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15&rec=8&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宁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东经116°30′~117°02′,北纬37°31′
~37°51′之间。东邻乐陵市,南连陵县,西与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吴桥、
东光、南皮3县隔河相望。总面积823平方公里。
【沿革】唐贞观元年(627年),置胡苏县属观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临津县,
先后属景州、沧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划归南皮县,临津故城更名保安镇。
金天会五年(1127年)复置临津县,属河北东路景州。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临津城
毁于大水,东迁二十五里,改名宁津,即今县治。元朝属中书省河间路。明朝属京师
河间府。清朝属直隶省河间府。1937年宁津县属冀鲁边区。1938年8月2日,宁津县属
冀南行政区。1941年,宁津县分为振华、宁津二县,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1943年撤
销鬲津县,恢复宁津县建制,称振华县,仍属冀鲁边区津南专区。1944年,振华县属
山东省渤海行政区一专区。1949年,恢复宁津县旧称,改属沧南专区。1950年,改属
德州专区。1952年划归河北省属沧州专区。1958年,沧州专区并入天津市,宁津县属
天津市。 1961年恢复沧州专区,宁津县复属沧州。1965年3月19日,宁津县划归山东
省,属德州地区,1994年德州地区改称德州市后,属德州市。
宁津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南,临乐故城遗址东南,胡苏、临津故城遗址东北,是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宁津县党政机关驻地。1979年以后,城区建设进一步
发展。 1998年, 整个城区呈狭长形,全城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
5.6平方公里。城区总户数1.4万户,总人口为4.5万人。
【区划】1998年底,宁津县下辖10乡8镇、857个行政村,18个乡镇为:宁津镇、
时集镇、小店乡、柴胡店镇、尤集乡、孟集乡、杜集镇、常洼乡、张学武乡、长官镇、
田庄乡、刘营伍乡、大柳镇、张大庄乡、相衙镇、保店镇、张宅乡、大曹乡。
【人口】1998年人口总数为443751人,其中男性221883人、女姓221868人,男女
性别比例为100.01∶100。人口密度为540人/平方公里。出生率为10.29‰,死亡率为
5.45‰, 自然增长率为4.84‰。流动人口由省内迁入3021人,由省外迁入181人;向
省内迁出2333人,向省外迁出468人。
【民族】 少数民族有回、满、壮、朝鲜等16个,总计3387人,占全县人口的0.7
6%。

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为西南高东北部低的倾斜地面,西部沿漳卫新河为漳南高地,海拔
最高点在宁津县大曹乡孙庄村南20.3米。地面向东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宁津县孟集
乡于庄,为黄海高程10.5米,地面坡降为1/6000左右。地貌有河滩高地、决口冲击扇
形地、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河间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沙丘地7种微型地貌。
古河漫滩高地,有开阔高地在县西部张大庄、刘营伍、大曹等地沿河一带;垄岗高地
在古胡苏河沿线的保店、宁津镇、张学武、时集等乡镇境内,面积达2.64万公顷,占
全县总面积的32.08%。 缓平坡地和高坡地,主要在大柳、保店、相衙镇、张宅、柴
胡店一带。平坡地主要在尤集、长官、宁津镇、小店一带。洼坡地主要分布在常洼、
孟集两个乡。 三种坡地面积为4.9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0.38%。河槽状洼地和
河间浅平洼地,分布于大曹、保店、张宅、宁津镇、张学武、壮集这一东西走向的狭
长地带。 还有静水沉积的洼地在孟集乡、常洼乡一带,面积为5986.67公顷,占全县
总面积的7.9%。 另外,还有零星沙丘地,分布在宁津镇一带,占全县总面积的0.25
%。
【河流】宁津县为海河流域,河流属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县境内有鬲津河、
胡苏河、古黄河、四女寺缄河(现名漳卫新河)、宁津新河、宁北河、宁南河、引黄干
渠、张西干沟等骨干河道。在宁津境内长252.58公里,由西向东呈放射状水系。年蓄
水总量为568.7万立方米。 其主要河渠有宁北河,起源于漳卫新河右岸梳头李庄,向
东流经5个乡镇, 入漳卫新河,全长34.2公里,流域面积91.9平方公里,入口过流量
31立方米/秒, 是宁津北部主要的排水和引水河道。引黄干渠自城南朱家河向北至宁
津新河, 全长10公里,过流量为18立方米/秒。张西干沟,起源于漳卫新河右岸张鏊
引水闸, 向东经大曹、保店、小店等与引黄干渠相连,全长30公里,过水流量为3立
方米/秒。
【土壤】有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三大类、五个亚类、五个土属和七十二个土种。
