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9&rec=49&run=13

【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宣传教育。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全市党委(党组) 中心组学习的意见》《2009 年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安
排意见》,制定中心组专题讲座计划,先后邀请翟鲁宁、洪振宁、孔健等高层次专家、学者
来莱芜作专题报告, 组织观看姚景源等专家报告录像,编印《2009 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读书会学习材料》,切实做好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服务工作。理论宣传普及。加强《莱芜
日报》理论版、《莱芜社会科学》“莱芜理论在线”等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莱芜社会科学》
刊登理论文章近百篇, “莱芜理论在线”先后播发200 多篇70 多万字的理论文章和视频讲
稿,为广大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搭建了新平台。市委宣传部被评为全省社科普及优秀组织奖。
调查研究。围绕“创新宣传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
体制改革、文明城市创建等课题进行调研,《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大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水平》《挖掘优势、打造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等文章在《山东宣传
工作》上刊登。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三创’活动”征文活动,共收
到99个单位的征文218 篇,形成了一大批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评
为全省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市内宣传务实鼓劲。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
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精心策划,组织了深入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关停小火电、侠文化节等战役性宣传活动20 多次,组织市级领导活动
等时政报道700多次。 深入解读国内外经济形势,宣传各级保增长、促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
署和各级各企业攻坚破难、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保增长、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三创”活动宣传。在市内主要新闻媒体统一开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扎实开展‘三创’活动”专栏。11 月后,又开设“学习先模
人物,深化‘三创’活动”专栏,通过评论、消息、动态、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开展
全面集中报道,充分反映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三创”活动的新进展、
新成效。共推出“三创”活动报道3000 余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精心组织建国60 周
年主题宣传活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市内主要新闻媒体推出了“国庆六十周年”特刊、
专栏, 制作国庆特别节目,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 年来莱芜市取得的辉煌成就。《莱芜
老乡》特别节目——《战地黄花分外香》播出之后,在全市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航空体育节宣传。在北京成功举办航空体育节新闻发布会,创造性地与省电视台合作,精心
组织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山东卫视、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现场直播开幕式,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 当晚播发了新闻。 12 月20 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了航空节开幕式集锦。
《莱芜日报》《鲁中晨刊》发文字稿632 篇、图片390 幅,特刊专版190 个,市电台、市电
视台、赢周刊发稿323篇,市电视台循环播放开闭幕式78 次,播发开幕式、热气球喷火巡游
游动字幕3000 次。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刊播文字和图片报道80 余篇,新闻网页3.5 万多条。
市委宣传部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2 名同志记个人三等功,5 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
人。同时,认真做好十一运莱芜赛区的宣传工作,市委宣传部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市
委宣传部、莱芜日报社、市广电局获赠国家体育总局女子排球管理中心颁发的锦旗,9 个单
位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市广电局被省委、省
政府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网络管理和使用。制定《莱芜市突发
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实施方案》《重点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了整治互联网
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整顿网上新闻宣传活动,开展网上重大主题集中报道活动15 次,在市
内主要网站上挂了莱芜博客《小城大爱》 ,向省委外宣办申办“莱芜传媒网”,实施24 小
时网上舆情监管, 整顿市内网站6 个,处理10 余起舆情战役,组织网络评论员撰写主题贴
文1260 余篇,确保了网上主流舆论环境。7 月21 日,在全省互联网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
作了典型发言,市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被评为“全省网络宣传先进单位”。对上、对外宣传。
共在省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发稿906 件, 在外宣媒体上发稿60 余件。 其中, 《求是》杂志
(第15 期)发表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署名文章《全域统筹,一体发展》,
《人民日报》(3 月5 日)一版刊发了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专访,《光明日报》头条刊
发了莱芜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重头报道。《大众日报》刊发莱芜头版头条稿4 篇,省电视台
新闻联播播发莱芜头条和提要稿50 多篇, 《中国商贸》《红旗画刊》《大众日报》刊发了
莱芜专题专版。同时,加强新闻媒体合作,《莱芜日报》参加了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
《鲁中晨刊》参加了齐鲁报业联盟,莱芜新闻网与济南舜网加强合作,共享新闻资源。莱芜
日报社两名记者分获“泰山新闻奖”提名奖和第三届“齐鲁金盾”记者奖。成功组织台湾媒
体参访团到莱芜参观考察, 20 多名台湾主流媒体记者对莱芜进行了采访。莱芜城市形象宣
传片《大爱之城》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制作了大型莱芜外宣画册《绿色钢城· 莱芜映像》、
魅力莱芜2008 全国摄影展获奖作品集、 招商引资宣传片《创业莱芜,合作共赢》、航空节
宣传片《起航》、航空节画册《相约莱芜,放飞梦想》,扩大了莱芜对外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典型宣传。积极参与全国“双百”人物和山东“一百”英
模人物评选活动,郭家安被评为全省“敬业奉献模范”和“山东省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
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并作为全省重大典型,大众日报社、山东卫视等全省十几家新闻媒
体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在济南成功举办郭家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
价和赞扬。评选表彰30 名“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莱芜建设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
