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19&rec=186&run=13

英雄山早市 是人们情有独钟的地方,以为它最能集中体现中国内陆城市的百姓
生活。
英雄山下一片地势平坦的高大的树林间,自然形成了一个早市。有许多卖鸟、卖
花、卖金鱼,卖早餐、小吃、蔬菜、果品和卖服装、针线等日用品的小摊,还有卖树
桩、盆景的,清早有许多人到英雄山上去跑步、跳集体舞、练武术、遛鸟,也有许多
各种戏剧的票友戏迷到林中去练嗓子,还有一些人是边散步边来观看风景的。他们回
家的时候都要到早市逛一逛,饿了可以坐下吃顿风味早餐,或买好早餐带回家与家人
共享;爱鸟的、爱花的、爱金鱼的在花鸟摊旁转悠,有的则在古董、盆景前流连忘返。
如今早市稍稍南移,形成了以书刊、古玩、盆景、民间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
兼有卖鸟鱼虫、民间特色小吃的摊位,京津沪宁的商人也来摆摊卖珍本旧书、古玩字
画、湘绣、苏绣和古瓷珠玉等。场面红火热闹,文化氛围更浓。附近的名优小吃城里,
山东各地及粤、川地方风味小吃、著名菜品荟萃。英雄山早市是体验山东休闲民俗的
好去处。
清泉畔的京剧角 济南喜欢京剧的票友很多,经常在夏日的早晨到山上或晚上在
公园里、广场上,一展歌喉和表演风采。特别是到了周末,票友们聚集到趵突泉公园
的白雪楼、黑虎泉及五龙潭畔,切磋唱腔和表演技巧。这些人的唱、念、做、打已经
十分专业化,台风严肃认真,唱起来有板有眼,表演起来中规中矩。这一休闲娱乐活
动透出济南古城的文化积淀。
斗蟋蟀 斗蟋蟀是山东历史悠久的民间休闲娱乐活动。 宁阳蟋蟀历史悠久, 有
“宁阳蟋蟀霸五洲”、“天下斗蟋第一虫”之誉,自唐朝后期,就有“蟋都”的美称。
宁阳为钙质褐土区,土地肥沃,酸碱适度,食料众多,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湿度相
当,是繁衍中华斗蟋名品的主要因素,其斗蟋以个大、性烈、强悍善斗、品种繁多著
称,主要名品有披袍轩、黄长衣、青笃、紫青白牙、花顶淡紫、沙黄、蜜蜡头等。宁
阳县内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还多次组织中华蟋蟀友谊大赛,蟋蟀爱好者云
集,盛况空前。
养蝈蝈 山东人养蝈蝈没有季节限制,讲究蝈蝈笼和冬蝈蝈葫芦的样式和花色。
夏秋季节,人们用竹篾笼、铁丝笼或亭式竹木笼饲养蝈蝈,饲以豆角、番瓜花和蚂蚱。
冬季饲养,则要挑选绿色嫩蝈蝈和雕刻精美、装有响簧的蝈蝈葫芦。葫芦有圆形和茄
子形之分,还有一种木制方形的,但统称葫芦。冬天走在大街上或在公共场所散步,
你会忽然听见附近有蝈蝈在鸣叫,但又寻找不到蝈蝈所在。其实,蝈蝈葫芦就揣在你
身边人的怀里,他正在得意地微笑呢!