潮土类:包括褐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和湿潮土。褐化潮土和潮土是全县主要土类,
面积6.25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99.7%。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漳卫新河南侧和
胡苏河古道附近, 面积1.39万公顷,占此类土可利用面积的22.18%,适宜种棉花、
花生等经济作物。潮土主要分布在大柳、田庄、刘营伍、时集、张学武、杜集、柴胡
店等乡镇,面积达4.45万公顷,占此类土可利用面积的71%。盐土类:属白潮盐土,
为盐化潮土变成, 主要分布在保店镇和柴胡店镇,面积73.33公顷,占全县可利用面
积的0.12%。这部分土地需经改良方可利用。风沙土类:是河流决口沉积物,经风蚀
变为沙丘, 分布于宁津镇,面积73.33公顷,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0.12%,这部分土
地需经改良方可利用,不适宜种农作物,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按耕层质地分为五
种类型:紧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植被】 全县植被面积7.7万公顷, 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业和林业植被, 覆盖率
76.4%,自然植被为草丛植被,覆盖率达20%。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旱、涝、风、雹、霜、虫、震。旱灾,春季是全年最干
旱的季节,有“十年九旱”之说,另外,初夏旱、夏旱、秋旱也常有发生。季节性连
旱也很明显。涝灾,夏季是涝灾多发季节,小型涝灾年年有,亦有“十年九涝”之说;
风灾, 风灾危害面积较广,每年平均大于等于8级大风的时间为15天,其中以干热风
与暴风危害最甚。 雹灾,发生冰雹灾害较为频繁,危害相当严重。多出现在每年的6
~8月份。宁津县境内降落的冰雹,有的直径在5~1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50~60毫米。
霜冻期较长,平均初霜日期为10月23日,平均终霜日期为4月11日,平均无霜冻期194
天。由于霜冻期较长,往往因霜期过早或终霜期延长,使农作物发生冻害。虫灾,主
要有蚜、螟、红蜘蛛、地老虎、棉铃虫、蝗虫等23种虫害危害农田及林果。地震多有
发生,但震级小无明显破坏。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宁津县土地资源 丰富,是鲁北平原粮棉的主要产区,
无1级地。2级地全县有1.71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28%。3级地3.94万公顷,占
可利用面积的62.95%。4级地530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8.48%。5级地840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1.34%。水资源宁津县地表水主要是天然的大气水和地面的河流水。
大气水降水量年平均达580.9毫米左右, 因栏蓄条件有限,大部排放东流,真正栏蓄
利用的有568.7万立方米, 仅占径流量的14.56%。河流水,正常年景平均流量为112
40.2万立方米, 利用率46.86%。地下水属浅层水总储量为4.55亿立方米。其中淡水
4.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主要是降水补给,年降水补给量为4695.8万立方米,灌溉
回归847.3万立方米, 河渠入渗3409.9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37637万立方米,全县实
际开采13835万立方米, 可利用量仅3531.1万立方米,占实际用量的25.5%,已超采
的71.3万立方米, 使地下水位下降,西部北部高地已平均埋深4.46米,最深已达9.6
5米。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粮油类7科11属23种,瓜果类15科21属34种,蔬菜类22科3
1属49种,真菌类3科6属9种,棉烟麻类4科5属17种,用材类30科43属64种,园林绿化
11科19属30种,观赏类植物34科65属100多种,饲草类44科64属105种,全县野生饲草
类植物有150科300属500种。药用类近1500多种。动物资源12纲54目111科149属327种。
役用类有2科4属13种。 肉用类34科48属114种。药用类有9科19属24种。皮毛类有1 7
科25属61种。观赏类14科22属52种。益鸟类16科19属26种。益虫类有8科9属24种。微
生物资源40多种。食用菌类有11种。农用藻类有30种。

经济状况
【综述】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924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
为87165万元、 80464万元和71618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43%、33.63%和
29.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28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4020万元;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为4217万美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总值为8900万元;地方财政
