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063&A=15&rec=12&run=13

建置区划
【境域】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东经116°10′~116°42′,北纬36°57′
~37°23′之间。东西最大横距47.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1公里。东与临邑、禹
城县交界,南与高唐县接壤,西与夏津、武城县相连,北与德州市、陵县为邻。总面
积1045平方公里。
【沿革】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名为平原邑。秦代以平原邑置平原县。汉高祖
六年(公元前201年) 置平原郡。东汉至南朝刘宋,平原郡、平原国相互易名多次,皆
以平原县城为太守或国相驻地。北齐天保二年(551年) 县城由张官店东迁来今地。隋
初至唐朝中期属德州,清初至清末属济南府。民国初期属济南府、济西道、德临道。
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1936年属山东省第四行政区。“七·七”事变后,属鲁西行
署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将铁路西抗日根据地组建为平原县,铁路以东,
先与禹城等县的一部分合组为平禹县,后成立平北县,前期属冀鲁边区,后期属山东
渤海区。1950年初,平北县并入平原县,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原恩县东部划
入平原县, 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78年7月德州地区更名行政公
署,平原县隶属,1994年4月,改称德州市后平原县隶属至今。
【区划】1998年辖6镇12乡。即平原镇、恩城镇、王凤楼镇、腰站镇、王杲铺镇、
张华镇,前曹乡、尹屯乡、林庄乡、苏集乡、劳动坊乡、王庙乡、十里铺乡、炉坊乡、
王打卦乡、三唐乡、坊子乡、张士府乡,行政村876个。
重点乡镇有:王凤楼镇位于平原县东北部,总面积76.6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
2.7万人, 5.5万亩耕地,是“045”省道和京福高速公路的汇合处。1998年,全镇完
成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 实现财政收入1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工业已形
成以造纸为主导产业,机械制造、建材、皮革、化工、印刷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化体
系。共有企业43处,从业人员5000多人,个体工商户1500多家。腰站镇位于平原县西
南,距县城27公里。105国道纵贯南北,平腰公路横穿东西。全镇耕地面积4.7万亩,
辖47个行政村, 总人口2.4万人。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17亿元,人均纯收入达
到2360元, 财政收入实现360万元。工业项目主要有皮革制品、淀粉、化肥、大豆蛋
白粉、面粉加工、胶合板、酿酒、砖瓦等。新建成的腰站经济开发保

护区, 有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私营企业56家。王杲铺镇地处平原县西北部,105国
道纵贯南北, 平武运河横穿全境。全镇辖52个自然村,3.4万人,5.4万亩耕地。199
8年财政收入5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形成果、菜、花三大主导产业。实现
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
【人口】 全县总人口437669人,密度为418人/平方公里,男女性别比例为105∶
100。 出生率为10.85‰,死亡率5.85‰,自然增长率为5.00‰。城市日流动人口约1
万人。
【民族】全县有少数民族25个。人数较多的为回族。少数民族总人口6500人,占
全县总人口数的1.5%。

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呈南窄北宽的扇形,系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地形南高北低,自西
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境内微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6种:河滩高地,面积为432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39.09%, 高程24~27米; 缓平坡地,面积45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1.55%, 高程21米左右;浅平洼地,面积4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高程1