和10 名莱芜市首届道德模范,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建国60 周年庆
祝活动。制定下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通知》,精心策划,周密组
织,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热潮。组织了群众性红歌演唱活动,近3 万名干部群众参与演唱,
18 支代表队2000 多名演员参加全市决赛,市地税局代表莱芜参加全省红歌演唱赛获得银奖,
市委宣传部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全市110 个文明行业、文明
单位、文明机关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对莱芜市国学经典诵
读活动经验作了介绍。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五老’讲‘五好’”宣讲,选择5 名政
治素质高、社会威望高、宣讲水平高的老同志组成“祖国在我心中”宣讲团,深入机关、农
村、 企业、 学校、社区进行宣讲,受到好评。开展国庆游园联欢、国庆招待会文艺演出、
“辉煌六十年”大型图片展、“放歌六十年”文学作品创作评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
富了群众节日生活。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在文化广场设计“国旗海洋”景观,营造了浓厚节日
氛围。加强莱东抗战纪念馆软、硬件建设,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德工
程”建设。制定下发实施意见,推动“四德工程”扎实深入开展;广泛征集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口号,“莱芜市公民道德四十则”在新浪网、大众网等媒体刊登。
思想作风教育。在全市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创业创新创优”大讨论,通过组织宣讲活动、
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主题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对照干部作风建设“十条要求”,
围绕6 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切实转变作风, 为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创办
“全民创业论坛” ,举办两次“全民创业座谈会”,邀请20 多名自主创业代表同人事、劳
动、 税收、国土、工商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选择11 名创业代表组成“全
民创业典型巡回报告团”在全市进行巡回报告,推动了思想解放,弘扬了创业精神,为推动
创业创新创优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修改完善《莱芜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年底,成立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和广播电视台,印发了《关于理顺全市电影管理
体制的实施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实现
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督导检查,12 月8 日,在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省新闻媒体对莱芜市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文化产
业发展。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制定《莱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草案)》,
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力度。山东雪野文化创意基地五大生态园区完成投资1.6 亿元,
九羊文化产业园完成投资近2 亿元。规划建设凤城文化市场,部分文化产业业户已经入驻。
在全市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中开展文化创业活动,合并精简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为文化
创业提供积极服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完成城市公共文化核心区建设规
划论证,启动“六馆一院”建设,开通图书馆网站和信息资源库,市图书馆、钢城区图书馆
顺利通过评审定级。在农村,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 个、农村文化大院400个、共
享工程规范化站点200个、 农家书屋162 个、农村电影放映11552 场次,全市90% 的行政村
实现了月均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争取资金60 余万元,为51 个庄户剧团和农村文艺表演队
伍统一配备了演艺音响设备;建立文化指导站,为基层培养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骨干190 名,
扶持发展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40余支,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3场,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
的广泛开展。加大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和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的推进力度,累计改造有
线电视用户12123 户,满足了群众需求。“三下乡”活动。扎实推进“科字号”文化下乡服
务“三农”工程,莱芜梆子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60 多场。在莱城区方下镇举办以“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 扎实开展‘三创’ 活动”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
2009 年,共赠送图书音像资料290 余万册(份),举办科技大集1500 余场,组织下乡医疗
队280 余支, 诊治农民26 万余人次,建立村级文体活动室800 多个,扶持建立医疗卫生室
600 多个,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 余次,培训农民60 余万人次,“三下乡”受益群众达到86
万余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莱芜梆子精品剧目演出、第二届职工文艺汇演暨
消夏文艺晚会、中国当代百杰书画名家精品展莱芜站作品展览、第三届“绿色钢城颂”群众
文艺创作表演大赛、第四届“工商银行杯”青少年才艺大赛以及春节期间灯展、民间艺术表
演赛、 焰火晚会、“放飞梦想——2010 新年音乐会”、普通话大赛、“乐乐欲试”飙歌争
霸赛等文化活动, 组织了2008 年度工作创新奖颁奖典礼,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莱芜梆子
剧团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委宣传部荣获“全省‘歌颂新中国、喜迎
全运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制定出台了评选德艺双
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意见,组织文艺家协会换届,开展市领导看望慰问老文艺工作者活动,
充分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莱芜梆子廉政剧目《儿行千里》被
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教育的重要内容,推
动“廉政文化创新工程” 的重要形式,在省直部门和全省17 市进行巡回演出32场,2 万多
名领导干部观看了演出, 受到一致好评。6 月29 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会,对《儿行
千里》剧组进行表彰。同时,推荐4 类、5 件作品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推荐4 类、
12 件作品参加全省“精品工程” 评选,莱芜梆子现代戏《儿行千里》等3 件作品获省精品
工程奖。莱芜梆子《汶水谣》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文化遗产保护。顺利通过全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普查验收, 全市申报15 个项目,有6 项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艺术馆荣获
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单位。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莱芜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普查重