支出11824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5007万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68 3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
【农业】耕地面积5.22万公顷。耕作制度,3万公顷粮食作物一年两收两种,1.2
万公顷实行三收三种,5933.33公顷棉花(包括2600公顷夏棉) 一种一收。农业内部结
构,果树5333.33公顷,桑园2000公顷,瓜菜1.21万公顷,粮食3万公顷 (小麦3.02万
公顷、玉米3.05万公顷)、棉花5933.33公顷(含春棉2600公顷)。规模经营与专业化生
产情况, 瓜菜面积达1.21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东部9个乡镇,并形成3个瓜菜专业乡
(即杜集西瓜专业乡,孟集、尤集蔬菜专业乡),相应都有了自己的专业批发市场。畜
牧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乡镇, 形成4个畜牧生产小区,并在大柳镇李满村建有
一处大型畜牧交易市场。果树也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局面,在果树生产
重点乡大曹乡建有一较大的果品市场。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8万千瓦,拥有农机资产总
额3.6亿元, 人均900元。有拖拉机3200台,柴油机8.2万台,机引田间作业机具8500
台(件) ,机具配套比为1∶2.7,联合收割机120台,小麦精播机5400台。“三夏”机
割小麦2.6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5%。“三秋”机耕36万亩,小麦精播半精播2.53万
公顷,分别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4%和88%。农业生产总值(按现价)158252万元。
种植业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各乡镇分布较均匀。小麦,3.02万公顷,
单产415公斤, 总产186870吨; 玉米,3.05万公顷,单产464公斤,总产210220吨。
199 8年,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666.66公顷,并形成1万亩开发带动区。
开发区内调整高标准方田框架90个,开挖支斗农渠及路120公里,完成土方65万立方,
新建桥涵闸配套工程155座,新打机井320眼,并完成节水工程30公里,在开发区内共
植树20万株,新建、补植农田林网100公顷,1666.67公顷耕地全部实现农田林网化,
实现沟渠路林相配套。 1998年共引进科技成果4项,引进良种23个,推广先进的种植
技术、种植模式8项。
林果业 宜林面积基本没有, 林木覆盖率为19.1%,果园6666.67公顷,林果品
种以苹果、桃、梨为主,1998年林果总产7000万公斤,产值3.6亿元。
畜牧业 畜禽存养量, 大牲畜21.99万头, 猪33.33万头, 羊33.24万头,家禽
1225.77万只, 兔26.45万只。规模养殖品种有肉鸡、蛋鸡、猪。养猪大户119户,养
鸡大户264户, 养牛大户107户,综合养殖3户。肉类、蛋类、山羊毛、绵羊毛年产量
分别为50210吨、29501吨、22.68吨和278吨。牛、猪、羊、兔皮年产量分别为4.55万
张、12.3万张、16.22万张和19.92万张。畜牧业总产值为4.04亿元。
水产业 1998年底全县仅有养殖水面66.67公顷,水产业总产量为698吨,其中捕
捞产量95吨,养殖产品609吨,总产值500万元。养殖品种除1997年引进少量淡水鲳、
罗非和草胡子鲶外,仍以鲤、草、鲢、鲫为主,水生植物主要以养藕为主。目前全县
已开发坑塘万亩,仍有近万亩低洼荒地有待开发。
【工业】 到1998年底,县属工业共有28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6处,集体企业13
处, 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9处。县属工业职工人数6796人,县属工业完成工业总
产值4.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8349万元,实现利税5183.2万元。
骨干企业有: 永兴化工公司到1998年底,拥有职工50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554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466万元,实现利税1001.5万元。德艺制革公司到1998年底,拥
有职工418人, 完成工业总产值896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679万元,实现利税1016.4
万元。 津汇集团到1998年底,拥有职工69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785万元,实现销售
收入7509万元,实现利税812.5万元。
【交通邮电】 1998年投入300多万元,建县乡村公路15公里。主要交通干线有宁
吴路、临南路、乐德路。通车里程为460公里 (其中干线公路83公里,地方公路377公
里),营运车辆1280辆,年客运量65.4万人,年货运量34.8万吨。
