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15&rec=7&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陵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东经116°27′~116°
57′,北纬37°13′~37°36′之间。全县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
【沿革】陵县称谓屡经变易,区域多次变迁。夏、商、周时属鬲氏国,春秋时属
齐西偏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公元9年王莽改制,设定
安公国,治所安德(今陵县城) 。南北朝时,安德置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安德郡
改称德州,州治安德(今陵县城) 。明洪武7年(1374),将陵县、安德县合并称德州,
州治所在陵县。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安德县,改称陵县。今陵县之名始称于此时。
清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德州。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
吴匡五县长,改陵县为匡五县,至1949年复称陵县。1952年,陵县与德县合为德县,
县城在陵县。1958年又与平原合并称平原县,陵县改为德陵镇。1960年10月,经国务
院批准,复称陵县至今。
【区划】全县辖8镇12乡,989个行政村。乡镇名称:陵城镇、神头镇、滋镇、前
孙镇、土桥镇、糜镇、边临镇、张习桥镇,凤凰乡、刘泮乡、黄集乡、于集乡、徽王
乡、官道孙乡、丁庄乡、郑寨乡、义渡乡、宋家乡、邓集乡、碱店乡。
重点乡镇: 陵城镇地处县城,104国道贯穿全镇,总面积80.3平方公里,总耕地
3066.67公顷, 辖58个行政村,人口32241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是德州市首批
30个经济发展强镇之一,是全市11个蔬菜发展重点乡镇之一,被列为全市发展乡镇企
业重点乡镇,先后被德州市委、市府评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果菜明星镇和
模范镇政府。曾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安全文明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
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工业上,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大基础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投资1400万
元, 建立了占地300亩的镇办工业开发区,19家企业入区经营。1998年全镇固定资产
投入2720万元,新上项目221个。使全镇企业发展到1874个,其中镇办9个,村办34个,
个体1831个,完成产值3.3亿元,实现利税1836万元,上缴税金536万元,分别比上年
同期增长24%、20%、25%。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行“多营富民”工程。一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压缩粮田,扩大菜田。目前,全镇蔬菜面积已发展到1.3万
亩,其中甘蓝4000亩,韭菜3000亩,圆葱1100亩,大蒜2050亩,蔬菜大棚1100个,小
拱棚13000个, 1998年蔬菜总产9600万斤,实现收入5857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
1400元。二是建立饲养小区,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镇大牲畜存栏发展到0.83万头,猪
1.6万头, 羊0.95万只,家禽50万只,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900万元,多种经营人均纯
收入达到1900元, 占人均纯收入的76.6%。滋镇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总人口3.4
万, 土地总面积4666.67公顷,耕地4200公顷。1998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为4.12
亿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208元。全镇已发展美国太阳牌黄皮圆葱、地芸豆、
优质苹果、 阳信鸭梨、棉花高效间作套种田1332.33公顷,高温蔬菜大棚1500个。全
镇现有工业企业958处, 银星面粉厂、精密铸造股份公司、烘干窑厂已形成该镇的龙
头企业,机械精密铸造产品已占据德州市场,并远销省内外其他县市;全镇有各类商
贸市场7个,从业人员达500余人。全镇科技教育网络健全,科技推广应用率较高,有
中、 高级技术人员279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持续列全县前茅。边
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德宁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镇63个行政村,650 0户,
25831人, 总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3066.67公顷。199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3.5亿元,财政收入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8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
县前列,是德州市百强乡镇之一。粮食总产量达2000万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畜牧、
蔬菜、 水产、林果是本镇的四大主导产业。林网覆盖面积达到1.3万亩,水产及两荒