点区域,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工作,市文物办被评为全省文物普查先进
单位。对外文化交流。官厂村农民艺术团编排的长勺鼓乐《一鼓作气》,参加第十一届全运
会开幕式表演。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汶水谣》在济南参加第九届齐鲁文化艺
术节展演。国庆期间,莱芜梆子3 名演员随全国政协组织的团队赴香港参加“中国梆子艺术
展演”,在展示莱芜梆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的同时宣传推介了莱芜。
(魏淑霞)

【统一战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一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为全市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2009 年, 引进莱芜市远宏经贸公司、西安天煜投资公司招商项目2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60 万元, 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二是完成市委部署的中心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贡献力量。做好“联镇包村”和“城乡牵手共建”工作。牵头组织市司法局、市工商银
行帮助“联镇包村”点——钢城区黄庄镇仙人桥村搞好村庄规划,建设了老年公寓、群众住
宅楼和美食街,加快生态农业荷花园项目建设,先后协调解决资金10 万元,减免有关费用6
万元。协调牛泉镇政府、莱新铁矿为“城乡牵手共建”单位莱城区牛泉镇西上庄村协调解决
资金28 万元, 修建了3 公里农田供水管道,硬化村内道路和1 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所
联系的民营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搞好服务。针对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市场需求萎缩等
不利因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在融资、技术攻关、争取
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三是做好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引导统一
战线成员为全市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在全市统战系统开展“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献一
策”活动,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及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创优争先等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多层次多渠道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提交调研报
告18 篇,提案、议案12 个,提出意见和建议30多条。民建莱芜支部帮助颜庄镇西港小学引
进的山东蓝翔技工学校30 万元捐款全部落实到位。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
作。深入开展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推荐1 名同志为全国优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候选人;3 名同志获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受到省委统战部、 省人事和劳动保障厅等10 个部门的隆重表彰。召开全市加强非公有制经
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意见》并由市委办公室转发,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
发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强化
对非公人士的教育培训, 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 次,培训民营企业家200 余人。有1名同志
获全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标兵荣誉称号。加强行业商会建设,成立全市塑机行业商会;指导
市烹饪餐饮商会成功举办莱芜市第一届棋山炒鸡大赛。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民企帮
村”工程。召开全市“民企帮村”经验交流会,5 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年内,全市有326 家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民企帮村” 工程,帮扶村庄238 个,带动当地农民增收9800 多万元。
开展光彩事业。 为山东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争取3000 万元光彩事业贷款指标;推荐泰
丰紧密纺技改项目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推荐1 名同志为“齐鲁光彩奖章”获得者人选;
推荐市工商联为“山东省光彩事业组织奖” 候选单位;推荐10 名民营企业家为省光彩事业
促进会理事人选。 2009 年, 全市有405 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光彩事业活动,投入资金6.5
亿元,实施光彩项目249 个,吸纳安排农村人口和下岗职工2.7 万人。党外干部工作。党外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先后3 次对全市党外干部情况调查摸底,对
党外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为选拔党外干部做好准备。做好党外
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党外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
动,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政治素质。做好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进一
步加大对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力度, 2009 年,新推荐提拔2 名县级党外干部,使配备党
外干部的政府工作部门比例达到14%,推动了全市党外干部工作开展。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积极筹备建立莱芜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调
查摸底工作。对全市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建立了20 名代表人士名单。
向省委统战部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推荐8 名理事人选。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工作
制度。建立健全了政治学习、情况通报、参政议政、考察调研、培养教育、工作服务6 项工
作制度,推动无党派人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队伍建设。积极协
助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做好反映情况、建言献策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对“圣母月”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预防“世界华文圣经学院”渗透
活动、禁止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新疆在莱维族人维稳等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充分发挥统
战部在全市民族宗教联席会议制度中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抵御境外宗教
渗透工作;对莱芜市寺观教堂建设情况及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全市民族
宗教工作基本情况;为解决宗教房产遗留问题,先后3 次召开市、区、乡三级协调会议,指
派专人负责,靠上做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联合市
民宗局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庆祝建国60 周年” 服务社会、共建和谐宗教演讲比赛活动,推
荐3 名宗教界代表人士赴省参加演讲比赛。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引导宗教界人
士和信教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对全市的海外华侨华人情况进行普查摸底,向省委统战部推荐