8.6~18米; 背河槽状洼地,面积12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05%,高程18.6米
左右; 沙质河槽地,面积4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6%;沙丘地,面积为2.8平
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25%。
【河流】境内河流分属三个河系。主要河流有马颊河、德惠新河、新鬲津河 (笃
马河) 、洪沟河、赵王河、相家河、马减竖河等28条。新鬲津河境内长26.5公里,流
域面积181平方公里,客水流向由南向北。洪沟河境内长31.2公里,流域面积为168平
方公里, 客水流向由西南向东北。马颊河境内长41公里,流域面积为440平方公里,
客水流向由南向北。
【土壤】主要类型分为三种。一是潮土,面积占96%,分布于全县各乡镇,适宜
种植粮、棉、油、菜。二是盐土,面积占3.01%,分布于前曹乡东、尹屯乡西部、三
唐乡、炉坊西部,适宜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生产。三是风沙土,占0.25%,分布于
王杲铺、恩城镇、张士府乡,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带,天然植被除阔叶、走茎的多年生禾本科蒿草、蓼科、
毛莨科草甸外,其它基本消失。现大部分为林木和农作物组成的人工植被。林木覆盖
率为19.95%,农作物覆盖率为63%。
【自然灾害】旱、涝、雹、风为主要灾害,尤以旱涝灾危害较大。一般涝灾三、
五年一次,多发生于7月和8月。1998年平原县遭旱、涝、风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特别是发生在7月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涝灾, 受灾乡镇12个,受灾面积40万亩,其中重
灾乡镇7个,重灾村庄215个,重灾面积22万亩。房屋损坏倒塌正房1109间,城区屋内
积水1500多间,积水深度达1.1米,冲毁鱼塘水面866.67公顷,冲毁桥、涵、闸816座
(处),冲坏乡村公路3.01万米,致使学校停课46处,交通、通讯、电力中断48个小时,
县粮油直属库300万斤粮食因积水霉烂。总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总面积为10.47万公顷。其中耕地为6.12万公顷,园地
49 56.73公顷,林地1351公顷,牧草地7.9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8万公顷,交
通用地2922.73公顷, 水面1.1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03万公顷。水资源多年
平均径流深为32.3毫米,径流总量为338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388万立方米。浅层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089万立方米,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3477万立方米,人均占有
水资源量为313立方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79立方米。潘庄引黄总干贯穿该县,自
1 972年引黄复灌以来, 平均年引黄量为1.84亿立方米,最多年引黄量为3.61亿立方
米,保证了全县用水。生物资源有840多个品种,其中药材91种。动物资源有280多个
品种,其中药材20多种。

经济状况
【综述】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7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3%,第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3亿元、5.87亿元、5.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分别占4 8
%、26%和26%。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为5.7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1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为3亿元。地方
财政收入1.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 财政支出1.16亿元。 储蓄存款余额总计1
5.3亿元,累计信贷放款为16.88亿元。人均纯收入2310元,比上年增加297元。
【农业】 1998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22.68亿元。全县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截
止1998年底,全县拥有果园4666.67公顷,蔬菜1.01万公顷,棉花4733.34公顷,其它
油料、小杂粮作物34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8.2亿斤,棉花总产5.3万担。农业产业内