开发333.33公顷, 发展蔬菜大棚1100个, 养殖小区6处, 养殖大户1000多个。曾获
“全省畜牧业强乡镇”荣誉称号。1997年在全省农业普查中获“省第一次农业普查先
进单位”。该镇拥有镇办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1295家,形成了机械加工、毛毯加工、
食品加工、 建材、屠宰加工等20多个行业,年产值达2.3亿元,被市、县评为“个体
私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有中心卫生院一处,村级卫生所78个。全镇计划生育率达
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被县委、县府评为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
单位,荣获全县计划生育二等奖。
【人口】 1998年,总人口为5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非农业人口6.06
万人。 人口出生率10.15‰,死亡率5.10‰,自然增长率5.0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436.8人, 男27.43万人,女25.63万人,男女性别比107∶100,城市流动人口1412
人。
【民族】有汉、回、蒙、藏、苗、壮、满、朝鲜、白、土家、俄罗斯、布郎、达
斡尔、鄂伦春、羌、怒、高山、布依、傣、哈尼等29个民族,其中28个少数民族人口
总计17088人,占总人口0.03%。

自然条件
【地形】土地平坦,河流纵横,平均海拔18.5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西高东
低之势,高低最大差为11米。地貌有高、中、洼三种类型,分四个区域:漫滩高地占
全县总面积的24.4%;缓平坡地占总面积的19.9%;扇形高地占总面积的24.5%;背
河槽状洼地占总面积的31.5%。
【河流】境内河道均为地下河,属季节性河流。主要干流马颊河和德惠新河。流
域面积1277平方公里。两条干流都是西南东北流向,20条支流纵横交错,密布全县,
河道总长度497.7公里。 马颊河位于县境中部,是县内最主要的排灌河道,境内流经
长度79.8公里, 流域面积1095.25平方公里。德惠新河位于县境东南部,开挖于1968
年,境内流经长度19公里,流域面积181.37平方公里。
【土壤】全县土壤分潮土和盐土两大土类,其中潮土土类分布全县,有86.5万亩,
占可利用面积的93.12%, 潜水埋深一般1~3米,土壤耕层质地较好,淋渗作用强,
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盐土土类面积为9.5万亩,占总面积的6.3%。此类土主要成
分是氯化物和硫酸类,潜水埋深1.5至2.5米,水中含可渗性盐类。
【植被】地表植被多为农作物,人工栽培的用材林、农用林网、四旁树木和经济
林木及次生草木植物群落。全年造林面积0.02万顷,育苗面积0.01万公顷,全县木材
采伐量3158立方米。
【自然灾害】旱、涝、冰雹、干热风。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368年到1979年中,
出现旱情100次,平均6.1年一次,其中特旱年31次,平均20年一次,最短连旱三年。
出现涝情72次,平均8.5年一次,其中特涝年15次,重涝年23次。旱涝相加,平均2.8
年一次。干热风是影响小麦产量和春苗生长的主要灾害天气,受干热风危害的小麦,
春枯早熟,灌浆不足,产量大减。冰雹多发生在五六月间,带状分布,受害作物主要
是春苗和小麦,严重时造成春苗改茬重播,小麦减产或绝产。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为1213平方公里,其中实有耕地62000公顷;
园地4093.33公顷;林地2160公顷;牧草地61.35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620公顷;
交通用地2900公顷; 水域15020公顷;未利用土地7700公顷。水资源多年平均地面水
资源量为0.6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634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开采量为0.4亿立
方米),合计水资源量为1.251亿立方米。客水资源主要是引黄。地下浅层水单位降深
每小时出水量20~70立方米/小时, 水质硬度普遍软化,一般小于100毫克/升。氟化
物普遍超标。地下水埋深4.73~7.28米。

经济状况
【综述】 1998年,国内生产总产值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
业完成增加值11.8亿元, 增长11.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亿元,增长24.4%;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35亿元, 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
9.39%。 预算内财政支出1.19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比上
年增长62.8%。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4.69亿元。职工平均工资4130元,比上年增加33
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5元。1998年,全县金融存款余额为15.86亿元,比上年增加
2.31亿元,全年货币投放3.78亿元。全县承保额达17.69亿元,保费948万元,赔款总
额支出868万元。
【农业】 1998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3.51亿元。农、林、牧、渔业占总产值的比
重分别为55.5%、 0.5%、41.5%和2.5%。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棉花、油料等。199
8年, 全县有耕地6.3万公顷, 农作物面积7.79万公顷,棉花0.66万公顷,蔬菜面积
1.96万公顷。全县农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4.9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8651台,8.5