5 名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为百千工程人选。参加全省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研究班,加强与其他
地市海联会的联系,推动海外统战工作的开展。发挥海联会的作用,加强与港、澳、台和海
外侨胞、侨眷经常性联系,特别是加强与香港南安公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港澳有影响的十
几个社团和知名企业人士经常性联系,着力拓宽渠道,宣传、推介莱芜,促进了莱芜对外交
流与合作。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落实统战政策,照顾同盟
者利益”的专题调研活动;配合省委统战部做好县区统战工作的专题调研工作,系统总结莱
芜市各区统战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推荐1 个全省县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报送2 篇典型
材料。切实加强统战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全省统一战线学习贯彻十七大
精神”和“纪念建国60 周年”征文活动,努力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做好信息工作。
全年编发“统战工作简讯” 7 期,上报统战信息150期、180 余篇(条),中央统战部、省
委统战部和市委办公室采用30多篇(条),1 人获全市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桑立恒 刘 学)

【党校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统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校整体
工作再上新水平、新台阶。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忠诚服务、
争优创新”的党校精神,“追求真理、崇尚实际、砺炼党性、知行合一”的党校校风,“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党校学风和“服务、创新、和谐、严谨”的党校校
训。制定了“重学习、惜时间;善思考、勤调研;讲忠诚、勇创新;顾大局、比奉献;守法
纪、 做师范”的30 字行为规范和12条行为格言。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
强化党校精神,提升“党校人”的品格,凝心聚力,使党校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
落、每个细节,逐步确立具有党校特点的工作观、事业观、绩效观,使践行党校精神成为每
个“党校人”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立足为市委中心工作服务、为学员服务、
为教学服务,修订完善《党校教学制度》《科研制度》《行政后勤制度》等52 项规章制度,
并编辑成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校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事事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的制度要
求,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按照
做“三家”(理论家、宣讲家、社会活动家)、争“三名”(名师、名人、名嘴)的素质要
求,明确各处室、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有力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工作创新奖等各项评优树先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良
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局面。四是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
对办公、教学楼进行粉刷,对校园路面进行硬化,改造了大门厅,在办公区、教学区、走廊
悬挂各种宣传标牌,校园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教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学员学习
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校园网站和《莱芜
学刊》的档次、水平,初步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具有党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市委党校突出真学、真用、真改,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集
中学习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初步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的总要求。一是突出真学,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市委要求,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大
走访、大调研”活动,撰写学习体会126 篇、学习笔记120 多万字。全体教职工对科学发展
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突出真用,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宣
传作用。抽调精干教师组成科学发展观宣讲团,为市领导、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讲授科学
发展观方面的理论专题课63 场次,为5000 多名党员干部专题辅导,有力地帮助党员干部从
更高位置、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三是突出真改,把科
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找出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党性、党风、党纪
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6 项,建立健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考核机制,制定符合科学发
展的措施,推动党校工作科学发展。市委党校被评为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坚
持开门办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一是广泛开展学习调研。继续组织开展“把握市情、
感受莱芜”集体调研活动,先后到泰钢集团、郭家沟村进行学习考察。组织教师到羊里镇的
东土屋等5 个村进行大走访、大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察民情、聚
民智,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5 个分报告和一个总报告。此项调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理
论联系实际搞好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确立教学观摩基地。在坚持专题培训班异地培训做
法的同时,在泰钢、职业技术学院、郭家沟村建立教学观摩基地,几个专题班分别到调研基
地学习观摩,把课堂教学搬到现场,拓展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
实效性。三是加强企地党校联谊。倡导并组织建立莱芜地区企地党校联谊会。与莱钢党校、
鲁中矿党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主要负责人定期交流机制、师资共享机制、科研联合
攻关机制和教职工联谊机制,并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联谊活动: 教学方面,互
派教师讲课近20 场次;科研方面,围绕“莱钢等大企业发展对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等课题进行联合调研攻关。同时举办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等活动,都取得了实效,为进一步开
展联合交流、 实现双赢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加大外聘教师力度。按照市委组织部下发的
《关于加强党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及早谋划、提前告知、加强指导、信息沟
通、定期联谊等环节和方式,加强和外聘教师的联系,加大了名师、名教师的外聘力度,弥
补了党校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提升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全年外聘专家教授
33 人次。2009年,市委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13 类17 期,培训干部960
人,圆满完成市委下达的培训任务。以社会建设和管理为主题,党校专题班的设置又有了新
