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19&rec=24&run=13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1846.7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8.9亿元,增长5.2%;第二
产业增加值12729.0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增加值11556.0亿元,增长17.8%;
第三产业增加值6978.8亿元, 增长14.2%。三次产业比例为9.8∶58.2∶32.0。人均
生产总值23546元,增长13.9%。
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已连续
3年实现城乡就业双过百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9.2万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4万人,其中“4050”等特困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3.3%。 首批在25个县(市、区)启动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就业投入进一步
加大,支出资金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4万个,减免各
项税费4.9亿元,使31.6万人次受益。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涨幅较上年回落0.7个百
分点。 其中, 城市、农村均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
0.8%。 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2.1%和4.4%,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
涨的两大主动力。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回落1.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
进价格上涨4.3%,回落1.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回落3.2个百分
点;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8%,回落1.1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5.1%,分别回落3.5个和3.9个
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继续实施“一个龙头”“三个突破”和“双30”政策。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6%,以青
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制造业的36.9%。继
续加大对菏泽的扶持和对口帮扶力度,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84个,完成投资84.3亿元。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7.6%,全省有22个县(市)进
入全国百强县, 比上年增加2个。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
划编制完成。
海洋经济发展加快。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值3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产值1260.3亿元和67.9亿元,分别增
长10.8%和17.4%。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海洋石油、原盐和烧碱产量达到
215.8万吨、1726.1万吨和304.2万吨,分别增长1.8%、22.4%和12.2%。海洋制药、
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新建2个海洋特
别保护区、7个渔业资源保护区,面积10.12万公顷。
各项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企业改革
继续深化,省管企业中60%的辅业单位完成了分离改制,74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或进
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非公有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升至
52.0%。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完成额比上
年增长23.3%;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对下转移支付144.1亿元。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
组积极推进,全省城市信用社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
改革完成,邮政储蓄银行改革顺利启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保障能力不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