斗羊 济宁梁山县是公认的斗羊中心,素有“家家植柳,户户养羊”的谣谚。斗
羊品种为小尾寒羊,皆雄性,从5个月到1岁,从角、眼、体、腿、腰几个方面观察,
挑选出最佳个体,然后加以精心喂养和训练,才能参斗。斗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在场上让羊“自由斗”,决出胜负为止;一种是“拉着斗”,由主人各自牵羊上场,
两羊相遇,四角猛抵,即为一个回合,然后再来一回,决出胜负为止。一般在集市和
庙会上,主持人先用鞭杆在地上划出斗场,然后再将参斗的羊按岁龄、体重、名气搭
配成对,轮番入场,胜者与胜者再斗,俗话叫“打胜家”,直到赛出最后的胜利者,
公认为“名羊” 。 “名羊”像梁山好汉一样,各有观众送给外号,如“白眼豹”、
“大黑头”、“小白脸”等。
斗鸡 参赛的斗鸡是一种特别饲养的珍贵品种,俗称“唆鸡”。斗鸡也有规则,
参赛的公鸡要登记, 再根据重量、年龄和形体配对参加比斗。斗鸡场为圆型,直径7
米,中心再画直径1米的小圈;比赛10分钟为一盘,决不出胜负为和局。斗鸡出三招:
翅扑、抓蹬和嘴叼。两鸡相遇,颈毛陡立,怒目相视,腾空扑打。三招中又演化出正
面出击、里拐斜、外拐斜、脑后腿等战法,打起来变化莫测。当地人喜欢斗鸡和看斗
鸡,每逢斗鸡,必观者如潮。1982年菏泽成立了斗鸡协会,约定农历三月以后每月开
赛一次。每次开赛,海报满街,争相哄传,热闹轰动一时。
放风筝 放风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潍坊是蜚声海内外的世界风筝都。潍坊
风筝把精巧的竹篾扎制艺术同中国传统画技融于一炉,色彩强烈,装饰性强,以其古
朴典雅、工艺精湛、起飞性能良好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民间放风筝一般在清明节
前,因为清明节前农作物梗秆未硬,即使放风筝时踩了也不影响收成。潍坊人放风筝
是极为讲究的,别的地方放风筝,只带一只风筝一轴线就行,潍坊人往往带上几种风
筝和与之配套的几种轴。刮什么风放什么风筝用什么线,都大有讲究。
听书 是山东人的传统爱好,早些年间闲暇时节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形式
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说书等。山东快书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深得百姓喜爱。过
去传说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事,影响较广泛的传统曲目有《武松传》、《鲁达除霸》等。
山东琴书原系民间小曲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琴,有扬琴、坠琴和软弓胡琴等,以唱
为主,间以说白,由一至四人演唱。说书艺人以说为主,在过去农村十分普及,滨州
胡集说书会规模很大,十分著名,各路艺人一起到集市上开场演出,各拿出最精彩的
书目手段和表演手段,吸引书迷和观众。现在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听书的少了,
说书的艺人也就自然很少了。
看戏 山东地方戏剧历史悠久,有地方戏20多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主要剧种
有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柳琴戏、五音戏等。吕剧是影响较大的山东
地方剧种,传统剧目以小戏为主,多取材于民间,反映下层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
突,表现农村的风土人情、恋爱婚姻、儿女情长的方方面面,加上它的唱调通俗易懂,
唱腔娓娓动听,在民间最受家庭妇女的喜爱,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小姑贤》、
《王汉喜借年》、《墙头记》等等。山东梆子唱腔高亢清亮,又名“高调梆子”,男
子唱腔慷慨激昂,女子唱腔飒爽清丽,再加上武打场面热烈,动作架势夸张,伴奏紧
锣密鼓,一台戏唱起来,台上台下都洋溢着阳刚之美。莱芜梆子、柳子戏也是极受人
们喜爱的曲目,其特点是粗犷强烈。柳琴戏、五音戏的曲调则极为丰富,柔美动听,
能够细腻地表达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剧目多为反映农村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扭秧歌 山东秧歌各地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民间三大舞蹈”。
鼓子秧歌起源于宋代,流传于黄河下游的商河、惠民、无棣等县,与黄河中游的
山西、陕西锣鼓一脉相承。舞蹈角色有伞、鼓、棒、花、丑五种,使用道具分别为绸
伞、圆鼓、双棒、彩扇和绸巾,“丑伞”是秧歌队的组织指导者,队形变化由他带领。
“鼓”为武生,人数多而动作复杂,是骠悍威武的主角。“棒”和“花”由男女青年
扮演,是青春活力和美的表现。此秧歌人数十个至二三百个人,舞队整齐而千变万化,
舞姿拙朴雄壮,气势恢宏,极为壮观。
胶州秧歌的角色只有十个,是传说中两个家庭的全部成员。一对“鼓”是男性壮
年,一对“扇”是“棒”的妻子,一对“小”是“鼓”的小女儿。舞蹈动作多以“韧
性”为主。十个演员跑满场,又舞蹈,又演戏,十分引人入胜。
海阳秧歌的角色众多,整个舞队由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组成。领头的是“药
大夫”,是整个秧歌队中的指挥兼领舞。其它角色有“霸王鞭”、“花鼓”、“彩扇”、
“渔夫”、“樵夫”、“货郎”、“木桶”、“村姑”、“大头和尚”等各色人物。
舞蹈动作刚中有柔,“扫堂鼓”、“大扑腿”等气魄较豪迈,而“彩扇”等许多动作
又柔和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