的突破;以做让学员满意的教师为目标,党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有了新的提升;以科学发展
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党校教师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党校教育的各个环
节更加规范。 科研工作。2009 年,发表著作、科研论文等各项科研成果70篇(部),特别
是出版3 本专著,为历年之最。科研论文质量好,发表的报刊档次高,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9 篇。 完成的课题总数超过年度计划2 倍,其中省级课题7 项、市级课题13 项,质量水平
好于往年。在2009 年各级各类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市委党校有20 项成果获奖,其中
省级社科成果奖6 项、 市级14项。在全省党校系统建国60 周年理论研讨会、城乡一体化理
论研讨会上, 有11 篇参评论文获奖,科研成果的获奖档次显著提高。企地党校科研协作迈
出新步伐, 经济学教研室与莱钢党校就科研合作达成共识。续编出版《莱芜市情研究》第6
辑,市情研究的内容更系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市委党校坚持以“一流教师”为目标,积极探索提高师资素质的新途径,
努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09 年成功推选出2 名正县级领导干
部,并组织科级干部竞争上岗,8 名同志晋升为正科级、5 名同志提拔为副科级,干部队伍
建设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加强整体队伍建设。请莱钢党校
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境界提升”专题培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严格考
核考评,建立健全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了教师危机意识。三是积极
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教职工队伍。招聘引进两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招考录用1 名参
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充实队伍。四是不断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从年初开始,市委党校集中开
展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如“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讲四树”思想教育活动,召开理论学习中心
组学习14 次,上党课6 次,教职工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为全面做好2009 年的党校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成功举办市委党校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与在校的2 名中青班学员和翰林商务
酒店员工联合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联欢会,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爱党、爱国热情。
业余函授教育工作。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原则抓好函授教育,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到课率和面授辅导质量, 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 年,研究
生招生注册22 人, 208 名本、专科学员顺利毕业。连续8 年实现与省函院签订的招生考试
无雷同卷、无举报电话、无人民来信、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责任状目标。
行政后勤工作。行政后勤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勤勤恳恳、扎实工作,保障各项工作
的顺利进行。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办公、教学楼进行粉刷,对校园路面进行硬化,
改造了大门厅,在办公区、教学区、走廊悬挂各种宣传标牌,进一步美化了校园。二是积极
开展厉行节约活动,进行清欠工作,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比上年
节约办公费3.4 万元、水费1.7 万元、电费3.8 万元、油费4.3 万元、汽车修理费1.5万元、
招待费1.7 万元。三是组织开展“强作风、做表率、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工作作风进一
步好转。四是积极开展评优树先活动,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增强了公信力,强化了激励和
引导作用。五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航空体育节的服务工作。
(亓法存)

【党史征研】 党史资料征编。2009 年,市委党史研究室共编撰出版党史书籍2 本、党
史刊物4期,撰写学术性、理论宣传性文章15 篇,约100 万字。一是编撰出版《中国共产党
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1993 ??2007)》。此书共230 页、近20 万字,10月正式出版发
行。二是征编《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2008 年)》。该书共180 页、21 万字,9 月正式出
版发行。 三是圆满完成省委党史研究室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3 月28 日,省委办公厅下发
《关于做好〈中共山东年鉴〉(2009卷)组稿工作的通知》后,市委党史研究室及时向分管
领导作了汇报,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形成7 篇近2 万字的材料,按时向省里呈报,圆满完成
了组稿任务,受到省里的表扬。3 月,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编纂出版〈山东省抗战时
期伤亡人员名录〉有关精神的通知》,在深入开展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的基础
上,于3 月下旬全面铺开名录编纂工作,5 月中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9 月,接到省委党史
研究室《关于编纂出版〈山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事记〉有关要求的通知》后,
立即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资料征集和编纂工作,依据调研活动中征集到的大量的证言证词、
档案文献资料和民政部门有关资料,对大事记条目进行逐一核实、补充、修订,圆满完成了
任务。
党史宣传。 一是抓阵地,着力提高党史刊物的质量。2009 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
《嬴牟春秋》,以提高办刊水平、提高刊物质量、增强宣传效果为重点,以“再现历史、以
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为主旨,把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基层工作、挖掘党史资料、
开展党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交流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物、传播党的知识作为主要任务,
既注重了政治性、思想性,又注重了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二是抓活动,增强党史宣传效果。
开展党史“进村入户”活动。4 月,在羊里镇开展党史进村活动,向羊里镇的孙王石、王王
石、 陈王石、阎王石、玄王石等村发放各类党史书籍400 余册。另外,给50 个先进村和部
分企业免费发送党史刊物《嬴牟春秋》,进一步扩大了党史宣传教育面。组织开展庆祝新中
国成立60 周年活动。 9 月下旬,邀请部分老党员、老战士、党史学会会员和两区党史部门
负责人, 召开国庆60 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都踊跃发言,收到良好效果。市委党史研究室
积极撰写纪念文章,长诗《辉煌,中国》在《莱芜日报》上发表,并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文
化厅主办的诗歌评比一等奖。三是抓发行,加快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做好党史书籍出版发
行工作。在积极做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共山东年鉴》等党史书籍发行工作的同时,
做好了自编党史书籍的发行工作。每期《嬴牟春秋》出版后,及时向市几大班子领导、市直
各部门、各乡镇、部分村和企业免费发送。《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1993 ??
