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83&run=13

【概况】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2家,比上年增加48家;主营业务收
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2家, 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9家,比上年分别增加8家和2家。其
中中央企业1家, 省属企业6家,市及市以下企业355家;按经济规模分,大中型企业
41家,其中大型企业7家,中型企业34家。

【主要特点】 2008年,全市经贸系统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趋
利避害,积极应对,改革创新,负重奋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是工业生产和利税同步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4.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95%;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1%;实现利税
89.88亿元、利润38.34亿元。二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
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泰钢优特钢、泰丰高支高密特宽新型家纺等一批投资大、
质量好的项目投产;莱钢宽厚板、莱芜电厂改扩建、九羊炼轧钢、爱地高分子材料等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莱芜润达化工、山东力创科技),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6家;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26.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08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8.72%,降幅居全省第一位,重
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65.17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 ,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
务。

【主要措施】 创新银企合作模式,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面对上年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趋紧、企业融资困难的不利局面,在积极协调市内金融单位与重点企业、
重点技改项目进行充分对接, 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于6月18日,与人民银
行莱芜中心支行一起举办莱芜重点项目济南推介会。在全省17地市中首家首次将银企
合作推介会放在济南召开,充分利用省会城市这一高位平台,全面吸引济南、青岛两
地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开展全方位联系与合作,达到“政府推动,会议搭台,
银企联手,合作共赢”的预期目标,成为莱芜市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银
企推介会。 会上共签定合同、意向95个,总签约额293.7亿元。截至年底,签约合同
资金到位120亿元,到位率107%,协议资金到位72亿元,到位率38.6%,有效缓解了企
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电力调度模式,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一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保证重点
企业电力供应。针对2008年莱芜市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积极到省经贸委、省电网公
司汇报争取, 为全市增加了3.4万千伏安的用电负荷;协调莱钢等地方自备电厂满负
荷发电,增加本地用电量,有效缓解了新投产项目的电力需求压力。二是畅通电煤运
输渠道, 保障电厂正常发电。对境内6家电厂电煤库存、调运、装机发电等情况实行
一天一调度,积极到省里办理电煤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并协调有关部门畅通绿色通
道,保证了电厂的正常发电。三是探索电力点对点供应模式,做到供需双方直发直供。
针对发电企业亏损严重的情况,围绕“提高发电企业效益、减少用电企业停电损失”
这一目标,与电力公司一起创新思路,积极工作,促成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和莱芜兴源
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直发直供,实现共赢,开创了全省电力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的新
模式。四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全社会集约节约用电。及时出台下发《莱芜市
2008年节约用电有序用电工作方案》 ,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100多家企业实行
轮休,引导用电企业合理避峰、移峰,严格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切实保障居民等社
会用电。2008年全市发电企业共完成发电量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全社会
用电量7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其中工业用电量7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2.9%。 市经贸委被省政府评为全省迎峰度夏煤电运保障工作先进
单位, 3名同志荣获三等功。
创新结构调整工作模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搭建和完善技术创新
及服务平台。以“双百工程”为依托,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分类指导,重点
推进。2008年新增省重点企业技术中心1家(银河纺织集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力创科技、润达化工)。建立健全市、区二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技术创
新工作力度。全年全市共有18个项目入选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17个项目列入省
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 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0个。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联
合。积极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努力为企业搭建技术、人才、信息等交流平
台。 全市90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120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
作关系,取得了大量科技合作成果。生态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在北京中
关村成立分公司, 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公司现有国家专
利21项。 北京奥运会采用该公司生产的生物环保厕所220个,公司董事长魏隆基被评
为“29届奥运会科技先进个人”。三是认真抓好技术改造和对上项目争取工作。始终
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和
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金丰异型钢、固德化工2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
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投产,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及省扩
大投资拉动消费的有利时机,突出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领
域,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在较短时间内筛选提报52个工业建设项
目,积极到省经贸委进行专门汇报和对接,得到省经贸委主要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其
中,中兴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汽车配件项目作为全省首批重点支持的35个项目之一,获
得银行贷款1亿元。
创新节能降耗管理模式,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
业盲目发展。加大企业新(改、扩)项目的能评审查力度,严格落实新上项目开工建
设“八项必要条件”,严格执行能源增量淘汰制度,对不符合节能评估审查等要求和
凡是年内新增项目预期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上年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的,一律不
予审批、 审核和备案。严格落实超耗能加价等政策,先后对20家淘汰类和1家限制类
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共收取差别电价金额916.26万元。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全年淘汰128立方米高炉3座、106立方米高炉1座,淘汰生铁落后产能50万吨。二是突
出抓好重点领域、 重点企业节能监管。对全市106家重点单位进行能源监测,督促企
业完善能耗定额管理、计量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制度,18家省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
计工作全部完成。 加强节能监察,对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177台(套)落
后设备、 工艺装备, 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三是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进步。设立
1000万元的节能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组织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个
节能100项” ,建立节能技术进步项目库,全市入库项目45个,总投资达18.6亿元。
莱钢集团总投资7.27亿元,新上32个节能项目,泰钢集团新上盐酸再生机组等一批节
能节水项目。同时抓好节能项目向上争取扶持工作。四是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制
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意见》 ,在泰钢工业园和7家企业开展市级循
环经济试点工作,认真抓好企业、园区和社会区域“三个循环”,进一步完善13条循
环经济产业链。组织有关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全市固、液、气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78
%、 86%和90%。
创新经济运行组织调度模式,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掌控能力。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
究,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动态。先后围绕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煤电油运紧张、钢材价格
下跌等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起草多篇价值较高的调研文章,为领导
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二是健全调度监测制度,增强经济发展预警能力。为应对经
济形势变化,专门成立由分工副市长任总指挥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指挥部,
负责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调度、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在坚持月调度、季分析的基
础上, 对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实现一天一调度,对全市40户重点企业实行
一周一调度、一周一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确保全市工业经
济平稳发展。三是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按照全市“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的
部署,市经贸委通过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摸清了企业在融资等方面
的困难,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研究解决办法,合力推进落实。先后为泰丰纺织
集团等企业办理进口设备关税减免1000万元, 上报争取国家进口设备贴息830万元,
为中兴汽车零部件公司争取1000万元的无息借款展期,带动了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
实行市领导帮扶重点企业制度, 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泰钢、九羊等5家重点企业
实行重点帮扶,保障大企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创立企业融资救助资金,防范企业融资
风险。设立“融资救助资金”,专门为重点企业无偿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特别是为贷
款即将到期但资金暂时不充裕的企业提供短期垫资服务,防止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
的金融风险。其中,市企业融资救助资金5亿元,莱城区、钢城区各1亿元。五是认真
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严格落实《莱芜市企业表彰奖励办法》等政策,在全
市工贸企业中, 评出企业贡献奖50家、十大工业企业奖10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奖1
家,发放奖金1180万元,激起了广大企业竞相发展、争优创先的干劲和热情。
(李文汇〓杨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