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府关于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优争先”活动的意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9&rec=6&run=13

(2009年2月10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新
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上台阶、统筹发展求突破、和谐发展上
水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优争先”(以下简称
“三创”)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三创”活动的重大意义
创业创新创优是富民之本、发展之基、和谐之源。“创业富民”,就是一切以发展
为上、以富民为根本,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各级干部创事业,
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创新强市”,就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思想
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创优争先”,就
是以服务发展为核心、以争创一流为目标,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为
企业搞服务,努力创造一流发展环境、干出一流工作业绩。首先,开展“三创”活动是
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实现保增长目标的迫切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以
“三创”为总抓手,调动全市上下抓投入、上项目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并引
导各级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保增长、促发展
的强大合力。其次,开展“三创”活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
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市经济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的问题,需要以“三创”为平台,既要
加快发展步伐、壮大经济规模,更要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层次;既要坚定不移地实
施骨干带动战略,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发展,更要全力推动全民创业,
靠“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支撑发展;既要高度重视激发内力,鼓励和支持当地企业发
展壮大,更要创优发展环境,广泛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其三,
开展“三创”活动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省委、省政
府确定我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我市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高位平台、
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开展“三创”活动,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破除城乡二
元体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就是以城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区域实力增强,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其四,开展“三创”活动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根本之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就是群众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根本权益得到保
障。开展“三创”活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靠创业带动就业,靠发展保障和改善民
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三创”活动的重大意义,
大兴创业创新创优之风,放手让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将开展“三创”活动与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抓投入保增长、抓招商增后劲、抓调整促提升;与统筹城
乡发展改革结合起来,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与改善民
生结合起来,努力听民声、解民忧、维民权,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
起来,夯实维稳基础,创新维稳工作机制,确保一方和谐稳定;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
来,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为尽快在全市掀起“三创”活动高潮,市委、市政府确定,2009年为“全民创业年”
“改革创新年”“作风建设年”。各级各部门要将其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
重要平台,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总抓手。同时,要把“三创”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以“三创”活动的效果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效,实现
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
二、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迅速掀起创业富民热潮
紧紧围绕“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着力在七个方面求突破,即在项目建设上求突
破,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和项目推进;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着力引进一批支撑带动力强
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发展民营上求突破,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龙头企业
培育上求突破,鼓励现有骨干企业抓技改、上项目,迅速做大做强;在服务业发展上求
突破,加快雪野旅游区、齐鲁钢铁物流园、姜蒜产业区等重点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在
优化环境上求突破,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降低创业门槛,提高服务效率;
在保障民生上求突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十大民生保障体系。通过努力,实
现企业发展“十百千”目标,即新增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 10家,达到 70家;新增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 100家, 达到 460家;新增私营企业 1500家,达到 1万家。同时,新发
展个体工商户 1万家,达到 3万家;新增就业岗位 2万个,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5
万人,初步形成创业活跃、就业充分的良好局面。
1.弘扬创业精神。创办“全民创业论坛”,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和各类学
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社会风尚,尊重群
众的自主探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的个性发展,使敢创业、谋创业、善创
业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2.培育创业主体。鼓励全民创业,重点发挥农民群众、企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
转业退伍军人和在外打工返乡人员等创业主体作用,推动农民向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
板转化、个体工商户向企业家转型。特别要开展“百村结对、万家创业”活动,在抓好
基层党组织“城乡牵手共建”,做好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 100个村结对帮扶的
基础上,再选择 1万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农村家庭进行重点帮扶。鼓励企业“二次创业”,
全力服务扶持莱钢、泰钢、九羊、泰丰等骨干企业上项目、搞技改、快提升,促其进一
步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年内重点抓好 100
家投资大户、100家纳税大户、50家科技型企业、50家外向型企业,提高创业发展水平。
推动招商引资创业,启动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产业领域,瞄准“中字
号” 大企业、民营强企和“大院大所”,着力招大引强,尽快在引进国内100强企业和
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增强创业发展活力。
3.搭建创业平台。搭建创业基地平台,加快“三大产业板块”“四个功能区”建设,
完善功能,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搭建创业融资平台,深入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银企合作”等活动,完善担保体系,探索联保贷款等形式,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发展镇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加大对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年内发展 3家
担保公司、 3家小额贷款公司。搭建创业项目平台,抓好全民创业项目的搜集、筛选和
规划,定期发布创业指导项目,为城乡居民创业提供服务。
4.拓宽创业空间。积极探索促进全民创业的有效途径。工业“龙头”推动一批,依
托莱钢、泰钢等龙头企业,抓好产业配套延伸,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钢铁物流等产业,
培植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的钢铁加工专业村、专业镇。农业基地带动一批,依托姜蒜产
业板块建设,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姜蒜储藏加工运销,不断提高现
代农业发展水平。三产服务业拓展一批,依托雪野旅游区、齐鲁钢铁物流园等龙头,加
快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贸易城;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开展月月“汽车展”“美食节”等活动,不断拓展三产发
展领域。文化产业兴办一批,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进一批文化产业大项目,扶持
引导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年内兴办“文化产业一条街”。
5.抓好创业培训。大规模开展企业家和劳动力培训,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农
民素质培训工程”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程”。年内组织10名高层企业家到国外培
训、 100名优秀企业家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1000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市内培训;培
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4800人。
6.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投资
领域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无障碍进入。加大创业扶持,制定落实税收优惠、收费减免、
融资扶助、要素配置、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做到本地和外来一个样、民营和国有
一个样、 内资和外资一个样。压减审批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压减10%以上,减少办事环
节, 降低办事成本。清理收费项目,年内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
业负担。通过努力,使我市成为全省创业门槛最低、收费项目最少、审批时间最短、服
务效率最高的城市。
三、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加快创新强市步伐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平台,抓住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加大改
革创新力度。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