部结构,已形成良种、畜牧养殖、蔬菜、果品、水产养殖五大主导产业区。全县农机
总动力已达46.29万千瓦, 农机总值1.98亿元。农用拖拉机拥有量16791台,柴油机2
1386台,泰山-18拖拉机6328台,农用汽车650台,联合收割机60台,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工程开发机械41台,其他动力机械7429台,机引作业配套机具73046台(套) ,较好
地完善了农机供应、维修、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工程开发服务体系。
种植业 1998年粮食总产达8.2亿斤, 比上年增加1795万斤。播种小麦面积3.83
万公顷, 总产4.76亿斤,平均单产824斤。播种玉米3.19万公顷,总产3.44亿斤。棉
花总产5.3万担, 比上年增加4900担。瓜菜总面积达1.01公顷,总产90万吨,蔬菜大
棚5.2万个,当年新增大棚13541个,居全市首位。
林果业 全县宜林面积1.34万公顷,造林绿化总覆盖面积为2.09万公顷,林木覆
盖率为19.95%。林场1个,540公顷,果园7.3万亩。主要林木品种有八里庄杨、毛白
杨、旱柳、刺槐、榆树;果树有新红星、红富士、辽伏、金帅等;梨有鸭梨、胎黄;
桃有上海水蜜、雨花露;葡萄有巨峰。林果产量2.4亿斤,产值达1.4亿元。
畜牧业 全县畜禽存栏量分别达到:大牲畜31.85万头,其中黄牛为30.65万头,
猪存栏量为20.3万头,羊存栏为21万只,蛋鸡存养为1198万只。在规模养殖和生产基
地建设上, 坚持基地、小区、大户共同发展的方针,重点抓了牛存栏5~10头的饲养
大户120个,蛋鸡生产基地已发展到苏集、十里铺等9个乡镇。养猪业以平原镇10万头
猪、尹屯乡粮所千头猪场、腰站镇丽华猪场为基地,带动了恩城、寇坊、苏集、王杲
铺、 坊子等乡镇的规模养殖。全县已有100头以上的养猪场48处,养羊业的规模养殖
建有平原镇、寇坊乡、畜牧局东农场等小尾寒羊示范饲养场。肉类总产量为5.07万吨,
禽蛋产量为9.2万吨, 奶产量为160吨,畜牧业产值达9.22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
2%,畜牧业人均纯收入790元。
水产业 1998年,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133.33公顷,养殖产量4500吨,实现产值
33 00万元;全县植藕苇1666.67公顷,产值1200万元。总计水产生产总值达4500万元。
生产船135只, 生产网具850盘,兼业人员5500人,专业劳力500人。近因资源缺乏,
捕捞业产量连年下降,1998年为218吨,产值140万元。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鲫、鲢、
鳙、鲶、草、黑、黄鳝、甲鱼等。
【工业】工业主要有轻工、纺织、化工、机械、医药、建材、造纸和食品加工等
行业。 1998年县属及以上独立核算的企业34个, 重点乡镇企业10个。县属企业职工
1.05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7.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利税11271万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2.3%、14.9%。其中县属工业产值、利税、利润、销售
收入四项指标的绝对数均列全市前四位。全年县乡工业上缴税金4857万元,占全县财
政收入的47.7%。
骨干企业有:青岛啤酒(平原) 有限公司有职工707人,于1998年7月1日正式加入
青岛啤酒集团, 年产啤酒5万吨,拥有总资产9169万元,其中流动资金1000万元,是
独立从事啤酒生产经营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青岛啤酒系列产品“阿伯特”、“三九
雪” 两个品牌6个品种,产品行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山东照东方
纸业集团有限公司集造纸、印刷、餐盒制作、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全
国大型一档企业, 1998年5月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现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有职工
1600人,总资产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08亿元),年创产值1.8亿元,利税3000多万
元。主要生产胶印书刊纸、有光纸、书写纸、单胶纸、双胶纸等各类印刷及办公用纸
和中高档卫生纸,年造纸能力4万吨,产品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纸制餐盒是国
内领先“绿色产品”,现有生产线一条,是纸制餐饮具替代塑料餐饮具的理想品。德
州沪平永发造纸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12.6万平方米,现有员
工980人。 建有5条生产流水线,固定资产7000万元,资产总额1.2亿元,年设计生产
能力5万吨。 主导产品有高强瓦楞原纸、轻涂胶印纸、胶版印刷纸和静电复印纸。19