2007)》《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2008 年)》出版后,及时做好发行工作。利用重大节日、
重要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对辖区内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普查,提出保护、
开发和利用的初步意见。
(李洪德)

【档案管理】重点领域档案工作。加强民生档案工作。3 月,召开全市档案人员业务培
训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民生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民生档案工作。完成《关于推
进民生档案工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的调研报告。8 月,召开全市民生档案工作
座谈会,深入探讨档案工作在服务民生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新思路,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开展民
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指导
雪野旅游区做好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所有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工作;积极与市体育局协调,督促指导十一届全运会莱芜赛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组织
老字号企业“金家老店”参加省档案局举办的“中华‘老字号’”“山东驰名商标”展览;
组织鲁王工坊生产的“莱芜锡雕”参加省档案局举办的“山东省民间工艺文化档案展览”。
积极探索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农业、农村档案发展的新路子。围绕统筹城乡一
体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的流动、管理、硬件设施的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大量文
件材料和农村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问题,对钢城区九龙家园等社区进行调研,为下一步如何在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档案规范化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 号令,市档案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8
号令做好2008 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归档时间、归档方法和归档要求。
召开全市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会议,进行国家档案局8 号令和山东省《档案管理年度考核标准》
培训,为市直单位141 名档案人员颁发、审验了《档案工作岗位资格证书》。4 月,分三批
对市直机关140 多个单位的档案资料进行了集中归档。对20 多家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
号令情况及2008 年度的归档工作进行抽查验收。 加大对档案业务工作指导力度。指导市直
各单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业务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全市有2 家
单位晋升省特级档案室, 5家单位晋升省一级档案室,8 家单位晋升省二级档案室,3 名同
志被省档案局表彰为档案管理考核先进个人。协助莱城区做好86个区直部门的年检复核工作,
对钢城区60 名档案工作人员就国家档案局8 号令和档案管理年度考核等进行培训, 提高了
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围绕“资产重组企业档案安全管理”“档案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服
务”两个主题,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调研工作,理清了新形势下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思路。
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2009年,建设
完成了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5 月28 日正式启用,整体提高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举办全市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2 期,培训人员143 人次。指导37个单位应用数
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 开展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市档案馆扫描档案20 万页,市直单位录
入档案目录1.4 万条。做好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政务网、局域网、web 网的管理、维护、
数据更新和备份工作。7 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研讨会上,市档案局作
了题为《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坚持“五项原则”》的交流发言。档案资源建设。为迎接全国城
市文明指数测评,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向市直单位征集261 件荣誉实物档案,
建立了莱芜荣誉实物档案展室。收集、整理2008 年度报刊、图书资料300 余件册,编目182
条。认真做好档案接收进馆准备工作。8 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
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导市工商局认真做好档案移交试点。档案资料征集。
充分利用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继续围绕实现“文件系统化、管理科学化、服务多样化”
的目标,完成现行文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收集62 个单位现行文件683件册;完成《莱
芜日报》 电子版的下载和光盘刻录工作,刻录光盘总容量7.05G。进一步丰富馆藏地方文献
资料,征集《陈氏族谱》《曹氏族谱》等9 种22 册。
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充分利用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加强档案库房温度、湿度检测控制,
使库房内温度、湿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利用防火防盗和电视监控系统,搞好库房监控,
保障档案安全;利用库房自动灭火系统,从根本上消除库房火灾隐患;定时进行除湿倒水,
保证除湿效果。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搞好库房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 做好档案资料消毒、 库房卫生除尘、通风和设备维护工作,累计消毒档案资料47.4
万卷册次。编制完成《2008年度档案馆统计年报》,撰写了《2008 年度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全年接待利用者1329 人次,为服务民生、编史修志、工作查考、
学术研究、宣传教育、落实政策、确定工龄等方面提供档案资料1983卷册次,其中79.6% 是
为普通百姓提供利用,主要涉及招工、婚姻、土地等方面的档案。认真做好现行文件利用服
务工作, 接待利用者468人次,提供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工资改革、职称评聘、优抚安置
等现行文件资料727 件册次。研究档案馆藏,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为省档案局编辑出版《全
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书,完成了莱芜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的审核校对和修改完善
工作。突出莱芜特色,搞好专题调研,进行齐长城和莱芜地方文化研究,撰写了《齐长城黄
石关发现孟姜女纪铭碑》和《黄巢落马狼虎谷》两篇研究论文。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为契机, 分析研究馆藏,在《鲁中晨刊》上发表了《走进档案,见证历史》一文。
完成《莱芜年鉴》 2009卷档案事业部分供稿工作。撰写《莱芜市档案馆2008 年度档案利用
情况分析》。
档案教育与科研。 认真抓好省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圆满完成2006 级专
科班和2007 级本科班的教学任务,61 名学员全部顺利毕业。市档案局被省档案局授予全省