邮政营业网点25处, 邮递线路32条,1998年9月12日邮政、电信分离后,至1998
年底, 营业总额为25万元。电信有程控电话2万门,营业机构19个,营业总额为2000
万元。
【商业贸易】 至1998年底,全县共有不同性质商业贸易网点11347个,其中国有
网点457个, 集体197个,个体10693个,共有从业人员36374人。有大型市场9处,全
县1998年市场成交额24亿元,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19亿元,全县国合商业完成商品总
销售5.53亿元,完成商品出口购进额8408万元,出口商品额8050万元。全年共供应煤
炭1.2万吨,完成粮油购销总量6.5万吨,销售收入3332万元。
【城建环保】宁津县新一轮总体规划1996年9月开始编制,已于1998年2月经德州
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城规划区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
人口4.5万人。 形成四横四纵的道路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 1
998年投入城建资金2100万元。 编制调整完善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8个,1998年4月被
市建委推荐为“十、百、千”活动先进县。孟集乡的崔杨村、大柳镇的李满村等十二
个村荣获村建设“明星村”,保店镇、孟集乡荣获村镇“新型乡镇”荣誉称号。
1989年以来,宁津县坚持不懈地开展污染防治和保护改善环境工作,收到了明显
的成效。1993~1998年,该县共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城区居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城
区居民长年饮用高氟水的问题; 投资180万元完成责任书项目两个,比上届环保目标
责任书项目投资增加99%, 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0立方,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
排放。其中,排入宁津新河的主要污染物减少了25%。该县的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
污染为主,由于地处平原地带,大气污染基本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大气质量始终保持
在一级以上。 1997年7月试建了中心街、正阳路两个噪声控制区,城区噪声平均值比
上下届降了4分贝, 日平均值不超60分贝。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几年来,拒批有污染
的新项目23个, 项目投资达1000余万元。同时,依法取缔了8家小电镀厂,并彻底关
亭了大柳造纸厂和白庄造纸厂以及所有的小炼油厂。另外,加强对县制革厂、酒厂、
肉联厂、 永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津汇集团等5个限期治理企业的管理。目前,宁津
县县属企业废水排放中,经过处理的排放标准的已达到80%,废渣处理率达到100%。
【土特产品】长官包子因产地为长官镇,故名。清朝道光年间,回民张合立开设
的包子铺,集众家之长,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牛、羊肉包子,其特点是:面白皮薄,
馅大肉肥,油不渗溢,香气馥郁,咸淡适口,肥而不腻,外形美观。大柳面因最初形
成于大柳镇, 故名。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张家面铺所
创。特点是细如粉丝,色如嫩柳,绵软有力,滑爽可口,盛于碗内,状如弓弦,素有
“弦面”、“金丝缠碗”的美称,调卤讲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老少皆宜,温食
凉用,皆为美食。保店驴肉因产地为保店镇,故名。保店驴肉,始于清嘉庆年间,已
有近200年的历史。 其创始人为保店镇南辛庄的李长荣、李长善、李长春三兄弟。其
特点是肉质鲜美,瘦而不柴,肥而不腻,烂而不散,软而不粘,咸淡适中,香味浓郁,
风味独特,老幼皆宜。

文化事业
【科技】 行政管理机构有县科委和18个乡镇的科工委,科技推广服务机构597处
(县乡级85处,其余为村级)。专职管理队伍46人,有科技职称者9000多人。1985年以
来,取得县以上(不含县级)科技成果34项,有“麦田除草目录类群综述及化学防治研
究”、“宁津县城中心广场设计”等。
【教育】至1998年底县有高中2处,初中24处,小学326处 (其中中心小学20处,
学区小学56处,村办小学250处) ,职业中专1处。在校生数,高中3223人,初中1815
5人,小学58442人,职业中专507人。教职员工数,公办教师4145人,民办教师506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93人。 1998年高考本科录取126人,万人比列全市第7位。幼儿教
育, 全县幼儿园共351处,幼儿入园数,3~6周岁8994人,学前一年入园数4222人,
600人参加了扫盲班(组)学习,6万人次参加了短期技术培训班。
【文化艺术】有图书馆1处,县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18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处,人民剧场1处,杂技艺术学校1处,文体培训中心1处,杂技团1个,文化稽查队1
个。 活动场所, 图书馆设有图书借阅部、图书阅览室各1处,藏书8万余册。文化馆