7万千瓦, 农用载重汽车472辆,农用三轮车9725辆,农用灌溉机械4.7万台,有效灌
溉面积4.96万公顷;全县水利工程实用工日351万个。化肥施用量(折纯) 3.23万吨。
全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有6个:冬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级) 、优质高档牛肉
示范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市级)、名优特水产品开
发区、蔬菜技术密集区。陵县是全国粮棉大县,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
秸秆养牛示范县。
种植业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万公顷, 复种指数为
172.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6613.33公顷,蔬菜面积1.96
万公顷。
林果业 1998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220公顷, 育苗面积133.33公顷,其中当年
育苗66.67公顷, 当年四旁植树6.5万株,全县木材采伐量3158立方米。总产值691万
元。
畜牧业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为:肉类66929吨,其中猪肉32312吨,牛
肉17172吨,羊肉4657吨;大牲畜年末存栏29.5万头,其中牛27.22万头,马0.19万匹,
驴1.88万头, 骡0.21万头; 猪年末存栏31.54万头, 出栏40.39万头; 羊年末存栏
35.44万只,出栏32.41万只;家禽年末存养量560.76万只;禽蛋44221吨。总产值5.6
亿元。
水产业 全县养殖水面0.21万公顷,总产量8100吨,比上年增长22.7%,总产值
3 392万元。
【工业】1998年全县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完成增加值2.81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6488万元;集体工业企业完成5587万
元; 外商投资经济完成144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1.58亿元。全县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为99.2%; 全年实现利税7766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3574元/人,下降
3.22%; 产品销售率94.71%;流动资产周转率1.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46%。工
业包括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行业,其中造纸、
化肥、化工、纺织等行业是陵县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机制纸、三元素复合肥、
化工染料、丙纶纤维、棉纱、面粉等。
骨干企业有:山东绿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肥料、化工、商贸流通、农化
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省化肥骨干企业。该集团以陵县绿源化工(集团)有
限公司为核心,以陵县氮肥厂、绿源肥料有限公司、绿源农化服务有限公司、顺发工
贸有限公司、 绿源运输公司、绿源宾馆为紧密层的企业。拥有总资产3.9亿元,占地
面积38公顷, 干部职工19201人,德州市重点骨干企业。年产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50
万吨,磷肥5万吨,硫酸10万吨,盐酸15万吨,合成氨3万吨,农用系列专用肥10万吨,
其中“农仙”牌硫酸钾复合肥获“莫斯科国际化工精品博览会金奖”。1998年实现销
售收入和实现利税达到了“双三” 目标,即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14%。绿源集团主导产品为硫酸钾复合肥,在国产同类产品中
产量居首位, 省技术监督局质量免检产品, 连年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山东宏祥化纤集团是1997年10月以德州丙纶厂为核心企业组
建的省级企业集团,是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配套项目,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丙纶综合
生产企业, 拥有丙纶短纤维、丙纶长丝、针刺无纺布、复合土工膜和塑料编织袋5条
生产线。其中丙纶短纤维生产线和针刺无纺布生产线系引进意大利、德国具有国际八
十年代末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复合土工膜生产线目前属于国内先进水平,产品
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98年度“国家级新产品”。新上的
6.6米非织造布生产线, 填补省市空白,是目前国内生产设备最先进的工艺装置,它
生产的产品幅宽大,可生产100~1000克/平方米、幅宽1~6.5米各类纤维、各种规格
的土工布。企业生产能力为年产丙纶短纤维4000吨,丙纶长丝400吨,针刺地毯500万
平方米,针刺土工布600万平方米,复合土工膜1000万平方米,塑料编织袋600万条,
地毯背胶1200吨。是国家经贸委首批在全国推荐的18家土工合成材料重点生产企业之
一,列全国土工布重点生产企业第10位。山东鲁光造纸集团(原山东省陵县造纸厂)始
建于1998年, 厂区占地面积420亩。现有干部职工9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6人。
企业总资产为11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7964万元。现有2台1760mm长网8缸纸机,4
台1575mm纸机, 4台1092mm纸机,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机制纸。年创利税300万元。主
要产品有:双胶纸、高档书写纸、精制胶印书刊纸、凸版纸、有光纸、包装纸、卫生