98年7月,被评选为“中国专利山东省明星企业”。
【交通邮电】津浦铁路和京宁高速公路经县城纵贯南北,境内铁路车站两个,境
内有济德公路、临武公路,北京至珠海公路等国道和省道。全县现有各等级沥青油路
197.9公里。其中干线为130.4公里,县道(县乡公路)为67.5公里,乡村路为300公里。
油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8公里。 现有5个乡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现有各类
客货营运车辆3076辆(台) 。客运车辆计166辆。货运车辆计2910辆(台),其中货运汽
车为673辆, 农用六轮为345辆、四轮为394辆、三轮为548辆,大型拖拉机为256台,
小型拖拉机为694台。 1998年,全县的各类营运车辆共完成客运量52万人次,客运周
转量1500万人公里;共完成货物运输量95.3万吨,货物周转量8096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 1998年村庄通邮率达100%,现有县内邮路3条,长278公里,投
递段40条,长1764公里,农村支局(所) 18处,县城邮政所4处。市话交换机容量1022
4门, 农话交换机容量12800门,农话杆路总长980公里,市话放号2309部,农话放号
4335部,移动电话2015部,无线寻呼1404部。年邮政、电信业务量达2351万元。
【商业贸易】国合商业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1998年共完成购进7.63亿元,销售
8.37亿元。投资1100多万元扩建了6个商厦、服务网点,新建面积达1.5万平方米。粮
食系统现有23个独立核算企业,18个粮油管理所,固定资产总额为6000余万元,占地
面积为450300平方米, 粮油储存能力达一亿公斤,年均经营粮油2亿公斤以上,年实
现利税300余万元。 1998年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3320万斤,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
余粮1.32亿斤, 全年完成购进额1.26亿元,占年计划的105%,实现销售收入1.31亿
元, 占年度计划的104%;全年粮办工业完成产量37464吨,完成产值2756万元。199
8年对外贸易出口品种达220个,产品销往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
值达4667万美元。 其中出口产品供货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自营出口430
万美元,增长45.4%,实际利用外资335万美元,增长37.6%。
【城建环保】 1984年首次进行县城总体规划,1985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对规划
作了批复。 1992年4月对原规划进行了修订。县城总体布局:完善东部,紧凑建设,
适当发展西部, 县城用地主要依托旧城向南发展。1998年5月,德州市政府已批准新
的建设规划: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南发展为主,适当发展东西部,结构形式为组团
式,形成“三区、二轴、一个中心”的结构模式。按照规划,199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7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立交东西路、新华路南北段、文化路、滨河东路南段等,
累计改造道路9.8万平方米, 拆迁单位、住户650多户,拆迁面积达8.7万平方米,城
区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新建大型上跨式公铁立交桥1座,铺设排水主干管1万多米,
供水主管线4000多米, 供热管线2万多米,城区已基本实现统一供热。住宅小区建设
施工现场已全部完成。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宣传贯彻环保法规,增强全民环保意
识,采取强有力措施关停了5家小造纸厂、7家电镀、毛皮等污染严重的小厂。平原造
纸厂投资183万元, 采用国家最新专利技术对造纸污水进行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废水
污染问题并已通过省级验收。德州沪平永发造纸有限公司和照东方纸业集团也分别投
资500万元和2100万元用于污染治理, 均取得良好效果。按“三同时”要求,执行率
为98%。1998年淘汰供热锅炉53台,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使烟尘排放量减少
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
【土特产品】柽柳条又名西河柳,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基本遍及马颊河以东
12个乡镇,大部分用于条编。杞柳条俗称绵柳、簸箕柳,产地主要为城西王打卦、恩
城一带,主要用于编簸箕、簸箩、箢子等生活用具。恩城签子馍馍起源于清末,制作