(站),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共计27处。电影公司,电影放映大厅
一处,贵宾娱乐厅2个。人民剧场有演出厅1个,娱乐厅1个。杂技艺校有练功厅2个,
杂技团有练功厅1个。文体培训中心,设有李润之纪念馆1处,健身房1处。文艺创作,
文化馆有文学创作组1处、10人。文体培训中心,设有书画创作协会1处、30人。民间
文艺,主要有民间舞蹈,狮子舞、龙灯舞、太平车、跑旱船、高跷、秧歌、弹鼓舞等
十余种。 民间音乐,主要有“吹奏”和“卡戏”,全县共有职业乐队“鼓乐班”3 0
余个, 从业人数400余人。民间戏曲主要以河北梆子和京剧为主,另有评剧、吕剧、
歌剧和哈哈腔等。 电视采编制作现有新闻、 专题、节目三个部。采编从业人员16名
(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6名)。电影采制设备有编辑线3条、摄像机6部。自办节目
6个,有《宁津新闻》、《大视野》、《科技园》、《党员电教之窗》、《广告文艺》、
《点播台》。1998年《宁津新闻》播出新闻2114条,《大视野》、《科技园》各播出
53期。 在德州电视台新闻用稿413篇,荣获全市集体记者一等奖。在德州台专题用稿
31组,名列全德州各县市区首位。现有3台千瓦发射机分别转中央1套、山东卫视和自
办节目。有线共播出21套有线电视节目。1998年获“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全省
安全优质播出优胜台”称号。宁津县人民广播电台于1984年正式成立(站改台),当时
是经过广播电视部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县级广播电台。1995年11月又改为调频电台。
现有人员11人,设有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和播出部。1998年,全台播出新闻2500
多条, 播出经济信息、生活服务性稿件3000多件。在山东电台、山东经济台用稿326
篇,在德州市电台用稿730多篇,获省、市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从1994年至1 998年
已连续5年获省、市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
【卫生】医疗机构,县级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各一处,乡镇级卫生院25处,
村级卫生室529处。 有病床450张。大型设备有CT2台,高压氧仓2台、B超22台。有专
职医务人员1387人,乡村医生52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9人,中级职称416人。县人民
医院、中医院均为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有5处乡镇卫生院为乡级1级甲等医院。妇幼保
健, 1处县级妇幼保健站和25处乡级保健站,业务用房1800平方米,专业人员县级61
人、 乡级53人。每年对全县1/3的妇女进行查体,孕产妇的系统化管理达90%,儿童
系统化管理达70%,新法接生率达99%。1996年通过省初级卫生保健验收,被省卫生
部门评为“甲级妇幼保健站”,连续7年获“市级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体育】县城有篮球场20处,乒乓球室16处,田径场2处,排球场5处,羽毛球场
3处, 健身房1处。各乡镇有篮球场20处,综合文化活动室8处,台球室100处。教练6
人,体育教师1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全民健身辅导员116人。学生体育锻炼达
标率96%,普及率100%(残疾人除外) 。能掌握1~3套健身体育项目的群体人口农民
达20%,干部职工达60%(其中老年人达80%) 。传统项目有田径、武术、篮球。在1
997年全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上, 县代表团获金牌总数第六名。团体总分第四名。19
98年被评为全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

重大事件
薛庄惨案 1940年9月11日, 中共津南地委书记马振华来宁津二区检查工作。当
晚, 在薛庄召开会议至深夜。敌探侦知,集柴胡店、黑魏、大柳等5个据点的日伪军
30 0余人,于次日拂晓将薛庄包围。马振华和中共宁津县委书记张维明几次带领突围
未成,马振华壮烈牺牲,张维明等11人亦为国殉难。后来为纪念马振华烈士,县名曾
改为“振华县”。
砸“囚笼” 1941年7月,日军加紧推行“强化治安”。强迫民众绕宁津县境挖
掘封锁沟,名曰“惠民沟”(群众称其为“毁民沟”),对抗日军民实行“囚笼”战术。
翌年三月修成, 沟深、宽各1.5丈,全长220华里。1944年,经过充分发动群众,于8
月1日晚, 全县军民齐出动,一夜间,填平了日军修筑的封锁沟,破坏了境内公路、
电线,摧毁了日伪经营多年的编乡、保甲秩序,日伪“囚笼”破产。从此,宁津县的
抗日斗争进入了反攻阶段。

著名人物
刘元俊(1901~1929)字奎亭,保店镇小姜庄人。1924年在天津直隶省第一师范加
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毕业回宁津县高等小学任教,发展党的组织,为宁津县最早的
共产党员。 1927年9月,与崔鸿钧、李景思等在崔家寨子建立了中共宁津县党部,任
书记。 1928年5月,北伐军过境,他偕同王兴周、张策平等,假国民党名义组建县党
部,自称书记,接管地方军政,为共产党在宁津县首次掌权。不久,国民党河北省党
部派员清党。县党部解体,刘元俊去天津转入地下工作。1929年被捕就义。