各项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培植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典型;结构调整迈出新步
伐,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其
他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都有新进展,初步形成城乡统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体制机
制全面创新的格局。
1.推进思想观念创新。深入开展“创新观念大宣传”“创新观念大征集”“创新观
念大评比”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发展的理念、市场的理念、开放的理
念。特别是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做到“凡是能交给市场办的事,政府决不包
揽;凡是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行政手段;凡是花钱能直接办的事,决不拿
钱养人去办”。
2.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积极做好“新、特、优”文章,着力优化经济结
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雪野
旅游区、齐鲁钢铁物流园、姜蒜产业区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非钢产业,重点发展粉末冶金、
不锈钢、板材等钢铁原材料加工和以汽车配件、成套设备等为重点的钢铁产品精深加工,
以高档面料、品牌服装等为重点的纺织业,以姜蒜、黑猪等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力
争年内非钢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依托高新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示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年内重点抓好100家企业和100家知名高校院所的科技
合作,新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
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
管理服务等“六个一体化”。继续探索促进工业向园区、土地向规模经营、人口向城镇
等“三个集中”。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农村经营方式、投融资体制、
公共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力争年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
突破,培育一批特点鲜明、措施配套、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推广
价值的典型。
4.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
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事改企、企改制,全面推向市场;
对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编制定员不定人、经费定额不定薪”的原则,大力推行全员
合同制、人员聘用制,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社会化运作,深
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推行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年内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
5.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听民声、解民忧、维民权的新途径、新方法。
在继续办好市长、区长、乡镇长“三长”公开电话和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报纸“新
闻热线”、网站“政府在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问政于民、还权于民、造福于民的新
做法,使群众诉求得到快捷反映、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住房、养老、
医疗、就业、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逐步建立民生财政增长
机制。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贯穿于决策、指挥、组织、监督全过程,探索建立保障
群众权益的预防、联动、监督等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和解决侵害群众权益问题。
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推动工作上水平
引导各级各部门以服务发展为己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努力实现服务有新举措、素质有新提高、工作有新亮点,群众对服务环境满意率不断提
高。
1.创造一流发展环境。要加快精品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莱
芜建设得有特色、有活力、有吸引力,营造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环境;要加大市场秩
序整顿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干扰施工秩序、破坏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诈标串标
等行为,营造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莱芜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
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构
建一个政府重诚信、市民讲文明、市场秩序井然、社会治安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最具
有竞争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
2.提供一流服务。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规范
执法行为,努力把莱芜打造成为服务环境最优的城市。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完善市、区、镇、村四级代理服务体系,做到城乡居民和一切外来创业人员只跑一趟路、
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成事。加强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真正做到授权到位、
监管到位、一站办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扰乱企业经营
的行为,加大明察暗访、曝光查处力度。结合行风评议,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
加大行风评议结果的运用和奖惩力度。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把
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情况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机关服
务水平,切实解决“中梗阻”等问题。
3.建设一流队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力度。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下派锻炼等形式,着力提高
各级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家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
和开拓能力的新型企业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
内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一批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具
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骨干,不断增强高素质人才对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支撑能力。
要创新人才引进、 使用的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做到
“用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
4.培养一流作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党性、优作风、作表率、促发展”主
题教育活动,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各级干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
实担负起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责任。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为基层多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搞好服务。发扬勇争一流的精神,定一流目
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在全市开展“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力争各
区、各重点园区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前移,各行业、各领域都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叫
得响的工作品牌,推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上水平。
五、切实加强对“三创”活动的组织领导
1.健全领导体系。市里成立“三创”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
协调工作,特别是抓好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建立市领导联系分管部门责任制,推动
分管部门、单位“三创”活动开展。
2.加强舆论宣传。宣传部门要研究制定“三创”活
动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集中宣传“三创”活动新
动态、新举措、新业绩;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树立莱芜“创业环境最优、创新活力
最强、创优服务最佳”的良好形象。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继
续抓好“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表彰,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典型,营造“三创”活动
的浓厚氛围。
3.制定政策措施。市级领导分工负责,组织各级各部门对照“三创”活动
要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落实。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财税、工商、金融、
国土、电力、建设、教育、卫生、劳动等部门参与,制定服务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在
市场准入等方面降低门槛、放宽限制,在税收、收费、融资、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在就医、就学、养老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经贸委、外经贸局、
招商局、民营办、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参与,建立全民创业项目库,做好项目筛选、论
证、推介工作,指导全民创业;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劳动保障局、财政局、经贸委、
民营办、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参与,制定推动创业培训的意见;由市纪检监察部门牵
头,政法、监察等部门参与,制定治理“三乱”、优化服务环境的意见。同时,发展改
革委围绕项目推进落实、经贸委围绕为企业排忧解难、科技局围绕推动科技创新、民营
办围绕中小企业发展、招商局围绕招大引强,都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4. 强化督查考核。 把“三创”活动主要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建立
“三创” 活动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活动的推进和落实力度。定期召开
“三创”活动进展情况汇报会,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市
里派出督查组,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三创”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根据年
终考核情况,对工作实绩突出的授予“三创”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调动各级创业创新创
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本意见要求,选准各自活动载体,制定具体
工作方案,确保活动落实。(此件公开发布)(莱发〔2009〕3号)

责任编校 刘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