纸等近十个品种、二十多个规格。被省技术监督局授予“二级计量合格企业”及“凸
版印刷纸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并深受广大用户赞誉。
1997年,被国家轻工部批准为国家大型(二)企业。陵县信达染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是化工部定点企业,产品有染料、中间体、光气、荧光增白四大系列30多个品种,综
合生产能力2800吨, 其中,年产直接耐酸大红4BS600吨,对氧基乙酰苯胺200吨,猩
红酸400吨, 其质量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除在国内建立了15 0
个销售网点外,远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
地区。 1998年完成产值4232万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销售收入3010万元,比上
年增长3.1%;实现利税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3%。全年出口交货值达1712万元,
占销售收入的56.98%。 现公司拥有总资产5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700万元,占地
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2平方米,并拥有年产1200吨光气的能力。
【交通邮电】 1998年,全县公路里程达203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3.4万吨,客
运量19.5万人次。 邮电业务总量2673万元, 比上年增长11%。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
2.74万门,电话机装机总量为2.1万部。邮政函件74.02万件;报刊发行量2.74万份。
【商业贸易】 1998年,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9亿元。国有经济零售额0.66
亿元,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零售额5.85亿元。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1个。全县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998年,全县洽谈利用外资项目134项,合同
利用外资金额1.39亿元, 其中国内到位资金1.35亿元;国外到位资金116万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1749万美元。 有外商独资企业1家,三资企业19家,外商投资领域主要涉
及棉纺、 地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企业3家,并出口创汇
100万美元。
【城建环保】城市自来水年供水量120万立方米。年用电量1.792亿千瓦时,其中
工业用电0.93亿千瓦时, 农业用电0.392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0.47亿千瓦时。城市
拥有出租汽车280辆,主要城市绿地面积65公顷,其中,公园1个,面积19公顷。
【旅游】旅游资源有神头古汉墓群、县文博苑、仙人湖、丁东水库、大宋家战斗
遗址和张西楼民俗旅游区等。
【土特产品】德州驴历史上陵县是德州驴的主要产区之一,德州驴体型高大,粗
壮结实,力气大,速度快,是宝贵的畜牧资源。德州西瓜陵县是德州西瓜的重要产地,
优质西瓜远近闻名。

文化事业
【科技】陵县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3个。有专业技术人员7641人。
【教育】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03处,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处;高级中学23处,
初级中学23处; 小学478处。在校生达8.63万人。教师4973人。1998年考入各类大中
专院校的学生1013人, 其中:本科生164人,专科生221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
9%。
【文化艺术】全县各类文化活动场所6个,影剧院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
个, 馆藏图书5.4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2.53万卷。博物馆1个,藏品70件。文物机
构1个,藏品500余件。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处。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
【卫生】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5个,专业技术人员1223人。全县医院病床达560张。
【体育】 全县拥有各类体育场所156个,综合训练馆1个,半封闭灯光球场1处。
1998年共举办县级运动会6场次,当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为4.9万人。

著名人物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人(一说惠民人)。
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轶闻趣事颇多,《史记》、《汉书》
中均有详细记载。
薛登奎陵县薛庄人,清朝秀才,在武林中是河南“靳二爷”门人,此人有正义感
和民族气节,是德州一带有名的义和团首领。

名胜古迹
唐平原郡故城遗址 唐代平原郡故城,即现在的陵县城。当时郡城有三道城墙,外
墙约5丈,上宽约2丈,城周20里,为颜真卿作太守时所修。现尚有唐故城墙3段。
秦汉墓群位于神头镇西北2华里处, 现存38座,大者直径40米,高5~6米,小者
直径14~15米,高3~5米。分布于南北约2华里、东西约5华里的范围内。俗称72冢。
1978年,经省博物馆考察鉴定为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