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9&rec=152&run=13

【社会文化】 1 月27-28 日,举办2009 春节民间艺术表演赛。2 月8-10日,举办元宵
节花灯游园会、 灯会。2 月9 日,举办元宵节大型音乐焰火晚会。3 月31 日,举办全省暨
莱芜市文化下乡服务“三农” 工程集中活动专场文艺演出。 4 月18 日,举办国庆60 周年
“城乡文化之旅” 活动走进社区首场文艺演出。5 月7 日,举办“金融杯”国庆60 周年京
剧专场演出。 6 月4-29 日,莱芜梆子大型现代廉政剧目《儿行千里》赴省直机关和全省17
个地级市所在地巡演。7 月2-3 日,举办全市第四届少儿艺术展演。8 月10-25 日,举办莱
芜市第二届职工文艺汇演暨“泰山啤酒杯”消夏文艺晚会。8 月12 日至9 月12 日,举办第
六届工行杯赛飚歌争霸赛。8 月29 日,举办中国首届侠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9 月25-27
日,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红歌演唱赛。9 月30 日,举办国庆游园联欢文艺演出。9 月,
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汶水谣》在济南百花剧院先后参加了第九届齐鲁文化艺
术节展演。9 月29日至10 月4 日,举办“爱地杯”庆祝建国60 周年暨全市首届书画创作展。
国庆期间,莱芜梆子剧团3 名演员随全国政协组织的团队赴香港参加“中国梆子艺术展演”。
10 月16 日、28 日,莱芜长勺鼓乐《一鼓作气》参加全运会开幕式前、闭幕式文艺表演。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为核心,提高城市文化设施承载能力。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完成公共文化核心区建设规划论证,12 月2 日市文化中心开工奠基仪
式成功举行;着眼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圆满完成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市图书馆被评为国
家二级馆,钢城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镇村
级文化阵地设施。市、区两级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00 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惠民工程的实
施。 11 月底,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各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经过市、区、乡镇、村四级共同努力,全市先后建成乡镇综合文
化站10个、农村文化大院400 个、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200 个,其中23个站点达到省级规范
化标准,是近年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年内总投
资达1177 万元, 建筑面积10720 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的
任务。同时,在羊里镇、寨里镇、口镇镇和颜庄镇开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示范性工作,抓好
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重点村文化大院设施标准的提升,建设了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文化
示范工程。 积极争取省财政农家书屋建设和电影放映资金110 万元、市财政资金60 万元,
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市文化局举办全市“农家书屋”建设赠书及授
牌仪式, 向基层赠书10 万册。年内,全市先后建成农家书屋162 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
的150 家的目标任务。

【文化下乡】 组织实施“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带动全年送戏下乡260
场,送书画600 余幅,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552 场次,超额完成省规定的公益电影放映指标
“90% 的行政村达到月均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举办艺术培训、书画展览10余场次,并配
合基层成功举办茶业口镇樱桃节、黄庄镇桃花节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加强
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基层辅导文艺骨干1200人次;会同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60 余万元,扶持全市51 个常年开展活动的庄户剧团和农村文艺表演队伍,统一配备演出音
响设备,促进了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不断发展。

【文艺创作】高新区官厂村农民艺术团排演的长勺鼓乐《一鼓作气》,入选全运会仪式
前、闭幕式文艺表演。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汶水谣》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在全省“歌颂
新中国,喜迎全运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中,莱芜市申报的长勺鼓乐等7 个节目分获一、二、
三等奖和优秀奖。11 月,在省文化厅、省文联组织的“放歌齐鲁”山东省首届民歌大赛中,
莱芜市获得1 个三等奖、1 个优秀奖。大型现代廉政剧《儿行千里》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厅组织在全省进行巡回演出, 受到普遍欢迎和高度赞扬, 并被中纪委推荐参加全国
“五个一工程”精品演出,实现艺术创作的历史性突破。在全市第三届“绿色钢城颂”群众
文艺创作表演大赛中, 有42 件群众文艺作品受到表彰。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莱芜梆子
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汶水谣》在济南百花剧院先后参加了第九届齐鲁文化艺术节展演。
国庆期间,莱芜梆子剧团3 名演员随全国政协组织的团队赴香港参加了“中国梆子艺术展演”,
受到香港戏曲爱好者的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开发,着力打造特色
文化品牌。 文物普查成效显著。与山东大学联合组建山东重点区域调查队,对全市20 个乡
镇(街道) 1070 个村徒步进行拉网式的野外调查。4 月,在全省率先完成文物普查的野外
调查任务;配合省文物局完成齐长城莱芜境内的调查工作,共复查文物点200 余处,新发现
文物点500 余处, 是文物普查前全市总量的2.5 倍; 特别是鲁国长城遗迹的发现,先后在
《中国文物报》《济南时报》、中国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加强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的保护修改, 对30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投资维修了嬴城遗址三清
殿;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通过省厅的验收。 指导、培训区乡两级非物质普查人员
200 余人,编纂文字资料89 册计105 万字,挖掘整理资源项目16 大类536项,线索2100 条,
整理出版《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档案室、实物
展览室和资源数据库,6 月份,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的检查验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的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长勺之战传说等6 个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至年底,全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 项。
进一步加强对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 对37 个市级名录项目和15个传承人统一制发匾牌和证
书。深入发掘特色文化的内涵,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化开发,逐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
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如演出业中的莱芜梆子、长勺鼓乐,旅游业中的红色旅游,工
艺产品生产中的莱芜锡雕、燕子石等民间手工艺品品牌,成为莱芜市文化发展的一大亮点。

【文化产业】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精减审批项目2 个,下放管理权限3 项,实行零收
费服务,先后召开全市印刷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举办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培训班,并配
合有关单位在石花园居委会建成文化市场一条街,全年共审批新上文化和出版物经营单位33
家,新增产能达3 亿元以上。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调动了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九羊文化产业园
建设取得新进展; 孝文化博览馆建设完成投资5000 万元;固德化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成功举办中国首届侠文化节。举全市之力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雪
野旅游区先后发展雪野文化创意基地、航空科技体育公园和雪野文昌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
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在所属事业单位普
遍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和单位负责人竞争上岗制度,广泛开展向莱芜梆子剧团学习活动,
大力弘扬莱芜梆子剧团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进一步凝聚系统
内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形成了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2009 年,市文化局
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歌颂新中国,喜迎全运会”系列群众文
化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和“放歌齐鲁”山东省首届民歌大赛优秀组织工作奖,莱芜梆子剧团
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儿行千里》剧组受到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市
文化市场稽查队被省人事厅、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进一步完善责任分工、属地管
理和联合执法等长效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歌舞
娱乐场所联合检查等文化市场集中行动,严厉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出版物市场侵权
盗版行为,促进了全市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全年共组织集中检查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850
人次、车辆540 台次,检查网吧1200 家次,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19 家。充分发挥监
管平台作用,通过信息通报、行政处罚等措施,确保监控平台对全市网吧的日常远程监控水
平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以学校周边社会环境整治为重点,积极开展打击盗版专项行动,取
缔无证照图书摊点14 处, 查缴非法音像制品5400 盘、盗版图书和教辅材料4200 份、盗版
软件450 盘。联合公安部门,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赌博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检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0 家次,收缴电路板75 块,责令停业整顿3 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案件6 起,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邓庆昌 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