档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 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档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坚持以统计数据质量
为重点, 严格审核把关,认真编报《2008 年度全市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和《2008年度全市
档案事业文化产业情况统计》,全面掌握了莱芜市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为科学管理档案事业
提供准确依据。 组织申报山东省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成果奖21项,荣获一等奖1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17 项。组织申报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17 项,荣获一等奖1 项、二等奖4 项、
三等奖9 项。组织撰写学术论文33篇,提高了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
(王 宏 左玉倩)

【莱芜日报】 新闻宣传。2009 年,莱芜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出
了综合性成就报道、城乡一体莱芜行、两会报道、“三创”活动的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宣
传、“三创”乡村看发展——记者下基层的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
现场观摩会的宣传、 国庆六十周年的宣传、 十一运会的宣传、“一节两会”的宣传等近20
组重点报道, 推出《国庆六十周年特刊》 《航空节完全手册》《十一运会长勺擂鼓特刊》
《钢博会特刊》等。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先后3 次对莱芜日报社的“城乡一体”系列报
道、“三创”活动报道、“记者下基层”采访报道给予高度评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于建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良对莱芜日报社采编的
稿件和专栏先后给予批示表扬。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设置栏目议题,抓住时机深度
策划报纸选题, 深入推进报纸改版。从10 月起,报纸进行了新一轮改版,版式、内容和栏
目都进行重新设置。改版后,报纸版面形成了厚重、大气、美观的版式风格,表情更加丰富
生动,视觉冲击力更强。重视研究新闻选题,鼓励多出快出精品力作,对外宣传和对上获奖
作品实现新突破。 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94 件,其中中央级13 件、省级81 件,为展示
莱芜对外开放新形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2009 年,莱芜日报社被评为全市“工作实绩考
评先进单位”“创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评
为“十一运会筹办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
经营创收。莱芜日报社全年经营创收逆市上扬,广告、发行、网络、印刷、时代华美等
各经营部门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创收指标。经营模式创新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营
创收新突破奠定了良好的机制基础。先后策划实施了婚庆博览会、春季(惠民)购物节、金
融知识巡展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底,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
将专刊全面推向市场,实行了策划—采编—营销三位一体的广告专刊化统一运作模式,新一
轮竞聘了9 个行业部门主任, 进行了新一轮广告部室的双向选择。 发行中心新发展了2700
余名小记者,新闻旅行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延揽了一些团体客户。网络中心对莱芜新闻网
进行了新一轮改版,投资1 万余元购买软件,新上了“民意天线”频道,并在内部实行竞岗。
学习实践。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先后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全市“三创”活动的意
见》《关于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人员作风的意见》
等。莱芜日报社领导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先后深入到包村点和牵手共建单位
——辛庄镇徐家店村和杨庄镇高家店村走访。在牵手共建工作中,全社人员人人捐款,共筹
集资金5300 元,为杨庄镇高家店村所有60 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一份“银铃安康工程保险”。
4 月,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一次健康查体。
队伍建设。积极践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努力建好新闻采编、经营创收、行政后勤三支
队伍,着力培育经营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不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好
班子成员务实创新的表率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自觉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任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
竞争聘用机制。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工作落实力、
执行力明显提升。6 月,莱芜日报社召开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改进作风的实
施意见和考核细则,整个报社队伍开拓创新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增强,职业作风和职业
意识明显提升,保持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从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
求的内部运行机制和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保障机制入手,着力抓好制度建设。
事业发展。加大人事分配改革力度,人事用工分配管理机制更趋科学、高效。2 月,在
实行全员聘用制、中层干部竞争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
的竞争上岗和一般人员的双向选择。在广告中心内部选聘了一名副总经理,进一步充实了广
告中心的力量。 11 月底,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广告经营结构,按照日报、晨刊“分开经
营、适度竞争、加强控制”的总体思路,对9 个广告行业专刊进行新一轮竞标。不断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营造加快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办公大楼主体工程;报兴
印务公司投资86 万元购买了CPP 直接制版机1 台; 为发行中心购买了大容量电脑,为网络
中心购买了摄像机,为采编、经营人员先后更换10 台电脑。
(李 鹏 尚敬鹏)

【机关党建工作】开展“带头三创,促进发展”活动。一是开展“一助一”
创业帮扶活动。采取“部门单位帮企业、党员干部帮个人”的方式,组织每个市直机关部门
单位党组织扶持创办一个新企业或帮助老企业扩建一个新项目,每名机关在职党员都参与扶
持一名群众创办一个新项目, 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市直机关工委与市农村信用联社于4 月9
日出台《“一助一”创业贷款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在机关党员干部为帮扶对象担保贷款方
面提供优惠政策, 凡是机关党员干部为帮扶对象担保的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 万元,利率
少上浮30 ? ?50个百分点。整个帮扶活动中,各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累计帮扶各类创业项目
885 个,其中新建项目732 个、扩建项目153 个。各类创业项目完成投资4.6 亿多元,直接
带动5300 多名群众实现了创业和就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群众担保创业贷款209
笔、 总额4150 万元。二是开展“读好书、强素质”活动。2 月,市直机关工委向各部门单
位集中推荐《世界是平的》等六本书,并投资4 万多元购置300 余套赠送到各单位。7 月28
