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8&rec=18&run=13

【区域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
长36%; 税收总收入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分别增长26.2%和26.3%;进出
口总额8700万美元,其中出口8000万美元,增长25%。在全省145家省级开发区发展状
况综合评价中,高新区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列第25位,比上年前移11个位次,并被评
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

【招商引资】 牢牢把握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这个中心,创新形式,强化措施,突出
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高的“一大两高”项目,取得了新成效。全
区引进合同以上项目57个, 总投资47.2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500万美元)以上
大项目36个,有11个项目投资过亿元,5个项目投资超过2亿元;高新区自身引进合同
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40.6亿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
务。一是立足产业抓招商。重点围绕高新区现有支柱产业,突出瞄准“中字号”大企
业、 国内外500强企业,在江浙等地区派驻小分队,在深圳、东莞等地设立专门招商
机构,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成效显著。二是围绕企业抓招商。深化与莱钢集团、泰
钢集团两大钢铁企业的战略合作,依托两大企业的品牌优势和上下游客户群体,强化
在江浙沪等地的蹲点招商,积极巩固在北京、济南等地的招商渠道,着力引进大项目、
好项目。三是发挥优势抓招商。抓住济青高速公路的新交通优势,发挥高新区南区的
新载体优势,用好钢博会的大平台优势,依托现有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优势,加快了项
目引进步伐。

【工业发展】 牢牢把握做大企业、做强产业这个关键,实施“培优扶强”工程,跟
踪重点项目,扶持重点企业,培育重点行业,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工业经济保
持了良好运行态势。 200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25%;实现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73亿元、利税5.5亿元、利润4亿元,分别增长35%、10%和11%;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58家;全区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4家,较
上年增加4家。 一是抓服务促投入。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制定工委领导班子
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用电
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保障了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
营。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4%,同比增长38%;有15个
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 其中7个项目完成投资过亿元。二是抓扶持促膨
胀。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通过整合财政资金设立企业发展扶持基
金、对部分重点企业采取低息或无息的短期资金扶持、推进政银企合作等措施,较好
地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针对部分企业膨胀发展愿望强烈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扶持
政策体系,出台多项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着力加强对企业经
济运行的指导,开展两次大调研活动,财税、经贸等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有针对
性地指导企业制定应对和解决方案,帮助一批重点企业渡过了难关,保持了良好的发
展势头。 山东矿机、力创科技、泰山阳光电器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都在50%以上。三
是抓调整促优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促进二、三产
业协调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18%;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纳税总额增长34%。

【科技创新】 牢牢把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
创新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提升了全区科学发展水平。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
亿元,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高新区
的高新技术指标得分居全省145家开发区第2位, 西部79家开发区第1位。一是狠抓高
新技术项目引进。积极发挥全区产业集聚优势,依托科研院所和现有企业到高新技术
企业集中的北京、广东、苏州、青岛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突出引进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项目、生产装备水平高的项目、附加值和利润率高的项目,夯实了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基础。 全年入区项目中高科技项目占到50%以上,爱地高分子特种纤维、黑旋
风金刚石锯片基体等项目的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加快建设科
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以现有产业园区为基础,组建工
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制定《入驻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引进杰讯电子、盈华通
信等21个高科技项目入驻孵化,并与山东大学科技园、山大产业集团就建设高校科技
创新及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达成了合作意向。 积极扶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围绕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机
制和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 制定《科技奖励办法》等4项扶持政策,重点对正在孵化
的高科技项目、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需要区级配套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财政
专项扶持,有效解决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资金短缺问题。

【城乡统筹】 牢牢把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坚持把高新区建设与城乡一
体化发展相结合,全力促进“三个集中”,积极开展“五项行动”,促进了和谐高新
区建设。“三个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累计流转土地3650亩,促进了规模化
经营、产业化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有11个集中居
住区完成规划编制并开工建设;工业向园区集中,鼓励村居在工贸小区建设标准厂房
对外出租,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0多万平方米,引进项目50个,鹏泉街道办事处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家。 “五项行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行动,建立覆盖全区的劳动
力资源数据库,财政出资,通过“订单培训”方式,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劳动力600
人,安置就业1300余人;农村垃圾集中治理行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确定了垃圾
清运公司, 率先实现了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教育振兴行动,投资500万元新建
福山小学,可整合周边12所小学,预计2009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医疗惠民行动,与
市中医院合作,挂牌成立市中医院高新区分院,并积极推进卫生院和卫生室实现一体
化管理,村居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100%,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全覆盖
行动,全区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1
%,位居全市第一。

【环境建设】 牢牢把握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
“生命线”,切实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方面,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7
万元, 建成道路6条4035米,修建污水管网19.5公里,治理河道1000米,新增绿化面
积4.9万平方米; 强化城市管理,形成了区、街道、村居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城市
管理新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的转变,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
城市”考核验收,巩固和提高了“四城联创”活动成果。软环境建设方面,修订完善
管委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形成了入区项目手续办理最优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项目开
工协调会、项目推进现场办公会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
长效机制,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强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入区关,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环评审批制度,新上项目环评执行率100%;与重点
耗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 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区万元GDP能耗
同比下降7%、电耗下降5.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5%、取水量下
降10%;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3个村开展土地挂钩试点工作,复垦土地180多亩,
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

【党建工作】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本。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勇争一流” 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等4次主题教育活动,坚定了率先
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注重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各级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讲大局、讲奉献,一条心、一股劲,谋发展、促和谐,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
硬的工作作风。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牵手共建活动,结成
共建对子27个; 积极开展党员“三帮扶”活动,建立各类帮扶对子、帮扶小组280多
个。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区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0家,总数达到41家,进一
步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培育郭家沟村党支部这个新典型,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
肯定,并在全市范围推广。牢牢把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保证。强化教育引
导,扎实开展“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了广大党员
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成立一把手
任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实施意见》《领导班子及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等文件,明确了工委管委会领导班
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与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层层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了逐级负责、
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强化纪检监督,重点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政府投资
项目建设等进行全过程监督, 全年监督实施政府采购50次,节约资金892.9万元,节
资率16.3%, 没有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强化案件查处。积极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加强
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严格依法依纪查办案件,做到紧盯不放、紧
抓不松、紧查不拖,全年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2起,起到了警示作用。
(赵 建 吕昌业)