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73&run=13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市发改委于6月开展“十一
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印发《关于开展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期评估的通知》(莱发改字〔2008〕81号),组织各级各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目
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论证。在充分掌握2006年和2007年“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两年来所采取政策措施的效果,并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环境,
提出后两年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形成《莱芜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并按要求上报了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

【年度计划编制和监督检查】 一是及时编制下达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 1月21日,印发《莱芜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本思路》,在全市发
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组织起草《关于莱芜
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市十六
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后,正式修订完善为《莱芜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 ,4月4日,市政府以莱政发〔2008〕3号文件下发执行;4月8日,市发改委以莱
发改字〔2008〕40号文印发2008年各专项计划,全面完成了2008年计划的编制下达工
作。二是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季度末,组织专门调研组,分赴莱城区、
钢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雪野旅游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企业,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
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计划执行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大计划实施力
度,确保全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对策措施。三是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坚持
国民经济月度监测报告制度,全年编制《宏观经济监测月报》12期;完善经济运行分
析制度,增加分析次数,从原来每季一次分析,增加了重点月份分析,加强专题分析,
围绕资金土地供应、市场物价走势、钢铁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国际金融危机蔓
延、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等重要专题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走向,适时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落实】 200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
调控政策,由年初的“双防”到年中“一保一控”,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又果断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国家、省要求,全力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迅速制定政策措施。在得知国家四季度紧急安排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后,迅
速建立起今后4个月、 2009年和2010年三年包括359个项目、总投资587亿元的“扩内
需”项目库,起草《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及其分
工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分别以莱发〔2008〕17号、莱
办发〔2008〕48号和莱政发〔2008〕64号下发执行。二是建立对上争取新机制。建立
时刻紧盯上级政策变化,及时反馈了解情况的“纵横衔接”沟通机制;建立发改委牵
头,业务部门按职能分工进行项目储备的“双线行动”工作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发
展重点和项目情况,不断调整充实项目库的“动态调整”管理机制;要求项目单位提
前编制可研报告和环评等手续的“基础工作”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申报速
度和质量。三是对上争取效果好。争取到雪野水库除险加固、宏强集团粉煤灰轻质板、
农村公路建设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15个,中央补助资金3634万元,全年争取到上级无
偿资金补助1.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是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年初,编制下达2008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坚持每月进行跟踪监测,全面了解和掌握投资运行的特
点及存在问题, 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促进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
2008年,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46亿元, 增长25.49%,超出计划增幅
0.49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年初,在深入调查摸底和全面分析研
究的基础上,筛选出30个投资额大、带动力强、回报率高的项目,作为2008年全市重
点项目,市政府以莱政发〔2008〕11号文予以公布。着重强化重点项目管理“四项新
机制”,实现了“四个转变”。综合协调机制,完善了市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
协调国土、环保、规划、金融等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了
由单部门复杂多头管理向多部门顺畅联合管理的转变;动态管理机制,对全市重点项
目实行半月调度,每月分析,月度排名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现了由定时
滞后了解向随时超前掌握的转变;上门服务机制,深入基层和项目单位,现场办公,
就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实现了由事后解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分类指导机制,对“大、
高、外”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在资金、用地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实现了由普通粗放管
理向分类精准管理的转变。年初以来,编发《重点项目快报》24期,为市委、市政府
及时掌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机制的创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2008年,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3.86%,有13个项目完
成或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有13个项目投产(部分投产)或即将投产。三是积极争
取省重点建设项目。 经过不懈努力,朗进公司UIPM模块、金鼎公司挠性覆铜板等4个
项目被列入2008年山东省重点项目,在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方面得到省里的支持。

【调查研究】 始终把搞好重大课题调研作为全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制定下发
《关于强化经济社会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的通知》,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镇域经
济发展、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重大
专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形成了12篇有价值的
调研报告,其中理论调研文章《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
力推进城乡政策平等产业互补国民待遇一致》分别被被省政府调研室《决策参阅》、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信息》转载,《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断探索计划职能
转变》获全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经济技术合作】 自莱芜市与济南市签订《框架协议》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协调,
精心组织,加强与济南的交流和沟通,接轨济南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08年,莱城区
与章丘市、钢城区与历城区、莱芜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结成友好区,
30多个市直部门分别与济南市对口部门互访考察,联络了感情,确定了合作重点和方
式, 推动了区域经济交流合作。省会城市经济圈中的济南、淄博等6市在莱芜投资项
目706个, 形成外来固定资产34.23亿元,占省内投资项目总数的44.7%,形成固定资
产总量的39.6%。 莱芜有56家企业、科研单位与济南都市圈内10多所院校及20多家企
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有30家企业依托经济圈内院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有12家企业在8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9家实验室。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工作,
组织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08年“青洽会”和淮海经济
区第二十届顾问会等大型经贸合作会议,组织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额17.21亿元,其
中外地客商投资额13.27亿元。

【镇域经济】 始终把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
收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协调调度,9月召开全市镇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分析形势,
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鼓舞干劲。二是强化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镇域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和4个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乡镇创造良好的发
展环境。三是引导各乡镇(办事处)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培植当家产业,加快发展
步伐。根据辛庄镇作为水源地属限制开发区域的实际,研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建设
花卉基地、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意见建议,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
四是初步研究制定镇域经济考核办法。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调动各乡镇加快发
展的积极性,实现了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8全市镇域财政收入达到8.02亿元,增
长32.51%,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乡镇(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

【农业区划、 政务信息、压煤村庄搬迁和经济动员】 农业区划。制定《莱芜市特色
农业资源区域发展规划》初步方案,对莱芜特色农业资源做了进一步规划布局;重点
搞好“三辣”资源动态检测,完成《莱芜市生姜、大蒜、大葱“三辣”资源监测报告》。
政务信息。进一步加强市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圆满完成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改版
工作。 9月,成功开设“在线访谈”等多个专题栏目,新建和改版“莱芜廉政网”、
“莱芜卫生网”等26个部门网站,对50多个部门网站进行信息日常更新。压煤搬迁。
全年协调搬迁补偿899万元、村庄斑裂赔偿132万元、土地塌陷及其他设施赔偿42万元,
较好维护了受损群众的利益,保障了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济动员。根据济南军区和
省经动办有关通知要求,重点抓好经济动员的规范化建设,进行全面自查,认真进行
整改完善。11月19日,顺利通过济南军区的三年达标验收。
(孙绪慧〓陶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