日,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召开读书活动经验交流会,2 个单位和3 名同志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推动了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8 月5 日起,又联合新华书店、莱芜日报社开展读书活动有奖
征文活动,在《莱芜日报》开设读书征文专栏,征集读书文章110 多篇,在《莱芜日报》刊
发34 篇。年底,组织人员对所有文章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5 篇、二等奖12 篇、三等奖
21 篇、优秀奖49 篇,同时对8 个读书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通过开展读书
活动,党员干部提升了眼界、境界,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围绕提高服务效能、优
化发展环境、促进全民创业献计献策,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开展“强作
风、 做表率、促发展”教育活动,促进机关作风持续转变。6 月23 日,组织召开市直机关
干部作风建设动员会议,围绕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十项要求”和五项制度,以重点解决创优
争先、干事创业、廉洁勤政等方面突出问题为内容,部署开展“强作风、做表率、促发展”
集中教育活动。 自6 月下旬至8月底,各部门单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进行了干
部作风教育,共查摆和解决各类问题400 多个。通过集中教育,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机关
干部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好转,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想建设。一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9 月,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直
各部门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作为学习
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了一大批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市直机关工委在认真
抓好自身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 对37个部门单位和13 个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进
行了检查指导。二是抓好机关理论学习。各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党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
和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胡锦涛在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委领导关于“三创” 活动以及
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讲话,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
积极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牵头协调公共服务、
人际交往(窗口服务)领域的28个单位做好迎检工作,与市文明委、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城
市文明, 机关先行”主题活动,分级组织近4000 名机关干部和1 万名教师参加活动;组织
2000 多名机关干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卫生大扫除活动; 组织3600多人次的志愿者、义
工到街头和小区为市民提供文明服务。围绕国庆和“一节两会”,对市直机关抓好期间的稳
定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发通知提出了“五个不准”的要求,并进行督查;组织机关干部分
别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和钢博会开幕式,按要求做好邀请省直委领导参加航空体育节开
幕式以及来宾接待服务工作,确保各项重大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
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基层
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指导42 个机关基层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调整机关党支部班子成员
73 名, 班子健全率保持在100%。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机关党组织
公推直选, 先后有2 个机关党委、27 个机关党支部通过公推直选顺利完成换届,充分尊重
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公推直选工作获全省机关党建调研创新成果一等奖。二是加强
党员队伍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落实发展
党员公示制、谈话制、票决制,发展新党员52 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20 多名。七一前夕,
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400 多名新、老党
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庆七一无偿献血活动,247 名党
员干部献血6.06 万毫升。 三是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促进基层党的工作规范化。新建
党员活动室12个,为全市组织工作创新观摩会提供现场,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开展
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个好”党员活动。对2008 ??2009 年度58个“五个好”
基层党组织、196名“五个好”党员、20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五是深化“城乡牵手
共建” 活动,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采取“1+1+1”的方式,指导100 个市直部门单
位机关党组织、100 个企业与100 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不同形式的共建
活动。 2009 年,共为各村直接扶持和协调无偿资金170 多万元;帮助各村投资基础设施建
设340 多万元, 新修道路33 公里, 治理河道3 条,改造电网213 户;走访慰问贫困户623
户, 培训农民群众1.8 万多人次,直接帮助就业1485 人。市直机关工委还与市老龄办联合
实施了“银铃安康”工程,市直各部门单位共为3537位农村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
保险”。
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委惩防体系《落实方案》规定任务和市纪委的要求,深入开
展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和作风纪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加强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市直部门单位县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进行登记。积极推进廉
政文化进机关, 6 月30 日至7 月7 日,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市文化中心共
同举办了第三届市直机关廉政书画展。加大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对5 名违纪党员实施纪律处
分。
群团工作。支持机关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9 月12 日,
机关工会组织举办了市直机关第八届田径运动会。机关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
活动, 对7个“青年文明号”进行复查,新推荐命名3 个省级“青年文明号”,推选5 名市
级团代表候选人;机关妇女组织深入开展“巾帼建功示范岗”创建和“五好文明家庭”“平
安家庭” “节能减排户” 评选活动;机关武装部开展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登记适龄青年
4000 多名, 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105 名。
(毕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