讲究、工艺程序要求严格、成品具有光亮、白润、柔韧、对弯不折、香甜可口等特点。
龙克保健食品随着德州黑驴、鲁北黄牛、养鸽业的蓬勃发展,开发了鸡、鸽、驴、牛
四大系列十二个品种的保健食品。龙克驴八锦,采用驴心、驴肝、驴肚、驴肠、驴舌、
驴耳、驴蹄筋、金钱肉等精制而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徐
州、长沙及省内各地。

文化事业
【科技】各乡镇都设有农技站。全县有18个科技工作委员会,各企事业单位,工
厂都建有科研机构和科技小组。 876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科协分会。乡镇成立各种专业
技术协会、研究会达930多个,县直成立了14个学会,3个厂科协,全县发展科协会员
2万多人。 自1979年以来, 共获得国家、 省、部、市级科技成果40多项。1998年,
“聚酯薄膜无纺布复合绝缘材料开发”获省“星火科技”三等奖,“盐酸酚苄明合成
工艺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省科委授予“山东省星火科技人才培训先进集体”
称号。
【教育】 1998年,全县有小学91处,教学点249个,任教教师2615人,其中民办
教师1063人,在校学生52074人;有普通中学23处,任教教师1603人,其中民办113人,
在校学生20888人;职业中学1处,教职工146人,任教教师93人,在校学生649人;进
修学校1处,教职工56人,任教教师36人,在校学生319人。1998年大中专录取人数分
别为: 本科177人,大专196人,电大70人,大中专84人,小中专336人,民师72人。
全县有幼儿园(班) 310个,村办园率68.5%,3~6周岁幼儿在园总数为6543人,入园
率为81.2%,学前一年入园率84.2%。全县有幼儿教师454人,有318人取得了德州市
幼儿教师任职资格证, 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为56.64%。县实验幼儿园被省教委命名
为“省级实验幼儿园”。全县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办学面已达100%,其中有9所学校
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占乡镇成教中心校总数的50%。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在
原有140所“四室一队” 农民文化技校的基础上,1998年增加了38所,省级规范化村
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率已达到20%。 1998年全县成人中专共招收学员236人,举
办“三字一话” 培训班3期450人参加了培训。 共组织扫盲及扫盲后巩固提高培训班
132个,全县青壮年脱盲率和脱盲人员巩固率分别达到99.78%和99.67%。
【文化艺术】有文化艺术中心1处、图书馆1处、各乡镇文化站18处、电影管理站
18处及电影放映公司1处。1998年文化系统在编干部职工8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
人,中级馆员14人。文化艺术中心建于1997年,由原文化馆和人民剧场合并组成,设
文化艺术部、经营管理部、办公室三个部门。图书馆,设借阅、采编、阅览、文物、
字画装裱等组。乡镇建有图书站3个,村图书室103个,县直单位图书室18个,学校图
书室8个。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人员43名,全县在册放映单位34个。还有县影剧
院1处,乡镇影剧院3处。全县有文艺创作骨干46人。近十年来,共出版发表小说、戏
剧、诗歌、纪实文学、散文、小品等作品186篇(部) ,摄影在省市以上展览中展出作
品518幅。 民间文艺,平原县自古就有历史传统特色的闹元宵活动,有高跷、旱船、
秧歌舞、扇子舞、跑驴、花鼓、老汉推车、狮子、龙灯、武术、腰鼓表演、大鼓合擂、
牛斗虎等21种民间文艺形式。 广播电视事业,1998年建成168米高的广播电视综合发
射塔及面积1000平方米的机房楼, 利用MMDS微波发射机传送有线电视信号,200 0多
户农民已经收看到10套有线电视节目。投资40多万元更新了电视编辑、摄像设备,共
录制广播新闻180期, 801条, 专题节目210栏,文艺节目110期。录制播出电视新闻
188期共1602条, 录制专题片54期。 中央电视台用稿4件, 有3条电视新闻分别获得
1998年度优秀新闻二、 三等奖。新闻报道在省以上新闻单位用稿496篇。其中,中央
和国家级46篇,省级450篇。1994年《平原县志》出版发行,1998年《平原年鉴》 (1
985~1995)出版发行。
【卫生】1998年,全县有医疗保健机构23个,县级医院2处,县分院2处,乡镇卫
生院16处,农村卫生室598个。共有病床741张。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049人。其中,
中医师82人、西医师331人、护师167人、中药师39人、西药师60人、技师65人、护士
39人。 获得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304人。其中,主治中医师43人,主治西医师
115人, 主管护师66人。县级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CT、300毫安和500毫安的X光机、B