马振华(1905~1940)今河北省盐山县后韩沙洲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
任津南特委特派员,组织委员,冀鲁边区战委会主任,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等职。
抗战前,他以卖笔墨书籍为掩护,挑担串乡,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工作。抗日战
争爆发后,他与鲁北工委书记于文彬等人创建抗日武装,领导抗日军民在异常艰苦的
条件下, 坚持冀鲁平原游击战争。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屡创战功。1940年9月12日,
在宁津县薛庄惨案中壮烈牺牲。
齐思和(1907~1980)字致中。宁津镇西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历史学家。
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任北平师大
教授,燕大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建国后,任北大历史系教授,世界古代史教研
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职。学识渊博,兼通古今中外。
在先秦史,世界中世纪史方面造诣尤深。重要论著有《西周地理考》、《战国制度考》、
《中西封建制度研究》、《世界中世纪史讲义》等。1961年任《世界历史小丛书》副
主编,对历史科学的普及作做出了贡献。1980年病逝。
荣孟源(1913~1985)大柳镇大柳街人。1931年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2年参加
反帝大同盟,在北平和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奔赴山
西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在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任教。1950年,从
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转到新创建的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研究员、学术委员、
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他协助范
文澜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册)和《中国通史简编》。创办并主编了《进步日报》
的《史学周刊》,《近代史资料》,参加了《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
等各种资料书的编辑工作。 还撰写了《国贼蒋介石》 、《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中国近代史年表》、《蒋家王朝》、《历史笔记》、《隋唐五代历表校记》和《史
料与历史科学》等多种学术著作,编辑并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孙中山选
集》。
郭澄清(1929~1989)当代著名作家,时集镇皋村人。1946年参加渤海军区青年干
部培训班,后在小学任教。曾任《激流》文艺月刊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
国展望出版社特邀编委、亚洲文化开发中心顾问等职。1988年被评为文学创作一级职
称,著有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100多篇(结集40余篇),
散文30余篇, 诗歌400余首,报告文学30余,此外还有人物速写、评论、短论等,共
计400多万字。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诗歌《北京太阳暖心房)、《铁头和骆驼的故事》、
短篇小说《黑掌握》、长篇小说《大刀记》。

名胜古迹
长官清真寺位于长官镇东街,是全县唯一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1403-1424) ,后经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雍正八年(1730年)等数次维修和扩
建,方具现今规模。清真寺为传统建筑,二进三院,建有楼、台、殿、堂。大门楼上
饰龙、狮、麒麟等雕塑,大门前分列两个石狮和两个方形石料门蹲,二门内院,建有
坐西朝东的礼拜大殿。
李满碧霞祠位于大柳镇李满村,原名李满古庙,又称天仙圣母殿,始建于宋朝,
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6年)改名为碧霞祠,并沿有至今。其建筑群包括山门、钟楼、
鼓楼、碧霞祠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后面为玉皇阁,玉皇阁东面为阎王殿,西面为白
衣观,山门西面为镇武庙。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庙,曾于乾
隆四十年(1776年)重修,后又经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扩建,由于历史的原因,李满
古庙于1948年被拆除。1992年,开始重建,总投资120万元,现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