腐败无能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整个历史进程。东陪亭为实物陈列室,陈列着中日甲午海
战遗留下来的兵器、服饰、用品等。西陪亭设有反映当时海战过程的电子沙盘,再现了当年甲午海战
的悲壮场面。二进院为当年北洋海军的宴会厅,现在改为北洋海军将领蜡像馆,内塑丁汝昌、邓世昌、
刘步蟾等10位水师将领的蜡像,展现了1894年北洋海军将领与日军决战前夕参加的一次军事会议的情
形,人物表情逼真,栩栩如生。二进院的东厢是当年提督丁汝昌的书房,也是他自杀殉国的地方。书
房正中现塑有丁汝昌立像一尊,生动地再现了他临死前执笔凝思、视死如归的动人情景。三进院即当
年的祭祀殿,现改为北洋海军军舰模型陈列室,展示了当年北洋水师拥有的各类舰船的实物模型。此
外,岛上尚有制造局、铁码头、船坞、学校、操场、马路等遗迹。刘公岛、日岛及威海陆地南北两岸
海岸炮台和陆路炮台保存尚属完整。1977年,北洋海军提督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刘公岛对外开放,提督署整修一新,每年前来凭吊游览的中外游人络
绎不绝。
【沙里店遗址】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文登市城东18华里的沙里店村北张家岭顶部。
1974年发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长、宽各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遗址上层发现有灰坑、墓葬、残窑址及大量红烧土等。
从南部3米高的断崖看,文化堆积大体分为3层,上层内含有黑陶、灰陶;中层黑、灰、红陶混杂;下
层多夹砂红陶。采集到的石器有斧、凿、刀、矛、镞等,皆为磨制。陶器有鼎、罐、盆、壶、杯、豆、
鬶等,其中鼎足种类较多,有锥形、凿形、铲形。黑灰陶较多,均轮制。黑陶质坚而光亮,器壁较薄,
有的仅厚1毫米。纹饰有附加堆纹、弦纹、刻划纹、乳丁纹、兽面纹等。
【天福山起义遗址】位于文登市城东30公里的天福山上。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地区特别委
员会在天福山上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
军,点燃了胶东的抗日烽火。山上现存庙屋5间,是起义时特委会会址。另有特委书记理琪发布起义
动员令时脚踏的石台阶和插旗窝。在旧址西北有1973年修建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塔上阴刻毛泽
东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书“天福山起义纪念塔”。旧址西南建有“天福山起义纪
念馆”,陈列有关起义的遗物和史料。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石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在乳山县诸往乡马石山上,1972年为纪念马石山惨案牺牲的抗日烈士
和殉难同胞而建。塔高16米,大理石砌成,呈六棱形,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1942年
11月,日伪军1.5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扫荡”,21日敌合围马石山,胶东行
署公安局警卫连三排与2000多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500余名抗日军民惨遭日寇屠戮,是为“马石山惨
案”。纪念塔南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