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9&rec=154&run=13

【“ 一节两会” 取得圆满成功】一是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排比赛圆满举行。市委、
市政府对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排比赛高度重视,高起点规划市体育公园,投资2.2 亿
元高标准建设综合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成为建市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体育工程;先后
成立了由10 个工作机构、 106 人组成的赛区组委会和竞委会,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圆满
完成了各项筹办任务。 10 月3-7 日,天津、解放军、辽宁、江苏、福建、河北6 支强队参
加了莱芜赛区的比赛, 15 场比赛场场精彩,3 万多人次观看比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
委会命名莱芜赛区为“优秀赛区”。二是火炬传递活动隆重热烈。火炬传递是全运会开幕前
的重要群众性体育活动。市体育局详细制定实施方案,精选火炬手和护跑手,认真安排传递
路线, 市委、 市政府精心组织,五大班子领导出席了隆重的起跑仪式,68 名火炬手在近5
万名观众的加油助威中完成了火炬传递, 最后,经全市11 名各界群众手手相传,圆满完成
收火仪式。整个火炬传递达到了“安全、有序、热烈”的要求。三是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
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盛况空前。10 月24-28 日,来自18个国家和国内27 个省(市、自治
区) 的1000 多名运动员齐聚雪野,参加了特技飞行、轻型飞机、动力悬挂滑翔机、航空模
型等9 个大项的表演和比赛, 共产生270 枚奖牌和12 个体育道德风尚奖。 整个节会办得
“隆重精彩、安全有序、令人难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盛赞“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项目最全的航空体育盛会”。“一节两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莱芜知名度
和影响力,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体育局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参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城乡体育一体化稳步推进】 市体育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扶持倾斜基层,通过实施
“全民健身四进村(居)”工程,城乡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设施更加完善。按照
市抓重点、区抓亮点、乡镇抓综合、村级抓普及的思路,为红石公园、滨河健身长廊配建健
身器材300 余件,为106 个村(居)配建健身设施1000 余件,全市配建健身设施的村(居)
达到70%,在全省保持了较高水平。二是活动更加丰富。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
以品牌活动的开展带动全民健身的普及, 利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迎全运倒计时100
天、 30 天等重要节日,组织系列规模大、档次高、影响远的健身活动,组织单项体育活动
20 余项2000多场次比赛,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5.2%,在全省处于前列。三是组织更加健全。
在巩固完善市区乡村四级网络的同时,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
发展。 至年底,市级单项协会达到了19 个,各级各类协会300 余个,健身俱乐部46家;聘
请健身专家下镇到村指导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60 人, 全市建立起了2200 余人的社会体育
指导员队伍, 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每千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任
务。

【竞技运动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参赛成绩显著。 2009年,共有11
名莱芜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决赛,经过顽强拼搏,获得了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其中, 毛新玲获55 公斤级摔跤银牌、孟丽丽获63 公斤级摔跤铜牌、司天峰获50 千米竞走
铜牌, 为山东代表团作出了贡献,为莱芜人民争了光。二是备战22 届省运会工作扎实。充
分发挥体校的主阵地作用,优化项目布局,着力加强科训医一体化建设和教练员、运动员队
伍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市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校摔跤
队被命名为“山东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年完成选材106 人;为激励广大运动员、教
练员扎实备战,市政府制定出台《莱芜市参加山东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
法》(莱政办发〔2009〕94 号),为备战22 届省运会创造了良好环境;青少年体育不断巩
固提高,陈毅中学、华清园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三是第八
届市运会圆满举行。 两年一度的市运会是全市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市运会于5
月13 日开赛, 共有49 个单位1700 多人参加,历时4 个多月时间,在设项上既充分考虑竞
技性,也兼顾了部分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基础的如门球、棋类等群众体育项目,把竞技
体育和群众体育有机融合,在发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检阅了全市群众体育发
展成果。四是办赛参赛成果丰硕。成功承办了自行车、散打等省级以上比赛5 项,到莱芜市
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达到1000 余人次,既推动了莱芜市优势项目的提升,
又为宣传莱芜作出了积极贡献;参加柔道、摔跤、散打等省以上比赛25 项次,获金牌28 枚、
银牌20 枚、铜牌41 枚。

【体育产业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提高体彩发行量。在积极巩固城区市场的同时,努力
拓展乡镇市场。新上体彩站点18 个、竞彩专卖店2 家,体彩终端机达到93 台,全年完成体
彩销售5936万元,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二是大力发展健身娱乐业。积极引导人们的健身意
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健身娱乐市场初具规模。健尔美、黑骏马、联合健身钢城店三家连锁型
健身俱乐部相继开业, 全市登记注册50 余家健身俱乐部、健身房,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健身
需求。三是积极扶持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在活动开展、技术指导、骨干培训等方面加强服
务,为社团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李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