超。 县级医院已开通“120”急救专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并已广泛开展普外、胸
外、颅脑外科等手术以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全县疫病防治,传染病总发病
率降为4.86‰。 县妇幼保健站共有4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妇幼保
健站设有妇保科、 儿保科等科室,每年普查普治妇女病2.6万余人,科学接生率达60
%,新法接生率达100%。
【体育】有田径场93个、篮球场7个、乒乓球室32个、门球场5个,建有体校1处,
在校学生187人,全县体育教师141人。全县运动代表队59个,其中田径队23个,篮球
队31个, 摔跤队2个, 举重、 武术、柔道队各1个。传统体育项目有篮球、田径。1
997年以来, 在全国、省田径、摔跤、举重、划船、跳高等项目比赛中,获前三名的
共28人次。自1992年以来共向各类体育院校输送人才211人。

重大事件
义和团平原起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 9月,苏集乡杠子李庄的义和团,清
算了依仗教会势力作恶的洋教徒李金榜。 李金榜以“抢案”报官。平原知县蒋楷捕6
名团民下狱。团民派人请义和团领袖朱红灯救援。朱红灯率平原、长清、高唐、茌平
的义和团汇集于杠子李庄,举行武装起义。10月11日在杠子李庄击溃了蒋楷率领的官
兵和捕役。10月18日又在森罗殿与济南府的步、骑兵进行了激战。
八路军打李俊兰(李胖子) 1938年春,李俊兰、张栋臣(张八)等,率伪匪2000多
人,盘踞在平原、高唐、夏津、恩城4县交界地区的10余个村庄,严重危害抗日活动。
6月上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领的路东纵队(包括以陈锡联为团长的769团、韩先楚
为团长的689团、第五支队)和津浦支队,在攻克平原境内柳庄、黄庄、大白等土围子
的同时,痛击了高唐东北部的伪匪。李、张率残部远逃,其他伪杂队伍成了惊弓之鸟。
从此,打开了小鲁西北(四专区)的抗战局面。当月,在夏津成立了以张承先为书记的
鲁西北特委和特委直接领导的冀鲁支队。
腊月十二大“扫荡” 1943年1月17日(阴历腊月十二) ,日、伪军将冀鲁边区二
分区三地区队和独立二营等部队,包围在平原县张士府乡的胡窑以北,激战半天,部
队指战员近300名壮烈牺牲, 日、伪也付出相当代价。经此事件,抗日根据地平北、
禹北又合并为平禹县。

著名人物
李长水(1848~1907)平原县苏集乡后杠子李庄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协助
朱红灯举行杠子李庄起义,曾数败官兵。失败后出走东北,1907年病故。
管辂(209~256)字公明,平原城西南管庄(今炉坊乡周家寨村西)人。精通《周易》
和占卜,对“易经”、“易传”有很深的造诣,能深通其理,并运用自如,在《三国
志·管辂传》和《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都有占筮奇缘的传说。管辂一生注释《周易》
的著作共20卷,还著有《占箕书》一卷,《五行杂卜经》十卷和《鸟情逆占》一卷。
为后世占卜人所崇拜。
董元度(1712~1787)字曲江,别号寄庐,平原县董路口村人。清乾隆年间的著名
诗人。秉承家学,自年少便以春柳诗擅长。乾隆十二年(1747年) 科举人,与其父(董
思凝) 皆因作诗而声满京国。乾隆十七年(1752年)科进士,入词馆(翰林院),不久,
外任江西定远县知县。一年后改任山东东昌府(治所在今聊城市)教授,任教10年,精
心攻读诗文,诗名大扬。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
赵文德(1913~1961)化名赵克强。腰站镇黄庄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6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平原县动委会锄奸部部长、冀鲁豫六分区武委会副主任、贵阳市市
长和市委书记处书记。1961年病逝。
赵明德(1924~1976) 腰站镇黄庄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中共平原县委副书记、《中原日报》主编、《江西日报》总编等职。1976年
1月病逝。

名胜古迹
千佛塔位于平原县以北5里,塔身为八梭柱形,四面有窗,全高26米,青砖砌壁,
共七级。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
文昌阁位于恩城镇县立第二中学院内,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清康熙
三十五年(1696年)、六十年(1721年)曾两次修葺,至今尚保存完整。
森罗殿位于平原城西南9公里, 现炉坊乡大芝坊村东。相传建于唐代,清康熙、
光绪年间两次重建。前殿圆柱廊厦,翘檐飞角,额匾“森罗宝殿”。殿内鬼像狰狞,
形态骇人。后殿建型与前殿相似,额匾“森罗大帝”,署为睿亲王手书。殿内供奉森
罗大帝,牛头马面,判官小鬼分列旁侧,俨然一座阴森可怖的阴曹衙门。殿外东西两
廊绘有壁画。建国后改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